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河流课件(范本15篇)
  • 河流课件

    发表时间:2023-05-24

    河流课件(范本15篇)。

    “河流课件”无论你身在何处,都能够给你带来动力和鼓舞。希望你阅读本文后能有所收获。老师会将课本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现在,老师开始写教案课件,因为教案是教师评价和总结的基础材料。

    河流课件【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我国河湖众多的特点及其河湖在人类活动中的作用。

    2、知道外流区(河、湖)、内流区(河、湖)的概念及分布特点。

    3、理解内、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差异。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河流水文特征及成因的能力。

    2、能够运用地图和统计资料说明中国河、湖的基本概况,培养学生归纳地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逐步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1、中国河流的基本概况

    2、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难点

    1、中国河流的空间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2、运用资料分析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教学方法

    读图、探讨、讲练结合为主的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出示《中国水系图》或者《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图》,引导学生看图并说出自己看到地图的第一印象或感受是什么?

    学生:中国河湖众多(有众多的河湖)

    教师:是的,同学们说的很对,我国是世界上河湖众多的国家之一,我国疆域辽阔,有许多大江巨川源远流长,大小不一的天然湖泊星罗棋布。(阅读图2.28小资料,并将重要内容勾画出来)

    (板书) 第三节 河流与湖泊

    一、众多的河湖

    [教学新课]

    (提问)同学们想一想,被人们誉为大地动脉的河流、大地明珠的湖泊,给我们人类带来了什么好处?

    (学生回答)有丰富的水资源,便于人们灌溉、航运、游泳、养殖水生动植物等。

    (教师小结)教师补充:河湖的好处在于除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淡水资源、灌溉水源、水能资源、航运的便利外,还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渔盐便利等。

    (提问)河湖给人类带来好处,有没有坏处呢?

    (学生回答)河湖可带来“洪水灾害” “水污染”等。不仅造成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

    (教师小结)河湖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它们既可兴利,又可作害,而且许多灾害还是人为造成的。人类要想世世代代持续地发展下去,必须自觉遵循自然规律,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保护好地球上的河湖。

    (板书)1、我国主要河流

    (读图观察) 1、引导学生阅读《中国水系图》找出我国主要河流。让学生上讲台在挂图上指出我国的主要河流。

    (教师点拨)纠正学生指图缺点。着重指出:在图上指河流或观察河流,要顺着源头→下游方向指或观察。

    2、引导学生读《我国主要的河流和湖泊图》,观察并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1)我国绝大多数河流注入什么大洋?(学生:太平洋)

    (2)新疆北部的额尔齐斯河和西藏南部的雅鲁藏布江各自最终注入什么海洋?(学生:北冰洋、印度洋)

    (3)塔里木河和弱水(黑河)与其他河流有何不同?(学生:塔里木河和弱水最终没注入海洋)

    (归纳小结)引导学生回答以上问题后归纳外流河、内流河、外流湖、内流湖的概念。

    (读图思考)引导学生阅读外(内)流湖图后思考:为什么外流湖是淡水湖,内流湖是咸水湖?

    (学生回答)外流湖湖水靠外流注入其他河流输出,水中盐度大大降低,因而成为淡水湖;内流湖湖水靠蒸发输出,水中盐分较高,因而成为咸水湖。

    (提问)什么是外流区、内流区?它们是如何划分和分布的呢?

    (板书)2、我国外流区与内流区的划分与分布

    (课堂活动)1.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外流区和内流区图”(图2.31)

    (1)给图中的空白图例分别涂上不同的颜色。

    (2)判断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布范围,并根据所选颜色进行填涂。

    (3) 在完成以上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图2.28资料,进一步明确外流区与内流区的面积之比、水量之比,并用彩笔勾画。

    (读图思考)引导学生对照《中国陆上主要山脉》(图2.6)和《我国的内流区和外流区》(图2.31),仔细观察我国内、外流河各分布在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哪一侧地区?(学生:内流河分布在它的西北地区,外流河分布在它的东南地区)

    (提问)西北地区有没有外流区,东部地区有没有内流区呢?(学生:西北地区有外流区,新疆北部的额尔齐斯河最终注入北冰洋;东部地区有内流区,如大兴安岭以东地区就有一小块地区为内流区。)

    (教师小结)由此可见,我国内、外流河(湖)的大致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思考)同学们想一想,我国西北多内流河,东南多外流河,这和地形(地势)、气候有没有关?

    (学生回答)有。

    (过渡)我国河流的空间分布与地形(地势)、气候有什么关系呢?

    (课堂活动)2.认识中国河流的空间分布及其地形、气候的关系。

    (1)阅读《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图》(图2.28),并对照《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图》(图2.4)、《中国陆上主要山脉图》(图2.6)和《中国行政区划图》(图1.7)完成表内内容。

    (教师点拨)学生答后,教师补充: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自西向东流经我国11个省级行政区:青、藏、川、云、渝、鄂、湘、赣、皖、苏、沪,注入太平洋边缘东海;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自西向东流经我国9个省级行政区: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鲁,注入我国最大的内海渤海;松花江发源于我国东北大兴安岭和长白山区,流经3个省区: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向东向北注入太平洋。

    (2)结合你了解的我国地形与气候的基本情况,分析它们对河流分布有什么影响。

    (读图)引导学生对照阅读《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图》《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提问)①联系我国的地形地势特点,想一想我国绝大多数河流为何滚滚东流,注入太平洋?(学生: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②外流河与内流河的分界线与我们曾学过的什么区域的分界线相一致?(学生: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③我国东部外流区河流的水量受什么气候的影响很大?为什么?它的主要补给水源是什么?(学生:季风气候;夏季风盛行时,降水多,河流水量就大,反之,河流水量就小;东部外流河主要补给水源是天然降水)

    ④我国西北内陆河水的主要补给水源是什么?(学生:高山冰雪融水)

    ⑤我国西北内陆季节和气温的变化对河流水量有何影响?(学生:夏季,气温升高,高山冰雪融水增多,河流水量就大;冬季,气温下降,高山冰雪融水消失,河水大大减少,河流结冰,甚至断流)

    (教师小结)

    (课堂活动)3.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上述四条河流分布在我国什么地区?(学生:松花江在东北,湘江、西江分布在南方)

    (2)从北到南,河流汛期开始时期和结束时间有何不同?汛期长短有何变化?(学生:①北方河流汛期开始时间晚,结束时间早;南方河流情况正相反。②松花江汛期3个月;湘江汛期长达6个月;西江汛期长达7个月。我国东部河流的汛期由北向南越来越长)

    (3)四条河流什么季节流量最大?(学生:夏季)什么季节流量最小?(学生:冬季)为什么?(学生: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

    (4)东北松花江为什么在冬季出现枯水期,甚至断流?(学生:松花江位于北方地区,冬季平均气温很低,降水很少,结冰期长,人们生产生活用水量大,上游地区蓄水多)

    (5)以黄河花园口站和西江梧州站为例,说一说这两条河流流量年内变化有何不同?这些变化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可能会产生什么影响?

    (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各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及时肯定并鼓励学生。补充:①黄河(花园口站)流量年内变化不大,汛期短(仅将近3个月),不利于长期航运、捕鱼、灌溉、淡水供应,容易造成冬季水源供应紧张,冬季气温很低,容易结冰,产生凌汛,影响航运。②西江(梧州站)流量年内变化很大,汛期长达7个月,有利于长期航运、捕鱼、灌溉、淡水供应,夏季水位很高,水量很大,有可能发生洪水灾害,影响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的正常生活。

    (阅读地图)引导学生阅读《塔里木河和罗布泊》(图2.3),观察思考我国西北内陆河流有何特点?为什么?

    (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略

    (读图)引导学生结合《京杭运河示意图》,重点阅读资料《京杭运河》,了解京杭运河是世界上长度最长、开凿时间最早的人工河流,全长1800千米,自北向南沟通了我国二市四省五大水系,在历史上和南水北调工程的作用。

    (过渡)我国的外流河有些什么共同的水文特征?为何会形成这些共同的水文特征?

    (板书)3、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1.外流河共同的水文特征及成因

    (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河流的水量大小、水位高低、有无结冰期或结冰期长短等方面,分析讨论河流的水文特征。讨论后小组派代表发言。

    (教师小结)

    (过渡)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虽有共性,但各地也有很大差异。

    (板书)2.我国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差异

    (读图)引导学生阅读《我国东部主要河流年径流量变化曲线图》,比较各河流量的大小和汛期的长短。

    (提问)①图中四条河流,哪条河流流量最大?哪两条河流流量较小?②珠江、长江、黄河的汛期分别从何月开始至何月结束?③我国东部河流(除东北河流外)的汛期变化自南向北有何规律?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小结归纳“四最”)

    黑龙江。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外流河(湖)、外流区、内流河(湖)、内流区的概念,认识了我国主要的内(外)流河,了解了我国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分析了季风气候对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影响。同时也懂得了由于我国季风气候面积广大,各地区气候、地形、植被等自然条件不同,因而河流的水文特征又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性。

    ● 板书设计

    第三节 河流与湖泊

    一、 众多的河湖

    1、我国主要河流

    2、我国外流区与内流区的划分与分布

    3、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第二课时 黄河的治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黄河的自然特征;了解黄河的三个奉献;理解“地上河”的成因;知道如何根治黄河。

    (2)技能目标

    力求通过读图、填图,使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得到提高;通过分析下游“地上河”的成因,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

    通过黄河治理的今昔对比,培养爱国情感;通过黄河多沙的人为原因分析,加深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通过黄河利与弊共存的事实,增强辩证观,学会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黄河下游“地上河”成因;

    (2)根治黄河的措施。

    教学难点:分析下游“地上河”成因。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活动探究法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齐唱“黄河大合唱”歌曲。创设情景,营造气氛。

    (导入新课)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简要介绍水循环,为高中地理学习打下伏笔)。要想知道黄河之水哪里来,又流到哪里去?就让我们来学习《黄河的治理》这部分内容。

    (板 书)二 黄河的治理

    1.源流概况

    (过 渡)要了解黄河,必须先了解黄河概况,首先我们来看看黄河的形状。

    (学生活动)照课本画出黄河干流图。并归纳黄河形状为“几”字型。

    (提 问)黄河水真的是从天上来的吗?这里的“天上”指的是哪里?“海”又指的是哪个海呢?

    (学生阅读《黄河流域图》并回答,教师纠正)

    (提 问)1、黄河的上游、中游和下游是怎样划分的?谁能在图上找出黄河流经的省区,并按源头→下游方向说出来?

    2、说出黄河流经的地形区。

    (学生找出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河口,旧孟津,并标注在黄河干流图上,强调其位置特征;主要支流汾河、渭河;强调其流经省区,地形区。教师纠正。)

    (承 转)黄河像一条巨龙,蜿蜒在华夏大地上。它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具体讲都有哪些贡献呢?

    (学生在阅读书本之后,结合其他学科知识回答)

    (板 书)2、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教师小结)

    (1)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2)提供丰富的水能资源(黄河上中游于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建国前,黄河上没有一座大坝。新中国成立后,已陆续建成了龙羊峡、刘家峡、三门峡等八座大型水利枢纽和水电站,(说明位置特点),并对黄河水能实行梯级开发。(板画示意梯级开发,并指出龙羊峡到青铜峡之间是梯级开发集中地段,建有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大峡、黑山峡、青铜峡等水电站,让学生知道梯级开发成串分市的特点。)

    (3)塑造平原和灌溉作用(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和华北平原。黄河流经地区,一般降水量都不足,黄河水使一块块的干涸土地展现了生机。早在二千多年前,宁夏人民就揭开了引黄灌溉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又修建了许多引黄灌溉的水利工程,使黄河流域的灌溉面积大大增加。也正是黄河水塑造了“塞上江南”。说明华北平原主要是由黄河、淮河和海河冲积而成。)

    (承 转)千百年来,黄河流域的人民,正是在黄河的哺育下,创造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但是,历史上黄河也曾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的灾难,直至今天,它仍是中华民族的一大忧患。

    (板 书)3、黄河水患

    (读 图)黄河下游“地上河”示意图,黄河下游河床一般都比两岸地面高出3—4米,有些地方甚至高出近 10米。因此,黄河成了举世闻名的“地上悬河”。历史上黄河几次大决口都发生在下游地区,都与河床远远高出地面有直接的关系。

    (展示资料)历史上黄河决口泛滥时房倒屋塌,人们流离失所的凄惨景象。

    (提 问)高悬于空中的地上河是怎样形成的呢?

    (提示学生结合图2.33,图2.34从黄河含沙量大,联想到泥沙来源,进而分析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来考虑。)

    (教师小结)黄河下游地上河-------泥沙含量大(世界上泥沙含量最大的河流)-----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

    展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图”,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①黄土土质疏松,容易被冲刷;

    ②黄土高原地区的植被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覆盖很差,加大了冲刷之便;

    ③黄土高原地区降水往往集中于7—8月份的几场暴雨,冲刷力强,加剧了冲刷程度;

    ④本区支流众多,冲刷量大。因此,一遇暴雨,黄土高原上泥沙俱下,一起汇人黄河,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启发提问]携带了这么多泥沙的黄河,出黄土高原,浩浩荡荡地进入下游的华北平原。水流速度怎样变化?携带泥沙的能力又会怎样变化?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分析归纳)流速减慢——泥沙沉积——“地上河”

    (提 问)我们分析了黄河带来的忧患以及形成的原因。那么你认为治理黄河该采取哪些措施呢?(组织学生讨论完成活动1)。

    (板 书) 症状 治理方案

    上游: 荒漠化问题、凌汛 建设大型水库

    中游: 水土流失问题 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根本)

    下游: 地上河 加固黄河大堤

    (归纳小结)黄河上、中、下游的三个治理措施:加固堤防,保持水土,修建水库。加固堤防是权宜之计,根本问题是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修建水库,使治沙与防洪并举也是治黄的重要手段。已建的三门峡水利枢纽,在防洪和减淤方面就发挥了显著作用,现在另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小浪底正在建设之中。请看来自小浪底工地的报道。

    (录 像)小浪底截流实况录像,小浪底工程模型及其防洪、减淤、防凌、供水、发电、灌溉功效介绍。

    (课堂小结)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奉献。但由于它饱含泥沙,下游成为“地上河”,始终有决口的危险,因此它也是中国的一大忧患。治理黄河,每一个炎黄子孙责无旁贷。各段治理措施不尽相同,其中中游保持水土是治黄的根本。黄河的问题,历来是指它的水患问题,然而历史发展到今天,它面临的问题已不仅仅是水患问题了,近年来下游地区频繁发生的断流现象,局部地区的生态问题,以及日益严重的污染问题等,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保护母亲河呢,刻不容缓!

    六、板书设计

    二 黄河的治理

    1.源流概况

    2.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1)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2)提供丰富的水能资源

    (3)塑造平原和灌溉作用

    3、黄河水患

    症状 治理方案

    上游: 荒漠化问题、凌汛 建设大型水库

    中游: 水土流失问题 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根本)

    下游: 地上河 加固黄河大堤

    第三课时《长江的开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读中国地形图、长江水系图,说出长江的发源地、流经省区、注入的海洋、长度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对长江中上游地区丰富的水能资源有初步的感官认识;通过长江航运图认识长江“黄金水道”的作用;通过有关图文资料的分析,了解长江的开发利用状况。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学会用地图等资料,说明长江的基本概况;能初步提出长江开发利用的方向及措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长江开发的案例,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因地制宜、兴利除弊的观念、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树立保护环境、保护“母亲河”的思想,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理解长江“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称号的意义,

    教学难点:

    运用资料分析探究长江作为“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的含义,今后开发利用方向及措施。

    教学方法:

    1、“问题解决式”教学。

    2、小组合作学习。

    3、角色扮演。

    4、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具准备:

    挂图、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播放长江全貌的视频或图片(播放背景音乐《长江之歌》),激发学生兴趣。

    [师语言过渡]吻别圣洁的唐古拉山,走过岁月的悠久绵长,牵手平原和高山,挽起东海的臂膀。它一路奔腾着,从我们门前经过,今天,让我们以一颗感恩的心,走近我们的母亲河——长江!

    [新课展示]

    一、 初识长江

    [读图思考]读《中国地形图》,学生在《中国地形图》上找出“母亲河”——长江,思考:根据中国的地形地势,长江的流向是什么呢?(西高东低,东流入海)

    [读图思考]展示《长江流域图》,指导学生读图、思考,填注以下问题:

    长江源头: 注入海洋:

    流经省(区、市):

    长江上、中、下游分界处:

    主要支流: 沿途湖泊:

    [讨论归纳]学生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回答。教师纠正、归纳,强调四大支流及湘江、赣江通过湖泊注入长江,指出沿途重要的四大城市(重庆、武汉、南京、上海)。

    [过 渡]长江是我国当之无愧的第一大河,是不是仅仅因为它的长度呢?它的“大”体现在哪些方面?

    [思考回答]不是,“大”体现在它是我国长度最长、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过 渡]同学们,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是世界最长的吗?

    [学生回答]:不是。尼罗河世界最长,其次有亚马孙河、……,

    [过 渡]同学们,长江是我国流量最大的河流,是世界最大的吗?

    [学生回答]:不是。有亚马孙河、刚果河……,

    二、 水能宝库

    [过 渡]长江从唐古拉山出发,流经我国一级阶梯的(青藏高原),穿过二级阶梯中的(四川盆地),通过巫山,来到三级阶梯上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水能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我国的“水能宝库”。

    [读图思考]展示“长江干流剖面图”,分析其丰富的水能资源。指导学生读图:

    1、 找出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处。观察哪一段起伏最大?(上游)

    2、 计算唐古拉山、宜昌两地的高差(6000多米),看看宜昌、湖口、上海的高差(小)。上、中、下游,哪段高差最大?(上游)说明什么资源丰富?(水能资源)

    [归纳总结]教师归纳:长江落差最大的是上游河段,水能资源十分丰富,蕴藏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可利用水能资源占全国一半。特别是源头至宜宾一段水能资源更是占到整个资源的百分之九十。这么丰富的水能资源,如何开发利用?(修水电站)最著名的有哪些?

    [学生活动]学生谈谈自己知道的水电站(二滩、葛洲坝、三峡),教师指导学生在图2.36找出来。

    [讲 解]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大坝横跨长江天堑,电能照亮半个中国,万吨巨轮直达重庆,下游六省再无水祸”形象的说明了三峡工程的功效,而为了实现这一梦想,三峡百万移民背井离乡。

    [播放移民视频]

    三、黄金水道

    [过 渡]长江不仅具有丰富的水能资源,而且具有非常重要的航运价值。

    [读图思考]阅读“长江航运图”,思考:

    1、 长江的支流有多少?哪个城市以下可终年通航?(3600多条,宜宾)

    2、 它的通航里程、货运量情况如何?(近8万千米,占全国三分之二,货运量占百分之六十,黄金水道)

    [过 渡]长江是不是一开始就具有如此巨大的航运能力?(不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对长江的许多河段进行了整治,如滩多流急的川江(炸礁),九曲回肠的荆江河段。

    [讲 解]荆江河段的治理

    [过 渡]即使这样,长江的航运依然还存在一些障碍,如何更好的发挥“黄金水道”的作用?

    [学生活动]同桌讨论:(活动1),教师巡视,学生只要回答2-3点即可。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港口建设

    2、疏通航道,消除浅滩

    3、更新船舶设备,确保航行安全

    4、干流修建水利设施,调节航道水位(三峡工程)

    四、长江洪灾

    [过 渡]就是这条亘古流淌的河流,就是这条赋予我们生命的河流。它养育着我们,可它在历史上也多次发生大洪水,吞灭我们的家园,吞噬我们的同胞。

    [学生活动]阅读活动2,寻找长江洪水频发的原因。

    思考:

    1、长江洪水的主要来源?(宜昌以上干支流,鄱阳湖、洞庭湖两大水系,北面的汉江)

    2、长江洪灾频发的自然原因?(流经地区降水丰富,遇暴雨同时涨水)

    3、长江洪灾频发的社会原因?(中上游滥砍滥伐,植被破坏,湖泊面积缩小,生态环境恶化、围湖造田等)

    4、如何解决?(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退湖还田、平垸行洪、兴修水利等)

    [教师小结]长江洪灾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长江生态已不堪重负!我们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人和自然必须和谐相处。面对长江频发的洪灾,人类也明白:防止洪涝灾害就是为了更好的利用长江资源,开发其潜能。就在10月27日,三峡工程成功实现156米蓄水目标,滚滚长江从此泽被天下,平静安澜。长江必将更好的发挥其作用,为子孙后代造福。

    五、课堂小结

    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收获。

    板书设计

    三、长江的开发

    初识长江

    中国第一大河

    源头 注入海洋 流经省(区、市) 上、中、下游分界处 主要支流 沿途湖泊

    水能宝库

    上游河段水能资源十分丰富,蕴藏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可利用水能资源占全国一半 三峡工程

    黄金水道

    通航里程 货运量

    长江洪灾

    长江洪灾的原因 可持续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河流课件【篇2】

    学习目的: 1. 能有感情的诵读诗歌,感受诗的节奏。 2. 理解诗人炽热的爱国之情、深沉的思乡情结。 3. 理解诗歌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学习过程:  一、学习莱蒙托夫的《祖国》 1.朗读全诗,初步感受 2.续写诗句,体验情感 (1)教师示例,如:祖国啊,我爱你那野火冒起的轻烟,因为它们在我的眼里恰似一支优美的小夜曲,是那样美妙动人!(2)学生活动。 (3)师生交流: 祖国啊,我爱你那小山上闪着微光的白桦,它们正像依偎在一起的情侣,亲密无间、坚贞不渝。/祖国啊,我爱你那镶嵌着浮雕窗板的小窗,从那里飘出的是和美的'交响曲,温馨的春之歌。/祖国啊,我爱你那醉酒的农人的笑谈,那笑谈里有着多少丰收的喜悦、生活的和乐啊!/祖国啊,我爱你那农人们伴着口哨的舞蹈,舞姿里有着生活的多姿多彩,伴和着生活的甜美怡人! 3.改写诗句,歌唱祖国 (1)诗歌的第二节和第三节以分号为限,可分为五小节,任选一节改写成散文,必须用进下列词语:温馨宁静  质朴简单  美不胜收  刻骨铭心 (2)教师出示自己的范文,如第四小节,可以改写为: 我喜欢这样的温馨宁静的时刻: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小村的路口,看看那堆满谷物的打谷场,从那里飘来阵阵丰收的馨香;再回头望望那覆盖着稻草的农家茅房,在暮色中静默无言,是那样和蔼可亲;在那镶嵌着浮雕窗板的小窗后,是乡亲们质朴简单的日子……这样平常而普通的乡村风景,在我眼里美不胜收,因为,我刻骨铭心地爱着这片土地! (3)学生活动,交流。 二、学习休斯《黑人谈河流》 1.了解背景 (1)教师讲解相关知识。关于黑人:(2)学生交流他们课外收集的资料。 2.体验情感  (1)用“诗人谈河流,就是谈 ”说话。 (2)学生活动,交流,形成如下内容: 诗人谈河流,就是在谈黑人的历史。诗人谈河流,就是在谈人类的文明。诗人谈河流,就是在谈自己这令人自豪的种族。诗人谈河流,就是在谈黑人在深重苦难下创造历史的伟大。…… 四、比较两首诗写作上的不同点 (1)学生自主发现。 (2)学生交流,教师评点,并提示比较的角度,师生共同形成如下文字: A、两首诗一从空间着笔,描写俄罗斯大地的夜色及夜色中人们的活动;一从时间入手,追溯黑人悠久的历史。B、两首诗一把对祖国始终不渝的爱蕴含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一通过“河流”这一意象来表明对自己历史的自豪。C、两首诗一在平实质朴中见真情;一于深邃精练里显自豪。D、两首诗一充分展现了俄罗斯山川之美;一尽情吟咏着黑人历史之久。 五、分组朗读,收束全课 女生朗读《祖国》,男生朗读《黑人谈河流》  

    河流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认识:埃及的象形文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字母文字;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和太阴历;卡尔纳克神庙;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印度的史诗和诺亚方洲舟的神话。

    2、通过纵向(例如归纳古埃及的文字、历法、建筑等方面的成就)和横向(例如归纳整理古代亚非建筑方面的突出成就)两方面的学习,掌握古代亚非文化的成就和影响,初步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引导学生对比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代中国文化的成就初步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

    3、通过对古代亚非文字、天文、建筑等方面的成就的讲述,使学生懂得这些成就的取得是亚非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和智慧的结晶。这些成就产生于生产劳动的实践中。也充分说明亚非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和难点

    重点:古老而神秘的文字;太阳历;阿拉伯数字。

    难点:阿拉伯数字的优点;古埃及木乃伊

    教法设计:讲述法;讲解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灿烂辉煌的古代亚非文化

    前面两节课我们介绍了亚非的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既然称之为文明古国,它们在文化上有哪些成就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灿烂的亚非文化。

    一、古老而神秘的文字

    1、古代埃及:象形文字

    提问。为什么叫象形文字?(因为它用图形表示事物)、后来象形文字进一步发展,它不仅表示一定的概念、还具有表音作用并出现音节字,在此基础上音节字有一小部分简化成字母符号,共有24个。因此,这种文字为以后的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础。说明象形文字对世界文化的发展是有影响的。

    2、两河流域:楔形文字

    提问为什么叫楔形文字?它是什么人创造的?(学生答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用小尖棒在潮湿的泥版上压出字迹,笔道的形状很象楔子、)教师指导学生看图片《楔形文字》,说明;换形文字起源于象形文字,为了书写方便,人们逐渐对一个物体不全部画出,而是画出最能表现其特征的部分,于是原来的图画逐渐变为直线的图形。

    3、腓尼基人:字母文字

    字母文字前面我讲过,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一直没有发展成字母文章,但后来出现了24个单辅音的符号,类似字母。引导学生回忆腓尼基人居住的地理位置(地中海东岸,离古埃及较近),腓尼基人在埃及文字和两亚文字的影响下创立了22个拼音字母。古希腊人又在腓尼基字母基础上创造了希腊字母,在希腊字母的基础上形成后来罗马及其周围地区拉丁人使用的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拉丁字母是现在世界上最通用的字母。此外印度字母、阿拉伯字母等也由腓尼基字母辗转发展而成。

    二、天文和历法

    1、古代埃及:太阳历

    古埃及人发现。尼罗河水开始上涨的这一天恰巧是太阳与天狼星同时出现在地平线的日子,而天狼星出现的周期约365天,因此他们就把这一天定为一年的开始。这种历法也称为太阳历,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后来太阳历传入欧洲,经过不断改进,演变成今天世界上通用的公历。

    2、两河流域:太阴历和星期制度

    注意区别大阴历和太阳历内容的异同和产生地区的不同,不要混为一谈。所谓星期,就是星的日期,即七个星种各主管一天、后来,随着科学的进步,去掉加在星期上的迷信色彩。星期制度一直沿用至今。

    三、古代建筑的奇迹

    1、古代埃及:金字塔和卡尔那克神庙

    关于金字塔,我们已在第2课介绍了,这里主要来看一下卡尔纳克神庙。卡尔纳克神庙就是阿蒙神庙。因位于卡尔纳克村而得名。阿蒙也就是大阳神。埃及国王认为目已是太阳神的儿子,每次对外战争的胜利都认为是太神保佑的结果,战争结束后就把大批战利品献给阿蒙神庙。经过几百年,阿蒙神庙终于形成一组庞大的古庙建筑群。

    2、两河流域:空中花园

    请同学们看图画《巴比伦空中花园》,空中花园是新巴比伦时期建造的。我们学过的是古巴比伦王国。后人称巴比伦空中花园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它的建立,闪烁着人类智慧的火花。可惜公元前539年波斯占领了新巴比伦,空中花园也随之被毁,变为废墟,因此这里只是一幅想象图。

    四、阿拉伯数字和古埃“木乃伊”

    1、数学成就

    恩格斯曾说“和其它一切科学一样,数学是从人的需要中产生的,是从丈量土地和测量容积,从计算时间和制造器皿产生的。随着劳动生产的需要、古埃及人摸索出计算长方形、三角形、梯形、甚至圆的面积的方法,当时他们还推找出圆周率为3、16。

    古代巴比伦人认为整个天穹每24小时一次回转,每小时60分钟。我们不能不惊叹他们的才智。这种昼夜和时间的划分,以及六十进位法,也一直沿用至今。

    “阿拉伯数字”。

    提问;阿拉伯数字是指哪些数字符号?(学生答包括零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

    印度人还发明了现在一般通用十进位法?应用,使十进位法臻于完善,意义重大。既然这些数字是印度人发明的,却为什么叫阿拉伯数字?

    这些数字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因此被称为阿拉伯数。

    河流课件【篇4】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适用于,高中一年级学生学习。

    一.相关课程标准的阅读与理解

    "课标"的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我的理解与分析:本条课标的行为动词是“分析”,属于理解层次的水平要求——即要求学生达到的认知水平是能够理解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各种内、外力因素。该标准的行为条件是“结合实例”,对学生达到水平要求所采用的方法进行了限定,即要通过对实际例子的分析来得以实现。但是对于具体案例没有进行限定,这对于不同层次学校的案例选择还是有很大的自由度,比较容易结合乡土教学,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教材紧紧围绕地表形态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关系这一主线,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节内容,有了前面两节课的铺垫,本节的学习可以将之前的理论知识再次应用,并利用前面已经学习过的内容和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各种河流地貌的形成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起到巩固知新的作用。

    三、三维课程目标的确定

    根据课标的要求,我确立了本节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河流侵蚀地貌的形成,掌握河流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河谷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

    阅读河谷的演变过程示意图,能够分析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学习中了解身边的地理,让学生感受地理是对他们终身发展有用的,同时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地观。

    2、进一步形成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四.通过以上对教材的分析,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确立如下重难点:

    教学重点:河流的侵蚀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教学难点:河流侵蚀的不同类型。

    教学重、难点确定的依据:之所以将河流侵蚀地貌设为重点和难点,主要是因为知识比较抽象,另外通过理解这一地貌的形成过程,有助于充分合理地利用这种地貌形态,掌握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学生状况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掌握地表形态形成及变化的基本原理,况且高一的学生思维活跃,已具有一定的问题研究能力、分析能力及表达能力,学生的这种知识和能力的储备,有利于三维目标的落实。但由于学生阅历较浅,受知识面的局限,对教材中河流三种侵蚀作用方向的理解,对案例分析的过程、对活动完成中看待问题的视角等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因此,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师大附属学校学生的实际,

    (家庭条件好熟悉计算机的操作),结合新课标的理念,在教学手段中,利用google earth这一的软件,GoogleEarth是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数字地球的完美结合。

    它能展示全球各地区高清晰度卫星照片。

    我们可利用这一软件让学生感受现代科技的魅力,极大地调动起每一个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通过身边的地理事物学习地理原理,为学生创设亲切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并通过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获得知识和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到课本让学生看,疑难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归纳,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五、教学过程设计分个阶段

    (一)教学引入:由会操作googleearth的学生在软件上找出松花江发源地天池,流经城市吉林、哈尔滨的一段河流图片。然后问学生:这些地貌的形成与什么因素有关?这节课我们就来看一下外力作用中河流是如何塑造地表形态的。

    (二)自主与合作探究

    1首先让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河流地貌的分类、河流的侵蚀地貌、河流侵蚀地貌的三种方式等概念为学生的探究扫清知识上的障碍。其中河流侵蚀的三种方式是本节的一个难点,为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一个表格帮助学生归纳三种侵蚀方式的不同特点及河流的影响。

    2河流的侵蚀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是本节重点,这部分内容我把全班学生分成三组,让各组学生分别点击googleearth上天池、吉林、哈尔滨这三地,让各组学生概括三地的河流河谷形态特点,学生结合教材82页3、4段及图4。17,分三组探究不同阶段河谷特征及成因。在这一阶段我通过两个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问题:

    1河谷与沟谷有什么区别?在googleearth上观察长白山的众多沟谷中是否是每个沟谷都有河流发育?

    2为什么河流在凸岸堆积,在凹岸侵蚀?

    然后每组组长将知识进行汇总,并发表结果。由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发表结论,其他组进行补充。然后我设计一个表格(河谷发育不同阶段的特征比较表)将三组的探究结论综合到一起从而总结出河谷发育的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方向,河谷的形态特征,我在这个过程中进行适当点拨,引导学生思维,从而保证学生探究结论的科学性并纠正学生表述不准确语言不严密之处。

    (三)迁移应用

    学会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是地理学科中的重要能力,在本节教学中三类侵蚀只是知识的铺垫,而透过河谷的演变过程认识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才是迁移应用的重点,所以在这一阶段我布置给学生三个探究任务:

    1在googleearth中点击哈尔滨附近的一段弯曲河段,向学生发问:这段河流哪一岸沉积,哪一岸侵蚀?在河流的哪一岸建码头比较合适?

    2落实课本设计的"活动"

    3让学生在googleearth软件上找出通化,并让他们判断这里的河流处于河谷发育的哪一个阶段,河谷的形态特点是什么及河流侵蚀作用的类型。

    (四)小结:引导学生小结,将本节知识系统化。并让学生总结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从而实现本节知识与前面已学知识的有机结合。

    (五)练习:利用课件展示习题。

    (六)教学反思:

    学会倾听学生及引导学生相互之间认真倾听,我们教师应当在有效设计的前提下跟上学生的思路,及时捕捉学生的观点并予以灵活的点拨,实施课堂上的有效交流,是驾驭探究式教学的难点,这也将是我今后的努力方向。

    我的说课内容到此结束,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评委、老师给予批评指正!

    河流课件【篇5】

    教材分析:

    黄河流域知识信息多、容量大、空间概念强、重点集中,尤其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的素材极其丰富。黄河的问题较多,如果处理不当,易引起学生怒黄河、恨黄河,所以应该尽量用录像和教师的情感流露来感染学生,使其触景生情,情不自禁地为黄河的伟大和开发成就而惊喜,为黄河的灾难而忧思,为黄河的治理而出谋划策,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和实事求是等方面的教育。

    学情分析:

    通通过自主收集有关黄河的地理信息,开展小组合作的角色扮演;引导学生发挥自己想象力;何有效利用并且治理黄河提出设想,对黄河存在的其他问题进行探讨;养学生分析、归纳、创新等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黄河的源流概况;

    2、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

    3、了解黄河水能资源和著名的水利枢纽的分布;

    4、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5、了解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教学中尽可能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角色扮演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对黄河的“利”与“害”有一个辨证的认识

    2、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治理黄河所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3、3、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辨证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2、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难点:

    1、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及黄河水害的由来。

    2、黄河的治理措施。

    河流课件【篇6】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九年级历史教案《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的

    1.知识要点:

    古代埃及是世界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之一。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两河流域南部的早期奴隶制国家。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起。汉漠拉比法典。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印度的种姓制度。

    2.能力要求:(1)在教师帮助下,要求学生结合埃及奴隶制军事帝国的兴起,从国家的强盛和国王对人民的残酷奴役两方面思考,使学生认识公元前15世纪埃及帝国的实质,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2)在教师帮助下,分析汉漠拉比法典的内容,提高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3)通过分析印度种姓制度和佛教教义,培养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思想品德教育:(1)通过对古代埃及国家的学习,使学生全面认识到金字塔既是埃及国王奴役劳动人民的历史见证,更是埃及劳动人民用智慧和力量创造的'世界一大奇迹。(2)通过新月地带的古国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两河流域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源地。汉漠拉比法典是现存的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奴隶制专政的实质。

    本课重点和难点

    重点:金字塔汉漠拉比法典希伯来国家重印度种姓制度

    难点:埃及奴隶制军事帝国的兴衰汉漠拉比法典的实质印度的种姓制度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第一个阶段。随着生产的发展,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人类步入文明时代。大家都知道世界古代的七大奇迹,举世闻名的金字塔,令人神往的空中花园等等,你们知道它们是如何建造的吗?人类最早的文明是什么时候、从哪里开始的?这些文明古国现在还存在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今天学习第二课。

    【讲授新课】

    同学们知道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四大文明古国有哪些?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和中国。翻开四个文明古国的历史,只有中国的历史没有中断,源远流长。

    一、金字塔的国度

    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孕育了古代埃及的文明。2500年前希罗多德就说埃及是“尼罗河的礼物”。可见水是生命之源,在世界各地的文明发展史中,水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我们刚才提到的四大文明古国都有自己的母亲河。

    1.奴隶制国家的出现和初步统一

    公元前3500年左右,古埃及陆续出现了40多个奴隶制小国。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建立了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奴隶制国家。人们不能再称国王的名字,而要称“法老”(意为“宫殿”,相当于中国称皇帝为“陛下”)。

    2.埃及国王的巨型陵墓——金字塔

    为什么叫金字塔?埃及人称金字塔为“庇里穆斯”(“高”之意)。从四面望去,它都是上小下大的等腰三角形,很像中文的“金”宇,所以,人们就很形象地叫它“金字塔”。现在,在尼罗河下游散布着约80多座金字塔。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国王胡夫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是法国埃菲尔铁塔修建前世界上最高的建筑。金字塔全是用石块砌成的。比大金字塔仅低3米的第二大金字塔是胡夫的儿子哈佛拉的金字塔。塔旁还有一尊巨大的石雕——狮身人面像。希腊人称“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至今已有4500年的历史。

    公元前6世纪埃及被西亚的波斯所灭。(相当于中国的春秋时期)古埃及的历史结束了。古埃及从开始统一到灭亡,经历了约2500年。后来埃及又被罗马统治达600年。公元640年左右,阿拉伯人进入埃及建立阿拉伯国家,古代埃及人渐渐同阿拉伯人融合。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

    当古埃及人在尼罗河流域辛勤耕种的同时,在西亚这块新月形的土地上也出现了人类文明。两河流域指哪两条河流?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这两条河并行奔流,自西北向东南注入波斯湾。在两河间是肥沃的平原。这一带我们统称为两河流域。它是人类文明的又一摇篮。古希腊人称“美索不达米亚”,意思是两河间的土地。两河流域向西到地中海,这一狭长的弧形地带,像一弯新月,所以人们称这一带为“新月地带”或“新月沃地”。这里先后住过苏美尔人、阿卡德人、希伯来人和腓尼基人。那么谁最早在这里建立了国家?什么时间?苏美尔人,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了奴隶制小国。

    1.两河流域南部早期奴隶制国家(约公元前3500年)

    2.古巴比伦王国

    有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空中花园。地理位置在今天的伊朗、伊拉克。最著名的国王是汉谟拉比。公元前18世纪,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国力最强大,经过战争,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此外汉谟拉比还用什么措施来维护他的统治?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

    3.汉谟拉比法典

    从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法典在维护谁的利益?奴隶主。汉谟拉比让人用楔形文字把法典内容全部刻在一根黑色的石柱上,所以该法又称“石柱法”。这部法典维护奴隶制专政的实质。它是现存的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古代印度是个地理概念,它包括今天哪些国家呢?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非常正确!同学们请看图,它北面是雄伟的喜马拉雅山,东面有一条河流是恒河,西部一条河流就是印度河。约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奴隶制小国。

    1.古代印度早期奴隶制小国

    2.雅利安人入侵

    后来一支来自中亚高原的白种人部落,自称雅利安人。征服了当地居民,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

    3.印度的种姓制度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内部逐渐产生分化,后来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历史上称“种姓制度”。古代印度社会全体成员自上而下分为四个等级,具体情况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的表格。

    河流课件【篇7】

    通过读图,使学生知道我国主要河流的位置、流向和流入的海洋;我国主要湖泊分布的省区和特点。

    通过读图,使学生能在图上确认内外流区域的界限;并结合地形图指出它与地形区的关系,结合季风区非季风区图指出它与气候区的关系。

    通过阅读珠江流域图和广州降水量柱状图及中国地形图,帮助学生理解珠江水量大、汛期长、水运发达的特点;理解红水河段水能丰富的知识内容。

    通过引导阅读京杭运河示意图,使学生能够读出运河的起止点、经过的省区、勾通的水系。

    通过学习我国河湖众多、京杭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等知识点,使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

    通过珠江的水文特征是结合流域内降水、地形特点分析得出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初步建立起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影响,即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意识。

    引言这部分简要概括地说明河流湖泊的意义,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并通过“想一想”提出河湖对人类提供了“利”,同时也造成“害”。

    正文中四个标题,实际上可归纳为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内容是“内流区和外流区”:介绍了外流河、内流河;外流湖、内流湖。通过这部分内容,可看出我国河湖众多,且多大江大河的特点。教材在后两节对长江和黄河做专题介绍,但珠江水量在我国居第二位,也是学生应该有所了解的一条河流。因此,第二部分内容是“南方大河——珠江”:介绍了珠江的源流概况、水量、水能、航运等知识。第三部分是“京杭运河”:介绍了运河在世界上的地位、长度、在历史上的作用、现状,并通过读图练习的形式,使学生读出运河的起止点、经过的省区及沟通的水系。

    建议以学习指导法为主结合讲授法进行本节的教学。教学中要注意读图环节。由于河湖的分布、河流的走向、水文特征等是在地形和气候要素的影响下形成的,因此,除要充分利用本章节的各种地图外,还要引导学生查阅“中国地形图”、“三级阶梯示意图”、“我国降水量分布图 ”、某地的“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等。即通过阅读本章的地图,归纳得出现象和特征;通过阅读前两章的相关地图,分析得出这些现象和特征的成因,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逐渐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

    关于“内流区和外流区”的教学,可从读图练习入手。通过查找主要河流及各自注入的海洋,总结出外流河、内流河的概念,进一步得出外流区、内流区的概念。然后引导学生读图,观察内、外流区的界线,与季风区、非季风区的界线进行比较,并给出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外流河的特点。(生源较差的学校可不讲水文特征。)

    关于“我国的湖泊”的教学,可把此标题提前至第二个标题。在讲完内流河、外流河后,自然过渡到湖泊,湖泊也分为内流湖、外流湖,内流湖多为咸水湖,外流湖为淡水湖,两大湖区也分别为咸水湖、淡水湖的集中分布区。这样安排,教学过程 会比较顺畅。

    关于“南方大河--珠江”的教学,要讲清这里所说的南方与以秦岭-淮河为界线划分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中的南方是不同的概念,其含义应该是“南疆的大河”。其水资源丰富、水量居全国第二的特点,要结合广州的降水量柱状图分析;其水能蕴藏丰富的特点,要结合地形图分析;其他特点读图即可。

    关于“京杭运河”的教学,结合课本中的读图练习,指导学生通过读图完成练习题即可,因为这里没有难点。但要顺便补充一点关于南水北调工程中,古运河的现实作用,为后面讲南水北调时埋下优笔。

    〈教学重点〉

    我国主要河流湖泊的分布,内流区和外流区,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难点 〉

    我国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内流湖,外流湖的含盐度的差异。

    〈教学手段〉

    地图:我国季风区、非季风区图;降水量分布图;降水量柱状图;我国地形图;我国的外流区和内流区图;我国主要水系图。

    有一首歌有这样几句歌词:“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些歌是赞美长江的。

    在我国广阔的土地上,分布着许许多多“从雪山走来,奔向大海”的大江大河。河流被称为大地的动脉,湖泊被誉为大地的明珠。本章我们来学习河流湖泊的知识。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河流和湖泊能给我们生活提供哪些便利?也给我们造成了哪些灾害?

    (教师总结)今后的生产活动中,我们将更多地开发、利用其“利”,防治其“害”。

    (学生活动)完成练习:查阅地图册,找出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各注入哪个大洋。

    (讲述)我们把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外流河的区域叫做外流区。

    (学生活动)找出塔里木河河水的去向,与长江、黄河、珠江等的区别?

    (讲述)我们把流入内陆湖泊或中途消失的河流称为内流河,内流河的流域叫做内河区。

    (学生活动)读图找到内流区、外流区的分界线,观察其位置,思考:1、与气候一章中的哪条气侯区的分界线位置接近?(可查阅地图)2、外流区的气候特征和外流河的水文。(给出广州的降水量柱状图)3、内流区的气候特征和内流河的水文特征。(给出乌鲁木齐的降水量柱状图)

    (讲述)除河流外,我国还拥有众多的湖泊。分布在内流区的叫内流湖,多为咸水湖,分布在外流区的叫外流湖,是淡水湖。

    (学生活动)观察“咸水湖和淡水湖”示意图,分析说明内流湖多为咸水湖,外流湖则为淡水湖的原因。

    (讲述)这些湖泊的分布相对集中在两大湖区,即青藏高原湖区和东部平原湖区。

    (学生活动)读图,找出两大湖区的主要湖泊。

    〈板书设计 〉

    〈教学重点〉

    珠江水资源丰富的特点;京杭运河的起止点及途径地区。

    〈教学手段〉

    地图:我国季风区、非季风区图;降水量分布图;我国地形图;珠江流域示意图;京杭运河示意图。

    〈教学过程 〉

    (讲述)在我国众多的河流中,长江、黄河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文明的两条大河,在后面会做专题介绍。在祖国的南疆还有一条大河,在我国也占有重要地位,这就是珠江。

    (讲述 )珠江长2214千米,流域面积45.3万平方千米,水系由西江、东江、北江汇合而成。

    (学生活动)珠江的位置有何特点?结合地形、气候,想一想,珠江的主要水文特征是什么?

    (总结)珠江位于我国南方,因而雨季长,所以珠江的风期最长,水量丰沛,仅次于长江,是黄河的7倍。珠江流经地势二、三级阶梯,加之水量丰沛,因此水能丰富。

    (讲述)除天然河流外,我国还有很多人工河,如刚提到的灵渠等,其中京杭运河为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运河。

    (学生活动)读“京杭运河示意图”,完成教材中的读图练习:

    从京杭运河示意图上看:

    1、京杭运河北起___________市,南至___________市;

    2、京杭运河自北向南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省、市;

    3、京杭运河自北向南沟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大水系。

    〈板书设计 〉

    1.什么叫外流区、内流区?它们的分布有何特点?

    2.什么叫河流的水文特征?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有哪些相同之处?这些水文特征主要受什么影响?

    (导入  )上节学习了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那么我国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又是怎样的呢?

    (提问)我国内流河主要流经哪个气候区?那里的气候有何特点?

    (展示)中国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学生对照图讨论。

    (展示并总结)在中国内流流域和外流流域图上画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并出示乌鲁木齐的气温降水图,得出结论:我国内流河主要流经非季风气候区,气候干燥少雨。

    (提问)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内流河的河水主要来源于哪里?(高山上冰雪融水。教师可补充:部分来自山地降水。)

    (提问)根据内流河河水的来源,分析内流河的水量在一年中有什么变化?(春季随气温逐渐增高,冰雪融化,河水增多;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多,河水最丰富;秋季冰雪融水减少,水量逐渐减少;冬季最少,甚至断流。

    (讲述)正是由于内流河流经非季风区,这里干旱少雨,蒸发量大,所以内流河的流量小,水位变化大。而且河水被大量蒸发.流量迅速减少。因此内流河的流程短,很多河流中途消失。

    (展示)中国内流流域和外流流域图。指导学生在地图上识认季节河的符号,并且在内流区中找出弱水和塔里木河两条季节河。

    (展示)中国内流流域和外流流域图,在内流区中找出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展示并讲述)展示塔里木河景观图片两幅。塔里木河位于我国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它由阿克苏河、和田河、叶尔羌河汇集而成,全长2179千米,仅次于原苏联的伏尔加河(3530千米)、锡尔——纳伦河(2991千米)、阿姆——喷赤——瓦赫什河(2991千米)和乌拉尔河(2428千米),为世界第5大内陆河。塔里木河河水主要来自天山、昆仑山等高山的冰雪融水。它的汛期短,在7~9月水量最大;10月以后水量大减;由于上游源于高大山地,干流沿山麓地带分布,下游多季节河。

    (展示并讲述)展示塔里木河的灌溉图片两幅。塔里木河是塔里木盆地工农业生产的重要水源。

    (展示并讲述)展示塔里木河各水文站不同年代径流量表格。从表格上我们看出了什么呢?(径流量逐年减少)近年来,由于上中游沿岸农业生产的发展,用水量大增,再加上近年来塔里木河中游沿岸大量盲目引水开荒,又大量的浪费了水资源。

    (展示并讲述)展示胡杨树的两幅图片。在塔里木河流域,胡杨树被世居于此的维吾尔族人称为“英雄树”,有“长着不死一千年,死了不倒一千年,倒了不烂一千年”的说法。而如今塔里木河流域几十万亩胡杨林枯萎死亡。除此之外,还有大面积的沼泽、芦苇和红柳等消失。沙漠蔓延趋势逐年加剧。生态环境的恶化,严重危及下游5万多人的生存,那里的耕地面积由60年代的5万公顷,减缩到现在的1.4万公顷。由此可见,对河流的开发利用,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过渡)我们已经从整体上了解了我国大江大河的分布、分类及特征。在众多的大河中,长江、黄河跨地区范围广。我们将在以后两节中详细了解。现在我们先来看一看南方的大河珠江。

    (展示并讲解)展示珠江景观图。珠江长2214千米,流域面积45.3万平方千米。

    (展示并讲解)展示珠江水系示意图。珠江水系由西江、东江、北江汇合而成。

    (提问)珠江的位置有何特点?结合地形、气候,想一想,珠江主要水文特征是什么?(珠江位于我国南方,因而雨季长,所以珠江的风期最长,水量丰沛,仅次于长江,是黄河的七倍。珠江流经地势二、三级阶梯,加之水量丰沛,因此水能丰富。)

    (提问)珠江不仅水能丰富,而且航运价值也很高,为什么?(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学生回答很可能会多种多样,但只要是言之成理即可。如南方水量丰沛,利于航运;经济发达,需求航运沟通海洋,海河联运,终年不冻,四季通航;地处对外的前沿等等都应该鼓励赞扬。)

    (过渡)前面介绍的都是天然河流的水文特征。在我国除了众多的天然河流外,还有许多的人工河流。其中有一条是世界上开凿最早的、也是最长的人工河就是中国的京杭大运河。

    (展示)京杭运河景观图片。从图中使学生了解运河河道的宽阔、航运的繁忙、沿岸经济的发达。

    (展示)京杭运河图。边演示边讲解京杭运河的起始点、长度、流经的省市、沟通的水系等内容。

    (讲解)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的运河之一。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夫差为了北伐齐国,称霸中原,就在公元前485年起开凿邗沟,从邗城(今江苏扬州)东南到末口(今江苏淮安),沟通了长江和淮河两大水系,奠定了大运河的初基。这段运河的开凿至今已经有2400多年历史了。到了隋朝,隋文帝建都长安(今西安),由于供给京师的粮食主要靠黄河运输,而黄河上又有三门峡阻隔,运粮十分不便,京师的粮食供应有很大的困难。一遇荒年,京师军民就没有饭吃。公元594年,由于连续几年的荒年,隋文帝不得不带领京师军民到洛阳就食。大业元年(6),隋炀帝当时已迁都洛阳,为了从外地调运粮食到京师,并到扬州看“琼花”,就征集几百万民工,开挖通济渠,使之南接邗沟。从长安到扬州沿渠修筑御道、离宫。同时还从洛阳附近开凿永济渠,连接卫河,通达天津,然后沿永定河通达北京。隋朝大业六年(6)又拓宽浚深江南河,从京口(今江苏镇江)直达余杭(今杭州),两岸宽达十余丈,能通“龙舟”。至此,南北大运河全部开凿完成,成为我国历史上可与万里长城媲美的伟大工程。

    (展示并讲解)展示京杭运河地图(多彩地图)。京杭运河历史上曾经是中国漕运和商旅往来的重要通道,对沟通南北交通起过重要作用。但因流经地区地势高低悬殊,黄河泛滥等原因,河道易被淤塞。1991年津浦铁路通车后,运河的运输地位下降,多段河道废弃。1949年后,被淤河道分段被疏通,运河南端还延长了7千米,使运河船只可以进入钱塘江。目前,运河季节性通航里程已达1100多千米,它的年运输量,在内河航运中仅次于长江,居第二位。

    (过渡)以上我们主要学习了我国各类河流的特点,最后学习我国的湖泊。

    (展示)中国内流流域和外流流域图,指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内流湖,什么是外流湖。

    (讲述)天然湖泊遍及中国各地,其名称因语言的不同,而有“湖”、“池”、“漾”、“海”、“错”等之称。湖泊也有内流湖区与外流湖区之分,其分界线与内外流河的分界线大致相同。外流湖区以含盐量较小的淡水湖为主;内流湖区以含盐量较大的咸水湖为主,但青藏高原上有一些淡水湖。

    (展示)咸水湖和淡水湖形成示意图。

    (提问)咸水湖和淡水湖输出湖水的方式有什么不同?对湖水的盐度有什么影响?

    (总结)咸水湖湖水的输出以蒸发为主,使湖泊中的盐分留在湖中,日积月累,使湖水的盐度增高,形成咸水湖和盐湖。(展示盐湖图片)

    (展示并讲解)分别展示我国两大湖区的主要湖泊图片,并配以适当的说明。

    分组讨论:如果我国地势为东高西低,河流将会与现在有那些不同?

    b对内、外流区面积的影响。

    c对河流水量的影响。

    d对水能资源的影响。

    3、各小组总结,派代表发言。可以互相补充,也可以提出不同意见。

    河流课件【篇8】

    1.了解莱蒙托夫、休斯的经历及其创作。

    2.领略诗歌深厚的文化底蕴。

    3.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

    4.品味诗歌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

    1.了解诗歌的文化背景。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及诗人由此抒发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因民族文化背景不同,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意念和情绪并深入诗中的意境。

    同学们,爱国主义是诗歌的永恒主题,更是诗人永恒歌唱的心声。在我国诗歌长河中是这样,在外国优秀的作品中也不乏其例。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黑人谈河流》,去聆听美国诗人休斯的爱国心声。(板书文题、作者)

    休斯(1902~1967)美国黑人诗人、小说家,美国黑人文艺复兴运动的领导者,被誉为“黑人桂冠诗人”。休斯写过小说、剧本、自传和新闻速写,以诗歌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他创作了十多部诗集,比较重要的有《哈莱姆的莎士比亚》《单程票》《延迟的梦之蒙太奇》等。

    休斯的创作植根于美国黑人生活,对他们痛苦生活给予同情,讴歌他们美好的情感,颂扬了他们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诗歌的主题思想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休斯创造性地把黑人民歌艺术引进诗歌创作,吸收了黑人爵士音乐和布鲁斯民歌的形式和手法,形成了轻松活泼豪迈奔放的风格,对美国黑人诗歌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1.学生自由诵读全诗,整体感知诗意。

    教师提示:这首诗在语言结构上。长句、短句互相交错,参差起伏;四个排比句,上半句结构相似,下半句发生变化,均不相同。这样的变化既有结构整齐均衡的一面,又有诗行形式上的跳跃,也不失节奏上的宫商之声。

    2.学生合作研讨。

    (1)诗人想通过谈“河流”来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教师点拨,

    (2)“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诗两次出现有什么表达效果?

    (3)全诗的艺术构思是跳跃的,但又有严密的思维逻辑。请归结诗歌内在的思维逻辑。

    根据学生发言,教师归纳明确:

    (1)在《黑人淡河流》一诗中,“河流”是个高度凝练的意象。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历史的象征。黑人对河流的追溯,就是对自身历史的追溯。就是对祖先和故土的寻根。

    (2)“我的灵魂像河流一般深邃”,可以理解为由于黑人对“河流”(历史)的见证,人类文明、文化的成果都在黑人的'“灵魂”里有所沉淀。这句诗,是作者代表全体黑人发出的自豪的宣言:黑人种族是有着悠久传统的种族。这句诗在第二节和第五节两次出现,形成结构上的前后呼应。

    (3)我认识河流——它亘古如斯。比人类久远——我在河流的哺育下发展、繁殖,河流是我生存的见证——因此我认识河流——活折磨了我,教育了我。我的思想、灵魂和河流一样深沉。

    3.学生有感情诵读,体会诗歌深邃中显自豪的特点。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爱国,是一面飘扬在世界各国上空的永不褪色的旗帜。《黑人谈河流》,和我们的心声是相通的。那种深沉的历史感与强烈的时代感,都是令人荡气回肠的。掩卷遐思,倍感肩上使命崇高,恰如一代伟人毛泽东吟唱的“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愿我们能“直挂云帆济苍海”,谱写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新篇章。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这刻不知道下刻的伞,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A.“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形象地展示了老马的负重与悲苦。

    B.老马“把头沉重地垂下”“有泪只往心里咽”,看出老马逆来顺受、不思反抗、心胸狭窄的情态。

    C.表面是写马,而实际是写人。写旧中国备受奴役的劳苦大众。

    D.诗人善于用动词,“扣”“垂”“咽”等词语,都深深地烙上了作者的感情色彩。

    A.这首诗只截取了装车那一刻的情景,画面也突现了老马头部的动作,却表现出老马凄惨的处境和悲苦的命运。

    B.诗中的老马在肉体上和精神上都受着沉重的压力,它在苦难的生活中挣扎、企盼,它的性格中有善良、有坚韧,更有不屈的反抗。

    C.这首诗,有人认为表现了中国的劳苦大众,有人认为有诗人的影子,也有人认为诗人要表现的就是一匹可怜的老马。读者如何理解,自可见仁见智。

    D.这首诗语言朴素而传神,像“横竖”“扣”本是极平常的口语,用于诗中却能真切地反映出老马的命运及诗人对它的深切同情。

    六、布置作业: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什么是牵挂?牵挂是一种思念,牵挂是一种情怀。牵挂有如高飘的风筝挣不脱细长的线绳,牵挂有如皿豆的藤蔓缠绕着篱笆。

    请以“牵挂”为话题写一篇抒怀短文。

    中心诗句:

    “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

    河流课件【篇9】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结合生活实际对池子与河流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结合生活实际说说池子与河流的观点你更赞同哪一种。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池子与河流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互相交流:你喜欢池子还是河流?为什么?

    2、教师小结:从交流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同学喜欢河流,也有一部分同学喜欢池子。当然,池子和河流各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寓言诗,看看诗中的池子和河流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自主读文,学习交流

    1、初读寓言诗,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再读寓言诗,把握重点词的意思。(课件出示)

    3、三读寓言诗,把你印象最深的地方画出来,思考: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4、学生自由品读诗句。

    (1)课件出示:你几时才能抛开这样的生涯?

    ①池子要河流抛弃怎样的生活?(奔流不息,负载船只的生活)

    ②池子为什么提议河流抛开原有的生活?(它觉得河流的生活太累,负重太多。池子认为自己过着安逸、清闲、平静的生活。)

    (2)课件出示:水要流动才能保持清洁,这个自然规律,难道你已经忘掉?

    河流所提到的“自然规律”指什么?(水要流动才能保持清洁)

    (3)课件出示:我用源源不断的清洁的水,年年给人们带来利益。

    ①河流为什么会受人们的尊敬?(因为河流抛弃了自身的安逸,“用源源不断的清洁的水,年年给人们带来利益”。所以河流受到人们的尊敬。)

    ②河流给人们带来了哪些利益?(学生自由发言,师给予评价)

    师过渡:池子认同河流的话吗?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4)课件出示:河流的话果然应验。

    ①河流的什么话得到应验?(河流给人们带来利益,受到尊敬,光荣无比。池子被遗忘,不再有人提起。)

    ②从哪里可以看出河流的话得到应验?(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5、朗读最后一小节,联系全文的内容,谈一谈你的理解,说一说你更赞同文中池子与河流谁的观点。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教师与学生分角色朗读,学生想象池子与河流对话时的动作、神态。

    2.小组交流:

    (1)池子和河流各代表生活中什么样的人?(池子代表那些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的人。河流代表那些永不满足现状,负重前进,永远创造快乐和幸福的人。)

    (2)读完这首诗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3)在你周围有这样的人吗?你要做怎样的人?

    (4)小组派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3、教师评议并小结:

    人不应该荒废年华,应当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社会多作贡献,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同时也告诉我们,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将来会一无所获。

    xx [教学板书]

    8、x子与河流

    池子河流

    贪图安逸负重前进

    不思进取创造幸福

    淤塞枯干长流不断多作贡献

    增添光彩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在上课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方式,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并在交流中拓展学生的思路。学完课文后,我提出了“池子和河流各代表什么样的人?在你周围有这样的人吗?你要做怎样的人?”这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由课文引向实际生活,让学生能结合生活实际对故事发表自己的看法。

    河流课件【篇10】

    《外国诗两首《(《祖国》《黑人谈河流》)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学科:语文  班级:九年级1、2、4班  主备人:窦双军  张旭辉   审核:       时间: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的诵读诗歌,感受诗的节奏。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

    3.品味诗歌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

    虔信(     ) 镶嵌(      )  深邃(     )   晨曦(      )

    潺潺(     ) 瞰望(      )  黝黑(      )  沐浴(      )

    2.莱蒙托夫是               文学史上的天才作家之一,被别林斯基誉为“                      ” 。除此之外,还有先与他、被果戈理和别林斯基尊为“民族诗人”的普希金,以及后与他、被高尔基誉为“民族诗人”的叶赛宁。我们曾经学过的后面两位诗人的作品分是:                 和                 。莱蒙托夫的〈〈                〉〉哀悼了普希金这轮俄罗斯诗歌的太阳的陨落,这首诗宣告了反对暴政的伟大诗人--莱蒙托夫的.诞生。莱蒙托夫在诗歌、小说和戏剧等文学领域都有独特的建树。

    1.怎样理解“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一句的内涵和作用。

    2、《祖国》一诗中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3、在《祖国》一诗的第一节中,作者连用了“无论……”这样表示让步的句子,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祖国》一诗充分显示了诗人在描摹自然景物上的卓越才能。诗中构置了哪些充满浓郁诗意的画面? 这些内容在诗中起何作用?

    5、《祖国》一诗中,诗人主要采用了什么方式来抒发感情的?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理智:                                      虔信:

    神圣:                                      慰藉:

    深邃:                                      晨曦:

    沐浴:

    2、兰斯顿休斯,是    国著名的黑人诗人、小说家、剧作家和政论家。他是20世纪代哈莱姆文艺复兴的杰出代表,被誉为“                     ”。

    1.你怎样理解“河流”这一高度凝练的意象?

    2.第二节诗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3.第三节诗列举了四条河流,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4.最后一节在文中有何作用?

    5.诗中反复出现“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样深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句诗两次出现有什么表达效果?

    河流课件【篇11】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我将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生情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七个方面来说。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第四单元《人类祖先的基业—古代世界》中的重点课文。主要讲述了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土地肥沃、水利资源充沛的大河流域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孕育了人类社会的早期文明。四五千年以前,在埃及的尼罗河流域、中国的长江和黄河流域、印度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先后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四大文明古国最终形成。远古文明所蕴含的特征和人文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课内容分为三部分:“神奇的金字塔”一目主要讲述埃及文明的形成和举世闻名的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一目主要讲述古代巴比伦王国的建立和《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与实质;“‘种姓’的国度”一目主要讲述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的产生、传播。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围绕三个教学维度,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1)知道古代埃及金字塔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2)了解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法典。

    (3)了解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兴起。

    (4)了解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2.能力目标:

    (1)运用论从史出的方法,说明古代埃及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都是奴隶主剥削压迫人民的历史见证。

    (2)了解这些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分析它们与亚非文明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认识到金字塔是古埃及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见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2)分析《汉谟拉比法典》是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的工具。

    (3)分析种姓制度所体现的阶级本质是等级制度。

    三、教学难重点

    1、教学重点:亚非文明的突出成就。

    2、教学难点:佛教的兴起。

    四、学生情况

    八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为教师在教学上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同时他们对古代历史比较感兴趣,尤其金字塔的那份神秘,但他们只了解一小部分,而且较模糊。我为学生准备了许多材料,为他们探索并揭开古代的神秘面纱做了充分的准备,使他们由模糊变得清晰。

    五、教学方法

    (1)给学生以探究性的角色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

    (2)借助历史图片、地图等进行教学,使学生能从直观生动的图片中形成完整的思维。

    六、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提问学生四大文明古国的组成

    (二)教学过程开展:

    1、神奇的金字塔

    第一步:了解古埃及的地理位置。利用一句赞美尼罗河的诗,引出尼罗河对埃及人民的贡献,从而说明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使学生认识到尼罗河是人类早期文明的摇篮之一。(体现了对学生识图能力的训练。)

    第二步: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古埃及的统一情况。(体现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

    第三步:让学生列举埃及的.文明成果,并展示自己对金字塔的了解,金字塔:它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是用来储存法老尸体的坟墓,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胡夫金字塔。(体现了对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

    第四步:利用图片加深学生对金字塔的认知,并组织学生讨论“金字塔的修建说明了什么?”(体现了对学生分析能力的训练。)

    第五步:教师结合学生回答,进行总结。(体现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2、《汉谟拉比法典》

    第一步:让学生观察地图说出古巴比伦的位置,认识到两河流域是人类早期文明的摇篮之一。(体现了对学生识图能力的训练。)

    第二步:了解阿摩利人建立古巴比伦王国的基本情况。(体现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

    第三步:引出古巴比伦的文明代表——《汉谟拉比法典》,然后让学生看书,了解《汉谟拉比法典》的具体内容,并总结出历史地位,内容构成等。由古柱引出“君权神授”思想。(的体现了对学生知识传授。)

    第四步:摘录一些法典内容,组织学生读、议。(体现了对学生分析能力的训练。)

    第五步:总结出《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体现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3、“种姓的国度”

    第一步:找出古印度的位置,认识印度河和恒河是人类早期文明的摇篮之一。强调古印度与今天印度的范围不同。(体现了对学生识图能力的训练。)

    第二步:阅读课文了解雅利安人统一古印度的过程。(体现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

    第三步:通过出示新闻报导引出“种姓制度”,再结合课本内容,对这一制度进入深入了解。(体现了对学生分析能力的训练,同时也是情感的教育)

    第四步:通过对“种姓制度”的影响展开讨论,过渡到佛教的兴起。(解决本课的难点问题)

    第五步:通过阅读课本,了解佛教的相关知识。(体现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

    第六步:简要讲解佛教的教义,表明佛教最终会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联系已有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课堂总结

    围绕出示的问题让学生谈收获,然后出示总结的内容。(对本课教学目标的整体总结)

    七、板书设计

    以表格的形式,师生共同完成本课的板书内容,及时巩固。

    河流课件【篇12】

    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XXX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河流地貌的发育,它是选自于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本次说课适用于高一年级的学生,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板书设计分析五个方面来进行本次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河流是自然界非常活跃的外力因子之一,它塑造的河流地貌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非常密切,本节以河流地貌发育为案例,剖析了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以及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从教材安排上看,体现一个从原理分析到实际运用的这样一个过程,这也体现了地理是来源于生活也运用于生活的这样一个思想。

    2、学情分析

    学生已初步掌握了流水的外力作用,已具有读取图表信息的基本能力,但是由于阅历还比较浅、知识面还不够宽,分析深层次问题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但是高一学生个性活泼,思维活跃,积极性高,这也为探究式教学法和图示教学法提供了条件。

    3、教学目标分析

    新课程指出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同时,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教学目标的制定,设计和陈述都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鉴于此,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①掌握流水侵蚀地貌类型,说出河谷演变过程;

    ②知道流水堆积地貌类型,描述其形成原因及地貌特点。

    ③理解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2)过程和方法分析

    学会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原理和规律分析,解释与本节课有关的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及形成原因,提高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分析

    ①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与欲望,体会学习地理的成功感

    ②树立起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和环境观

    4、 教学重点

    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学情,我制定了以下的重难点

    (1)教学重点

    ①河谷的演变过程。

    ②不同类型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

    ③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2)教学难点

    ①河谷发育过程中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分析。

    ②在河流堆积地貌形成过程的分析

    二、教法、教学手段分析

    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同时倡导学生学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的理念,再结合学生的年龄思维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探究式体验教学法,图示教学法,实验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形象,视听冲击力强,信息承载量大的特征,在结合本次教学需要的教学活动和情景创设,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作为最主要的教学手段,版图版画实验用具作为辅助教学手段。

    三、学法分析

    有效的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而是一个有目的的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同时新课程背景下越来越注重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高考叶注重于考察学生获取信息,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现象能力的考查,同时高考和学业水平测试也越来越注重对学生图表分析能力的考察,因此,我制定了以下的学习方法

    观察发现法,实验操作法,读图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分析

    (一)导入新课

    通过多媒体展示出珠江流域上游峡谷,中游河漫滩、河口三角洲以及黄土高原的地貌景观图,分别让他们说出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再问学生这些地貌形态是怎么形成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设计意图

    一方面起到温习旧知的作用,另一方面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积极性,同时也达到一个引出课题的效果。

    (二) 体验新知

    版块一 河流的侵蚀地貌

    通过多媒体播放《河流侵蚀地貌》的视频,同时让学生带着这样两个问题河流侵蚀作用的类型?对河谷形态的影响?并且要求学生拿出草稿纸或者作业本记录下关键词

    设计意图: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河流侵蚀地貌的.作用过程,并且达到一个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这个版块里面存在着一个难点,就是连续河湾出现过程中对凹岸和凸岸的分析,我主要采取对比分析法

    给出北半球平直的和发生弯曲的河流以及河流的平面图和剖面图河流地貌的发育说课稿

    让学生分别分析河流的凹岸和凸岸,通过平面图分析得出凹岸侵蚀和凸岸堆积的这样一个结论

    通过对剖面图分析得出凹岸和凸岸坡度的区别

    并且设置这样;两个情景,如果要是你要去淘金的话你会选择什么地方?如果是建港口又会选择什么地方?

    设计意图:通过平面图和立体图的对比分析让学生重点理解凹岸和凸岸的区别,通过趣味情景的设置,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学会对凹岸和凸岸的运用,并且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

    版块二 河流的堆积地貌

    1、学生看书

    给出三个问题 三种堆积地貌的类型?分布位置?形成的过程?

    把学生三个小组,每组讨论分析,合作探究,派出代表发言,其他成员补充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合作探究,加强合作意识

    2、引导学生做实物演示实验,冲积扇的形成

    设计意图:直观教学,增强学生的兴趣。

    3、展示实际地貌图片

    设计意图:让学生形成直观印象,熟悉常见的河流地貌形态

    总结提示:河流的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某个阶段有可能以某一种外力作用为主。

    版块三 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

    出示一幅既有高原、山地、平原地形的聚落分布景观图

    学生看图分析

    聚落分布的位置?聚落分布的形态? 聚落规模的大小? 聚落分布的条件?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概括总结能力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们以基本掌握本节课所要求的内容,此时他们缺少用武之地和展示自我体验成功,于是把学生们带入到课堂训练环节

    (三)课堂训练

    依据综合性,思考性原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设计课堂联系题目,力求体现个知识的纵横联系,也让学生尤其是中下层的学生找到学习地理的成功感

    (四)小结归纳

    小结归纳不应该是对知识的简单罗列,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学习知识、方法、体验三个方面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体验是什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的同时,强化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起到回顾知识的作用

    (五) 布置作业

    分必做题和选做题

    设计意图:力求体现分层练习,达到学以致用,巩固提高的目的

    【河流课件(范本15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