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实用课件: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思考word版
  • 实用课件: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思考word版

    发表时间:2022-12-07

    四年级数学。

    工作和学习中,我们看过许多范文,这些优秀的范文里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阅读范文可以锻炼我们的文笔,提高表达能力。看一些范文能够帮助自己了解更多的知识,那么,您看过哪些值得借鉴的教师相关优秀范文吗?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实用课件: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思考word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数点搬家》教学反思数学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学到有价值的数学;每一个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也应该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数学课程标准》中对学生学习数学的要求。我们老师应该让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应该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课堂教学带来更大的效率。在一堂课中,学生能够轻松愉快,积极主动,而且思维灵活多样,富有创造性,从自己的内心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我心中有一种深刻的感受——这不就是我们新课程标准所追求的吗?课本上“小数点搬家”这一情景真不错,只是书上的价格我认为不符合实际,所以我做了一些改动,借助这个情景一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另外想借助快餐价格的变化,引导学生归纳出小数点向左移动的规律。

    为了使学生的讨论有针对性,我先让学生找出400、40、4、0.4之间的倍数关系,再让学生带着两个问题“小数点怎样移动。移动后原数发生了什么变化。使很多学生都能发现这个规律。可这样做可能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会不会教师不够放手。学生会不会比较没有思维的空间呢?我还有一个困惑,就是那个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就缩小10倍,这是我们习惯性说法,而新教材却提出个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就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对于这句话好像比较难于理解。我认为缩小10倍表示的是一个过程,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这表示的是结果。我在想有没有必要现在向学生解释清楚,其实以学生现在的水平,再怎样解释也很难能使大部分学生清楚,不过到以后学生那个分数的意义和倒数知识自然而然学生就会理解了。《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的教学反思今天刚上了《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一课,整体自我感觉还不错。基本能按照预设的过程上下来,目标基本达到。但也有些不足之处:

    1、我自己师范性的板书不够。本以为前面的《包装》一课,自己已经上得比较到位了——该讲的知识点都分析了,竖式也列给他们看了。没想到,在今天的作业中,还有好几个学生连竖式都不会列(把小数点对齐去乘了)。jk251.coM

    2、学生的估算意识没有培养。在本课的过程中,原来准备让学生先估算结果,然后再计算的。可是自己一忙,就把这个步骤给忘了。

    3、学生的自主性未能发挥。虽然在课上,有请过学生上台板演,但大多数学生都没怎么有表现的机会。指名回答时,教师的评语也不到位.

    Jk251.coM编辑推荐

    【热门课件】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学习数年,我们读过很多范文,在平时多阅读优秀的范文是一种积累,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对于一些人来说,多看一些范文能增进知识,你有没有看过的优秀范文的参考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热门课件】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新课开始,我用课件播放学生感兴趣的《坐井观天》故事,使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富有吸引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初步体会到观察位置不同,观察的范围也不同,为新课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在由低到高观察物体时,由于内容很抽象,如果让学生去想象,有一定难度。我巧妙的使用三维课件突破教学重难点,将课本上静止的图片做成形象逼真的动画,给学生提供了空间形象的直观经验,丰富了表象,并很快判断观察位置低——观察的范围小,观察位置高——观察的范围大。

    在由远及近观察物体的教学中,我利用课件展示课本中A、 B两个观察点,让学生体验观察的范围:位置远----观察范围大,位置近----观察范围小后,我大胆的创设了一个C点,让学生再次感知观察点离小屋越近,观察的范围就越小,这样效果就会很理想。

    在解决试一试时,题目要求画出小明站在A、B位置时所能看到的树的范围这个问题时,我先用课件演示小明站在A点所能看到的范围,这样演示科学规范。为学生画出B点小明的观察视线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使学生直观、清晰地看到小明站在A、B位置时所看到的树的范围的大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拓展练习时,课件展示一组画面,有由低到高的观察顺序,也有由近及远的观察顺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总之,本课的课件从教材出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注重图像、声音、文字设计的合理性,形象直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课件中肯定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恳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指导。

    课件精选: 四年级下数学教学思考模板


    作为学生,阅读大量的范文是必不可少的,闲暇时看一些范文是对自己有好处的,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提高语言组织能力。阅读范文能够更好地领悟作文书写的精髓,您是否正在考虑怎么样才能写好优秀范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课件精选: 四年级下数学教学思考模板”,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自参加工作以来,对计算教学的上课思路一直是模糊的。自从参加省小学数学网络研修,听了姚宗岭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知道了计算教学是要讲清算理和算法的。并且算理是算法的基础,算法是算理的升化。通过对小数加减法的备课,我认为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是相同的计数单位对齐,计算方法是小数点对齐。但是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过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笔算,他们大多数知道相同的数位要对齐,也有个别灵的学生知道小数点要对齐,四年级再来上小数加减法这节课,那我认为这节课的重点就是让学生从小数的意义来理解,只有相同的计数单位才能直接相加,不相同的计数单位不能直接相加。(想用图形教学法,和市教研员一聊觉得这不是数学模型)

    真正上课时,县市里的教研员都来听课,有点紧张。

    学生真能提出98.35+0.7=,7为什么要和3对齐,而不和5对齐?我及时抓住这个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学生只能说出因为5在百分位上,而 7在十分位上。这时,我继续追问,能否从计数单位这一方面说一下理由?这个问题有难度,只能说出5和7的计数单位不同。这时我急于总结了。其实完全可以再问怎么个不同法?学生很快会说出5表示5个0.01,而7表示7个0.1,不同的计数单位不能直接相加。

    (如果能再随即出示那个图像就好了,不知行不行)

    然后,我又问为什么3非要和7对齐?强化这一算理的理解。

    这时,我该总结板书了,可忘了这个环节。马上出示练习小数加法。在学生在做完练习以后,我来了个板书小结。县教研员张老师看出来,笑了。呵呵。但市教研员张老师,却认为这样做比我之前那样设计的要好。我的理解是通过让学生做几个题,让学生自己总结如何用最简炼的话说一下如何做小数加法。

    再就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小数减法,让学生体会小数减法与小数加法计算方法是相同的。对于小数末尾需要添0的,我通过把3种不同方法让学生板书到黑板上,让学生去发现哪种方法最好。

    这节课由于没有到电教室去上,没用上实物投影。所以没有处理练习题。这也是我一直毛病。不能做到精讲多练。

    县教研员张老师评课:

    要强调不光这一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每一位满十都要往前1位进1。多看郭思乐的三本书,要用理论来支撑,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学生还要继续培养。

    市教研员张老师评课:

    每一步都要严谨。自主研修时,关注出错的人,每一节别留知识缺陷。

    我会每天快乐的工作着、思考着。一定坚持。

    [实用课件] 四年级统计教学思考如何写


    我们经常会在阅读时读到一些优秀的范文,一篇优秀的范文是能让人学到很多东西的,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学会将内心情感通过文字表达。多阅读范文还会帮助到我们学习的各个方面,有哪些好的优秀范文值得借鉴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实用课件] 四年级统计教学思考如何写”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统计》一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也是本节的难点。为此,在初步设计教案时,我根据教材中的情境图在课前让学生进行了平衡能力的实验,打算从学生转圈实验情况记录入手,让学生根据数据提出统计问题:转多少圈的同学最多,转多少圈的同学最少?让学生体会到整理数据的必要性。进而让学生整理统计表、绘制统计图。在绘制统计图中引发问题:格子不够怎么办?然后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想办法,在小组讨论、交流、比较中攻破“一格表示多个单位”这一教学难点。

    但是在学生统计转圈记录中,我发现学生转圈圈数差异很大,少的9圈,多的50圈。而且学生转圈数相同的不多,这样再用备课中准备的“转多少圈的同学最多,转多少圈的同学最少?”这一问题根本无法进行。如果硬是把学生的转圈记录改成课堂所需要的圈数,会大大削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教学。经过反复斟酌,我决定 把统计问题换成“转圈数在哪个范围的人数最多,在哪个范围的最少?”然后发给学生统计表四年级-------班同学转圈平衡试验情况统计表。

    【热门课件】 四年级数学乘法教学设计其一


    工作和学习中,我们看过许多范文,这些优秀的范文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进行无声的思考与交流。经常阅读范文能提升我们的写作能力,那么,您看过哪些值得借鉴的教师相关优秀范文吗?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热门课件】 四年级数学乘法教学设计其一,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33页-35页内容,《乘法运算定律》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⑴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总结过程,感知“猜想----验证”这一总结规律的方法。

    ⑵学生理解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会用不同方式表示运算定律,以及利用运算定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⑶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策略,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对数学有新的理解和认识。

    三、教学重点

    学生理解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会用不同方式表示运算定律,以及利用运算定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四、教学难点

    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总结过程,感知“猜想----验证”这一总结规律的方法。

    五、教法和学法

    由于本节课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问题性和可探究性,所以,我采用了以组织探究学习活动为主的教学策略。力求在通过“猜想----验证”的方式总结运算定律的同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呈现问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3月12日是什么日子吗?”

    说一说植树有什么好处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通过解决与植树有关的问题去发现、总结乘法中的运算定律。

    (二)猜想验证,总结规律;

    1、引导为主探索乘法交换律

    ⑴提出猜想

    (出示主题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用一步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学生提,师板书)

    “你们还有不一样的算式吗?”(板书两个算式。)

    “同样的问题我们列出了两个不同的算式,但结果是一样的。那我们可以说25×4=4×25。”(板书算式)

    观察这个算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这样一个式子,我们发现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那么,我们只是提出了一个猜想,这个规律能否试用于所有的乘法呢?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

    ⑵验证猜想

    说一说,你们打算怎样验证这个规律呢?

    ⑶得出结论

    汇报。

    小结:通过刚才的猜想、验证,可以证实我们发现的规律不是偶然的,它可以应用于所有的乘法。

    (板书:乘法交换律)

    “你们能用字母来表示乘法交换律吗?”

    ⑷小结:我们已经探索出了乘法交换律。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刚才我们是按怎样的过程总结出乘法交换律的呢?

    引导学生回答:先解决实际问题——发现规律——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

    2、自主探索乘法结合律

    按《友情提示单》自主探究学习。

    (1) 提出活动要求。

    (2) 学生活动。

    (3) 汇报总结并板书。

    (4) 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并板书。

    三、巩固应用,拓展总结

    (一)基本练习

    1、书后做一做第1题

    2、你根据乘法运算定律,猜一猜小猫背后的数。37页2题(猜数、说说用了哪条运算定律。)

    (二) 综合练习

    课件出示小精灵的问题,说说你们的发现。(交流、汇报)

    小结:交换律是两个数相加交换位置、两个数相乘交换位置的规律。结合律是三个数相加、或三个数相乘,改变运算顺序的规律。

    (三)拓展练习

    完成做一做第2题。

    1.提出一个用两步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并独立解决?

    2.汇报

    小结:计算三个数相乘时,乘积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先相乘,这样计算简便。

    四、课堂小结

    回忆一下这节课内容,说说你有什么收获?(重点说你学会了什么?怎么得到的和怎么发现的。)

    [课件系列]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之一


    学习数年,我们读过很多范文,这些优秀的范文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提高语言组织能力。优秀的范文更能受到大家的关注,您知道关于优秀范文的书写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课件系列]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之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我选择的说课内容是人教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第一课时亿以内数的认识。

    2、教材地位与作用: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数的读写认,而本单元则是在以前学习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亿以内的数的读写并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这一单元是在小学阶段对整数学习的最后一课。对以后学生在学习中接触大数,并计算大数奠定了知识基础,而且初步感知大的数目。

    3、教材的编排特点:a.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大数,产生学习需要。b.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自主探索。

    本节课的学习,不仅是学生对数认识的一次扩展,也进一步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学习,能加强学生对数据实际意义的理解,会用数学的眼光分析身边一些数据的意义,这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一般具有接触面广、独立性增强、善于观察和发现、乐于动手操作等特点,而且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已经系统的学习过万以内的整数。结合学生的这些特点,我会做一些课前准备,一是准备了《亿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课件;二是准备计数器、游戏卡片等教具。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和内容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使学生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使学生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感受亿以上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我评价和善于合作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1、学会读、写亿以内的数;

    2、掌握亿内数的数位顺序表,了解十进制计数法。

    3、认识数级个级、万级、亿级,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亿以内的数。

    教学亿以上数的读法与写法。

    难点:1、读写数位较大的数目。

    2、理解“十进制”计数方法。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方法方面,我会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趣的情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大数对于学生读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应充分利用好教材文本,创设具体教学情境,让学生对大数获得丰富感受,注意放手让学生探索,理解大数的读法后,通过独立练习,小组合作交流训练,达到熟练程度。

    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给学生留有自主探索的空间,对于数位、数级,十进关系等知识,应该让学生牢固掌握,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去发现,去体会,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达到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密切了大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收集大数的习惯和能力,数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生活实践的需要,认识数是为了用它来交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数学意识。

    学法:学生主体参与;动手操作;多向交流;教学游戏

    五、教学理念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打基础。遵循儿童心理规律和认知规律。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必须获得有价值的数学,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师精心组织下充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亿以内数的规律,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有学习成功的体验。

    数学教学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教师应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得新知识能力,培养学生敢于自主学习、尝试新知的研究学习。小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为其独立解决数学问题提供了可能。为此,在教学“延伸性、迁移性知识”时,我直接让学生自己自主尝试、积极探索,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比较、推理、发现和总结,给学生自主探索新知的空间、时间,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发展。

    六、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学前准备:口答:一千里面有10个百,一万里面有10个千;口述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2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中,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利用课件出示20xx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图片)你们会读这些数吗?瞧,这些数比以前学习的万以内的数更大,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更大的数,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请学生拿出计数器,一千一千地数,当数到10个一千时问: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多少?(一万)强调:千位上的10个珠子怎么办?

    2、请学生10个10个地数,当数到10个一万时问:是多少?利用计数器问:怎么表示10个一万?

    3、照这样继续数下去。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一百万是多少?10个一千万是多少?。师: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都是计数单位。想一想: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是什么关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即十进关系)

    4、把所学数位按数位顺序表排列起来

    亿级万级个级

    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万万万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1381900000表示8个千万

    为了便于读亿以内的数,我国沿用了四位一级的计数规律,即:从右起每4个数位是一级,分为个级、万级和亿级。

    (三)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

    1、拿出作业本上的最末题

    (1)让学生自由读(2)小组交流讨论,该怎样读,为什么

    (3)反馈,老师做引导,而后总结读作:八千四百五十万七千六百

    A、从高位读起B、按照个级的读法,每一级的数读后加读‘万’或“亿”

    (4)思考:怎样去分辨这个数是在个级或万级?

    目的在于明确在读数之前必须先分级,有助于简单的读数。

    2、读数:

    13819000各自读,交流

    分级-从高位读起-按照个级读法,只是在后面加读级名最好在数位顺序表上体现,或进行分级。

    2496640700085000300

    先各自读,将其读法写下来,而后集体交流读法

    按照四位分级的原则,我国的读数法则是:(1)四位以内的数,按照数位顺序从高位读起。

    (2)四位以上的数,先从右向左四位分级,然后从最高位起,顺次读出各级里的数和它们的级名。(3)如果一个数末尾有“0”,末尾的“0”不读;每一级末尾的“0”也不读;其他数位上,不论连续有几个“0”,只读一个零。例如30500804500,读作三百零五亿零八十万四千五百。

    (四)学习亿以内数的写法

    1、六千八百五十万四千二百学生尝试写数-交流-确定方法(分级,借助数位顺序表)

    2、三千零八万一千五百六十九万三千六百七十二万三千一百一十二

    学生练习后,指名到前板演,而后讲评,最终得出写数的方法:先分级,从高位写起,某一位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写0占位。

    3、讨论:

    什么时候写0,写几个0

    (五)复习巩固

    (六)全课小结:说一说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运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和同学交流你课前收集的这些更大数的实际意义。

    练习设计了5道题,2道读法题,2道写法题还有一个思考题。最后是回顾整理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评价。

    [课件必备]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篇二)


    我们在上学时也会去读一些范文,不少优秀范文是学生写出来的, 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阅读范文对我们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你觉得哪些优秀范文是值得借鉴的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课件必备]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篇二)”,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一、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例5“商的变化规律”第三个“商不变的规律”。

    二、教材分析“商的变化规律”在小学数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进行除法简便运算的依据,也是今后学习小数乘除法、分数、比的基本性质等知识的基础。教材中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技能,通过计算比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发现商的变化规律。这部分内容不但可以巩固所学的计算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裴老师教学的这一课,是在学生刚刚学习了除数不变,被除数和商的变化规律和被除数不变,除数和商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有了前面学习的基础,学生在语言表述和思维方面都没有太大的困难,学习起来比较轻松。

    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使学生发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的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比较、探讨发现商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被除数和除数的变化同步性,商不变时,被除数和除数相同的变化情况。

    四、教学设想1、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自主探究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前面学习两条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完善了三个规律,使商的变化规律更完整,也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课堂教学的实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规律、总结规律的过程中,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尝试、交流的过程中,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交流,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2、紧抓学生知识的生长点,将学生知识、能力有效延伸

    本课通过研究商不变的规律,在学生初步感知到被除数、除数、商之间存在着变化的规律基础上,抓住学生这个知识的生长点,从单纯的算式计算延伸到算式内部、算式之间的联系上,延伸学生的知识范围。进而使学生通过本节课研究,经历数学规律产生或发现的一般过程。

    3、尝试猜测—验证—总结结论的数学学习方法,学会辨证的分析问题

    本课使学生在平常的口算练习中,根据思考,得出一个初步的推测,这个推测是否正确,是否具有普遍性都需要进行严格的验证,在验证的过程中,不仅仅使学生学会从广泛的正面举例中证明自己的推测,还要全面的分析,从相反方面思考举出反例,使得出的结论更加全面、正确。举反例对学生来说是个突破,能用逆向思维分析解决问题,对于学生将来的学习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整节课就在学生不断的猜测—验证—总结结论中,参与了获取知识的过程,尝试了这种数学学习方法。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900÷25=?=36 6000÷125=? = 48 让学生口算结果,后面的这道题目由于难度较大,所以学生算不出来,而教师轻易的算了出来,给学生留下悬念。

    (二)自主探索,发现规律

    1、初步发现规律

    口算一组:

    14÷2=7 560÷80=7

    140÷20=7 5600÷800=7

    280÷40=7

    观察这组算式,

    得出:被除数乘10,2,除以2, 除数也跟着变化,而商不变

    2、逐步完善,让学生举例验证我们刚发现的规律

    询问学生还有别的发现吗?所有的数都符合这一规律吗?

    突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0是不可以的。[ — xxjxSJ。 —更多数学说课]

    (三)反馈练习,应用规律

    这一部分分四个层次进行学习。

    1、规律的直接应用:第94页第4题:从上到下,根据第1题的商写出下面两题的商。

    72÷9= 36÷3= 80÷4=

    720÷90= 360÷30= 800÷40=

    7200÷900= 3600÷300= 8000÷400=

    2、规律的运用增加了难度,让学生体会到应用规律计算的方便:1400000÷200000=

    3、通过判断哪个算式的结果与48÷12=4的商相等,说说理由的练习,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① (48÷4)÷(12÷4) ② (48×5)÷(12×5)

    ③ (48×3)÷(12÷3) ④ (48÷3)÷(12÷4)

    4、考查学生对规律的灵活掌握情况,通过900÷25的题目,让学生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4,然后化难为易。

    在这几个巩固反馈中,采用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侧面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商不变规律”。而学生也在创设的情境中,围绕中心问题通过观察比较,探究规律,发现规律,表述规律,应用规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发现、抽象概括、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计划范本: 四年级数学教学规划精选


    学习数年,我们读过很多范文,在平时多阅读优秀的范文是一种积累,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进行无声的思考与交流。多阅读范文还能帮助我们加深阅读写作的认识,你有没有看过的优秀范文的参考范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计划范本: 四年级数学教学规划精选”,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一、情况分析

    1、班级概况:

    四年级(8)班现有人数为80人,其中男同学55人,女同学25人。这些学生中有父母离异的,有父母外出工作,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多人。

    2、知识掌握情况。

    从上学期的期末质量检测来看,学生对双基知识掌握得还不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吨千米的认识掌握得不太好。

    在计算方面,学生的差别比较大,多数学生对于口算,能做到脱口而出,但由于部分学生对于乘除知识掌握不好,直接影响了口算的速度和计算的正确性,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差距非常之大。对于一些计算式题,部分学生的计算速度极待提高,各种计算的良好习惯有待养成。

    应用题掌握得还不够,只有部分学生能认真分析题意,正确列式,不能很好地根据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去分析题意,对各种应用题的结构掌握的还不够。同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待于提高。这对本学期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少数优等生的知识和经验、获取知识的能力、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而学困生连乘除法的计算都有困难。

    3、学习习惯、兴趣、方法及心理特征

    从学习习惯、兴趣、方法看,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都较好,对数学课学习兴趣较浓厚,能按正确学习方法去学数学。他们能上课遵守课堂常规,专心投入,认真完成作业,对不懂问题能及时大胆提问;学生上进心强,班级学生之间竞争意识浓;接受新知识的主动性较好,好奇心,好强心都很强,具体形象思维活跃。由于年纪较小,学生的个性显得不稳定,对事物的认识和个人的情

    感不能客观的分析,意志力尚不定型,自控力不强,对人对事热情度高,但持久性差,注意力易分散,失败面前易灰心。同时也有个别学生上课注意力分散,思想开小差,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对实施课堂教学有一定难度。

    从心理特征看,多数学生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喜欢表扬夸奖,班上竞争意识浓;学困生上课比较被动,不闻不问,积极性不高,作业完成较难,但也喜欢激励。

    4、优秀生学习特点和后进生成因:

    (1)、优秀生少,根据平时的质量检测,真正成绩稳定,思维灵活,对应用题能认真而正确地分析的同学只有10来个。他们对数学学习兴趣很浓厚,能较好遵守小学生课堂常规,同学之间能互相帮助,共同探讨,互相协作,他们思维活跃,发言大胆,对有争议的问题能大胆争论,上进心强,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及时认真,不懂问题能大胆提问,恐怕学习成绩会下降。这些学生的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较为重视,大部分的家长能而且有能力配合教师的教学对学生进行个别的辅导。

    (2)、中等生对应用题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一般,成绩有回落的可能。他们学习认真,作业态度好。

    (3)、班中的后进生,大多数是因为基础知识掌握不好,存有知识断层,学习的自律性比较差,学习能力弱,接受能力差,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也提不起兴趣。在他们当中有的是单亲家庭,父母对子女的学习关心,指导,督促不够;有的是父母对子女过于溺爱,过于迁就;有的是由于不好的学习习惯影响了他的学习成绩。上述原因形成恶性循环,使他们失去信心,致使形成后进生。也有几位学生是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

    (4)、纵观全班,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差别很大,如计算速度、参

    与讨论的能力,解答应用题的思维能力等。课堂中教师虽尽力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由于班中学生数多,个别学生的知识断层点,无法弥补,优等生的潜能也没能充分挖掘出来,无法面面俱到,这也是本学期需要解决的教学难点之一,对此我将在培优补差计划中作具体的安排。

    [实用计划范文] 四年级-数学教学规划(示范版)


    学习数年,我们读过很多范文,这些范文能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帮助,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把我们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阅读范文对我们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你有没有看过的优秀范文的参考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实用计划范文] 四年级-数学教学规划(示范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交流、观察,体会并总结出三角形边的关系;并能利用该关系进行合理的判断。

    2、体会三角形边的关系的研究方法,初步感受点的轨迹。

    教学准备

    小棒,PPT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课件出示三个点连接成一个三角形。让学生说出三角形有哪些特性。

    师:是不是任意三条线段都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2、让学生利用自己手里的小棒围成一个三角形。指两名学生到黑板上围,一个围成,一个围不成,师帮助学生换小棒围成。

    想要围成一个三角形,与什么有关系?

    板书课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师出示两根小棒(3厘米、5厘米)

    这里有两根小棒作为三角形的边,能够围成三角形吗?

    生猜测第三条边应该有多长。

    2、验证。

    (1)小组合作

    从1厘米到9厘米的小棒能不能和上面的两根小棒围成三角形。组长分工并做好记录。

    (2)小组汇报。

    1、2、8、9厘米的小棒不能,3、4、5、5、7厘米的小棒能。

    (3)质疑:为什么8、9、厘米的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

    得出:3+5=8,和等于第三边。3+5

    结论:当两根小棒的和大于第3根时能围成三角形。

    看1、3、5厘米三根小棒,1+5>3,为什么围不成三角形?

    结论:三角形任意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3、学生自己画一个三角形并测量,验证结论。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判断。

    四组小棒,判断能不能围成三角形,并说理由。找出加最短的两条边与第三条边比较就可以了。

    2、快速判断。

    3、淘气到学校路线图。

    学生找出淘气到学校的最近路线,并说理由。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在生活中寻找关于三角形边的关系的应用。

    热搜课件: 乘法分配律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之四


    我们在上学时也会去读一些范文,这些范文里面有很多优秀的地方值得我们去学习,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提高语言组织能力。阅读范文需要我们不断地积累阅读,那么,优秀范文的优秀模板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热搜课件: 乘法分配律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之四”,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借助实际问题体会、认识乘法乘法律。

    教学难点: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算式。

    预设过程

    一、引入

    1、学校要买25副乒乓球,每个乒乓球4元,每个乒乓球板9元,一共要多少元?

    2、理解题意

    二、探新

    1、学生独自列式

    2、小组交流想法

    3、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5×(4+9)=25×4+25×9=325

    25×(4+9)=25×4+25×9

    指名学生说出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4+9)×25=4×25+9×25=325

    (4+9)×25=4×25+9×25

    4、改题:如果改为买45副,你又可以怎样算?

    45×(4+9)=45×4+45×9

    (4+9)×45=4×45+9×45

    5、观察:请你们仔细观察上面这几题,

    6、你们发现了什么?

    相同点:左边都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右边都是两个数和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不同点:算式左边和右边有什么不同?

    联系:算式左边和算式右边有什么联系?

    6、举例:这样的算式你能再举出一些吗?

    7、概括:你们能把上面的规律概括成一句话吗?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你能用字母表示吗?(a+b)×c=a×c+b×c

    a×(b+c)=a×b+a×c

    8、质疑:还有什么问题?

    三、巩固

    1、做一做

    判断并说明理由

    2、第5题:下面哪些算式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3、第6题

    103×1220×5524×20525×24

    四、:你们还有什么问题?

    五、布置作业:

    1、口算

    2、作业本

    3、寻找生活中乘法分配律的例子。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堂作业本P15

    口算训练P16

    教学反思

    课后反思:在第一个班上课,我是运用以上的情境情境进行教学,但是题意不是很清楚,学生在这个地方也浪费了许多时间,而后面探究规律的顺序是这样的:先根据情境列式计算,再引导学生观察以上习题,再让学生相关的规律,但是这样下来感觉学生学得非常被动,对规律的概括非常困难,学生理解不够深入,也难以用语言表达出来。

    在第二个班上课时,就做了如下的调整:情境改为学校要买25套衣服,每件上衣要20元,每件裤子要10元,一共要多少元?这样的情境比较清晰,学生列出算式后再让学生说一说:

    生1:我觉得这样的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这两个数与这一个数相乘,再相加。

    生2:是呀,一个数好像是公共财产,都是它们共有的。

    这样学生对这个因数理解起来就比较简单,也觉得比较有意思。再让学生举例,举例时再让学生说明这样写的理由,这样学生对于乘法分配律的理解比较轻松。

    实用课件: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思考如何写


    作为学生,阅读大量的范文是必不可少的,这些优秀的范文里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经常阅读范文能提升我们的写作能力,那么,一份好的优秀范文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实用课件: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思考如何写”,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明明上学》是一篇看图学文的课文,讲了明明上学路上捉蛐蛐的事,反映了明明乐于接受同学的劝告,按时到校上课,愿意做个遵守学校纪律的好孩子。本课的教学,我主要采用了观察、演示、复述等方法来指导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点。

    1、观察演示,学习词语。在教学“草丛、蛐蛐”时,我便出示课文插图及补充的生活图片,指导学生观察,让学生认识事物,理解词意。本课有7个生字新词,虽然生字新词的量不多,大部分都是动词,演示相对于讲解来说直观。于是,我在教学中注重了通过演示讲解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词意,并尝试学习使用生字词。如在讲解“扒开、捂着、找不着”时,我指导学生在动作演示中感悟词意,并尝试使用生字词说简单的句子,学习运用生字词,学生学习兴趣浓,学习效果较好。

    2、复述演示,理解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内容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但从语言表达的角度来说,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而且文中出现了很多细节描写。如何让学生理解句子意思、,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继而了解句序、理解课文内容,这是讲解课文的重要任务。于是,我在观察演示教学字词的同时还通过指导学生有顺序地看图朗读课文、看图复述课文内容,看图演示课文讲述的情境,让学生在演示中理解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了解课文的句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事件的方法,提升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意识。

    【实用课件: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思考word版】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