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点期末总复习资料教案模板
  • 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点期末总复习资料教案模板

    发表时间:2022-01-23

    【www.jk251.com - 平面直角坐标系】

    按照惯例,初中教师必须撰写自己的教案,教案在我们的教学生活当中十分常见,要想在教学中不断进取,其秘诀之一就是编写好教案。对于初中教案报的撰写你是否毫无头绪呢?希望《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点期末总复习资料教案模板》能够为您提供帮助。

    本章需要理解掌握的知识点有:

    1、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原点重合且互相垂直的两条数轴)。

    2、由点找坐标(从已知点分别向横轴、纵轴作垂线,垂足对应的数分别是该点的横纵坐标)。

    3、由坐标找点(例p(a,b),先在横轴上找到点的横坐标a,然后过横坐标所在的点作横轴的垂线,则这条垂线上的所有点的横坐标都为a,再在纵轴上找到纵坐标b,然后过纵坐标所在的点作纵轴的垂线,则这条垂线上的所有点的纵坐标都为b,两条直线的交点则为要找的点p)。

    4、坐标平面内的点和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关系。

    5、坐标平面被坐标系分成四个部分,分别称为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每个象限符号特点要清楚,

    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一象限。

    6、横轴上的点纵坐标为0,纵轴上的点横坐标为0.

    7、点到横轴的距离是纵坐标的绝对值;

    点到纵轴的距离是横坐标的绝对值。

    8、点a(a,b),b(m,n),若ab与x轴平行,则b等于n,且a不等于m;

    若ab与y轴平行,则a等于m,且b不等于n

    9、点a(a,b),b(m,n)关于x轴对称,则a等于m,且b与n互为相反数

    点a(a,b),b(m,n)关于y轴对称,则b等于n,且a与m互为相反数。

    点a(a,b),b(m,n)关于原点对称,则a与m互为相反数,且b与n互为相反数。

    10、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等于它们坐标差的绝对值;

    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等于它们横、纵坐标分别作差的平方的和的算术平方根。

    11、点a(a,b),b(m,n),则线段ab中点的坐标分别是a、b两点横、纵坐标的平均数。

    12、横、纵坐标相等的点在一、三象限夹角平分线上,反之亦然。

    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的点在二、四象限夹角平分线上,反之亦然。

    13、在坐标系中求三角形面积:如三角形有一边在坐标轴上或与坐标轴平行,则以此边为底来求三角形面积;

    如没有边在坐标轴上或与坐标轴平行,则分别过三个顶点作坐标轴的平行线,得到一个矩形。用矩形的面积减去周边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即可得到要求三角形面积。

    如求四边形的面积,一般都是采用分割的方法,也可考虑补的方法。

    14、图形的平移有两个要素:平移方向和平移距离

    图形在坐标系中的平移,可采用坐标的变化来描述。

    图形左、右平移,横坐标减、加;

    图形上、下平移,纵坐标加、减。

    Jk251.com相关文章推荐

    平面直角坐标系


    1、教材分析:

    ⑴知识结构:

    日常生活及其它学科需要一种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的方法.在数学上,可以类比数轴,引出的概念.完成了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的一一对应,也把数与形统一了起来.

    ⑵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能正确画出直角坐标系,并能在直角坐标系中,根据坐标找出点,由点求出坐标.直角坐标系的基本知识是学习全章的基础,在后面学习函数的图象以及一些具体函数的图象时都要应用这些知识.通过对这部分知识的反复而深入的练习、应用,渗透坐标的思想,进而形成数形结合的的数学思想.

    本节的难点是中的点与有序实数对间的一一对应.限于初中的学习范围与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如:不理解有序实数对,或不能很好地理解一一对应,有的只限于机械地记忆,这样会影响对数形结合思想的形成.教材上只给出了比较简单的描述.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从一点一滴处理解横、纵坐标的值不同,即实数对不同,则在直角平面上的点的位置也不同,反之,亦然.

    2、教学建议:

    数学是世界的一部分,同时又隐藏在世界中.这样,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认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与作用.因此,数学概念的产生有其必然性与合理性.

    (1)概念的引入

    组织学生看本章引言中的气温图,说明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是实际需要的.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他们的生活中还有什么类似的例子.如电影院中的座位,到图书馆找书,学生的课程表等.从丰富的背景材料中,体会数学的广泛应用性.

    (2)讲授概念:

    现实生活和其它学科向数学提出了问题,如何建立数学模型以解决这个问题呢?以前,我们学习过数轴.数轴上每一个点都对应一个实数,这个实数叫做这个点在数轴上的坐标,数轴上的点与实数是一一对应的.这样利用数轴可以研究一些数量关系的问题.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的方法也可以与此类似,类比出的概念,并结合图形讲述的有关概念.

    (3)练习,深入地理解概念:

    平面直角这节课的概念较多,又都是新的,开始的时候不适合太快,给学生一个适应的过程,一个思维的空间.如:x轴、y轴不在任何象限内,原点是x轴、y轴的交点等.然后,就可以多练习一些简单题,如给出坐标,在中标点,或反之,给出中点的位置,找出其坐标.通过小题的练习,使学生能逐步理解坐标平面内的点和有序实数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总之,形成初步的数学概念后,学生可以通过变式,逐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在解题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创设环境,激励学生凭借自己的原有认知水平,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建构.在相互讨论评价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这节课可以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节课由实际引入,类比数轴定义,给出的概念,并通过练习达到熟练的程度.第二节课,可视第一节课的掌握情况,适当增加一些有探索性的题目.如求一已知点关于x轴、y轴、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特点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由坐标确定点和由点求坐标的方法.理解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2、会用象限和坐标轴说明直角坐标系内点的位置,并会根据点的位置,确定点的横坐标、纵坐标的符号.

    3、掌握确定已知点关于坐标轴(或原点)的对称点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总结的能力.

    4、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探索的能力.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5、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深刻性.

    教学重点:

    1、掌握象限或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的特点.

    2、会求已知点关于坐标轴或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

    教学难点:理解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教学用具:直尺、计算机

    教学方法:合作学习,讨论,探究

    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主动探索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的概念,并介绍了象限与坐标轴.初步体会到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的.今天我们需要开始新的探索,发现数学知识.

    下面看例1

    例1、指出下列各点所在象限或坐标轴;

    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解:描点画图后,可以从图中观察出,A点在第二象限;B点在第三象限;C点在第四象限;D点在第一象限;E点在x轴上;F点在y轴上.

    做完这道题后,你发现能直接从点的坐标判断出点所在象限或坐标轴吗?

    通过学生的分组讨论后,可总结如下:

    象限与坐标轴的定义都是以图形的形式直观给出的.通过本例题,又总结出了相应的代数规律.渗透了数与形的结合.并培养了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抽象思维能力.

    练习:习题13.1的第三题

    例2、在直角坐标系中,标出下列各对点的位置,

    并发现其中的规律.

    (1)(3,5),(2,5)

    (2)(1,2),(1,-3)

    (3)(4,4),(6,6)

    (4)

    通过观察可以总结出: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的点,其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为任意实数;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的点,其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为任意实数.

    另外一、三象限内,两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的点,其横坐标与纵坐标相同;二、四象限内,两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的点,其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建议:如果学生在观察时有困难,可以适当增加题量,丰富观察的对象,逐步得出最后的结论.

    这些规律也是有其必然的,如两点的纵坐标相同,则这两点在x轴的同侧,且到x轴的距离相等,由平面几何的知识,可推出这两点的连线平行于x轴.其它的性质也有其存在的道理.通过对规律的总结,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并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而点的坐标不同,它在平面上的位置也不相同.即平面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的.从图中可以看出.

    例3、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下列各点

    ⑴(2,1),(-2,1)

    ⑵(-3,4),(-3,-4)

    ⑶(5,-4),(-5,-4)

    你能发现上述各对点的位置有何特点吗?它们的坐标有何异同?你能总结出一般的规律吗?并说明其中的道理吗?

    解:(从图中观察出的点的位置)特点两点坐标间关系

    (1)两点关于y轴对称横坐标为相反数,纵坐标相同

    (2)两点关于x轴对称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为相反数

    (3)两点关于原点对称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这道题能引发我们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答案不固定,本教案只给出参考答案).我们可以这样说:对于直角坐标平面上的任意两点,如果它们的横坐标相反,纵坐标相同,则它们关于y轴对称;如果它们横坐标相同,纵坐标相反,则它们关于x轴对称;如果题目的横、纵坐标都相反,则它们关于原点对称,反之亦然.

    以上的规律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比如,已知点(-10,3).求这个点关于x轴、y轴,及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

    答:(-10,-3);(10,3);(10,-3).

    你想过这其中的道理吗?

    如两点关于y轴对称.根据轴对称的定义,这两点的连线垂直于y轴,且到y轴的距离相等.所以这两点的连线就平行于x轴,它们的纵坐标相同,对称点在y轴的两点.到y轴的距离相等.即这两点的横坐标相反.

    类似地,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其它两种情况的讨论.这个规律只要求学生能理解,并不要求严格地证明.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复习了对称的概念,体验了数形的结合.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他们互动探索的精神.

    小结:本节我们讨论了三道例题,这三道题都是大家共同讨论,通过观察归纳总结探索出的规律,这也是数学知识产生的一种过程.而且每道题的解决都离不开数形结合的思想.而且也能逐步体会出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这一部分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希望大家能真正地理解并能熟练应用.

    作业:习题13.1B组的1-3.

    平面直角坐标系初中教案精选


    1、教材分析:

    ⑴知识结构:

    日常生活及其它学科需要一种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的方法.在数学上,可以类比数轴,引出的概念.完成了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的一一对应,也把数与形统一了起来.

    ⑵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能正确画出直角坐标系,并能在直角坐标系中,根据坐标找出点,由点求出坐标.直角坐标系的基本知识是学习全章的基础,在后面学习函数的图象以及一些具体函数的图象时都要应用这些知识.通过对这部分知识的反复而深入的练习、应用,渗透坐标的思想,进而形成数形结合的的数学思想.

    本节的难点是中的点与有序实数对间的一一对应.限于初中的学习范围与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如:不理解有序实数对,或不能很好地理解一一对应,有的只限于机械地记忆,这样会影响对数形结合思想的形成.教材上只给出了比较简单的描述.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从一点一滴处理解横、纵坐标的值不同,即实数对不同,则在直角平面上的点的位置也不同,反之,亦然.

    2、教学建议:

    数学是世界的一部分,同时又隐藏在世界中.这样,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认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与作用.因此,数学概念的产生有其必然性与合理性.

    (1)概念的引入

    组织学生看本章引言中的气温图,说明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是实际需要的.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他们的生活中还有什么类似的例子.如电影院中的座位,到图书馆找书,学生的课程表等.从丰富的背景材料中,体会数学的广泛应用性.

    (2)讲授概念:

    现实生活和其它学科向数学提出了问题,如何建立数学模型以解决这个问题呢?以前,我们学习过数轴.数轴上每一个点都对应一个实数,这个实数叫做这个点在数轴上的坐标,数轴上的点与实数是一一对应的.这样利用数轴可以研究一些数量关系的问题.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的方法也可以与此类似,类比出的概念,并结合图形讲述的有关概念.

    (3)练习,深入地理解概念:

    平面直角这节课的概念较多,又都是新的,开始的时候不适合太快,给学生一个适应的过程,一个思维的空间.如:x轴、y轴不在任何象限内,原点是x轴、y轴的交点等.然后,就可以多练习一些简单题,如给出坐标,在中标点,或反之,给出中点的位置,找出其坐标.通过小题的练习,使学生能逐步理解坐标平面内的点和有序实数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总之,形成初步的数学概念后,学生可以通过变式,逐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在解题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创设环境,激励学生凭借自己的原有认知水平,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建构.在相互讨论评价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这节课可以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节课由实际引入,类比数轴定义,给出的概念,并通过练习达到熟练的程度.第二节课,可视第一节课的掌握情况,适当增加一些有探索性的题目.如求一已知点关于x轴、y轴、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特点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由坐标确定点和由点求坐标的方法.理解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2、会用象限和坐标轴说明直角坐标系内点的位置,并会根据点的位置,确定点的横坐标、纵坐标的符号.

    3、掌握确定已知点关于坐标轴(或原点)的对称点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总结的能力.

    4、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探索的能力.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5、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深刻性.

    教学重点:

    1、掌握象限或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的特点.

    2、会求已知点关于坐标轴或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

    教学难点:理解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教学用具:直尺、计算机

    教学方法:合作学习,讨论,探究

    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主动探索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的概念,并介绍了象限与坐标轴.初步体会到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的.今天我们需要开始新的探索,发现数学知识.

    下面看例1

    例1、指出下列各点所在象限或坐标轴;

    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解:描点画图后,可以从图中观察出,A点在第二象限;B点在第三象限;C点在第四象限;D点在第一象限;E点在x轴上;F点在y轴上.

    做完这道题后,你发现能直接从点的坐标判断出点所在象限或坐标轴吗?

    通过学生的分组讨论后,可总结如下:

    象限与坐标轴的定义都是以图形的形式直观给出的.通过本例题,又总结出了相应的代数规律.渗透了数与形的结合.并培养了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抽象思维能力.

    练习:习题13.1的第三题

    例2、在直角坐标系中,标出下列各对点的位置,

    并发现其中的规律.

    (1)(3,5),(2,5)

    (2)(1,2),(1,-3)

    (3)(4,4),(6,6)

    (4)

    通过观察可以总结出: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的点,其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为任意实数;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的点,其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为任意实数.

    另外一、三象限内,两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的点,其横坐标与纵坐标相同;二、四象限内,两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的点,其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建议:如果学生在观察时有困难,可以适当增加题量,丰富观察的对象,逐步得出最后的结论.

    这些规律也是有其必然的,如两点的纵坐标相同,则这两点在x轴的同侧,且到x轴的距离相等,由平面几何的知识,可推出这两点的连线平行于x轴.其它的性质也有其存在的道理.通过对规律的总结,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并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而点的坐标不同,它在平面上的位置也不相同.即平面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的.从图中可以看出.

    例3、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下列各点

    ⑴(2,1),(-2,1)

    ⑵(-3,4),(-3,-4)

    ⑶(5,-4),(-5,-4)

    你能发现上述各对点的位置有何特点吗?它们的坐标有何异同?你能总结出一般的规律吗?并说明其中的道理吗?

    解:(从图中观察出的点的位置)特点两点坐标间关系

    (1)两点关于y轴对称横坐标为相反数,纵坐标相同

    (2)两点关于x轴对称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为相反数

    (3)两点关于原点对称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这道题能引发我们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答案不固定,本教案只给出参考答案).我们可以这样说:对于直角坐标平面上的任意两点,如果它们的横坐标相反,纵坐标相同,则它们关于y轴对称;如果它们横坐标相同,纵坐标相反,则它们关于x轴对称;如果题目的横、纵坐标都相反,则它们关于原点对称,反之亦然.

    以上的规律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比如,已知点(-10,3).求这个点关于x轴、y轴,及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

    答:(-10,-3);(10,3);(10,-3).

    你想过这其中的道理吗?

    如两点关于y轴对称.根据轴对称的定义,这两点的连线垂直于y轴,且到y轴的距离相等.所以这两点的连线就平行于x轴,它们的纵坐标相同,对称点在y轴的两点.到y轴的距离相等.即这两点的横坐标相反.

    类似地,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其它两种情况的讨论.这个规律只要求学生能理解,并不要求严格地证明.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复习了对称的概念,体验了数形的结合.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他们互动探索的精神.

    小结:本节我们讨论了三道例题,这三道题都是大家共同讨论,通过观察归纳总结探索出的规律,这也是数学知识产生的一种过程.而且每道题的解决都离不开数形结合的思想.而且也能逐步体会出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这一部分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希望大家能真正地理解并能熟练应用.

    作业:习题13.1B组的1-3.

    数学教案-平面直角坐标系初中教案精选


    1、教材分析:

    ⑴知识结构:

    日常生活及其它学科需要一种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的方法.在数学上,可以类比数轴,引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完成了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的一一对应,也把数与形统一了起来.

    ⑵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能正确画出直角坐标系,并能在直角坐标系中,根据坐标找出点,由点求出坐标.直角坐标系的基本知识是学习全章的基础,在后面学习函数的图象以及一些具体函数的图象时都要应用这些知识.通过对这部分知识的反复而深入的练习、应用,渗透坐标的思想,进而形成数形结合的的数学思想.

    本节的难点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与有序实数对间的一一对应.限于初中的学习范围与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如:不理解有序实数对,或不能很好地理解一一对应,有的只限于机械地记忆,这样会影响对数形结合思想的形成.教材上只给出了比较简单的描述.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从一点一滴处理解横、纵坐标的值不同,即实数对不同,则在直角平面上的点的位置也不同,反之,亦然.

    2、教学建议:

    数学是世界的一部分,同时又隐藏在世界中.这样,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认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与作用.因此,数学概念的产生有其必然性与合理性.

    (1)概念的引入

    组织学生看本章引言中的气温图,说明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是实际需要的.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他们的生活中还有什么类似的例子.如电影院中的座位,到图书馆找书,学生的课程表等.从丰富的背景材料中,体会数学的广泛应用性.

    (2)讲授概念:

    现实生活和其它学科向数学提出了问题,如何建立数学模型以解决这个问题呢?以前,我们学习过数轴.数轴上每一个点都对应一个实数,这个实数叫做这个点在数轴上的坐标,数轴上的点与实数是一一对应的.这样利用数轴可以研究一些数量关系的问题.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的方法也可以与此类似,类比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并结合图形讲述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

    (3)练习,深入地理解概念:

    平面直角这节课的概念较多,又都是新的,开始的时候不适合太快,给学生一个适应的过程,一个思维的空间.如:x轴、y轴不在任何象限内,原点是x轴、y轴的交点等.然后,就可以多练习一些简单题,如给出坐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标点,或反之,给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位置,找出其坐标.通过小题的练习,使学生能逐步理解坐标平面内的点和有序实数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总之,形成初步的数学概念后,学生可以通过变式,逐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在解题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创设环境,激励学生凭借自己的原有认知水平,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建构.在相互讨论评价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这节课可以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节课由实际引入,类比数轴定义,给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并通过练习达到熟练的程度.第二节课,可视第一节课的掌握情况,适当增加一些有探索性的题目.如求一已知点关于x轴、y轴、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特点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由坐标确定点和由点求坐标的方法.理解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2、会用象限和坐标轴说明直角坐标系内点的位置,并会根据点的位置,确定点的横坐标、纵坐标的符号.

    3、掌握确定已知点关于坐标轴(或原点)的对称点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总结的能力.

    4、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探索的能力.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5、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深刻性.

    教学重点:

    1、掌握象限或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的特点.

    2、会求已知点关于坐标轴或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

    教学难点:理解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教学用具:直尺、计算机

    教学方法:合作学习,讨论,探究

    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主动探索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并介绍了象限与坐标轴.初步体会到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的.今天我们需要开始新的探索,发现数学知识.

    下面看例1

    例1、指出下列各点所在象限或坐标轴;

    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解:描点画图后,可以从图中观察出,A点在第二象限;B点在第三象限;C点在第四象限;D点在第一象限;E点在x轴上;F点在y轴上.

    做完这道题后,你发现能直接从点的坐标判断出点所在象限或坐标轴吗?

    通过学生的分组讨论后,可总结如下:

    象限与坐标轴的定义都是以图形的形式直观给出的.通过本例题,又总结出了相应的代数规律.渗透了数与形的结合.并培养了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抽象思维能力.

    练习:习题13.1的第三题

    例2、在直角坐标系中,标出下列各对点的位置,

    并发现其中的规律.

    (1)(3,5),(2,5)

    (2)(1,2),(1,-3)

    (3)(4,4),(6,6)

    (4)

    通过观察可以总结出: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的点,其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为任意实数;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的点,其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为任意实数.

    另外一、三象限内,两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的点,其横坐标与纵坐标相同;二、四象限内,两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的点,其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建议:如果学生在观察时有困难,可以适当增加题量,丰富观察的对象,逐步得出最后的结论.

    这些规律也是有其必然的,如两点的纵坐标相同,则这两点在x轴的同侧,且到x轴的距离相等,由平面几何的知识,可推出这两点的连线平行于x轴.其它的性质也有其存在的道理.通过对规律的总结,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并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而点的坐标不同,它在平面上的位置也不相同.即平面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的.从图中可以看出.

    例3、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下列各点

    ⑴(2,1),(-2,1)

    ⑵(-3,4),(-3,-4)

    ⑶(5,-4),(-5,-4)

    你能发现上述各对点的位置有何特点吗?它们的坐标有何异同?你能总结出一般的规律吗?并说明其中的道理吗?

    解:(从图中观察出的点的位置)特点两点坐标间关系

    (1)两点关于y轴对称横坐标为相反数,纵坐标相同

    (2)两点关于x轴对称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为相反数

    (3)两点关于原点对称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这道题能引发我们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答案不固定,本教案只给出参考答案).我们可以这样说:对于直角坐标平面上的任意两点,如果它们的横坐标相反,纵坐标相同,则它们关于y轴对称;如果它们横坐标相同,纵坐标相反,则它们关于x轴对称;如果题目的横、纵坐标都相反,则它们关于原点对称,反之亦然.

    以上的规律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比如,已知点(-10,3).求这个点关于x轴、y轴,及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

    答:(-10,-3);(10,3);(10,-3).

    你想过这其中的道理吗?

    如两点关于y轴对称.根据轴对称的定义,这两点的连线垂直于y轴,且到y轴的距离相等.所以这两点的连线就平行于x轴,它们的纵坐标相同,对称点在y轴的两点.到y轴的距离相等.即这两点的横坐标相反.

    类似地,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其它两种情况的讨论.这个规律只要求学生能理解,并不要求严格地证明.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复习了对称的概念,体验了数形的结合.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他们互动探索的精神.

    小结:本节我们讨论了三道例题,这三道题都是大家共同讨论,通过观察归纳总结探索出的规律,这也是数学知识产生的一种过程.而且每道题的解决都离不开数形结合的思想.而且也能逐步体会出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这一部分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希望大家能真正地理解并能熟练应用.

    作业:习题13.1B组的1-3.

    第全等三角形期末总复习资料


    本章需要理解掌握的知识点有:

    一、全等三角形的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二、在全等三角形中找对应边和对应角

    1、公共边是对应边;2、对应角的对边是对应边;

    3、公共角是对应角;4、对顶角是对应角;5、对应边的对角是对应角。

    三、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线段都相等

    四、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基本事实:sas,asa,sss,定理aas,

    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基本事实:sas,asa,sss,定理aas,hl

    五、证明题的思考思路:拿到证明题首先看是证明什么的,比如是要证明线段相等,那就要看这两条线段在哪两个三角形中,结合图形看一看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结合全等证明的依据看全等条件可够,不够的条件能否从其他已知条件中得到;再结合已知条件看从给的已知条件能得到什么,两头一凑,基本上证明思路就出来了。

    六、证明角相等的依据

    1、由角平分线得角相等;

    2、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3、由平行线得角相等或角的互补;

    4、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

    5、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6、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内角和;

    七、证明线段相等的依据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八、证明角不等的依据

    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一内角

    九、证明线段不等的依据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图形平移不改变图形形状和大小,只改变位置。

    [year+]年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复习教案模板


    第一章走进温州

    第一节东瓯名城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温州的历史、概况

    2.初步感受作为温州人的精神风貌

    教学过程

    1.设问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问:“温州”这个名字的由来?

    (学生自由猜测发言,教师引导学习本节内容)

    2.了解温州历史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建制沿革”部分内容

    问:阅读本段内容后,你有何感受?

    (学生踊跃发言,只要合理,教师都予以肯定)

    问:结合你对温州历史的了解,谈谈你心中的温州历史?

    (学生回忆、交流、回答)

    (2)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古时温州的版图(图1-1)

    问:请在地图上找到我们梧田的大概位置?

    (3)回忆生活中有哪些古建筑能说明温州的历史?

    (学生广泛讨论后,师生交流)

    3.了解现代温州

    (1)比较两副地图(图1-1、1-4)

    问:谈谈两副地图中,温州区域的变化怎样?

    (学生仔细比较、讨论)

    问:画出现代温州的界线,看看其呈什么形状?

    问:在现代版温州地图上找出你的家乡在哪里,与哪些县(市、区)相邻?

    (2)教师引导学生阅览“天下温州人”内容,探究温州人均耕地情况

    (学生完成书上探究活动表格)

    问:结合书上表格,请分析人均耕地面积对温州人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影响?

    4.感受温州人的精神风貌

    (1)学生阅读图1-5海外温州人分布图、图1-6温州商会全国分布图

    问:为什么说“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温州人”?

    问:谈谈在你的身边,有温籍华人或华侨在海外创业对家乡贡献的事吗?

    5.课后探究

    了解现代温州主要建筑

    第二节瓯越山川

    教学目标

    1.了解温州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

    2.了解温州丰富的地方物产资源。

    教学过程

    1.由阅读温州地势图导入

    问:请同学们结合温州地势图,找出温州主要的山脉、江河、海湾及海港?

    (师生交流)

    2.了解温州的主要地形

    (1)学生阅读“多山地形”内容

    问:温州的主要地势是怎样的?

    (学生结合书本提供的资料回答)

    问:你能说出你家乡的地形名称吗?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了解温州的水域情况

    (1)采用抢答方式

    问:温州市三大河是什么?最大的河流是什么?温州的海域主要是什么?温州有哪四大渔场?

    (学生结合书上内容和自身掌握的温州常识回答)

    (2)东海油气、渔场对温州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起到什么作用?

    4.了解温州的气候和物产

    (1)了解温州气候特点

    (学生阅读了解)

    (2)了解温州物产情况

    问:温州的主要有哪些农作物?你最喜欢哪一种?

    5.课后实践

    制作山水温州美景作品

    酸碱知识点归纳


    《酸和碱》知识点

    一、酸、碱、盐的组成

    酸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如:硫酸(h2so4)、盐酸(hcl)、硝酸(hno3)

    碱是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nh3•h2o)

    盐是由金属元素元素(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如:氯化钠、碳酸钠

    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原因:溶于水时离解形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二、酸

    1、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特性、用途

    浓盐酸浓硫酸

    颜色、状态“纯净”:无色液体

    工业用盐酸:黄色(含fe3+)无色粘稠、油状液体

    气味有刺激性气味无

    特性挥发性

    (敞口置于空气中,瓶口有白雾)吸水性脱水性

    强氧化性腐蚀性

    用途①金属除锈

    ②制造药物

    ③人体中含有少量盐酸,助消化

    ①金属除锈

    ②浓硫酸作干燥剂

    ③生产化肥、精炼石油

    2、酸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酸离解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

    (1)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金属+酸→盐+氢气

    (3)金属氧化物+酸→盐+水

    (4)碱+酸→盐+水

    一、酸、碱、盐的组成

    酸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如:硫酸(h2so4)、盐酸(hcl)、硝酸(hno3)

    碱是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nh3•h2o)

    盐是由金属元素元素(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如:氯化钠、碳酸钠

    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原因:溶于水时离解形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二、酸

    1、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特性、用途

    浓盐酸浓硫酸

    颜色、状态“纯净”:无色液体

    工业用盐酸:黄色(含fe3+)无色粘稠、油状液体

    气味有刺激性气味无

    特性挥发性

    (敞口置于空气中,瓶口有白雾)吸水性脱水性

    强氧化性腐蚀性

    用途①金属除锈

    ②制造药物

    ③人体中含有少量盐酸,助消化

    ①金属除锈

    ②浓硫酸作干燥剂

    ③生产化肥、精炼石油

    2、酸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酸离解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

    (1)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金属+酸→盐+氢气

    (3)金属氧化物+酸→盐+水

    (4)碱+酸→盐+水

    酸性增强中性碱性增强

    (2)ph的测定: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用玻璃棒(或滴管)蘸取待测试液少许,滴在ph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读数为整数)

    (3)酸碱性与酸碱度关系:

    指示剂ph值石蕊酚酞

    酸性

    中性=7紫色无色

    碱性﹥7变蓝色变红色

    (4)酸雨: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因为溶有co2);ph

    第轴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期末总复习资料相关教学方案


    本章需要理解掌握的知识点有:

    一、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

    1、轴对称图形是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

    2、轴对称是指两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两个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3、对称轴都是直线

    4、联系:

    如果把轴对称图形两旁的部分看成两个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如果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那么这个整体就是轴对称图形。

    二、轴对称的性质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三、轴对称的判定

    如果两个图形上对应点所连线段都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作一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图形的依据;找对称图形对称轴的依据)

    四、线段垂直平分线

    1、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证线段相等的依据)

    2、判定: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判断垂直的依据)

    3、在题目中只要遇到线段垂直平分线,就要想着把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线段两端点连起来。就能得到线段相等。

    4、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外心),该点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五、坐标系中的对称

    点p(a,b)关于x轴对称点的坐标为(a,-b)

    点p(a,b)关于y轴对称点的坐标为(-a,b)

    六、等腰三角形

    (一)等腰三角形性质

    性质1、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在一个三角形证明角相等的重要依据。

    性质2、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垂直平分底边

    也就是: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高和底边中线互相重合。

    (二)等腰三角形判定:

    1、定理:等角对等边

    2、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推论2、有一个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4、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30度角所对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七、角的平分线

    1、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2、判定: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3、三角形三个内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内心),该点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

    4、在题目中只要遇到角平分线,就要想着把角平分线上的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段。就能得到线段相等。

    第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命题与证明期末总复习资料的教学方案


    本章需要理解掌握的知识点有:

    一、三角形的概念(要注意“不在同一直线上”)

    二、三角形边的关系

    1、按边分类:不等边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包括等边三角形)

    2、特殊三角形:等腰三角形,腰、底边;顶角、底角。

    3、三边之间关系:三角形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任何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4、三边关系应用:已知两边求第三边取值范围(第三边小于两边之和、大于两边之差的绝对值);

    已知三条线段的长,判断能否构成三角形

    (只要看“两条较小线段的长度和是否大于最长线段)

    证明线段不等关系

    (只要是证明线段不等关系的题目,都要考虑用”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来证,那么。首先要出现三角形,然后在三角形中来证明)

    三、三角形角之间关系

    1、按角分类:直角三角形;

    斜三角形(包括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2、特殊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直角边、斜边。

    3、三角之间关系: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

    4、三角关系应用:求角度

    证明角的不等关系

    四、三角形中重要线段

    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线段,2、角平分线的交点叫三角形的内心)

    2、三角形的中线(1、中线把三角形分成了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2、中线的交点叫重心,3、遇到中线的问题如果难以解决,则加倍延长中线)

    3、三角形的高(1、高并不一定在内部,2、把握高的定义是作三角形高的基础,3、高的交点叫垂心,4、牵扯到高的题目通常用面积相等来解决)

    探究几何图形的性质可以通过观察、操作和实验的方法。但这些方法得到的结论有时候是近似的、甚至是错误的。要想结论使人信服就要用到推理、推理就需要思维、思维就需要作出判断,判断的语句就是命题。

    五、命题

    1、命题的定义

    2、真、假命题

    3、命题的构成

    4、命题的形式

    5、互逆命题

    六、证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的方法:举反例(例子要“符合命题的题设,但不符合命题的结论”)

    七、证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要用推理的方法。

    八、命题的证明

    1、把命题改写成“如果p,那么q”的形式,找出题设和结论,p就是题设、q就是结论

    2、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并标明字母

    3、结合图形写出已知、和求证:在已知中写题设;在求证中写结论

    4、分析证明思路(执果索因)

    5、写出证明过程:每一步都要有依据。

    七下语文期末复习资料(五)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_教案模板


    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第7题)如何得满分?

    一、第1小题。一般情况下是确定了明确的主题之后要学生写“选题”。很多学生到初中毕业了,也不知道主题和选题有何区别。这怨不得孩子,因为你把6本语文书翻破,书中也没有明确讲这两者之间的区别。

    XX年备战中考时,我们曾就此问题专门请教过教科院的专家。得到的答复如下:

    (1)写选题的范例在七年级下册课本中。也就是综合性学习《邮票的故事》。

    (2)主题是研究的总方向,选题是研究的大方向。

    (3)选题的表述一般情况下是并列结构或偏正结构。

    这么一说,老师很快就可以明白,但学生和家长可能还是不明白如何确定选题。下面我要讲自己总结的绝招了:

    我根据出题人的上述三条解释,让学生答题时投其所好,果然,学生再做这题时,一般情况下就不失分了。

    具体做法:

    (1)从题干引号中找关键词。不管是什么综合性学习题,在题干中必定会规定一个明确的主题,且用“引号”标注,以示强调。所以把答题的第一步确实为从引号中找关键词,也就是先明确主题是什么。

    (2)在所选关键字后边加上“和”“与”“的”三个字中的任何一个。为什么这样?因为要构成并列和偏正结构,离不开这些字啊。关键字加“和”“与”“的”,保证了不偏离主题且能构成自己的并列和偏正结构。

    (3)在“和”“与”“的”之后加上自己想到的研究角度。

    (4)检查一次,自己所写的句子是不是病句。

    如果上面四步做到了,就是满分。否则,就有可能失分。

    我举一个例子:

    假设本次期末考试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是:“世博会”

    要求学生围绕此主题确定一个选题。

    正确的写法是:

    (1)世博会+和+上海的交通发展

    (2)世博会+的+历史

    这两个答案符合春老师讲的四条,所以任何人改都不可能扣分。(当然加号是不能写的,加号是春老师对这个答案的分析)。

    错误的写法:世博会之沙特阿拉伯馆

    理由:研究角度过小

    修改:世博会+的+场馆

    二、第2小题。

    主要考法:(1)听完几个人的谈话或看了几则材料之后归结别人的观点。

    (2)图文转换题。

    答题方法:对于第(1)类题,要不遗漏任何一个人的谈话,不忽略任何一则材料,得出结论性的东西。

    对第(2)类题,写结论时一定要用上“增加”“减少”“越来越多”“越来越少”等词语。因为表格通常情况下是起比较作用的,要学生读表格,就是要学生把表格隐含的变化趋势和规律揭示出来。甚至可以这样说,做表格转换题时,没有上述字眼,答案通常是不得分的。

    三、第3小题

    口语交际题。

    通常情况下是要劝说、反驳落后的父母、同学什么的。这样的题反复演练之后,人通常情况下是要吐的。

    答题常规:

    劝说时:要使用商量的口气,不可用“这就是你的不对了”,“这就是你的错了”等句子开头。要先肯定对方所做所为的合理性,再指出其错误,最后用商量语气结束。不可使用反问句。

    反驳时:要先鲜明地亮出观点,不可含含糊糊。如:我不同意你的看法。然后针对对方谈话的主要错误,逐一反驳。可使用表意较强烈的反问句,感叹句等。

    初中化学知识点相关教学方案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由原子、离子构成的物质,原子、离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例如:保持氯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d(氯分子)(a、clb、cl-c、2cld、cl2)。保持co2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co2分子;保持水银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汞原子。

    在电解水这一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分子的特点: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受热的情况下,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

    3)分子间是有间隔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的缘故。)

    4)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5)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例:从微观的角度看,水的蒸发与水的电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

    例:试从微观的角度分析,酒精挥发和酒精燃烧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

    原子中:核电荷数(带正电)=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是:质子(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一切原子都有质子、中子和电子吗?(错!一般的氢原子无中子)。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的质量/c原子质量的1/12。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它是一个比值。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

    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即电中性)。

    2、①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但一定不可能是化合物。如:金刚石和石墨、氧气和臭氧、红磷和白磷。)

    ②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③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化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物质的种类不同。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是元素的种类不同。

    ④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叫做氧化物。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但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⑤元素符号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有些还可以表示一种物质。

    ⑥化学式的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b表示这种物质的元素组成c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d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原子构成。

    ⑦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硅和碳。

    由分子直接构成的:如非金属气体单质h2、o2、n2、cl2等。

    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离子化合物(金属与非金属或原子团)如nacl、mgcl2。

    构成氯化钠的微粒是na+、cl-。构成氯化镁的微粒是mg2+、cl-

    3、决定元素的种类是质子数,(即一种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4、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

    同种元素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如fe、fe2+、fe3+因核电荷数相同,都称为铁元素,但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他们的化学性质也不同。

    核电荷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ne、hf、h2o、nh3、ch4。

    已知ro32-有32个电子,则r的质子数为:r+8×3+2=32

    【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点期末总复习资料教案模板】相关推荐
    铁的性质相关教学方案

    第六章铁第一节铁的性质一.知识教学点1.铁的物理性质。2.铁的化学性质(跟氧气、盐酸、稀硫酸和硫酸铜的反应)。3.钢铁的生锈和防锈。二.重、难、疑点1.重点:铁的化学性质。2.难点:对“铁的化学性质比...

    合理使用洗涤剂

    生活中,我们使用很多种类的洗涤剂,最常见的还是肥皂和洗衣粉。使用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请听我们细细说来。一、少用洗涤剂原则无论是肥皂还是洗衣粉都有一定的碱性,若长期直接接触后,皮肤表面的弱酸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