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关于小学语文教案设计汇总
  • 关于小学语文教案设计汇总

    发表时间:2022-12-29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对于教师成功开展教学活动,具有参考和指导作用,平时你会注意收集教案吗?推荐你看看以下的关于小学语文教案设计,供你参考和使用,请收藏和分享。

    关于小学语文教案设计【篇1】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儿童的美好心愿。激发学生从小维护世界和平的美好心愿,并鼓励学生能为此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重点难点】认识注释,并能够借助注释帮助了解《儿童和平条约》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1.初读诗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熟读诗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认识注释,知道注释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观看画面,谈话导入

    近年来,中东地区战火不断,我们随着画面到那里去看看。(出示课件)看到这些画面,你有什么想法?

    二、揭示课题,认识注释

    1、教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引导学生观察课题和以前的课题有什么不同?(课题右上方有符号)

    3、教师引导:这是什么意思呢?那位同学在预习中弄明白了?打开课本55页,看“金钥匙”,自己读读看这是什么意思。

    4、读读《儿童和平条约》的注释,看看它说明了什么?

    小组交流、汇报。

    教师总结:1986年是国际和平年,我国xxx市的xx同学代表我们中国儿童在纽约法拉兴草坪公园举行的《儿童和平条约》签字仪式上签了字。这个和平条约到底说了什么呢?

    三、自读诗歌,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歌,想想“宣告”是什么意思?全世界的儿童向世界宣告了什么?

    2、四人一组相互交流、评价,推荐一名代表发言。

    3、各组代表发言、同学评价。

    (总结:这首诗主要内容是全世界的儿童向世界宣告:未来的世界应该和平,没有战争、破坏、仇恨,人类应共享大自然的恩惠,共同创造美好的生活。)

    4、学生集体读全文。

    四、自学生字,交流释疑

    1、和同桌交流一下,预习中你发现的这些生字的注意要点,提出问题,两人探讨。

    2、提出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根据反馈进行生字读音和书写的再强调。

    关于小学语文教案设计【篇2】

    一、教学内容

    《画》是小学语文的一首古诗。课文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远、看、近、听、春、还”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大致意思,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和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四、设计理念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在新课程、新教材、新理念的指引下,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习古诗,品味古诗,探究其趣味,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实起来,“灵秀起来”。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的人本思想,意味着对每个学生学习个性的尊重。教学中,应让每个孩子自由地读、自由地学、自由地感受、自由地表达、学生有了自由、才会有灵性。课堂上,我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诗句,自由选择喜欢的方式读书,引导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汲取、学会欣赏,从而产生思维的撞击、情感的交流、知识的共享和心灵的震撼。中国文字博大精深的美唤起他们去探究学习中华古文化的主动性,催化了学生情感,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应把握“古诗诵读”这一课型教学的尺度,即重点是识字和熟读成诵,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多读,要读准每个字的字音,要把每行诗读通顺,要读好整首古诗直至能熟读成诵。学生主要通过多读和结合看图,以及教师适当的诗意描述,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悟诗的意境美。教师还应恰当创设出诗境,让学生通过多读体会美、欣赏美、评价美,以至于自己表达美、创设美。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的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老师如若引导不当,会使他们产生厌倦情绪。因此,课堂上把游戏寓于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如本节课开课的猜谜语游戏,识字过程中的开火车、猜字的游戏等等,让学生学习情绪高涨,为他们创设了一个生动活泼、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感受学语文的乐趣。

    五、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都猜过谜语吗?谁来出个谜语给大家猜?

    (学生兴趣盎然地玩猜谜语的游戏)同学们真聪明,老师也请你们猜个谜语(出示古诗),它是一首谜语诗(板书:古诗诵读),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学完古诗,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请大家翻开书x页,自由读诗,注意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出示小黑板)这六个字你们会认吗?先自己在下面读一读吧!

    3.谁想读给大家听一听?(学生自主选择读宇,重点指导读好前鼻音“近”、后鼻音“听”)

    4.读得很好,去掉拼音朋友也能读这么好吗?咱们开火车比赛来读一读吧。

    5.猜字游戏:老师藏一张字卡在身后,让学生猜是哪个字宝宝这么调皮,在和大家玩捉迷藏的游戏。(学生在游戏中巩固生字的读音)

    (三)再读古诗,读通诗句

    1.生字读得这么好,相信大家再读古诗时一定能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自己在下面读一读。

    2.同座互读、评,指名全班读、评。

    3.全班齐读。

    (四)品读词句,领悟诗境

    1.学生自由读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座听。

    2.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学生喜欢读哪一句,就指导学生读好哪一句。导读方法如下:

    “远看山有色”,演示“山”的分解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

    “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分解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

    “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分解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

    3.四行诗都读好了吗?现在我们把整首诗连起来读一读。

    练读,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

    4.让学生猜出谜底:画。(板书课题,齐读)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五)积累诗句,熟读成诵

    1.学生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美丽的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

    2.学生在学习小组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好这首诗吧!

    (小组合作多种形式练读)

    3.小组学习成果展示。

    4.熟读成诵。(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

    (六)课外延伸,再现情境

    1.师:(充满激情地)这首诗可真有趣呀,短短几十个字就描绘了这么美的一幅景象。你们还知道哪些有趣的诗吗?(学生扩展背诗,激发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2.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诗,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并搜集更多古诗参加下周班级开展的“古诗诵读会”。

    关于小学语文教案设计【篇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x个生字,了解“山西村、腊酒、豚、疑”等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感受村民的淳朴以及蕴含的哲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乡亲们的淳朴热情以及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体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哲理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品读重点词语,感受乡亲们的淳朴热情以及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难点: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并尝试加以运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苏轼在游历西林山寺有感而发,题诗写词,而流传至今,而在宋朝同样也有这么一位诗人,在游历一座村落时,也写下了千古绝唱!这位诗人他是谁呢?又留下了怎样“绝唱”?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下《游山西村》。

    (二)初读感知

    1.读过标题你是否有疑问?

    预设:山西村在什么地方?

    过渡:山西村只是一个小山村,作者去这个山西村游玩会有什么收获呢?

    2.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读音和停顿。

    3.学生自由朗读,解决生字词。

    指导:学习生字“豚”,注意:不要在“豚”的上面加点,写法上左窄右宽。

    4.学生齐读,思考概括诗歌大意。

    (三)深入研读

    1.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四句诗都是什么意思?

    2.作者这次出游到底收获了哪些呢?(小组合作)

    收获一:村民的热情

    (1)从哪里看出来村民热情好客?

    明确: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不要笑话农民朋友家的腊酒浑浊,丰年待客的鸡肉猪肉十分充足。山民招待客人时的情景,他们会尽其所有、想尽办法的去招待客人,唯恐自己不够客气。你能把山民的这份淳朴、好客情感通过读表达出来吗?此刻诗人已被山民这份淳朴,这份热情深深的打动了,从“莫笑”一词可以看出,诗人叫大家不要笑。这里的酒菜虽然简单、淳朴,但包含了村民对诗人的深厚情谊。)

    (2)再次齐声朗读,读出情感。

    收获二:人生哲理

    (1)从哪句诗获得哲理?

    明确: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重水复真好像已无路可走,柳暗花明处又冒出一个村庄。)

    (2)在山重水复,作者以为无路可走的时候,突然他眼前一亮,看到了什么?这里景色怎么样?

    (3)这句诗看出了怎样的哲理?

    明确:对自己眼下困顿遭遇表示乐观豁达。提出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的人生哲理。

    (4)诗人此时的心情肯定是非常欣喜,你能把它读出来吗?(指导朗读)

    (四)巩固提高

    诗人出游获得了很多收获,那么经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五)小结作业

    小结:回顾本课所揭示的哲理,有感情的朗读诗歌,结束课堂。

    作业:

    1.将这首诗背给你的家长听,并和他们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2.制作“陆游小档案”。教师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不要拘泥课本中的形式,可配画,编目录,题写前言、后记,包括作者的生活年代、代表作品等,也可做成本周的综合学习资料。

     四、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不同于以往沉闷的逐字逐句翻译的教学,而是从题目入手,设置疑问,随后的教学过程中,每次提问以及活动的组织都是围绕设疑的“收获”进行的。这样的环节设置能够带学生进入情境,在情境中感受诗歌蕴含的情感及道理。在此次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们的反应状况可以感知这种教学方法还是可行的,所以在接下来的教学生活中,我将根据不同的课文、不同的学情用心设计教学,使学生乐学、好学。

    关于小学语文教案设计【篇4】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理解古井作了贡献而不求报酬的精神,体会故乡人民对别人无所求、无私奉献自己力量的高尚品格。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哺育”“报酬”“陶冶”“晨光嘉微”’络绎不绝”等词语,会用“哺育”“络绎不绝”造句。

    3、给课文分段,概括小标题。

    4、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5、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课文中描写古井和乡亲们高尚品格的部分

    教学难点:

    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于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你们见过井吗?喝过井水吗?今天我们来学习第5课《古井》。

    二、范读课文,谈感受

    下面听老师把课文朗读一遍,听后回答:你们过去对井怎么看?听了课文你们觉得并怎样?

    三、读通课文,指导分段

    1、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两遍。

    2、出示容易读错的生字词练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检查能否读正确。

    4、默读课丈,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

    ①村东头有一口古井,村里人都到这儿取水。

    ②每天到古井取水的人络绎不绝。

    ③村里的人长牢给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送水。

    ④者两口对乡亲们送水不肯要报酬深表歉意。

    ⑤乡亲们以井作比劝说老人。

    ⑥说说古井的作用。

    5、看看这6个自然段讲了几方面的内容,把意思相近的自然段归到一起,组成大段,再归纳小标题。

    讨论归纳。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古井位置和作用。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众人取水。

    第三段(三一五自然段):乡亲助人。

    第四段(第六自然段):古井教人做人。

    6、按段落分读课文。

    四、讲读第一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看看这一段共有几句活,每句话讲了什么,句与句之间是什么关系?

    讨论归纳。

    共4句话。第1句交待古并位置,第2句讲井水清凉可口,第3句说乡亲都来取水,第4句赞美古井哺育之恩,句子之间一环扣一环,联系紧密。

    2、这一段中哪句话含义最深刻?(第4句)在这一句中作者把古井和井水比作什么?

    (把古井比作温情的母亲,把井水比作甜美的乳汁。)

    3、“温情”是什么意思?(指温柔的性格,温和的态度,)作者把古井比作温情的母亲,把井水比作甜美的乳什,好在哪里?(母亲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高尚的、伟大的,为培育儿女可以献出自己毕生的精力,古并就像慈爱的母亲,敞开胸怀无私地用生命的泉水养育着人们,而对人们却毫无所求。这种品格与母亲的高尚品德是多么相似。)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提醒学生注意突出“温情”“甜美”等词。

    识记、抄写"哺育”温情”"甜美"等词语。

    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齐读第一段

    二、讲读第二段

    1.作者把古井比作母亲,那么这位“母亲堤怎样哺育儿女的呢,请同学们轻声地读第二自然段。

    2、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取水的人多)在这一段有没有用一个“多”字呢?(没有)请你们将这一段中表示取水人多的有关词句找出来。

    3.结合学生的回答解释下列词语。

    “熹微”形容清晨阳光不强。“络绎不绝”在这里指取水的人连续不断。

    4、春雨有什么特点?

    5、齐读第二自然段。

    三、讲读第三段

    1、指名读3至5自然段。

    2、老两口用水有什么困难?乡亲们是怎么帮助他们的?

    3、当老两口表示歉意时,乡亲们是怎么回答的?

    4、讲解"那F口古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可它从来没跟人们要过报酬”一句的含义。

    ①齐读乡亲们的话,想想“那口古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广中的“多少”是指多还是少?(指多〕应该用疑问还是肯定的语气未读?(肯定〕

    ②具体说说古井有哪些贡献?

    ③“可”字在句中表示什么,起什么作闭?(表示转折,进一步赞美古升无所求、无私贡献的精神)

    ④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5、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四、讲读第四段

    1、齐读第六自然段。

    2、这段讲了几个意思?

    3、理解“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一句的含义。

    ①在这句话中作者强调的是哪个意思?后一个意思。

    ②“陶冶”是什么意思?(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等以有益的影响J从课文哪儿可以看出古井陶冶了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第三段)

    ③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作者赞美了古井不仅提供了清凉可口的泉水供人们饮用,而且以自己高尚的品格影响着人们,使人们从中受到良发,懂得做人要像古并那样,无私地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五、总结全文

    1.这篇课文写了什么,歌颂了什么?

    (课文叙述了古井给作者留下的深刻印象,赞扬了古井对人们无所求、无私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的高尚品俗,同时赞美了故乡人民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

    2、读了《古井》,你有什么感受?懂得了什么道理?

    六、识记生字,书写生字词

    七、课下练笔

    围绕某一物品(如:路灯、煤炭、火柴、粉笔等〕写一个片段,要求写出物品的特点,赞扬它的一种精神。

    关于小学语文教案设计【篇5】

    学习内容:《自然景观一组》《五彩池》(4课时)

    教学流程:

    回顾四篇课文中景物的特点,出示例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总结出描写方法。

    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生动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总结出描写方法。

    全面交流,总结描写方法,进一步指导朗读。

    摘抄四篇文章中自己认为精彩的词句。

    拓展:阅读课外书,摘抄描写景物的精彩片断,交流课外搜集的精彩片断。

    板块一:景物描写方法的概括

    1.由一个例子引导(出示《观潮》的样子、声音描写一段文字)出描写景物的方法──动态描写,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读出自己的认识。

    理清样子和声音的变化

    样子:一条白线→拉长变粗→水墙→千万匹白色战马

    声音: 隆隆→响声越来越大→山崩地裂→风号浪吼

    2.自由阅读四篇课文,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一段文字,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它们属于哪种描写?

    [预设:《雅鲁藏布大峡谷》中第二段的具体数字描写,写出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高,长,深;《鸟的天堂》中的12、13自然段的动态描写,写出了鸟多、鸟美、鸟欢;《火烧云》中的3、4、5、6自然段的语言描写,写出了云的变化之美;《五彩池》中通过池水颜色变化原因的科学说明,描写出了池水颜色的美。

    3.进一步总结板书出这些描写景物的方法。

    4.现在再让你谈一谈你喜欢的地方,你会注意到些什么?尽量用上总结出的描写景物的方法。

    板块二:语言的积累

    1.讨论:若把这一单元中描写景物的词语和句子摘抄下来,应该怎样分类才好?(预设:词语、句子按描写景物的动静态、比喻、拟人、数字说明等分类记录。)JK251.COm

    2.按照我们讨论的(一种或几种)分类方法,把词句分别积累到我们的“阅读记录卡”上。摘抄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等,并写出自己的体会。

    3.交流“阅读记录卡”,选出出色的进行展评。

    板块三:读的训练设计

    在体会到描写的好处之后,进一步认识景物的美和壮观,用自己的心声读出景物的特点。

    (1)《自然景观描写一组》

    如闻其声,如见其形:找出你认为最能表现钱塘江大潮的壮观、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秘、大榕树的勃勃生机、火烧云的千变万化的语句,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写就能写出景物的特点。让我们大家听一听你声音下的自然景观美吗?壮观吗?奇特吗?

    (2)《五彩池》

    体会表达效果促读:画出文中你认为描写最精彩的句子,体会一下,这样表达有什么好的效果?再去读,就能读出自己的独特体会了。如: 有的像……有像……有像……有像……“五光十色,更加瑰丽,就在人间,不再天上,体会这些句子和词语的好处。

    特别是倒数第二段,用科学的解释,告诉我们池水的颜色为什么会不同,让人们感到大自然的神奇,同时解决了人们的疑问和名字的来历。

    关于小学语文教案设计【篇6】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了解诗句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3.欣赏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理解诗句及整首诗的大意。

    2.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诗句描绘的景色。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当时的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浪淘沙》,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感受古诗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黄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如画。这节课我们要到黄河边上,去听听黄河的涛声,去看看黄河的气势。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唐代诗人刘禹锡作的诗《浪淘沙》。(板书:浪淘沙)

    二、自主学习

    (一)在学古诗之前,请同学来回顾一下古诗的学习方法。

    解诗题,知作者——诵古诗——抓字眼,明诗意;理解大意——品意境,悟感情。

    (二)自学提纲

    1.“浪淘沙”怎样理解?互相交流资料,了解作者刘禹锡。

    2.将古诗读正确、流利。

    3.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①九曲:

    ②簸:

    ③天涯:

    ④直上:

    4.结合重点词语说说古诗大意。

    三、合作学习

    1.《浪淘沙》是由九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是其中的一首。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刘禹锡(772年-842年),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他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

    2.指名朗读古诗。

    3.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①九曲:弯曲,形容黄河弯弯曲曲的样子。

    ②浪涛风簸:波浪滔天,大风颠动。

    ③天涯:天边。

    ④直上:一直到达。

    4.学生连起来说说诗意。

    (弯弯曲曲的黄河汹涌奔腾,卷来万里泥沙,大浪翻涌,狂风怒吼,仿佛来自天涯。如今可以沿着黄河直上九天银河,一起走进牛郎织女的家。)

    (适时板书:黄河雄伟壮美的景象)

    5.课文配套图片借用图片理解。

    四、质疑探究

    1.【出示课件6】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2.品读,深化理解。

    牵牛织女:指牛郎星和织女星。神话传说中把它们说成牛郎和织女两个人。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在鹊桥上相会一次。

    这首绝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生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奔波。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女家,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表现诗人奋发有为的精神和豪迈浪漫的气魄。

    (适时板书:奋发有为的精神豪迈浪漫的气魄)

    五、小结检测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浪淘沙》,古人用他们的双脚踏遍了祖国山川河流,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写下无数千古不朽的名篇。课余请大家再收集有关的古诗读一读,去领略中华民族特有的古诗古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江南春》和《书湖阴先生壁》,体会诗人感情,感受古诗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刘禹锡的《浪淘沙》。

    2.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刘禹锡的《浪淘沙》,领略了黄河宏大的气势,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江南的景色和乡村风光。

    3.继续用学习上节课古诗的方法来学习《江南春》和《书湖阴先生壁》。(板书: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

    二、学习目标

    《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自学提示:

    1.解释题目,了解作者。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古诗。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重点词语。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大意。

    第一部分:《江南春》

    (一)合作学习

    1.诗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江南的春天。全诗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2.介绍作者:杜牧(803年-852年),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3.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4.理解重点词语,想想“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的意思,结合注释理解。

    5.说一说诗句的大意:春天的江南,处处黄莺鸣叫,绿叶中映着红花,河边村庄,山边城郭,酒旗随风摇动。南朝以来所建的许许多多座寺庙,又多少楼台笼罩在迷蒙的烟雨里!

    (板书:江南美景烟雨楼台)

    (二)质疑探究

    1.重点词句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2.品读,深化理解

    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统称,均设故都于江南,是我国历朝代时间存在较短的时期。由于佛教迎合了当时统治阶级,方便他们统治人心,巩固江山。于是当权者大兴建设寺庙,仅集中在建康一地的南朝寺院就有几百座,是当时人民的一项极为沉重的负担。它不仅占用了大量的民田、民宅和名胜之地,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建寺造塔和雕铸佛像,还要养活十几万的和尚和尼姑,使得当时的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现在大江东去,南朝的统治已经灭亡,那些荒淫的当权者也已经不在了,只留下了当年这--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所以我们从后两句诗中,不仅读到了江南春雨的美,也读到了诗人慨叹南朝的灭亡,借古喻今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板书:忧国忧民之情)

    第二部分《书湖阴先生壁》

    (一)合作学习

    1.解题:《书湖阴先生壁》是作者访问朋友湖阴先生,被湖阴先生的人格及家周围清新环境所吸引而写下的诗,并将它题写在湖阴先生的墙壁上。“书……壁”,即题写在墙壁上的诗。

    2.了解作者:王安石,宋代政治家、文学家。

    3.理解重点词语:

    长扫:即常扫,指经常打扫。

    畦:这里指种有花木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土地周围有土埂围着。

    一水护田:指一条小河环绕田野流过。

    两山排闼送青来:排,推的意思;闼,指门。这句采用拟人手法,说两座青山推开院门,送来莽莽青翠。

    4.说说诗句的大意:茅屋檐下经常打扫得干净,一畦畦的花木是主人亲手栽种的。一溪流水环绕着绿油油的农田,两座青山破门而入送来了莽莽青翠。

    (板书:院里茅檐花木院外一水两山)

    (二)质疑探究

    1.出示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2.品读:第一二句暗示了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第三四句表现了主人的高洁。

    (板书:景美人更美)

    三、总结拓展

    1.黄河的磅礴气势,江南的美丽春色,乡村的青山绿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们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的祖国而骄傲。

    2.描写自然风光的诗还有很多,同学们在课下可以自己找来读一读,背一背,积累下来。

    板书设计:

    浪淘沙

    黄河雄伟壮美的景象

    奋发有为的精神

    豪迈浪漫的气魄

    江南春

    江南美景烟雨楼台

    忧国忧民之情

    书湖阴先生壁

    院里:茅檐花木

    院外:一水两山

    景美人更美

    关于小学语文教案设计【篇7】

    哥伦布竖鸡蛋

    教材说明

    〔解题〕

    这是一篇记叙文,写航海家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回到西班牙后,受到达官贵人的藐视,他巧妙地予以回击的事,表现了哥伦布超人的聪明才智,赞扬他在成功面前不骄躁,在讥讽面前不自卑,始终坚定地去探索未知的可贵品格。

    哥伦布(1451-1506),意大利航海家。曾向葡萄牙建议向西环航以探索通向东方印度和中国的海上航路,未被采纳。1485年移居西班牙。1492年8月3日,哥伦布奉西班牙统治者萨伯拉和斐迪南之命,携带致中国皇帝的国书,率船3艘,水手87名,从巴洛斯港出航。历时10个星期,于1492年10月12日,星期五,清晨两点,他与水手发现了新的陆地———美洲大陆。以后,他又3次西航(1493年、1498年、1502年),先后到达牙买加、波多黎各诸岛及中美、南美洲大陆沿岸地带。晚年贫病交加,抑郁而死。

    课题“哥伦布竖鸡蛋”是一个主谓句,点明本文的主人公、主要事件。鸡蛋是椭圆形的,无法竖着立住,但是,哥伦布却办到了。这使读者产生疑惑与好奇,进而激发出阅读期待。这就是作者拟此题所要追求的引人入胜的奇效。

    〔结构分析〕

    本文共10个自然段,可分为3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受到达官贵人的忌妒、藐视与讥讽。

    第二部分(第3~7自然段),写一次酒会上,面对讥讽,哥伦布与达官贵人比赛竖立鸡蛋,获得胜利。这是本文的重点,写了三个层次。其一,酒会上,达官贵人讥讽哥伦布。其二,达官贵人都不能把鸡蛋竖立住。其三,哥伦布稳稳当当地把鸡蛋立了起来。

    第三部分(第8~10自然段),写对哥伦布竖立起鸡蛋的议论。议论有两类,达官贵人讪笑,认为这样竖立鸡蛋太简单;哥伦布认为,简单的事也需要人去发现、证实,站在后面指手画脚是无用的。

    〔语意理解〕

    “他是干什么的?他不是从意大利来的穷海员吗?像他这样的人,能穿洋过海?真是天大的笑话!”

    这是达官贵人藐视、讥讽哥伦布的恶毒语言。上文交代了故事背景。1492年,哥伦布率船队穿越大西洋发现美洲大陆,他是世界上第一个踏上美洲大陆的航海家。鉴于他的功勋,哥伦布晋升了高官,并且受到国王与王后的重视。于是引起达官贵人的忌妒,有了藐视、讥讽的恶语。“达官贵人”,指职位高的官吏和地位尊贵的人物。达官贵人都属于上流社会,这些人长年吃喝玩乐,养尊处优,无所事事,养成严重的歧视贫民的畸形心理。面对哥伦布的出身、功绩与地位变化,自然升起极强的忌妒之心。讥讽的话共4句,3个问句,1个感叹句。第1句是明知故问,意在藐视哥伦布的低微出身。第2句用疑问口气回答第1句的问题,强调哥伦布是外国人,又是穷困的海员。第3句质疑哥伦布航海的业绩的可靠性,在他们看来,这么大的业绩应出自出身高贵的西班牙航海家。第4句是感叹句,污蔑哥伦布航海成功是谎言,是“天大笑话”,表达达官贵人的气愤与强烈的忌妒心。

    “哥伦布沉默了一会儿。他从盘子里拿起了一个鸡蛋,对他们说:‘太太们,先生们,你们谁能把这个熟鸡蛋立起来?’”

    这是哥伦布对达官贵人的还击。他面对达官贵人的藐视、嘲笑、讥讽,没有采取一般的做法———用愤怒、有力地语言去反击,或愤而拂袖离席。他反击的方法很巧妙,先“沉默了一会儿”,平静一下心绪,思考采取的态度与策略。他的沉默只“一会儿”,说明哥伦布非常聪明、成熟、有涵养,能迅速沉静并拿出对策。接着提出将熟鸡蛋竖立起来的挑战。熟鸡蛋是不可能立起来的,他知道达官贵人必败。以“挑战”对“讥讽”,让他们以简单的事都做不好的惨败而自取其辱,实在是高明。哥伦布说话,既有礼貌,不失一个有修养的“上将”,又有挑战性;既平静,又充满自信和对达官贵人的蔑视。

    “即使是简单的事,也需要有人去发现,去证实。站在后面指手画脚是无用的,关键在于谁能够最先突破。”

    这两句话极具哲理性,是哥伦布的传世名言。第1句讲出这样的道理:创造不单指对重大问题的解决,发现并证实简单的未知,也是创造,也是对人类的贡献,因此,也是值得赞扬的。第2句说明只说不做,即或头脑再聪明,也毫无意义,有意义的是大胆而积极地去探索,并力争最先成功。第1句讲明创造的本质,第2句承接第1句鼓励人们率先实践对未知的探究。哥伦布用简单的问题抨击了达官贵人的傲慢与藐视,又用这两句话阐述深刻的哲理,回击了达官贵人,捍卫了自己的尊严。

    〔写作特点〕

    1.以简驭繁,以事说理。

    本文阐述了深刻的道理,但作者却仅写了一个极平常又简单的事例:竖立熟鸡蛋。达官贵人面对一个小小的熟鸡蛋,束手无策,哥伦布却轻而易举地立了起来。最后从这个简单的事例中总结出了一番大道理。以简驭繁,以事说理,容易使人理解与信服。

    2.对比的反衬作用。

    本文写两类人,一类达官贵人,一类是哥伦布。前者傲慢无礼,愚蠢无能;后者谦和沉稳,聪明机智。前者浮躁妒嫉,后者冷静高雅。两相对比,达官贵人的举止言谈反衬了哥伦布的智慧与气度。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通过读《哥伦布竖鸡蛋》的故事,让学生懂得要想创造令人瞩目的伟业必须具备什么事情都要亲自去实践、去发现的精神和自信心。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4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哥伦布离席而去时所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一个煮熟的鸡蛋。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1课时。

    〔阅读建议〕

    本课教学可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

    1.激趣导入。

    ⑴教师拿出一个煮熟的鸡蛋,以游戏的方式让学生竖鸡蛋。

    ⑵游戏结束,教师设疑,哥伦布是用什么办法竖起鸡蛋的?他为什么要竖鸡蛋?引导学生进入“快乐读书屋”。

    2.读书交流。

    ⑴小组互动,小组内互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什么事。

    ⑵集体交流。围绕刚才的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

    3.理解感悟。

    让学生谈自己读书的体会和受到的启发,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检查识字。(小组交流,集中反馈)

    5.实践活动。

    搜集一些哥伦布的小故事,进一步了解他的业绩。

    资料

    〔哥伦布〕克里斯托弗•哥伦布,伟大的航海家。他出生于1451年11月25日至1月30日之间。曾四次率领西班牙船队进行远航。1492年10月12日是人类历最重要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之一。哥伦布踏上了美洲大陆,勇敢地横越大西洋,开创了一个人类社会全方位交往的时代。1502年4月,哥伦布第四次扬起了探求新的土地和财富的航帆,但在航行中被痛风病和恶性疟疾折磨。1504年,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已精疲力竭了,1506年5月20日,作为海军上将、“印度”岛屿和大陆的国王和总督的哥伦布平静地离开了人世。

    关于小学语文教案设计【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蝌、蚪”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青蛙由小蝌蚪逐渐变化,最后长成大青蛙的过程,并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教学重点:

    1、认识4个生字。会写“蝌、蚪”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学生了解青蛙由小蝌蚪逐渐变化,最后长成大青蛙的过程,并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2、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蝌、蚪”等3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1、2自然段,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教学重点:

    1、认识4个生字。会写“蝌、蚪”等3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1、2自然段,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但谁知道它小时叫什么?是什么样儿的?

    这就是小蝌蚪。那么,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学了这一课我们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1)自由认读。

    (2)同座检查读音。

    (3)出示生字卡片,学生齐读,打乱顺序分组读。

    (4)去掉拼音,随机抽读。

    3、记忆生字。

    你记住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还没有记住的字,可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继续识记。

    4、再读课文,这次要把课文读得通顺、流利,标出自然段序号。

    5、指名一个同学读课文,请他邀请几个小朋友与他合作读完课文。

    6、请读书的孩子上台来,台下的小朋友给他们提出“读”的要求。(声音要响亮,不读错字,不添字掉字)。

    7、读书的同学也给台下的小朋友提出听的要求(认真听,不说话)。

    8、读后评议:谁读得好?好在哪里?不足是什么?

    三、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再读课文,要求:读通顺、连贯,思考,有什么明白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学生质疑。

    3、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小蝌蚪长的什么样?

    贴出小蝌蚪的图片。

    板书:大、黑、长长

    (3)它们在水里怎么游呀?

    快活、高兴。

    (4)你觉得小蝌蚪长得怎么样?

    (我觉得小蝌蚪长得很可爱。)

    (5)指导朗读。

    小蝌蚪长得这么可爱,在水里那么快乐活泼,我们读这一段就应该读出它们可爱、活泼的语气来。

    (6)试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可爱的小蝌蚪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它们都在想:我们的妈妈在哪?要跟妈妈学点本领那该多好啊!于是它们下决心找到妈妈,它们是怎样找妈妈的呢?找妈妈的过程中它们自己有什么变化?我们学习第2自然段。

    4、学习第2自然段。

    (1)出示学习方法:读,想,说。

    想:

    A、小蝌蚪有什么变化?

    B、小蝌蚪看见谁?告诉了它们什么?

    说:

    什么样的小蝌蚪?看见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2)小声读第2自然段。

    贴出长出两条后腿的小蝌蚪图。

    (3)投影:

    ①看清小蝌蚪长出的两条后腿在什么位置。

    ②迎上去:面对面过去。

    ③观察小蝌蚪,迎上去时是什么心情?(着急的心情)

    ④我们读小蝌蚪说的话就应该读出它们着急的心情。

    指名读、女生读。

    我们再观察鲤鱼妈妈回答它们的话是什么语气?(和蔼、可亲)那么我们就用和蔼的语气来读鲤鱼妈妈说的话。分小组分角色试读,请两组分角色朗读。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蝌”、“蚪”、“甩”,全班齐读。

    2、你会记哪个字?是怎么记的?它在田字格里是怎么摆的?

    3、教师范写。

    4、学生自己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5、优秀作品展示。

    6、对比观察,品字。

    要求学生写完后仔细端详,与田字格中的字比较,看看自己哪一个字写得,好在哪里,把没写好的再写一写

    五、作业设计。

    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 大脑袋、黑灰色身子、长尾巴

    鲤鱼 四条腿、宽嘴巴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4个生字。会写“龟、忙”等4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青蛙由小蝌蚪逐渐变化,最后长成大青蛙的过程,并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教学重点:

    复习巩固“4个生字。会写“龟、忙”等4个生字。

    教学难点:

    1、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青蛙由小蝌蚪逐渐变化,最后长成大青蛙的过程,并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2、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复习巩固。

    1、去掉拼音读生字。

    2、全班齐读1、2自然段。

    二、朗读感悟。

    1、学习第3自然段。

    (1)小声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想。

    (2)观察小蝌蚪前腿的位置。

    贴出长出两条前腿的小蝌蚪的图。

    演示:追上去。

    (3)小蝌蚪连忙追上去叫妈妈什么心情?(高兴。)他们怎么叫的?谁试着读一读。

    (4)乌龟是小蝌蚪的妈妈吗?那为什么叫它妈妈?

    (5)乌龟怎样回答小蝌蚪的?(笑着说。)

    (6)有感情地读第3自然段。

    过渡:小蝌蚪知道妈妈长得什么样,他们又继续往前找,这回找到妈妈没有?我们学习第4自然段。

    2、学习第4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己小声读这段,并找出问题的答案。

    (2)指名汇报。

    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小蝌蚪终于找到了青蛙妈妈,青蛙妈妈是怎么说的?从它的话里,你们知道了什么?

    (3)分角色朗读第4自然段。

    过渡:妈妈见到自己的孩子,又会怎样呢?我们齐读第五自然段。

    3、学习第五段。

    (1)指图问:我们现在应该叫它们什么呢?

    (小青蛙)

    (2)追问:小青蛙怎样到了荷叶上?用了哪些动词?

    (蹬、跳、蹦)

    (3小蝌蚪找到了妈妈,他们要做些什么呢?

    (跟妈妈一起捉害虫。)

    (4)青蛙是捉害虫的能手,我们一定要保护它们。学习这篇课文,你们向小蝌蚪学习什么?

    做事不灰心,坚持到底,直到取得成功。

    4、朗读全文。

    (1)分角色朗读全文。

    (2)总结:

    你们看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它们开始是大脑袋、黑身子、长尾巴,不久长出两条后腿,过了几天又长出两条前腿,然后尾巴变短,最后尾巴不见了,就变成了青蛙。通过学习,我们还知道了青蛙是捉害虫的能手,我们一定要保护他们。

    三、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龟”、“忙”、“披”、“短”,全班齐读。

    2、你会记哪个字?是怎么记的?它在田字格里是怎么摆的?

    3、教师范写。

    4、学生自己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5、优秀作品展示。

    6、对比观察,品字。

    要求学生写完后仔细端详,与田字格中的字比较,看看自己哪一个字写得,好在哪里,把没写好的再写一写

    四、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中先长什么,后长什么,说一说。

    板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

    乌龟 绿衣裳、头顶上有大大的眼睛

    青蛙 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两只大眼睛

    关于小学语文教案设计【篇9】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要求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有关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会认生字,写生字。

    教学难点:明白“坏事变好事”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字卡

    教学过程

    一、猜谜引课题

    1、老师知道大家特别聪明,我想考考大家,能不能接受老师的挑战!

    在古时候,有一个小男孩,他动脑筋想办法,从水缸里救出了自己的小伙伴,还记得他的谁吗?(司马光)

    还有一种鸟,它想办法喝到瓶子里的水,它是什么?(乌鸦)

    师:这节课,老师再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很可爱,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你们想认识她吗?

    (出示头像)她的名字叫玲玲,我们一起和玲玲打个招呼吧!一起喊喊玲玲的名字。

    (出示“玲”)这个字就读“líng”,也是我们今天认识的第一个字,跟老师一起读。(指名读)“玲”多用于人名,第二个音读轻声,来和老师一起读。玲玲!

    你是怎么记住它的?(左面一个王字旁,右边一个令。)

    它还有很多的兄弟呢?你能说说都是谁吗?(领、零、岭、龄……)

    同学们的记忆力可真是不错,帮助玲玲找了这么多的兄弟们。(学写“玲”)现在我们把玲玲的名字写在田字格里,就起手来和老师一起写。(师边写边说笔画)。同学们会写了吗?

    我们在本子上写上玲玲的名字。(生写,师巡视)

    看谁写得既美观又漂亮。写完后,同桌互相检查,看看他写的是不是好看,如果他写得漂亮,就在那个字的旁边画上一颗小星星。(相互检查)

    2、大家写得真好看,如果你在坐的精神点,老师就更喜欢你了!玲玲不仅聪明还画了一手的好画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滴25课《玲玲的画》。(出示课件)板书课题。和老师一起读一遍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学字词

    1、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玲玲的画中藏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呢!咱们一起来看看吧。让我们打开书,先听老师读一遍课文,大家要认真听呦!

    2、引导学生自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会的生字词,并标出自然段。

    大家听得很认真,从你们的表情里,老师可以看出,你们很喜欢这个故事,想不想自己读?

    同学们,请大声地朗读课文,遇上不认识的生字就停下来,请教课文下面的拼音宝宝,或是问问同桌,读完了就标上自然段,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好了,大家开始读吧。(巡视,表扬学生的读书姿势)

    3、大家读得多认真啊!一起说说这篇课文共分了几个自然段?

    下面就请十名同学来展示展示自己的风采。(分段朗读课文)

    三、感悟、品析课文

    1、师:现在大家知道了吧,玲玲画的是什么?

    你从哪知道的?。(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课件出示:玲玲的画)看,这就是玲玲画的《我家的一角》。谁还想读读下面的话?(出示段落)。(指明读)

    (理解“端详”),大家想一想,“端详”是什么意思呢?

    (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看)

    这个词里还藏着一个谜语呢?老师说,你们猜:小羊开口说话了!(详)

    (认读“详”)这个字就读“xiáng”,大家一起读。(指名读)它是由那两部分组成的?

    现在大家也来当玲玲,也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的画。

    这里边还有两个字,这个字就读“fú”,跟老师一起读。(分排读)它是由几部分组成的?

    咱们以前学过的哪些字含有右半部分?(副、福、蝠、富……)

    “幅”是个量词,谁能给它找朋友?(一幅画、几幅图……)

    还有这个字,想和我们大家见面呢?这个字读“jiǎng”,一起读。(指名读)师:谁能帮它找朋友?(奖励、奖品、抽奖、奖状……)

    谁能用喜欢的词说句话?(奖状:我得了一张奖状。……)

    师:咱们把这三个字宝宝认识了,再把它们放回句子里,谁还能准确、流利地读一遍啊?

    玲玲的这张画多漂亮啊,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她的心情是怎样的?

    咱们带着高兴的心情在读一遍。(齐读一遍)

    2、(1)出示第二幅图

    多漂亮的一幅画呀,可惜呀,这张画怎么啦?

    快从课文中找出来。

    (课件出示句子)谁还想读读这段话。(指名读)

    (学习“叭、脏”)师:这个字应该怎么读?(字卡“叭”)

    你是怎么记住它的?

    叭,还是个拟声词,就是用来模拟声音的词。比如黑板擦掉到地上发出的声音——叭。在生活中,像这样的词还有很多,你能说说吗?

    (流水声——哗哗哗,春雨声——沙沙沙,敲门声——当当当……)

    还有这个字读(脏)什么?

    跟老师一起读。(指名读、分组读)

    脏,左边是个月,右边是个庄。谁能给它组词?

    这个字还读zàng,它是个多音字,心脏。跟老师读,脏,弄脏。

    脏,心脏。

    同学们,指一下自己的心脏在什么地方?

    (师也抚摸心脏)在你胸前的左侧。明天要参加评奖的画,现在弄脏了,玲玲现在的心情又是什么样的?

    谁能带着伤心、难过的语气再读一读?

    (2)师:这就奇怪了,这么一张弄脏了的画怎么能得一等奖呢?快从课文中找一找。

    玲玲画了一只小花狗。(出示图小花狗)

    玲玲是怎么想到画小花狗的呢?

    你能读读爸爸说的话吗?

    看看这只小花狗多可爱呀!(出示句子)谁来读一下这句话?

    咱们一起读一下句子。(齐读)

    玲玲看着修改后的画,怎么样了?(出示句子)

    这时玲玲的心情又是什么样的?

    那咱们再带着高兴的心情齐读一遍这句话。(齐读)

    玲玲的爸爸真是一位好爸爸,能指点玲玲作画,爸爸多关心玲玲啊?哪些句子还能体现出爸爸很关心玲玲?自己找找。

    (学“催”)这个字就读“cuī”,一起读。(指名读、分排读)它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

    在现实生活中,你们的作业做晚了,爸爸妈妈有没有催促你赶紧上床睡觉啊?

    还有哪些句子啊?

    (3)师:看着玲玲修改后的画,爸爸也很高兴,爸爸是怎样说的?自己找找。

    现在谁来当爸爸,再和玲玲说说话?

    (出示句子)在这段话中,还有一个字和我们捉迷藏呢?这个字就是“筋”。

    (学习“筋”)。和老师一起读(指名读、男女生读)你是怎么记住它的?

    师:谁能给筋找朋友?(脑筋、皮筋、动脑筋……)

    这个字还是我们今天要写的字。(观察这个字的字形、结构、笔顺)举起手和老师一起写。(边写边讲解)大家会写了吗?

    在本子上写上“筋”。(师巡视,写完后互相检查,画小星星)。

    我们全体男生再当爸爸读一遍这段话。(男生齐读)

    (4)结果在第二天的评奖会上,玲玲的画还获得了一等奖。玲玲多高兴呀!作为她的好朋友,你想对玲玲说点什么?(生自由发言)

    四、拓展

    老师想知道,在你们的生活和学习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以后,我们也碰到像玲玲这样糟糕的事,应该怎么办呢?

    五、总结:

    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也能像玲玲一样,遇到难题动脑筋想办法(出示句子)只要我们肯动脑筋,什么事情都能解决掉的!!

    六、自由读书

    板书:玲玲的画

    哭笑

    花弄脏画小花狗

    (坏事)肯动脑筋(好事)

    【关于小学语文教案设计汇总】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