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课件模板】古代诗歌的教学设计写作范例
  • 【课件模板】古代诗歌的教学设计写作范例

    发表时间:2022-08-15

    长江的诗歌。

    我们一定都有看过一些范文,这些优秀的范文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阅读范文可以锻炼我们的文笔,提高表达能力。对于一些人来说,多看一些范文能增进知识,你会借鉴优秀的优秀范文模板吗?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课件模板】古代诗歌的教学设计写作范例》,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一、推敲字词

    晴景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王安石改“飞来”为“纷纷”,

    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真实地感受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红”与“绿”道出了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闺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这时候,作者用了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之意。所遇者: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这是一位满脸稚气的少妇。一个“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耐人寻味。

    应是水仙梳洗罢,一螺青髻鉴中心。(雍陶《题君山》)

    整个诗句写君山之美,作者先以青髻的量词“螺”为喻体,说明水仙刚刚梳洗罢的乌黑发髻高高蓬起,就像螺壳那样的形状,真是美丽至极。作者又想象洞庭湖是水仙的一面镜子,仿佛水仙正对着镜子欣赏自己的青髻,娟秀挺拔的君山恰似镜中的螺形发髻高耸的样子。这种联想绝妙奇特,后面的联想完全是在前面“螺”这个量词比喻的基础上形成的,可见“螺”的美化作用的分量。

    如何解答炼字型试题?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问题:试分析“剩”字的表达效果

    “剩”字有残存、残余的意思。一个“剩”让人感觉眼前出现的不仅是孤独之柳,而且是昔日众多柳树中的残存之柳、仅存之柳。给人今不如昔、感时伤怀的无限凄凉之感。

    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空”在文中是“白白地、孤独、形单影只”的意思。

    抒情主人公伫立在玉阶,痴痴地、徒劳地茫然望着暮色中归飞的宿鸟。鸟归人不归,触景生情,引起无限愁思。

    “空”字表达了抒情主人公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的感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二、语言风格

    清新绚丽平淡(质朴)明快含蓄简洁(洗炼)

    1、清新: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平淡(质朴、自然):

    其语言力求朴素,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显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平淡之中蕴涵着深意。

    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人评其诗“平淡而思致”。

    3、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

    如杜甫的《观山水图》“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每句开头的“红”“青”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

    4、委婉(含蓄):

    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本意在于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写出,而写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5、悲慨:

    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

    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6、雄奇:气势雄伟,立意奇特。

    如李贺《梦天》中的“遥看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就是说九州小得象九个烟点,大海小得象杯中之水。

    7、奔放:直率有气势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词句,将滚滚长江与历史长河融为一体,凸现了历史荡涤千古风流的奔放气势,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

    8、沉郁:

    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相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

    如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诗歌语言的个人风格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李白的豪迈飘逸

    王昌龄的雄健高昂杜牧的清健俊爽李商隐的朦胧隐晦王维的诗画一体

    温庭筠的绮丽香艳高适的悲壮苍凉李清照的缠绵悱恻陆游的悲壮爱国

    (孟)郊寒(贾)岛瘦“韩孟诗派”的奇崛险怪

    品味语言风格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Jk251.com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

    “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这样就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长干曲四首(其一)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问: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

    这首诗歌的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一个素朴真率的船家女形象。

    jK251.COm精选阅读

    【热门课件】 《方向与路线》教学设计写作范例


    工作和学习中,我们看过许多范文,这些优秀的范文里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阅读范文可以锻炼我们的文笔,提高表达能力。看一些范文能够帮助自己了解更多的知识,那么,您看过哪些值得借鉴的教师相关优秀范文吗?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热门课件】 《方向与路线》教学设计写作范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撰写公开课教案是每个教师都必需熟悉的一项工作,好的公开课教案能够激发同学兴趣,培养同学多方面的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站提供的这套二年级下册《方向与路线》公开课教案符合新课标的规范,思路清晰,结构合理,适合同学的年龄特征,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吻合,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等优点。

    教学内容:P 20-21

    教学目的:

    1、借助识别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景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识别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能识别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教具: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认一认。

    出示某一街区的地图。地图以学校为中心,在它的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方向各有一个建筑物,通过“认一认”使同学了解除了东、西、南、北这四个方向外,还有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

    分以下几步进行:第一步,教师充沛运用课本中创设的情景,让同学说一说体育馆、商店、医院和邮局分别位于学校的什么方向,复习已学过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第二步,组织同学讨论剩下的四个建筑物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第三步,让同学考虑之后,组织同学制作方向板。由同学讨论后自身制作;第四步,让同学运用方向板,识别教室中的八个方向。让同学坐在座位上说说他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

    二、练一练。

    利用我国行政区域图,让同学用刚学过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

    个方向描述某省市所在的位置,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教师让同学说说这是哪国的`地图,适时对同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接着让同学在地图上找一找我国的首都北京的位置和自身家乡的位置,说说家乡在首都的什么方向,首都在自身家乡的什么方向,然后让同学独立填写,不要求每个同学都能将所有的省市填写出来。

    三、实践活动。

    让同学在操场上识别方向,体验实景中的八个方向。让同学分小组观

    察,并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然后在班中进行交流。

    四、你知道吗 ?

    教师先介绍有关指南针的知识,让同学自身去查找资料,然后在班中进行交流。

    安排作业:

    P 21 1。

    关于教学设计写作范例


    随着写作规范的不断完善,范文需要我们不断地积累,范文可以为我们平时的生活提供不少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关于教学设计写作范例,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诵读感受词的感情,提高审美能力。(重点)

    2、 仔细品味词的语言。(重点)

    3、 学习分析词的表现手法。(难点)

    二、教学时数: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导入:曾经有一段美好的爱情摆在我面前,我没有好好地珍惜,世上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的话,我会对她说:“我爱你”如果非要加一个期限的话,我希望是,一万年。周星驰的对白一时被奉为经典,不知有多少痴男怨女为之报不平,为之流泪难过,觉得这便是最大的痛苦。可是今天我要说的是假如有一段美好的爱情摆一对恋人面前,这对相爱的人好好地珍惜可又不得不放弃,这,对恋人来说又是何等的痛苦呢?这对恋人中的男主人公便是那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一代情圣,风流才子柳永。他在仕途的失意之际为了生计不得不离开汴京,到处宦游,以期谋得一官半职,于是又不得不与佳人分离面对着佳人迷离的泪眼柳永肝肠寸断写就了这篇缠绵悱恻、哀婉凄美的《雨霖铃》。

    (二)词牌来源

    马嵬兵变后,杨贵妃缢死,在平定叛乱之后,玄宗北还,一路凄风苦雨,风雨吹打皇銮的金铃上,玄宗因悼念杨贵妃而作此曲。

    (三)整体感知

    1、词在古代是配乐来演唱的,我认为在音乐的伴奏下来吟唱最能表达词作者的情感。可惜,原曲失传了,值得庆欣的是今人重新谱曲演唱弥补了我们的遗憾,请欣赏《雨霖铃》MTV,请同学们在歌声中体会这首词,并谈谈观看后的一个整体感受。(同学们听了这首歌,你觉得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呢?)

    明确:浓情厚意从低徊婉转、一唱三叹的旋律里汩汩而出,离愁别恨也从悱恻动人、缠绵哀怨的诗意里幽幽而泻。“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让我们在音乐叹惋的余声里走进作者用文字所营造的意境。

    2、请学生概括这首词的内容——在萧瑟的秋天里,词人和他的红颜知己伤心地告别。

    3、那么词中哪句话最能体现这这首词的主题呢?

    明确:多情自古伤别离

    C、这句话中那几个字点明了它的主旨?(伤别离)

    4、作者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将伤别离的凄凉哀婉的感情表现出来我们来读课文。

    (四)诵读指导

    1、派学生代表朗读;另外的学生进行评点。

    2、教师指导

    ①寒蝉凄切——要拖音(“切”字为韵脚,韵脚一般要读得鲜明;尾音读长更能读出词的凄切情感) (本词中的韵脚有:切、歇、噎、节、月)

    ②竟无语凝噎——要稍重、稍停,并读出哽咽之声、冷涩之感(人物情感的高潮);

    ③念去去--------要稍重、一字一顿,拖音(领起字)

    ④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何处”要读出疑问语气,“杨柳岸晓风残月”应一景一顿,声断气不断。

    ⑤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⑥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学生读出的地方要予以肯定,没有读出的地方教师加以补充)

    3、再请学生试读

    4、学生听录音朗读(好,我们在独立理解、交流想法的基础上再来听名家朗读,让自己静心凝神的去意会语之精妙、情之精诚。)

    5、跟读(听了因为不同理解而呈现不同风格的几次朗读后,我相信大家一定发展或完善了自己原有的想法,那么就请带着你新的感悟一起轻声跟读)

    五.鉴赏本词的艺术特色

    下面我们回到朗读前提的问题上来。作者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将伤别离的凄凉哀婉的感情表现出来的?

    明确:借景抒情,直接抒情。

    1、请同学们找出借景抒情的语句和直接抒情的语句。

    2、提问:大家一起说说,本词最大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板书)

    3、“一切景语皆情语”,请同学们试着分析这些景语看看这些语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我们从此句可以看出别离的时间是秋季,地点在长亭外,时间是傍晚。蝉是寒蝉,虫之将死其鸣也哀,凄切残声使人闻之悲凉。此时,人将别,日已晚,雨乍停、蝉声切。此情此景让我们想起了那位慷慨悲歌的壮士,他吟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壮士尚且悲伤更何况多情的柳永面对着痴情的恋人而这一别很有可能成为永别。这句词表面写景,实际是在写情,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情别绪的凄凉悲切的气氛给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受,打下全词情感的基础。

    骤雨初歇,回答了前面的——“对长亭晚”的原因,我们设想他们坐在帐篷里听着外面的雨声会想些什么呢?(他们多么希望这雨一直下下去呀……)骤雨初歇又逼出了“兰舟催发”既然兰舟催发那自然“帐饮无绪”了。长亭就在不远处为什么还要单独设帐呢?(特别的爱个特别的你……)“执手相看泪眼”妙在何处?为什么不是拥抱亲吻?(眼睛最传情,还能有比这凄迷的泪眼更让人心碎的方式吗? 两个人手拉着手儿,含泪相视着,大约是想把心上人的面容身影再最后一次深深地印进记忆中去吧。其次,古人表达爱含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多么诗意的表达方式呀,再次……)“执手”之精妙还在于紧紧地抓住不愿松开(能否换成握、牵)。“竟无语凝噎”此句妙在何处?(为何无语?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切尽在不言中。”此时此地,他们心里该有多少话啊,然而却只是默默相对,谁也说不出一个字来,而他们相互真挚深沉的爱和内心极度的痛苦却正是通过这彼此极力抑制着的无言的哽噎而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体现。所谓伊人没有要死要活,可见真正的爱有时需要放手!)

    (2)“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句写的是眼前真实的景色吗?从那个字可以看出来?

    “念”字,告诉读者下面写景物是想象的。“去去”是越去越远的意思。这二字用得极好,不愿去而又不得不去,包含了离人无限凄楚和无奈。“去去”二字连用,显示出低沉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遂觉去路茫茫,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

    词人用比喻的修辞方法选取了三种有代表性的景物充分表现了离别的愁绪:如千里烟波,如暮霭沉沉,如楚地天空一样无边无际。这三种景物与词人离别的愁绪有何联系?——浩渺无际的江面上的粼粼水波与词人心头长时间难以排解的愁肠相似;傍晚云雾浓重的特点与词人心情的沉重压抑相似;楚地天空的空阔辽远与愁绪的无边无际相似。这句不仅衬写了别后怅然空虚的心情,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在政治上失意后迷茫的前程。真是“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啊!

    这组景物既然是想象到的那就属于虚写(板书)前面写到的离别时的真实景物就是实写(板书)

    (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请学生先做鉴赏后教师总结)

    “柳”是留的谐音。“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柳既是送别的象征物,又是送别的见证人,如今独在旅舟上见柳,怎不惹起满怀离思?

    吹送离人的冷风,“残”字既是对月的描写,也是作者心情的写照。圆月如盘,团团圆圆;残月如勾,残缺不全。真是“晓风欺弱柳,残月隐悲凉。”

    这幅画面又是出现在一个特定时刻里——“酒醒”之后。句中的“醒”字,更提醒了两个世界的存在——一个过去沉醉的熟悉;一个醒后对面的陌生。离人饮酒,为的是消愁,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诗句),更何况是在“酒醒”之后!试想,柳永此时不过是他离开心爱的人的第二天早晨,“执手相看泪眼”的图景依然鲜明地留在心上,面对着眼前的凄清景象,

    夹岸残柳,参差拂动于秋风之中:孤舟离人,黯然独对天边残月,悲剧性加上美感,凄清加上丽景,词人在舒缓而哀恻的声调中传递出一种抑郁惝况的凄情和烟水迷离的凄美来,这“绮怨”的风味,正是最典型的“婉约”词的风味。

    六、比较归纳

    1、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为一幅鲜明的画面构成意境,意境就是笼罩着作者主观感情的画面。类似的手法我们在那首诗词里学过?

    明确:《天净沙﹒秋思》,师生简析《天净沙.秋思》的写景手法。

    2、思想跳跃,时空穿越虚实结合的写法我们还在那篇作品里学过?

    明确:《夜雨寄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师简析这两首诗和本词相同的地方。

    教师小结语:1、一曲《雨霖铃》道破了天下有情人难舍难分的那一份眷恋和那一腔离恨。阵阵寒蝉,沉沉暮霭,浩浩烟波,泪眼对泪眼,无言对无言,好一幅凄恻委婉、柔肠百结的挥泪图;一片残柳,一弯残月,一叶扁舟,多情的远行人,孤独的异乡客,好一曲深情脉脉、离恨悠悠的丝竹调。真是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八戒云:多情自古空余恨,此恨绵绵无绝期!

    七、鉴赏词的意境:让学生跟据上、下片的内容,分别作一幅画,然后用自己的话生动形象的描述出来。(有时间让学生展示,没时间留作课后作业)

    八、再次播放MTV,学生欣赏后齐读全词。

    九、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词。

    2、以《读你》为题用第二人称的写作手法写一段话对柳永进行评价。

    板书:

    感情基调:凄凉哀婉

    虚实相生情景交融

    《柳永词两首》(望海潮、雨霖铃)学案2

    神木中学352高效课堂高一语文导学案

    柳永词两首

    【教学设想】

    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和作者柳永;

    2.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优美的意境;

    3.学习柳词中善于点染、铺叙、融情于景、虚实相生的艺术特点。

    《望海潮》

    【课前预习】

    1.词的起源:兴起于 ,盛行于 ,并在 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 ”、“ ”、“ ”、“歌词”等。

    2.词牌和标题: 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 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3.词的分类:

    按字数可分为 (58字以内)、 (59—90字)、 (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 、 、 、 等。(词的段落叫: 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和 。

    4.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 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 ,字景庄,后改名永,字 ,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 ”,以毕生精力作词。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 ”,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合作探究】

    一、结合上下片,试分析作者主要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从而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进而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

    二、这首词的写作特色主要有哪些?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三、试鉴赏名句“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课后训练】

    虞美人·听雨

    蒋 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①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②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①断雁:离群的孤雁。②星星:形容头发花白。

    阅读《虞美人·听雨》,回答下列问题。

    1.本词的词牌是 ,词题为 。依字数来看属于 。

    2.词人在结构安排上以上阕写 与 生涯,纯以形象,不着议论,到下阙单写“而今听雨”时,则 ,力度陡增。

    3.这首词运用 的艺术手法,高度简练的概括了人生道路上三个不同阶段,充分表现了语言艺术的高妙卓绝。

    4.根据词中所写作者人生三个阶段的不同心境,请把三个阶段概括为三幅画面,分别是:

    5.作者用“悲欢离合总无情”来概括晚年的心境,如何理解这个句子?

    《雨霖铃》

    【教学设想】

    1.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优美的意境;

    2.学习柳词中善于点染、铺叙、融情于景、虚实相生的艺术特点。

    【课前预习】

    1.通读全词,试找出你认为最能表达作者心绪的一句话。

    2.试概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

    【合作探究】

    一、词的开头写到“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作者这样写的目的何在?

    二、词里描写了那些离别情景?词的上片和下片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不同?塑造了怎样的意境?

    三、统观全词,分析作者运用了那些艺术手法表达自己凄凉哀婉的离别之情?

    【课后训练】

    八声甘州

    柳 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注:①“望”即仰望。②“争”同“怎”。

    1.阅读所选宋词,回答下列问题

    (1)上阕的景物描写对抒发感情有什么作用?

    (2)试分析鉴赏“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体会其中意境。

    2.对该词有关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该词上阕写景,景中寓情。特别是“是处”与“惟有”两句动静结合,衰荣相对,又蕴涵作者的忧愁。

    B.该词下阕抒情。“想佳人”与“争知我”两句对照呼应,刻画出天各一方的一对恋人的相思之苦。

    C.本词情景交融。景是萧条破败之景,与姜夔《扬州慢》中所写之景几近相同;情是离别相思之情,与《雨霖铃》中所抒之情别无二致。

    D.本词中“对”“渐”“望”“叹”“争”等字都一字领起,稍作停顿,然后下接几字或一句。

    《雨霖铃》学案

    【教学目标】

    1.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优美的意境;

    2.学习柳词中善于点染、铺叙、融情于景、虚实相生的艺术特点。

    预习案

    1.通读全词,试找出你认为最能表达作者心绪的一句话。

    2.试概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

    探究案

    一、词的开头写到“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作者这样写的目的何在?

    二、词里描写了那些离别情景?词的上片和下片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不同?塑造了怎样的意境?

    三、统观全词,分析作者运用了那些艺术手法表达自己凄凉哀婉的离别之情?

    柳永词两首《雨霖铃》《望海潮》导学案

    《柳永词两首》导学案﹙一﹚

    望海潮

    高一语文 编写人:巩义六中 王秋岩 审核人:杨保卿

    【学习目标】 1、知识和能力:了解柳永词的特点,感受评赏词的意境、词的情韵,学习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手法; 2、过程和方法:反复吟咏,感受两首词的节奏美、音韵美;感受柳永慢词的意境美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领会作者的真挚感情和对杭州西湖的热爱之情。 【学习重、难点】 领悟作者对杭州西湖的热爱之情;感受词的意境,情韵;学习将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学法指导】诵读法,鉴赏法,探究法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为名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属福建)人。景佑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他一生在仕途上抑郁不得志,独以词著称于世。他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生活的繁华,歌妓悲欢、愿望及男女恋情,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有《乐章集》。

    2 历来认为,这首《望海潮》是作者献给两浙转运使孙何的。孙何是柳永的友人,当时驻节杭州。文中表现杭州繁华富庶的题旨,是为了称颂祝愿。来日升迁到朝廷做官,虽然杭州城无法带去,但把这西湖美景绘成图画,可带回京城去欣赏。 相传,后来金主完颜亮听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以后,便羡慕钱塘的繁华,从而更加强了他侵吞南宋的野心。为此,宋人谢驿还写了一首诗:“莫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岂知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见罗大经《鹤林玉露》)说金主亮因受一首词的影响而萌发南侵之心,原不可信。但是,产生这一传说,却可以印证这首词的艺术感染力是很强的。

    3知识概述

    词始于唐代,鼎盛于宋代。它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词牌)而改变,句子长短不一,所以有“长短句”之称;又有“诗余”“倚声”“填词”之谓。词依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58字以内称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称长调。一般分上下阕。从风格看,宋词大致可分为豪放与婉约两派。明代张綖说:“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本周学习婉约派最有影响的两位词人的作品。

    【学习过程】

    一 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全词,给下列加点字注音﹙A级﹚

    参差﹙ ﹚堤沙﹙ ﹚天堑﹙ ﹚ 珠玑﹙ ﹚ 罗绮﹙ ﹚叠巘﹙ ﹚ 嬉嬉﹙ ﹚萧鼓﹙ ﹚

    二 名句默写﹙A级﹚

    东南形胜,____,____。

    ____,____参差十万人家。

    ________,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____,____。

    千骑拥高牙,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归去凤池夸。

    三 鉴赏《望海潮》﹙B级﹚

    ① 《望海潮》一词描绘了怎样的一种生活景象?

    ①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荣和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

    ② 结尾的几句写了什么内容呢? 最后两句是写给谁的?从哪里可以看出?

    ③ 艺术手法

    四 背诵全词﹙A级﹚

    五 总结

    这首词上阕极力赞美杭州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阕极力描写杭州黎民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景象,歌颂了杭州山水的美丽风光,赞美了杭州人民安定欢乐的生活,反映了北宋结束五代分裂割据局面以后,所显现的繁荣太平景象。杭州的湖光山色令人神往,读了柳永的这首词,领略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美丽的西湖更加令人心旷神怡,相信你一定会有机会领略那里美好的风光的。

    五 当堂检测、默写全词﹙A级﹚

    课外拓展

    赏析《八声甘州》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

    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

    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闲愁。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游子思乡感情的作品。词里把人生漂泊的悲愁,思乡怀人的凄苦深挚地表现出来。开篇以江天为背景,暮雨潇潇,暝色漠漠,一个“洒”字,让人联想起利落而过的风声、雨声和涛声。正清秋时节,秋意萧疏,一番风雨洗罢,凸显凄清悲凉的气氛。“洗”字鲜明而精当,让人回味起韩愈的“长安雨洗新秋出”。

    紧接着,作者笔下洒脱而苍劲地推出一片撩人心扉的秋色:“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从听觉、视觉,远景、近景的交叠中传递着开阔博大的空间感受,雄浑刚健的音乐震撼。苏轼曾为此赞赏说,“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苍凉的秋,几乎泯灭了一切生机,处处群芳凋零,落叶纷飞,美好的景物在漫无声息中无奈地消亡,连浩浩长江,也哽咽失语,默默东流。作者在字里行间微妙地渗透着游子登高临远的悲戚与感伤。

    词的下半片真切地抒发作者曲折的心情,写来跌宕多姿,别有韵致。“不忍”二字,逆势而起,表现内心世界缠绕不解的矛盾。远望故乡,回家的念头总要浮上心头,难以抑制,却愈来愈加强烈。自叹近年来漂泊江湖,百无聊赖,空有归思,有家难回。其间的苦楚和怨艾,欲说还休。作者巧妙地用“何事若淹留”,把多少辛酸、不平和痛切隐在心底。这一笔委婉地刻画了内在感情,读来有缠绵,有深悲。由“望”而“叹”,由“叹”而“想”,词人层次分明地展示一幕幕情景,想到佳人对自己的期盼,由于主客的转换,场景的拓展,韵味更为醇厚。传神的家人妆楼颙望,这一幕油然让人忆起“过尽千帆皆不是”的惆怅和失落。“误几回”三字,直白中显精到,率真而寓深沉,亦是妙笔。结语回到作者的深情诉说,那满腔的乡愁和眷念,满腹的忧伤和悲凉,谁能体味又该如何倾诉呢?

    这首词状写景物,不尚藻饰,白描中风神俱现,得大巧之朴,可谓高妙;抒写情感,流连顿挫,反复间淋漓尽致,兼动静之美,可见高超。如果配以谐婉的音律唱歌,必将曼妙缠绵,令人悱恻,使人陶醉。

    《雨霖铃》导学案

    高一语文 编写人:巩义六中 王秋岩 审核人:杨保卿

    教学目标

    1. 感受词中浓浓的别离之情。

    2. 鉴赏名句,理解善于铺叙、融情与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

    3.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把握意象,探究意境,体味情感

    教学方法:感悟法、鉴赏法、讨论法

    【学习过程】

    一 学生一起背诵《雨霖铃》

    二 给下列词注音

    骤雨﹙ ﹚暮霭﹙ ﹚凝噎﹙ ﹚

    三 名句默写

    寒蝉凄切,________,骤雨初歇。

    ________,________。念去去,

    千里烟波,________。

    多情自古伤离别,________,________。

    今宵酒醒何处? _____,___。

    四 鉴赏《雨霖铃》

    ① 本首词分为上、下两阙,上阙主要写___,下阙主要写___。

    ② 本词的基调是什么?

    ③ 本词按什么顺序来写的?那么离别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④ 分析“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主要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

    ⑤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零噎。”体会这句词的感情。

    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句话在上阙的结尾表达怎样的感情,放在此处有何作用?

    ⑦.“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在这两句中,有三个字点明了这

    首词的主旨,是哪三字?

    ⑧:“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是作者设想的别后孤苦无聊的生活情景。请问词人这里为什么说“虚设”?

    五 小结

    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这首词以冷落的秋景作衬托,精心刻画难分难舍的惜别场景,进而想象别后的离愁别恨,情景相生。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上阙重点在记别,下阙重点在述怀,前后呼应,浑然一体。(词作在表现离人分别时,通过离别场面的描写、铺叙,让读者深切感悟离情)。

    从这两首词中,我们体会了诗人柳永婉约的创作风格,体会了词的特色。由此得知:词,声韵谐婉,意境优美,是我国抒情文学的最高形式之一。大家多去品味词,增强自身美的感悟力。 柳永的词,声韵谐婉,意境优美,清代词人冯煦曾这样评价他:“耆卿词曲处能直,密处能疏,傲处能平,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自是北宋巨手。” 希望大家学会声情并茂地品读这些优美的文学作品,你定会受益匪浅。

    六 背写这首词

    七当堂检测:

    ① 词中哪句话最能体现这个内容呢?

    ② 本词有哪些意象的词?这些意象的词起到怎样的作用?

    ③ 默写本词。

    课外拓展

    赏析《雨霖铃》

    词的起头三句点明时间、地点、景物,事件是与自己心爱的人饯别。晚上,阵雨才停,知了发出凄切的鸣叫,长亭送别,叫人如何能够忍受这离别的痛苦!这蝉鸣助添悲凉,而一开始即道出“凄切”,为这首词定了调子。这一层展开了一个凄凉的氛围。“都门”两句,极写饯别时的心情,委婉曲折。两情依依,难舍难分之际,客船却不断催促。心理矛盾,欲饮无绪,欲留不得。由此可窥见留恋之情深。“执手”两句,再加深涂抹,在“执手”、“相看”、“无语”中更使人伤心失魄。这一层极写留恋之情。以上两层极尽回环、顿挫、吞吐之能事,足以使人为之呜咽。“念去去”以后,则大气包举,一泻千里,似江流出峡,直驰平川,词亦直抒胸怀。以“念”这一领字带起,表明是设想别后的道路辽远,“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浩渺的烟波,沉沉的暮霭,辽阔的天空,全是写景,实际上全含的是情,衬托出旅人前途茫茫,情人相见无期,景无边而情无限。换头以情起,叹息从古到今离别之可哀,“伤离别”点明这首词的主旨。“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句又将推进一层,更何况我正在冷落清秋的时节呢,这是多么难以忍受啊!这是把江淹《别赋》中“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和宋玉悲秋的情思两者结合起来,提炼出这两句。把古人这种感受融化在自己的词句中,更赋予以新的意义。“今宵”二句,又进一步推想别后的凄凉,然而景物清丽真切,真象别者酒醒后在船中之所见。这一句妙在景中有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这首词写将别、临别以及别后的种种设想,以白描的手法铺叙景物,倾吐心情,层次分明,语意明确,绝少掩饰假借之处。尤其是把别后的情景描写得比真的还真,又以景视之,使人不觉得是虚构的,足见柳永的艺术手法之高妙。所以有人称其“微妙则耐思,而景中有情。……‘杨柳岸晓风残月’,所以脍炙人口也。”。”(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又有人认为“‘千里烟波’,惜别之情已骋;‘千种风情’,相期之愿又赊。真所谓善传神者。”(李攀龙《草堂诗余隽》)这都道出这首词的妙处的。但我觉得刘熙载在《艺概》中的“点染”之说,更是值得称述的。

    柳永词两首

    《望海潮》

    一参(cēn)差(cī)堤(dī)沙(shā)天(tiān)堑(qiàn)珠(zhū)玑(jī)罗(luó)绮(qǐ)叠(dié)巘(yǎn)嬉(xī)嬉(xī)萧(xiāo)鼓(gǔ)

    二 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

    市列珠玑,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

    三 ①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图景;

    ②“东南形胜”三句从地理条件、悠久历史来说的,“烟柳画桥”六句是从风景美丽和人口众多来说,“市列珠玑”三句是从人们生活的城市的商业发展来看的。(地理位置、历史传统、自然景观、市井面貌、百姓生活);

    抒发了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艳羡。对两浙转运使孙何的奉承。

    ③结尾处词人达官贵人到此游乐的场景,以达官贵人的不思离去,烘托出西湖之美。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一派煊赫气势。诗人笔致洒落,音调雄浑,仿佛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风流的地方长官,饮酒赏乐,啸傲于山水之间。

    词中“图将”是指把杭州美景画出来,“凤池”指朝廷。这样一来,此句的意思就十分明显了。这里其实暗含对长官日后飞黄腾达、不断高升的美好祝愿。它是作者纯粹的奉承之辞。

    ④本文是慢词,所以在艺术手法上与小令有所不同。本词重在用铺叙的手法,例如“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前面一句是总说,这几句是对前面的分述;又如“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雨霖铃》

    一 略

    二骤(zhu)暮(mù)霭(ǎi)噎(yē)

    三 对长亭晚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暮霭沉沉楚天阔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杨柳岸、晓风残月

    四 ①离别时的情景 离别后的情景

    ② 凄凉、伤感、悲凉、忧伤、痛苦.

    ③ 时间顺序 离别时(离别情景)、离别后(别后想象)

    ④“寒蝉” “长亭” “骤雨”词人一开头就捕捉到有特征的秋景来渲染气氛,“寒蝉”透着秋意,而蝉的叫声更让人感觉的悲凉,骤雨过后天气陡然变凉,更使人感到凄切冷落,所以这首词不仅交代了离别的时间、地点、更是在写凄凉心情。

    ⑤ 前一句是实写不忍别离又不能不别的情况。这六个字明显地写出地点、动作和情绪,是高度压缩的精练的写法。“留恋处,兰舟催发”,是说正在留恋不舍的当儿,舟子已经催促他出发了。从“催发”中可以看出他们多么依依不舍。在这时候,真是纵有千言万语也给喉咙噎住说不出口了。只有紧握着手,泪眼相对而已。这一形象的刻画,看来似很简单,实则是情感的集中表现,是很真挚动人的。这句要读得“哽咽”欲哭,欲言又止。

    >⑥ 邈远之景,衬托出情人相见无期,自己前途茫茫的惆怅;承上启下,既是总结上阙的离别情景,又是为下阙写别后情景作铺垫。

    ⑦伤离别。词作下阕一落笔就点明了全词的主题是“伤离别”。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有感情的人,都会因为离别而感;人生当中,什么最令人痛苦?那就是生离和死别。离别本来就是人生中最令人悲伤难过的事,更何况正处在冷落的清秋节呢!秋天本来是草枯叶落,《雨霖铃》中,词人把离别之事与清秋之气叠加在一起,融合在一起,非常悲苦,再加上特别凄凉,这就使情感的表达更加沉重。正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啊。

    ⑧因为没有人陪伴,无论怎样的良辰好景,对词人来说都是没有意义的。请大家注意,词人在这里只写到良辰好景,而没有写到平常时日。为什么呢?因为连良辰好景都形同虚设,那平常日子中的度日如年就可想了,在漫长的日子里,再好的良辰,再妙的美景,没有知心人相伴也是形同虚设。就算有千种深情,万般爱意,又向谁去说呢。

    五 略

    六 略

    七 ①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这首词就是在冷落清秋的景色中抒发他离别的伤感之情。

    ② a 意象:蝉、长亭、雨、兰舟、烟波、暮霭、楚天晚、杨柳、晓风、残月;b作用:渲染凄清意境,烘托人物感情

    ③ 略

    《雨霖铃》课堂教学实录6

    《雨霖铃》教学实录

    上虞丰惠中学 刘建松

    班级:高一(7)班(找出伤离别,梳理伤离别,品味伤离别)

    课前播放阿宝的西北民歌《走西口》,意在民歌和诗词的对比。

    师:《走西口》的基调哀怨但又荡气回肠,老师很好奇,这首歌中的哥哥和妹妹,兄妹间的一次离别怎么会这样呢,这是为什么呢?给老师一个合理的解释。

    生:他们又不是兄妹。是情人间的分别。是情哥哥和x妹妹。

    师:是的,的确是情人间的分别。不管是南方的还是北方的不少民歌,率真坦诚,其中的哥哥妹妹可谓是风情万种。在哥哥妹妹的声声呼唤中,感情、理想、愿望就像喷薄而出的一团火,燃烧着,替代了流行歌曲中泛滥的“爱”字,没有“爱”字的爱更让人神往。在遥远的宋朝的娱乐圈中,就流传这样的段子。

    (出示“ 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这里的柳七就是

    生:柳永

    师:柳永在宋朝算是一朵奇葩,流连青楼,放荡不羁,奉旨填词,名声大,流传广,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官位小,死后凄凉,由红颜歌姬集资埋葬。

    师:如今,当21岁柳永站在汤汤的汴河边,看着杨柳依依,想着别情绵绵,面对自己的知心爱人吟唱出凄美人间的词作《雨霖铃》。师生共同朗读

    师:《雨霖铃》是宋朝流行音乐排行榜中经典歌曲。这首歌曲的主题是什么?用文章中的词语来回答

    生:伤离别。

    师:这样的主题在古代诗词中很常见,比如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

    生: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王勃的与君离别意,

    生: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师:这些离别好像都是同性好友之间的离别,写异性情人间的离别似乎比较少见,或许是这些大牌的诗人认为儿女私情难登大雅之堂,不屑一顾。虽然他们也喜欢美女,而词恰恰是写儿女私情的,越缠绵越感人,越私情越流传。同学们离别时,有没有小感伤(学生自由谈)

    师:现代人也是如此,更何况是信息,交通不发达的古代,青年男女的别离更缠绵悱恻,深沉幽怨。这首词你认为是谁离开谁?更确切?

    生:男生离开女生。

    生:女生离开男生不太合适,因为古代女子一般不出门,

    师:你说女子一出门就出事。作为浪子的柳永,要离开京城,而一位歌伎来河边送别,古代风尘女子的审美和艺术情趣都极高,书,画,琴,棋,词皆样样精通。就是这么一个镜头,深深的打动了柳永的心。女子的柔情是柳永永不消逝的记忆,也是永恒的伤痛。哪些地方写出离别双方很受伤?

    生:从环境来写伤痛,蝉声凄凉,更能衬托分别的忧伤,再加上是傍晚时分。

    师:蝉前面加了寒字,能改做蝉声凄切吗?

    生:寒字是说季节,到了秋季,蝉到了秋季就要死亡,所以叫声更加凄凉。

    生:这个寒不仅仅是蝉寒,通过蝉声感觉自己的心寒。

    师:有道理。季节和这个季节特有的动物很让人受伤,还有吗?

    生:在长亭边,因为长亭是人送别的地方,看见长亭知道要离别了,很感伤。傍晚时分,是人的情绪比较低落的时候。

    师:我们有首歌叫长亭外

    生:古道边,荒草碧连天。

    师:长亭是伤感之所,寒蝉是伤感之虫。傍晚时伤感之时。

    生:跟雨也有关?

    师:什么叫骤雨

    生:大雨,暴雨。

    师:你说离别时下大雨,是好事还是坏事?

    生:当然是坏事,雨下得大,我无法走路,

    师:那无法行路怎么办?只能留下来?这就叫做下雨天,留客天,天要留我啊?大雨好不好?

    生:好

    师:但现在是

    生:骤雨初歇。雨停了。

    师:雨停了是好事还是坏事?

    生:坏事,因为要离开了,真正的离开了。

    师:这里的雨跟我们平常的雨刚刚相反,我们一般认为下雨是坏事,雨停是好事,而柳永恰恰相反。为何如此呢,还是和离别有关。这时出现古代诗词很常见的一样物品?

    生:酒。

    师:你喜欢喝酒吗?老师一般不喝酒,但在大学毕业时也喝醉了。不是一般的醉,而是烂醉。为何?

    生:伤离别

    师:情人间的喝酒也不能解决自己的情绪,是酒不够浓郁还是

    生:是离别的愁浓。

    师:这是船夫在催客人要启程,当然这里的客人是柳永,经过前面的层层铺垫,感情突然如喷涌的江水决堤,锻造出一句很经典的话语

    生: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师:把执手换做牵手可以吗?同桌做这个动作(学生模仿,有点搞笑)

    师:这样的执手有意义吗?有没有特殊的意义?

    生: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要永远在一起。

    师:对,“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出自《诗经》,前面还有两句,“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意思是“生生死死离离合合,无论如何我与你说过。 与你的双手交相执握,伴着你一起垂垂老去。”千百年来一直让人传诵,成了生死不渝的爱情的代名词。怎么会不说话呢?

    生:有太多的话要说,说不完。

    生:太伤心了,说不出来了。

    师:假如真的要说,你会说哪些话?(学生自由谈)

    师 :电视剧《宫》男女主人公分别时,有这样一段对话

    晴川:你要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照顾自己。

    八爷:我会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照顾自己。

    师:还不及柳永有味道。我们现代诗人,写情人的离别是这样的。出示徐志摩《沙扬娜拉一首——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师:这是徐志摩1924年5月随泰戈尔访问日本时所作。全诗仅五句。作者选择“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这一特征性镜头,表现出日本女子告别时的鞠躬姿态,显示了多情女子的性格和复杂的内心活动。

    师:两位风流才子的离别还是有不同之处的 ?

    生:柳永是离别时不说话,徐志摩是相互祝福。

    生:徐志摩可能侧重于友情,所以说忧愁是甜蜜的。而柳永侧于爱情,感伤就多了。

    生:还是不说话显得更加真诚和深厚。

    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真正的感情有时不需要语言来表达。

    师:伤离别伤到了新的境界,一切语言是苍白的。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能代表我的心的,就是沉默。而此时,柳永的眼前出现了一幅画面。(朗读,念去去千里一句)你如何理解这段景色描写?

    生:千里烟波暗示离开距离的远,路途的遥远,相见困难。

    师:谁能看到千里烟波,不是当时的实景,而是柳永的想象,是虚写。还有吗?

    生:主人的愁绪就好比千里烟波一样长远,迷惘。像沉沉的暮霭一样的沉重。是无限惆怅的离情。

    生:晴和景联系在一起,情景交融。

    师:伤感之境。这句感觉就像周杰伦的千里之外,我送你离开千里之外你无声黑白 ,沉默年代或许不该太遥远的相爱 我送你离开天涯之外你是否还在。

    师:这首词的上篇主要写了离别时的景和行,把伤离别的伤一层层的渲染,一刀刀的割自己的心。这就是大家的手笔。朗读词的上篇。

    师:词的下篇写的一句词,被明朝的评论家贺裳称赞为千古俊词,你们认为是哪一句?(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生:我认为是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直接写出了中国人特有的感情,在现在也是这样,秋天是悲凉的季节,只有多情的男女这样的体会更深刻。

    生: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句不错,即使我有什么想法,我现在也没有想法, 因为在我的心里只有你。

    师:这就是曾经沧海难为水

    生:除却巫山不是云。

    师:经历了刻骨铭心的爱情之后,我不再相信爱情。何人说就是

    生:无人说。

    师:无人说就是没有了知音,很孤寂。你们说的很有理,这些就是贺裳所说的那一句吗?非也。中国传统的审美讲究含蓄,这两句还不够含蓄。

    生: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定是这一句。

    师:你终于找对了,能说说理由吗?

    生:这两句不含蓄,有意境。很美。

    师:美在哪里?

    生:这里的酒,杨柳,风、月四样连在一起。有意思,

    师:有什么意思?

    生:酒是消愁之物,借酒消愁。

    师:老师这样改,今宵酒醉他处,芳草地,凄风明月。可以吗。

    生:可以。

    师:老师也可以成为千古俊词。真的可以吗,你们太包容我了?

    生:还是柳永好。

    师:说真话了,老师比不上他,说说你的理解,否则我不答应。

    生:酒的确是消愁之物,但醉了后什么也不知道,还不够伤心,只有醒了,痛苦就来了。还是醒好。

    师:你是说,人生最痛苦的事是醒后无路可走,见不到想见的人。

    生:杨柳岸比芳草地要好的多,杨柳在古代有特殊的意思。表示离别,柳就是留下的意思。如果是芳草地,就不合常理,刚刚离开了情人,又睡在芳草地,感情变化太快了,不忠心。

    师:芳草容易使人想到各色美女,天涯何处无芳草,男人变心了。

    生:晓风残月,晓风是清晨的风,深秋的清晨风很冷,风一吹,酒醒了,酒醒了,痛苦来了。

    残月更有感伤之意。

    师:同学们这样解释我也就认了。这句词连当时自视极高的苏东坡也很佩服。

    (出示东坡有幕士,尝谓柳永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东坡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师:这首词的词牌名是雨霖铃,没有标题,你能为她加个标题吗?(学生自由回答)

    师:千年来,写离别的诗词太多太多,然而很难找出首超越雨霖铃的,上篇是别时景,下篇是别后情,雨铃霖是个传奇,她美丽而凄清,朴素又含蓄,千古传诵,拨动着我们的心弦。

    柳永词两首《雨霖铃》《望海潮》教案5

    4 、柳永词两首(望海潮·东南形胜、雨霖铃·寒蝉凄切)·教案

    雨霖铃

    导入新课:

    学生唱李煜词《虞美人》(以唱代背检查上节课内容),带出热烈的课堂气氛。

    解读作者,明确目标(均用投影展示):

    (1)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有关柳永的资料,教师略加补充。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第一步:美美地听——感受词的语言美。

    播放Flash课件,学生听情感真挚的配乐朗读。

    (1)第一次听:进行语感熏陶,注意节奏。

    (2)第二次听:感受词的意境,注意情感的运用。

    第二步:美美地读——语感训练。

    (1)第一次读:再播放Flash课件,学生小声仿读。

    (2)第二次读:教师范读一小节,作节奏指导,学生自主朗读训练。

    (3)第三次读:抽检学生朗读情况,来个小比赛,看谁朗读得最好。(先抽两个学生分别朗读上片和下片,由同学评价,若认为自己朗读得更好的,可以向他们挑战)

    第三步:美美地品——把握意象,品味意境,掌握技巧。

    1.老师作诗词鉴赏技法指导

    (1)由意象品味意境。

    (2)语言:理解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有象征意义的词、用典等。

    (3)写作技巧:把握写作技巧。

    2.小组讨论

    (1)找意象,说作用。(幻灯片上逐一展示有关意象的词及其表达的感情)

    (明确)意象:寒蝉、长亭、骤雨、兰舟、烟波、暮霭、楚天、晚、杨柳岸、晓风、残月

    作用:渲染惆怅伤感之情

    (2)找出体现作者情感的词语,说表达的情感。

    明确:无绪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难分难舍)

    良辰好景虚设更与何人说(惨不成欢)

    (3)写作技巧的探讨:请同学们回顾诗词常见的表达技巧,说说本词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明确:情景交融虚实相生

    补充相关的写作技巧: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以乐写哀,以哀写乐)。

    3.个人体悟

    请闭目凝神,通过意象想象离别场面,品味词中美的意境,然后说说你感受到的意境。(学生各抒己见,同学们评点谁的感悟最好)

    4.小组交流讨论

    鉴赏词中美的词句,说说你认为写得最美、感受最深的词句美在哪里?

    (学生开始堂上发言,其他同学评点,教师点评穿插其间)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赏析发言,要准备足够的应对材料,以便生动自如地应答学生的发言。如: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美在捕捉到有特征的秋景来渲染气氛,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美在用白描的手法,极为传神地写出了千言万语又无言以对,泪眼相看,难分难舍,情意绵绵的眷恋之情。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美在展现了一个别后的暗淡景象,衬托出旅人前途的渺茫,情人相见之无期,充满无边无际的离愁之恨。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美在将杨柳、风、残月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为一幅画,使离人勾起对往事的回忆,深感眼前的孤单,并渴望团聚,言尽而意无穷。又让这幅画出现在“酒醒”之后,让离人产生了浓烈的“举杯消愁愁更愁”之感,昨日离别情景历历在目,眼前凄清景象,前路“千里烟波”却还须前行,离心爱的人更远,真是“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而“晓风残月”写出别后心境的凄凉冷落,“杨柳”则更添愁思。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美在写出诗人别后的孤寂,艺术地把离别之情推向高潮。

    5.评选佳句

    对比同学们谈的美句,结合刚才的评价,你认为哪一句是最美、最传神的千古名句。

    明确: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注意不可一锤定音,允许百家争鸣)

    6.交流学习体会,学生小结

    7.课外延展,能力迁移

    运用本节学到的知识鉴赏张先的《江南柳》,并与本课学的《雨霖铃》相比较,说说它们的异同。

    江南柳 张先

    隋堤远,波急路尘轻。今古柳桥多送别,见人分袂亦愁生。何况自关情。斜照后,新月上西城,城上楼高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

    (明确) 同:都写别情,都描写了别时的典型环境。都写了别后,都是情景相生。

    异:柳词想象别后远行的情景,虚实相生。

    张词着重写送行者别后情景,而未写别时情事。

    8.课外练笔

    用形象化的语言描写你所经历的一段愁或喜。

    要求:①体裁不限,也可填词作诗。②要写真情实感,不得无病呻吟。

    第四步:美美地唱——感受美妙的韵律。

    (1)播放Flash课件,欣赏美妙的旋律和极富悲情的演唱,品鉴柳词美妙的意境。

    (2)再播放Flash课件2次,同学们伴着音乐学唱。

    (3)再播放Flash课件(去掉图像和原唱),让学生在音乐声中以唱的形式背诵课文。

    望海潮

    教学目标:

    1.了解词的知识。

    2.反复诵读,流畅背诵,感知次词的声韵之美。

    3.学习铺陈手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词的有关知识

    (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得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2)关于词牌和标题:此的标题是次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次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二.导入

    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三.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三变”“柳七”“柳屯田”。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鹤冲天 柳永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依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四 .朗读本诗

    教师范读 学生齐读学生自由朗读

    五.试着背诵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学生试着背诵

    二.学生齐读

    三.解题

    望海潮,词牌名,柳永开创的。

    四.具体分析词

    (一)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东南形胜”,是从地理条件、自然条件着笔写的。杭州地处东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风景很优美,故曰:“形胜”。“三吴都会”,是从社会条件着笔写的。它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那里人众荟萃,财货聚集,故曰:“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因为杭州具有这些特殊条件,所以“自古繁华”。下面就对“形胜”、“都会”和“自古繁华”进行铺叙。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是对“三吴都会”的展开描写。“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是对“东南形胜”的展开描写。这里选择了钱塘江岸和江潮两种景物来写。“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是对“钱塘自古繁华”的展开描写。描写了两个方面:一是商业贸易情况——“市列珠玑”,只用市场上的珍宝,代表了商业的丰富、商业的繁荣;二是衣着情况——“户盈罗绮”,家家披罗着锦。“竞豪奢”,又总括杭州的种种繁华景象。

    (二)下片:写杭州人民和平安静的生活景象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写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这既是进一步描写“东南形胜”,同时又是杭州人游乐的背景。西湖是美的,苏轼说:“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也是写了山河水量个方面。“重湖”,写湖本身,西湖有里湖和外湖;“叠巘”,写湖岸,山峰重叠。西湖水碧山青,秀美异常,所以说“清嘉”。“三秋桂子”照应“叠巘”二字,写山中桂花。“十里荷花”照应“重湖”写水里荷花。红花绿叶,莲子清香,也是很能体现西湖特点的景物。南宋杨万里说:“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三秋”,从时间着眼;“十里”,从空间着眼。桂在秋季开花,莲在夏季开花,写出了西湖不同季节的美景。

    西湖不论任何季节、任何时间都是美的,所以就有游人去游玩。接下来就写到“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羌管弄晴”写的是白天人们悠扬的笛声,“菱歌泛夜”写的是人们晚上快乐欢快的歌声,“嬉嬉钓叟莲娃”时对前面两句的总括,所以这一句写的是杭州人民的游乐。“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写的是杭州官员的游乐,分两方面写的,一是“乘醉听萧鼓”宴酣之乐,二是“吟赏烟”山水之乐。“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对官员的祝愿。

    五.艺术特色

    本文是慢词,所以在艺术手法上与小令有所不同。本词重在用铺叙的手法,例如“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前面一句是总说,这几句是对前面的分述;又如“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雨霖铃》教案2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宋词相关知识,及柳永词作的特点和创作风格。

    2积累字词及名句,流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过程方法

    1通过感受形象,领会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写法和所表现出来的意境美,体会作者低沉伤感之情。

    2品味语言,学习艺术特色,掌握鉴赏诗词的基本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

    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及纯正的文学趣味,使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古人离别时幽怨伤感之情,伤离别,重真情。

    教学重难点:

    1、掌握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

    2 掌握鉴赏诗歌的技巧,做到“举一反三”。

    教学方法:诵读法 提问法 点拨法 讨论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离别是永恒话题,穿越时空,永驻于岁月长河。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徐志摩《再别康桥》

    二、词的相关知识

    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

    慢词是宋词主要体式之一,“慢”是延长引伸的意思,歌声延长,就唱鍀迟缓了。

    按长短规模分,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

    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按创作风格分,大致可以分成婉约派和豪放派。

    三 作家作品简介

    (1)(约980--约1053年),福建崇安人,原名三变,排行第七,世称柳七。狂放不羁,擅长词曲,熟悉许多歌妓,经常流连于秦楼楚馆,为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还说“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当时有人向仁宗举荐他,但仁宗闻其名说:“此人任从风前月下浅斟低唱,岂可令仕宦!”“何用浮名,且填词去!”遂落第。柳永在受了这种打击后,别无出路,只好以玩笑的态度,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在汴京、苏州、杭州一带过着流浪的生活。大约在少年时的“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54岁方考取进士,做过几任小官。晚年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妓合金葬之南外。

    (2)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在北宋著名词人中,他的官位最低,但在词史上却占有重要地位。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者,也是第一个大量写作慢词的词人。他的词在当时便为人传唱,据说“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他精通音律,能自制新曲,变旧声为新声,在唐五代小令的基础上创制了大量适合于歌唱的慢词。柳永在与歌妓一起生活中得到了感情上的慰藉,同时他深深了解歌伎们的生活,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所以他的作品,很多是反映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感情真挚。《雨霖铃》便是其中的一首, 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 已缠绵悱恻、哀婉 动人的别离情景。

    四 解题

    《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此曲就是柳永取唐时旧曲翻制而成。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因在雨中闻铃声而思念杨贵妃,故作此曲。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

    五 整体感知

    1 齐读《雨霖铃》(让学生感受词的感情基调) 明确:哀婉、悲伤、凄清 ,指导诵读,纠正字音。

    2播放音频,让学生把握感情基调。

    3 说说作者是如何通过写景(选择什么意象)来准确传情的。

    意象:

    蝉、长亭、雨、兰舟、烟波、暮霭

    柳、风、月

    作用:

    渲染凄清意境,烘托人物感情。

    六 精读课文

    1、上阙分析: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1) 起首三句写什么?是情?是景? (写景)

    点明季节、时间、地点和事件。勾勒了一个情人离别的典型环境。

    2)地点(长亭)时间(晚上)季节(秋季)提到秋季会有怎样的感觉?(萧瑟)

    明确:时当秋季,景已萧瑟;且值天晚,暮色阴沉,而骤雨滂沱之后,继之以寒蝉凄切: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景物特点:“蝉”是“寒”的,特指是秋后的蝉,秋有萧索感受,而蝉在凄凉急促地鸣叫,傍晚时分让人有落寞之感,更兼雨后带凉意。再看词人,一个“对”让我们联想到他的动作可能是“呆”对着长亭。所以,起首句已给全诗定下了基调:“凄切”。

    “都门畅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1)这写什么?(写情)明确:极写饯别时的心情,委婉曲折,欲饮无绪,欲留不能,依依不舍,难舍难分。

    2)恋人在都门外长亭摆下酒筵给他送别,然而面对美酒佳肴,词人毫无心思。为什么?

    明确:正专注于恋人,所以词中接下去说“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矛盾冲突何其尖锐。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你怎么来看待这句的意境美(引导学生发言)明确:这句写情态。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如在目前。

    2)那么词人凝噎在喉的是什么话呢?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念去去”二句便是他的内心独白。 )

    明确:这句写什么?(写景)“念”字后“去去”二字连用,则愈益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遂觉去路茫茫,道路修远。“千里”以下,声调和谐,景色如绘。既曰“烟波”,又曰“暮霭”,更曰“沉沉”,着色可谓浓矣;既日“千里”,又曰“阔”,空间可谓广矣。这样的画面给人怎样的感觉——压抑、苦闷。诗人想到前路茫茫,自己将越走越远,离心爱的人越来越远,心越来越苦,愁思也越来越深。全句写景,又全句写情。

    2、下阙赏析: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1)下片换头写情,叹息古往今来离情之可悲。“伤别离”点名这首词的主旨。“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又推进一层,更何况我正在这冷落凄凉的秋季,多么难以忍受!江淹在《别赋》中说:“黯然消魂者惟别而已矣。”柳永把这种感受融化在自己的诗中,又扩大了这种感受,以“更那堪”衬托自己的离情比古人更深。

    2)“清秋节”一词,照应前面哪句?(寒蝉凄切)

    明确:前后照应再次点明离别时的凄清氛围。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为明显、深刻。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1)“今宵”三句蝉联上句而来,后来竟成为苏轼相与争胜的对象。那么它究竟好在什么

    [推荐课件]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写作范例


    在不同的时期,我们看过不同的范文,这些优秀的范文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阅读范文可以体会作者当时的思想经历并且有所感悟。好的优秀范文更具有参考意义,有哪些好的优秀范文值得借鉴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推荐课件]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写作范例”,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品味人物的品行,了解西门豹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敢于破除迷信,为民办实事的好官。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西门豹惩治巫婆、官绅,破除迷信的巧妙所在。

    3.了解本文在布局谋篇上主次分明的特点。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抓住西门豹的言行,领会西门豹将计就计破除迷信的巧妙。使学生受到破除迷信,尊重科学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引导质疑。

    1. 明确本单元的主题,围绕这一主题引出今天的新课:西门豹治邺。简单介绍一下邺。

    2. 齐读课题。学生质疑。简单的问题根据预习情况适时解决。

    二、初读课文,巩固生词,理清文章主要内容。

    1.请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同时思考:西门豹是怎样治理邺的?

    2.指名读生词,注意易错字。

    3.说一说西门豹是怎样治理邺的呢?出示提示:西门豹来到邺这个地方,首先……接着……最后……。请学生说一说,注意语言简洁,条理。

    三、调查了解,从对话中了解真相。

    1.邺治理以前是什么样?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词语。

    2.邺为什么会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呢?请学生读1---9自然段,读完后,集体交流,谈自己从语句中所了解到的真相。

    3.文中两个“闹”字,找出来读一读,从而看出两方面原因。

    4.引导学生以管理者身份参与进来,引导学生谈自己的的想法。

    四、破除迷信,惩治恶人,读中体会巧妙所在。

    1.让学生默读10到12自然段,看西门豹是怎么做的?让学生评价一下西门豹的做法怎么样。

    2.以此为主题引导学生展开研究,并出示学习提示:

    找一找,描写西门豹言行的语句;谈一谈,西门豹的用意,做好批注;读一读,读出西门豹当时说话的巧妙性。自学完后,小组内交流。

    4.组织集体交流,引导学生读西门豹的句子,并能从中体会到他的用意。

    5.西门豹在不动声色中破除迷信,惩治恶人,可谓真是巧妙。让学生评价一下西门豹。

    6.引导学生选择一个角色激情想象,出示:你就是那位差点被淹死的新娘,你可能会说…… 你就是侥幸活命的官绅,你可能会说……你就是一位普通老百姓,你可能会说……你就是……

    五、略读最后一自然段。

    破除了迷信,惩治了恶人,西门豹接着做了什么呢?让学生齐读最后一段,概括出(开凿渠道,引水灌溉)此时引导学生再次评价西门豹是一名怎样的官员?

    六、回归课题,了解布局

    让学生快速默读一遍课文,看一看,明确祥略。引导学生谈一谈这样布局的用意。

    七、作业设计

    知识性作业:摘录西门豹言行巧妙的语句。趣味性作业:替西门豹写一份治邺的工作报告。

    板书设计:

    西门豹治邺

    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天灾人祸

    破除迷信惩治恶人巧妙机智(祥)

    开凿渠道(略)

    今日课件: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写作示例)


    作为学生,阅读大量的范文是必不可少的,一些优秀范文对于我们来说是必须的,阅读范文可以提高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和想象力。优秀的范文能够给大家提供好的参考,你是否在寻找有关优秀范文的模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今日课件: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写作示例)”,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

    一、教材分析:

    《钓鱼的启示》属精读课文。这篇课文回忆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着了一条大鲈鱼,父亲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生启示的事,说明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是人面对种种诱惑时应该把握的道德准则。

    二、学情分析:

    《钓鱼的启示》这一课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首先,这个故事发生在国外,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距甚远。其次,本文的主题是“道德”,道德对于成年人来说都是一个深刻而严肃的话题,更别说孩子了。最后,本课的重点就是理解父亲为什么把大鲈鱼放掉,而文中对父亲的描写却很含蓄,没有心理描写,也没有过多的解释性的对话,所以学生在阅读本文时很可能只停留在语言表面而不去揣摩语言背后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并理解本课的一些词语,如:涟漪、翕动、不容争辩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揣摩人物心理、朗读等方法使学生走入文本,体会钓鱼的启示。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这个故事使学生受到一些启示,懂得在生活中我们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揣摩人物心理、朗读等方法使学生走入文本,体会钓鱼的启示。

    2、教学难点:从文中的细节描写中揣摩父亲的心理活动,理解父亲放掉大鲈鱼的做法。

    五、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适时的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我进行了这样的教法设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采用以读为主,运用多种方法和形式读文来达到预设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在新课程理念上提到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而在学法上我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读为本、以读促解来达到学生质疑、解疑。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还给课堂。

    教学流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钓鱼的启示》。(齐读课题点击课件出示插图)回想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能用三个词概括一下吗?(钓鱼)-(放鱼)-(启示)。板书

    二、复习生字词

    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

    三、品读课文。

    1、从“钓鱼”到“放鱼”我的情绪有什么变化?在文中找一找,填写课后第二题。

    得意——( )——( )——( )

    2、品读“钓鱼”。

    (1)请用心读课文的钓鱼部分1-3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看你能读懂些什么?

    (2)引导学生体会:“我”钓到鱼时是什么样的心情,父亲是什么样的心情。划出相关的语句,并在重点词下打上着重号。

    (3)理解句子,积累词语。

    重点指导:啊,这样大的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相机问:“我”钓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鱼?我得意什么?父亲得意什么?.

    (4)小结:谁来归纳一下这一段写的什么内容?

    2、研读“放鱼”。 、

    过渡语:是呀,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大鱼,多令人高兴呀!但作者为什么又忍痛割爱放了调到的大鱼呢?

    (1)读课文“放鱼”部分4--9自然段,你能体会到“我”复杂的心情吗?划出相关词句,好好读一读。

    (2)采取分角色读的方式来学。

    (3)引导提问:在“我”钓到鱼时,父亲是得意的,而面对着到手的这条诱人的大鲈鱼,父亲和我没得意多久就面临着一个难题,什么难题?

    ①生说难题。

    ②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师引导学生理解:从“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可以体会到两层意思。第一,父亲也很喜爱这条漂亮的大鲈鱼──鱼是那样的大,“我”平时虽然经常跟父亲去小岛钓鱼,却“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鱼是那样的可爱,鱼鳞在“银色的月光下”闪闪发光,还“轻轻翕动着”鱼腮,父亲和“我”一样喜欢并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第二,正因为大鲈鱼这么漂亮可爱,所以从情感上说父亲也舍不得放掉它,“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是因为父亲也在经历实践道德的考验:放,还是不放?

    此时,爸爸和我的态度是怎样的?爸爸的坚定,从哪儿看出?师引导学生理解:读“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这句话,我们需要让学生体会到父亲的坚决,“得”──一定、必须,不容争辩、没有商量的余地;

    ③“我”依依不舍,从哪儿看出?

    a“乞求的目光”。

    b放鱼动作,从慢慢地看出他想干什么?为什么不想放鱼?读文理解作者的心理变化。

    3、归纳总结:为什么“我”不愿意把钓的鲈鱼放回湖里?

    4、父亲为什么要我把鲈鱼放回湖里?

    父亲做的对不对?捕捞鲈鱼的时间没到,对吧。

    5、学习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品读理解重点句。

    过渡语:多年后,作者成了美国著名的建筑设计师,这与他十一岁时的钓鱼经历有关系吗?(肯定有关系:学生各抒己见)

    (1)、(课件显示句子):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名读)

    (2)、这句话你们在读的时候,有没有什么问题?

    (3)、这诱惑人的“鱼”到底指什么,先看看课文,这条鱼对我有什么诱惑?(板书:诱惑)(学生默读)指吸引人的,让人喜欢的事物,诸如:金钱、地位、名利甚至哪些暂时能带来一点方便的事、一点好处的事。

    (4)、联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体会鲈鱼的“大”、“漂亮”、“来之不易”,并相机指导朗读。

    (5)、这些都是这条鱼对我的诱惑,在我人生的旅途中不止一次地遇到诱惑人的“鱼”,真的是这条大鲈鱼出现在我的面前吗?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想想,会是什么?联系具体的事例来说。

    (6)、当年那件让孩子“沮丧”的事,与后来他成为“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之间有什么联系?

    “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懂得这一点很不容易,也许我花了数十年时间;懂得这一点又很了不起,他能让人在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有足够的力量战胜自我--这是他后来能成为著名建筑设计师的重要原因,也是他对父亲从小严格教育的最好会报.

    34年前的那个夜晚的“钓鱼事件”给“我”一生带来的重要影响,点明了中心和主题。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一件小小的事情,都会给他的成长留小不可磨灭的印记。在孩子的教育中,坚持道德原则是多么的重要!

    四、总结全文。

    板书出示《钓鱼的启示》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进一步理解课文。

    五、联系生活,课外延伸。

    如果当年父亲同意了“我”将钓到的鲈鱼留下,在三十四年间又将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道德的理解)

    [分享好文]英语培训的教学设计写作范例


    在日常的生活当中,范文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范文可以帮助我们自身的写作,范文可以为我们提供各种参考,希望《[分享好文]英语培训的教学设计写作范例》能够为您提供帮助。

    教学目标

    1. Emotion goal: Respecting the culture of the minority nationality and loving our country.

    2. Knowledge goal: Use the sentence pattern “be going to” in a trip and the past tense of verbs.

    3. Ability goal: Can use the sentence patterns “be going to”.

    教学重难点

    一般将来时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Step One: Warming up and greetings

    T: Hello, boys and girls! Nice to see you again!

    S: Hello, Mr./Miss…! Nice to see you, too!

    T: The holiday is coming. Are you going to take a trip?

    S: Yes!

    T: Where are you going? How can you get there? Let’s go and have a look!

    Step Two: Revision

    The teacher shows some pictures of transport mode on the computer, such as by plane, by bus, by subway, by bike, by train, on foot. Then practice them in sentences.

    Step Three: Let’s read

    The teacher shows some important sentences in dialogue on the computer:

    A:Where are you going on your holiday?

    B:I am going to….

    A: Who are you going with?

    B:I am going with….

    A: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ere?

    B:I am going to….

    A: When are you going?

    B:At…

    Step Four: Listen

    Listen to the tape, read after the tape and find out the new words: Kunming, Kathy, folk (folk dance), Stone Forest.

    Step Five: Presentation

    a. Fill these new words in blanks on the computer, read the new words again.

    b. .Analyze the difficulty: How is your family going to get there?

    c. Listen and read the dialogue.

    Step Six: Practice

    Fill in Mike’s trip schedule.

    Step Seven: 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Plan your holiday and make a dialogue.

    Step Eight: Homework.

    Pair work to make your own dialogue.

    V.Blackboard Design:

    Where to go? What to do?

    Kunming. See folk dances.

    When to go? How to get?

    [范文参考]教学设计写作范例


    平时的生活中,范文需要我们不断地积累,范文可以帮助我们自身的写作,让我们来参考一些范文吧!本站收集了《[范文参考]教学设计写作范例》,供您参考。

    个问题(Mager,1984):我们要到哪里去?我们如何到达那里?我们怎样知道已到达那里?

    其中,第一个问题就是要回答“教学目标是什么?”相应地,设计者要通过实施教学分析确定答案。第二个问题是要回答“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通过设计者开发教学策略来完成。第三个问题要求回答“我们的测验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们如何评价和修改教学资料?”这需要经过设计者开发和实施评价活动予以解决。

    由此,可以得出教学设计的一个简化程序表达:分析――策略开发――评价。

    人们对于教学设计程序的基本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许多国外学者设计了诸多模型来表现系统化的教学设计过程。图1即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

    分析和理解这个模型需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这个模型具有明显的序列性和线性特征。一方面,这体现出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守的一般顺序;另一方面,设计者又不能拘泥于这个程序,在某些情形下,设计者可能需要修改这些设计活动的顺序,而且,这一修改的过程可能并不是一步完成,而是需要经过多次反复。因此,如果从设计实践的心理活动来看,这个模型应该更像一个“蠕虫团”。

    第二,教学设计的各个活动之间相互关联,循环往复,本质上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在设计过程中,问题的理解带动着问题的解决,旧问题的解决可能意味着新问题的产生。因此,把设计过程理解成为是设计者不断进行反思性学习的过程更为妥当。

    第三,规范和科学地理解课程设计活动的内容。这是进行有意义的教学设计的基础和起点。比如,“评价(evaluation)”这一术语,其含义既包括对学习者的评估(assessment),也包括对教学的评价,不能简单地认为评价就是“测验(tests)”。再如,教学设计包含着问题解决,但不能把所有的问题解决都作为教学设计。因此,必须以严谨、踏实的态度进行问题的学习、理解和研究过程,尊重学术规范,遵守已有共识的概念范畴,杜绝望文生义,减少“非分析性”的研究。

    第四,教学设计所创设的教学在目标、教学策略和评价方面必须相互匹配。就是说,教学策略要适应于不同的学习任务(即目标),测验所测量的是学习者达成学习任务的情况。三者之间必须形成高度的耦合效应才能发挥出教学设计的优势。

    四、教学设计的必要性

    高质量的教学设计能够充分利用所有可用的教学情境和资源,紧扣教学重心,赋予教学以连续性、趣味性和整体性,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习动机,提升学习效果,激励教师进步。

    1.有效的教学设计是学生需要的

    教学设计的起点是分析,分析既包括分析学生的已有知识、技能、爱好、态度和其他与学习有关的个性特征,也包括分析知识与技能学习的环境以及知识与技能的运用环境,同时,透过对教学目标的分析和确定,有助于决定教学过程和方法。

    2.有效的教学设计是教学需要的

    系统化教学设计的产物必然形成物化成果,这些具有物质性的“产品”既可以被现场使用,也可以被复制和传播;既可以被设计者使用,也可以被其他教师甚至学生使用。因为教学设计和开发包含了学习者和情境方面的信息,所以,这些“产品”可以为那些需要解决的教学问题提供实用、有效和可接受的解决方法。

    3.有效的教学设计是教师需要的

    基于分析的教学设计需要技术性的技能和创造性以及理性和直觉性的思维过程。广泛参与教学设计过程,有助于教师有针对地开发评估工具,合理地选择和开发教学策略,适时地开发与选择教学材料,形成积极的反思性教学,不仅有利于教学过程的顺利展开,还有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更加有利于教师有意义的成长与成熟。

    4.有效的教学设计是学校需要的

    学校的发展实际上是一个代际累积的结果。缺乏教学设计的教学成果往往不具备推广性质和继承价值。教学设计不仅仅为教学和学习提供了一个具有实用价值的解决框架,更重要的是它所展现的是一种系统的方法论,在此基础上达成的共识,不仅可以使设计者、开发者、教师和教学管理者之间形成协调,还能够为学校积累优质的人力资源和教学资源,促进学校教学工作的良性循环和发展。

    如果考虑到教学设计具有的情境特征,可以说,在特定情境下的教学设计基础上展开的教学才是真正的“校本”。

    五、当前的困境

    既然教学设计具有如此巨大的实用价值和实践意义,为什么在当前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却遭受冷遇呢?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

    1.不熟悉,不重视

    国外学者研究教学设计已经几十年了,理论文献和实验成果异常丰富,但这些并没有被国内的学者,尤其是职业教育工作者所熟知、接受和采纳。由于不熟悉,所以不重视。相比之下,职业学校更加重视“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简称“方案”和“课标”)的制定。更有甚者,以为“方案”、“课标”甚至是“课时计划”(即教案)就是教学设计。这几者之间的差异上文已经做了区别。

    实际上,如果站在系统的教学设计的角度上看,即使是最新制定的“方案”和“课标”也存在着重大的缺陷。最为突出的是,缺乏准确的教学目标分析和准确的教学目标定位;缺乏对学生和环境的分析;含糊的目标陈述给测量和评估制造了困难,等等。

    2.难度大,成本高

    客观分析,一方面,教学设计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确实具有全面性和苛求性的特征。因此,即使是有经验的设计者也会经常表现出顾虑,担心失败的教学设计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比如,无效的师生交流、活动效率和教学效果低下、滥用时间和资源、损害学生动机,等等。另一方面,系统的教学设计在各个阶段都需要投入巨大的时间和精力,尤其对于职业教育而言,由于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特殊性,无法从普通教育的课程设计中直接获取经验性成果,因此,职业教育教学设计的原创性特征就成为阻碍推动课程设计工作的最直接原因。

    3.缺知识,少技术

    在我国,课程设计的人员主体应当是教师。教师虽然对于所教授的知识性内容比较熟悉,但是对于教学论、学习论和课程设计技术等专门性知识和技能却非常缺乏,从而客观上不具备系统性教学设计的胜任力。

    同时,由于多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职业学校的教师通常都会面临较为严重的职业倦怠,因此,对于复杂的教学设计,教师往往缺乏内在的动力。

    正是在上述几种原因的共同作用下,职业教育学校的教学设计才会停滞不前。

    六、几点建议

    为了打破目前教学设计在职业学校所面临困境,使教学设计发挥出应有的功能,惠及各方,笔者建议:

    (1)进一步加强对教学论和学习论的深入学习和理解,可以通过组成学习型团队,通过内容分工,定期交流的方式,迅速掌握指导教学设计的相关理论。

    (2)以代表性学科为突破口,建立阶段性任务模式,组建教学设计团队,由简入繁,化整为零、以点带面地进行尝试性教学设计,并通过教学实践不断反馈,总结经验的同时,推广经验,逐步进入教学设计的全面推进。

    (3)积极为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使之能够不断增强教学设计的胜任能力。

    综合实践教学设计写作范例


    我们经常会在阅读时读到一些优秀的范文,这些范文能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帮助,阅读范文可以提高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和想象力。阅读范文对我们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你觉得哪些优秀范文是值得借鉴的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综合实践教学设计写作范例”,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窃窃私语”、“景色奇异”造句。

    3、凭借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感知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第二至五自然段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对象及其学习需要分析:

    因为所教学的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于海洋还是比较陌生的。所以可以选取生动形象、多姿多彩的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媒体选择(主要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与应用设计:

    教学过程(包括教法、媒体应用策略、教学效果评价等):

    情境:

    1、出示一组海洋生物的图片。

    2、告诉学生已被风雷海洋馆最近想招聘海洋馆解说员,请作好充分准备为参观团作一次讲解,海洋馆将择优录取。

    3、将讲解词整理成书面稿,以《大海我的故乡》为题,评选出最佳讲解稿,最佳讲解员。

    任务:

    1、你是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你爱海洋,你认为这次机会应该把握,即使没有入选,对你来讲也是不错的锻炼。

    2、请3人一组分别完成以下任务:

    1)文字:收集有关海洋的文字资料。

    2)摄影:收集海洋的图片、视频资料,并加以说明。

    3)编辑:将文字、图片、视频资料利用平台,整理成内容翔实、图文并茂、可读性强的讲解稿。

    完成任务后,信息共享,组内每位成员都要了解本组采访的主要内容。编辑完成讲解稿后,组内要进行讨论,力争做得最好。

    3、同学们,在上网收集资料的时候,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学习这一课后,你受到什么启发?请你以日记的形式写一份当海洋馆解说员的体会。

    过程:

    1、将全班同学分成三人小组,每组同学合作完成任务。每组推选一位组长,组长分配好各个组员的任务,组员做好准备。组长要建立本小组工作目录,在目录下每个组员建立以任务命名的文件夹。放置取用的素材,方便其他人员调阅、共享。

    2、各组可以在互连网上到老师给出的网址上查找资料。密切联系各组的任务,到互连网上去查资料。把你找到的资料复制粘贴下来,或是记录下来。注意收集有关的图片。

    3、整理、筛选资料,利用Word平台,整理成一篇内容翔实、图文并茂、有自己观点的讲解稿。在组长的主持下,在组内交流,经过反复修改过最终定稿,并选出一名组员代表本小组发言。

    [课件必备]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写作示例)


    学习数年,我们读过很多范文,这些优秀的范文里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阅读范文可以帮助我们平复心情,让自己冷静思考。阅读范文需要我们不断地积累阅读,有哪些可以借鉴的教师相关优秀范文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课件必备]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写作示例)》,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9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8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抄写印象深刻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2 体会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描写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使他们学会祝福、学会宽容、学会忍耐、学会感恩,让自己的心灵多些善意。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老教授是一位能给予他人真诚无私帮助的慈祥可敬的老人,体会作者对老教授的感激与敬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使他们懂得帮助别人,学会关爱。

    教学方法:朗读指导法,品读感悟法,谈话启发法

    学习训练法:有感情地朗读,从重点语句中去理解课文,体会情感,交流讨论法

    教具准备:小提琴曲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题,激发兴趣

    播放小提琴曲《月光奏鸣曲》,请同学们欣赏。

    多么优美的小提琴曲啊,同学们,今天我们都是这首曲子的听众,在动听的旋律中,我们一起走进故事:唯一的听众(板书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为什么是唯一的听众?这个听众是谁?这是怎样一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渎课文,带拼音的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2 小组互读,找出答案。

    3 再读课文,我在音乐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说一说。

    (“我”开始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拉出的小夜曲听起来就像是锯桌腿的声音,沮丧灰心极了。最后我充满自信,拉出了优美动听的小提琴曲。)

    三研读感悟

    1 默读课文,那些地方感动了你,画出有关语句,品读,与同桌交流

    2 全班交流,相机指导。

    预设:

    (1)老人叫住了我,说:“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坐一会儿。”“我猜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你不在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老人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看出“我”很尴尬、缺乏自信的时候。)

    【联系1:老人是怎么发现我的尴尬?

    “我的尴尬和不自信原因有是什么?课文那些内容进行交代?

    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第一自然段,明白“我”由于被父亲和妹妹说成是音乐方面的白痴而失去学习的信心;明白我好不容易找的自信又因为发觉有人在场而十分沮丧。】

    她为什么那么说?

    (引导学生体会老妇人是在鼓励“我”,让“我”不要懊恼,灰心。老人给我“我”勇气和力量。)

    她会用什么样的语气说,请你读读看。

    这时,你觉得她是一个怎样的老妇人?(慈祥,关心年轻人)的老妇人

    (2)“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

    老人的用意是什么?(鼓励我持之以恒地练琴)

    在作者看来,这是什么样的语言?(诗一样的语言)

    范读,引导学生读出诗一样的韵味

    【联系2:老人诗一般的语言对“我”使我产生了那些变化?

    引导学生找出“我”的心理和行动变化的有关描写并通过朗读体会到“我”这时候第一次被人夸奖的兴奋心情。】

    第二课时

    (3)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老人说的是什么真不错?她的心已经感受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老妇人感受到小伙子的进步很快,不断地对他进行肯定,鼓励他不断努力,继续练下去。)

    读到这儿,对老妇人,你有没有更深的认识了?这又是一个怎样的老人呢?

    (懂得教育方法,真诚无私地鼓励年轻人等)

    【联系3:在老人真诚无私的鼓励下,“我”变了吗?

    引导学生朗读第八自然段前半部分的描写,感受“我”重新找回自信后努力练琴的过程,并联系课文开头进行对比,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我”的一系列变化来自于老人真诚的关怀和鼓励】

    (4)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一处转述句:

    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

    改为直述句

    从这句话里,你又能体会到什么?

    (5)抓住老人神态描写体会

    “老人平静地望着我”在文中重复出现三次,相机引导学生体会老人对“我”的关心。

    读一读,想一想,从那平静的眼神里,你看出了老人怎样的内心?假如你是文中的我,从那平静的眼神里,你能得到什么力量?

    (老人对“我”的关切、鼓励,为“我”的点滴进步而高兴,为“我”提出更高的要求。)

    所以,在作者看来,那眼睛,就像深深的潭水。

    相机指导朗读这几句话。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 你有什么话想对这位唯一的听众说吗?

    2 在你的的生活中,是否也遇见过这样一位能理解你、关爱你、宽慰你的“听众”,使你摆脱了困难、困境、困惑,请写下你的感悟

    3 摘抄文中优美语句

    五、自学生字词

    课件范文: 母鸡教学设计(写作示例)


    我们多多少少都是读过一些范文的,闲暇时看一些范文是对自己有好处的,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学会将内心情感通过文字表达。优秀的范文能够给大家提供好的参考,你知道怎么写教师相关的优秀范文吗?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件范文: 母鸡教学设计(写作示例),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知道鸡蛋的外形特征可用椭圆形表现出来。

    2、学习给母鸡添画许多圆圆的鸡蛋。

    3、能够大胆添画,乐于参加绘画活动。

    活动准备:

    鸡蛋一个,油画棒。

    活动过程:

    1、观察幼儿用书,引导幼儿看图说一说:图上有什么?老母鸡在干什么?

    教师念儿歌《老母鸡》,引导幼儿对母鸡生蛋的关注。

    2、观察了解鸡蛋的外形特征

    (1)出示鸡蛋,师生共同观察鸡蛋,说说:鸡蛋什么样子的?

    (2)请个别幼儿上来示范画鸡蛋,其他幼儿观察。

    (3)集体评价,了解画鸡蛋的正确方法。

    3、幼儿添画:母鸡生蛋

    (1)引导幼儿在母鸡的身体下方和身体周围的空白处添画许多鸡蛋,鼓励幼儿画大。

    (2)教师提醒幼儿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坐姿。

    4、展示幼儿作品,相互评价

    (1)比一比,看谁的母鸡生的蛋又多、又大。

    (2)表扬画面整洁的幼儿。

    儿歌:老母鸡老母鸡,真能干,会捉虫,会生蛋。

    生下许多大鸡蛋,咯哒,咯哒叫得欢。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幼儿掌握了画圆的方法,我通过出示漂亮的母鸡图片,引起了幼儿的兴趣。在示范画圆前,我应该带领幼儿用手在空中比划一次画圆,这样有助于幼儿后面的用画笔在画纸上画圆。在示范画圆时,我应该随即的强调一下拿画笔的正确姿势,每一个细节都要注意到,下次活动中应该更加的细心与全面。在幼儿动手画圆时,我不但注意指导个别幼儿,还随时顾忌全部的幼儿,用积极的语言鼓励幼儿,这点在以后的教育活动中要继续保持。结束部分,幼儿的注意力不够集中,以后我可以请幼儿自己来给大家介绍作品,这样能更好的带动幼儿的积极性。

    [课件系列] 5以内的加法教学思考写作范例


    在学校,我们看过许多范文,在平时多阅读优秀的范文是一种积累,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更容易渡过独处的时间。多阅读范文还能帮助我们加深阅读写作的认识,有哪些可以借鉴的教师相关优秀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课件系列] 5以内的加法教学思考写作范例》,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册第44页例题和“试一试”以及第45页 “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联系具体情境写出加法算式的过程,初步认识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会读、写加法算式;能根据具体情境填写加法算式。

    2.使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和相互交流,初步掌握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计算。

    3.发展学生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理解加法的含义,并学会5以内的加法。

    教学过程:

    课前:同学们,今天咱们班来了位客人老师,咱们一块跟客人老师打个招呼好吗,(班长:起立转身,客人老师,您好。)

    一、 复习铺垫,迁移导入。

    师: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过了5以内数的分与合,老师这里有几道题,你能很快的说出答案吗?(出示题目,指名4题,齐答2题。)

    师:说的真不错,今天,我们就要用5以内数的合成的知识来学习5以内的加法(板书:5以内的加法)

    二、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1、出示例1图,

    谈话:小朋友们,我们在学校里,不仅要爱学习,还要爱劳动。瞧,学校“护绿小队”的小朋友们正在劳动呢!(多媒体出示)

    师:谁能把图上的意思说出来?(原来有几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几个小朋友?)

    板书: 3 2

    (师:说的真好,还有谁能像他这样再说一次,原来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2个小朋友,你想到了什么?或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师:合起来(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2、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问:谁能将图中告诉我们的事情和这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原来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2个小朋友,合起来(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师小结:求合起来(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就是把3个小朋友和2个小朋友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

    3、认识加号并理解其含义

    在用加法计算时,我们要用一个符号:“+”。(板书: 3 + 2)

    跟老师读:加号。(板书:加号)你能说一说加号表示什么意思吗?

    小结:加号表示“合起来”,它代表一种计算方法——加法,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来计算。

    4、计算得数: 3个小朋友和2个小朋友合起来,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呢?(5个),你是怎么想的呢?同桌相互说一说。 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师: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A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指图数 1、2、3、4、5、)

    B还能怎样数?(3、4、5)3后面添上2个,是5。

    C还能不能根据前面学的分与合算出它的结果吗?(3和2合成5)

    板书: 3 + 2 = 5

    你会读吗?(生读)

    读作: 3加2等于5。(齐读一遍)

    3+2=5 是一个加法算式,谁能说一说,这里的“3”表示什么?(3表示3个小朋友在浇花),“2”表示什么?(2表示又来2个小朋友),“3+2”呢?(3+2表示将3个小朋友和2个小朋友合起来),“5”表示什么?(5表示一共有5个小朋友)

    “3+2=5”表示什么?(表示3个小朋友和2个小朋友合起来一共有5个小朋友)

    师小结:是的,要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可以用加法来计算。

    三、学会计算,掌握方法

    多媒体依次出示试一试两幅图。

    ① 学校“护绿小队”的孩子们不仅爱学习,爱劳动。他们还经常参加课间活动呢。

    师:谁能上来指着说一说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谁会连起来说?)

    (1个小女孩和2个小男孩去玩荡桥的游戏)

    还有谁要说的,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谁能将事情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1个小女孩和2个小男孩去玩荡桥的游戏,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师:用什么方法计算呢?(加法)

    ② 板书: 1 + 2 ,“1”表示什么? “2”呢?“1+2”表示什么?

    你知道得数是多少吗?(3) 板书: 1 + 2 = 3。

    你是怎么算出来的?(直接在图上数,一共有3个小朋友;1添上2,也就是从1往后接着数两个数,是3;因为1和2合成3,所以1+2=3)

    师:计算1+2等于几,小朋友们想出了这么多好方法!

    四、实际应用

    1.“想想做做”第1题

    ①师:看到一(2)班小朋友这么聪明,小动物们也想和大家一起学习呢,你们愿意吗?

    师:看,谁来了?(动态图)谁能具体的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原来有三只小鸡,又来了一只母鸡)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合起来有几只鸡)怎样列算式?(3+1)还可以怎么列式?(1+3) 说说怎样算出来的?(可以用多种方法)说说3+1=4这个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思

    ②师:小青蛙一家也来了,谁能用算式表示图的意思?你是怎么想的。对算式的含义在小组中交流。(原来有2只青蛙,又来了2只青蛙,合起来有几只青蛙)?

    2.“想想做做”第2题

    师:小青蛙想向小朋友们学习,也做了几道加法,它的第一道算式是:2+1=□,它是用画圆的方法来计算的,先画2个圆,再画1个圆,合起来就是3个圆,那么接下来两个算式。你们会像老师这样先画○,再填得数吗?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3.“想想做做”第3题

    师:刚才我们是通过画○来算加法,不画○你会直接算得数吗?下面我们开始比赛,完成书上第3题,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算好的用你的坐姿告诉老师。拿起笔,小耳朵听好老师说开始,就开始。开始。(集体回报,让学生说说第一小题的想法。)

    4.“想想做做”第4题

    师:小朋友们学得这么棒,小白兔想采大蘑菇送给大家,瞧,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算式怎样列?

    师: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三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5.投信封小游戏。

    孩子们真善于观察,姚老师要今天要带着大家去学习做一名小小邮递员。想学吗?师:小朋友们看看信筒有什么特点?(信筒上有数字)看看谁能正确地将这些信封投入信箱。要求:用直线连一连,把信封投到对应的邮筒里。

    教师课前将信封随机给几位小朋友,让课桌肚里有的上台投信封。

    小朋友们真棒!看来你们个个都是出色的邮递员!

    6.日字格里写算式。

    师:孩子们现在会甲酸5以内的加法了吗?会算还要会写哦,我们已经学会在日字格里写数字,那加法算式在日字格里怎样写呢?仔细看,师先示范写,你们想写吗,完成第6题。投影展示并评价。

    六、总结评价

    师:看来大家都会算会写了,谁来说说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师:看来小朋友们学到的本领还真不少呢?你觉得这节课上大家表现的怎么样,谁比较好,好在哪里,你自己的表现如何呢?

    师:张老师觉得这节咱们每个小朋友都很棒,思考很认真,发言非常积极,今后要继续保持哦。回家后,继续观察,看看5以内的加法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好吗?

    [课件系列] 《统计》教学设计(写作示例)


    工作和学习中,我们看过许多范文,多阅读一些优秀的范文是有很大好处的,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把我们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多阅读范文还会帮助到我们学习的各个方面,写优秀范文需要包括呢些方面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课件系列] 《统计》教学设计(写作示例)”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同组老师要上《统计》这一课,结合本周的教育沙龙主题写下不成熟的设计,要在讨论后得以成熟。

    教学简析:统计是一种数学思想,也是认识客观事物、描述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积累了把一些物体简单分类和认数的经验,这些是学习本单元内容的重要基础。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以便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打好基础。本单元教材一共安排了一道例题和一道“想想做做”。

    例题呈现的是“大象过生日”的童话场景,图中显示大象家来了很多客人,他们或快乐地玩耍,或手捧鲜花向大象表示祝贺。教材以此吸引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接着,通过提出问题,使学生初步产生统计的需要,要通过适当提示,启发学生动手分一分、排一排。在学生充分活动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看着整理好的象形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然后,进一步利用例题场景中小动物给大象送花的情节,引导学生把附页上的花分类整理出每种花的朵数,并引入简单的统计表使学生认识。

    “想想做做”则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统计喜欢的水果的人数,整理出象形统计图,并填写统计表。进一步巩固例题学习的知识和方法,体会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设计理念: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初步体验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等方法整理信息,获得数据,经历一些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并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使学生对统计活动有所感悟。所有我在设计“统计”一课时,重视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强调经历过程中学生的内心体验;重视让学生初步学会对结论进行分析,认识统计的意义。数学不是听懂,也不是教会,而是感悟的。感悟是主体对外部知识、信息的深层次的内化过程。因此,整节课以活动为主线,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在操作中体验、在活动中经历、在交流中感悟,在合作中享受成功。

    教学过程:

    一、借助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师:今天是大象伯伯的生日,它邀请了很多客人,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你看到了哪些客人?

    (看到的小猴,小猪……)

    师:大家观察很仔细。从图上看,大象家来的客人比较多,站得乱乱的,都挤在一起一下子看不出小猴来了几只,小猪来了几只,小狗来了几只。大象也犯糊涂了,它说:“客人这么多,谁能帮我忙?”

    你能帮忙想个办法让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知道来了哪些客人,它们各有几个吗?

    (数一数)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本领来解决这个问题。(揭示课题)

    【思考】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是学习的前提。“大象爷爷过生日”这一儿童熟悉的社会画面,具有鲜明的色彩,精美的动画,悦耳的音乐,体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图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引向有意注意,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另一方面引用情境揭示矛盾,让学生独立探究,寻找解决生活问题的数学策略,有意识地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正如《数学课程标准》所指出的:鼓励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但考虑到学生很大可能通过数一数直接说出每种小动物的只数,让学生先用自己已有的方法帮大象伯伯解决问题,同时提出“还要学习一个新本领来解决这个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主动探索,经历过程

    1.统计客人情况。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1)学生能说到让小动物分开来站

    师:这个办法好!我们先来把客人分一分类。分别有小猴、小猪和小狗。(板书:分一分)

    (2)学生没能说到让小动物分开站

    提问:我们刚才看到一共来了几种动物?

    引导学生说出有3种,分别是小猴、小猪和小狗。

    我们可以将这些小动物分一分。(板书:分一分)

    师:老师这里准备了这些小客人的头像,我们来给它们排一排队。(板书:排一排)

    (请2个学生上台排小动物。一个人指着图上的一只动物报出名字,另一个人就拿一个它的头像贴在黑板上。)(老师提供的动物头像是有多余的,供学生选择。)

    师:其他小朋友睁大你美丽的小眼睛,观察指的小朋友有没有漏指,再看贴的小朋友贴得怎么样,如果你上去贴你想怎么贴。

    (1)若学生横着贴

    先强调横着排一般要从左往右贴,一个一个对齐排,这样比较清楚美观。

    再问还可以怎么排?(引导学生说竖着排并在黑板上排一排)

    (2)若学生竖着贴

    师:这样能清楚的知道来的客人情况吗?我们的书上也是竖着从下往上排的(P76)下面的蓝色的线表示什么意思?

    (从这条线开始排起,我们可以给它取得名字叫它“开始线”)

    师:竖着排一般要从下往上贴,要做到一个一个对齐排,这样比较清楚美观。

    再问还可以怎么排,出示横着排的情况。

    【思考】学习数学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充满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的过程。希望让每个学生手脑并用都参与分一分、排一排的活动过程亲自感受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但现实往往是不容乐观的,只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曹老师经过两次试教后我还是觉得让每个孩子各自经历分一分,排一排后容易“散开来”,可是无法“聚起来”。而且统计这一知识,学生第一次接触,需要我们老师“手把手扶着走一段”。明确指出“蓝线表示开始的地方”,要求学生从下往上贴,暗示了制作统计图必须自下而上的方法,为以后的统计教学埋下了伏笔。

    师:三种小动物的队伍都已经排好了,我们来数一数它们分别有几只,请大家在书上填一填。(板书:数一数,填一填)

    指名回答小动物的只数并板书。

    师:最后请你看着黑板上排的小动物和填的数来说一说。(板书:说一说)(能用我们学过的比多比少的知识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师:像刚才这样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填一填、说一说的过程,我们可以把它叫做统计。这样统计,我们一下子就清楚地知道了大象家来客人的情况。

    【思考】我们强调统计的过程,但千万不能放弃对统计结果的分析,尽管是在小学低年级段。统计教学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对统计意义的理解,会用统计的结果解决实际问题。“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畅所欲言,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一次又一次引领着学生进入创新思维的海阔天空。

    2.统计鲜花情况。

    师:在这张图上,我们还能统计什么?我们再来统计一下大象收到鲜花的情况。

    操作活动:拿出准备好的花,想一想怎样进行统计,得分几个步骤?先按什么分一分?(按照颜色)看看有几种颜色的花,再排一排,把相同颜色的花放在一起,排排整齐,你准备先排什么颜色的花?(建议小朋友们看一下下面的表,最好顺序和表中一样。)请大家贴在虚线方框内,最后数一数每种颜色的花有几朵并填完整表格。

    巡视指导,选择不同的统计的作业贴在黑板上,师生共同评价作业情况。

    有没有发现多了一列(行)怎么办?(空着)

    师:经过这样的统计活动,你知道了什么?看表,你还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思考】统计教学,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目标是“重视经历,强调体验”,具体说来都要求学生重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教师千遍万遍的强调,抵不上学生自己亲自实践。在经过老师扶持走了一段路后我们也应该适当放手了,所以统计花朵这一过程让学生自主经历过程,强调学生的内心体验。创设了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活动氛围,让学生从活动中初步感受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全过程,从而形成统计观念。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想想做做”

    师:大象今天特别开心,他想邀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参加它的生日party,大象打算给我们准备一些水果(出示大象准备的水果)可是不知道哪种水果多买一点,哪些少买一点。怎么办呢?

    我们班同学最喜欢吃哪种水果?(学生自由答)

    师:但这些结论都只能代表你一个人的想法,要知道我们班的整体情况就得用上统计的知识。

    师:我们用什么方法来统计呢?同桌互相商量一下。(指名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真了不起!老师为你们鼓掌!

    师:老师考虑到20以上的数我们还没学习,现在我们就先分小组来统计,其它方法课后再进行统计。

    操作要求:因为是选你们最喜欢的水果,所以只能选其中的一种水果,把最喜欢的水果图交给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在白纸上排一排,排好后,数一数,填表;小组内说一说,看图和表知道了什么。看哪一小组完成得又快又好。

    听清楚要求了吗?带上你最喜欢的一种水果和你的数学书和笔集合到小组长身边完成这一活动。

    出示几张小组统计表,让学生说说从这张表上看出什么?

    【思考】《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统计的过程很多活动都要与同学分工合作,各施其责。为了让学生在参与统计活动的过程中,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价值,最后一个统计活动安排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将全班同学适当进行分组,对组内各位同学初步大概的分工,确立好小组长,保证合作的有效性。

    四、全课总结

    1.师生共同小结。

    师:你们今天学到了什么新本领?(统计)

    对呀,我们可以通过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好方法进行统计。

    师;你还想应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统计些什么?

    师:看来,统计的作用可大了!课后我们可以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然后与同学相互交流进行一次统计。

    【思考】“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统计”让学生把所学的统计知识和方法运用到实践生活中去。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就存在于周围的世界中,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件模板】古代诗歌的教学设计写作范例】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