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七年级下10.4中心对称教学设计新华师大版相关教学方案
  • 七年级下10.4中心对称教学设计新华师大版相关教学方案

    发表时间:2022-01-18

    提起教案,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多写教案能够提升我们的策划能力,要想在教学中不断进取,其秘诀之一就是编写好教案。什么样的初中教案比较高质量?希望《七年级下10.4中心对称教学设计新华师大版相关教学方案》能够为您提供帮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心对称、对称中心和对称点的概念.

    2.理解中心对称的性质.

    3.掌握运用中心对称的性质作图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探索等过程,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轴对称、平移、旋转及组合等几何变换的规律和特征,并体会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

    【情感态度】

    运用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自己探索出图形变化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图形分析能力、化归意识和综合运用变换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中心对称的概念.

    2.中心对称的性质,利用中心对称的性质进行作图.

    【教学难点】

    中心对称与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是轴对称?什么是旋转?什么是旋转对称图形?

    【教学说明】对本章所涉及到的几种图形进行复习,为学习中心对称打基础.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观察下图,它们是什么图形?

    【归纳结论】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这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关于中心的对称点.

    2.如图,△abc与△a1b1c1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图中有哪些线段相等?

    由图形及旋转的性质可以得到:ao=a1obo=b1o,co=c1o.

    【归纳结论】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反过来,如果两个图形的所有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3.中心对称与轴对称的联系与区别

    4.如图,已知△abc和点o,画出△def,使△def和△abc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

    分析:中心对称就是旋转180°,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就是绕点o旋转

    180°,因此,我们连ao、bo、co并延长,取与它们相等的线段即可得到.

    解:(1)连结ao并延长ao到d,使od=oa,于是得到点a的对称点d,如图所示.

    (2)同样画出点b和点c的对称点e和f.

    (3)顺次连结de、ef、fd.则△def即为所求的三角形.

    jK251.com其他人还在看

    七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华师大版相关教学方案


    1.图形的旋转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具体实例认识旋转,了解旋转的定义,能说出旋转中心、旋转角.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图形的旋转过程,发展几何直觉,领悟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

    经历对生活中旋转图形的观察、讨论、实践操作,感知数学美,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旋转的有关概念.

    【教学难点】

    会找出旋转前后图形中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旋转中心、旋转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学生观察教材第118页图10.3.1,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中,哪些零部件作转动?

    (2)在这些转动中有哪些共同特征?

    (3)钟上的秒针在不停的转动中,其形状、大小、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大风车在转动中其形状、大小、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彩票大转盘在转动的过程中其形状、大小、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这就是今天我们所研究的课题“图形的旋转”.

    【教学说明】通过复习,为本节课的教学作准备.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观察教材第118页图10.3.2,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是由一个或几个平面图形,在它所在的平面上转动而产生奇妙画面.

    2.演示单摆上小球的运动

    (1)单摆上小球的转动由位置p转到p′,它是绕着哪一点?沿着什么方向?转动了多少角度?

    (2)单摆上小球转到p与p′中间时,它绕着的点、沿着的方向有没有变化?转动的角度有没有变化?

    【归纳结论】像这样,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点o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如果图形上的点p经过旋转变为点p′,那么这两个点叫做这个旋转的对应点.

    3.做一做:大家把准备好的透明纸拿出来.按老师要求完成以下内容:

    (1)任意画一个△abc.

    (2)把透明纸覆盖在△abc上,并在透明纸上画出一个与△abc重合的三角形.

    (3)用一枚图钉将点a处固定.

    (4)将透明纸绕着图钉(即点a)转动45°,透明纸上的三角形就旋转了新的位置,标上a′、b′、c′.

    我们可以认为△abc绕着a点旋转45°后到△ab′c′.

    同学们考虑一下,可以互相交流,在这样的旋转中,你发现了什么?

    同学们在交流中形成共识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回答如下问题:

    (1)b点旋转到哪一点?(点b′)

    (2)c点旋转到哪一点?(点c′)

    (3)∠bac旋转到哪里?(∠b′ac′)

    (4)线段ab旋转到哪里?(线段ab′)

    (5)线段ac旋转到哪里?(线段ac′)

    (6)线段bc旋转到哪里?(线段b′c′)

    (7)∠b旋转到哪里?(∠b′)

    (8)∠c旋转到哪里?(∠c′)

    (9)它的旋转中心是什么?(点a)

    (10)它的旋转的角度是多少?(45°)

    这里要给学生指出:在旋转的过程中,(1)点b与点b′,点c和点c′是对应点;(2)线段ab与线段ab′,线段ac与线段ac′,线段bc与线段b′c′是对应线段;(3)∠bac和∠b′ac′,∠b与b′,∠c与∠c′是对应角.

    想一想:△abc的边ab的中点d的对应点在哪里?

    根据旋转的原理:图形上每一个点都绕着旋转中心,按同一方向,旋转同一角度而得到的,所以ab的中点d的对应点也应在它的对应线段ab′的中点位置.

    做一做:如果△abc的外面一点o作为旋转中心,把△abc绕着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60°,将△abc旋转到△a′b′c′位置,你会做吗?在学生动手操作下,不会的同学也可以互相交流.

    七年级下.旋转的特征教学设计华师大版教案模板


    七年级下册《10.3.2旋转的特征》教学设计华师大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具体实例认识旋转,理解旋转前后两个图形的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的性质,能够按照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日常生活中与旋转现象有关的图形探索过程,掌握相关画图的操作能力,发展审美观.

    【情感态度】

    培养识图能力,体会旋转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

    图形的旋转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图形的旋转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1.什么叫旋转?什么叫旋转中心?什么叫旋转角?

    2.什么叫旋转的对应点?

    【教学说明】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如图,若旋转中心在△abc的外面点o处,逆时针转动60°,将整个△abc旋转到△a′b′c′的位置.

    观察上图,探索图中线段之间与角之间的关系,填空.

    旋转中心是点o,点a、b、c都是绕着点o旋转60°角到对应点a′、b′、c′,则oa=,ob=,oc=,ab=,bc=,ca=,∠cab=,∠abc=,∠bca=.∠aoa′===60°

    △abc和△a′b′c′的形状、大小有何变化?.你发现了什么?

    2.(1)将一个平面图形f上的每一点,绕这个平面一点旋转,得到图形f′,图形的这种变换就叫做旋转.(2)对应点到对应中心的距离.(3)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成的角彼此,且等于角.(4)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和.

    【归纳结论】图中每一点都绕着旋转中心按同一旋转方向旋转了同样的角度;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线段长度相等,对应角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图形的形状与大小不变.

    【教学说明】通过观察图形,让学生自己总结规律,锻炼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下列关于旋转和平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a.旋转使图形的形状发生改变

    b.由旋转得到的图形一定可以通过平移得到

    c.平移与旋转的共同之处是改变图形的位置和大小

    d.对应点到旋转中心距离相等

    2.如图把正方形绕着点o旋转,至少要旋转度后与原来的图形重合.

    七年级下册10.3.3旋转对称图形教学设计华师大版_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旋转对称图形和旋转对称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的过程,发展图形的分析能力,提高“化归”意识和综合运用变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

    培养探究意识,感悟变换的内涵,体会其价值.

    【教学重点】

    认识旋转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合理运用变换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图形绕着某一定点转动一定的角度后能与自身重合.

    电扇的叶片转动°能与自身重合;螺旋桨转动°后,能与自身重合.你能再举出一些这样的实例吗?

    【教学说明】用生活中的现象引入本节课的内容,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做一做

    用一张半透明的薄纸,覆盖在如图所示的图形上,在薄纸上画这个图形,使它与如图所示的图形重合.然后用一枚图钉在圆心处穿过,将薄纸绕着图钉旋转,观察旋转多少度(小于周角)后,薄纸上的图形能与原图形再一次重合.

    【归纳结论】图形围绕旋转中心旋转一定角度后能与自身重合的图形就称为旋转对称图形.

    注意:这个旋转的角度并不是唯一的.

    2.用类似上述的操作方法对如图所示的图形进行旋转,它是不是旋转对称图形?想一想:旋转中心在何处?该图形需要旋转多少度后,能与自身重合?该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3.如图所示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用类似上述的操作方法对所示的图形进行探索,它能通过旋转与自身重合吗?

    数学教案-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相关教学方案


    教学建议

    知识归纳

    1.中心对称

    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两个图形关于点对称也称中心对称,这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关于中心的对称点.

    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具有如下性质:(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的连线都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判断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的方法是: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2.中心对称图形

    把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和原来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就是它的对称中心.

    矩形、菱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都是中心对称图形,对角钱的交点就是它们的对称中心;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圆心是对称中心;线段也是中心对称图形,线段中点就是它的对称中心.

    知识结构

    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课的重点是中心对称的概念、性质和作已知点关于某点的对称点.因为概念是推导三个性质的主要依据、性质是今后解决有关问题的理论依据;而作已知点关于某个点的对称点又是作中心对称图形的关键.

    本节课的难点是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概念角度来说,中心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是两个不同而又紧密相联的概念.从学生角度来讲,在学习轴对称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理解上出现误点.因此本节课的难点是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法建议

    本节内容和生活结合较多,新课导入可考虑以下方法:

    (1)从相似概念引入:中心对称概念与轴对称概念比较相似,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比较相似,可从轴对称类比引入,

    (2)从汉字引入:有许多汉字都是中心对称图形,如“田”、“日”、“曰”、“中”、“申”、“王”,等等,可从汉字引入,

    (3)从生活实例引入:生活中有许多中心对称实例和中心对称图形,如飞机的螺旋桨,风车的风轮,纽结,雪花,等等,可从生活实例引入,

    (4)从商标引入:各公司、企业的商标中有许多中心对称实例和中心对称图形,如联想,联合证券,湘财证券,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等,可从这些商标引入,

    (5)从车标引入:各品牌汽车的车标中有许多都是中心对称图形,如奥迪,韩国现代,本田,富康,欧宝,宝马,等等,可从车标引入,

    (6)从几何图形引入:学习过的许多图形都是中心对称图形,如圆,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等,可从几何图形引入,

    (7)从艺术品引入:艺术品中有许多都是呈中心对称或是中心对称图形,如下图,可从艺术品引入。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1.知道中心对称的概念,能说出中心对称的定义和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的性质。

    2.会根据关于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定理2的逆定理来判定两个图形关于一点对称;会画与已知图形关于一点成中心对称的图形。

    此外,通过复习图形轴对称,并与中心对称比较,渗透类比的思想方法;用运动的观点观察和认识图形,渗透旋转变换的思想。

    引导性材料

    想一想:怎样的两个图形叫做关于某直线成轴对称?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有什么性质?

    (帮助学生复习轴对称的有关知识,为中心对称教学作准备)

    画一画:如图4.7-1(1),已知点P和直线L,画出点P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P′;如图4.7-1(2),已知线段MN和直线a,画出线段MN关于直线a的对称线段M′N′。

    (通过画图形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轴对称的认识)

    上述问题由学生回答,教师作必要的提示,并归纳总结成下表:

    轴对称

    定义三要点

    1

    2

    3

    有一条对称轴---直线

    图形沿轴对折,即翻转180度

    翻转后与另一图形重合

    性质

    1

    2

    3

    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交点在对称轴上

    观察与思考:图4.7-2所示的图形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吗?如果是,画出对称轴,如果不是,说明理由。

    (教师把图4.7-2的两个图形制成投影片或教具,学生仔细观察后,能发现这两个图形都不是轴对称。然后,教师适时提出问题:这两个图形能不能重合?怎样才能使这两个图形重合呢?让学生观察、探究、讨论,教师可以直观地演示中心对称变换的过程,让学生发现:把其中一个图形统一特殊点旋转180度后能与另一个图形重合。)

    教学设计

    问题1:你能举出1~2个实例或实物,说明它们也具有上面所说的特性吗?

    说明:学生自己举例有助于他们感性地认识中心对称的意义。然后,教师指出:具有这种特性的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并介绍对称中心,对称点等概念。

    问题2:你能给“中心对称”下一个定义吗?

    说明与建议:学生下定义会有困难,教师应及时修正,并给出明确的定义,然后指出定义中的三个要点:(l)有一个对称中心——点;(2)图形绕中心旋转180度;(3)旋转后与另一图形重合。把这三要点填入引导性材料中的空表内,在顶空格内写上“中心对称”字样,以利于写“轴对称”进行比较。

    练一练:在图4.7-3中,已知△ABC和△EFG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分别找出图中的对称点和对称线段。

    说明与建议:教师可演示△ABC绕点O旋转180度后与△EFG重合的过程,让学生说出点E和点A,点B和点F,点C和点G是对称点;线段AB和EF、线段AC和EG,线段BC和FG都是对称线段。教师还可向学生指出,图4.7-3中,点A、O、E在一条直线上,点C、O、G在一条直线上,点B、O、F在一条直线上,且AO=EO,BO=FO,CO=GO。

    问题3:从上面的练习及分析中,可以看出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具有哪些性质?

    说明与建议:引导学生总结出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的性质:定理l---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定理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问题4:定理2的题设和结论各是什么?试说出它的逆命题。

    说明与建议:学生解答此题有困难,教师要及时引导。特别是叙述命题时,学生常常照搬“对称点”、“对称中心”这些词语,教师应指出:由于没有“两个图形关于中心对称”的前提,所以不能使用“对称点”、“对称中心”这样的词语,而要改为“对应如”、“某一点”。最后,教师应完整地叙述这个逆命题---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点对称。

    问题5:怎样证明这个逆命题是正确的?

    说明与建议:证明过程应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完成。由已知条件——对应点的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可以知道:若把其中一个图形绕着这点旋转180度,它必定于另一个图形重合,因此,根据定义可以判定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这个逆命题即为逆定理。根据这个逆定理,可以判定两个图形关于一点对称,也可以画出已知图形关于一点的对称图形。

    练一练:访画出图4.7-4中,线段PQ关于点O的对称线段P′Q′。

    (画法如下:(1)连结PO,延长PO到P′,使OP′=OP,点P′就是点P关于点O的对称点,(2)连结QO,延长QO到Q′,使Q′Q=OQ,点Q′就是点Q的对称点,则PQ′就是线段PQ关于O点的对称线段。教师应指出:画一个图形关于某点的中心对称图形,关键是画“对称点”。比如,画一个三角形关于某点的中心对称三角形,只要画出三角形三个顶点的对称点,就可以画出所要求的三角形。)

    例题解析

    课本例题

    说明:(l)教师应让学生读题分析,给每个学生印发一张印有图4.7-5的纸,让学生动手画图。(2)画好图后让学生总结:画多边形的中心对称图形只要画出多边形各顶点的对称点,即能画出所求的对称图形。

    课堂练习

    课本例后练习第1、2题。

    (对第2题,应先画出图形,然后按照中心对称的定义或逆定理来说明理由。第2题的第(1)小题可用定义说明,第2题的第(2)小题可根据逆定理来说明。这里把平行四边形的对角顶点和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分别看成两个图形:分别是两个点和两条线段。)

    1.

    2.中心对称与轴对称有什么不同?

    中心对称——图形绕点旋转180度。

    轴对称——图形沿轴翻折180度。

    作业

    1.课本习题4.4A组第1题(1)。

    2.课本习题4.4A组第3、4题。

    经典初中教案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


    教学建议

    知识归纳

    1.中心对称

    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两个图形关于点对称也称中心对称,这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关于中心的对称点.

    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具有如下性质:(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的连线都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判断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的方法是: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2.中心对称图形

    把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和原来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就是它的对称中心.

    矩形、菱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都是中心对称图形,对角钱的交点就是它们的对称中心;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圆心是对称中心;线段也是中心对称图形,线段中点就是它的对称中心.

    知识结构

    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课的重点是中心对称的概念、性质和作已知点关于某点的对称点.因为概念是推导三个性质的主要依据、性质是今后解决有关问题的理论依据;而作已知点关于某个点的对称点又是作中心对称图形的关键.

    本节课的难点是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概念角度来说,中心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是两个不同而又紧密相联的概念.从学生角度来讲,在学习轴对称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理解上出现误点.因此本节课的难点是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法建议

    本节内容和生活结合较多,新课导入可考虑以下方法:

    (1)从相似概念引入:中心对称概念与轴对称概念比较相似,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比较相似,可从轴对称类比引入,

    (2)从汉字引入:有许多汉字都是中心对称图形,如“田”、“日”、“曰”、“中”、“申”、“王”,等等,可从汉字引入,

    (3)从生活实例引入:生活中有许多中心对称实例和中心对称图形,如飞机的螺旋桨,风车的风轮,纽结,雪花,等等,可从生活实例引入,

    (4)从商标引入:各公司、企业的商标中有许多中心对称实例和中心对称图形,如联想,联合证券,湘财证券,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等,可从这些商标引入,

    (5)从车标引入:各品牌汽车的车标中有许多都是中心对称图形,如奥迪,韩国现代,本田,富康,欧宝,宝马,等等,可从车标引入,

    (6)从几何图形引入:学习过的许多图形都是中心对称图形,如圆,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等,可从几何图形引入,

    (7)从艺术品引入:艺术品中有许多都是呈中心对称或是中心对称图形,如下图,可从艺术品引入。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1.知道中心对称的概念,能说出中心对称的定义和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的性质。

    2.会根据关于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定理2的逆定理来判定两个图形关于一点对称;会画与已知图形关于一点成中心对称的图形。

    此外,通过复习图形轴对称,并与中心对称比较,渗透类比的思想方法;用运动的观点观察和认识图形,渗透旋转变换的思想。

    引导性材料

    想一想:怎样的两个图形叫做关于某直线成轴对称?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有什么性质?

    (帮助学生复习轴对称的有关知识,为中心对称教学作准备)

    画一画:如图4.7-1(1),已知点P和直线L,画出点P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P′;如图4.7-1(2),已知线段MN和直线a,画出线段MN关于直线a的对称线段M′N′。

    (通过画图形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轴对称的认识)

    上述问题由学生回答,教师作必要的提示,并归纳总结成下表:

    轴对称

    定义三要点

    1

    2

    3

    有一条对称轴---直线

    图形沿轴对折,即翻转180度

    翻转后与另一图形重合

    性质

    1

    2

    3

    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交点在对称轴上

    观察与思考:图4.7-2所示的图形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吗?如果是,画出对称轴,如果不是,说明理由。

    (教师把图4.7-2的两个图形制成投影片或教具,学生仔细观察后,能发现这两个图形都不是轴对称。然后,教师适时提出问题:这两个图形能不能重合?怎样才能使这两个图形重合呢?让学生观察、探究、讨论,教师可以直观地演示中心对称变换的过程,让学生发现:把其中一个图形统一特殊点旋转180度后能与另一个图形重合。)

    教学设计

    问题1:你能举出1~2个实例或实物,说明它们也具有上面所说的特性吗?

    说明:学生自己举例有助于他们感性地认识中心对称的意义。然后,教师指出:具有这种特性的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并介绍对称中心,对称点等概念。

    问题2:你能给“中心对称”下一个定义吗?

    说明与建议:学生下定义会有困难,教师应及时修正,并给出明确的定义,然后指出定义中的三个要点:(l)有一个对称中心——点;(2)图形绕中心旋转180度;(3)旋转后与另一图形重合。把这三要点填入引导性材料中的空表内,在顶空格内写上“中心对称”字样,以利于写“轴对称”进行比较。

    练一练:在图4.7-3中,已知△ABC和△EFG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分别找出图中的对称点和对称线段。

    说明与建议:教师可演示△ABC绕点O旋转180度后与△EFG重合的过程,让学生说出点E和点A,点B和点F,点C和点G是对称点;线段AB和EF、线段AC和EG,线段BC和FG都是对称线段。教师还可向学生指出,图4.7-3中,点A、O、E在一条直线上,点C、O、G在一条直线上,点B、O、F在一条直线上,且AO=EO,BO=FO,CO=GO。

    问题3:从上面的练习及分析中,可以看出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具有哪些性质?

    说明与建议:引导学生总结出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的性质:定理l---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定理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问题4:定理2的题设和结论各是什么?试说出它的逆命题。

    说明与建议:学生解答此题有困难,教师要及时引导。特别是叙述命题时,学生常常照搬“对称点”、“对称中心”这些词语,教师应指出:由于没有“两个图形关于中心对称”的前提,所以不能使用“对称点”、“对称中心”这样的词语,而要改为“对应如”、“某一点”。最后,教师应完整地叙述这个逆命题---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点对称。

    问题5:怎样证明这个逆命题是正确的?

    说明与建议:证明过程应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完成。由已知条件——对应点的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可以知道:若把其中一个图形绕着这点旋转180度,它必定于另一个图形重合,因此,根据定义可以判定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这个逆命题即为逆定理。根据这个逆定理,可以判定两个图形关于一点对称,也可以画出已知图形关于一点的对称图形。

    练一练:访画出图4.7-4中,线段PQ关于点O的对称线段P′Q′。

    (画法如下:(1)连结PO,延长PO到P′,使OP′=OP,点P′就是点P关于点O的对称点,(2)连结QO,延长QO到Q′,使Q′Q=OQ,点Q′就是点Q的对称点,则PQ′就是线段PQ关于O点的对称线段。教师应指出:画一个图形关于某点的中心对称图形,关键是画“对称点”。比如,画一个三角形关于某点的中心对称三角形,只要画出三角形三个顶点的对称点,就可以画出所要求的三角形。)

    例题解析

    课本例题

    说明:(l)教师应让学生读题分析,给每个学生印发一张印有图4.7-5的纸,让学生动手画图。(2)画好图后让学生总结:画多边形的中心对称图形只要画出多边形各顶点的对称点,即能画出所求的对称图形。

    课堂练习

    课本例后练习第1、2题。

    (对第2题,应先画出图形,然后按照中心对称的定义或逆定理来说明理由。第2题的第(1)小题可用定义说明,第2题的第(2)小题可根据逆定理来说明。这里把平行四边形的对角顶点和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分别看成两个图形:分别是两个点和两条线段。)

    1.

    2.中心对称与轴对称有什么不同?

    中心对称——图形绕点旋转180度。

    轴对称——图形沿轴翻折180度。

    作业

    1.课本习题4.4A组第1题(1)。

    2.课本习题4.4A组第3、4题。

    七年级信息技术第相关教学方案


    提起教案,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多写教案能够提升我们的策划能力,一份完整的教案有许多内容,优秀的初中教案是什么样子的?本站收集了《七年级信息技术第相关教学方案》,供您参考。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关键字的概念。

    2.了解搜索引擎的高级搜索功能。

    3.了解多媒体的概念。

    技能目标:1.熟练掌握利用关键字搜索。

    2.熟练掌握利用搜索引擎搜索图片并保存。

    3.复习巩固保存搜索到的网页、网页中的文字。

    4.学会运用搜索引擎的高级搜索或帮助功能。

    情感目标:学生通过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去搜索信息,培养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对信息的筛选,培养他们辨别因特网上有用信息、无用信息以及有害信息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信息道德意识。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搜索引擎的使用,搜索网上信息资源并下载的方法。

    教学难点:高级搜索功能的使用。

    三、教学准备

    1.设置好学生机,保证每台机器都能登录局域网以及互联网,确保每台学生机都能通过网上邻居看到其他局域网内机器中的共享文件夹。

    2.通过上节课的操作,学生机中应该已建立名为“快活小虾杂志社”的共享文件夹,并在其中已建立相应各个栏目的文件夹。

    四、教学建议

    建议课时:1至2课时。

    为学生创设一个杂志社编辑部的情景,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巩固搜索引擎的使用、不同资料的保存等等的操作。本节课要求学生利用因特网搜索编辑杂志所需的资料并保存到本地计算机的相应的共享文件夹中。

    因特网的搜索引擎为用户查找信息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只需输入几个关键词,任何想要的资料都会从世界各个角落汇集到电脑前。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要快捷方便的找到自己所要查找的资料却有一定的困难,如果操作不当,搜索效率也是会大打折扣。面对搜索引擎返回的大量无关的信息,我们应该教会学生如何才能提高信息检索的效率。

    在搜索引擎上利用关键字来搜索信息这个操作大部分学生都已经掌握,但是很多情况下找不到所需的信息,这是因为在关键词选择方向上发生了偏移,教会学生从复杂搜索意图中提炼出最具代表性和指示性的关键词,从而提高搜索效率。另外还要提醒学生细化搜索的条件,给出的搜索条件越具体,搜索引擎返回的结果也会越精确。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己阅读搜索引擎中提供的帮助或者功能介绍,从而了解不同搜索引擎的不同功能和特色,提高搜索的效率。例如google的图片搜索功能;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搜索引擎中提供的“搜索建议”,提高搜索的效率。

    最后要求学生们将搜索结果下载到本地计算机的硬盘中,针对不同的结果有不同的保存方法,这个操作很多学生基本已经掌握,所以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所学的知识和操作经验,逐步渗透文件、文件夹、树型结构等概念。

    本节课内容操作性比较强,教师在教学中以将不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课时数,推荐2课时完成本节内容,教师根据学生具体实际情况,可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实现小组内资源共享以及小组之间互相竞赛的形式推动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展开教学。

    五、练习实施建议

    这节课的练习的操作量比较大,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小组成员之间分工收集相关资料,收集到的资料用共享文件夹实现资源共享,各小组之间可以互相竞赛,从而可以推动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来促进学习。

    建议学生使用google和百度两个搜索引擎来完成作业,充分利用google的图片搜索功能。

    要求学生搜集资料的类型多样化,包括图片、文字、网页、声音等等。针对不同类型的资料要求采用正确的保存方法保存到不同的文件夹中。

    练习2要求基础比较好且自学能力比较强的同学完成,利用搜索引擎提供的帮助功能或者高级搜索功能来进行搜索,充分发挥搜索引擎的各项功能。

    六、教学资料

    中文搜索引擎:

    google搜索:

    百度搜索:

    雅虎中国:

    搜狐网:

    北大天网:

    七年级信息技术《第5课积累资料》教学设计

    七年级美术优美的校园相关教学方案


    优美的校园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爱好,充分认识“生活中处处存在美、关键要靠我们的眼睛去发现”(罗丹语)。

    2、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感受校园环境及建筑的美感,指导学生运用绘画知识表现校园环境。

    3、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用自己的绘画语言去发现美、创造美。

    活动过程:

    1、风景画欣赏导入。(复习构图、透视知识)

    2、分组活动写生、师生共同活动。

    3、课堂小结,学生自我评价、教师适当点评总结。

    一、引课:

    1、课堂内。

    老师:同学们好,老师近日画了一张风景画,大家想不想看一看?

    学生(齐声):想。

    (老师展示风景画。)

    (学生惊叹,产生浓厚兴趣。)

    老师:请用你自己学过的美术知识对这幅画进行评析。

    (学生发言踊跃,通过发言复习了透视、构图知识。)

    (老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鼓励、肯定。)

    老师:自然界处处存在美,要靠我们自己去发现和表现。

    (老师继续展示自己在校园内写生的美术作品。)

    学生(边议论边发言):原来我们经常生活的校园画出来也这么美呀!我也要画一画我们的校园。(此时,学生探索美的兴趣被激发了出来)

    2、课堂外

    学生分组开始校园写生,师生共同活动。(教师循环指导)

    3、课堂内

    课堂小结——学生自我评析——老师点评总结。

    课后简析:

    通过对校园环境、人物以及校园内各种活动的绘画表现,加深对校园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的体验以及自己与同学、老师之间的和谐关系,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生活的情感,并了解对相关环境、人物活动的最基本的造型语言和表现方法。校园写生课符合新课程理念,导入课题生动自然,学生兴趣高涨,分组写生活动中师生关系融洽,绘画积极性高,课堂小结中,学生发言积极、气氛热烈,使我感到初一新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能力强,对于学生的发言,我一个个给予肯定,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力等方面全面发展。

    通过这节课我感到课堂教学,课课都会有不同的情况发生,这就要求老师具有应变能力,使课堂教学收放自如,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成长需求,体验需求和选择的需求。

    四季歌广东版七年级教案相关教学方案


    课题:《四季歌》(日本民歌)

    教学目的:

    1、通过学唱歌曲《四季歌》,学习日本的舞蹈动作,感受日本音乐、舞蹈发民族特点。

    2、在欣赏音乐过程中感受节奏、音色的变化。

    3、在感悟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和表现力的欲望。

    教学重要难点:

    让学生感悟音乐,表现音乐

    教具:

    多媒体的课件,电子琴,日本的舞蹈需要的伞和扇

    教学过程:

    同学们听《我的中国心》走进音乐教室。用音乐来进行师生问好。

    一、引进音乐

    师:老师出个迷看同学们是怎么样的呢?日出日落照就了四季的形成,说起四季大家都有不同的看法,我很好奇,打击对春夏秋冬那个季节情有独钟呢?还有你们的理由。

    a说:……

    b说:………

    c说:………

    师:由于各自的性格,爱好,对待四季也随着不同,四季其实都有他独特的魅力之处,像春天的生机,夏天的活力,秋天的浪漫,冬天的回忆,也许这些才是最吸引我们的地方.

    喜欢春天的人-------心地纯洁的人

    喜欢夏天的人-------意志坚强的人

    喜欢秋天的人-------感情深重的人

    喜欢冬天的人-------胸怀宽广的人

    师:那么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用音乐来展现”四季”的魅力.同学们打开课本22页 四季歌

    二、:听唱歌曲 四季歌

    师:同学们听听歌曲,是哪个国家的歌曲。

    生:日本

    师:好,那我们就怀捉一颗爱我的中国心踏上飞机跟老师一起去日本走走看看。。

    1、播放课件-------日本的风情

    “富士山”“樱花”“和服”“日本寿司”

    2、走进日本,几句日本的语言(课件)

    早上好音释“空你气哇”晚上好音释“空你伴哇”

    谢谢音释“啊里格多”再见音释“沙哟那拉”

    3、播放歌曲,完整的聆听(课件)

    a、旋律流畅,深刻感人b节拍:4/4拍子

    4、学唱歌曲(课件展现歌曲)

    a、跟着老师的电子琴轻声用“啦”把歌曲的旋律哼唱,教师强调声音的柔和

    b、跟老师把旋律唱一唱

    c、添上歌词。用充满深情的。淳朴的语言,颂扬了日本人民尊敬师长,热爱朋友的传统美德。

    d、介绍创作的背景。此歌曲是荒木丰尚创作的,他有一次在滑冰受伤而住院治疗,护士们对他进行的精心的照顾,在感激之余就谱写了此歌送给关心他的朋友们。

    引入感恩:我们要学会感恩,感激生活,感激师长,父母,同学朋友,用一颗感恩的心对待生活。

    知识点:(课件展现)

    6――――(全音符、4拍)6―(二分音符、2拍)

    6(四分音符、1拍)66(八分音符、1/2拍)

    三、表现音乐(课件)

    1、师:一边唱一边打节奏(柔和)

    教师播放《四季歌》的dj版,同样的旋律,节奏变化了,整首歌曲的感觉也跟着变化。

    2、其别:日本的民歌《四季歌》歌曲节奏缓慢。柔和

    dj版《四季歌》节奏比较快热情狂野奔放

    3、随着dj版《四季歌》的音乐,大家自由律动起来

    4、学跳日本舞蹈

    5、男女同学分组试一试

    6、音乐大比拼“音乐大看台,想唱你就来”

    a、选出男女代表来进行比赛,同学们可以在座位上为自己的伙伴,伴舞,来提高自己伙伴的总成绩。b、也可以为伙伴再起来唱歌,把演唱的气氛推上去

    7、在比赛中选出我们这节课的“超级男女生”给于奖励

    8、全班同学齐唱歌曲,再次感受日本歌曲、舞蹈的特点(边歌边舞)

    9、下课铃响了。

    “飞机就要起飞,我们在日本玩很开心,我们要日本的风情带回祖国。促进中日的友好发展,带着一课中国心我们踏上飞机回到祖国。”

    同学们听说《我的中国心》慢慢的走出教室

    七年级美术我的新同学相关教学方案


    教学过程(一)审美激趣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在新学期的开始,我想一切都是新的,就设计了“我的新同学”的游戏方式让同学介绍自己,然后请其他同学认真观察此位同学的,说一说这位同学的脸部基本特征,如:脸型、五官、表情、发型等。(二)欣赏讨论1、特征描述a我设计了观看一段“憨豆先生”的电影片段(人物面部表情为主),请几位同学来谈一谈自己对片中人物基本特征、面部表情等的看法。

    b分析人物的基本特征是从哪几个方面表现出来的?(没有这些表情行不行?)主要说明表情的作用。

    结合书本当中的内容,我选择了几组图片作比较,如:

    宫六朝《小女孩》:可爱、倔强

    达芬奇《蒙娜丽莎》:微笑

    马蒂斯《女人像》:鼻子很长,眼睛露出休闲而略显疲惫的神情。

    弗洛伊德《自画像》:“国”字脸,眼睛长长的,两眼距离很近,感觉充满了不安

    皮影人物,剪纸人物

    2、小结我归纳出

    万事万物无论如何变化,都有一定规律,“相之大概,不外八格”=田国目用,由甲申风。

    表情:喜、怒、衰、乐,让学生表演表情注意五官的变化,(我中了五百万,考砸了……)

    3、技法理解、学生练习

    可以由脸型——表情——发型。教师示范,提醒不同表情下的五官变化以有各部分的比例。可以用手指量一量五官的位置。

    (可以选一个学生来创作)我采用

    从多媒体中展示学生头像照片来进行描绘。

    (三)选秀大赛

    小组单位交流照片,并评出特征最明显的同学肖像作品进行展示说明

    设计意图

    1、给学生们提供一个初步认识自己身边新同学的舞台,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消除学生上课精神紧张、情绪拘谨的状况。

    2、吸引注意的同时,谈一谈片中人物面部表情透出的不同的精神状态、性格特征等,帮助学生感受人物特征。(特征描述)

    3、通过影片中的小片段,营造新奇的视觉形象,在轻松的、开怀一笑的同时能反映出人物最显明的特征,使人印象深刻。(分析人物特征是从哪些方面来体现的)

    4、欣赏作品可以让学生能了解这些特征是通过什么样的手段来实现,主要是通过人物的表情和脸型,为画肖像画做好准备。

    5、进一步引导:画家是怎样来表现人物特征的。主要让学生感受、讨论,人物丰富表情的变化,从表现手法上让学生看到多样性。

    6、创作步骤的确立,可选一位班上最有特色的同学示范一下写生的步骤,以起到总结归纳的作用,也可引导学生进行创作。

    7、创作的过程选用学生的照片具有针对性,满足学生兴趣的同时,也可以在描述、感受和对比中认识人物特征及其表现方法。

    8、加强学生合作意识,通过学生互评选出形象特征把握最好的作业加以表扬鼓励。这一过程很自然地过渡到了评价结果。

    七年级上学期体育与健康程相关教学方案


    课的内容:鱼跃前滚翻(男)后滚翻成单腿跪撑平衡(女)游戏:情景游戏“送情报”授课对象:初一时间:年月一、课的构思本课以树立健康第一,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参与体育的兴趣、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为主要目标。让学生在学练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在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采用了尝试、启发、点拨等方法,在学练中为每位学生提供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学练空间,让每位学生在学练中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二、教材分析鱼跃前滚翻(男)、后滚翻成单腿跪撑平衡(女)是初一必修教材,它具有趣味性强、易学的特点。这些体育项目不仅能锻炼身体、愉悦身心,更能培养学生对体操的兴趣,形成较好的体操意识;同时,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安排了情景游戏“送情报”。三、教学目标1、运动参与:培养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2、运动技能:80%学生能在帮助下完成鱼跃前滚翻(男)、后滚翻成单腿跪撑平衡(女)动作,并能说出其动作要领,知道游戏规则,20~25%学生能熟练掌握动作。3、身体健康:通过练习,发展学生灵敏、协调能力和综合能力。4、心理健康:激发学生能积极思考及探究欲望,克服困难,挑战自我的信念。5、社会适应: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公平竞争和拼搏进取等优良品质。四、学法指导1、采用游戏,提高学生积极性2、注重启发诱导,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并能主动在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3、有意识的让学生自主锻炼,自我检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4、运用音乐伴奏,肢体语言对学生实施美育教案设计(见下)教案设计教学内容一、鱼跃前滚翻(男)后滚翻成单腿跪撑平衡(女)二、情景游戏:“送情报”教学目标1、运动参与:培养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2、运动技能:80%学生能在帮助下完成鱼跃前滚翻(男)、后滚翻成单腿跪撑平衡(女)动作,并能说出其动作要领,知道游戏规则,20~25%学生能熟练掌握动作。3、身体健康:通过练习,发展学生灵敏、协调能力和综合能力。4、心理健康:激发学生能积极思考及探究欲望,克服困难,挑战自我的信念。5、社会适应: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公平竞争和拼搏进取等优良品质。重点(男)蹬摆撑有力,屈臂、低头、团身及时。(女)团身紧,屈髋举腿、转头、推手要及时。难点(男)蹬摆撑动作依次,低头团身要及时。(女)团身紧,屈髋举腿、转头、推手要及时。顺序教学内容达成领域目标学生活动教法指导组织队形和要求健康教育一·课堂常规执行。·导入课题内容。·明确内容目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氛围。1、体育委员执行常规,检查并报告人数。2、学生向老师问好。认真听讲。3、见习生随堂听课。1、指定地点,鸣哨集合。2、向学生问好。宣布本次课练习内容目标与要求3、安排见习生。4、检查服装,排除安全隐患。 要求:队列整齐,精神饱满。加强常规教育,养成自觉遵守课堂常规的好习惯。二·“钻地道过障碍”游戏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公平竞争积极探索的优良品质。1、分组讨论设计游戏。2、明确要求,统一行动。3、指导下尝试练习。4、交流体会。1、情景导入。放音乐导入情景。2、提出要求,指导布置场地。3、观摩与巡回指导练习。4、提高难度组织比赛。教育学生树立群体意识,发扬团结协作精神。三博击操充分活动身体各关节、韧带。1、在教师讲解、示范指导下完成各节动作。2、认真听讲、动作充分。1、语言激励,提高学生学习兴趣。2、讲解、示范,领操3、完成练习。 准备活动是运动前不可缺少的环节,准备充分可避免运动伤害事故发生。顺序教学内容达成领域目标学生活动教法指导组织队形和要求健康教育四尝试练习鱼跃前滚翻(男)、后滚翻成单腿跪撑平衡(女)1、语言导入课题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2、在练习中尝试运动乐趣。1、认真听讲,仔细思考,在脑中形成动作表象。2、观察图片,激起学生练习欲望。3、复习前滚翻和远撑前滚翻练习。3、带着问题,尝试练习,边练习,边总结,解答疑问。4、在同伴保护与帮助下完成练习。5、优秀学生示范。1、教师讲解、示范。图片展示。2、提出问题:男:①鱼跃前滚翻由哪些动作环节?②鱼跃前滚翻与前滚翻有何联系与区别?女:③后滚翻成单腿跪撑平衡应注意哪些环节?3、教学分组,组织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保护与帮助学生完成学习。4、选出优秀学生示范、讲评。

    要求:1、分组练习,由小组长负责组织,保护与帮助。2、学生练习,观摩其他同学动作。技巧中各种滚动、滚翻类动作在现实生活中对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五1、小结归纳要领,完善技术2、技能运用与知识拓展。1、引入最佳学习状态。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反思归纳,制定有效练习方案。选择器材、完善技能学习,开拓创新。2、小组内互评,优秀组动作展示。1、教师展示图片,认真帮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2、提出较高难度要求,组织学生练习。分组评定练习效果。3、观摩优秀组示范,并点评。①从高向低②腿上夹纸片练习③越障碍练习体操练习可以增强体质和塑造强健健美匀称体格还可以培养我们勇敢顽强刻苦奋进的优良品质。六情景游戏:“送情报”1、培养学生优良品质,陶冶情操。2、学生学会建立合作意识。1、学生认真听讲,明确要求,统一行动。2、小组商讨练习方案。3、公平公正竞争合作学练。1、语言导入游戏情景。2、提出游戏规则与提供器材。在“”上小组商量后,摆放垫子、栏架和障碍物各一个。3、协助学生布置场地。4、积极参与,统一指挥。

    体育游戏能全面发展人的身体素质,提高人体各器官系统功能,增强体质,改善人的心理素质,培养我们团结互助,积极拼搏精神。顺序教学内容达成领域目标学生活动教法指导组织队形和要求健康教育七放松及课后评价1、在愉悦的气氛中使学生心理得到充分放松。2、能客观地进行评价。1、听音乐展开想象,自我调节放松。2、学生自评与互评。3、向教师再见。1、放音乐导入情景,指导学生放松。2、进行课堂总结、讲评。3、回收器材,教师向学生再见。要求:学生按音乐节奏,在老师的提示下完成放松练习。运动结束后,尽快放松有助于身体疲劳的恢复。八上课班级记录场地器材大垫子4块;小垫子8块;栏架4副体育动作示图3幅。小黑板2块录音机1个,磁带2盒。课后小结

    【七年级下10.4中心对称教学设计新华师大版相关教学方案】相关推荐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初中教案精选

    一、教学目标1、能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2、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员的观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3、学会用辩证的观点来...

    第 生物的进化教案

    第2节生物的进化一.教学目标:1.列举古生物学化石方面的证据说明生物是进化的;2.简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3.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二.教学重难点:4.生物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化石记录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