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一年级数学比多少教案精选
  • 一年级数学比多少教案精选

    发表时间:2022-12-03

    一年级数学教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不同的老师对待教案也是有着不一样的理解。教案有利于教师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写教案的格式要注意什么呢?下面是栏目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比多少教案”,希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参考。

    一年级数学比多少教案【篇1】

    内容提要: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在小学教学中必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这节课中,教师充分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不是枯燥无味的,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它是实实在在。本课中出现的桃子,小猴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所出现的场景都是学生经常遇到的,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教学设计策略:

    在上一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加法的含义,并应用加法解决过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节课要求继续教学用加法计算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不过这些问题的现实背景稍微复杂一些,条件和问题的叙述顺序与学生熟悉的思考路径不甚一致,数量关系也更加隐蔽。因此,无论是理解题意,还是寻找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方法都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新知教学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先通过猜一猜原来树上可能有几个桃子,唤醒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在猜测中发挥了主动性,使学生在辨析中认识到原来树上的桃子被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小猴摘下来的,一部分是树上还剩下的。把难点一一分散,学生在此基础上说一说、列式算一算比较自然,比较容易掌握。想想做做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了很多练习加法的机会,使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二册第49~50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式计算。

    2数学思考方面:利用学生已有用减法解决求一个加数的实际问题的逆思考经验来理解用加法求被减数的道理,从而更全面地理解加法的含义。

    3解决问题方面:能在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并切实解决,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4情感与态度方面:在书面解决实际问题时,养成标注单位,口头作答的习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借助已有的逆思考的经验解决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题意,寻找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方法。

    课前准备:橡皮7块,盒子一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游戏,情境引入

    1师生谈话: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礼物,你们想要吗?

    生:想要!

    师:开动你的小脑筋回答对了老师的问题,你就能得到这些礼物。

    2师生活动(准备7块橡皮放在不透明的盒子里)

    师:下面老师要请小朋友在这个魔盒里抓礼物。

    生抓出?块橡皮,师告诉学生盒子还剩?块橡皮,(根据学生抓的数量来告知还剩的数量)师:你知道魔盒里原来有多少橡皮吗?

    生:10块。

    师追问:你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刚才小朋友抓出来了?块,老师又告诉我们盒子里还剩?块。把两部分加起来就是原来盒子里的橡皮了。

    3师边小结边演示:要求原来有多少块橡皮,就要把抓出来的和剩下的两部分合起来。(师将抓出的橡皮放回盒子里,再将所有的都拿出来,我们一起数数原来是不是7块。师生齐数:2、4、6、7)你答对了,这个小礼物就送给你了。

    4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类实际问题。(板书: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这个游戏,学生在玩中学,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准备。]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课件出示情境)

    1猜一猜

    两只小猴来到山下采桃子,不一会已经采了23个(出现情境图中的一部分,其中树上还剩的5个桃不出现,板书:23个)。请你猜一猜,树上原来可能有多少个桃?为什么?小组讨论交流。

    重点讨论两种情况:如果树上的桃采完了,那么原来是23个;如果树上的桃还有剩余的,那么原来的可能是24,25,26但不可能少于23个。

    [设计意图:先出示图的一部分,让学生展开想象,猜一猜树上原来的桃的个数,为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作了铺垫。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2说一说,算一算

    (1)(出示情境图中还剩的5个桃)提问:小猴没有采完桃子,树上还剩几个桃?(板书:树上还剩5个)

    题目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板书: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

    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该怎么算?为什么这样算?小组讨论交流。

    (2)讨论后明确:树上原来的桃的个数是总数,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采下的23个,另一部分是还剩的5个。求原来与多少个桃,就是把两部分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

    (3)列式计算(板书:23+5=28或5+23=28)

    追问:23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28呢?

    23+5=28(个)又表示什么?(引导学生说题中的数量关系,也就是采下的个数加剩下的个数等于原来的个数)

    3指导写单位名称

    师:算式写好之后我们还要在它的后面打上括号写出单位名称(边说边在算式后面打括号)这里的单位名称应该写什么呢?(板书:个)

    师:解决实际问题在列式后,要口头回答题目中的问题,题目问: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谁会回答?

    生:树上原来有28个桃。(指名学生口答)(课件出示这句话)

    [设计意图: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对多数学生来说是他们在生活中遇到过的问题,他们有着类似问题的解题经验。因此,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想和说。也应该考虑到少数学生难以真正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所以又要利用直观图,使数量关系明朗化,让学生理解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突破了难点。]

    4如果学生前面没有说出5+23=28的算式,在解答后提问,还可以怎么列式计算?

    5小结:今天我们学的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就是要反过去想,把还剩的和已经的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三巩固练习,联系生活

    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想想做做第1题。

    问:你能看图说出题目中的两个已知的条件吗?你是怎么找到的?(我读文字,图上数的)题目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你会列式计算吗?学生列式,并让学生口头回答。

    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师:对,求一共有多少拼图,就是把已经拼好的和还剩的合起来。

    2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自己看图,他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说给同桌听,再自己列式计算,订正,指名口答。

    3做想想做做第3,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引导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在此基础上,对已经解答的这几个问题进行反思。

    问:这4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指出:这几个问题都是把去掉的和剩下的两个部分合起来,求原来是多少。

    四拓展训练

    1、你想怎么填,你会怎么算,请你列出算式。

    (1)树上飞走了24只小鸟,,树上原来有几只?

    师:你想怎么填?

    生:还剩5只。算式:24+5=29(只)

    (2),图书馆还剩33本书,原来有多少本书?

    师:你想怎么填?

    生:借走12本书,算式:33+12=55(本)

    [设计意图:这一拓展练习,对学生来说,有点难度,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在教学时要注意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五总结评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总结:我们学习了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就是要把已经用去的和还剩的合起来,我们用加法来计算。

    一年级数学比多少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感知100以内的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估计,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等多种能力,培养数感。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小棒、卡片、金鱼图等。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0页。

    教学设计

    旧知回顾,揭示课题

    1.数的组成(个别回答)。

    a.3个十和6个一是()。

    b.7个十是()。

    c.8个一和7个十组成()。

    [此环节运用了知识迁移的规律,既是对旧知的回顾,又是为新知的铺垫,从而顺畅的揭示出课题。]

    2.比较数的大小。

    39○3669○9650○50+7

    说出比较的方法。今天继续来学习比多少(板书课题)。

    游戏导入,引出新知

    下面我们做个猜猜看的游戏,好吗?在老师手中有一些小棒,猜一猜大约有几根?(出示小棒。)

    [采用猜猜看的游戏引入,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于教学的开展。]

    生1:我猜大约有70根。

    生2:我猜大约有36根。

    生3:我猜大约有100根。

    生4:我猜大约有40根。

    生5:我猜大约有21根。

    师:大家的答案有这么多,有的猜的答案又相差很多,到底谁猜的较准确呢?下面就这样,我们先数出一部分(先数出10根),让学生了解到10根有这么多,再观察其余的小棒,做第二次估计。

    师:10根是这么多,请小朋友再猜一猜老师手中有多少根小棒。

    生:有50根;有40根;有45根;有30根

    [在学生初次估测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顺理成章的告诉学生估计的技巧。这样在学习活动中既指导了学生的学法,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等多种能力,建立较强的数感。]

    师:这次小朋友猜的比较集中,大约在30~50根之间,到底这一把有多少根小棒呢?我们一起数一数。(小棒有48根。)

    师:为什么第一次猜时,有的人猜得数量与48相差那么多,第二次猜时,就比较接近40根呢?(学生互相讨论讨论,发表意见。)

    生:第一次我们是乱猜的,第二次我们先看到了10根的多少,然后再猜的。

    师:对,我们在第一次猜时,没有什么作参考,凭感觉胡乱猜的;而在第二次猜数时,我们以10根的多少作参考,结果猜得数与准确答案比较接近。

    小结:所以今后我们在估计物体的多少时可以先找出参照物,然后再估一估,就比较接近正确答案了。

    师:你还有别的方法来帮我们进行估计吗?(学生有合理的方法,给予肯定。如,以5根为例;以20根为例)

    [在学法指导的同时,还尊重学生的选择,对于学生的不同角度的合理解释给予肯定,允许学生多角度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多种情景,深化新知

    1.出示3捆小棒:第一捆是10根,第二捆是48根,第三捆是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小棒,是15根。随意抽出2捆小棒作比较,让学生说都发现了什么?

    师:10根与48根比较,怎样呢?

    生:10根比48根少。

    师:对,说的很好。那10根与15根呢?

    生:10根比15根也少。

    师:对,10根比48根少,10根比15根也少。这少的程度一样吗?谁能说的再清楚些。

    生:10根比48根少得多,10根比15根少得少。

    师:这位小朋友用的少得多这一词非常好,少得少习惯上我们说少一些,谁再说一说。

    [在学生用语言描述的时候,有不恰当的用词应适时的纠正,体现了新课标中学科交融的精神。]

    生:10根比48根少得多,10根比15根少一些。

    师:谁能反过来讲一讲,该怎么说呢?

    生:48根比10根多得多,15根比10根多一些。

    师:同位互相说一说。

    师:上节课我们是用符号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的,即10<48,10<15,48>10,15>10,今天我们用语言来描述,同样也能表示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接下来我们去水族馆参观一下好吗?

    出示金鱼图,让学生先估一估每种金鱼的条数(黑金鱼10条,花金鱼15条,红金鱼60条),用一句话描述出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生:红金鱼比黑金鱼多得多;黑金鱼比花金鱼少一些

    [设置情景,在情景中让学生灵活的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

    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接下来我们去花店走一走(出示第40页做一做),你都看到了什么?学生分小组,每个说一句话完成第(1)题;第(2)、(3)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再交流订正。

    2.师:今天小朋友都能用一句话来表示出两个数量间的大小关系。想一想,在我们身边你能用语言描述出某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吗?

    生:我们班的小朋友有48人比老师的2人多得多。

    生:我们班的男生人数比女生多一些。

    生:我的红铅笔有2枝比黄铅笔5枝少一些。

    [在知识反馈的过程中,给学生以充分发挥、充分交流的空间,在生生之间的合作中,使学生的多种能力都得到培养与提高,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小结

    1.今天小朋友又学到了新本领,在今后比多少时,我们不仅可以用><或=这些符号来表示,还可以用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来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

    2.课外可以把所学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

    [此环节重在贴近生活实际,学以致用,在学生描述身边的事物间的关系时既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使学生的思维得以释放,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的多姿多彩。]

    教学设计说明

    比多少是在学生会用关系符号><或=来表示两个数大小的基础上的深入学习,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丰富的情景,让学生在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的同时,还会用语言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来描述两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此外,还渗透了对学生正确估计方法的指导。在学生的参与下,体会到生活中充满数学及生活的多姿多彩。

    首先、以猜开始。

    新课伊始,采用猜猜看的游戏活动切题,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轻松自然的进入课堂,便于教学的展开。

    第二、多种情景,活用知识。

    课中的猜小棒参观水族馆到花店走一走等丰富的情景,都为学生灵活的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提供了良好空间,使学生无拘无束地发挥自己的潜能,采用不同的手段(如可以用关系符号或语言来描述两个数的大小关系,以至于拓展到两种事物间的大小关系也可以用语言来描述)处理生活中数学问题。

    第三、学科交融,关注情感。

    本节课目的是让学生会用语言来描述两个数间的大小关系,由于是一年级的学生,文学功底并不丰厚,有用词不当之处,老师应较委婉的给以纠正,关注学生情感的渲染,在学科交融间,淡化数学课的枯燥性、抽象性,给数学课增添文学色彩,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多姿多彩。

    第四、尊重学生,提高能力。

    课堂始终处在学生的立场上,在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中,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尊重学生的意愿,让学生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方法。此外,还给学生提供充分交流、充分合作的空间,在共同学习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的多种能力都得到培养与提高。

    专家评析

    比多少一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新的教学观念。首先是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回顾旧知,引入新知。在猜猜看的游戏中,一步一步将学生引向学习内容,教学自然巧妙,有水到渠成之感。

    第二、赋予数学知识的鲜活性。教学中用数学符号><或=来表示两数的大小,而且提供丰富的情景,如猜小棒参观水族馆到花店走一走等,描述性的语言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来表达数与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原本呆板的数字和符号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鲜活起来,学生轻松自如的参与到教学中,学生主动的学数学。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都得以提高,建立起较强的数感。

    第三、情在学之中,学更有情。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是新课标中的教学目标之一。本课老师尊重学生,给予语言的鼓励,学生用词不当时委婉纠正,师生情感的交流充满教学之中。让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尊重学生合理的选择,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空间,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油然而生,自然而然的就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提出数学问题,进而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

    总之,本课教学设计新颖,活动丰富,学科交融,给学生提供了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空间,这样的课上得生动活泼,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一年级数学比多少教案【篇3】

    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40页例9,练习8第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00以内的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感受数学无处不在。

    2、使学生从活泼可爱的小金鱼身上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准确的语言描述100以内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学准备:例9主题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揭示课题

    1、口答:

    (1)3个十和6个一是()。

    (2)7个十是()。

    (3)8个一和7个十组成()。

    2、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354378764540

    二、游戏导入,引出新知

    1、请同学们一起和老师来玩一个猜猜看的游戏:

    教师手里握一把小棒,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手里大约有多少根小棒?

    2、同学们猜的答案有这么多,到底谁猜得比较准确呢?下面我们先数出一部分:师生共同数出10根。

    3、现在请同学们再猜一猜老师手里有多少根小棒?

    4、这一次同学们猜得比较集中,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师生共同数出小棒的根数。

    5、为什么第一次猜时,大家猜的与实际数量相差那么多,而第二次猜时就比较接近实际数量了呢?

    我们第一次猜时,我们没有参考,而第二次猜时,我们知道了10根有多少,就可以比较准确地猜出小棒的根数了。

    6、小结:我们在估计物体的多少时可以先找出参照物,然后再来估计,这样就比较接近正确答案了。

    二、教学例题,深化新知

    1、课件出示有48条金鱼的鱼缸图。请学生估一估,有多少条金鱼。

    想一想:我们怎样才能比较准确地估计出鱼缸里有多少条鱼?

    生讨论,汇报:先数出10条金鱼,再估一估鱼缸中大约有几个这样的10条。

    2、分别出示有15条花金鱼和10条黑金鱼的鱼缸图。

    让学生根据这三幅图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说一句话。使学生懂得描述两个两位数之间的大小关系除可用符号、外,还可用语言来表述。

    3、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让学生用语言描述生活中某两个两位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三、练习:

    1、40页做一做。

    (1)第一题,学生合作完成。4人一组,每人说1--2句话。

    (2)第二、三题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在交流、订正。

    2、练习八第4题:青蛙可能吃了多少只害虫?(在合适的答案下面画。)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比多少

    35○43多一些多得多

    78○76少一些少得多

    45○40

    课后小记:

    一年级数学比多少教案【篇4】

    教学内容:

    教材第72~73页例3、例4及相应的练习。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用减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学问题,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学习解决这类问题。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我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选择了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法,让学生经历学具操作与讨论的过程。教学中,讨论主要围绕谁与谁比、怎样比等问题进行,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确比的方法,再结合讨论用学具摆一摆,使他们在摆的过程中感受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过程和方法,在此基础上明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实际上就是用大数去和小数比,把大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与小数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小数多的,多的部分是几就是大数比小数多几。无论是算还是摆,都要特别重视学生对谁与谁比、谁多谁少等问题的思考,并根据这些问题去寻求问题解决的办法。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并掌握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学问题的计算方法。

    2、正确计算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学问题。

    3、经历学具操作与讨论的过程,获得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学问题的思维方法,并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4、体验与同伴交流获得成功的喜悦,初步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并掌握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学问题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经历学具操作与讨论的过程,获得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学问题的思维方法,并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学生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鼓掌的游戏,好吗?

    师:请听一听,王老师是怎么拍的?拍了几下?(教师有节奏地拍4下)。小朋友学老师的样子,拍6下。

    师:根据刚才拍的,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1:我们比老师多拍了几下?

    师:你知道吗?

    生1:我们比老师多拍了2下,因为6比4多2,列式:6-4=2。

    生2:老师比我们少拍了几下?少拍了2下,列式:6-4=2。

    生3:老师和小朋友一共拍了几下?6+4=10。

    师:小朋友们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今天咱们来研究第一和第二种情况。课件显示:

    6下比4下多2下,6-4=2,

    4下比6下少2下,6-4=2。

    2、摆一摆。

    a、请小朋友第一行摆5个○,第二行摆5个△。摆完后,你看到了什么?想说什么?

    生:○和△同样多。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这样摆的:,这样一个○对着一个△,正好就看出它们同样多。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

    b、请小朋友继续摆:第一行5个○,第二行摆7个△。

    看着你摆的图,谁能提出问题?

    生1:△比○多几个?列式:7-5=2。

    ○比△少几个?列式:7-5=2。

    师:同学们真聪明!今天咱们来进一步学习这种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板书课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学生齐读。

    二、探索学习

    1、收集信息

    课件出示主题图,教师讲解:同学们,这是前四周三位同学得红花情况的记录图,通过看图,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

    生1:我看出了小雪同学得红花最多,他的表现最好。

    生2:小磊表现差一点,得的红花数最少。

    生3:我知道了小雪共得了12朵红花,小磊得了8朵,小华得了9朵。

    (教师边听边板书上每人得红花的数量。)

    生4:我看出了小雪的红花比小磊多4朵。

    ...............

    2、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师:小朋友们观察的都非常仔细,下面请小朋友们拿出自己的红花学具,分小组摆出小雪和小磊的所得的红花情况,好好看一看小雪比小磊多得了几朵。

    学生分小组动手操作后汇报。

    预设:

    生:小雪比小磊多摆了4朵。从图上可以看出,小雪得的红花左边部分与小磊同样多,右边部分是比小磊多的4朵,所以说小雪比小磊多摆了3朵。

    师:你会列式吗?

    生:12-8=4(朵)。

    师:根据你自己摆的图,你还能提出问题吗?

    生:小磊比小雪少得几朵?

    师:谁会列式?

    生2:12-8=4(朵)。

    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

    3、及时巩固。

    师:刚才小朋友们回答得都很好!现在请小朋友看着这三位同学的红花图,现在我要请你当老师提出问题,你还可以找一名同学回答。

    学生提问、回答、活动。

    4、小组讨论,比较关系。

    师:刚才的小老师当得好,学生做得也很棒!现在请小朋友们看板书,小组讨论:求小雪比小磊多几与求小磊比小雪少几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小结:小雪比小磊多几,小磊就比小雪少几,实际上表达的是一个意思,只是说的角度不同罢了。因此都可以用大数减去小数的方法来计算。

    三、巩固拓展

    1、P73做一做(电脑出示):

    学生读题,读懂题意后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最后集体订正。

    2、在咱们学校体育节的跳绳比赛中,咱们绿队有两个小朋友表现非常出色,咱们一起看一看。(课件出示练习十三第1题图)

    a、小清比小芳多跳了多少下?

    b、小芳比小清少跳了多少下?

    3、完成练习十三第3题。(电脑出示图)

    师:你能根据算式选择正确的问题吗?

    四、全课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都可以用大数减去小数来计算。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与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在某种意义上是相同的。

    一年级数学比多少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同样多”、“多些”、“少些”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渗透“对应”思想。

    3、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良好品质。

    重点难点

    会正确地进行“多”“少”的比较。

    教学准备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卡片若干

    授课时数

    1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小朋友看一看,在我们班中,是男同学多,还是女同学多。还是一样多?你是怎么知道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比较多少。

    板书课题:比多少

    二、主动探讨,获得新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小免、小猪的卡片各一张并板书在黑板上,

    问:瞧,这是谁?他们俩准备去干什么?谁来猜一猜?

    2、引导观察,初步感知

    A:观察书中第6页的图画:

    问: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有多少呢?

    (学生数一数)

    B:问:小免去搬砖,有几只小免,有几块砖,小免和砖谁多?你是怎么知道的?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

    师:这样一个对着一个,都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小免和砖的块数怎么样?(一样多)

    3、动手操作,理解新知

    A:问:小免和小猪比,谁多,谁少呢?

    B:学生操作:用圆片代表小免,用正方形代表小猪在桌子上摆一摆。

    C:学生汇报结果老师演示

    师:小免比小猪多。

    三、巩固运用

    (1)同桌合作,摆学具卡片,边摆边说

    (2)说说生活中“同样多”“多些”“”少些“的例子。

    (3)课堂演练。

    (1)完成第7页的”做一做“。

    (2)练习一的第1、2题。

    板书设计:

    比多少

    同样多多少

    教后随笔:

    这节课主要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主动参与学习和精神。从而得出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及谁和谁同样多,并会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从上课的情况看,学生的积极性较高,知识点掌握也不错。但语言表达能力欠缺,以后在这方面还要加强与训练。且学生的常规还没养成,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加强学生的常规教育。

    一年级数学比多少教案【篇6】

    教学内容:

    教材第39页复习6~10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教学重点:提高学生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或多媒体,小黑板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复习.

    1.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直接报得数.

    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来上一节复习课.(复习2)

    二.综合练习。1.复习题6。

    1)出示第6题表格,仔细观察表格说说括号里的数应该怎样算,为什么这样算。

    2)学生填表,集体交流。

    2.复习题7.

    1)要求学生通过观察不计算来比较两个算式的大小.

    2)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的?

    3.复习题8。

    1)出示第8题图,老师说明:今天做了多少?不是题目的问题,而是引出做了上衣20件,裤子32条的对话.

    提问: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

    (做了上衣20件,裤子32条,求还要做几件上衣才能和裤子配套.)

    2)_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交流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

    3)集体口答。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4.复习题9。

    1)出示第9题,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桌子40张,椅子4把,有48人来开会。)

    求什么?是几个问题?哪几个问题?(再搬几张桌子?再搬几把椅子?)

    2)学生列式计算后说说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的?3)学生集体回答.5.复习题10.1)

    出示第10题,图中告诉我们什么问题?2)根据这三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老师把提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学生集体算出结果,口答.三.作业布置.

    练习与测验复习(2)四.

    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比多少教案【篇7】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件演示)

    在美丽的大森林里,有一群快乐的小矮人,他们每天在森林里早上出去采果子,晚上回到家里唱歌跳舞,生活的很幸福。这一天他们采了很多的果子回来了,突然两个小矮人争起来了。他们到底在争什么呢?我们去看看吧!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提出问题(对回答问题好的同学给他们组奖一朵小红花)

    课件出示:两个小矮人的对话(蓝衣服的小矮人说:我摘了12个果子,红衣服的小矮人说我摘了8个,)

    问:(1)你能够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哪些有关的数学问题?

    (先同桌互说,互提,然后再指名说,同时老师板书)

    (2)那你能够根据这些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吗?请试一试。(每个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老师板书)

    板书:8+6=14

    8-6=2

    8-6=2

    8-6=2

    8-6=2

    (3)观察以上的几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讨论后发表意见)

    归纳得出:求多多少或者是少多少?多几或者是少几都可以用减法计算。

    2、做一做(电脑出示:P72:做一做)

    (1)先让学生同桌互编数学小故事并列式计算。

    (2)集体订正

    3、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每个组红花的获得情况:

    1)先数一数:每个组各有几朵花

    2)你可以提出哪些有关的数学问题?

    (学生活动,在小组里互提互说)

    3)指学生说,其它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口头列出算式计算,看一看,谁最聪明。

    问:还有不同的问题吗?

    4、出示第73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

    三、巩固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及初步分析和推理能力。

    3、通过生活情境的模拟教学,使学生体会到生活数学无处不在,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求两数相差的应用题的正确解答方法。

    一年级数学比多少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正确地进行“多”、“少”的比较。

    难点:会比较几个物体的多少。

    课时:一课时

    学情分析

    “同样多”、“多”、“少”儿童一般在入学前对它们都有初步的认识,但是并不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而往往是凭直觉,或者用数一数的方法来比较多少。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使学生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书本上的图片,请学生讲讲图中的故事,引出比较。

    二、激趣感知,掌握方法

    1、观察图片,教师出示第一个问题:比一比,小兔和砖的数量谁多谁少?说说你的理由。

    (1)学生讨论交流。

    (2)汇报答案。

    (3)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掌握比较同样多的方法。

    (4)应用学习“同样多”。

    2、观察图片,教师出示第二个问题:比一比,小猪和木头的数量谁多谁少?说说你的理由。

    (1)学生交流问题。

    (2)汇报结果。

    (3)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三、巩固拓展

    1、教师出示问题:仔细看图,图中还可以比什么?快和小伙伴们说说吧!

    2、学生交流并汇报结果。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1、观察图片,学生动手摆一摆。

    2、选择练习“同样多”、“多”、“少”。

    3、画一画“同样多”、“多”、“少”。

    五、小结

    想一想: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回家后拿出自己喜欢的物品,再动手摆一摆同样多或一行多,一行少,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一年级数学比多少教案【篇9】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7页内容及第8页“做一做”,练习一中第1~4题。

    课型:

    新授课(多媒体教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2.通过听童话故事,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热情待人的良好品德。

    3.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实物投影仪,小兔头图片,小猪头图片,砖头图片,木头图片。

    学具准备:

    铅笔、橡皮、梨片图、苹果图、三角形、圆片、花朵片各若干个。

    教学过程:

    听故事,提问题

    故事:三只小猪长大了,要离开爸爸、妈妈自己生活了。他们各自盖了一间小房子。大哥盖了一间草房子,二哥盖了一间木头房子,小弟盖了一间砖头房子。房子盖好了,他们高高兴兴搬进了自己的小屋。可是有一天,来了一只又饿又渴的大灰狼,他先来到大哥的房子前,使劲一吹,大哥的草房子给吹倒了,大哥逃到了二哥家里。可大灰狼又使劲一吹,结果二哥的木头房子也给吹垮了。没办法,哥俩赶紧逃到小弟家里。这次不管大灰狼怎么吹,砖头房子一动也不动。后来,三只小猪一起动脑筋赶走了那只坏透了的大灰狼。三兄弟都竖起大拇指说:“还是砖头房子最坚固。”

    这一天,天气可好了,河里的小鱼高兴地在水里游来游去,咦!为什么那边的草地上那么热闹?小鱼“哗啦”跳出水去一瞧,哦,原来三只热心的小猪在帮他们的邻居小兔盖最坚固的新房子呢!他们你搬木头我搬砖,干得可欢呢!小房子很快就盖好啦。那边的石桌上放着许多好吃的,肯定是热情好客的小兔招待小猪的。

    一年级数学比多少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通过观察、操作,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3、通过听童话故事,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会正确地进行“多、少”的比较。

    教学用具:

    将第6页的主题图做成动画课件;学生准备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小朋友们喜欢听故事吗?出示主题图,你们能根据这幅图讲一个故事吗?(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

    2、讲故事。(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注意多让几个学生加以补充,这样可以使故事更加完整。在说到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的时候,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二、探究新知

    1、教学“同样多”。

    师:图上有几只小兔?每只小兔搬多少块砖?

    生:3只小兔,一只小兔搬一块砖。

    师:说得很好,兔子和砖都没有多余的,这时我们可以说兔子和砖同样多。你们记住了吗?仔细观察什么和什么也同样多?(随意比较)

    ⑴同桌两人交流。 ⑵指名回答。

    2、教学“多”“少”除了发现什么和什么同样多之外,你还发现了什么?如,我发现1只小猪扛1根木头,还剩1根木头。

    师:小猪和木头谁多谁少?

    生:木头多,小猪少。师:还可以怎样说?(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仔细观察,什么和什么比谁多谁少?(随意比较)

    刚才所讲的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知识。揭示课题:比多少

    3、动手操作同位两人合作要求:

    一人先摆学具,同位与他摆得同样多。(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摆一摆)一人先摆学具,同位摆得比他多或少。(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摆一摆)

    思考:怎样才能一眼就看出摆的同样多,谁摆得多?谁摆得少

    ⑴独立思考

    ⑵交流方法

    在多种方法中让学生发现对齐摆,即一一对应的方法摆,比较容易比较。

    4、说出生活中“同样多”“多”“少”的例子

    三、巩固运用,深化拓展

    1、同桌合作,摆学具卡片,边摆边说。

    ①一个同学先摆,同桌需摆得和他同样多。

    ②同桌合作,一个摆得多,一个摆得少。

    同学们合作得真好,想一想,怎样摆,老师一眼就可以看出谁多,谁少,或者同样多?(数一数,写上数。对齐摆,长的表示多,短的表示少,一样长的表示同样多)

    他们的方法都好,你们是怎样摆的呢?我们应该多动脑,多思考,讲究方法。

    2、说说生活中1 ‘同样多“”多些“”少些’‘的例子。谁能用“同样多”“多些”“少些”说说生活中的事?(我有两只手,左手和右手的手指同样多。我家女的比男的多,男的比女的少……)同学们说了这么多,说得这么好,原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比一比,谁最聪明。

    教师拿出一串红、白相间的珠子,让学生判断哪种颜色的珠子多。

    ①生在组内说说。

    ②小组交流汇报。

    (用数的方法比较:数出红、白珠子各有几颗,再比较。用找朋友的方法比较:一颗红珠子和一颗白珠子是一对朋友,最后剩下哪种颜色的珠子,哪种颜色的珠子就多。还可以这样比较:因为这串珠子是按一颗红珠子,一颗白珠子,一颗红珠子,一颗白珠子的顺序串起来的,如果最后一颗是白色的,那就可以说两种珠子同样多;反之,就比红珠子多)

    4、课堂演练。

    ①完成第7页的“做一做”。先摆一摆,再说一说。

    ②练习一第3、 4题。

    第3题: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判断两种动物是不是同样多,再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验。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公鸡和鸭子虽然摆得一样长,但疏密不同,进而判断摆得密的鸭子只数多些而公鸡只数少些。

    第4题: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比较。

    A、用数的方法:先数出红珠子有几颗,黄珠子有几颗,再比较。

    B、一颗红珠子和一颗黄珠子是一对朋友,最后剩下哪种颜色的珠子,哪种颜色的珠子就多。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可真聪明,说得妙极了!这节课大家学得很好。其实数学王国里还有许多奥秘呢!只要我们处处留心,好好学习,一定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板书设计

    比多少

    同样多多少

    【一年级数学比多少教案精选】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