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2022届中考语文阅读分析技巧复习
  • 2022届中考语文阅读分析技巧复习

    发表时间:2022-01-13

    【www.jk251.com - 篮球与技巧】

    现在,很多初中教学都需要用到教案,做好教案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用心编写教案才能促进初中的教学进一步发展,初中教案要写哪些内容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届中考语文阅读分析技巧复习,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阅读分析复习

    一、议论文

    1、得到论点的方法:

    (1)摘句法①抓文章的标题②捕捉段落中心句③关注文章首尾段

    (2)概括法①把握段落关系②清理中心论点和分论点③从论据概括

    2、论据的分类:

    (1)事实论据,包括典型的个别事例、概括性事例、历史事实和数据等。

    (2)理论论据,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党的方针政策等,科学定义、法则和规律,一般的公理、常识以及成语、名人名言等。

    3、论证方法的种类:

    (1)例证法——举例论证

    (2)喻证法——比喻论证

    (3)对比法——对比论证

    (4)引证法——引用论证

    考试回答技巧——“通过法,证明了观点”。

    4、议论文语言特点:

    一般可回答“逻辑严密,表述准确”。

    5、议论文词语、句子、语序的作用:

    (1)修饰语、限制语——可回答“该词突出了(内容),使表达更准确,去掉它,表述不够严密”。

    (2)复句——可回答“这几句之间揭示了和关系,使表达更准确严密”。

    (3)语序安排——可回答“先说,再说,表达有条理、准确”。

    6、议论文读后感的写作:

    简述作者的观点+自己的看法

    二、说明文

    1、说明文的分类:

    (1)事物(东西)

    (2)事理(现象)

    2、判断说明对象的方法:

    (1)抓标题

    (2)抓反复出现的词语

    3、判断说明对象特征的方法:

    (1)抓标题得出特征。

    (2)由每一段的中心句概括归纳而出特征。

    (3)逐段排队、梳理,找说说明对象特征。

    4、说明文文章结构类别分析:

    (1)总分式。

    (2)承接式——按时间、因果、条件等(局部)。

    (3)递进式——由浅入式(局部)。

    (4)并列式——平行并列(局部)。

    5、说明文的写作顺序:

    (1)空间顺序

    (2)时间顺序

    (3)逻辑顺序

    6、分析说明方法:

    (1)下定义——准确科学;

    (2)作诠释——准确科学;

    (3)举例子——生动形象;

    (4)打比方——生动形象;

    (5)画图案——直观形象;

    (6)作比较——具体形象;

    (7)列数字——具体准确。

    Jk251.coM编辑推荐

    [year+]届中考政治限塑问题


    “限塑问题”

    1、我国为什么要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

    (1)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资源浪费损失十分严重。我国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塑料购物袋。由于过量使用以及回收不到位因素,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

    (2)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不容乐观。塑料袋难以分解,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2、现实意义:有利于人们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从源头上防治“白色污染”;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3、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应坚持怎样的基本国策、战略、发展观。

    保护环境与资源的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

    4、为什么塑料袋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

    塑料袋“糟糕”,是因为它大都是用不可降解或非可再生的材料生产的。处理这些白色垃圾很多时候都只能挖土填埋或高温焚烧;而焚烧所产生的烟尘和有毒气体,会造成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同时制造这些塑料制品也消耗了大量资源。因此,白色垃圾越多,白色污染越严重。

    5、为了既减少“白色污染”、又方便人们购物,请你为商场(超市)提几点好的建议。

    如:免费为顾客提供布袋、纸袋或简易的竹篮;加强对塑料购物袋的循环使用和回收再利用等。宣传标语:少用一个塑料袋,就多一分绿色!

    6、为减少“白色污染”,我们青少年应怎样做?

    ①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要不用或少用塑料购物袋,不随意丢弃并积极回收废弃的塑料购物袋;②重拎布袋子、重提菜篮子,积极选用绿色、环保的购物袋;③要向周围群众宣传“白色污染”的危害性,宣传限产、限售、限用塑料购物袋的重要意义,增强人们环保意识等。

    7、为了解决塑料袋的使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我国应该:

    ①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②加大管理和处罚的力度,对违法生产使用塑料袋的企业和经营者进行处罚和教育;③加强宣传,提高经营者和群众的环保意识;④鼓励企业生产耐用、易于回收的新型购物袋,从根本上解决白色污染。

    8、辨析:a:多此一举“限塑令”,方便省钱我最行!b、“白色污染”害人精,环保节约见行动!

    (1)塑料袋特别是超薄塑料袋因为便捷、便宜,所以长期受人民的青睐。(2)“限塑令”的下发和实施对于减少白色污染、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意义重大。(3)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自觉落实“限塑令”,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year+]年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复习教案模板


    第一章走进温州

    第一节东瓯名城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温州的历史、概况

    2.初步感受作为温州人的精神风貌

    教学过程

    1.设问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问:“温州”这个名字的由来?

    (学生自由猜测发言,教师引导学习本节内容)

    2.了解温州历史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建制沿革”部分内容

    问:阅读本段内容后,你有何感受?

    (学生踊跃发言,只要合理,教师都予以肯定)

    问:结合你对温州历史的了解,谈谈你心中的温州历史?

    (学生回忆、交流、回答)

    (2)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古时温州的版图(图1-1)

    问:请在地图上找到我们梧田的大概位置?

    (3)回忆生活中有哪些古建筑能说明温州的历史?

    (学生广泛讨论后,师生交流)

    3.了解现代温州

    (1)比较两副地图(图1-1、1-4)

    问:谈谈两副地图中,温州区域的变化怎样?

    (学生仔细比较、讨论)

    问:画出现代温州的界线,看看其呈什么形状?

    问:在现代版温州地图上找出你的家乡在哪里,与哪些县(市、区)相邻?

    (2)教师引导学生阅览“天下温州人”内容,探究温州人均耕地情况

    (学生完成书上探究活动表格)

    问:结合书上表格,请分析人均耕地面积对温州人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影响?

    4.感受温州人的精神风貌

    (1)学生阅读图1-5海外温州人分布图、图1-6温州商会全国分布图

    问:为什么说“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温州人”?

    问:谈谈在你的身边,有温籍华人或华侨在海外创业对家乡贡献的事吗?

    5.课后探究

    了解现代温州主要建筑

    第二节瓯越山川

    教学目标

    1.了解温州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

    2.了解温州丰富的地方物产资源。

    教学过程

    1.由阅读温州地势图导入

    问:请同学们结合温州地势图,找出温州主要的山脉、江河、海湾及海港?

    (师生交流)

    2.了解温州的主要地形

    (1)学生阅读“多山地形”内容

    问:温州的主要地势是怎样的?

    (学生结合书本提供的资料回答)

    问:你能说出你家乡的地形名称吗?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了解温州的水域情况

    (1)采用抢答方式

    问:温州市三大河是什么?最大的河流是什么?温州的海域主要是什么?温州有哪四大渔场?

    (学生结合书上内容和自身掌握的温州常识回答)

    (2)东海油气、渔场对温州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起到什么作用?

    4.了解温州的气候和物产

    (1)了解温州气候特点

    (学生阅读了解)

    (2)了解温州物产情况

    问:温州的主要有哪些农作物?你最喜欢哪一种?

    5.课后实践

    制作山水温州美景作品

    [year+]年xx中考化学实验题答卷分析相关教学方案


    实验题21题的平均分约是4.5,22题的平均分是约3.2,两题的满分百分比约为15%,学生的答题情况如下

    一、基础知识显薄弱

    1.常见的化学仪器不认识

    酒精灯:写成“烧杯”、“量筒”、“酒精瓶”、“酒精台”。另外错别字的情况非常严重,酒写成“洒”,精写成“清”、“晶”……

    2.基本实验操作不熟练

    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在选择上把握不好,浓硫酸做干燥剂时气体的进气口找不准。

    3.常见酸碱盐的用途、性质混淆不清

    液体干燥剂应选“浓硫酸”,学生的回答有“氢氧化钠”、“氧化钙”或者是“氢氧化钠溶液”,还有的错误是“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溶液”……

    氢氧化钠在空气变质的产物不知道是碳酸钠,这就体现出学生二氧化碳与碱的反应没能很好的掌握,所以学生就找不到哪种物质可以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二、不能灵活、规范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

    1.化学用语不规范,元素符号中的大小写不分,化学式中的小数字写得过大

    2.实验现象描述不规范,如“没有明显的现象”写成“原来的样子”、“溶液不变”、“溶液没发生反应”……

    三、思维不灵活,综合能力较弱

    22题中现象b应是“没有气泡产生”氢氧化钠不变质,可以依据现象a有气泡产生氢氧化钠变质来解决问题的。

    四、审题不仔细,不按要求答题

    适量的a溶液的名称,部分学生写成化学式,而且又写不对。

    浓硫酸干燥气体的进气口填“a”部分学生写成“a”

    通过本次改卷,我深刻体会到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教会学生基本的化学知识,一定要注重细节,要注重指导学生化学用语的规范性、实验现象描述的规范性,也要尽可能的去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year+]年中考化学复习优先反应原理的应用初中教案精选


    初中化学中学习了金属与盐的反应性质原理:(1)金属单质必须排在盐中金属的前面。(2)盐必须可溶;还学习了酸与碱能发生中和反应的性质。但在中考中,有很多此类题目超出了此范围,加大了难度。若利用高中的优先反应原理去解,则可简化解题。下面就“金属与盐的优先置换原理”与“酸与碱的优先中和原理”分别说明中考中此两类题目的解法。

    1.优先置换原理

    若某一溶液中同时含有多种金属离子,则加入一种金属时,优先置换出金属活动性弱的金属的离子。

    〖例1〗、在盛有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的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试管底部有少量固体存在。过滤,向滤液中加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滤渣是()

    a.cub.agc.zn和agd.zn和cu

    [分析]:由于金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cu>ag,因而加入的锌粉优先与agno3反应,只有agno3完全反应后,锌粉才能与cu(no3)2反应,否则不反应。“向滤液中加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的agno3尚未反应完,故cu(no3)2不可能反应,证明锌量不足,所以滤渣的成分应选b。

    〖例2〗、向含agno3、cu(no3)2、zn(no3)2的混合液中,加入一些铁粉,待反应完成后过滤,下列情况是可能存在的是()

    a.滤纸上有ag,滤液中有ag+、cu2+、zn2+、fe2+

    b.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ag+、zn2+、fe2+

    c.滤纸上有ag、fe,滤液中有zn2+、fe2+

    d.滤纸上有ag、zn、fe,滤液中有zn2+、fe2+

    [分析]:铁粉加入混合液中,可能发生的反应有:fe+2agno3=fe(no3)2+2ag①;fe+2cu(no3)2=fe(no3)2+cu②,根据溶液中的优先置换原理,反应①优先于反应②进行。因此,a选项中,滤液中有ag+证明反应①未完成,自然反应②还未进行,正确;b选项中,滤纸上已经有cu,说明反应②已经发生或已经完全发生,则反应①应完全反应,滤液中不可能有ag+,不正确;c选项中,滤纸上有fe,说明反应①②都已完全,但滤纸上没有cu,不正确;d选项中,滤纸上由zn,不正确。

    [year+]年中考化学物质的量方面试题解题技巧的教学方案


    对气体来说,在解题时要特别注意气体所处的外界条件,因温度、压强不同,等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不同。对于no2方面的试题,还要考虑后续反应,即no2与n2o4的平衡转换。

    对混合物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分析,既要考虑反应,还要考虑反应进行的程度及过量问题。经典题:

    例题1:(XX年全国高考)在100ml0.10mol l-1的agno3溶液中加入100ml溶有2.08gbacl2的溶液,再加入100ml溶有0.010molcuso4 5h2o的溶液,充分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最终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

    b.最终得到的白色沉淀是等物质的量的两种化合物的混合物

    c.在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l-的物质的最为0.02mol

    d.在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u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1mol l-1

    方法:通过溶液中的离子进行整体分析。

    捷径:题中n(ag+)=0.1l×0.1mol l—1=0.01mol,n(ba2+)=2.08g/208g mol—1=0.01mol,n(cl—)=0.02mol,n(cu2+)=0.01mol,n(so42—)=0.01mol,所以生成n(agcl)=0.01mol,n(baso4)=0.01mol。生成agcl、baso4两种白色沉淀,它们物质的量相等。在生成的溶液中n(cl—)=0.02mol—0.01mol=0.01mol,cu2+未参加反应,所以溶液显蓝色,反应后溶液的体积大约为200ml,所以c(cu2+)=0.05mol l—1。以此正确的是b。

    总结:这是集化学计算,实验现象描述为一体的学科内综合试题。尽管难度不大,但很有新意。

    例题2:(XX年上海高考)设na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的22.4l辛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分子数为8na

    b.18g水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na

    c.46g二氧化氮和46g四氧化二氮含有的原子数均为3na

    d.在1l2mol l—1的硝酸镁溶液中含有的硝酸根离子数为4na

    方法:根据题意对选项逐一化解。

    捷径:a.在标准状况下,辛烷是液体,22.4l液态辛烷物质的量要比1mol大得多,所以a选项错误。b.18g水为1mol水,其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mol。c.no2和n2o4具有相同的最简式,相同质量的no2和n2o4必然含有相同数目的原子。46gno2即为1molno2共含有3mol原子。d.n(no3—)=1l×2mol/l×2=4mol。以此不正确的为a。

    总结:此类试题是高考试卷中的热点题型,在解答此类试题时,一要注意物质所处的状态,二要理清微粒间的联系。

    例题3:(1997年全国高考)分别取等质量80℃的甲、乙两种化合物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后,所析出的甲的质量比乙的大(甲和乙均无结晶水)。下列关于甲、乙溶解度的叙述中肯定正确的是()

    a.20℃时,乙的溶解度比甲的大b.80℃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c.温度对乙的溶解度影响较大d.温度对甲的溶解度影响较大

    方法:从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分析。

    捷径: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在100g溶剂中制成饱和溶液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由于取等质量甲、乙两种溶液,其中含水的质量不知道,无法推断其溶解度的大小。但降低相同的温度,甲析出的质量大于乙,所以温度对甲的溶解度影响较大。故选d。

    总结:有关溶解度方面的试题,在解题时既要考虑某一温度下溶解度的大小,又要考虑温度变化时溶解度的改变量。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溶液不是饱和溶液,则不能利用溶解度进行有关计算

    【2022届中考语文阅读分析技巧复习】相关推荐
    铁的性质相关教学方案

    第六章铁第一节铁的性质一.知识教学点1.铁的物理性质。2.铁的化学性质(跟氧气、盐酸、稀硫酸和硫酸铜的反应)。3.钢铁的生锈和防锈。二.重、难、疑点1.重点:铁的化学性质。2.难点:对“铁的化学性质比...

    合理使用洗涤剂

    生活中,我们使用很多种类的洗涤剂,最常见的还是肥皂和洗衣粉。使用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请听我们细细说来。一、少用洗涤剂原则无论是肥皂还是洗衣粉都有一定的碱性,若长期直接接触后,皮肤表面的弱酸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