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小学语文教案集合
  • 小学语文教案集合

    发表时间:2022-01-24

    【www.jk251.com - 小学语文教案集锦】

    作为教师,你一定写过教案吧,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一份完整的教案有许多内容,那么如何写一份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集合》。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的文章6篇

    第一篇:小学语文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借宋定伯捉鬼的有趣故事,宣传了鬼魁并不可怕,也反映出人民机智勇敢的主题思想。

    2.积累并扩大理解一些文言词,培养翻译文言文的表达能力。

    二、难点、重点分析

    1.宋定伯为什么能捉鬼?

    分析:他不怕鬼,胆大;其次他善于消除鬼的怀疑,随机应变;最后他能巧妙探知鬼的弱点,利用鬼的弱点抓住鬼。

    2.这个故事有什么积极意义?

    分析:它寄寓着人能战胜邪恶的思想,启示我们要敢于破除迷信,战胜形形色色的鬼(包括遇到的各种困难)。

    3.本文是什么体裁?

    分析:文言志怪小说。志怪小说起于魏晋,所记多为神灵怪异之事。其中也保留了不少优秀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虽然作者常常是要通过这类作品阐明神道之不诬,但其中的不少优秀作品,也借助了神怪题材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的社会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思想和愿望。清人杨光仪有句云:事有难言聊志怪,人非吾与更搜神。

    4.本文的结构是怎样的?

    分析:本文共三个自然段,分别构成了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第1自然段:写宋定伯夜行通鬼,与鬼同行,展开了故事的开端。这一开端看似乎乎,但细细体味,却写得有情有境、人物性格十分鲜明。开篇第一句就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夜行。年轻的来定伯是在漆黑的夜里意外地遇到了鬼的,因偶遇互不相知,自然问之,而对方答道:我是鬼,接下去宋定伯的言行表现了他大胆沉着、随机应变的性格特征。当得知遇到了鬼,宋定伯不慌也不逃,而是随机应对,先是班之说我亦鬼,使鬼以为遇到了同类,以稳住对方,接着还与之同行。

    第2自然段:是故事情节的进一步发展,写人鬼斗智。走了几里路,鬼提出步行太迟,可共递相担。两个人交替的背着走,就比两人共同步行走得快吗?显然不是。鬼为什么提出这个建议?是因为鬼有疑心,要试一试宋定伯是否真是鬼,所以先担定伯。面对鬼计,宋定伯不慌不乱,一句大善,显出宋定伯的沉着大胆。鬼轻人重,一担,鬼就更加疑心,于是问:卿太重,将非鬼也?

    鬼的这一问使情节陡然紧张,宋定伯的人身似乎马上就被揭露出来。而此时宋定伯却说:我新鬼,故身重耳。这话说得平和自然,解释得合情合理,不由得鬼不信,紧张的情节也为之松弛。宋定伯的这一回答,进一步表现了他大胆沉着、随机应变的性格。鬼要试人,人也要探鬼。聪明的宋定伯与鬼同行,也想要探出鬼的弱点、为捉鬼做准备。于是宋定伯以请教的口吻问:我新鬼,不知有何所畏忌?这一问,不仅说明宋定伯大胆沉着,而且很有心计。与鬼同行,不仅要随机应变,与之周旋,还要设法战胜它。至此,表面看,情节似乎平稳发展,但实际上人鬼斗智却一步紧似一步。道遇水,宋定伯因为早有准备,所以令鬼先渡,而且听之,以查鬼情。鬼渡了然无声音,而定伯自渡,??作声。这声音再度激起鬼的疑心,鬼复言:何以有声?语气严厉,充满了警觉。情节也再度紧张:宋定伯已有准备,所以不慌不忙,沉着应对。勿怪吾也,语气谦和

    又略含歉意,起到了麻痹鬼的作用。这段人鬼斗智写得情节曲折,张弛有致,引人入胜。

    第3自然段: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捉鬼、卖鬼。捉鬼,写得有形有声:人捉鬼,担鬼著肩上,急执之;鬼欲逃,则大呼,声咋咋然。场面紧张激烈。卖鬼,又交代得细致完整。恐其变化,唾之,照应前文,安排得一丝不漏。

    5.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分析:本文写宋定伯遇鬼,与鬼斗智,最后捉鬼卖鬼,寄寓着人能战胜邪恶的思想。

    6.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分析:通观全篇,故事曲折离奇而又张弛有致,读之引人入胜。语言简洁生动,通过对人物语言和行动的描写,塑造了性格鲜明的形象。

    7.难句译注。

    (1)数里,鬼言:步行太迟,可共递相担,何如?

    共递:交替。相:互相。担:背。何如:怎么样。译:走了几里路,鬼说:步行太慢,两人交替背着(走),怎么样?(按:两人交替背着走,比各自步行快,这是不可思议的。)

    (2)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听之,了然无声。

    令:让,叫。之:指渡河的水声。译:路上遇到一条河,宋定伯让鬼先(涉水)过河,听(鬼渡河的)声音,完全没有声响。

    (3)鬼复言:何以有声?

    复:又。何以:以何,为什么。译:鬼又说:为什么(你过河)有声音?

    (4)定伯曰:新死,不习渡水故耳,勿怪吾也。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友谊。

    2、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体会课文重点内容在表达上的效果。

    【教学重点】

    快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投影设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的一件漂亮的运动衫,得而复失,失而复得,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请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画出有关的语句。

    1、提示学生抓住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八个字,找相关的句子。

    学生回答后,投影出示句子:

    第一次得:到了城里,我先到小男孩告诉我的那家大商店,找到挂着那种运动衫的柜台,毫不犹豫地用三块钱买了一件,一出商店我就穿上了,心里充满了自豪。

    失去运动衫:我用这件运动衫再加上一元四角五分买下这双鞋,可以吗?我把那件骄傲的仰着头的大角麋鹿运动衫放在柜台上,抱着鞋盒走出商店。

    第二次得:他站起身,从枕头下面拿出一件印着仰着头的大角麋鹿红色运动衫。

    2.给文章划分段落:(1-8)得到(9-18)失去(19-27)得到

    3.按照板书的提示,用你自己的话简要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记叙我买一件漂亮的运动衫,但想到了邻居老先生的一双不能再补的破鞋,决定用运动衫去换上一双新鞋送给老先生,最后老先生又送给我一件运动衫的事。)

    二、重点读读课文中有关我对运动衫的喜爱和购买的描写,想一想这样写的好处?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学生可以从情节完整性的角度说明这样写的好处,也可以从表达心意、体现情谊的角度说明这样写的好处。学生还可能从标价(4。5美元)与实付的钱(三块钱加一元四角五分)的差价中及售货员外加一双长腰袜子上发现售货员被我退衫买鞋关心老人的行为所感动,才会以4。45美元售出鞋子还外加一双袜子。这样写,更进一步地突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三、说一说你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料到故事的结局了吗?

    学生各抒己见。

    1、教师可启发学生思考:当我得知运动衫是老人用小狗换来的时候,又有何反应?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说一说当时我会怎么想?)

    2、小结:我们从这个出人意料的结局中不仅产生新奇感,而且为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谊而深感震撼。

    3、请你自己读一读令你感动的句子,并说一说为什么?

    四、教师总结

    1、这篇课文在结构安排上用了两条并行的线索,一明一暗。我买运动衫、买鞋是明线,康威先生用小狗换运动衫是暗线,最后结尾时两条线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出人意料的结局。

    2、你们说说这种表达方法有哪些好处呀?使学生能进一步体会出:出人意料的结局中不仅产生新奇感,而且为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谊而深感震撼。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案范文

    《设计光路报警通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利用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了解工程是运用技术、解决问题、完成项目的有效实践过程。

    科学探究

    这节课可以为学生提供发展以下探究能力的机会:

    能够关注应用知识进行技术设计,利用技术解决生活问题。

    让学生试着像工程师那样进行设计,体验设计制造的基本过程。

    科学态度

    认识到团队合作与分工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将学到的与光有关的知识和所看到的相联系;识别科学、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课前为学生播放电影《偷天陷阱》

    一、提出问题

    1、提问:之前我们看过的电影种表现的是什么场景?运用了哪些我们学过的知识?为什么这么说?

    讲:设计这个场景的工程师就是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解决了问题。

    2、讲:今天我们也来复制一下这个装置,看看我们能不能把想法变成实际。

    提示学生注意安全,戴好护目镜。

    教师操作,请学生检测。问:行吗?谁来检测?我们利用了什么原理?

    讲:看来我们的想法是可行的。

    3、问:你们想不想自己完成一个?每个组也来试着复制一个报警装置,一分钟时间,看看哪个组最快,效率最高。

    学生尝试。

    教师检测

    找到速度最快的小组,问:你们组的速度最快,能不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的经验?

    讲:你们现在就是一个团队,工程师在进行设计制造时也会成立一个团队,并且有明确的分工。我们的团队也要有工作的分配才能更好的合作。

    小组分工,佩戴胸卡。

    二、进行挑战

    1、讲:现在我们就是小工程师了,敢不敢接收挑战?

    出示任务卡

    讲:你是一支著名工程设计团队中的一员。一家博物馆聘用你们的团队设计一条光路报警通道,防止博物馆展出的展品失窃。

    工程师会根据需求进行设计,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我们的需求。

    后面就是博物馆的通道,我们就要在这个场地设计一条光路报警通道。

    2、讲:为了方便各位工程师的查阅,我把任务卡放在了设计手册的第二页,下面我们就根据需求进行设计。

    分组设计。

    问:现在有什么问题吗?可以借助模型对我们的设计进行完善。

    3、设计交流

    讲:各个团队都完成了我们的设计,把自己的设计于同行分享一下。

    提示问题:我们如何设计的?为什么这样设计?预期的结果是什么?

    其他团队有什么建议吗?

    4、1分钟调整我们的设计

    三、实践制造

    1、讲:各团队可以根据我们的设计进行制造。

    学生实践制造。

    有问题随时停下解决。

    2、各团队制造完成,其他团队可以检测效果。如何检验,可利用道具,如喷壶。

    能不能实现安全的效果?与设计是否符合?

    三、小结梳理

    1、讲:今天各位小工程师像真正的工程师那样经历了设计制造的过程,将我们的知识变成了一项技术并加以实施,现在回顾我们的经历,都有哪些环节?

    2、学生回顾,教师板书。

    3、讲:真正的工程师在进行设计时也会进行这样的基本过程,需求、设计、协调、评估。

    4、工程师把设计图纸作为重要工作,下面我们来看看工程师的设计图纸,与我们的有什么不同?继续思考。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案范文

    《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

    信海凤吉林省小学科学

    科学教育理论指导

    新课程提倡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本课的教学设计遵循探究式学习理论的基本原则,以问题为核心展开活动,了解儿童对概念的初始认识,提供充足的时间及材料,尊重儿童的差异,力求在课堂上然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即观察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实验得出结论,从结论中提出新的问题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梳理

    《点亮小灯泡》一课来自教科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单元的第二课。本课承接《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一课中提出的电荷持续流动形成电流的观点,引导学生连接最简单的电路,为后面的《简单电路》打下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为凸显其作用,本课主要采用独立学习与课堂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独立学习: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后,对如何点亮小灯泡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并独立完成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正确与否。独立学习将使学生经历一个有思维过程的探究活动,是一种自主学习的体现。

    2.课堂分析: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全班同学共同分析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式有哪些共同点,找到回路、断路、短路的特点,了解电流流动的必要条件。因为有独立学习做基础,课堂分析将进行的高效、有序。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想象力非常丰富,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动手能力稍弱,思维快于语言,因此会常常出现表达不清楚、跳跃性强的现象。

    教学目标

    1.知道只有电流流过灯丝,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时,小灯泡才会发光;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2.能对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式进行假设,并用实验进行验证。

    3.对电路初步认识,并产生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式。

    教学难点:理解当电形成回路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教学过程设计

    (一)观察手电筒,提出问题

    1.学生观察手电筒的构造,尝试解释小灯泡是怎样亮起来的。

    2.提出问题:你能用这些材料点亮小灯泡吗?

    (二)提出假设,实验验证

    1.PPT出示学习任务一:

    (1)在学习卡片上画出你认为能够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式。

    (2)实验验证你画出的连接方式能否点亮小灯泡。

    (3)时间:12分钟。

    2.分发材料,学生进行学习任务一。

    3.PPT出示学习任务二:统计小组内有几种能够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式和几种不能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式。(注意:重复的算一种)

    4.汇报展示:选择一个小组,将组内统计出来的连接方式分别用放大的小灯泡和电池图片展示在黑板上,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三)分析现象,了解电路

    1.分析能够点亮小灯泡的各种连接方式,找到相同点,了解回路的特点。

    2.PPT出示电流动的路线及小灯泡的剖面图,解析回路及小灯泡内部构造。

    3.教师演示去掉金属外壳的小灯泡连接在电路中的方法。

    4.分析不能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式,认识短路及断路现象(PPT出示)。

    (四)课堂小结,安全教育

    在本单元的研究中,我们使用1.5伏干电池作为电源,发电厂发出的电,通过导线传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伏的交流电,这是非常危险的电!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词,初读课文,训练快速默读,了解课文大意。

    2.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训练快速默读,了解课文大意。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投影片

    小黑板

    录音机

    1.导人定向

    (1)从学生曾有过的委屈事说起,揭题。

    (2)阅读单元学习提示定向,交待本课学习任务。

    2.训练默读。

    (1)出示默读要求的灯片。

    ①我为什么而委屈?课文主要讲什么事?

    ②课文的中心是()

    A.批评阳阳只想挑瓜吃的。

    B.赞扬爸爸尊敬老人。

    C.说明阳阳是懂得尊敬长辈的人。

    D.反映奶奶关心爱护下一代。

    学生3分钟独立阅读--全班汇报。学生有不同答案,特别对中心有不同认识,暂不反馈,留待下节课延时反馈。

    (2)明确顺序默读分段。

    按事情发展顺序(记瓜--抢瓜--吃瓜)独立默读分段--全班交流统一分段。

    (3)第3次训练默读理解。

    ①出示句子灯片,独立默读3分钟。

    我先用手占住那只大瓜,死也不撒手。这是因为()。

    a.我想吃大瓜,想多吃一点。b.我下午记住这只瓜没长熟、不甜,不让别人吃。

    我吃的大瓜没长熟,一点不甜,但吃了不后悔。这是因为()。

    a.早知道这瓜不甜,自己抢的,妈妈、奶奶也常这样做。b.自己抢的,靠奶奶撑腰才从爸爸手里拿到,不甜是运气不好。.I,

    课文用委屈作课题,是因为()。

    a我吃的瓜虽然大但不甜,吃了亏,反而被爸爸批评一通。b我想让奶奶、爸妈吃好瓜,反而被爸爸当作只拣大瓜好瓜吃的人。

    ②全班汇报,深入讨论。

    哪些词句证明阳阳先用手占住那大瓜是知道这瓜不好,想让奶奶、爸妈吃好瓜?

    如果我当时不抢,这不熟不甜的瓜会由谁吃?为什么?

    为什么我吃了这瓜,受了爸爸的委屈一点不后悔?

    3.学习生字词。

    (1)自学与试听。自学--互查--抢记抄写--当堂试听及作业。

    听写课后第4题。辨字组词:浃-夹一荚,馅--陷--焰;

    找近义词:汗流浃背--大汗淋漓,后悔--悔恨,默不作声--一声不吭。

    (2)词语练习。

    ①作业本上第1题;②用汗流浃背、默不作声、冷不防、后悔造句。可以一词一句,也可以几词连一句,还可以四个词连成一段话。

    4.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完成作业本2、3题。

    第六篇:小学语文教案范文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教学设计

    班级:六(3)班执教者:陈明静地点:科学室时间:20xx.4.30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2、过程与方法: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用图画记录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细致观察、详尽记录是重要的,同时懂得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人们才能观察到许多自然界的秘密。

    【教学重点】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学会使用显微镜。

    【教学难点】掌握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光学显微镜、洋葱表皮细胞玻片标本、叶片气孔细胞玻片标本等、实验记录单。

    教师:电子显微镜、显微镜插图、明亮光圈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发兴趣

    师:(幻灯出示橡树树皮细胞图片)我们先来看屏幕,谁知道这是一张什么图片?看起来像什么?

    (幻灯出示图片的相关说明: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有了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发现,他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薄片的结构,发现他们看上去像一间间长方形的小房间,就把它命名为细胞)

    问题1:图片上一小格一小格的像个小房间的叫什么?

    问题2:细胞这个名字,是谁最早取的?

    问题3:细胞是科学史上一项非常了不起的发现,罗伯特。胡克通过什么发现细胞的?

    师:想不想看看罗伯特。胡克的古董显微镜?

    (幻灯出示罗伯特。胡克的显微镜)

    (板书: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二、借助课本,自学显微镜的结构名称

    师:今天我们也要用显微镜来观察细胞。(出示洋葱)见过洋葱吗?

    问题:这是一块小洋葱,如果把它直接放到显微镜下观察,你猜测会看到什么?

    师:怎样才能观察到洋葱的表皮细胞呢?我们首先要做一个洋葱内表皮的临时装片,至于怎么做,我们下节课再一起来学习。这节课,老师为大家准备好了洋葱表皮细胞玻片,要观察细胞之前,我们先来认识显微镜的结构。翻开课本页,两人一小组,借助手中的显微镜,小组讨论学习显微镜各个部分的名称,并思考对应的作用。

    (出示显微镜插图,全班一起完成,并大概解释各结构的作用)

    三、借助微课程,学习显微镜的使用

    1、播放微视频,学生自主学习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显微镜的结构名称,那么到底怎么使用显微镜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看视频过程中,要思考,显微镜使用有哪些步骤。(播放视频)

    师:有问题吗?(让学生充分地提出问题,老师可以适当地解释对光:利用反光镜把外部光线充分反射到显微镜里面去;调焦:让镜筒慢慢地抬升,眼睛从目镜往下看,直到清晰为止)

    (准备明亮的光圈教具)

    学生看完后总结出显微镜使用的五个步骤: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2、挑战一:对光。(对好光后会看到一个明亮的光圈,挑战成功后组长上来领玻片)

    3、挑战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4、挑战三:观察细胞

    温馨提示:(1)对完光后不要再移动显微镜

    (2)观察过程中尽量不要走动,以免影响其他同学。

    (3)边观察边记录,把观察到的图像画下来,完成试验记录单,做好汇报准备。

    四、小组汇报,交流探讨

    (让若干小组把试验记录单投影并交流探讨,老师及时总结,幻灯出示洋葱表皮细胞的构造,让学生初步认识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液泡)

    大家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两种细胞,那老师这里有一个电子显微镜,我们一起看看在更大的倍数下,细胞是怎样的?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进行了一次科学旅行,你收获了哪些?

    课后思考:假如在使用显微镜中,发现视野很暗,该怎么解决。

    JK251.com延伸阅读

    高中教案集合


    一、知识结构

    本小节首先从初中代数与几何涉及的实例人手,引出与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的概念作了说明.然后,介绍了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还给出了画图表示的例子.

    二、重点难点分析

    这一节的重点是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难点是运用的三种常用表示方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这一节的特点是概念多、符号多,正确理解概念和准确使用符号是学好本节的关键.为此,在教学时可以配备一些需要辨析概念、判断符号表示正误的题目,以帮助学生提高判断能力,加深理解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1.关于牵头图和引言分析

    章头图是一组跳伞队员编成的图案,引言给出了一个实际问题,其目的都是为了引出本章的内容无论是分析还是解决这个实际间题,必须用到和逻辑的知识,也就是把它数学化.一方面提高用数学的意识,一方面说明和简易逻辑知识是高中数学重要的基础.

    2.关于的概念分析

    点、线、面等概念都是几何中原始的、不加定义的概念,则是论中原始的、不加定义的概念.

    初中代数中曾经了解“正数的”、“不等式解的”;初中几何中也知道中垂线是“到两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的”等等.在开始接触的概念时,主要还是通过实例,对概念有一个初步认识.教科书给出的“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也简称集.”这句话,只是对概念的描述性说明.

    我们可以举出很多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进一步说明这个概念,从而阐明概念如同其他数学概念一样,不是人们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来自现实世界.

    3.关于自然数集的分析

    教科书中给出的常用数集的记法,是新的国家标准,与原教科书不尽相同,应该注意.

    新的国家标准定义自然数集N含元素0,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推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国际标准,以便早日与之接轨,另一方面,0还是十进位数{0,1,2,…,9}中最小的数,有了0,减法运算仍属于自然数,其中.因此要注意几下几点:

    (1)自然数与非负整数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自然数集包含0;

    (2)自然数集内排除0的集,表示成或,其他数集{如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内排除0的集,也可类似表示,,;

    (3)原教科书或根据原教科书编写的教辅用书中出现的符号如,,…不再适用.

    4.关于中的元素的三个特性分析

    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的元素.例如“中国的直辖市”这一的元素是:北京、上海、天津、重庆。

    中的元素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果a是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否则,就说a不属于A,记作

    要正确认识中元素的特性:

    (l)确定性:和,二者必居其一.

    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这就是说,给定一个,任何一个对象是不是这个的元素也就确定了.例如,给出{地球上的四大洋},它的元素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其他对象都不用于这个.如果说“由接近的数组成的”,这里“接近的数”是没有严格标准、比较模糊的概念,它不能构成.

    (2)互异性:若,,则

    中的元素是互异的.这就是说,中的元素是不能重复的,中相同的元素只能算是一个.例如方程有两个重根,其解集只能记为{1},而不能记为{1,1}.

    (3)无序性:{a,b}和{b,a}表示同一个.

    中的元素是不分顺序的.和点的坐标是不同的概念,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l,0)和点(0,l)表示不同的两个点,而{1,0}和{0,1}表示同一个.

    5.要辩证理解和元素这两个概念

    (1)和元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符号和是表示元素和之间关系的,不能用来表示之间的关系.例如的写法就是错误的,而的写法就是正确的.

    (2)一些对象一旦组成了,那么这个的元素就是这些对象的全体,而非个别现象.例如对于,就是指所有不小于0的实数,而不是指“可以在不小于0的实数范围内取值”,不是指“是不小于0的一个实数或某些实数,”也不是指“是不小于0的任一实数值”……

    (3)具有两方面的意义,即:凡是符合条件的对象都是它的元素;只要是它的元素就必须符合条件.

    6.表示的方法所依据的国家标准

    本小节列举法与描述法所使用的的记法,依据的是新国家标准如下的规定.

    符号

    应用

    意义或读法

    备注及示例

    诸元素构成的集

    也可用,这里的I表示指标集

    使命题为真的A中诸元素之集

    例:,如果从前后关系来看,集A已很明确,则可使用来表示,例如

    此外,有时也可写成或

    7.的表示方法分析

    有三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它们各有优点.用什么方法来表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l)有的可以分别用三种方法表示.例如“小于的自然数组成的”就可以表为:

    ①列举法:;

    ②描述法:;

    ③图示法:如图1。

    (2)有的不宜用列举法表示.例如“由小于的正实数组成的”就不宜用列举法表示,因为不能将这个中的元素—一列举出来,但这个可以这样表示:

    ①描述法:;

    ②图示法:如图2.

    (3)用描述法表示,要特别注意这个中的元素是什么,它应该符合什么条件,从而准确理解的意义.例如:

    ①中的元素是,它表示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即;

    ②中的元素是,它表示函数值。的取值范围,即;

    ③中的元素是点,它表示方程的解组成的,或者理解为表示曲线上的点组成的;

    ④中的元素只有一个,就是方程,它是用列举法表示的单元素.

    实际上,这是四个完全不同的.

    列举法与描述法各有优点,应该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采用哪种表示法.要注意,一般无限集,不宜采用列举法,因为不能将无限集中的元素—一列举出来,而没有列举出来的元素往往难以确定.

    8.的分类

    含有有限个元素的叫做有限集,如图1所示.

    含有无限个元素的叫做无限集,如图2所示.

    9.关于空集分析

    不含任何元素的叫做空集,记作.空集是个特殊的,除了它本身的实际意义外,在研究、的运算时,必须予以单独考虑.

    教学设计方案

    知识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其记法

    (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能力目标:

    (1)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

    (2)启发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独立思考,学会分析问题和创造地解决问题;

    (3)通过教师指导发现知识结论,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实事求是的科学学习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简介数集的发展,复习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质数与和数;

    2.教材中的章头引言;

    3.论的创始人——康托尔(德国数学家);

    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5.教材中例子(P4)。

    二、讲解新课:

    阅读教材第一部分,问题如下:

    (1)有那些概念?是如何定义的?

    (2)有那些符号?是如何表示的?

    (3)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

    (一)的有关概念(例子见书):

    1、的概念

    (1):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形成一个。

    (2)元素: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的元素。

    2、常用数集及记法

    (1)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记作N

    (2)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或N+

    (3)整数集:全体整数的。记作Z

    (4)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记作Q

    (5)实数集:全体实数的。记作R

    注:

    (1)自然数集与非负整数集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自然数集包括数0。

    (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或N+、Q、Z、R等其它数集内排除0的集,也是这样表示,例如,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表示成Z*

    3、元素对于的隶属关系

    (1)属于:如果a是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

    (2)不属于:如果a不是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

    4、中元素的特性

    (1)确定性:

    按照明确的判断标准给定一个元素或者在这个里,或者不在,不能模棱两可。

    (2)互异性:

    中的元素没有重复。

    (3)无序性:

    中的元素没有一定的顺序(通常用正常的顺序写出)

    注:

    1、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

    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

    2、“∈”的开口方向,不能把a∈A颠倒过来写。

    练习题

    1、教材P5练习

    2、下列各组对象能确定一个吗?

    (1)所有很大的实数。(不确定)

    (2)好心的人。(不确定)

    (3)1,2,2,3,4,5.(有重复)

    阅读教材第二部分,问题如下:

    1.的表示方法有几种?分别是如何定义的?

    2.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概念是什么?试各举一例。

    (二)的表示方法

    1、列举法:把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的方法。

    例如,由方程的所有解组成的,可以表示为{-1,1}.

    注:(1)有些亦可如下表示:

    从51到10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51,52,53,…,100}

    所有正奇数组成的:{1,3,5,7,…}

    (2)a与{a}不同:a表示一个元素,{a}表示一个,该只有一个元素。

    描述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并把这个条件写在大括号内表示的方法。

    格式:{x∈A|P(x)}

    含义:在A中满足条件P(x)的x的。

    例如,不等式的解集可以表示为:或

    所有直角三角形的可以表示为:

    注:(1)在不致混淆的情况下,可以省去竖线及左边部分。

    如:{直角三角形};{大于104的实数}

    (2)错误表示法:{实数集};{全体实数}

    3、文氏图:用一条封闭的曲线的内部来表示一个的方法。

    注:何时用列举法?何时用描述法?

    (1)有些的公共属性不明显,难以概括,不便用描述法表示,只能用列举法。

    如:

    (2)有些的元素不能无遗漏地一一列举出来,或者不便于、不需要一一列举出来,常用描述法。

    如:;{1000以内的质数}

    注:与是同一个吗?

    答:不是。

    是点集,=是数集。

    (三)有限集与无限集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记作Φ,如:

    练习题:

    1、P6练习

    2、用描述法表示下列

    ①{1,4,7,10,13}

    ②{-2,-4,-6,-8,-10}

    3、用列举法表示下列

    ①{x∈N|x是15的约数}{1,3,5,15}

    ②{(x,y)|x∈{1,2},y∈{1,2}}{(1,1),(1,2),(2,1)(2,2)}

    注:防止把{(1,2)}写成{1,2}或{x=1,y=2}

    ④{-1,1}

    ⑤{(0,8)(2,5),(4,2)}

    {(1,1),(1,2),(1,4)(2,1),(2,2),(2,4),(4,1),(4,2),(4,4)}

    三、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

    1.的有关概念:(、元素、属于、不属于、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2.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文氏图共3种)

    3.常用数集的定义及记法

    四、课后作业:教材P7习题1.1

    五、板书设计:

    课题

    一、知识点

    (一)

    (二)

    例题:

    1.

    2.

    六、课后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时主要教会学生学习的表示方法,在认识时,应从两方面入手:

    (1)元素是什么?

    (2)确定的表示方法是什么?表示时,与采用字母名称无关。

    探究活动

    【题目】数集A满足条件:若,则()

    (1)若,试求出A中其他所有元素;

    (2)自己设计一个数属于A,然后求出A中其他所有元素;

    (3)从上面两小题的解答过程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并大胆证明你发现的这个“道理”.

    【参考答案】

    (1)其他所有元素为-1,.

    (2)略

    (3)A中只能有3个元素,它们分别是,,且三个数的乘积为-1.

    优选: 最新的小班体育教案集合590字


    最新的小班体育教案【篇一】

    活动目标:

    1、练习拖拉着玩具四散走和跑,发展幼儿走和跑的能力。

    2、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体验玩游戏的乐趣。

    3、促进幼儿手脚和全身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4、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5、喜欢与同伴合作,体验运动的挑战与快乐。

    6、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7、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塑料小盒子若干,用线串成"一列货车";"青草""萝卜""蘑菇""青菜"若干;"山洞"和独木桥若干;椅子做的小兔家4个(椅子上分别贴着白、黑、黄、灰小兔画)

    活动过程:

    1、教师启发

    教师:"我们都是小小送货员,我们开着自己长长的货车送货去、嘀嘀,我们的货车开动了、"幼儿听音乐四散地开着"货车"(拉着小盒子)在场地上走或者跑、

    2、游戏"小小送货员"

    教师讲解:"小兔子来电话了,要我们送些吃的东西给他们、我们送货员们可以在仓库里选它们喜欢的食物,给他们送去、送的时候不能撞到其他的货车、"

    3、游戏结束

    教师:"小小送货员们,你们今天真好,送了许多东西给小兔子,每个小兔子都打电话来谢谢你们了、理解故事的内容,感受并体验故事中小动物们快乐。下面我们开着"货车"回家吧(回教室)

    活动反思:

    活动中幼儿积极性非常高,丰富了不少知识,同时也体验了各行各业人们工作的辛苦,更加体谅他们,珍惜劳动者的成果。在活动中,从生活经验入手,通过活动,让孩子们更深层次地了解了不同工作者们对社会的贡献,知道在生活中如何运用各种行业的资源。培养孩子尊重和热爱成人的劳动。引导幼儿用感谢的话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从而激发了幼儿尊重劳动者的美好情感及懂得爱惜劳动成果,并学会了与人互助、合作和分享,使游戏的情节性和持久性明显增强。整个教学过程都体现了教师是幼儿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

    最新的小班体育教案【篇二】

    【设计意图】

    小班阶段幼儿的平衡能力还较弱,平衡板是发展此项运动能力的一种很有效的体育器械。小班的孩子喜欢新鲜有趣的活动,本设计根据幼儿这一特点,在培养幼儿平衡能力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孩子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以及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活动目标】

    1.在体育活动中能自主活动,大胆探索平衡板的多种新玩法,发展平衡能力及爬、走等基本技能。

    2.探索平衡板和球结合的多种玩法,提高动作的灵巧性、协调性,体验与同伴合作的愉快。

    【活动准备】

    平衡板、球各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以故事形式引导幼儿做准备运动。

    教师:春天来了,小燕子飞来了(上肢运动――两臂在体侧上下摆动),多开心。飞到树林里,许多小树被春姑娘吹得摆呀摆的(体转――身体左右、前后转动),真带劲。小燕子飞到公园里,看到许多小朋友在玩跷跷板,一上一下真好玩(下蹲运动),有趣极了。

    小燕子飞到动物园里,看到许多大象,大象的鼻子长又长(腹背运动――身体前屈学长鼻子大象走),像老爷爷拄着拐杖往前行。小燕子飞到幼儿园里,看到许多小朋友在玩皮球(跳跃运动),它们也学着跳上跳下。

    小燕子还看到爷爷奶奶在做运动(捶捶背、敲敲腿、拍拍屁屁),轻松轻松。

    准备活动可视具体情况重复一次。

    二、基本部分

    1.探索平衡板的多种新玩法。

    (1)幼儿自主探索。

    (2)教师小结,请个别幼儿介绍、示范自己的新玩法。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做了尝试,老师看到有很多小朋友想出了很多种新的玩法,现在,谁来告诉大家你刚刚是怎么玩的?让我们一起来学学这些新的玩法,好吗?(请幼儿介绍、示范自己的玩法,教师及时给予鼓励。)

    (3)幼儿用新玩法玩游戏(游戏交换两次)。

    幼儿自由分成三组玩:

    ①站在两张平衡板上走(两张合拼增加宽度再接长)。

    ②在平衡板的反面上走(平衡板反面有弧型,增加了难度)。

    ③在平衡板的反面上爬。

    2.探索平衡板和球结合的多种玩法。

    (1)幼儿自主探索。

    师:皮球也想玩了,我们也请它跟我们一起玩好吗?请你们每人拿一个球和板,想想这两种玩具可以怎么玩。

    (2)小结,请幼儿示范自己的玩法。

    师:你们真聪明,还可以把球和平衡板当成朋友一起玩,想出那么好玩的游戏。现在,请一个小老师上来示范一下(幼儿示范)。

    (3)重点练习板上抛接球、板上运球、趴在板上推球。

    ①板上抛接球:双手抱球站在平衡板上,把球向上抛出,等球下落时马上把球接住。

    ②板上运球:把平衡板一个接一个地连成小路,中间相距30厘米,幼儿抱球从平衡板上走过,把球投入筐中。

    ③趴在板上推球:两人一组,趴在平衡板上,相距一米左右进行推接球游戏。

    三、结束部分

    师:我们把球放在平衡板上,手扶住平衡板的两边不碰到球,把它们都送回家吧,好吗?看谁的球一直都不会掉下来。

    【设计评析】

    孩子通过自由或结伴玩平衡板,充分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初步的与同伴合作的意识。他们会两三个人合作把平衡板反过来拼在一起,变成可以攀爬的楼梯;把两张平衡板叠在一起,变成跷跷板;把许多张拼起来,变成独木桥……在加入球的环节中,孩子的平衡能力和动作的灵巧性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思维也更活跃了。

    最新的小班体育教案(篇三)

    设计意图

    体育活动中需要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因此,名称定为《勇敢的小山羊》。我园有山羊、小兔和一大片银杏林。林子里有天然的青草地,那里既是孩子们的乐园,又是山羊、小兔的美食“基地”,活动选择在银杏林开展。结合小班喜欢游戏、且具有泛灵论、向师性的特点,教师和幼儿都被融入山羊的角色。游戏中设计了为自己拔草、为山羊爸爸拔草和帮助小兔子拔草的情节,体现了浓浓的亲情和友情。对于以自我为中心的小班幼儿来说,这样的设计能使幼儿在获得身体锻炼的同时体验到运动、自我服务、帮助他人的多重愉悦感。

    活动目标

    1.喜欢在天然的土地上做游戏,感受运动游戏的快乐。

    2.能较灵活、协调的做钻、平衡及跨越动作。

    3.累了、出汗了能在教师提示下及时休息,知道保护自己。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能在不平坦的土地上比较灵活、协调的做钻、平衡、跨越动作。活动难点:能蹲着走过低矮的拉网、迈过拉绳不被绊倒。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对热身音乐及儿歌比较熟悉。

    材料准备--拉网、拉绳、播放器、铃鼓、球、包、尾巴、背篓、青草。场地准备--银杏林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热身(2分钟)

    教师:“快快乐乐做早操,天天运动身体好!小山羊宝宝们跟着妈妈做早操啦!”跟着儿童《进行曲》音乐做热身动作。

    二、基本部分:游戏:《勇敢的小山羊》(15分钟)

    (一)钻拉网、跨拉绳—挑战两种障碍进行游戏。

    1.情境引入:“今天妈妈带你们去吃最新嫩的青草,但是要路过大灰狼家,它不想让我们吃青草,给我们拉网、拉绳,小山羊最勇敢,趁着大灰狼不在家我们赶紧吃,吃完快回来。”并示范玩法。

    2.幼儿尝试进行第一遍游戏。

    3.教师小结幼儿第一遍游戏中的问题。

    4.鼓励幼儿第二次尝试--背着背篓去,“我们给羊爸爸带回一些青草吧!

    5.坐在轮胎上休息一会儿,同时配班教师在场地上放置轮胎。

    (二)增加障碍物—挑战三种障碍进行游戏。

    1.情境引入--接到兔妈妈电话:“我们再去帮可爱的小兔子一家拔些青草吧!”这时大灰狼出现(教师扮演)--“小山羊趁我不在家来偷吃青草,哼!这回我挖陷阱,看他们怎么过去。我可以放心的出去玩了。”说完假装离开。

    2.教师示范后,幼儿背着背篓游戏:钻过拉网、走过轮胎陷阱、跨过拉绳,来到草地为小兔子拔青草,原路返回放进小背篓。

    3.教师小结:“小山羊真勇敢,会跳沟来会爬山,又过小桥又钻洞,吃到青草心喜欢。”

    4.幼儿坐在轮胎上休息,“听说树林里还有大灰狼藏的宝贝呢!快去找找看!”听到羊妈妈叫就马上回来,可以自己在树林里自由玩一会儿,也可以选择休息。

    三、结束部分:(3分钟)

    (一)鼓励幼儿与教师一起收拾整理轮胎放整齐(大灰狼还没回来呢,我们快把他的陷阱藏起来吧)。

    (二)带幼儿做“小小按摩师”放松身体。

    (三)背着小筐和青草离开银杏林去喂小羊。

    延伸活动:利用其它户外活动时间,鼓励幼儿为小羊拔草、喂食。

    活动总结

    本节小班户外体育集体教学活动《勇敢的小山羊》具有以下优势:

    1.活动内容的选择源于幼儿真实生活,符合幼儿的兴趣需求,而游戏形式的设计又符合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以及身体发展的需求。

    2.活动目标的制定清晰、明确,是建立在对本班幼儿身体发展特点和需求之上的,是幼儿能够通过努力达到的、适宜的目标。

    3.活动的场地和材料准备充分利用了幼儿园的银杏林以及林中原有的拉网、轮胎等材料,就地取材,更体现了自然状态。

    4.活动过程体现了游戏性、趣味性、情境性、整体性。活动赋予幼儿小山羊的角色,使幼儿融入到情境中去,且贯穿始终。羊妈妈接到兔妈妈电话的情节设计,既使幼儿得到了休息,又把幼儿很巧妙的引入到新任务中。

    5.环节设计和动作难度体现了层层递进。如:第一次自己“吃青草”;第二次为“羊爸爸”拔青草;第三次为小兔子拔青草。每一次拔草所经历的障碍都会逐一增加、难度也相应提升,幼儿的兴趣也是呈层层递进式提升。

    6.幼儿的发展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实现的,除了与材料活动、与教师互动,还把青草喂给真实的小羊、小兔子吃,这些都让幼儿的活动变得更加实际和有意义。

    除发展了幼儿动作和体能外,还体验到了运动的快乐、关爱的情感。

    最新的小班体育教案(篇四)

    活动设计:幼儿教育新纲要中指出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运动,提高幼儿动作协调性、灵活性。对于小班上期的幼儿来说,四肢的发展的协调性能较弱,要锻炼他们的四肢,爬行活动是一项很好的运动方式。但如何激起幼儿更大的兴趣参与到“爬”的运动过程中,避免机械的爬枯燥无味。我在这“爬”上下了功夫,精心为幼儿创设游戏情境,变换练习爬的动作要领:如变换方向爬,听信号爬等方式,因此设计了此次活动,从而使幼儿获得最基本的独立运动能力,增强身体素质。

    活动目标:

    ⒈引导幼儿练习“手膝着地爬”的动作。

    ⒉引导幼儿在自然协调爬的基础上学习向不同方向爬,听信号爬,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

    ⒊激发幼儿喜欢参加体育活动,感受集体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小蚂蚁头饰,贴有红、蓝标识的沙包若干,红色、蓝色筐各一个、爬垫一个,背景音乐《狮王进行曲》。

    2.经验准备:幼儿已了解有关小蚂蚁生活习性的相关知识,熟悉《蚂蚁搬豆》歌曲。

    活动过程:

    ⒈热身律动(锻炼幼儿的头、肩、腰、膝、脚)

    师:今天蚂蚁妈妈要带小蚂蚁们出去找好吃的东西,小蚂蚁们和我一起活动活动吧(伸伸胳膊、踢踢腿、扭扭屁股、跳一跳)。

    ⒉引导幼儿练习手膝着地爬的动作

    师:小蚂蚁们,我们来到了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上,爬起来真舒服啊!

    ⑴注意引导幼儿自由爬,交待幼儿安全事项。

    师:每只小蚂蚁可以自由的爬,爬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不要碰到别的小蚂蚁。

    ⑵教师边念儿歌边带领幼儿自由爬。

    儿歌:今天天气真正好,蚂蚁宝宝真高兴,跟着妈妈出来玩,手膝着地慢慢爬,慢慢爬呀、慢慢爬,一步一步要爬稳。

    ⒊引导幼儿尝试不同方式的爬行动作。

    师:小朋友见过小蚂蚁们爬的时候是一个跟着一个爬的,刚才我们的蚂蚁宝宝自由爬的时候都碰在一起的,宝宝们,快看,前面有一座“小桥”,一会宝宝们要一个跟着一个爬过去。

    ⑴引导幼儿有序爬。

    鼓励幼儿一个接一个有序地爬过垫子、拼成的小桥,引导幼儿眼睛要朝前看,避免与其他幼儿相撞。

    ⑵听信号爬。

    师:小蚂蚁们爬过了小桥,又来到了舒服的草地上,让我们一起玩捉迷藏吧。仔细听声音找妈妈。

    以“捉迷藏”的游戏方式,让幼儿拉下头饰蒙上双眼,听老师的呼唤,手膝着地爬找妈妈。

    ⑶尝试后退爬、前进爬。

    借助“狮王进行曲”的音乐。

    师:宝宝们快听,什么声音?前面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A 引导幼儿跟着老师向前爬。

    师:哎呀!原来是一只找东西吃的大老虎,快向后退爬。

    B 引导幼儿向后倒爬(注意纠正幼儿向后退爬的方式,把幼儿引导到不转头后退爬的方式上)。

    师听,没声音了,让我们看看老虎走了没有?

    C 再次引导幼儿向前爬。

    ⒋游戏巩固:蚂蚁运粮食。

    师:宝宝们,冬天就要到了,让我们在草地上找粮食过冬吧!⑴引导幼儿寻找场地上的“粮食”(沙包)。师:这么多的粮食,我们要把它按不同的标记运回到粮仓里。⑵引导幼儿按颜色的不同分别运到相应的篮筐。师:小蚂蚁在搬粮食的时候,怎样粮食才不会掉下来?⑶启发幼儿说出爬的时候将要保持平稳。

    师:小宝宝们,前面还有很多的粮食,我们一起把它运回家吧,运的时候要一个跟着一个爬。

    ⑷再次引导幼儿把剩下的粮食运回到篮筐里,练习有序爬的动作要领。

    师:小蚂蚁们,运回了很多的粮食,太高兴了,回家吃东西的时候,一定要记得洗手,不用脏手摸东西,揉眼睛好吗?

    ⒌放松练习:小蚂蚁跟着妈妈随音乐做放松活动。

    师:小蚂蚁宝宝们,今天我们运的粮食可真多呀,大家都累了,我们一起来放松放松吧,拍拍手臂、膝盖,引导幼儿互相放松。

    师:小蚂蚁们可以帮别的小蚂蚁拍拍手臂、膝盖。让大家都舒服舒服。

    最新最新的爱莲说优质教案集合(4篇)


    爱莲说优质教案(篇一)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2、理解作者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3、积累文言字词。

    二、教学重点

    1、莲——君子的美好形象。

    2、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3、作者的志趣和情操。

    三、教学难点

    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要求读音正确、停顿正确。

    2.指名朗读:师生点评:

    ①关注生字读音:予:yú 蔓:màn 鲜:xiǎn

    ②关注句子停顿: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三)深入探究:

    1.文章标题是“爱莲说”,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作者对莲的热爱与赞美?

    ——“予独爱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设问:这一句通过细致描写莲的形象,表达了对莲的赞美,那么它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的?(不急于回答)

    ①指名读、齐读;

    ②指名翻译:(强调积累)

    词语:濯,洗。 妖,美丽而不端庄。 蔓、枝,动词,生藤蔓,长丫枝。益,更加。 植,立。 亵,亲近而不庄重。

    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③快速背诵。

    ④讨论总结:三个方面:生长环境、长成后的形象和品格。

    ⑤朗读指导:请用朗读来传达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要读得有层次,有感情。

    指导:“予独爱莲”是统领语,“之”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要轻读。以下三层,要读出层次感。前两层亦可用描写语调读,有审美感情,读后作稍长停顿,再出末句,以突出莲的品格。

    ——“莲,花之君子者也。”

    ①指名翻译:教师强调:之,结构助词,的。“……,……者也”,判断句的一种形式。

    ②合作探究:君子,即品德高尚的人。作者称莲是“花之君子”,请大家再来读上段中描写莲形象的那句话。

    合作探究: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要把握莲的整体形象,善于运用联想把莲的形象跟君子的形象融为一体。

    (这是一道开放性探究题。作者心目中的君子有种种美德,我们无法尽知,而只能通过莲的形象来探求。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美好的姿质。所有这些象征的内容都是通过联想而产生的,关键在于要把握莲的整体形象,然后仔细寻味;联想愈丰富,作者心目中的君子的形象就变得愈鲜明。)

    2.既然题目是“爱莲说”,那么文章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篇幅写到“菊”和“牡丹”?

    ①指名读全文;

    ②教师点拨:请画出能传达作者对这些形象态度的词句。

    ※菊——“晋陶渊明独爱菊”、“菊,花之隐逸者也”、“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陶渊明在任彭泽县令时因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解绶回乡,隐耕田园,劳动之余,他特喜爱菊花,十分欣赏这“秋菊有佳色”,甚至还采摘花瓣,带回家中酿制菊花酒,常常一个人自饮自斟。他饮酒高歌,击节赞赏:“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他以愿做霜下杰,学习菊花的品格和气质来勉励自己,认为菊花品格高尚,不奉迎风雅,敢于傲雪凌霜。即使是残菊,也挺立不落,依然含香露芳,他用菊花的清雅倔强来操守自己的君子之节。后人以陶渊明具有这种不羡慕荣利,志存逸士之节的品格,尊称他为“靖节先生”。

    反复品味“菊之爱”一句,含有什么意味?(惋惜之意)

    ※牡丹——“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盛爱”的程度,有诗为证:(屏显)

    买花

    白居易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上张幄幕庇,旁织巴篱护。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反复琢磨“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可以看出作者的什么态度?(文中只说牡丹是“花之富贵者”,此外别无贬辞,但从“宜乎”一语却可以看出他对世风的鄙视。这种写法颇似“一字褒贬”,足见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夫。)

    ③我们再来背背写莲的句子,大家考虑: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这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这是衬托的手法。作者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他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种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爱莲”即爱君子之德──这是本文的主旨。)

    从全文看,本文运用了什么写法?(托物言志)

    ④小结:作者周敦颐是北宋著名的哲学家,人品极高,胸怀洒落。曾任南康军(治所在今江西省星子县,“军”是宋代行政区的名称)地方行政长官,命人在官衙一侧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足见其对莲的一往情深。

    ⑤美读第二段:要求读出理解,读出情感。

    前一层是三个并列句,以人为喻,分别指出菊、牡丹、莲的品格,要用极其肯定的语气读出;前两句要读得轻些,后一句当重读。

    后一层用菊、牡丹、莲的不同遭际来批判世风,全用感叹的语气读,但其间又有细微差别:“菊之爱”一句有惋惜意,“莲之爱”一句有慨叹意,“牡丹之爱”一句有讽刺意。

    (四)背诵全文

    (五)作业

    1、背诵全文。

    2、积累文言词语。

    3、请选一种你喜爱的植物,以“说XX”为题,写一篇文章。

    爱莲说优质教案(篇二)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及本文特点,我确定教学目标

    如下:

    1、知识和技能:理解本文赋予莲的高洁品质,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及正衬、反衬的作用。

    2、过程和方法: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和自学互动能力,达到熟能成诵。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莲的高洁品格体会积极的人生态度,并联系澳门回归的区旗、区徽上的莲花主体图案,进行德育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成功地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和写作手法,使119字的小品文婉转曲折、摇曳多姿,寓意深刻、耐人寻味。因此,我设计以诵读为主,引领合作为辅,达到当堂成诵,品味文章美点,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体会文章的审美情趣为本课的重点。文章衬托手法的运用定为本文的难点。

    希望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能激发学生阅读文言美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增强学生的成功欲和自信心。

    二、说教法

    本节课重在突破传统文言教学由教师逐字逐句串讲的模式,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用多媒体手段突破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如下:

    1、朗读教学法。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美,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知,在感知中领悟。

    2、合作探究教学法。让学生分组讨论问题,通过“说一说”、“议一议”的形式,促进师生之间,生与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课堂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互动氛围,使教学重点在互动中拓展开来,以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3、电教导课,情景结合的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电脑、投影、录音),增强感性认识,把握教学重点的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因此我设计了通过观赏莲花、菊花、牡丹图片,情境导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为学生领悟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通过配乐朗读课文,使学生能入景、入情地感知课文内容,对文章有个总体的印象,为学生自主学习课文铺路架桥。

    通过引导学生登录教师课前制作的共享资源,自主学习课文,质疑问难,达到读通,读懂课文,熟悉并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学法

    1、结合直观形象的多媒体学习,以激发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指导学生诵读文言文的方法。

    3、指导议读质疑、交际互动,当堂成诵的学习方法。

    4、迁移法:使学生的视线由课内转向课外,培养人文素养,如“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正之风,我们作为中学生该怎么对待这些问题呢?” 从现实中寻找例子,学会课文与社会的联系。

    四、说程序

    1、引入课题

    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莲花、菊花、牡丹的图片(引入情景),由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引入课文),从古到今,有很多人赞美“莲花”,莲花有何可爱之处?

    (再从电脑屏幕显示几幅近景远景不同姿态的莲花图)

    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莲花,看完以后请同学来说一说。(学生说话)看来,大家各有所爱。世上万紫千红的花很多,莲花似乎也没有什么特别出众之处,但周敦颐先生却偏偏喜欢它,为什么?翻课文,听朗读,找原因。(以上运用多媒体手段,调动学生各方面感知能力,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锻炼观察说话能力,并直接从爱莲原因入手设疑,吸引学生主动求知。)

    2、指导朗读,突破重点

    第一轮:请几位同学朗读(师生简单评价)。

    第二轮:各组推出一名同学朗读竞赛。

    第三轮:读出感受、读出画面 (配乐朗读,激发兴趣)

    通过配乐(古筝独奏曲《高山流水》)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多媒体配音朗读)。

    请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这篇文章“美”在哪里?

    3、设疑质疑,品味探究

    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教师让学生明白探究学习的内容)

    (多媒体展示)

    (1)找出文中具体描写莲花的句子。

    (2)作者把莲花比做什么?表现莲花的哪些品格?

    (3)你是怎样看待环境对人的影响的?三种花喻三种人,三种人的处世态度,我们如何看待等

    (4)作者借莲的形象来言君子之志,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志向?

    (5)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4、知识迁移,课后延伸

    (1)仿照作者用莲花来寄托自己感情的托物言志的方法,用“我特喜欢……”句式说一两句话。

    (2)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正之风,我们作为中学生该怎么对待这些问题呢? (学生讨论,老师适时引导点评)

    (3)课外辩论会:甲方:当今社会,做人要像莲那样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乙方:当今社会,做人要像牡丹那样富贵显赫、名利双收。(第三个作业视教学条件和时间而定),反馈练习不仅能巩固所学的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五、说应用

    爱莲说优质教案(篇三)

    学习目标:

    了解作者和“说”这种文体的特点

    朗读课文,能够感受到文学的美,试着当堂背诵。

    结合注释,领会文章内容。

    能够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了解什么是正衬和反衬

    领悟短文所表现的作者的志趣和情操,学习作者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和追求高洁德行的志向

    感受作者在文中所蕴含的讽喻之情并能够联系实际谈自身感受

    教学重点:

    “莲”美丽的形象,优美语言的欣赏,作者的志趣和情感。

    教学难点:

    是正衬和反衬的理解。

    课时安排:

    一课时

    预习:

    1.收集有关各种花的诗句和图片,最好能诗画相配。展示自我才情。可参考后面的综合性学习。布置综合性学习。

    2.理解文义

    3.文中哪些语句是在直接描写莲花的?分别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呢?找出相应的句子。

    生长环境、体态香气、气质风度

    4.作者写的难道仅仅是莲花吗?这是一种什么写法?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还歌颂了具有莲花那样高尚品质的人——君子,作者写莲花是为了写人,用莲花的高洁品质来象征君子的高尚的品质。写物是为了写人——托物言志

    5.文中的三种花分别象征什么?作者对它们的感情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莲——君子——洁身自好,不慕名利——赞美

    菊——隐逸者——志向高洁,隐居避世——惋惜

    牡丹—富贵者——贪慕荣华,追求名利——厌恶讽刺

    6.作者为什么要写菊花和牡丹,直接写莲就行了吗,这样写对表现文章的主题有何作用?这种写法是什么?理解衬托——正衬、反衬的写法

    7.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8.能否模仿作者用莲花来寄托自己感情的托物言志的方法,用“我特喜欢……”句式说一段话,所借之物不拘泥于花草树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记得我刚到培正学校的时候老师们对八年一班的同学赞不绝口,后来我也看到我们班得的流动红旗最多,为了回报学校领导和老师对我们八年一班的厚爱,请同学们展示自己创作的诗画,并以热烈的掌声欢迎老师们莅临指导。

    今天老师也收集了几幅诗画送给大家,看到这么优美的意境同学们一定想说点什么,那么今天我们先听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然后再让同学们说。

    “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既可以发表议论,也可用来抒发感情。

    《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听配乐朗诵范读。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订正读音。

    认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及朗读时的语气语调。

    听后学生齐读一遍

    要求:注意字音,停顿,抑扬顿挫。

    朗读要点:

    1、读准字音。

    2、用舒缓的语气。

    3、注意抑扬顿挫,有高低起伏。

    4、流利有感情

    四、理解文义

    五、快速背诵,比赛选取一名,掌声鼓励

    六、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1、阅读思考:

    文中哪些语句是在直接描写莲花的?

    2、这些语句分别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莲花的?生长环境、体态、气味、气质风度

    3、连线

    4、小结托物言志

    七、写作方法探究二

    1、作者写莲花,可是文章开头并没有从莲花写起,在写莲花之前,作者写了什么?

    作者还写了人们对这些花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

    2、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菊”和“牡丹”分别比作什么人呢?作者对它们的感情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隐逸者、富贵者

    陶渊明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他志向高洁,隐居避世,对于这样的一位高人,作者抱着什么样的情感态度?从文末的一句话中可以看出:菊之爱,陶后鲜有闻——惋惜。

    在评选国花的时候很多人推崇牡丹,其实早在唐朝初期特别推崇牡丹,把它从山西一带移植到长安,视为珍品。暮春时节,权贵们往往不惜高价争相购买。由于唐朝统治者的爱好和提倡,以致长期以来形成一种社会风气,直到宋代仍然存在。因此,牡丹被认为是“富贵”的象征。对于这位贪慕荣华追求名利的富贵者作者又抱什么态度呢,从文末“牡丹之爱,宜乎众宜”可看出——厌恶讽刺

    3、作者为什么要写菊花和牡丹,直接写莲就行了吗,这样写对表现文章的主题有何作用?这种写法是什么?

    明确、衬托、正衬、反衬

    八、小结本文主旨

    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九、学生说话

    周敦颐说完莲,现在由我们同学们来说了,说什么呢,模仿作者用莲花来寄托自己感情的托物言志的方法,用“我特喜欢……”句式说一段话,所借之物不拘泥于花草树木。

    但要注意的是:

    (1)要注意内在联系;

    (2)要有新意。

    爱莲说优质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⒈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⒉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⒊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以及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容利的思想品质。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情景导入:

    莲花,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看作是美丽圣洁的象征。我们一起先来欣赏一下莲的形象,然后我要同学们说说你觉得莲花美在哪里?(按键播放莲花组图。)

    问题:你觉得莲花美在哪里?(学生各抒己见)

    不过,人们常常欣赏的都还只是莲花外形的美,其实真正值得赞扬的还是它的内在品质。我们今天学习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赞美莲的品质,从而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文章。

    二、了解作者、体裁。

    在分析课文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本文的作者和体裁。

    ⒈了解本文的体裁。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那么课文标题“爱莲说”可以怎么解释?

    明确: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其他理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⒉了解本文的作者(放作者图像)指名朗读。(用课件打出周敦颐的介绍)周敦颐(1017-1073),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解说:作者究竟为什么爱莲花?作者想通过爱莲表达自己怎样的情怀呢?这都是我们等一会将要讨论的问题。

    三、朗读训练。

    ⒈教师泛读。

    ⒉齐读课文。这一遍的要求是:读正确字音,读通课文,声音响亮,精神饱满。

    蕃(fán)濯(zhúo)淤(yū)涟(lián)亵(xiè))鲜(xiǎn)有闻

    四、自学课文。

    ⒈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小声读,并看看注解,理解句意,读懂课文,互相可以讨论疑难之处。(不懂之处进行提问,共同解决。大屏幕出示检查合作学习结果)

    ⒉请同学们根据注解,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文。(大屏幕投影)之后再读课文。

    五、理解本文的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1.作者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既然各种各样的花都很可爱,为什么作者独独只喜爱莲花呢?从课文中找出作者喜爱莲花的原因。

    2.作者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3.作者爱莲,不仅因为喜欢它的外形,更是因为它是一种人的化身。联系第二段来看,它是哪一种人的化身呢?君子

    4.4.你认为莲与君子有哪些相同之处?

    5.作者借莲的形象来言君子之志,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自己怎样的志向?

    是托物言志向的写法。作者借莲的形象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6.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这是运用了衬托的写法。

    菊花具有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同时又是花中的隐士,具有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超凡品格。因此它是从正面衬托莲的形象。牡丹雍容华贵历来是富贵的象征,人们对它的喜爱充分反映了贪慕富贵,追逐名利的世风。因此它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形象。

    7.找出课文中的原句,体会作者对三种花各持什么态度?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有德者鲜惋惜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君子者无赞美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趋利者众讽刺小结:托物言志就是抽取事物的某种特征,来象征人的某种品格,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例如:莲花君子六、能力训练。

    模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造句:我爱,因为它。七、七嘴八舌各抒己见在当今社会怎样做才算得上是一位君子?(重现君子的品质)布置作业:

    ⒈背诵课文。

    2.课外拓展作者在本文中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用“莲”来自比。联系你自己的志趣和追求,状写你所喜爱的一种花,并能抒写出喜爱的原因。

    实用!大班语言教案集合320字


    大班语言教案【篇一】

    活动目标:

    1、能细致观察和捕捉人物的主要特征,并加以表达。

    2、知道礼物的含义,尝试真诚地制作和赠送礼物。

    活动过程:

    一、讨论导入,理解礼物的含义

    ——喜欢礼物吗?为什么?

    ——礼物代表什么呢?

    二、捕捉特征,绘制礼物

    ——孩子们,今天是我们学校五十年的校庆,来了那么多的嘉宾和我们一起庆祝,我们来为大家画像做礼物好吗?

    ——幼儿寻找对象,开始做画。

    教师观察幼儿对人物特征的捕捉。

    ——(反转画板)来猜猜画的是谁?

    请幼儿来说说自己猜出来的嘉宾,并说出猜出的原因

    如:有幼儿很难猜出的画像,请作者来介绍,大家一起修改,协助幼儿一起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

    小结:画人物时要先看脸型,再看发型,最后看五官和衣着,寻找与众不同的地方。

    三、美化作品,准备礼物

    ——现在,你们觉得可以把画像作为礼物送给客人了吗?为什么?

    —— 什么可以让礼物变漂亮?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办法来美化作品,体现自己的心意和对客人的尊重。

    四、送礼

    ——送礼物吧,怎样可以让别人乐意接受你的礼物

    设计思路: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时逢新年佳节,随着孩子们的年龄增加越来越多地参与到节日的主要活动中,如:走亲访友、家庭聚会或者参加PARTY。孩子们经常会接受礼物或赠送礼物,但,我们发现:

    1、孩子们对接受礼物习以为常,却很少由自己向别人赠送礼物。

    2、孩子们觉得礼物都是买来的,贵的就是好的礼物。

    3、孩子们在接送礼物时显得拘束或扭捏,尤其是面对比较陌生的客人时,缺乏自然的态度和方法。

    大班语言教案【篇二】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作品的趣味性,学会朗诵诗歌。

    2.说出香瓜和黄瓜的外形特征,了解它们在生长过程中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活动准备:

    1.《小朋友的书 秋天多美好》。

    2.胖奶奶和瘦爷爷的手偶各一个;多媒体资料(香瓜和黄瓜的生长过程)。

    3.实物香瓜和黄瓜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教师分别用左右手操纵胖奶奶和瘦爷爷,通过情景对话引出故事。

    1.师:村子里有一位胖奶奶和一位瘦爷爷,他们有个共同的爱好,就是种瓜。

    (出示手偶)

    胖奶奶:嘿!我是胖奶奶。

    瘦爷爷:嘿!我是瘦爷爷。

    胖奶奶:我最爱种瓜。

    瘦爷爷:我也爱种瓜。

    胖奶奶:我种的瓜又大又圆。

    瘦爷爷:我种的瓜又细又长。

    2.师:你们想知道胖奶奶和瘦爷爷他们种的是什么瓜吗?让我们一起来听诗歌《种瓜》。

    二、教师完整朗诵诗歌一遍,幼儿初步了解诗歌内容。

    1.教师朗诵诗歌一遍,幼儿倾听。

    2.请幼儿说说胖奶奶和瘦爷爷种的各是什么瓜。

    师:胖奶奶种的是什么瓜?瘦爷爷呢?

    3.出示实物香瓜和黄瓜,请幼儿观察后说说香瓜和黄瓜的外形特征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可以从色彩和外形等方面比较)

    师:(出示实物瓜)提问:

    香瓜和黄瓜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对了,胖奶奶种的瓜和她很像,是又大又圆的香瓜。瘦爷爷种的瓜也长得和他很像,是又细又长的香瓜。

    三、教师朗诵诗歌第二遍,播放相关的图片(香瓜和黄瓜的生长过程)。

    1.胖奶奶拿了一粒瓜子,把它种在泥土里。(泥土里)

    瘦爷爷也拿了一粒瓜子,把它种在泥土里。

    2.胖奶奶的瓜子发了芽。瘦爷爷呢?(发了芽)

    3.胖奶奶种的瓜藤儿在地上爬。(地上爬)

    瘦爷爷种的瓜藤儿往里里爬?(天上爬)

    4.胖奶奶种的瓜开了花。瘦爷爷种的瓜也开了花。

    5.胖奶奶种的瓜,花儿谢了结了个小瓜。瘦爷爷种的瓜。花儿谢了也结了个小瓜。

    6.长啊长呀,哇,胖奶奶种的瓜和胖奶一样,又大又圆,那是什么瓜?(香瓜)

    长啊长啊,嗨,瘦爷爷种的瓜和瘦爷爷一样,又细又长,那是什么瓜?(黄瓜)

    7.提问:香瓜和黄瓜的生长过程中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什么地方是不一样的?

    四、使用小朋友的书,学习诗歌《种瓜》。

    1.师:下面,请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来学习一下这首诗歌。

    2.请各别小朋友尝试念一念诗歌。

    3.集体朗诵诗歌。

    五、在歌曲《种瓜》中,结束活动。

    师:我们小朋友学过一首歌,叫《种瓜》。我们已经试着种过许多的瓜。今天,让我们再来尝试种种香瓜和黄瓜吧!

    大班语言教案【篇三】

    一、 活动目标:

    1、欣赏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美。理解诗歌“家”所表达的含义。

    2、引导幼儿结合自己所了解的动物、植物、“生活区域和活动范围”等知识经验,运用一定的形容词进行诗歌创编,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习句式:××的××是××的家。

    3、引导幼儿萌发热爱家园、热爱祖国、保护地球的情感。

    二、活动重点:为幼儿创造大胆、自信地进行语言表达的语言氛围、引导幼儿积极、勇敢地说。

    三、活动难点:引导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运用一定的形容词进行诗句创编。

    四、活动准备:

    1、背景图(天空、森林、小河、草地、花园、房子等)

    2、诗歌课件。

    3、卡片、小动物贴图、花幼儿人手一份。

    五、 活动过程:

    (一)情境引出诗歌:

    宝贝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大自然郊游,那里住着许多小动物,想去看吗?(想)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放背景音乐,师幼一起来到美丽的大自然,边走边欣赏)

    这里可真美,有茂密的大树、青青的小草,还有……(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大胆地说。

    (二)欣赏、感受、理解诗歌。

    小动物的家可真美呀!瞧,小动物们来了,它们还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诗歌,让我们来听一听、看一看吧!(播放课件)

    真好听,你喜欢这首 “家”的诗歌吗?(喜欢)

    你听到这首诗歌里介绍了谁?它的家在哪里呢?

    引导幼儿说出诗歌内容。

    师:接下来,咱们再来欣赏一遍。

    “家”是什么地方?家是每一个人感到最舒服的地方.所有的动物,包括我们人在自己的“家”里,会感觉到很温暖、很自由自在、很安全。

    (三)创编诗歌

    1、你们还喜欢什么动物,知道它们的家在哪里吗?

    引导幼儿引导幼儿结合自己所了解的动物、植物、“生活区域和活动范围”等知识经验,运用一定的形容词进行讲述。

    2、由教具引导,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学习创编。

    我们也来编一首关于“家”的诗歌,一定很好听!

    教师出示池塘、花园、天空、竹林(在幼儿没有充分放开的时候,教师要运用幼儿熟悉的画面引导,例如:教师出示天空,引导幼儿说:蓝蓝的天空是小鸟的家!)

    3、幼儿独立创编。(游戏—开火车)

    小朋友说的太好了,小动物可喜欢你们了,它们想和小朋友做游戏,愿意吗?那我们来做开火车的游戏吧。由三个小朋友组成一列小火车,车厢按照一定的顺序,不能排错, “什么样的地方”是第一节车厢,“是谁的”是第二节车厢,“家”是第三节车厢,一节跟着一节。

    为每位幼儿提供一张图片,播放背景音乐,让幼儿三人一组自由组合,鼓励幼儿说说自己创编的诗。

    (四)、我们的家园

    小朋友,小动物们都有自己的家,小朋友每天在幼儿园里快乐的生活,那美丽的幼儿园是谁的家呢?(引导幼儿说:美丽的幼儿园是小朋友的家),我们还都有一个共同的家叫什么?(中国)怎么样的中国,看一看吧。(播放中国的图片)引导幼儿说出美丽的、大大的、富饶的。美丽富饶的中国是我们的家。

    小朋友们编得这么棒,所以我也编了一句放在这首诗的最后,(出示图片——地球)美丽的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所以我们要保护它!小朋友们,我们要爱我们的家园、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地球,让我们一起来努力,做保护地球的小卫士,让我们的家越来越美丽,好吗!

    (五)、送小动物回家

    小动物出来玩了好久了,动物妈妈都等着急了,想请小朋友把它们的宝宝们送回家,你们愿意帮忙吗?(愿意)那就用我们的爱心送小动物回家。(在优美的音乐中,幼儿分别将小动物贴在背景图片上,边送边说,如:美丽的花园是蜜蜂的家。)

    六、延伸部分:

    宝贝们,在你们的帮助下,小动物们都回到了自己的家,它们心里真高兴啊!你们帮助了小动物,你们高兴吗?(高兴)对,帮助别人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让我们跳起来吧。(播放《大中国》音乐,师生共同欢庆)

    大班语言教案【篇四】

    活动目标:

    1、听故事感受小熊的行为特点。

    2、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能讲自己的行为与小熊作比较。活动准备:多媒体、手偶

    活动过程:

    一、一只xx的熊

    1、这是什么?这是一只怎么样的小熊呢?

    2、看完我的表演你就明白了。

    3、教师表演手偶,幼儿观察,

    提问:

    4、现在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熊?

    5、慢吞吞的小熊做事会碰到什么麻烦呢?

    6、我们一起听听故事《慢吞吞的小熊》

    二、慢吞吞的小熊

    1、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熊?从哪里看出来?

    2、他要去哪里玩?

    3、他洗脸刷牙一共花了多长时间?谁愿意来表演一下?你要是熊妈妈你会怎么说?

    4、小熊是怎样吃早饭的?这样可以吗?哪里不好?

    5、去玩的路上小熊是怎样走路的?我们一起学学。你要是小兔子看了会怎么说怎么做?6、好不容易到了花果山,小熊上去玩了吗?为什么会喊肚子饿?

    三、我来教教小熊

    1、你喜欢这只慢吞吞的小熊吗?为什么?

    2、你在生活中好小熊一样吗?你做什么时候比较慢?妈妈怎么说?做什么比较快?

    3、怎么安排做事情的节奏最合适?做什么的时候要快?做什么事的时候要慢?

    小结:我们都是大班的孩子了,马上要成为小学生了,要学习自己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做事要细心又要有速度好吗?

    小班《绿色的世界》教案集合460字


    小班《绿色的世界》教案【篇一】

    【设计意图】

    《绿色的世界》是为大班幼儿创编的一节语言领域活动内容。这是一首充满童趣、稚美且富有极强吸引力,能够激发幼儿强烈探究欲望的儿童诗歌。儿歌语言以充满好奇和质疑的口吻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本节活动课时我结合大班幼儿的认知规律和语言发展水平,依据我园正在实施和验证的“354”游戏教学模式为依托,在活动中体现幼儿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行为,特别在“4”个环节中的预设实践中让幼儿熟悉诗歌、尝试利用游戏方式进行“置换单个词语”完成仿编。循序渐进会用“x色的xx”这一句式说话,培养幼儿想说、敢说、愿意说等文明交流的语言习惯,以此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另外,我尝试在活动预设上打破传统的将语言活动在室内进行的模式转移在室外,让幼儿的视野从室内拓宽到室外美丽的校园,接受五彩缤纷的世界用“小眼睛大世界”为活动主题,让幼儿在有生命的空间里尽情的吮吸、尽情的感知、尽情的释放、尽情的探究、营造浓浓的吟诗情境和氛围。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体验与小伙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会有节奏、有韵律地朗诵诗歌。

    2、引导幼儿尝试运用“置换单个词”完成仿编,并逐步学会用“x色的xx”这一句式说话,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培养幼儿文明交流的好习惯。

    3、鼓励幼儿乐于参与游戏,体验与小伙伴一起游戏、一起快乐的喜悦。

    【活动重点】

    1、引导幼儿学会有节奏、有韵律地朗诵诗歌。

    2、鼓励幼儿乐于参与游戏,体验与小伙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活动难点】

    引导幼儿尝试运用“置换单个词”完成仿编,并逐步学会用“x色的xx”这一句式说话,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培养幼儿文明交流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红、黄、蓝、绿、白、黑面具各一。

    2、红、黄、绿彩色眼镜。(眼镜与幼儿人数相等)

    3、天空、小猫、蛋糕、手套图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情境导入—《变脸》。

    1、教师将幼儿带入户外活动场地,进行游戏活动前的组织播放《变脸》乐曲,教师表演变脸。(以魔术的形式进行脸谱的变化)

    2、在表演结束后,师问:宝贝你们刚才都看到了哪些颜色的脸谱?幼儿回答:红色、绿色、蓝色、白色等;今天我们要带领大家一起去探索绿色的世界有多么神奇!好吗?

    二、活动前奏——找颜色。

    1、师幼共拉圆圈同唱走走走,我们大手拉小手,走走走走走一同去郊游,唱完老师说蹲下,最后蹲下的小朋友说说自己郊游路上的发现。

    2、问答式找颜色。(师:小朋友你刚才在郊游时都看见了什么,它们是什么颜色;幼儿:我看见了花,发现花是红色的;还看见了花坛,花坛是白色的……。)

    3、小朋友,你们戴上绿色的太阳镜看看有什么神奇出现呢?

    幼儿探索发现(花变成了绿色,花坛也变成了绿色。)

    师:为什么这里的一切都是绿色的呢?

    哦!原来是绿色的眼镜在“恶作剧”呢!

    三、游戏环节“小眼睛大世界”。

    1、师出示图片,边指图片边引导幼儿说出“绿色的xx”。

    2、引导幼儿根据图片大胆的说出儿歌的内容。

    3、让幼儿戴上其它颜色的太阳镜,说一说都看到了什么?说一说“黄色的xx”或“红色的xx”。(利用单个词置换方式完成)

    4、教师将幼儿分成4组,每组8人,合作完成诗歌创编接力赛。

    5、师讲解游戏玩法:幼儿按照分组各站成4纵队,每队8人。各队选择自己队喜欢的颜色完成诗歌创编,哪队用时最短,哪队获胜。(置换单个词完成创编)

    6、教师引导示范玩法。

    7、幼儿玩游戏。

    四、活动主题延伸。

    1、简单总结本次活动,对幼儿的表现予以肯定。

    2、带领幼儿参观校园,感知戴上彩色眼镜和取下眼镜所观察到的事物的神奇变化。

    小班《绿色的世界》教案(篇二)

    一、设计意图:

    生活是五彩的,阳光是七色的,多姿多彩的世界吸引着每一个幼儿。在认识解放军叔叔的时候,孩子们兴奋地说:“绿色的衣服,绿色的衣服~~~”。于是教师顺势问:“还有什么是绿色的?”“小草,森林~~~”马可:“我的眼镜也是绿色的。”(今天他带来了一副太阳镜)于是教师想到了“绿色的世界”,让幼儿带上绿色的眼镜用一种欣赏的角度去看看周围的环境,感知周围环境的色彩变化,并能运用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想。

    二、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体验诗歌所展示的大自然的美和快乐的情趣。

    2、引导幼儿用诗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大胆进行艺术想象。

    3、学习仿编诗歌句,体验创造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1、图片

    2、各色眼镜

    3、配乐

    四、活动过程:

    1、导入(小朋友们好!老师好!)

    看看!今天陆老师带来了一副什么呀?(眼镜)我们用好听的话来说你说,陆老师带来了一副眼镜。

    哦,你觉得这副眼镜怎么样?练习说(我觉得这副眼镜很漂亮,我觉得这副眼镜很……)

    师:咦,小朋友,这副可爱的眼镜,它的镜片是什么颜色啊?

    师:哦,那陆老师带上了这副绿色的眼镜,看到的东西是什么颜色的呢?猜猜看?我用绿色的眼镜看到的东西都会是什么颜色的呀?(哦,对呀,我现在看见的东西都是绿色的'。)

    师:想知道陆老师都看到哪些绿色的东西吗?

    2、出示卡片

    师:我看见的绿色的东西都放在黑板上了,你们看到了吗?

    师:谁来说说,陆老师带着绿色的眼镜看见了什么?我看见了绿色的小猫,你们有没有见过啊?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是什么颜色的小猫?教师出示小猫卡片。

    3、请幼儿说一说,熟悉内容。

    师:那陆老师把绿色的眼镜拿掉,这些东西还会是绿色吗?(哦,当我把绿色发眼镜拿掉,绿色发世界不见了。)

    陆老师,把这些图片,编成了一首好听的诗歌,想听吗?

    4、教师朗诵

    小朋友想不想跟老师一起来念念呢?

    小朋友,你们会了吗?

    我们一起跟着好听的音乐来念念好吗?

    师:哇,我们很多小朋友都会了,现在我要看看我们班的小朋友到底有多聪明,我呀,要在这些图片当中拿掉一个,看看小朋友还会不会好吗?(把小眼睛闭起来。看看,哪个不见了?我们一起来念念看。)

    师:哇,我们班的小朋友非常的厉害,这次我要增加难度了,你们会吗?(把眼睛,闭起来。好,我们一起来念念吧)

    师:那我把全部的图片都拿掉,你们会吗?(恩,那我们来试试看啊。)

    5、小朋友,这个儿歌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绿色的世界》。

    师:你知道为什么叫绿色的世界吗?

    带上绿色的眼镜看见的是绿色的世界,那带上陆老师这副眼镜看见的是什么颜色的世界呢?

    6、创编儿歌

    小朋友,陆老师这还有很多种颜色的眼镜,我们出去戴上眼镜看看,除了可以看见诗里的东西,还会看见什么好吗?

    小班《绿色的世界》教案(篇三)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朗诵活动,感受诗歌的趣味性。

    2、通过戴绿色眼镜来感知理解诗歌的内容。

    3、能在集体中大胆清楚地朗诵诗歌。

    活动准备:

    1、自制绿色眼镜。

    2、图片:天空、小猫、甜糕、手套、绿色的世界。

    活动过程:

    1、出示眼镜,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绿色眼镜,引导幼儿观察并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教师:这是什么?和平时的眼镜有什么不一样?

    (2)请个别幼儿戴上绿色眼镜观察周围世界。

    教师:戴上绿色的眼镜看东西会有什么变化?

    (3)请幼儿说说戴上眼镜的世界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形成对“绿色的世界”的感性印象。)

    (4)教师小结。

    教师:这个绿色的眼镜戴上后,整个教室都变成了绿色,我们像在绿色的世界里一样。

    2、教师示范朗诵诗歌。

    (1)教师边朗诵诗歌边做相应动作,引导幼儿欣赏诗歌,并感知诗歌的内容。

    教师:讲到“绿色的天空”时,右手指着天空,眼睛顺着手指的方向看。

    讲到“绿色的小猫”时,双手放在嘴边,做猫抹胡子状。

    讲到“绿色的甜糕”时,双手放在嘴边,做吃东西状。

    讲到“绿色的手套”时,双手手心手背翻转一次。

    讲到“这儿一片绿,那儿一片绿”时,左右手分别向两边轻轻挥动。

    讲到“到处都是绿绿绿”时,右手往左右两边各指两下。

    讲到“当我把绿色的眼镜拿掉”时,双手蒙住眼睛再放开。

    讲到“绿色的世界忽然不见了”时,微笑着摇头。

    (2)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诗歌里说了些什么。

    (3)教师引导幼儿按照段落的先后顺序再次回忆诗歌内容,帮助幼儿记忆。

    3、出示图片,看图朗诵。

    (1)通过图片提示引导幼儿朗诵诗歌。

    (2)集体完整朗诵诗歌。

    4、教师指导幼儿用多种形式朗诵诗歌。

    (1)引导幼儿运用轮流,分组等方式朗诵诗歌。

    活动延伸:

    教师提供红色、黄色、蓝色等色彩的眼镜若干,让幼儿自选,引导幼儿感受彩色的世界,并仿编诗歌《彩色的世界》。

    小班《绿色的世界》教案【篇四】

    活动目标:

    1、欣赏诗歌、理解歌内容。

    2、积极参与朗诵活动并诗学说诗歌内容。

    3、能在集体中大胆的进行表达,体验丰富多彩的生活。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红、黄、绿色透明的塑料瓶制成的眼镜若干;

    2、图片若干。

    3、课前带领幼儿戴上绿色的眼镜在室外进行观察。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谈话导入:

    师:刚刚我们在外面做了一个有趣的游戏,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在外面你都看到了什么?

    (幼儿说绿色的地板、绿色的鞋柜、绿色的植物等)

    二、基本部分:

    1、幼儿欣赏诗歌并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教师:这么多绿色的事物,老师今天带来了一首关于绿色的诗歌,小朋友想听吗?

    (教师朗诵诗歌、幼儿倾听)

    教师:刚刚这首诗歌里你都听到了哪些的话?

    (幼儿边说教师边出示诗歌相应的句子图谱)

    根据幼儿所说天空、小猫、蛋糕、手套等,教师做相应动作。

    2、幼儿再次欣赏诗歌并理解诗歌内容。

    1)教师补充并纠正幼儿所说句子。

    教师:小朋友说的真好,那我们再来听一听是不是小朋友说的这些?

    2)幼儿根据提问理解并学说诗歌内容。

    老师:诗歌中的天空、小猫、蛋糕、手套是什么颜色的?

    为什么会变成绿色的?

    教师:戴上绿色的眼镜我们看到这是绿的、那也是绿的。

    所有的东西都变成了绿色,诗歌里是怎么说的?

    (这一片绿、那一片绿、到处都是绿绿绿)。

    老师:可是诗歌里面还说,绿色的世界忽然不见了?为什么?

    3)幼儿看图谱学说儿歌。

    老师:我们一起看着这个图谱一起说一说这首好听的儿歌。

    (教师带领幼儿看图谱学说儿歌)

    4)我们一起加点动作试一试好吗?

    3、幼儿自己尝试创编儿歌。

    教师:看看这是什么?(教师出示各色眼镜)现在给每个小朋友一副眼镜,请你戴上眼镜看看,跟你的同伴小声讨论一下,你看见了什么?用我们诗歌里的话说一说。然后告诉老师。

    (教师帮助幼儿一起创编儿歌)

    结束部分:好了,我们去室外再看看好不好?跟客人老师再见。

    小班《绿色的世界》教案【篇五】

    设计意图

    在小班开展的主题活动“绿色的世界”中,为了让幼儿感知色彩的美,我选择了《绿色的世界》这首儿童诗来让幼儿欣赏、学习。这首小诗清新优美,作者用别出心裁的构思,向幼儿展示绿色世界的画面,拓宽幼儿的视野,启迪幼儿的想象。本次活动中,我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游戏、艺术创作等教学形式,让幼儿选择不同颜色的眼镜感知色彩的变化,感受诗歌语言的优美。

    活动目标

    1.学习并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趣味性。

    2.尝试仿照诗歌结构进行简单创编。

    3.能大胆想象和表述。

    活动准备

    1.电子白板、课件。

    2.幼儿人手一个画框,小图卡,红、黄、蓝、绿胶片(幼儿人数的2倍~3倍)。

    活动过程

    一、观察画面,了解诗歌内容

    1.师:今天有位小客人来到我们班,她是谁?(播放课件,卡通人物妞妞向小朋友打招呼)我们也和妞妞打个招呼吧。

    2.师:妞妞要和我们一起去一个漂亮的地方,那里有些什么呢?我们先来看一看吧。

    3.用电子白板的探照灯效果先后出示云朵、小鸟、房子、小桥。

    (1)这是美丽的什么?让我们的云朵飘起来吧。

    (2)小鸟是怎么飞的?我们一起飞吧。(3)房子是什么样的?大家来做做看。(4)用动作怎样表现弯弯的小桥?

    4.(出示全景图)师:云朵飘呀飘,小鸟飞呀飞,可爱的房子,弯弯的小桥,真漂亮!

    (教学策略:为了迅速引起幼儿的注意,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在诗歌内容的呈现上运用了电子白板的探照灯追光效果,形象的刺激、神秘的感觉深深地吸引着幼儿,高度的无意注意更是强化了幼儿的记忆。)

    二、思考倾听,学习朗诵诗歌

    1.师:可是妞妞说,她看到的东西和我们看到的不一样,(点击课件,加上绿色背景)哪儿不一样呢?绿色的世界里有什么?(说出诗歌的前半部分)

    2.师:为什么妞妞看到的和我们看到的不一样?如果把绿色的眼镜拿掉.会发生什么变化?(说出诗歌的后半部分)

    3.师:把妞妞看到的绿色世界说出来就是一首很好听的诗歌。(幼儿看图听配乐朗诵)

    4.师:我们一起把这首好听的诗歌念一遍。(幼儿边看画面演示边念诗歌)

    三、经验迁移,尝试仿编诗歌

    1.师:这儿还有许多漂亮的眼镜,有哪些颜色?如果戴上它们,会看到怎样的世界呢?请一位小朋友来选一副自己喜欢的眼镜。(点击某种颜色的眼镜,画面上就会覆盖该种颜色。)

    2.根据幼儿选择的颜色,一起改编诗歌。

    3.再请一位小朋友选择一副不同的眼镜试试,独立仿编诗歌。

    (教学策略:让幼儿亲自操作电子白板调整图片的背景色,使诗歌内容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形象,把教师难以用语言解释的现象生动地表现出来。再加上教师的'动作暗示、形象与动作的匹配等,强化了幼儿的体验,激发了幼儿的表达愿望和学习积极性。)

    四、艺术创作,创编诗歌

    1.师: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个画框,你们可以在上面拼出一幅漂亮的图画,再给它戴上一副好看的眼镜,变成红色或其他颜色的世界,然后看着你的画儿说出好听的诗歌。

    2.幼儿操作,先完成的幼儿在座位上尝试创编诗歌。

    3幼儿都完成后,请1名~2名幼儿把自己创编的诗歌说听。

    4.让幼儿换一副眼镜继续创编,并把诗歌说给教师听。

    (教学策略:小班幼儿的言语行为都与情境相联系,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直觉行动性,要让幼儿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语言的学习和运用。因此,我们设计了让幼儿边操作边创编这一符合幼儿语言学习规律的环节。为了提高材料的有效性,我们反复试验,最终确定了由幼儿自主拼贴黑白简笔画图卡,用彩色透明胶片当眼镜覆盖图卡,再看图创编的方法。孩子们边做边说,有的自言自语,有的与同伴耳语,有的说给教师听,活动气氛异常活跃,教学目标顺利达成。)

    附诗歌

    绿色的世界

    绿色的云朵,

    绿色的小鸟,

    绿色的房子,

    绿色的小桥,

    这儿一片绿,

    那儿一片绿,

    到处都是绿绿绿。

    当我把绿色的眼镜拿掉,

    绿色的世界忽然不见了。

    优秀!圆的面积教案集合730字


    圆的面积教案【篇一】

    教学内容:圆的面积第67—68页圆面积公式的推导。例1及做一做的第1题。练习十六的第1、2、5题。

    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理解圆面积的含义,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⒉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抽象概括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⒊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圆面积的含义。圆面积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圆面积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已知r,周长的一半怎样求?

    2、用手中的三角板拼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并说出这

    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s=abs=a2s=ahs=ahs=(a+b)h

    二、新课。

    1、什么是圆的面积?(出示纸片圆让生摸一摸)

    圆所占平面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2、推导圆的面积公式。

    (1)演示:将等分成16份的圆展开,问可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若分的分数越多,这个图形越接近长方形。

    (1)找:找出拼出的图形与圆的周长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圆的半径=长方形的宽

    圆的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长

    长方形面积=长宽

    所以:圆的面积=圆的周长的一半圆的半径

    S=r

    S圆=r=r2

    3、你还能用其他方法推算出圆的面积公式吗?

    (1)将圆16等份,取其中一份,看作是一个近似的三角形,三角形的面积是这个圆面积的。这个三角形底是圆周长的,三角形的高是圆的半径。

    因为:三角形面积=底高

    圆面积=

    =rr

    =r2

    (2)将圆16等分,取其中两份,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是圆面积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三角形的高即一个半径,

    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圆面积=r

    =r8

    =r2

    还可以取3份、4份等,同学们可以一一推算。

    三、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例1一个圆的直径是20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已知:d=20厘米求:s=?

    r=d2202=10(m)

    s=Лr2

    3。14102

    =3。14100

    =314(平方厘米)

    2、根据下面所给的条件,求圆的面积。

    r=5cmd=0。8dm

    3、解答下列各题。

    (1)一个圆形茶几桌面的直径是1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公园草地上一个自动旋转喷灌装置的射程是10m。它能喷灌的面积是多少?

    四、作业。

    课本P70第1、5题。

    圆的面积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验证和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运用已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体会数学来自于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教学难点:

    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图。

    一、回顾旧知,引入新知

    1.师:四年级时,我们学习了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方法,谁来说一说它们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生回答,教师予以肯定。

    2.提问:圆的周长怎么计算?已知圆的周长,如何计算它的直径或半径?

    3.引入:我们已经研究了圆的周长和直径、半径的计算方法,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圆的面积是如何计算的。

    (板书:圆的面积)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促进学生对周长和已知周长求直径或半径的理解,唤起学生求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经验,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例7。

    (l)初步猜想:圆的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说说你猜想的依据。

    (2)圆的面积和半径或直径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我们可以做一个实验。

    (3)出示例7第一幅图。思考:图中正方形的边长与圆的半径有什么关系?图中正方形的面积和圆的`半径有什么关系?

    (4)学生独立完成填空。

    (5)猜测:圆的面积大约是正方形面积的几倍?

    学生回笞后,明确:圆的面积小于正方形面积的4倍,有可能是3倍多一些。

    (6)出示例7后两幅图,按照同样的方法进行计算并填表。

    正方形的面积

    圆的半径

    圆的面积

    圆面积大约是正方形面积的几倍

    (精确到十分位)

    2.交流归纳:观察上面的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通过交流,明确

    圆的面积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验证、讨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构建数学模型。

    2、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感悟极限思想的价值,培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用数学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难点:圆的面积推导过程中,极限思想(化曲为直)的理解。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面积转化教具。

    学具:书、计算器、16等份教具、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师:大家看,一匹马被拴在木桩上,它吃草的时候绷紧绳子绕了一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复习圆的相关特征)

    师:那马最多能吃多大面积的草呢?

    师:圆所围成的平面的大小就叫做圆的面积。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圆的面积。(揭示课题)

    2、师:你想研究它的哪些问题呢?(引导学生提出疑问)

    【设计意图:在教学过程的伊始就用这个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来导入新课的学习,既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为后面圆面积的学习奠定基础,更可以让学生从课堂上涉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猜想验证、初步感知

    1、实验验证

    (1)师:猜一猜,圆的面积可能会和它的什么有关系?

    师:你觉得圆的面积大约是正方形的几倍?

    (2)师:对我们的估计需要进行?

    生:验证。

    师:用什么方法验证呢?

    师:下面请大家先数数圆的面积是多少。

    师:数起来感觉怎么样?有没有更简洁一点的方法?

    (引导学生发现可以先数出 个圆的方格数,再乘4就是圆的面积)

    (让学生在图1中数一数,用计算器算一算,填写表格里的第1行。)

    圆的半径

    (cm)

    圆的面积

    (cm2)圆的面积

    (cm2)正方形的面积

    (cm2)

    圆的面积大约是正方形面积的几倍

    (精确到十分位)

    (3)师:只用一个圆,还不足以验证猜想,作业纸上老师还准备了两个圆,同桌合作,分别用同样的方法把研究成果填写在表格中。(课件出示图2和图3)

    (学生完成后交流汇报。)

    师:仔细观察表中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生:这三个圆的半径虽然不同,但是圆的面积都是它对应正方形面积的3倍多一些。

    3、师:正方形面积可以用r2表示,那圆的面积和它半径平方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圆的面积是它半径平方的3倍多一些。

    小结:我们经过猜测——数方格——验证,最终发现圆的面积是正方形面积也就是它半径平方的3倍多一些。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数方格开始学习圆面积的计算,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学习,有利于充分激活学生已有的关于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知识和经验,从而为进一步探索圆的面积公式作好准备。由数方格获得的初步结论对接下来的转化推导相互印证,使学生充分感受圆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的合理性。

    三、实验操作、推导公式

    1、感受转化,渗透方法

    (课件再次出示马吃草图)

    师:知道了3倍多一些,就能准确算出这匹马最多可以吃多大面积的草了吗?

    (引导学生发现,3倍多一些到底多多少还不清楚,需要继续研究能准确计算圆面积的方法。)

    2、师:大家还记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分别是如何推导出来的吗?

    (学生回忆后汇报,教师演示,激活转化思路)

    3、第一轮探究——明确思路,体会转化

    师:想想看,圆能不能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是否可以化曲为直呢?

    生:剪圆。

    师:怎么剪呢?沿着什么剪?

    生:沿着直径或半径剪开。

    (分别演示2等份、4等份、8等份,引导学生发现边越来越直,剪拼的图形越来越接近平行四边形)

    4、第二轮探究——明确方法,体验极限

    师:刚才我们将圆分别剪成4等份、8等份再拼成新的图形是想干什么呀?

    生:想把圆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师:那还能更像吗?

    生:可以将圆片平均分成16份。

    (引导学生把16、32等份的圆拼成近似的长方形,上台展示)

    师:从哪儿可以看出这两幅图更接近平行四边形了?

    生:边更直了。

    师:是什么方法使得边越来越直了?

    生:平均分的份数越来越多。

    (引导学生体验把圆平均分成64份、128份……剪拼后的图形越来越接近长方形)

    师:如果我们平均分的份数足够多,就化曲为直,最后拼成的图形——就成长方形了。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渗透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转化,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新的问题可以转化成旧的知识,利用旧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从而推及到圆的面积能不能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如果能,我们可以很容易发现它的计算方法了。让学生迅速回忆,调动原有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再创造”做好知识的准备。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得出等分的份数愈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平行四边形。在想象的过程中蕴含了另一个重要数学思想的渗透——极限思想。

    (2)师:我们把圆转化成了长方形,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生:形状变了,面积大小没有变。

    师:这样就把圆的面积转化成了?

    生:长方形的面积。

    师:要求圆的面积,只要求出?

    生:长方形的面积。

    5、第3轮探究——深化思维,推导公式

    师:仔细观察剪拼成的长方形,看看它与原来的圆之间有什么联系?将发现填写在作业纸第2题中,然后小组内交流一下。

    (小组讨论,发现:长方形的宽等于圆的半径,长方形的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

    师:长方形的宽和圆的半径相等,这里的宽也可以用r表示。那么,长方形的长又可以怎么表示呢?(重点引导学生理解长:C÷2=2πr÷2=πr)

    (通过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引出圆的面积计算方法)

    师:圆的面积是它半径平方的3倍多一些,准确地说是它半径平方的多少倍?

    生:π倍。

    师:有了这样的一个公式,知道圆的什么,就可以计算圆的面积了。

    生:半径。

    5、做“练一练”

    完成作业纸第3题,交流反馈。

    6、(课件再次出示牛吃草图)

    师:这匹马最多能吃多大面积的草,现在会求了吗?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通过自己主动的观察、思考、交流。运用已有的经验去探索新知,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长方形来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实验操作,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不但使学生加深对公式的理解,而且还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演算推理能力,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形结合的内在美,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四、解决问题、拓展应用

    1、师: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与圆面积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课件出示例9)

    分析题意后学生独立完成书本第105页例9。

    (组织交流,评价反馈)

    2、完成作业纸第4题

    师:接着看,默读题目,完成作业纸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反馈)

    五、全课小结、回顾反思

    师:你们对于圆面积的疑问现在解开了吗?又有了哪些新的收获?

    师:同学们,猜想验证、操作发现是我们在数学学习中探索未知领域时经常要用到的方法,用好它相信同学们会有更多的发现!

    设计意图:全课总结不仅要重视学习结果的回顾再现,也要关注学习经验的反思提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科学探究的方法。

    圆的面积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面积的含义及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认识了圆,会计算圆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成功之处:

    1.以数学思想为引领,探索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学生对于把圆的面积转化为已学过图形的面积并不陌生,通过以前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很自然想到利用转化思想把圆的面积转化为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来推导计算圆的面积。在教学中,我首先通过出示学过的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让学生回顾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从而为教学圆的面积做好铺垫。

    2.利用多媒体的优势,与学生的实际操作相结合,使学生不仅知道圆的面积推导过程,还在学习中再一次温习转化思想,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教学中,通过学生的操作,与多媒体的动态演示,使学生清楚的发现圆的面积与近似长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近似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由此推导出圆的面积是:S=∏ 。

    不足之处:

    学生由于事先在课前已把课本中的附页圆等分剪下来,对于把圆的面积转化成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有了一定的思维限制,学生是不是只是单纯的操作,而忽略了思维的进一步深入,还有待研究。

    再教设计:

    尽量放手给予学生最大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思索、质疑中不断建构知识的来龙去脉,习题要精选,注意变化的形式。

    圆的面积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引导学生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激发学生参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和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极限思想。

    教学重、难点:圆面积公式的推导与运用。

    学具:16等份和32等份的圆形、剪刀、刻度尺、一张圆形纸片。边长等于r正方形透明塑料片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激发动机

    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圆,用手摸一摸,引导说说关于圆,都知道了什么,为学新知做好铺垫。

    2.引导确定新的学习目标:还想知道圆的什么知识,适时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圆的面积)

    3.引导简单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运用转化法探索圆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猜想、引导,确定方法

    师:我们曾运用转化法探索出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相信同学们也一定能把圆转化为学过的图形,从而探索出圆面积的计算方法。同学们猜想一下,圆可能转化为哪些平面图形呢?

    (学生可能会想到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

    师:请同学们看手中的学具,想一想把圆怎样剪?剪成什么样的图形?

    (根据学生猜想,指导学生试着把圆平均分成8、16、32个相等的扇形,然后拼一拼,看能拼成什么图形。)

    2.动手操作,尝试探究

    师请同学们动手剪拼一下,看到底能拼成什么图形。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究)

    师谁能向大家汇报一下,你把圆拼成了什么图形?请你把拼好的图形放在实物投影上展示给大家看。(各小组汇报,共享思维成果)

    3.课件演示,突破难点

    师课件演示,再现将圆16等份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的过程;再将圆32等份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的过程。引导思考:

    (1)圆与有近似的长方形有什么关系?

    (2)把圆16等份和32等份后,拼成的图形有什么区别?

    (3)如果等分份数仅需增加,结果会怎样?

    师:课件进一步演示把一个圆等分成64份、128份…拼成长方形,是学生之观感知:将圆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于长方形。

    4.观察比较,导出公式

    师:请各小组仔细观察思考:拼成的长方形与圆有什么联系?能从中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使学生明确: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所以圆的面积=周长的一半×半径,也就是S=πr×r=πr2

    (可能有的同学会把圆剪开后拼成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或梯形。教师要给予肯定,并引导推出同样的计算公式。)

    5.尝试运用

    出示例3,读题列式,学生尝试练习,反馈评价。

    提问:如果这道题告诉的不是圆的半径,而是直径,该怎样解答?不计算,谁知道结果是多少吗?

    2.完成第116页做一做的第1题。

    3.看书质疑。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求下面各圆的面积,只列式不计算。

    直径50分米

    2.一块圆形铁板的半径是3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3.小明家购买一种麦田的自动旋转喷灌装置的射程是15米。请你帮忙算一算,它能喷灌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自己运用了什么方法,学到了哪些知识?

    五、课堂作业

    第118页的第3题和第4题。

    实用!有关春天的主题教案集合5篇


    有关春天的主题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 积累关于春天的四字词语。

    2、 阅读古诗,体会春天的美好。

    3、 寻找春天的脚步,积累手抄报的资料。

    教学重点:积累关于春天的四字词语;阅读古诗,体会春天的美好。

    教学难点:做主题为《春天的脚步》的手抄报。

    教学准备:课件

    教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积累描写春天的词语。

    1、孩子们,春天的脚步已经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你看,桃花开了,红艳艳的;柳树吐出了新芽,嫩绿嫩绿的,(出示桃花和柳树课件,让学生直观感受,能够更明确地回答出“桃红柳绿”)你能够用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吗?

    桃红柳绿。

    2、使用得真恰当。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美景的词语?春回大地、春光明媚。

    真了不起,还有吗?鸟语花香、莺歌燕舞、万紫千红、姹紫嫣红。

    3、看,花儿、鸟儿都出来了!这真是……(出示春景图,让学生感受到处处朝气蓬勃,引导学生说出表示春天充满生机的词语)

    春意盎然,到处充满了生命。

    4、哦,所有生命充满了生机。还有吗?欣欣向荣、满园春色。

    (板书出学生说的成语)

    5、你还知道有哪些四字词语是描写春天的词语?能够用它说一句话吗?

    (1)我还知道风和日丽是用来描写春天的。造一个句子吧: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我和妹妹去郊外放风筝。(师板书)

    真不错,春天的天气可真好!

    (2)我还知道阳光明媚也是用来描写春天的。春日里阳光明媚,我的心里也暖洋洋的。(师板书)

    二、学习古诗《村居》。

    1、不仅是孩子们感受到了春天的脚步,找出了那么多优美的词语,清朝的高鼎也用笔记录下了他眼中的春天。你们想知道古代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吗?

    2、请大家默读这首古诗,请结合诗旁的图画,想一想:高鼎想通过这些文字向我们描绘怎样的图画?(课件出示《村居》)

    生带着问题默读。

    3、你知道了一些什么?

    (1)我知道了,在二月的时候,小草长出来了,黄莺在欢乐地歌唱,柳树也吐绿了,长长的枝条像小姑娘的辫子一样都长得可以拂过堤岸了,还有一股烟在漂浮。

    (2)你是结合诗旁的图案来理解的,对吗?真会读书!古诗的哪两联告诉我们的?请你读一读。(抽读)找得真准。不过,古时的二月相当于现在的三月,那股烟是不是受污染的浓烟呀?

    不是!是雾气、水气。

    (3)多美丽的景致啊,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两联吧!

    生带着感情齐读。

    4、从诗中你还了解到了什么?

    (1)孩子们放学放得早,于是他们都跑去放纸鸢了。

    纸鸢就是现在的……风筝!

    (2)这是古诗的后两联告诉我们的内容。你觉得放风筝的儿童高兴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3)我从“忙”这个字感受到了儿童在放风筝的时候很高兴。因为如果他们觉得放风筝没有意思的话,就不会急急忙忙地去放风筝了。

    体会得真好,抓住了关键的词语。让我们带着高兴的心情来读一读这首古诗,感受春天的美好吧。

    生齐读古诗。

    三、学习并仿写《雨在歌唱》。

    1、品味过古代人的精致小诗,让我们走进现代人的世界。一起来品味《雨在歌唱》。(课件),边读边想:雨在哪些地方歌唱了?谁听懂它的歌声了?(课件出示问题)

    (1)雨在小溪里歌唱,小蝌蚪听懂了。

    (2)雨在草地上歌唱,花草听懂了。

    (3)雨在开了犁的土地上歌唱,种子听懂了。

    (4)雨在瓦楞上歌唱,燕子听懂了。

    (5)雨在沙地上歌唱,孩子们听懂了。

    (6)雨在柳梢头歌唱,牧童听懂了。

    2、找得真准确。听懂了雨的歌声,小蝌蚪、花草、种子、燕子、孩子们、牧童怎么样了?我们合作来读一读课文,想想老师的问题。(课件出示问题)

    他们分别怎样了?

    (1)小蝌蚪变成小青蛙了;花儿开花了;种子发芽了;燕子筑窝了;孩子们栽树了;牧童吹笛子了。

    (2)你们最喜欢谁? 种子!

    为什么?

    (1) 它太可爱了,像小孩子一样。

    (2)“翻”“揉揉”,从这两个词我们感觉到小种子刚刚睡醒。我们还勾了“拱”“冒”“喝”,这些词让我们感觉到种子迫不及待想长大,所以我们觉得种子很可爱。

    (3) “咧开”,我们从这个词感受到了种子想多喝一点雨水,所以把嘴长得大大的。

    3、你们觉得它们的心情怎样?很开心。

    为什么那么说?它们使劲张嘴喝雨水,就算被呛着了也还在笑。

    4、(出示春雨图,以图片激发学生的想象)你知道雨还会在哪些地方唱歌吗?有谁会听懂呢?听懂之后会做什么呢?

    生口头练习并进行仿写。

    四、总结:

    春天是多么美好呀!不仅为我们带来了美丽的世界,还为我们带来了快乐的生活。让我们带着对春天的喜爱一起成长吧!

    五、作业:

    做一份手抄报,主题为《春天的脚步》。

    有关春天的主题教案(篇二)

    【内容分析】

    本课教学重点是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和识字写字。

    本课教学难点是通过朗读感悟想象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教学设计思路】

    课前,带领幼儿走进自然,观察自然,亲身体验自然的变化。在儿童眼前展现了一个富有美感的春天,由此产生渴望“找春天”的急切心情。

    课上,让幼儿自己去探索新知,让幼儿自己去发现问题。激起幼儿自身学习的潜能,课堂上让幼儿放手自主读书,品味词句,课后扩展知识,进行语文实践活动。

    【教学策略】

    1.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2.教具准备:春游录像;生字词课件;课文插图动画;春天景物道具;画布。

    3.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放录像,带领幼儿春游时的活动场面)

    1.小朋友,通过刚才播放的春游活动场面,你能说说在活动时你发现了什么吗?

    2.幼儿自由表达,谈谈自己的收获。

    3.过渡:春天来到了,大自然发生了很大变化,下面让我们看看书上的小伙伴在哪里找到了春天

    板书:找春天

    二、初读课文,合作识字

    1.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

    2.同座合作,互相检查,不认识的字互相教一教。

    3.过渡:刚才小朋友自学得很认真,在自学时,你们发现哪些字最难读,谁愿意当小老师来教大家读一读。

    4.出示生字(屏幕打出)

    (1)小老师领读,幼儿跟读。

    (2)交流识字情况。(说说哪几个字已经认识,不用教了。)

    (3)演示识字方法。

    师:拿一朵花躲在身后,让幼儿猜一猜是什么字?(躲)用“躲”字组词。

    (4)汇报识字方法。

    看实物猜字(躲、符、鹊);

    做动作猜字(羞、遮、掩、探、触);

    画图认字(嫩)

    5.出示词语。(屏幕打出)

    开火车认读。

    6.默读课文。要求把生字词带到课文中再读一读。做到不出声,读正确、通顺。

    三、细读课文,指导写字

    1.指名读自然段。一边读一边评。

    2.带着感情朗读。

    3.指导写字。要让幼儿先观察范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脱、冻、溪、掩、探、摇:都是左窄右宽的字,教师可引导幼儿归类学习。

    野、躲、解:左右一样宽,笔画较多,重点指导。强调“身”字做偏旁时的变化。

    4.幼儿交流。体会字体美观、规范。

    5.教师范写。“溪、野、躲、解”几个难写的字。

    6.幼儿仿写。在书上仿写两个,身坐端正,字写规范、美观。

    四、轻声齐读,整体感知

    1.齐读,想一想我们跟随作者找到了什么?春天发生了什么变化?(幼儿板书图画,幼儿贴词语)

    2.幼儿交流。

    3.幼儿质疑,合作研究。

    五、朗读课文,扩展活动

    1.让父母当评委,朗读课文。

    2.向父母介绍学习了《找春天》这篇课文学会了哪些字,发现了什么。

    第二课时

    (设计思路:在初读课文,认识生字,理解词语,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本节课重点指导品读课文,背诵课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运用教材,重在培养幼儿的语文实践能力,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并在过程中感受美,体会美。)

    一、谈话,激趣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走进了春天,通过我们留心观察,我们发现了春天大自然有很大变化。

    问:春姑娘找到了什么?

    (生一边说,师一边画、一边写。)

    小草野花嫩芽小溪

    二、品读,品味佳句

    1.出示“害羞”一词,找一找、读一读、说一说。

    2.指名读4-7自然段,体会排比句特点。

    3.看读,体会感情。

    (1)教师读课文,幼儿看表情、听声音。学习课文,要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有感情。

    (2)幼儿读课文,教师看读、指导。

    4.自由读。可以找伙伴读,找老师读,带动作表演读,体会春天来了,万物急切来到大自然的心情。

    5.观察板画,用“小草、野花、嫩芽、小溪”练习说话。练习“……像……”句式。

    6.自由交流,说说喜欢的句子,再画下来,记在积累本上。

    三、欣赏,自主表达

    1.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屏幕打出课文插图动画。尝试背课文。

    2.教师将准备的道具摆在教室里,幼儿自由表达自己情感,一边找一边复述课文。

    3.毛遂自荐背诵课文。

    4.引读。

    师:春天来了!生:我们……,我们……,我们……,我们……。

    师:她在……生:在……

    师:她在……生:在……

    5.集体齐背。

    四、拓展,升华情感

    1.启发谈话:说一说,我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触到了什么,她是什么样子。

    要求:可以一边读文一边联系生活发表见解;同桌互说;小组讨论;找伙伴探讨。

    2.争当小画家,动手画一画《美丽的春天》。(准备画布,集体创作)

    有关春天的主题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感受春天,了解春天的色彩,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2、激活学生的记忆,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表现春天的色彩。

    3、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识别和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

    对春天色彩的观察、记忆和多种表现。

    教学难点:

    涂色的方法与画面的整体色彩倾向。

    课前准备:

    学生

    油画棒、水彩笔、中国画颜料、水粉颜料等绘画材料可任选一种

    教师

    课件、各种春天的图片资料、范画、各种绘画颜料和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了,我们迎来了温暖的春天。在上课之前,我给春天打了个电话,邀请她和我们一起玩。她说,想和你们玩一下,如果你们能挑战成功,她才会接受我们的邀请呢!你们有信心挑战成功吗?

    二、活动一:挑战春天

    1、第一关:说几种和春天有关的事物。(课件展示)

    指名学生说话,并说说为什么?

    2、第二关:说几个和春天有关的成语。

    老师这儿也有几个,一起来读一读。

    3、春姑娘要增加难度了,第三关:背几句和春天有关的诗句

    说得真棒,来,我们一起来美美地朗诵一下。

    你们的知识可真丰富,春姑娘真喜欢你们。她非常愿意和你们交朋友,她已经同意和你们玩了。

    让我们大声地喊一喊:春天来啦!(出示标题)

    三、活动二:找春天

    过渡:她已经来了,不过她想和你们捉迷藏呢!她躲在哪儿了呢?请小朋友来听听这首歌,相信细心的小朋友一定会找到的。

    1、欣赏歌曲《春天在哪里》课件配乐展示一组图片:柳树发芽,小草发芽,花儿开放,孩子们放风筝……

    谁来说说:你在哪里找到了春姑娘?

    (提示:用“我在……找到了春天,因为……”的句式)

    2、真好!一句完整的话,大家都听明白了,谁还能这样说?

    3、刚刚你们说得都很好,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来形容春天,你觉得哪个字最合适?(美)

    4、谁能美美地读一读这四个字?齐读

    四、夸春天

    过渡:瞧!春姑娘已经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她把我们的世界装扮得多美呀!我们好好地来夸夸她吧!(出示插图)

    1、老师先教大家一个好办法,观察时一定要注意顺序,今天我们就按照从上到下,先物后人的顺序来观察,说话。

    2、瞧,春天来了,柳树怎么了?长长的枝条像什么呀?谁能连起来说说。说得真好,你会这样说说其它的景物吗?自己试试看。出示:“春天来了,——”

    3、按顺序交流,拓展引导。

    4、除了我们看到的,你还能这样说说其他的景物吗?

    总结:我们班的小朋友真是了不起,用自己的小眼睛,发现了春天,把春天说得这么美。如果把刚才这些连起来说说,那可是一篇很美的文章呀!

    5、下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连起来说一说。一会儿我们来比赛,看谁说得多,说得好。

    6、小组交流,

    7、下面我们就来开展“夸春天”的说话比赛,看看谁是我们班的说话能手。

    五、画春天

    今天,老师带着小朋友们一起寻找了春天,我们看到了嫩绿的小草,雪白的梨花、粉红的桃花、快乐的孩子,听到了鸟儿欢叫的声音,这样的画面真是美丽。相信在你们的脑海中也有着非常美丽的画面,那老师想请你们动动笔,把你想到的或是眼中的春天画下来。

    六、布置作业

    春天在你们的眼中,既美丽又神奇。希望这个周末你们能和自己的家人一起走进大自然,去和春姑娘拉拉手。

    有关春天的主题教案(篇四)

    一、教材内容的选择

    新《纲要》明确指出,教师要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同时,新的省编教材中,在各主题活动的设计上也为教师提供了根据幼儿情况自由生成的空间,幼儿教师要不断尝试将新的题材,新的内容引入课堂,以新角度、新形势、新方法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善于站在幼儿的角度上设计教学,驽驾教学,水到渠成的实现教学方面的突破。

    而现在正逢春天万物复苏的时节,无论是从气候的变化,动、植物的生长,还是人们自身,都真切地感受到春天的特征。春天是缤纷多彩;它迈着轻盈的步伐走进了我们的世界,来到了每一个角落。沐浴着春的阳光,嗅着春的清香。由于春天景物的变化很明显,因而教师可以把握这一有利时机,让幼儿感受到春天的到来。所以这是根据季节的变化而进行的中班综合活动。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中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4至5岁的幼儿理解能力还很肤浅,注意力往往受兴趣的影响和支配,有意注意初步得到发展,所以需要教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恰当、巧妙地引导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 在活动中我们并不强调幼儿对某些特定知识技能的习得,而是将知识与概念隐含于幼儿乐于参与的情境中,引导幼儿在情境中探索与实践,主动地习得知识和技能。 所以根据我班幼儿语言发展的实际水平、年龄特点、兴趣需要,及本主题的总目标,确定本活动的目标为

    1、让幼儿了解春季景物的特征。

    2、培养幼儿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三、重点、难点

    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了解春季景物的特征,为突破重点,我通过让幼儿观察春景变化的图片,让幼儿观察,讨论,对春景有了整体的认识,又通过游戏,创设情境使幼儿加深理解。整个活动都将围绕春天来了,景物变化之上,紧扣主题,以幼儿主体,教师引导来完成活动。

    四、说教法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教,而是应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本次活动教师将以关怀,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并运用游戏,演示、提问,操作等方法,努力使每个幼儿在活动中都能有新奇的发现,获得情感和探究的满足,体验成功的喜悦。

    五、说学法

    遵循幼儿学习的规律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纲要》新理念的指导下,整个学习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

    1、多种感官参与法:《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本次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发现自然界的变化,感知春天的意韵,并尝试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方法把春天的美景表现出来,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2、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与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在活动中,让幼儿自己进行角色表演,一定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同伴之间合作表演的快乐,也将成为他们永远的回忆。

    六、教学流程

    整个活动分为三大部分, 活动流程图简单明了地概括了整个活动,使大家一目了然,明白设计意图,下面将其详细说明一下:

    1、导入部分:激发学习兴趣,引出春天的主题

    通过教师扮演小木偶带入情境,我在此环节注意引导幼儿回忆原有的生活经验,并组织幼儿分组进行讨论,为下一步的教学的开展进行铺垫。突出活动的教学重点,引起兴趣,引出主题。

    2、展开部分:直观了解春天的景物特征

    教师展示有关春天景物特征的图片,让幼儿通过直观的感受更加清晰明了的知道美丽的春天的景物变化。

    3、游戏部分:在游戏中加深对春天的感受

    (1)幼儿创编动作,用不同的动作表演春天的景物,如花儿开放、柳条发芽、燕子飞来等。

    (2)幼儿一起用图片贴出春天的美景。老师和幼儿再在音乐的引导下,一起去寻找春天还有什么景色,活动在愉快、温馨的氛围中自然结束。

    有关春天的主题教案(篇五)

    一、课题:中班音乐:《春天沙沙》(幼教、中班下学期)

    二、教材简解

    中班幼儿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音乐形象与情绪的感知必须借助于多种感官进行感知,因此,本次活动我采用多通道感知、情境对唱等方式,引导幼儿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情绪,激发幼儿积极参与歌唱活动,并能够倾听同伴的歌声、协调一致地演唱。

    歌曲《春雨沙沙》旋律活泼欢快、内容形象生动,问答式的歌词描绘了一幅极富童趣的春天场景。歌词内容浅显易懂,音乐情绪活泼欢快,非常适合中班的小朋友演唱。

    三、目标预设

    《纲要》中指出,艺术是情感启迪、情感交流、情感表达的良好手段,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工具。从中班幼儿的已有学习经验与年龄特点出发,本次教学活动目标确定如下:

    1、知道歌曲名称,理解歌曲的内容。

    2、能用自然声音唱歌,学习用不同方式变化演唱。

    3、尝试将新编的词替换到歌曲中,喜欢演唱歌曲。

    四、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歌曲的内容,学习用不同的方式变化演唱。

    难点:创编歌曲。

    五、设计理念

    新的《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活动中除了以积极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外,我精选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歌曲的意境是春雨的美,因此通过演唱来感受这个意境,因为对歌曲比较熟悉了,所以在此基础上进行仿编,从多个角度来感受春雨的美。

    1.根据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和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我采用视听唱法,引导幼儿在观察生动形象的图片,充分地刺激幼儿的视觉,用语言和音乐熏陶帮助他们轻松地理解歌曲内容,熟悉歌曲旋律。

    2.根据"先行组织者理论",采用难点前置的方法,引导幼儿感知歌曲的强弱节奏,并分段学唱。从幼儿熟悉的下雨声入手,引导幼儿感受歌曲的节奏,同时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歌曲。

    3.根据幼儿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采用游戏对唱的方式,引导幼儿倾听同伴的歌声,学习协调一致地进行演唱。

    六、设计思路

    教学活动是老师和幼儿共同表演的舞台,而幼儿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的"表演"以及活动中所呈现的一切都必须为孩子自然的学习服务。因此,我在本次活动中注重幼儿自身的学习和体验,采用体验学习法和多种感官参与法,引导幼儿在体验中学习,通过想一想、说一说、看一看、听一听、学一学、唱一唱等多种感官的活动,学习演唱歌曲。

    七、教学过程

    (一)引入活动,激发兴趣。

    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相互交流。

    师:春天来了,我们身边都有哪些变化呀?幼儿自由讲述

    教师小结:春姑娘悄悄地来到我们的身边,它带来了许多它的好伙伴,就连小雨也迫不及待的唱起了歌,你们听……

    第一环节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在引导幼儿讨论"春天来了,身边的变化"同时,为下面创编歌曲做了铺垫。幼儿观看课件,体验感受歌曲的活泼优美的情趣,把握歌曲的情感线路,使幼儿能进入春雨美的意境中来。

    (二)欣赏歌曲

    1、完整欣赏

    师:刚才你听到谁在说话?它说些什么?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感受都有所不同,回答可能多种多样。如何提升幼儿对春天的认识,使他们的学习变得主动而且有意义,需要老师灵活机智的引导。歌曲的第一段与第二段节奏相同,但歌词内容有明显的区别,所以我先让幼儿熟悉第一段。

    2、再次欣赏

    师:下了春雨后,种子就好像喝了水,很快就发芽就长大了,这时候种子心里怎样的?引导幼儿表现活泼优美的情趣。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三)学唱歌曲

    1、用几种不同的演唱方式激发幼儿学唱的兴趣。如:教师领唱幼儿用单音字哼唱旋律:啦啦啦……、教师和幼儿互相接唱、边做动作边唱等等。

    孩子对一种表现方式的兴趣不是非常持久,所以我们可以尝试让孩子用不同唱的形式来学唱歌曲。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这样变化的方式很受孩子欢迎。同时,幼儿在学习第一段歌曲的基础上,对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已经有一定的感知,很快就能跟上老师的领唱。

    2、分组对唱歌曲(幼儿两两结伴,分别扮演春雨和种子)

    问答式的歌曲非常适合孩子们进行对唱。在这环节中,我先采用老师与幼儿问答对唱的方式(老师扮春雨,唱:"春雨春雨沙沙沙,沙沙沙,种子种子在说话,在说话"。孩子扮种子,唱:"哎呀呀,雨水真甜,哎呀呀,我要发芽。" )

    再请幼儿自由分组进行对唱,随后请个别幼儿与集体对唱……尽可能多地为幼儿提供表现的机会,让幼儿在不同的演唱过程中体验歌曲愉快的情绪,以及歌曲的节奏。

    《纲要》中指出,老师要培养幼儿大胆的表现自己情感和体验的能力、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所以我采用多种对唱的方式鼓励幼儿表演歌曲,这是孩子领会歌曲的一种升华,也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

    师幼互动的关键是为幼儿提供宽松和谐的环境,激发幼儿积极回应老师的提问,开放性的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思维,主动回忆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有关春天的知识。在这个问题中,隐含了歌词的内容,巧妙地借助图片所展示的图像,帮助幼儿理解并熟悉歌词。同时,也为幼儿熟悉歌曲节奏做了铺垫。

    (四)体验感受

    师:下雨了,除了种子,还有谁也会很开心呢?你猜它会怎么说?引导幼儿尝试进行仿编。

    在进行仿编的过程中,体验不同角色表演时的不同心情。

    第四环节是体验感受,通过用活泼优美的情趣演唱歌曲来感受春雨美的意境。活动的延伸是为了孩子再一次巩固所学到的本领,并给每个孩子都有表现表达的机会,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孩子们在春天的主题活动中积累了很多有关春天的知识,也一定能够创编出很多新的歌词,我鼓励他们相互做小老师,学学别人编的新词,既满足了幼儿充分表现自己的需要,也为孩子们巩固歌曲旋律、节奏提供了反复的练习机会。

    附歌曲:

    春雨,春雨,沙沙沙,种子种子在说话,哎哟哟,雨水真甜,哎哟哟,我要发芽。

    春雨,春雨,沙沙沙,种子种子在说话,哎哟哟,我要出土,哎哟哟,我要长大。

    小树苗中班音乐教案集合940字


    小树苗中班音乐教案【篇一】

    内容与要求:

    1、感受三拍子歌曲的轻快,乐意尝试用动作来表现三拍子的节奏。

    2、知道小树苗长大离不开阳光和水,能产生照顾小树苗的愿望。

    活动准备:

    音乐、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出主题。

    1、最近我们都在聊春天里发生的事情,你们喜欢春天吗?

    2、过渡语:我也很喜欢春天,春天小草会从泥土里钻出来;小树会发芽;小花会开出美丽的花朵。

    3、看,这是什么?你们知道小树是怎样长成大树的吗?

    4、小结:小树需要水河阳光才能快快长大,我这里有一首好听的关于小树成长的歌曲,我们赶快来听听,小树到底是怎么长大的!

    二、欣赏歌曲——感受小树苗三拍子的节奏。

    (第一遍欣赏)

    1、你觉得这首歌听上去是什么感觉?

    2、我们用打节奏的方法来帮助小树快快长大吧!

    (引导幼儿用拍手、拍腿,拍肩膀等方式)

    (第二遍欣赏)

    1、你听到歌里唱了什么?

    2、小树苗是怎样长大的?

    3、小结:原来小树又要浇水、又要晒晒太阳,还要吹吹风,我们还要说好听的话,这样小树就长的又高又大。

    三、歌曲表演——感受集体表演的乐趣。

    1、谁愿意用好听的声音把这首歌唱出来呢?

    2、宝宝们得声音真好听,不过我觉得要是能加上动作就更好了,一起来试试好吗?

    3、鼓励幼儿尝试根据歌词做出相应的动作来演唱歌曲。

    4、小结:宝宝们都唱的很好听,我来看看你们的小树有没有长高呢?真的有长高哦,想不想让你们的小树长的更高呢?那我们回家唱给爸爸妈妈听,用好听的声音唱,好看的动作表演,我想你们的小树一定会很快长高的!

    小树苗中班音乐教案【篇二】

    一、活动前思考

    1、设计意图

    这是一首叙事性歌曲,歌词内容富有情节性,生动描写了小朋友从一开始的“把树摇”到后来的“把水浇”这一故事情节。曲调活泼而富有童趣,2/4拍的节奏强弱明显,歌曲结构简单,整首歌曲唱起来很流畅,适合中班幼儿演唱。此首歌曲有两个教学点:

    (1)歌曲中的切分音,掌握好了这一知识点为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歌曲中“快别摇树”的焦急和“快来浇水”的迫切性情。中班幼儿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音乐形象与情绪的感知必须借助于多种感官进行感知,因此,本次活动我采用多通道感知、情境对唱等方式,引导幼儿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情绪,激发幼儿积极参与歌唱活动,并能够倾听同伴的歌声、协调一致地演唱。

    2、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歌词内容,主动学唱歌曲。

    难点:唱准切分音,唱出“快别摇树”的焦急和“快来浇水”的迫切性情。

    二、过程实录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歌曲旋律的基础上,理解歌曲内容,主动学唱歌曲。

    2.初步唱准切分音唱出“快别摇树”的焦急和“快来浇水”的迫切性情。

    3.懂得爱护小树苗、关心的树苗的成长。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在日常活动中,进行爱护公共财物的教育。

    2.物质准备:八字形双排座位,图片两张,节奏图谱一张。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演唱歌曲《郊游》入场,引起幼儿兴趣。

    春天来了,天气可真好,我们一起去公园郊游吧?边唱边两两拉手入场。瞧!路旁有两排小椅子,我们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吧。

    2、练声,熟悉歌曲旋律。

    (1)公园里可真热闹,听!小鸟在唱歌了。教师示范唱“叽叽叽喳喳喳喳喳喳喳喳喳”(歌曲第一句音乐)

    (2)教师提问:小鸟是怎样唱歌的?教师出示节奏图谱,幼儿观察,学唱切分音。

    (3)小蜜蜂出来采蜜了,它也唱了起来。“嗡……”;池塘里的小青蛙也唱起了歌“呱……”。

    评析:这一环节是导入环节,让幼儿在愉快的《郊游》歌曲中进教室,创设了特定的情景,让幼儿融入与该情境中,调动了幼儿积极愉快的情绪。在练声环节,又将难点前置,帮助幼儿很好的掌握了切分音。

    二、理解歌词内容

    1、出示图一,帮助幼儿理解第一段歌词

    (1)发生了什么事?

    (2)教师示范念第一段歌词。

    (3)根据歌词内容提问,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2、出示图二,理解并记忆歌词第二段。

    3、教师与幼儿完整念歌词。

    4、教师与幼儿在旋律的伴奏下有节奏的朗诵歌词。

    (1)小鸟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我们把这件事轻轻的告诉小鸟。

    (2)小鸟有把这件事大声告诉了蝴蝶。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是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已有经验,解决了歌曲的'重点理解歌词内容,同时对幼儿进行了相应的环保教育。但是在记忆歌词的这个环节,教师花的时间可以适当的减少。将音乐更快的进入。

    三、学唱歌曲《爱护小树苗》

    1、教师示范完整唱歌曲。

    青蛙听到了这件事把它唱成了一首歌。

    2、教师与幼儿一起完整唱。

    3、与幼儿共同讨论“快别摇树”的焦急和“快来浇水”的迫切性情。

    (1)小姐姐看见小弟弟在摇树,心情怎么样?该怎样唱?

    (2)小姐姐喊小弟弟来浇水的时候,心情又怎样?

    (3)师幼共同演唱,唱出“快别摇树”的焦急和“快来浇水”的迫切性情。

    4、教师与幼儿相互对唱。

    评析:在这各环节中,教师采用了一系列教学策略让幼儿学唱歌曲。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唱。建议教师在这一环节采用请个别幼儿表演,其他幼儿伴唱的方式进行,效果会更好。

    三、活动后思考

    音乐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手段。如今倡导“让幼儿主动学习,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然而,如何在你教我学的歌唱活动中发挥孩子的主体性,使枯燥平淡的歌唱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和富有儿童情趣,是人们常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本活动意在打破传统单一教学模式,通过师幼互动,运用形象生动的音乐图谱及节奏图、以鼓励、赏识的方法来调动幼儿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幼儿愉快地投入到整个活动中。音乐教育不是用说理的方法,而是通过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感受,陶冶情操,丰富幼儿感情,启迪幼儿智慧,培养良好的个性。在教学活动中我主要采取了整体教唱法、情绪感染法和节奏朗诵法。

    第一种方法整体教唱法,整体教唱是把歌曲作为一个完整的形象呈现在幼儿面前,幼儿也把它作为一个完整的形象来接受的,这样幼儿容易进入歌曲特定意境,引起幼儿一定的情感体验带着感情演唱。整体教唱法比较适合音乐艺术的特点。首先在运用整体教唱法时,我特别注意了前期铺垫工作。教师的整首范唱,个别节奏如切分音的学习,歌词的学习都为整体教唱打下了基础。其次,注意变化形式、灵活运用。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整个教学活动要幼儿从头到尾整首学唱,一边一边的重复是不符合纲要精神的,因此,我设计了多种形式,比如无伴奏整体教唱,因为幼儿跟人声学唱比跟乐器学唱容易些,在没有伴奏的情况下幼儿更能听清歌词、曲调的特点。另外还运用了分组表演唱、个别和集体的对唱等形式。再针对较难掌握的地方进行分句教唱。这样不会使幼儿感到乏味和疲劳。

    第二种方法是节奏朗诵法,主要在学习理解歌词的环节运用。这是帮助幼儿掌握歌曲节奏和记忆歌词的既简单又有效的方法。首先,我将切分音的节奏,引导幼儿单独进行尝试学习。然后再利用整副节奏谱引导幼儿边拍节奏边朗诵歌词。这个过程注重发挥了幼儿的创造性、主动性,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学习。

    第三种是情绪感染法,新纲要告诉我们艺术是情感启迪、情感交流、情感表达的良好手段,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最佳工具,幼儿在音乐活动时很容易受到情绪的感染。运用情绪感染法在引导幼儿欣赏歌曲的过程中起到了示范榜样的作用。

    以上几种教学方法在活动中交替使用、相互补充,使教学活动动静交替。注意发挥了音乐作品的情感教育功能,重视了幼儿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

    另外,由于这首歌曲表现的是两个小朋友从一开始的“把树摇”到后来的“把水浇”这一故事情节,本身就具有游戏情节性,如果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时能始终都让幼儿沉静在表演游戏的快乐之中,效果会更好。运用游戏的语言、创设游戏的环境,让幼儿在游戏中有更多的机会表现自我,从而尊重了每个孩子的自主发展。

    小树苗中班音乐教案(篇三)

    活动名称:艺术——中班新授歌曲“小树苗呀快长大”设计意图:歌曲《小树苗呀快长大》以其活泼欢快的旋律、幽默有趣的象声词深受幼儿喜欢,同时还蕴含着小树苗的生长的科学知识,因此我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艺术、科学有机整合,以期通过活动,让孩子们达到在理解粗浅科学知识的同时又能在艺术中提高音乐素质的目的。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要爱护小树苗,知道种树是为了美化环境。

    2.能正确演唱象声词,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3.引导幼儿初步根据歌曲的内容,学习创编表演动作。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课件、 钢琴、录音机。

    2.知识准备:对秋季特征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

    3.重点分析:引导幼儿唱出欢快的情绪,象声词要唱准确.

    难点分析:了解3月12日是植树节 。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进教室《嘀哩嘀哩》

    2.发声练习:师生问好:今天来了许多客人老师,我们都是有礼貌的好娃娃,让我们用最好听的声音唱着向他们问好,好吗?

    3.象声词游戏:我们最爱玩游戏了,来,做游戏!这是娃娃小手,拍拍拍拍拍;这是娃娃小脚,劈啪劈啪啪;这是娃娃小鼓,咚咚咚咚咚,这是娃娃小喇叭,哒哒哒哒哒。这些模仿事物发出的声音叫做象声词。老师考考你们,你能猜出它们的象声词是什么吗?请看大屏幕!

    4.利用课件,重难点突破:这是谁?小雨点什么声音?(滴答滴答答)小青蛙的象声词?(咕呱咕呱呱)小朋友一定很奇怪,小树苗怎么会有声音呢?小树苗喝饱了水高兴的笑出声音了,什么声音?(哈哈哈哈哈)小朋友踩水什么声音?(劈啪劈啪啪)

    引导幼儿知道那些是象声词?什么是象声词?

    二、展开

    1.出示有关天春天大自然景色的画面课件,引起兴趣:

    师:在花瓣飞舞、柳叶飘扬的季节里,春姑娘也悄悄的来到了我们的身旁,我们周围的事物发生了许多变化,你能用恰当的语言描绘一下吗?(生:花儿露出了笑脸,草儿伸直了懒腰,冬眠的动物醒了,小青蛙唱着歌,春天还常常听到打雷声,常下小雨)

    放课件,“你瞧,春姑娘还会变魔术呢,她来到了┅┅春姑娘还带来了许多它的好伙伴,,你瞧,他们是谁?请看大屏幕

    2.理解歌词,创编歌词。

    (1)问:它们是谁?正在做什么?我们试着用儿歌的语言编一编好吗?

    (2)朗诵歌词:你们说的真好听 ,咱们完整说一说。

    3.学习演唱歌曲。

    (1)播放歌曲《小树苗呀快长大》(放声音—数10下—打图象):“下雨谁最高兴?小树苗迫不及待的给大家唱歌了,名字叫《小树苗呀快长大》想不想听?”

    (2)幼儿轻声跟唱。“好不好听?你想不想唱?”

    (3)分析情感。“这么美的春天这么及时的春雨,我们应该用什么心情演唱呢?” (树苗喝水多,快乐)

    (4)完整歌曲两遍。

    4.自编动作表演歌曲。

    (1)有的小朋友都边唱边加动作了,你想不想表演?小雨点从哪来?小青蛙张着大嘴巴?小树苗怎样长?

    (2)集体表演两遍。

    (3)个别表演。春姑娘喜欢小树苗,为它送来了春雨,你喜不喜欢小树苗,为什么?(提供木材资源,改善环境,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它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怎样爱护它?(不去摇,多浇水)谁愿当小树苗的好朋友?

    三、延伸活动

    1.放松活动:春天真是一个好季节,让我们休息一下,欣赏一下春天还有那些美景?放课件《梁祝》教师语言描述:春天到了,春分温柔地吹着,花儿开了,蝴蝶飞到了花丛里,闻一闻谁的花儿最香?变成小蝴蝶飞出教室。

    2.出教室。

    【参考】中班音乐鸭子上桥教案集合3篇


    中班音乐鸭子上桥教案【篇一】

    设计意图:

    歌曲《鸭子上桥》生动有趣,琅琅上口,富有一定的情境,深受中班幼儿喜爱。不过由于歌词中有数数特别是倒数的内容,旋律中又有间奏,所以中班幼儿演唱起来有一定难度。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我班幼儿的歌唱水平,我将活动分为两个教时来完成。本教时作为第一教时,我将感知间奏作为活动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设计了可以抽拉的环形图谱,一方面可以生动、有趣地表现鸭子上桥的情景,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另一方面可以借助环形图谱中鸭子排列的疏密感受鸭子上桥时的不同速度,从而对歌曲的基本旋律结构产生清晰的认识。另外,我在用环形图谱表现间奏处插入羽毛图案,可引起幼儿对间奏的注意,感受间奏处的等待,有利于幼儿的自主学习和发现。第二教时的目标为:(1)在轻快地唱准第一段歌词的基础上,感受第二段歌词与第一段的不同,并能完整演唱歌曲。(2)尝试小组表演唱,体验小组合作的乐趣。

    目标:

    1.借助图示理解歌词,感受乐曲轻快的旋律。

    2.能用轻快的声音唱好第一段,知道间奏处要等待。

    3.根据歌词做动作,体验游戏的乐趣。

    准备:

    歌曲录音,画有小桥的背景底图贴于黑板上,画有8只鸭子的环形图谱套在黑板上(如图),鸭子头饰。

    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你最喜欢什么小动物啊?听听看这是那个小动物的声音?(小狗、小猫、小鸡、小鸭子的声音依次出现)

    2.让幼儿模仿动物的声音。

    二、理解歌词,学唱歌曲

    1.理解歌词。

    (1)出示小桥的背景底图,引出歌曲情景。

    师:这里有一座小桥。听一听是谁上桥了?

    (2)教师引导幼儿听一遍歌曲,感受歌曲的整体结构。

    师:你们听到一共有几只鸭子呀?

    师:它们是怎样上桥的?它们是挤来挤去的还是排好队的?为什么?

    (3)教师引导幼儿再次完整听歌曲,同时抽拉环形图谱表现鸭子上桥的情境,帮助幼儿直观地感受歌曲的整体结构并记忆歌词。

    师(小结):原来这八只鸭子都是听着音乐、排好队走上桥的。

    2.突破难点。

    (1)幼儿感受歌曲中八只鸭子上桥时的不同速度。

    师:这八只鸭子都高高兴兴上桥了,那它们上桥的速度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幼儿根据图示说出自己的理解。)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它们在干什么?

    师:我们一起来唱唱看。(教师示范演唱,幼儿跟唱。)

    师(小结):前面四只鸭子上桥时慢慢的,后面四只跟得紧紧的,上桥上得快快的,歌声也是快快的。

    (2)幼儿自主学习歌曲间奏部分。

    ①幼儿在八只鸭子的图谱中发现、了解两片羽毛的意义。

    师:图上还有看不明白的地方吗?

    师:为什么在第三只和第四只鸭子后面有羽毛?

    师:你们说了很多想法。那到底两片羽毛是什么意思呢?秘密就藏在歌曲里,我们一起再到歌里找一找。

    ②幼儿听音乐感受间奏。

    师(小结):在歌曲中只有旋律、没有歌词的地方就叫间奏。图上有羽毛的地方就是间奏的地方,唱到这里时要等一下,不能唱出来,只能在心里唱。

    (教师弹琴,幼儿跟唱。)

    ③幼儿模仿小鸭子的各种动作表现间奏。

    师:在间奏的地方虽然不用唱歌词,但还有音乐。想一想我们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现间奏呢?

    (教师放音乐,幼儿一边跟唱一边用动作自由表现。)

    ④八只鸭子都上桥了,现在小桥会怎样呢?(小小木桥摇呀摇。)

    3.完整学唱第一段歌曲。

    (1)教师操作环形图谱,幼儿跟音乐学唱歌曲2~3遍。

    师:小鸭子上桥的游戏真好玩。小鸭子还想玩上桥的游戏,不过这次想请你们用歌声把它们请上桥,你们行吗?

    (2)师幼一起演唱,表现歌曲中轻松、愉快的情绪。

    三、游戏:鸭子上桥

    1.教师操作环形图谱,幼儿随音乐在原地表现鸭子摇摇摆摆走上桥,鸭子上桥后停下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后面鸭子快快跑上桥的情景。

    师:现在请大家起立站在原地,跟老师一起边听音乐,边按节奏做动作。

    2.幼儿戴上鸭子头饰,8人一组分角色边唱歌边按序表现相应的上桥动作。 师:看,前面有座小桥,我们也来当鸭子玩玩上桥的游戏。大家一定要记住自己是第几只鸭子,按音乐、歌词做好自己的动作。

    中班音乐鸭子上桥教案【篇二】

    活动目标:

    1.在欣赏歌曲中充分感受歌曲的旋律,借助图示理解并唱准歌词。

    2.唱出1-8的递增和递减,形象感受数量递增递减的关系。

    3.尝试边游戏边学唱歌曲,享受轻松、愉快的歌唱氛围。

    活动准备:图示卡片;课件;平衡木;音乐。

    活动过程:

    一、以“小鸭子学习上桥的本领”引题进场。(听《鸭子上桥》的旋律)

    二、分段学习歌曲。

    1.感受歌曲第一段。

    (1)导入语:今天也有几只小鸭子跟我们一样,在学习上桥的本领,听一听是几只小鸭子呢?他们上桥的速度是不是一样的呢?(范唱第一段)

    (2)提问:有几只鸭子在学习上桥的.本领?但是他们上桥的速度不一样,我们来听听哪几只上桥的速度快,哪几只上桥的速度慢?我们把小鸭子们请上来。(边演示边范唱)

    (3)这8只鸭子中有两只鸭子上桥时害怕了,有停了一下,你们听听是哪两只鸭子?

    (4)在三只鸭子和四只鸭子处练习间奏。

    (5)后面的4只鸭子中有一只鸭子和其他的不一样,听一听是哪一只鸭子?

    (6)练习附点的演唱。

    (7)八只小鸭一起站在小小木桥上,小小木桥怎么样啦?

    (8)演唱第一段。

    2.感受歌曲第二段。

    (1)导入语:小小木桥摇呀摇,鸭妈妈可担心了,她对着小鸭子们喊:“鸭宝宝们,快快下桥呀!”(范唱第二段)

    (2)提问:“一共有几只鸭子在桥上走?”

    “下来了1只鸭子,还有几只鸭子桥上走?”(7只)

    “又下来了1只鸭子,还有几只鸭子桥上走?”(6只)

    “桥上鸭子的数量发生了什么变化?”

    “唱到几只鸭子的时候出现了间奏?唱到几只鸭子的时候出现了小附点呢?(练习间奏、附点)

    “八只鸭子下了桥,小小木桥发生了什么变化?”

    (3)演唱第二段。

    三、多种形式完整演唱歌曲。

    四、游戏表演。

    1.一组(8个幼儿)示范游戏表演的方法。

    2.两组幼儿表演。

    3.四组幼儿共同游戏。

    五、结束活动。

    可爱的鸭宝宝们,现在鸭妈妈要带你们去学新的本领喽!(播放歌曲《鸭子上桥》)

    中班音乐鸭子上桥教案(篇三)

    一、 设计意图:

    活泼好动,爱唱爱跳是幼儿的特点,《鸭子上桥》这首歌曲,内容诙谐有趣、旋律欢快朗朗上口,活动中整合了音乐元素以外的其他学科内容(数概念、轻重的关系),符合幼儿的发展需要,是孩子们感兴趣和乐于尝试的,歌曲中有间奏停顿和附点,我运用直观的拍手方法在间奏处停顿,同时,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获得更多的积极情绪、情感的享受和体验,促进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和积极、主动、乐观合作等个性的形成,使这节音乐活动真正成为快乐的载体。

    二 、活动目标:

    1、 借助画面,理解巧记歌词内容,形象感受数量递增递减的关系

    2、学习用轻快的声音学唱歌曲,用手偶根据歌词内容进行歌唱

    3、体验分角色合作表演的快乐,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与平衡性

    三、活动准备:

    小鸭子头饰8个,多媒体课件,平衡木一条,小鸭子卡片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

    宝贝们,今天天气真好,老师想带你们到草地上玩,你们想去吗?好!踏着音乐的节拍咱们出发吧!(放数鸭子音乐)好了,都安静的坐下来。哎!宝贝们,刚才咱们模仿的是谁?(小鸭子)谁来学一学小鸭子是怎么叫的?( 呷、呷、呷)嗯,真不错,现在咱们一起来学一学小鸭子的叫声好吗? 师:小鸭子是这样叫的,C调 :1 3 5 3 ︳1----︳小鸭子是这样叫的,D调: 1 3 5 3 ︳1----︳小鸭子是这样叫的(逐渐升高音阶)......小鸭子的叫声真好听!老师知道你们都特别喜欢小鸭子,今天老师就给你们带来了一群小鸭子,你们听,它们唱着歌来了(放课件初听歌曲)

    (二)展开

    1、熟悉歌词、感受旋律

    指导语:刚才歌中的小鸭子他们在干什么?(你说,你说……) 哦!原来小鸭子在玩

    上桥的游戏,那它们有几只小鸭子在上桥?它们是怎么过桥的?咱们再来听一遍,看看谁听得最认真,可要听仔细了!(谁来告诉老师,它们是怎么上桥的?)说的真好,把掌声送给他。

    指导语:有8只小鸭子在上桥,老师知道你们都会用手指头表示数字,现在老师说着小鸭子上桥的故事,听老师说到数字几 ,你就用手指头表示出来,好不好? (出示节奏卡)

    (1 )处理间奏

    指导语:一只鸭子上了桥,两只鸭子上了桥,三只鸭子,哎?宝贝们,第三只小鸭子和前两只小鸭子【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请举手告诉老师)(第三只鸭子回头向后看)哦?第三只小鸭子回头一看,后边的小鸭子还没跟上呢,它会对后边的小鸭子说什么?(你来说……)(哦,让后边的小鸭子快跟上,)这个地方有歌词吗?( )没有歌词,只有音乐的这个地方叫间奏,间奏的地方要等一等::;;那咱们做个什么样的动作来等一等,谁来尝试一下?(拍手、拍腿、拍肩、拍胳膊)你们的想法真好, 把掌声送给他。

    指导语: 第四只小鸭子也在等后边的小鸭子,一起来尝试一下三只四只的等一等,【(不能出声音,嘘!只做动作等一等,可多试几遍〗三只,四只小鸭子在

    等着后边的,后边的小鸭子上桥的速度就加快了,加快速度__________ 五只、六只、七只、八只,八只鸭子上了桥,猜猜看,八只鸭子都上小木桥了,小木桥有没有变化?(歌词:小小木桥摇呀摇……)

    (2)处理第二段歌词:

    指导语:宝贝们8只鸭子都上小木桥了,,小木桥摇摇晃晃的,那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你们猜猜看,小鸭子们应该怎样做才会更安全?动动脑筋想一想……(一只,一只从桥上下来了)好,咱们就听听小鸭子是怎么下桥的!八只鸭子桥上走,下去了一只还有? 七只鸭子桥上走,下去了一只…….八只都下去了,小木桥还摇晃吗?( 小小木桥不再摇,

    指导语:现在你们来说着小鸭子上桥的故事,老师来把这个故事演示一遍,先来说上桥的故事,再来说下桥的故事,(教师操作小鸭子卡片)宝贝们,鸭子上桥和下桥时数数的方法一样吗?(上桥是一个比一个多,下桥是一个比一个少)

    (3)跟唱歌曲:宝贝们,刚才有只小鸭子悄悄的告诉我说,要是你们班的小宝贝把小鸭子上桥的故事唱出来会更好听,咱们一起跟着音乐、拍着小手把这个好听的故事唱出来吧,(播放课件歌曲),你们唱的真好听!

    2、钢琴伴奏,多种形式演唱歌曲。形式和指导语如下:

    (1)现在咱们不跟音乐了,跟着老师的琴声,一起来把这个好听的故事唱一遍。听好老师的前奏,别忘了在三只、四只的地方,不出声音等一等。

    (2) 谁能用更好听的声音,把鸭子上桥的故事唱出来,(其他宝贝给拍着手)?

    (3)现在,咱们一组小宝贝演唱,一组小宝贝在间奏处学小鸭子的叫声,嘎嘎两次。(时间不够可省略此步骤)

    3、听音乐玩游戏

    指导语: 小鸭子上桥真好玩,宝贝们想不想玩上桥的游戏?我觉得你们上桥肯定比小鸭子走的还好,看看谁模仿的最像小鸭子……唱到第几只,第几只就上桥,(来,戴上小鸭子头饰,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小木桥)

    4 、创编动作:

    指导语:宝贝们,现在歌曲我们已经学会唱了,老师给你们提个要求,给这首歌曲配上自己喜欢的、好看的动作,来表演唱‘鸭子上桥” 。 向后转,面向评委老师,让评委老师看一看哪个小宝贝表演的最好看,唱的声音最甜!!(我们的小宝贝表演的好看吗?(掌声鼓励)

    (三)结束

    1、教师小结幼儿活动情况。

    2、鼓励幼儿拓展到生活中的活动。

    教师小结指导语:宝贝们,鸭子上桥是一个挨一个,排着队有秩序的上桥,那咱们什么时候也应象小鸭子一样有秩序地做事情呢? ( 孩子自由说)一起来看看画面上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放课件拓展部分,播放安全要牢记),希望咱们在玩滑梯 、做游戏时,也象小鸭子一样有秩序,才会玩的开心和安全。

    3、学小鸭子走路,排着整齐的队伍,到外边去做游戏结束活动。

    【小学语文教案集合】相关推荐
    物理实验教学工作计划三篇(精选)

    物理实验教学工作计划篇一一、指导思想:物理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实验室则是学生学习和进行实验的主要场所,是物理探究学习的主要资源。因此,学校高度重视物理实验室建设,配置必要的仪器和设备,确...

    推荐:英语教学工作计划及总结范文

    一、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理论素养1、本学期要重点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英语课程标准》和《英语课程标准解读》等有关课程改革的材料。学习课程改革专著《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明确英语课程在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