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等势面 万能通用篇
  • 等势面 万能通用篇

    发表时间:2022-02-08

    【www.jk251.com - 实习报告万能篇】

    无论何时,撰写教案都是我们教学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是教师安排教学工作的依据,要想在教学中不断提升自己,教案必不可少。如何才能写好高中教案呢?欢迎大家阅读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等势面 万能通用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知道处于静电平衡的导体是等势体,导体表面是.

    2、知道与电场线的关系.电场线与垂直,并且由电势高的指向电势低的.

    3、理解在同一上移动电荷时电场力不做功.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类比能力,以及对问题的分析、推理能力等等.

    情感目标

    利用图像的对称美,形态美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美的愉悦,让学生自己画图,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和鉴别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在同一上移动电荷时,电场力不做功这一特点.

    对于电场线与的关系需要把握:

    (1)电场线与垂直;

    (2)电场线由电势高的指向电势低的.

    通过这两点的理解可以让学生根据的分布大致画出电场线的分布;或是由电场线分布画出的分布,以加深对本章知识的理解.

    教学建议

    对于两个电势不同的不能相交这一点,可以作为思考题目,让学生自己进行推导.另外可以让学生采用类比的方法理解,对比重力势能,对比等高线思考的意义,以及采用研究问题的方便之处,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需要明确的是:是为了形象的描述电场中各点电势的分布情况而引入的,等势点连接成等势线,等势线又组成,在这里点出:点——线——面,让学生有这一理解过程,同时类比地理上的等高线、等高面,发挥空间想象力,在理解的有关特性时注重推理过程,让学生展开讨论,加深认识.

    教学设计示例

    一、课程设计

    1、复习上一节的内容,让学生总结上一节的主要内容.

    2、引入新课

    教师出示图片:

    提出问题1:在点电荷形成电场中有A、B、C三点,若将单位正电荷由A点移动到C点做功为;把单位正电荷由B点移动到C点做功为,如果,则A、B两点有什么关系?单位正电荷从A点移动到B点时,电场力做功情况怎样?

    学生分析,教师总结:A、B两点的电势相同.单位正电荷从A点移动到B点时,电场力不做功.

    教师讲解:一般说来,电场中各点的电势不同,但电场中也有许多点的电势相等.我们把电场中电势相等的点构成的面叫.

    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认识:

    (1)在同一上的任意两点间移动电荷,电场力不做功.

    分析:因为上各点电势相等,电荷在同一上各点具有相同的电势能,所以在同一上移动电荷电势能不变,即电场力不做功.

    (2)一定跟电场线垂直,即跟场强的方向垂直.

    分析:假如不是这样,场强就有一个沿着的分量,这样在上移动电荷时电场力就要做功.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在上各点电势相等,沿着移动电荷时电场力是不做功的.所以场强一定跟垂直.

    (3)的排布:前面已经指出,沿着电场线方向电势越来越低.可见,电场线不但跟垂直,而且是由电势较高的指向电势较低的.对比书中的图片,类比等高线与.

    (4)几种典型场的.

    教师出示媒体课件:点电荷的演示:

    有关图片可以参考媒体资料.

    (5)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是一个等势体,它的表面是一个.

    分析:因为导体在静电平衡状态时内部场强处处为零,在导体的任意两点间移动电荷时电场力所做的功为零,因此导体内部各点电势相等.

    推论:地球是一个大导体,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地球以及与它相连的导体是等势体.实际上常取地球和与地球的昂两的导体作为电势的参考位置,认为它们的电势为零.

    由于实际中测定电势比测定电场要容易的多,因此常用来研究电场,即先描绘出的形状和分布,再根据电场线与之间的关系描绘出电场线的分布.

    3、例题讲解练习(参考典型例题)

    4、教师总结:

    (1)为了形象的描述电场中各个点电势的分布情况,由和电场的垂直关系,可以根据的分布情况知道电场的分布情况.

    (2)有关的认识需要注意:

    A、在同一上移动点电荷,电场力不做功;

    B、电场线与垂直;

    C、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是等势体,导体表面是;

    Jk251.coM编辑推荐

    指数__万能通用篇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有理幂的运算性质.

    (1)理解n次方根,n次根式的概念及其性质,能根据性质进行相应的根式计算.

    (2)能认识到分数是概念由整数向有理数的一次推广,了解它是根式的一种新的写法,能正确进行根式与分数幂的互化.

    (3)能利用有理运算性质简化根式运算.

    2.通过范围的扩大,使学生能理解运算的本质,认识到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转化,认识到符号化思想的重要性,在抽象的符号或字母的运算中提高运算能力.

    3.通过对根式与分数幂的关系的认识,使学生能学会透过表面去认清事物的本质.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1)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分数幂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教学难点是根式的概念和分数幂的概念.

    (2)由于分数幂的概念是借助次方根给出的,而次根式,次方根又是学生刚刚接触到的概念,也是比较陌生的.以此为基础去学习认识新知识自然是比较困难的.且次方根,分数幂的定义都是用抽象字母和符号的形式给出的,学生在接受理解上也是比较困难的.基于以上原因,根式和分数幂的概念成为本节应突破的难点.

    (3)学习本节主要目的是将从整数推广到有理数,为函数的研究作好准备.且有理幂具备的运算性质还可以推广到无理幂,也就是说在运算上已将范围推广到了实数范围,为对数运算的出现作好了准备,而使这些成为可能的就是分数幂的引入.

    教法建议

    (1)根式概念的引入是本节教学的关键.为了让学生感到根式的学习是很自然也很必要的,不妨在设计时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①先以具体数字为例,复习正整数幂,介绍各部分的名称及运算的本质是乘方,让它与学生熟悉的运算联系起来,树立起转化的观点.

    ②当复习负幂时,由于与乘除共同有关,所以出现了分式,这样为分数幂的运算与根式相关作好准备.

    ③在引入根式时可先由学生知道的平方根和立方根入手,再大胆写出即谁的四次方根等于16.指出2和-2是它的四次方根后再把换成,写成即谁的次方等于,在语言描述的同时,也把数学的符号语言自然的给出.

    (2)在次方根的定义中并没有将次方根符号化原因是结论的多样性,不能乱表示,所以需要先研究规律,再把它符号化.按这样的研究思路学生对次方根的认识逐层递进,直至找出运算上的规律.

    教学设计示例

    课题根式

    教学目标:

    1.理解次方根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性质,能根据性质进行简单的根式计算.

    2.通过对根式的学习,使学生能进一步认清各种运算间的联系,提高归纳,概括的能力.

    3.通过对根式的化简,使学生了解由特殊到一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渗透分类讨论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次方根的概念及其取值规律.

    难点是次方根的概念及其运算根据的研究.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方法:启发探索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今天我们将学习新的一节.与其说它是一个概念,不如说它是一种重要的运算,且这种运算在初中曾经学习过,今天只不过把它进一步向前发展.

    下面从我们熟悉的的复习开始.能举一个具体的运算的例子吗?

    以为例,是运算要求学生指明各部分的名称,其中2称为底数,4为,称为幂.

    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回顾运算的由来,是从乘方而来,因此最初只能是正整数,同时引出正整数幂的定义..然后继续引导学生回忆零幂和负整数幂的定义,分别写出及,同时追问这里的由来.最后将三条放在一起,用投影仪打出整数幂的概念

    2.5(板书)

    1.关于整数幂的复习

    (1)概念

    既然是一种运算,除了定义之外,自然要给出它的运算规律,再来回顾一下关于整数幂的运算性质.可以找一个学生说出相应的运算性质,教师用投影仪依次打出:

    (2)运算性质:;;.

    复习后直接提出新课题,今天在此基础上把从整数范围推广到分数范围.在刚才的复习我们已经看到当在整数范围内时,运算最多也就是与分式有关,如果推广到分会与什么有关呢?应与根式有关.初中时虽然也学过一点根式,但不够用,因此有必要先从根式说起.

    2.根式(板书)

    我们知道根式来源于开方,开方是乘方的逆运算,所以谈根式还是先从大家熟悉的乘方说起.

    如果给出了4和2进行运算,那就是乘方运算.如果是知道了16和2,求4即,求?

    问题也就是:谁的平方是16,大家都能回答是4和-4,这就是开方运算,且4和-4有个名字叫16的平方根.

    再如

    知3和8,问题就是谁的立方是8?这就是开方运算,大家也知道结果为2,同时指出2叫做8的立方根.

    (根据情况教师可再适当举几个例子,如,要求学生用语言描述式子的含义,I再说出结果分别为和-2,同时指出它们分别称为9的四次方根和-8的立方根)

    在以上几个式子会解释的基础上,提出即一个数的次方等于,求这个数,即开次方,那么这个数叫做的次方根.

    (1)次方根的定义:如果一个数的次方等于(,那么这个数叫做的次方根.

    (板书)

    对定义理解的第一步就是能把上述语言用数学符号表示,请同学们试试看.

    由学生翻译为:若(,则叫做的次方根.(把它补在定义的后面)

    翻译后教师在此基础上再次提出翻译的不够彻底,如结论中的的次方根就没有用符号表示,原因是什么?(如果学生不知从何入手,可引导学生回到刚才的几个例子,在符号表示上存在的问题,并一起研究解决的办法)最终把问题引向对的次方根的取值规律的研究.

    (2)的次方根的取值规律:(板书)

    先让学生看到的次方根的个数是由的奇偶性决定的,所以应对分奇偶情况讨论

    当为奇数时,再问学生的次方根是个什么样的数,与谁有关,再提出对的正负的讨论,从而明确分类讨论的标准,按的正负分为三种情况.

    Ⅰ当为奇数时

    ,的次方根为一个正数;

    ,的次方根为一个负数;

    ,的次方根为零.(板书)

    当奇数情况讨论完之后,再用几个具体例子辅助说明为偶数时的结论,再由学生总结归纳

    Ⅱ当为偶数时

    ,的次方根为两个互为相反数的数;

    ,的次方根不存在;

    ,的次方根为零.

    对于这个规律的总结,还可以先看的正负,再分的奇偶,换个角度加深理解.

    有了这个规律之后,就可以用准确的数学符号去描述次方根了.

    (3)的次方根的符号表示(板书)

    可由学生试说一说,若学生说不好,教师可与学生一起总结,当为奇数时,由于无论为何值,次方根都只有一个值,可用统一的符号表示,此时要求学生解释符号的含义:为正数,则为一个确定的正数,为负数,则为一个确定的负数,为零,则为零.

    当为偶数时,为正数时,有两个值,而只能表示其中一个且应表示是正的,另一个应与它互为相反数,故只需在前面放一个负号,写成,其含义为为偶数时,正数的次方根有两个分别为和.

    为了加深对符号的认识,还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一定表示一个正数吗?中的一定是正数或非负数吗?让学生来回答,在回答中进一步认清符号的含义,再从另一个角度进行总结.对于符号,当为偶数是,它有意义的条件是;当为奇数时,它有意义的条件时.

    把称为根式,其中为根,叫做被开方数.(板书)

    (4)根式运算的依据(板书)

    由于是个数值,数值自然要进行运算,运算就要有根据,因此下面有必要进一步研究根式运算的依据.但我们并不过分展开,只研究一些最基本的最简单的依据.

    如应该得什么?有学生讲出理由,根据次方根的定义,可得Ⅰ=.(板书)

    再问:应该得什么?也得吗?

    若学生想不清楚,可用具体例子提示学生,如吗?吗?让学生能发现结果与有关,从而得到Ⅱ=.(板书)

    为进一步熟悉这个运算依据,下面通过练习来体会一下.

    三.巩固练习

    例1.求值

    (1).(2).

    (3).(4).

    (5).(

    要求学生口答,并说出简要步骤.

    四.小结

    1.次方根与次根式的概念

    2.二者的区别

    3.运算依据

    五.作业略

    六.板书设计

    2.5(2)取值规律(4)运算依据

    1.复习

    2.根式(3)符号表示例1

    (1)定义

    涡流 万能通用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对我们的不利和有利的两个方面,以及如何防止和利用;

    情感目标

    通过分析事例,培养学生全面认识和对待事物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本节是选学的内容,它又是一种特殊的电磁感应现象,在实际中有很多应用,比如:发电机、电动机和变压器等等.所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讲,或者知道学生阅读.什么是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和自感一样,也有利和弊两个方面.教学中应该充分应用这些实例,培养学生全面认识和对待事物的科学态度.

    教学设计方案

    一、引入:引导学生观察发电机、电动机和变压器(可用事物或图片)

    提出问题:为什么它们的铁芯都不是整块金属,而是由许多相互绝缘的薄硅钢片叠合而成?

    引导学生看书回答,从而引出的概念:什么是?

    把块状金属放在变化的磁场中,或者让它在磁场中运动时,金属块内将产生感应电流,这种电流在金属块内自成闭合回路,很象水的旋涡,因此叫做.

    整块金属的电阻很小,所以常常很大.

    (使学生明确:是整块导体发生的电磁感应现象,同样遵守电磁感应定律.)

    二、在实际中的意义是什么?

    ⑴为什么电机和变压器通常用相互绝缘的薄硅钢片叠合而成,就可以减少在造成的损失?

    ⑵利用原理制成的冶炼金属的高频感应炉有什么优点?

    电学测量仪表如何利用原理,方便观察?

    提出上述问题后,让学生看书、讨论回答

    三、作业:让学生业余时间到物理实验室观察电度表如何利用,写出小文章进行阐述.

    液晶 万能通用篇


    教学目标

    l、初步了解具有的物理特性.

    2、知道的简单应用.

    教学建议

    1、是一种介于固态和液态之间的中间态物质.不仅具有液体的流动性,而且具有晶体的各向异性的特点,因而表现出一些独特的性质.态与普通物质的三态即固态、液态、气态不同,不是所有物质都具有的.通常,只有那些具有较大的分子、分子形状是长形(或碟形,分子的轴宽比在4:1~8:1)的物质,才更容易具有态.

    2、是现代应用较广泛的新型材料,学生已经有所接触.教学时应注意密切联系实际,利用学生已经了解的知识深入介绍,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增加对新科学技术的理解.

    3、通过这一节的教学,也可以使学生对分子的球模型的理解更全面一些.使学生认识到,实际分子的形状不都像11章中所学习的那样是球型的.球模型只是在研究分子的一般性质时建立的分子模型,存在局限性

    习题精选

    一、选择题

    关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液体和晶体的混合物

    B.分子在特定方向排列比较整齐,但不稳定

    C.电子手表中的在外加电压的影响下,能够发光

    D.所有物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成为

    答案:B

    二、填空题

    1、只存在于一定的温度范围以内,温度低于这个温度范围的下限,失去液体的流动性成为_________;温度高于它的上限,液体变为各向同性的________。

    答案:普通晶体,透明液体

    三、问答题

    1、有一种,温度改变时会改变颜色,利用这种可以检查电路中的短路点。为什么?

    解:电路中的短路点电流较大,温度较高,所以把涂在印刷线路板上,这个地方的显示的颜色就与其它地方不同,从而能很方便地找到短路点。

    弹力 万能通用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形变的概念,了解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

    2、能够正确判断的有无和的方向,正确画出物体受到的.

    3、掌握运用胡克定律计算弹簧的方法.

    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二力平衡条件确定的大小.

    2、针对实际问题确定的大小方向,提高判断分析能力.

    教学建议

    一、基本知识技能:

    (一)、基本概念:

    1、: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回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

    2、弹性限度:如果形变超过一定限度,物体的形状将不能完全恢复,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

    3、的大小跟形变的大小有关,形变越大,也越大.

    4、形变有拉伸形变、弯曲形变、和扭转形变.

    (二)、基本技能:

    1、应用胡克定律求解弹簧等的产生的大小.

    2、根据不同接触面或点画出的图示.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是物体发生形变后产生的,了解产生的原因、方向的判断和大小的确定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2、的有无和方向的判断是教学中学生比较难掌握的知识点.

    教法建议

    一、关于讲解的产生原因的教法建议

    1、介绍时,一定要把物体在外力作用时发生形状改变的事实演示好,可以演示椭圆形状玻璃瓶在用力握紧时的形状变化,也可以演示其它明显的形变实验,如矿泉水瓶的形变,握力器的形变,钢尺的形变,也可以借助媒体资料演示一些研究观察物体微小形变的方法.通过演示,介绍我们在做科学研究时,通常将微小变化“放大”以利于观察.

    二、关于方向讲解的教法建议

    1、的方向判断是本节的重点,可以将接触面的关系具体为“点——面(平面、曲面)”接触和“面——面”接触.举一些例子,将问题简单化.往往的方向的判断以“面”或“面上接触点的切面”为准.

    如所示的简单图示:

    2、注意在分析两物体之间的作用时,可以分别对一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确切说明,是哪一个物体的形变对其产生的作用.配合教材讲解绳子的拉力时,可以用具体的例子,画出示意图加以分析.

    第三节

    教学方法:实验法、讲解法

    教学用具:演示形变用的钢尺、橡皮泥、弹簧、重物(钩码).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提问

    1、重力是的产生原因是什么?重力的方怎样?

    2、复习初中内容:形变;弹性形变.

    (二)、新课教学

    由复习过渡到新课,并演示说明

    1、演示实验1:捏橡皮泥,用力拉压弹簧,用力弯动钢尺,它们的形状都发生了改变,教师总结形变的概念.

    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变化叫做形变,形变的原因是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针对橡皮泥形变之后形状改变总结出弹性形变的概念:能够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叫做塑性形变.

    2、将钩码悬挂在弹簧上,弹簧另一端固定,弹簧被拉长,提问:

    (1)钩码受哪些力?(重力、拉力、这二力平衡)

    (2)拉力是谁加给钩码的?(弹簧)

    (3)弹簧为什么对钩码产生拉力?(弹簧发生了弹性形变)

    由此引出的概念:

    3、: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直接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就叫.

    就上述实验继续提问:

    (1)产生的条件:物体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

    (2)的方向

    提问:课本放在桌子上.书给桌子的压力和桌子对书的支持力属于什么性质的力?其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各是什么?方向如何?

    与学生讨论,然后总结:

    4、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与支持面而指向受力物体(被压物体).

    5、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与支持面而指向受力物体(被支持物体).

    继续提问:电灯对电线产生的拉力和电线对电灯产生的拉力又是什么性质的力?

    其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各是谁?方向如何?

    分析讨论,总结.

    6、绳的拉力是绳对所拉物体的,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7、胡克定律

    的大小与形变有关,同一物体,形变越大,越大.弹簧的,与形变的关系为:

    在弹性限度内,的大小跟弹簧的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即:

    式中叫弹簧的倔强系数,单位:N/m.它由弹簧本身所决定.不同弹簧的倔强系数一般不相同.这个规律是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的,叫胡克定律.胡克定律的适用条件:只适用于伸长或压缩形变.

    8、练习使用胡克定律,注意强调为形变量的大小.

    (三)、布置课后作业.

    探究活动——运用弹簧的串并联知识研究钢材的拉伸

    课题1:

    题目:关于弹簧的串并联——钢材的拉伸

    内容:在建筑力学中,关于钢筋的劲度以及拉伸,可以根据弹簧的串并联进行研究。

    有关弹簧的串并联内容可以参考“探究活动”中的相关内容。

    探究活动——自行设计实验求解弹簧的劲度系数

    课题2:

    题目:自行设计实验求解弹簧的劲度系数

    内容:学生自行组织利用工具研究弹簧的劲度求解,方法不限,记录实验数据,写出实验报告——说明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实验原理以及结论。

    能源 万能通用篇


    单元练习C组

    一、填空题

    1.电子的发现把人们带入了原子内部的世界,________的发现把人们带入了原子核内部的世界。

    2.利用放射线的________能力,可以用来检查金属内部是否存在裂缝。

    3.α粒子就是________原子的原子核,它是由________个质子和________个中子组成的。

    4.重的原子核分裂成几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的变化,叫做________,几个轻的原子核聚合成一个质量稍大的原子核的变化,叫做________。

    5.太阳灶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成________能,硅光电池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成________能,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化成________能。

    6.太阳内部进行着大规模的________变,释放出的核能以________形式从太阳辐射出来。

    二、选择题

    7.下面各组能源中都属于常规能源的是[]

    A.煤、石油和潮汐能。

    B.天然气、水能及地热能。

    C.核能、太阳能及水能。

    D.煤、石油及天然气。

    8.原子弹和核电站的根本区别是[]

    A.原子弹利用核裂变,核电站利用核聚变。

    B.原子弹利用核聚变,核电站利用核裂变。

    C.原子弹对裂变的链式反应不加控制,核电站控制裂变的链式反应速度。

    D.原子弹对聚变的链式反应不加控制,核电站控制聚变的链式反应速度。

    9.十分巨大的新能源是[]

    A.核能和太阳能。B.化石燃料与水能。

    C.核能和潮汐能。D.太阳能与地热能。

    三、计算题

    10.地球表面所受太阳辐射热为75600J/dm2,阳光经过一个直径为1m的太阳灶曲面,20min能接受多少太阳能?它相当于完全燃烧多少干木柴所产生的热量?

    单元练习C组答案

    1.放射性现象2.穿透3.氢,2,2

    4.裂变,聚变5.内,电,化学6.聚,电磁波

    7.D8.C9.A

    10.1.18×106,0.1kg。

    烃 万能通用篇


    第四章

    §4—1有机物(1节时)

    【目的要求】:1.了解有机物概念、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别和联系。

    2.从碳原子的结构特征来了解有机物的特点。

    3.介绍简单有机化学发展史,了解有机物对发展国民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意义。

    【重、难点】:有机物的定义和有机物的特点。

    【教学方法】:实例引导,自学阅读,讨论分析,对比归纳,认识实质。

    【教学过程】:

    〖引入〗:学生举出已经认识的有机物;讲“有机物”一词的来源及有机

    物的发展史。

    〖CAI软件〗:[思考讨论]:

    1、什么是有机物?其组成元素有哪些?

    2、有机物与无机物是否为毫无关系的两类物质?

    3、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何在?

    4、有机物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与什么密切相关?

    5、有机物对发展国民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具有什么意义?

    〖学生活动〗:自学阅读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讨论,教师评价、分析、讲解,解决以上问题。

    1、学生回答

    2、举例:尿素和碳酸分子结构对比;用氰制醋;2000诺贝尔化学奖的成果——导电塑料;说明有机物和无机物并无截然区别。

    3、从碳原子结构分析其化学键;从碳原子间可形成碳链,即使相同碳原子数时,又可有支链,可成环。说明种类繁多的原因。

    4、分析:溶解性、熔沸点、导电性等物理特性与其分子极性和分子晶体有关;热稳定性、可燃性、反应慢且复杂与其碳原子结构,以碳为主,共价键结合,分子复杂有关。

    5、CAI展示化学将作为中心学科,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以及我国在高分子材料方面重点研究的项目等。

    〖小结〗:学生填表比较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性质不同点和导致原因。

    〖练习〗:1、课本64页第3题的(2)

    2、有A、B两种有机物,它们都是碳、氢化合物,且碳元素的质量分数都是85.7%。A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是1.25g/L,B蒸气的密度是相同状况下氢气的21倍。求A、B的分子式。

    〖师生活动〗:学生解答后,教师评价。师生共同归纳求有机物分子式的

    一般方法和思路。

    【作业布置】:课本65页第4题和73页第3、4题

    【教后记】:

    1、本节课用自制的CAI课件上,学生兴趣高,直观。

    2、注意挖掘了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

    3、注意了结合练习介绍解题方法和思路。教

    钠 万能通用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的物理性质;

    掌握的化学性质;

    了解的存在和用途。

    能力目标

    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内在原因,以提高自身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其科学方法,激发学生学好文化知识,报效祖国的神圣的责任感。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包括三部分,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的存在和主要用途。其中的化学性质是本节的重点,在的化学性质中重点讨论了与氧气及与水的反应。难点就是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在的存在和用途中,首先介绍了自然界里元素存在的两种形态,游离态和化合态,然后结合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引导学生得出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化合态存在。教材对的用途只作简单介绍。

    教法建议

    1.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进行教学。具体建议如下:

    (1)尽可能地通过实验和观察得出结论。

    (2)创造条件采用边讲边做实验的教学方法。

    (3)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边实验、边观察、边分析,最后自己得出结论。

    (4)和氧气的反应可由[实验2-2]的表面在空气中的变化而引入。

    2.深入挖掘知识之间的联系,使新知识纳入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形成新的优化的知识结构。

    (l)虽然碱金属单质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见,但它们的某些化合物却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2)可让学生标出与反应的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

    (3)应将的结构、性质、保存、存在、用途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主线。充分体现结构决定性质、存在、用途以及保存方法取决于性质这一思想。

    (4)学习了与水的反应后,紧接着可让学生讨论“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会有什么现象发生?生成什么物质?”再做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来验证。使学生对初中学习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有一个更深入、更全面、更科学的认识,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任何规律都不是绝对的,而是有条件的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使学生树立普遍性中存在特殊性的科学思想。

    第12页

    家庭电路 万能通用篇


    (一)提问引入:

    (1)大家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冬天家里开着电暖器,微波炉也正在工作,突然冰箱启动制冷,结果家里所有电器一下子都停止了工作.有时当你打开台灯准备做功课时,灯泡闪了几下便灭了,但其它电器却仍能正常工作.为什么有时所有电器一起停止工作,而有时某个电器坏了却不影响其它电器的工作呢?

    (2)如果你家中所有的电源插孔都被占满了,但又添置了新电器,怎样做才能使新电器也能工作起来?

    若能准确回答上述问题,则需要知道我们家庭电路的组成.

    (二)新课教学过程

    演示家庭电路组成板.

    (1)进户线.

    进户线有两极,如图1中所示A和B.其中一根是火线,一根是零线,家庭电路中的零线一般是接地的,因此零线与大地(地线)之间不存在电压;但火线与零线之间存在220V电压,只是一会儿电流由火线经用电器流入零线,一会儿电流又由零线经用电器流入火线,如此按一定频率变化,即我们家庭电路使用的是交流电.

    为了保证某个电器发生故障后不影响其它电器的工作,各个电器都应是一端接在火线上,另一端接在零线上,即这些电器之间是并联关系,一个支路发生故障其它支路仍能工作,所以台灯坏了,并不会影响电视机等其它电器的工作.

    (2)保险丝(如图1中的D).

    提问:现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有能力购买各种电器,但我们能否无限制地增加家用电器呢?

    讲解:

    由于各个电器是并联的,同时使用的电器越多,干路(即进户的火线和零线)上的电流就越大.但进户线是有一定规格的,只能允许某个值以下的电流通过,若通过的电流超过此值,就会使电线过热,有可能引发火灾,造成生命财产的危险.在火线和零线上分别串入两根保险丝,就可以在电流超过进户线的允许值时,保险丝自动熔断,切断干路电流,使所有电器停止工作,避免发生火灾,同时提醒用户:你目前同时使用的电器过多了,由此可见,我们在使用电器时一定要注意干路电流的允许值,不能无限制增加同时工作的电器数量.

    提问:保险丝是怎样对电路起到保护作用的?

    讲解:

    保险丝是用电阻率比较大、熔点比较低的铅锑合金做成的.当干路电流过大时,保险丝发热很快,温度急速上升,到达其熔点时,保险丝熔断,干路就成为断路,支路上一切电器都停止工作.

    因此在供电正常情况下,家中所有电器同时停止工作,往往意味着保险丝熔断了.

    有些用户为了自家用电方便,私自将保险丝换成粗的(允许通过的电流大)或干脆换成铁丝或铜丝,这样使用大功率电器时,保险丝就不会断了.但这种做法引起的后果是极其危险的,曾经就有这样的事例;干路中电流大到已使火线和零线成为两条火龙,并且沿着各个支路蔓延开去,而保险丝却安然无恙,根本没有切断电源,起到保险的作用.

    (3)插座(见图1中的E)

    提问:既然各个电器都是并联在火线与零线之间,我们怎样才能将电器并联上去呢?

    在我们房间的墙壁上往往有电源插孔(可看教室中的实物)这就是插座(如图2中的甲和乙).插座的每个孔中都有金属片,若插孔是两个孔的,那么其中一个孔中的金属片连接火线,另一个孔中的金属片连零线.当电器的插头插入插座时,插头的金属片与插座的金属片相接触,电器就通上电了.

    对于三孔插座(如图2中的乙),一般孔“2”接火线,孔“3”接零线,孔“1”接地,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插座呢?我们家中的洗衣机、饮水机等电器的外壳本来是与火线绝缘的,但如果天长日久绝缘被破坏,外壳就会与火线相连,人站在地上,人与外壳间会存在电压,此时一触外壳便会触电.若将电器外壳与地线相连,人与外壳间没电压,就安全了.由于上述原因,这种电器的插头是三脚的(如图2中的丙),最上方的一脚接电器外壳,此脚插入插座的孔“1”,外壳便与地线相连了.

    如果多个电器都要用同一个插座,就必须用插座板了(出示实物插座板),这样可以解决多个用电器的用电问题.

    观察打开的插座板,提问:

    ①插座板中哪些地方是导电的、哪些地方是绝缘的?

    ②怎样安装插座板?

    ③安装插座板时一定要注意什么问题?(两根导电的弹簧片间必须绝缘)

    ④插座板外壳上的数字有什么意义?

    (4)照明线路(如图1中的F)

    ①让学生观察线路的接法,提问:为什么要这样连接?灯和开关的位置能否互换?

    要求学生通过讨论明确:灯与开关互换后,即使开关断开,灯也与火线相连,与站在地上的人之间存在电压,人若触摸电的产绝缘处便会发生危险.

    ②让学生课后观察螺口灯与卡口灯的灯泡及灯座,分析它们的工作电路,并说明哪种更安全些?

    (5)电能表(如图1中的C)

    提问:

    ①电能表能否安装在图1的“E”和“F”之间?

    ②某电能表上标有“220V,10A”字样,这是什么意思?

    ③电能表上的“1500r/kWh”字样表示什么意思?

    要求学生明确:该字样说明用户用电能1度时,此电能表的转盘会转1500转.

    例题某电器单独工作30分钟的过程中,该电能表的转盘转了500转,则该电器的功率应为多少?可否根据此题设计一个测未知功率电器额定功率的方案?需测哪些数据?

    (6)测电笔.

    讲解:在连接家庭电路时,首先应区分零线和火线.我们可以用测电笔来完成这项工作.

    测电笔的构造如图3所示:由金属笔尖、大电阻、氖管和笔尾金属体依次相连而成.在使用测电笔时,用手捏住笔尾金属体,将笔尖接触进户线,若碰到的是火线,则氖管发光.这是因为火线与人所站的大地之间存在电压,而大电阻和氖管的电阻比人体电阻大很多,所以大部分电压加在了大电阻和氖管上,使氖管发光.若笔尖接触的是零线,氖管就不会发光.

    测电笔分为高压测电笔和低压测电笔,一般一千伏以上的电压称为高压,我们家庭电路的电压属于低压.千万不要用低压测电笔去测高压火线,因为此时人体按比例分得的电压会超过人体所能承受的安全电压.

    向心力 万能通用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向心力,什么是向心加速度,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总是指向圆心.

    2、知道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公式,会解答有关问题.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探究物理问题的习惯,训练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分析能力,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先讲向心力,后讲向心加速度,回避了用矢量推导向心加速度这个难点,通过实例给出向心力概念,再通过探究性实验给出向心力公式,之后直接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出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顺理成章,便于学生接受.

    教法建议

    1、要通过对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实例进行分析入手,从中引导启发学生认识到:做圆周运动的物体都必须受到指向圆心的力的作用,由此引入向心力的概念.

    2、对于向心力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应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点是向心力只是根据力的方向指向圆心这一特点而命名的,或者说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来命名的,并不是根据力的性质命名的,所以不能把向心力看做是一种特殊性质的力.

    第二点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所需的向心力就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

    第三点是向心力的作用效果只是改变线速度的方向.

    3、让学生充分讨论向心力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活动.

    4、讲述向心加速度公式时,不仅要使学生认识到匀速圆周运动是向心加速度大小不变,向心加速度方向始终与线速度垂直并指向圆心的变速运动,在这里还应把“向心力改变速度方向”与在直线运动中“合外力改变速度大小”联系起来,使学生全面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含义,再结合无论速度大小或方向改变,物体都具有加速度,使学生对“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教学设计方案

    向心力、向心加速度

    教学重点: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及公式.

    教学难点:向心力概念的引入

    主要设计:

    一、向心力:

    (一)让学生讨论汽车急转弯时乘客的感觉.

    (二)展示图片1.链球做圆周运动需要向心力.〔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定本·必修)物理.第一册98页〕

    (三)演示实验:做圆周运动的小球受到绳的拉力作用.

    (四)让学生讨论,猜测向心力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探究?引导学生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索性实验.(用向心力演示器实验)

    演示1:半径r和角速度一定时,向心力与质量m的关系.

    演示2:质量m和角速度一定时,向心力与半径r的关系.

    演示3:质量m和半径r一定时,向心力与角速度的关系.

    给出进而得在.

    (五)讨论向心力与半径的关系:

    向心力究竟与半径成正比还是反比?提醒学生注意数学中的正比例函数中的k应为常数.因此,若m、为常数据知与r成正比;若m、v为常数,据可知与r成反比,若无特殊条件,不能说向心力与半径r成正比还是成反比.

    二、向心加速度:

    (一)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得:

    (二)讨论匀速圆周运动中各个物理量是否为恒量:

    vTf

    探究活动

    感受向心力

    在一根结实的细绳的一端拴一个橡皮塞或其他小物体,抡动细绳,使小物体做圆周运动(如图).依次改变转动的角速度、半径和小物体的质量.

    体验一下手拉细绳的力(使小球运动的向心力),在下述几种情况下,大小有什么不同:使橡皮塞的角速度增大或减小,向心力是变大,还是变小;改变半径r尽量使角速度保持不变,向心力怎样变化;换个橡皮塞,即改变橡皮塞的质量m,而保持半径r和角速度不变,向心力又怎样变化.

    做这个实验的时候,要注意不要让做圆周运动的橡皮塞甩出去,碰到人或其他物体.

    气体实验定律 万能通用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等温变化,知道玻意耳定律的实验装置和实验过程,掌握玻意耳定律的内容与公式表达.

    2、知道什么是等容变化,了解查理定律的实验装置和实验过程,掌握查理定律的内容与公式表达.

    3、掌握三种基本图像,并能通过图像得到相关的物理信息.

    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以及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的内容涉及三个实验定律:玻意耳定律、查理定律和盖·吕萨克定律.研究压强、体积和温度之间的变化关系,教材深透了一般物理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在研究两个以上变量的关系时,往往是先研究其中两个变量间的关系,保持其它量不变,然后综合起来得到所要研究的几个量之间的关系,在牛顿第二定律、力矩的平衡、单摆周期确定等教学中,我们曾经几次采用这种方法.

    教法建议

    通过演示实验,及设定变量的方法得到两个实验定律;注意定律成立的条件.提高学生对图像的分析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用具:验证玻意耳定律和查理定律的实验装置各一套.

    教学主要过程设计: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认识实验并帮助记录数据,在教师启发下学生自己分析总结、推理归纳实验规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一)课堂引入:

    教师讲解:我们学习了描述气体的三个物理参量——体积、温度、压强,并知道对于一定质量的气体,这三个量中一个量变化时,另外两个量也会相应的发生变化,三个量的变化是互相关联的,那么,对于一定质量的气体,这三个量的变化关系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便来研究一下!

    (二)新课讲解:

    教师讲解:在物理学中,当需要研究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时,往往采用“保持一个量不变,研究其它两个量之间的关系,然后综合起来得出所要研究的几个量之间的关系”,我们研究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体积、压强三者的关系,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首先,我们设定温度不变,研究气体体积和压强的关系.

    1、气体的压强与体积的关系——玻意耳定律

    演示实验: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压强,研究压强与体积的关系.让学盛帮助记录数据.

    压强Pa0.5

    1.01.52.02.53.03.54.0体积V/L8.04.02.72.01.61.31.11.04.04.04.054.04.03.93.854.0

    以横坐标表示气体的体积,纵坐标表示气体的压强,作出压强p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

    可见,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的情况,压强P随体积V的关系图线为一双曲线,称为等温线.①见等温线上的每点表示气体的一个状态.②同一等温线上每一状态的温度均相同.③对同一部分气体,在不同温度下的等温线为一簇双曲线,离坐标轴越近的等温线的温度越高.

    通过实验得出,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温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压强p与体积V的乘积保持不变,即:常量

    或压强p与体积V成反比,即:

    这个规律叫做玻意耳定律,也可以写成:或

    例如:一空气泡从水库向上浮,由于气泡的压强逐渐减小,因此体积逐渐增大.

    例题1:如图所示,已知:,求:和

    解:根据图像可得:

    ∵封闭在管中的气体质量、温度均不变.

    即:

    解得:

    2、气体的压强与温度的关系——查理定律

    演示实验: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温度,研究压强与温度的关系.让学生帮助记录数据.

    压强Pa1.0

    1.11.21.31.41.51.61.7温度T/K300330360390420450480510

    以横坐标表示气体的温度,纵坐标表示气体的压强,作出压强p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

    可见,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压强p与热力学温度的关系,图线为通过原点的一条直线,称为等容线.

    ①等容线上的每一点表示气体的一个状态.②同一等容线上每一状态的体积均相同.③对同一部分气体,在不同体积下的等容线为一簇通过原点的直线,离横轴越远的等容线的体积越大().

    通过实验得出,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压强p与热力学温度T之比保持不变,即:常量

    或压强p与热力学温度T成正比,即:

    这个规律叫做查理定律,也可以写成:或

    例如:乒乓球挤瘪后,放在热水里泡一会儿,由于球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就把乒乓球挤回球形.

    例题2: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20℃时的压强是Pa,保持体积不变,温度升高到50℃,压强是多少?温度降到-17℃时,压强是多少?

    解:∵因气体的质量和体积均不变

    3、气体的体积和温度的关系——盖·吕萨克定律

    教师讲解:由前面我们得到:;;

    则可以得到:

    也就是说:一定质量的气体,在压强不变的情况下,体积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即:,

    这个规律叫做盖·吕萨克定律,也可以写成:或

    一定质量的气体,在压强不变的情况下,体积V与热力学温度的关系图线为通过原点的直线,称为等压线.

    ①等压线上每一点表示气体的一个状态.②同一等压线上每一状态的压强相等.③对同一部分气体,在不同压强下的等压线为一簇通过原点的直线,离横轴越远的等压线的压强越大().

    教师总结: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是由实验定律推证出来的,我们也可以把玻意耳定律、查理定律、盖·吕萨克定律分别看成是在温度、体积、压强不变的情况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特殊情况,或者说,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包括了三个实验定律.

    (三)板书设计

    二、

    1、气体的压强与体积的关系——玻意耳定律

    内容:图像:

    表达式:

    2、气体的压强与温度的关系——查理定律

    内容:图像:

    表达式:

    3、气体的温度与体积的关系——盖·吕萨克定律:

    内容:图像:

    表达式:

    【等势面 万能通用篇】相关推荐
    关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高中教案推荐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介绍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意识;通过学习和查阅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及世界能源储备和开发;通过布置研究性课...

    关于电流教案示例的高中教案推荐

    (-)教学目的1.知道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2.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3.知道什么叫电源和电源的作用。(二)教具验电器两个,带绝缘柄的金属棒一根,橡胶棒一根,毛皮一块,带座小灯泡一个,开关一个,干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