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平行线的特征的教学方案
  • 平行线的特征的教学方案

    发表时间:2022-02-05

    【www.jk251.com - 平行线的特征】

    提起教案,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可以通过编写教案认识自己教学的优点和不足。初中教案应该从哪方面来写呢?本站收集了《平行线的特征的教学方案》,供您参考。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2、经历探索平行线特征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特征,并能解决一些问题。

    [教材分析]:

    教材设置了一个通过测量探索平行线特征的活动,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充分交流,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索,尽可能地发现有关事实,并能应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一些问题,运用自己的语言说明理由,使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重点]

    平行线的特征的探索

    [教学难点]

    运用平行线的特征进行有条理的分析、表达

    [设计理念]

    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重视学生在实际操作以及在操作过程中的思考,使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得到培养。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问题引入。

    巩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引导学生分析平行线的判定是由一些角的关系得出平行的结论

    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若交换判定中的条件与结论,能否由“两直线平行”得出“同位角相等”等一些角的关系,从而引入课题。

    二、实验验证,探索特征。

    1、教室的窗户的横格是平行的,请看老师用三角尺去检验一对同位角,看看结果怎样?(教师用三角尺在窗户上演示,学生观察并思考)

    2、学生实验(发印好平行线的纸单)

    (1)已知,a//b,任意画一条直线c与平行线a、b相交。

    (2)任选一对同位角,用适当的方法实验,看看这一对同位角有什么关系

    (要求学生多画几条截线试试,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索)

    3、实验结论: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记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识记该性质,并讨论在这个特征中,已知的是什么,结论是什么?它与前面学过的“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有什么不同?

    4、问题讨论:

    我们知道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不但形成有同位角,还有内错角、同旁内角。我们已经知道“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同旁内角有什么关系呢

    如图,已知直线a//b,思考∠1与∠2、∠2与∠3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小组讨论,给予充足的时间交流,可引导学生

    与同位角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结论,关注学生在

    此能否积极地、有条理地思考)

    结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识记这两个性质,并思考已知什么条件,得出什么结论,与“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有什么不同。)

    5、归纳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及三个判定

    三个性质:

    三个判定:

    三、例题学习,实践运用。

    (一)找找看:

    如图所示,AB∥CD,AC∥BD,分别找出与∠1相等或互补的角。

    (学生可通过讨论交流找到所有的答案,

    并标注在图中)

    (二)做一做:

    如图,一束平行光线AB与DE射向一个水平镜面后被反射,此时∠1=∠2,∠3=∠4,

    (1)∠1、∠3的大小有什么关系?∠2与∠4呢?

    (2)反射光线BC与EF也平行吗?

    (1)AB∥CD→∠1=∠3→∠2=∠4

    (2)∠2=∠4→BC∥EF

    (三)考考你:

    如图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考古中发掘出的一个梯形残缺玉片,工作人员从玉片上已经量得∠A=115°,∠D=100°。已知梯形的两底AD//BC,请你求出另外两个角的度数。

    (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式书写说理过程)

    JK251.com延伸阅读

    平行线的性质的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的判定是相反的问题,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2.会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

    3.通过平行线性质定理的推导,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的能力.

    4.通过学习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联系与区别,让学生懂得事物是普遍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二、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采用尝试指导、引导发现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民主意识和开放意识.

    2.学生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思维,主动发现,认真研究.

    三、重点·难点解决办法

    (一)重点

    平行线的性质公理及平行线性质定理的推导.

    (二)难点

    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的区别及推导过程.

    (三)解决办法

    1.通过教师创设情境,学生积极思维,解决重点.

    2.通过学生自己推理及教师指导,解决难点.

    3.通过学生讨论,归纳小结.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三角板、自制投影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通过引例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练习巩固,完成新授.

    3.通过学生讨论,完成课堂小结.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掌握和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二)整体感知

    以情境创设导入新课,以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归纳新知,以变式练习巩固新知.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行线的判定,回忆所学内容看下面的问题(出示投影片1).

    1.如图1,

    (1)∵(已知),∴().

    (2)∵(已知),∴().

    (3)∵(已知),∴().

    2.如图2,(1)已知,则与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2)已知,则与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图2图3

    3.如图3,一条公路两次拐弯后,和原来的方向相同,第一次拐的角是,第二次拐的角是多少度?

    学生活动:学生口答第1、2题.

    师:第3题是一个实际问题,要给出的度数,就需要我们研究与判定相反的问题,即已知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有什么关系,也就是平行线的性质.板书课题:

    [板书]2.6平行线的性质

    【教法说明】通过第1题,对上节所学判定定理进行复习,第2题为性质定理的推导做好铺垫,通过第3题的实际问题,引入新课,学生急于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学习新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师:我们都知道平行线的画法,请同学们画出直线的平行线,结合画图过程思考画出的平行线,找一对同位角看它们的关系是怎样的?

    学生活动: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图并思考.

    学生画图的同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图形(见图4),当同学们思考时,教师有意识地重复演示过程.

    【教法说明】让同学们动手、动脑、观察思考,使学生养成自己发现问题得出规律的习惯.

    学生活动:学生能够在完成作图后,迅速地答出:这对同位角相等.

    提出问题:是不是每一对同位角都相等呢?请同学们任画一条直线,使它截平行线与,得同位角、,利用量角器量一下;与有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学生按老师的要求画出图形,并进行度量,回答出不论怎样画截线,所得的同位角都相等.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肯定结论.

    师: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这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相等.我们把平行线的这个性质作为公理.

    [板书]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教法说明】在教师提出问题的条件下,学生自己动手,实际操作,进行度量,在有了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动脑分析总结出结论,不仅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观察图5的图形,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是相等的,那么内错角、同旁内角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会很容易地答出内错角相等,同分内角互补.

    师:教师继续提问,你能论述为什么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吗?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

    学生活动:学生们思考,并相互讨论后,有的同学举手回答.

    【教法说明】在前面复习引入的第2题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讨论,此时学生已能够进行推理,在这里教师不必包办代替,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学生有成就感的同时也激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给予肯定或指正的同时板书.

    [板书]∵(已知),∴(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对项角相等),∴(等量代换).

    师:由此我们又得到了平行线有怎样的性质呢?

    学生活动:同学们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叙述,板书:

    [板书]两条平行经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简单说成:西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师:下面清同学们自己推导同分内角是互补的,并归纳总结出平行线的第三条性质.请一名同学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

    师生共同订正推导过程和第三条性质,形成正确板书.

    [板书]∵(已知),∴(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邻补角定义),

    ∴(等量代换).

    即: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师:我们知道了平行线的性质,在今后我们经常要用到它们去解决、论述一些问题,所需要知道的条件是两条直线平行,才有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即它们的符号语言分别为:∵(已知见图6),∴(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已知),∴(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已知),∴.(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板书在三条性质对应位置上.)

    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师:我们知道了平行线的性质,看复习引入的第3题,谁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活动:学生给出答案,并很快地说出理由.练习(出示投影片2):

    如图7,已知平行线、被直线所截:

    图7

    (1)从,可以知道是多少度?为什么?(2)从,可以知道是多少度?为什么?(3)从,可以知道是多少度,为什么?

    【教法说明】练习目的是巩固平行线的三条性质.

    变式训练,培养能力

    完成练习(出示投影片3).

    如图8是梯形有上底的一部分,已知量得,,梯形另外两个角各是多少度?

    图8

    学生活动:在教师不给任何提示的情况下,让学生思考,可以相互之间讨论并试着在练习本上写出解题过程.

    【教法说明】学生在小学阶段对于梯形的两底平行就已熟知,所以学生能够想到利用平行线的同旁内角互补来找和的大小.这里学生能够自己解题,教师避免包办代替,可以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意识,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学生板演教师指正,在几何里我们每一步结论的得出都要有理有据,规范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格式,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修改学生的板演过程,可形成下面的板书.

    [板书]解:∵(梯形定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变式练习(出示投影片4)

    1.如图9,已知直线经过点,,,.

    (1)等于多少度?为什么?

    (2)等于多少度?为什么?

    (3)、各等于多少度?

    2.如图10,、、、在一条直线上,.

    (1)时,、各等于多少度?为什么?

    (2)时,、各等于多少度?为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把理由写成推理格式.

    【教学说明】题目中的为什么,可以用语言叙述,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最好用推理格式说明.另外第2题在求得一个角后,另一个角的解法不惟一.对学生中出现的不同解法给予肯定,若学生未想到用邻补角求解,教师应启发诱导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总结、扩展

    (出示投影片1第1题和投影片5)完成并比较.

    如图11,

    (1)∵(已知),

    ∴().

    (2)∵(已知),

    ∴().

    (3)∵(已知),

    ∴().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上述题目的同时,进行观察比较.

    师:它们有什么不同,同学们可以相互讨论一下.

    (出示投影6)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讨论,并能够说出前面是平行线的判定,后面是平行线的性质,由角的关系得到两条直线平行的结论是平行线的判定,反过来,由已知直线平行,得到角相等或互补的结论是平行线的性质.

    【教法说明】通过有形的具体实例,使学生在有充足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上升到理性认识,总结出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的不同.

    巩固练习(出示投影片7)

    1.如图12,已知是上的一点,是上的一点,,,.(1)和平行吗?为什么?

    图12

    (2)是多少度?为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口答.

    【教法说明】这个题目是为了巩固学生对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的联系与区别的掌握.知道什么条件时用判定,什么条件时用性质、真正理解、掌握并应用于解决问题.

    八、布置作业

    (一)必做题

    课本第99~100页A组第11、12题.

    (二)选做题

    课本第101页B组第2、3题.

    作业答案

    A组11.(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对顶角相等.

    12.(1)∵(已知),∴(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已知),∴(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B组2.∵(已知),∴(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已知),∴(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同上).又∵(已证),∴.∴.又∵(平角定义),∴.

    3.平行线的判定与平行线的性质,它们的题设和结论正好相反.

    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相关教学方案


    广西北海市第六中学李时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2、能力目标:经历探索平行线性质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目标: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对平行线的性质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从中获益。

    4、品质素养目标: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钻研的品质。

    为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变静为动,融声、形、色为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平行线的三个性质以及综合运用平行线性质、判定等知识解题。

    难点:区分性质和判定以及怎样综合运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关系解题。

    三、教材分析

    平行线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几何图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不仅是研究其他图形的基础,而且在实际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探索和掌握好它的有关知识,对学生更好的认识世界、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教材设置了一个通过探索平行线性质的活动,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充分交流,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索,尽可能地发现有关事实,并能应用平行线性质解决一些问题,运用自己的语言说明理由,使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因此,无论在知识技能上,还是在学生能力的培养及感情教育等方面,这节课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学生情况分析

    考虑本校处在城乡结合部,大部分学生的基础比较差,缺乏自学能力,动手能力比较差,所以,这个学期应该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和态度的培养、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以及新意识的培养。利用七年级学生都有好胜、好强的特点,扭转学数学难、数学枯燥的这种局面。形成一种勤动手、勤动脑,勤探索和肯合作交流的良好气氛

    五、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尺、直尺。

    六、教学过程

    问题与情境师生互动设计意图活动1你身边的问题问题:如图,工人在修一条高速公路时在前方遇到一座高山,为了降低施工难度,工程师决定绕过这座山,如果第一个弯是左拐300,那么第二个弯应朝什么方向。才能不改变原来的方向。学生观察,小组讨论,交流问题并发表见解,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引导学生将这个问题如何转化成数学问题。本次活动应关注的问题是:1、不改变方向,在数学中理解应是什么,2、在这个问题中包含了什么问题3、如何将它转化为数学问题。通过实例,让学生从具体的实例中发现数学问题,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现实,服务于现实生活,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兴起,活动2:探究平行线的性质问题:1、上节课学习了用一把直尺和一块三角板可以画两条平行线,想一想在这个过程中三角尺取到什么作用,你能不能用两把直尺画出两条平行线,如果不能,为什么?2、自己阅读课本的21页“探究”部分,并把空填好。用电脑展示在画平行线时三角尺在其中取到的作用。学生通过学习测量比较得到这些角中上下两个角的关系,关注的问题是:1、注意性质具有一般性。不能简单从几个特殊的例子,就断定它就具有某种性质,而需要一个从特殊到一般的推导过程。2、理清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也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之间的关系。通过动手测量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培养学生从特殊需要到一般的推理能力,使其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活动3:运用与推理问题:你能根据性质1,说出性质2,性质3成立的理由吗?如图,因为a∥b.所以∠1=∠2(_______)又∠3=∠_____,(对顶角相等)所以∠2=∠3,类似地,对于性质3,你能说出道理吗?想一想:这节课开始的那个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学生回答,再由同学补充。老师纠正。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因为所以之间的关系。能过学生做和说,培养学生的一定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活动4巩固与提高问题1: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1、如果a∥b,∠1=60°,那么∠2,,∠3,∠4为多少度。为什么?2、如果∠1=60°,∠3=120°,直线a、b有什么关系?为什么?问题2:∠1=100°,∠5=100°,∠2=60°,那么∠4、∠3为多少度?解:因为∠1=100°,∠5=100°所以∠1=∠____()所以_____∥_______(),又因为∠2=60°()所以∠4=∠______=______()又因为∠4与∠3________()所以∠3=180°-_____=______°问题3:填一填如图,已知:∠1=∠abc=∠adc,∠3=∠5,∠2=∠4,∠abc+∠bcd=180°,(1)因为∠1=∠abc,所以ad∥_____()(2)因为∠3=∠5所以ab∥_____()(3)因为∠2=∠4所以______∥______()(4)因为∠1=∠adc所以______∥______()(5)因为∠abc+∠bcd=180所以_______∥______()问题4,学与用:某市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村村通煤气,市政工作人员已经在道路的两侧铺设了两条平行的燃气管道,如果公路一侧铺设的角度为100°,为了便于连接,那么另一侧应以什么角度铺设?为什么?小结:布置作业课本25页的第1、2、3题由学生独立完成,老师指导,引导学生注意这些之间的关系。应关注的问题是:1、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不同。2、几何推理证明的要领。3、正确分清推理中因为和所以所表达的意义通过具体问题,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和认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和联系。进一步认识角与角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锻炼学生几何证明题的逻辑推理能力。

    数学教案-平行线的性质


    教学建议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平行线的性质:

    (2)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内容的重点是平行线的性质.教材上明确给出了“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推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的证明过程.而且直接运用了“∵”、“∴”的推理形式,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学习推理的环境,对逻辑推理能力是一个渗透.因此,这一节课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比较重要.学生对推理证明的过程,开始可能只是模仿,但在逐渐地接触过程中,能最终理解证明的步骤和方法,并能完成有两步推理证明的填空.

    本节内容的难点是理解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区别,并能在推理中正确地应用它们.由于学生还没学习过命题的概念和命题的组成,不知道判定和性质的本质区别和联系是什么,用的时候容易出错.在教学中,可让学生通过应用和讨论体会到,如果已知角的关系,推出两直线平行,就是平行线的判定;反之,如果由两直线平行,得出角的关系,就是平行线的性质.

    2、教法建议

    由上面的重点、难点分析可知,这节课也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复习和应用.要有一定的综合性,推理能力也有较大的提高.知识多,也有了一些难度.但考虑到学生刚接触几何,进度不可过快,尽量多创造一些学习、应用定理、公理的机会,帮助学生理解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1)讲授新课

    首先,提出本节课的研究问题:如果两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有什么关系吗?探究实验活动还是从画平行线开始,得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后,再推导证明出其它的两个性质.教师可以用“∵”、“∴”的推理证明形式板书证明过程,学生在理解推理证明的过程中,欣赏到数学的严谨的美.

    (2)综合应用

    理解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区别,并能在推理过程中正确地应用它们成为了教学难点.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有两步推理的证明题,让学生填充理由.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结合题目的已知和结论,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判定和性质的区别,只有自己构造起的知识,才能真正地被灵活应用.

    (3)适当总结

    几何的学习,既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好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总结如何学好几何.注意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间的相互转化.对简单的题目,能做到想得明白,写得清楚,书写逐渐规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性质,能初步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有关计算.

    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观察-猜想-证明”的科学探索方法,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向学生渗透讨论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

    教学重点:平行线性质的研究和发现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方法:开放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请同学们先复习一下前面所学过的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说出它们的已知和结论分别是什么?

    2、把这三句话已知和结论颠倒一下,可得到怎样的语句?它们正确吗?

    3、是不是原本正确的话,颠倒一下前后顺序,得到新的一句话,是否一定正确?试举例说明。

    如、“若a=b,则a2=b2”是正确的,但“若a2=b2,则a=b”是错误的。又如“对顶角相等”是正确的。但“相等的角是对顶角”则是错误的。因此,原本正确的话将它倒过来说后,它不一定正确,此时它的正确与否要通过证明。

    二、新课

    1、我们先看刚才得到的第一句话“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先在请同学们画两条平行线,然后画几条直线和平行线相交,用量角器测量一下,它们产生的几组同位角是否相等?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的是“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此时,两直线是否平行是未知的,要我们通过同位角是否相等来判定,即是用来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的,故我们称之为“两直线平行的判定公理”。而这句话,是“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是已知“平行”从而得到“同位角相等”,因为平行是作为已知条件,因此,我们把这句话称为“平行线的性质公理”,即: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现在我们来用这个性质公理,来证明另两句话的正确性。

    想想看,“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这句话有哪些已知条件,由哪些图形组成?

    已知:如图,直线a∥b

    求证:(1)∠1=∠4;(2)∠1+∠2=180°

    证明:∵a∥b(已知)

    ∴∠1=∠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3=∠4(对顶角相等)

    ∴∠1=∠4

    (2)∵a∥b(已知)

    ∴∠1=∠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2+∠3=180°(邻补角的定义)

    ∴∠1+∠2=180°

    思考:如何用(1)来证明(2)?

    例1、如图,是梯形有上底的一部分,已经量得∠1=115°,∠D=100°,梯形另外两个角各是多少度?

    解:∵梯形上下底互相平行

    ∴∠A与∠B互补,∠D与∠C互补

    ∴∠B=180°-115°=65°

    ∠C-180°-100°=80°

    答:梯形的另外两个角分别是65,80°

    练习:P791、2、3

    小结:平行性质与判定的区别

    作业:P879、10

    数学教案-平行线的判定相关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推理、证明的格式,理解判定定理的证法.

    2.掌握平行线的第二个判定定理,会用判定公理及定理进行简单的推理论证.

    3.通过第二个判定定理的推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进行推理的能力.

    4.使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只有学好文化知识,才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从而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

    二、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启发式引导发现法.

    2.学生学法:积极参与、主动发现、发展思维.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判定定理的推导和例题的解答.

    (二)难点

    使用符号语言进行推理.

    (三)解决办法

    1.通过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发现定理,解决重点.

    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行完成推理过程,解决难点及疑点.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三角板、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通过设计练习,复习基础,创造情境,引入新课.

    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探索新知,练习巩固,完成新授.

    3.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完成小结.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掌握平行线的第二个定理的推理,并能运用其进行简单的证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整体感知

    以情境创设,设计悬念,引出课题,以引导学生的思维,发现新知,以变式训练巩固新知.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和一种判定方法,根据所学看下面的问题(出示投影).1.如图1所示,直线、被直线所截,如果,那么,为什么?

    2.如图2,如果,那么,为什么?

    图2

    3.如图3,直线、被直线所截.(1)如果,那么,为什么?

    (2)如果,那么,为什么?

    4.如图4,一个弯形管道的拐角,,这时管道、平行吗?

    图4

    学生活动:学生口答第1、2题.

    师:你能说出有什么条件,就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呢?

    学生活动:由第l、2题,学生思考分析,只要有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就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

    教师将第3题图形画在黑板上.

    学生活动:学生口答理由,同角的补角相等.

    师:要求学生写出符号推理过程,并板书.

    [板书]∵(已知),

    (邻补角定义),

    ∴(同角的补角相等).

    (以备后面推导判定定理使用.)

    【教法说明】本节课是前一节课的继续,是在前一节课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所以通过第1、2两题复习上节课所学平行线判定的两个方法,使学生明确,只要有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就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第3题是为推导本节到定定理做铺垫,即如果同旁内角互补,则可以推出同位角相等,也可以推出内错角相等,为定理的推理论证,分散了难点.

    师:第4题是一个实际问题,题目中已知的两个角是什么位置关系角?

    学生活动:同分内角.

    师:它们有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互补.

    师:这个问题就是知道同分内角互补了,那么两条直线是不是平行的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板书]2.5平行线的判定(2)

    师:请同学们看复习提问中的第3题,我们知道了与互补,那么,由此你还可以推出什么?根据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回答,还可以推出,这个推理的全过程就是:

    ∵(已知),(邻补角定义),

    ∴(同角的补角相等).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教师再加上这一步即可).

    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活动:学生思索后回答出,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学生语言不规范,注意纠正).

    师:也就是说,我们又得到了一种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我们把它简单说成:

    [板书]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教法说明】由于复习引入第3题为定理的推导做好了铺垫,所以学生并不难接受推理过程,放手由学生总结出判定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另外在叙述判定方法时,训练学生用准确、规范的几何语言.

    师:请同学们思考,刚才我们由同旁内角互补,推导两条直线平行,除了上面的推理过程,有没有其他途径?怎样写推理格式?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对照复习提问第3题的第2问很快地找到另一种途径,并在练习本上写出推理格式,找一个学生在原来黑板上的板书基础上完成.

    【教法说明】通过使用不同种方法的推理,不仅开拓学生思维,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尽可能地使用推理,从而使学生掌握推理格式的书写.

    尝试反过,巩固练习

    师:有了这种判定方法,我们就可以由同旁内角互补,直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了,让我们回到复习提问的第4题,管道、平行吗?为什么?

    学生活动:平行,因为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教法说明】不仅解决了前面遗留的问题,同时巩固了所学新知识.

    师:下面我们一起应用这种判定方法再来研究一些题目(出示投影).

    练习:

    1.如图1,量得,,可以判定,它的根据是什么?

    图2

    2.如图2,已知,与互补,可以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与哪个角互补,可以判定直线?

    【教法说明】这组练习进一步对判定方法加以巩固,第2题的第2问是根据给出的结果,找它成立的条件,是执果索因,学生应该没有什么困难,教师不必多讲,但要注意第2问中出现答与互补这类错误时,要结合图形让学生弄清是哪两条直线被哪两条直线所截.

    例题讲解

    师:我们学习了三种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在具体题目中如何选择应用它们来解决问题呢?下面我们看例题(出示投影).

    例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平行吗?为什么?

    师:这个题目相当于文字题,解答时应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如图3),同时为了叙述方便,还要在图形上标出需要的字母或符号.

    学生活动:学生分析题意,按所说画出相应的图形.

    师:我们要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应先想什么?可以讨论.

    学生活动:讨论后答出,先想学过哪些判定平行线的方法.

    师:再看已知条件与哪一种方法的条件相同或有关,思考时注意图形,按老师所标直角符号,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后,踊跃回答.

    教师给出规范的板书,答: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理由:如图3,,.

    ∵,(已知),

    ∴(垂直的定义).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师:这是两步推理,两个“∵”之间省略的一个“∴”,是什么内容?

    学生活动:∵(已证).

    【教法说明】教师在讲解时,注意后发学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从而学会分析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师:想一想,能不能利用内错角相等,或者同旁内角互补,来说明呢?图形中的符号怎样改动?模仿例题说出理由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在练习本上写出理由,请两名同学到黑板上去做,形成板书:

    理由:如图4,,.

    ∵,(已知),∴(垂直的定义).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理由:如图5,,.

    ∵,(已知),

    ∴(垂直的定义).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教法说明】一题多解既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变式训练,培养能力

    练习(出示投影):

    1.如图6,木工师傅用角尺画出工件边缘的两条垂线,这两条垂线平行吗?为什么?

    2.如图7,如何判断这块玻璃板的上下两边平行?

    图7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给出第1题的答案为两条垂线平行.因为画出的两条线都垂直于工件边缘,也就是说,相交成直角,根据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对于第2题需要添出截线,然后有三种方法来判断.

    【教法说明】这两个题目都是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是第2题,我们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必须根据被第三条直线截出的三种位置的关系角的大小来判定,通过此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行线的三种判定方法及应用.

    (四)总结、扩展

    师:我们学习了几种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

    学生活动: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完成下表.

    判定

    文字叙述

    符号语言

    图形

    第一种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已知),

    ∴().

    第二种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已知),

    ∴().

    第三种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已知,)∴().

    八、布置作业

    课本第97~98页A组第6(3)、7、8题.

    作业答案

    6.(3)可判定.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7.(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8.(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4)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5)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判定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推理、证明的格式,理解判定定理的证法.

    2.掌握平行线的第二个判定定理,会用判定公理及定理进行简单的推理论证.

    3.通过第二个判定定理的推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进行推理的能力.

    4.使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只有学好文化知识,才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从而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

    二、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启发式引导发现法.

    2.学生学法:积极参与、主动发现、发展思维.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判定定理的推导和例题的解答.

    (二)难点

    使用符号语言进行推理.

    (三)解决办法

    1.通过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发现定理,解决重点.

    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行完成推理过程,解决难点及疑点.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三角板、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通过设计练习,复习基础,创造情境,引入新课.

    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探索新知,练习巩固,完成新授.

    3.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完成小结.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掌握平行线的第二个定理的推理,并能运用其进行简单的证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整体感知

    以情境创设,设计悬念,引出课题,以引导学生的思维,发现新知,以变式训练巩固新知.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公理和一种判定方法,根据所学看下面的问题(出示投影).1.如图1所示,直线、被直线所截,如果,那么,为什么?

    2.如图2,如果,那么,为什么?

    图1图2

    3.如图3,直线、被直线所截.(1)如果,那么,为什么?

    (2)如果,那么,为什么?

    4.如图4,一个弯形管道的拐角,,这时管道、平行吗?

    图3图4

    学生活动:学生口答第1、2题.

    师:你能说出有什么条件,就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呢?

    学生活动:由第l、2题,学生思考分析,只要有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就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

    教师将第3题图形画在黑板上.

    学生活动:学生口答理由,同角的补角相等.

    师:要求学生写出符号推理过程,并板书.

    [板书]∵(已知),

    (邻补角定义),

    ∴(同角的补角相等).

    (以备后面推导判定定理使用.)

    【教法说明】本节课是前一节课的继续,是在前一节课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所以通过第1、2两题复习上节课所学平行线判定的两个方法,使学生明确,只要有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就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第3题是为推导本节到定定理做铺垫,即如果同旁内角互补,则可以推出同位角相等,也可以推出内错角相等,为定理的推理论证,分散了难点.

    师:第4题是一个实际问题,题目中已知的两个角是什么位置关系角?

    学生活动:同分内角.

    师:它们有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互补.

    师:这个问题就是知道同分内角互补了,那么两条直线是不是平行的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板书]2.5(2)

    师:请同学们看复习提问中的第3题,我们知道了与互补,那么,由此你还可以推出什么?根据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回答,还可以推出,这个推理的全过程就是:

    ∵(已知),(邻补角定义),

    ∴(同角的补角相等).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教师再加上这一步即可).

    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活动:学生思索后回答出,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学生语言不规范,注意纠正).

    师:也就是说,我们又得到了一种方法,我们把它简单说成:

    [板书]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教法说明】由于复习引入第3题为定理的推导做好了铺垫,所以学生并不难接受推理过程,放手由学生总结出判定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另外在叙述判定方法时,训练学生用准确、规范的几何语言.

    师:请同学们思考,刚才我们由同旁内角互补,推导两条直线平行,除了上面的推理过程,有没有其他途径?怎样写推理格式?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对照复习提问第3题的第2问很快地找到另一种途径,并在练习本上写出推理格式,找一个学生在原来黑板上的板书基础上完成.

    【教法说明】通过使用不同种方法的推理,不仅开拓学生思维,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尽可能地使用推理,从而使学生掌握推理格式的书写.

    尝试反过,巩固练习

    师:有了这种判定方法,我们就可以由同旁内角互补,直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了,让我们回到复习提问的第4题,管道、平行吗?为什么?

    学生活动:平行,因为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教法说明】不仅解决了前面遗留的问题,同时巩固了所学新知识.

    师:下面我们一起应用这种判定方法再来研究一些题目(出示投影).

    练习:

    1.如图1,量得,,可以判定,它的根据是什么?

    图1图2

    2.如图2,已知,与互补,可以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与哪个角互补,可以判定直线?

    【教法说明】这组练习进一步对判定方法加以巩固,第2题的第2问是根据给出的结果,找它成立的条件,是执果索因,学生应该没有什么困难,教师不必多讲,但要注意第2问中出现答与互补这类错误时,要结合图形让学生弄清是哪两条直线被哪两条直线所截.

    例题讲解

    师:我们学习了三种方法,在具体题目中如何选择应用它们来解决问题呢?下面我们看例题(出示投影).

    例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平行吗?为什么?

    师:这个题目相当于文字题,解答时应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如图3),同时为了叙述方便,还要在图形上标出需要的字母或符号.

    图3

    学生活动:学生分析题意,按所说画出相应的图形.

    师:我们要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应先想什么?可以讨论.

    学生活动:讨论后答出,先想学过哪些判定平行线的方法.

    师:再看已知条件与哪一种方法的条件相同或有关,思考时注意图形,按老师所标直角符号,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后,踊跃回答.

    教师给出规范的板书,答: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理由:如图3,,.

    ∵,(已知),

    ∴(垂直的定义).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师:这是两步推理,两个“∵”之间省略的一个“∴”,是什么内容?

    学生活动:∵(已证).

    【教法说明】教师在讲解时,注意后发学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从而学会分析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师:想一想,能不能利用内错角相等,或者同旁内角互补,来说明呢?图形中的符号怎样改动?模仿例题说出理由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在练习本上写出理由,请两名同学到黑板上去做,形成板书:

    图4

    理由:如图4,,.

    ∵,(已知),∴(垂直的定义).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理由:如图5,,.

    ∵,(已知),

    图5

    ∴(垂直的定义).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教法说明】一题多解既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变式训练,培养能力

    练习(出示投影):

    1.如图6,木工师傅用角尺画出工件边缘的两条垂线,这两条垂线平行吗?为什么?

    2.如图7,如何判断这块玻璃板的上下两边平行?

    图6图7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给出第1题的答案为两条垂线平行.因为画出的两条线都垂直于工件边缘,也就是说,相交成直角,根据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对于第2题需要添出截线,然后有三种方法来判断.

    【教法说明】这两个题目都是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是第2题,我们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必须根据被第三条直线截出的三种位置的关系角的大小来判定,通过此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行线的三种判定方法及应用.

    (四)总结、扩展

    师:我们学习了几种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

    学生活动: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完成下表.

    判定

    文字叙述

    符号语言

    图形

    第一种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已知),

    ∴().

    第二种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已知),

    ∴().

    第三种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已知,)∴().

    八、布置作业

    课本第97~98页A组第6(3)、7、8题.

    作业答案

    6.(3)可判定.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7.(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8.(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4)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5)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判定教案模板


    教学建议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由平行线的画法,引出公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由公理推出: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这两个定理.

    (2)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公理及两个判定定理.一般的定义与第一个判定定理是等价的.都可以做判定的方法.但平行线的定义不好用来判定两直线相交还是不相交.这样,有必要借助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截成的角来判定.因此,这一个判定公理和两个判定定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它们是判断两直线平行的依据,也为下一节,学习平行线的性质打下了基础.

    本节内容的难点是:理解由判定公理推出判定定理的证明过程.学生刚刚接触用演绎推理方法证明几何定理或图形的性质,对几何证明的意义还不太理解.有些同学甚至认为从直观图形即可辨认出的性质,没必要再进行证明.这些都使几何的入门教学困难重重.因此,教学中既要有直观的演示和操作,也要有严格推理证明的板书示范.创设情境,不断渗透,使学生初步理解证明的步骤和基本方法,能根据所学知识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公理或定理.

    2、教学建议

    在平行线判定公理的教学中,应充分体现一条主线索:“充分实验—仔细观察—形成猜想—实践检验—明确条件和结论.”

    教师可演示教材中所示的教具,还可以让每个学生都用三角板和直尺画出平行线.在此过程中,注意角的变化情况.事实充分,学生可以理解,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一定会平行.

    公理后,有些同学可能会意识到“内错角相等,两直线也会平行”.教师可组织学生按所给图形进行讨论.如何利用已知和几何的公理、定理来证明这个显然成立的事实.也可多叫几个同学进行重复.逐步使学生欣赏到数学证明的严谨性.另一个定理的发现与证明过程也与此类似.

    教学设计示例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推理、证明的格式,掌握平行线判定公理和第一个判定定理.

    2.会用判定公理及第一个判定定理进行简单的推理论证.

    3.通过模型演示,即“运动—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启发式引导发现法.

    2.学生学法:独立思考,主动发现.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公理的概括与定理的推导.

    (二)难点

    判定定理的形成过程中逻辑推理及书写格式.

    (三)解决办法

    1.通过观察实验,巧妙设问,解决重点.

    2.通过引导正确思维,严格展示推理书写格式,明确方法来解决难点、疑点.

    四、课时安排

    l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三角板、投影胶片、投影仪、计算机.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通过两组题,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2.通过实验观察,引导思维,概括出公理及定理的推导,并以练习进行巩固.

    3.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完成归纳小结.

    七、教学步骤

    (-)明确目标

    教学建议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由平行线的画法,引出公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由公理推出: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这两个定理.

    (2)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公理及两个判定定理.一般的定义与第一个判定定理是等价的.都可以做判定的方法.但平行线的定义不好用来判定两直线相交还是不相交.这样,有必要借助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截成的角来判定.因此,这一个判定公理和两个判定定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它们是判断两直线平行的依据,也为下一节,学习平行线的性质打下了基础.

    本节内容的难点是:理解由判定公理推出判定定理的证明过程.学生刚刚接触用演绎推理方法证明几何定理或图形的性质,对几何证明的意义还不太理解.有些同学甚至认为从直观图形即可辨认出的性质,没必要再进行证明.这些都使几何的入门教学困难重重.因此,教学中既要有直观的演示和操作,也要有严格推理证明的板书示范.创设情境,不断渗透,使学生初步理解证明的步骤和基本方法,能根据所学知识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公理或定理.

    2、教学建议

    在平行线判定公理的教学中,应充分体现一条主线索:“充分实验—仔细观察—形成猜想—实践检验—明确条件和结论.”

    教师可演示教材中所示的教具,还可以让每个学生都用三角板和直尺画出平行线.在此过程中,注意角的变化情况.事实充分,学生可以理解,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一定会平行.

    公理后,有些同学可能会意识到“内错角相等,两直线也会平行”.教师可组织学生按所给图形进行讨论.如何利用已知和几何的公理、定理来证明这个显然成立的事实.也可多叫几个同学进行重复.逐步使学生欣赏到数学证明的严谨性.另一个定理的发现与证明过程也与此类似.

    教学设计示例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推理、证明的格式,掌握平行线判定公理和第一个判定定理.

    2.会用判定公理及第一个判定定理进行简单的推理论证.

    3.通过模型演示,即“运动—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启发式引导发现法.

    2.学生学法:独立思考,主动发现.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公理的概括与定理的推导.

    (二)难点

    判定定理的形成过程中逻辑推理及书写格式.

    (三)解决办法

    1.通过观察实验,巧妙设问,解决重点.

    2.通过引导正确思维,严格展示推理书写格式,明确方法来解决难点、疑点.

    四、课时安排

    l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三角板、投影胶片、投影仪、计算机.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通过两组题,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2.通过实验观察,引导思维,概括出公理及定理的推导,并以练习进行巩固.

    3.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完成归纳小结.

    七、教学步骤

    (-)明确目标

    掌握平行线判定公理和第一个判定定理及运用其进行简单的推理论证.

    (二)整体感知

    以情境设计,引出课题,以模型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讲授新知,以变式训练巩固新知,在整节课中,较充分地体现了逻辑推理.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行线、平行公理及推论,请同学们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出示投影).

    1.两条直线不相交,就叫平行线.

    2.与一条直线平行的直线只有一条.

    3.如果直线、都和平行,那么、就平行.

    学生活动:学生口答上述三个问题.

    【教法说明】通过三个判断题,使学生回顾上节所学知识,第1题在于强化平行线定义的前提条件“在同一平面内”,第2题不仅回顾平行公理,同时使学生认识学习几何,语言一定要准确、规范,同一问题在不同条件下,就有不同的结论,第3题复习巩固平行公理推论的同时提示学生,它也是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

    师:测得两条直线相交,所成角中的一个是直角,能判定这两条直线垂直吗?根据什么?

    学生:能判定垂直,根据垂直的定义.

    师: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你有办法测定两条直线是平行线吗?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如何测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教师在学生思考未得结论的情况下,指出不能直接利用手行线的定义来测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必须找其他可以测定的方法,有什么方法呢?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在前面复习平行公理推论的情况下,有的学生会提出,再作一条直线,让,再看是否平行于就可以了.

    师:这种想法很好,那么,如何作,使它与平行?若作出后,又如何判断是否与平行?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老师的提问,意识到刚才的回答,似是而非,不能解决问题.

    师:显然,我们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为此我们来寻找另外一些判定方法,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板书课题).

    [板书]2.5(1).

    【教法说明】由垂线定义可以来判断两线是否垂直,学生自然想到要用平行线定义来判断,但我们无法测定直线是否不相交,也就不能利用定义来判断.这时,学生会考虑平行公理推论,此时教师只须简单地追问,就让学生弄清问题未能解决,由此引入新课内容.

    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教师给出像课本第78页图2–20那样的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模型,转动,让学生观察,转动到不同位置时,的大小有无变化,再让从小变大,说出直线与的位置关系变化规律.

    【教法说明】让学生充分观察,在教师的启发式提问下,分析、思考、总结出结论.

    图1

    学生活动:转动到不同位置时,也随着变化,当从小变大时,直线从原来在右边与直线相交,变到在左边与相交.

    师:在这个过程中,存在一个与不相交即与平行的位置,那么多大时,直线呢?也就是说,我们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需要找角的关系.

    师:下面先请同学们回忆平行线的画法,过直线外一点画的平行线.

    学生活动: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教师在黑板上演示(见图1).

    师:由刚才的演示,请同学们考虑,画平行线的过程,实际上是保证了什么?

    图2

    学生:保证了两个同位角相等.

    师: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猜想?

    学生: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条直线平行.

    师:我们的猜想正确吗?会不会有某一特定的时刻,即使同位角不等,而两条直线也平行呢?

    教师用计算机演示运动变化过程.在观察实验之前,让学生看清角和角(如图2),而后开始实验,让学生充分观察并讨论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讨论、分析.

    总结了,当时,不平行,而无论取何值,只要,、就平行.

    图3

    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表达出结论,并告诉学生这个结论称为公理.

    [板书]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即:∵(已知见图3),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教法说明】通过实际画图和用计算机演示运动—变化过程,让学生确信公理的正确.尝试反馈,巩固练习(出示投影).

    图4

    1.如图4,,,吗?

    2.,当时,就能使.

    【教法说明】这两个题目旨在巩固所学的判定公理,对于第2题是已知结论,找出使它成立的题设,这是证明问题时应掌握的一种思考方法,要求学生逐步学会执因导果和执果索因的思考方法,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逐渐培养学生的这种数学思想.

    (出示投影)

    直线、被直线所截.

    图5

    1.见图5,如果,那么与有什么关系?

    2.与有什么关系?

    3.与是什么位置关系的一对角?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给出答案:时,,与相等,与是内错角.

    师:与满足什么条件,可以得到?为什么?

    学生活动:,因为,通过等量代换可以得到.

    师:时,你进而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活动:.

    师:由此你能总结出什么正确结论?

    学生活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师:也就是说,我们得到了判定两直线平行的另一个方法:

    [板书]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说成: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教法说明】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式提问法,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角之间的关系,进而归纳总结出结论,主要采用探讨问题的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善于动脑分析的良好学习习惯.

    师:上面的推理过程,可以写成

    ∵(已知),

    (对顶角相等),

    ∴.

    [∵(已证)],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教法说明】这里的推理过程可以放手让学生试着说,这样才能使中国学习联盟胆尝试,培养他们勇于进取的精神.

    教师指出:方括号内的“∵”,就是上面刚刚得到的“∴”,在这种情况下,方括号内这一步可以省略.

    尝试反馈,巩固练习(出示投影)

    1.如图1,直线、被直线所截.

    (1)量得,,就可以判定,它的根据是什么?

    (2)量得,,就可以判定,它的根据是什么?

    2.如图2,是的延长线,量得.

    (1)从,可以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它的根据是什么?

    (2)从,可以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它的根据是什么?

    图1图2

    学生活动:学生口答.

    【教法说明】这组题旨在巩固公理和判定方法的掌握,使学生熟悉并会用于解决简单的说理问题.

    变式训练,培养能力

    (出示投影)

    1.如图3所示,由,可判断哪两条直线平行?由,可判断哪两条直线平行?

    2.如图4,已知,,吗?为什么?

    图3图4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教师给以指正并启发、引导得出答案.

    【教法说明】这组题不仅让学生认识变式图形,加强识图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也就是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全方位考虑问题,从而得到一题多解.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总结扩展

    2.结合判一定理的证明过程,熟悉表达推理证明的要求,初步了解推理证明的格式.

    八、布置作业

    课本第97页习题2.2A组第4、5、6(1)(2)题.

    作业答案

    4.当时,就能使.

    5.(1)从,推出,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从,推出,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6.(1)可断定,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可断定,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特征的教学方案】相关推荐
    铁的性质相关教学方案

    第六章铁第一节铁的性质一.知识教学点1.铁的物理性质。2.铁的化学性质(跟氧气、盐酸、稀硫酸和硫酸铜的反应)。3.钢铁的生锈和防锈。二.重、难、疑点1.重点:铁的化学性质。2.难点:对“铁的化学性质比...

    合理使用洗涤剂

    生活中,我们使用很多种类的洗涤剂,最常见的还是肥皂和洗衣粉。使用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请听我们细细说来。一、少用洗涤剂原则无论是肥皂还是洗衣粉都有一定的碱性,若长期直接接触后,皮肤表面的弱酸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