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推荐教案]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写作范例
  • [推荐教案]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写作范例

    发表时间:2022-08-05

    小学三年级科学说课稿。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做好教案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用心编写教案才能促进我们的教学进一步发展,那么如何写一份教案?小编为你推荐《[推荐教案]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写作范例》,希望您喜欢。

    一、说教材

    “统计和平均数”是国标本第六册的内容。求平均数是分析数据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工农业生产中常要用到,如平均成绩、平均身高、平均产量等等。它既可以反映一组数量的一般情况,也可以用来进行不同组数量的比较。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平均数是作为一种典型应用题加以教学的。而新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新教材明显在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概念上加重了份量。因此,设计本课时希望通过具体问题情境的呈现,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让学生在认知冲突中逐步感受到求平均数的实际意义和价值,并启发学生探索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目标

    1、在丰富的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专用,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在活动中,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4、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重难点和教学策略

    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对策: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提供学生自主探索的平台,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形成求平均数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①出示男女生人数相同,进行套圈比赛的情境,引导学生探索出比哪个队赢,只要比总个数就可以了。

    ②出示第二次比赛,人数不同,男生三人每人都套中4个;女生四人,每人都套中3个。让学生交流看哪个队赢,比什么?从图上看,男生每人都比女生多套中1个,男生准一些,所以男生赢了。明确人数不同时,应该比每人套中的个数;同时讨论为什么比总个数就不公平了。

    ③出示第三次比赛图,先交流看哪队赢,比什么,明确人数不同比每人套中的个数;接着对比第二次比赛的统计图,发现第二次每人套中的相同一下子就可以比出来,而现在每人套中有多有少,让学生探索有什么办法可以一下子看出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探索并总结出移多补少的方法,并初步认识平均数。

    ④完成两道简单的用移多补少求平均数的练习,巩固求解方法

    ⑤接下来也会有几盘苹果,你能一下子就移好它吗?有信心吗?

    追问:那么现在该怎么办?

    探究先合后分的方法。

    ⑥在学生掌握了求平均数的两种方法后,让学生口答5组数据的平均数,并探究平均数的范围。

    ⑦最后安排了几道练习题。

    分散难点,逐层深入

    ——对书本原教材改动的设想

    我们每个班中,学生的差异很大,智力、基础、习惯的不同都是都摆在我们眼前,而有效教学肯定需要面对全体学生,我觉得我们要让学生面对一个问题一个台阶,优等生轻松一跃过去了,中等生稍加努力翻过去了,后进生咬咬牙也能爬过去,给每一个学生成功的机会,让他们都能享受到通过努力后取得成功的喜悦。

    所以结合本班学困生比较多的实际情况,我并没有一下子就出示书本所提供的例题,就是两组同学人数也不同,每一个同学套中的个数也不同,有多有少。我个人觉得对于我们很大一部分同学来说,直接在这个例题中比哪个队赢,可能会无从下手,比人数不对、比总个数不对、比男生套中最多的和女生套中最多的也不对。可以说找准应该比较哪个量,既是认识平均数的切入点,也是这节课的一个难点。

    所以我把这一例题中找合适的比较量分散在三个比赛情境中,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况下分清在什么情况下该比较哪个量,然后再去认识平均数。

    第一次,人数相同,只要比总个数。、

    第二次,人数不同,但男生每人都套中4个,女生每人都套中3个,很明显每个男生都比女生多套中1个,男生赢了。明确当人数不同时,要比每人套中的个数;人数相同时只要比总个数,(当人比每人套中的个数也行)

    第三次,出示书本例题,人数不同,应该要找每人套中的个数,(当然这里所说的每人套中的个数在没认识平均数前还不够规范)但目的就是让学生去找一下子就可以比的那个每人套中个数,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

    当然,本来是希望通过第一第二次比赛的探索,让学生在第三次比赛中顺利找准比较量,但在实际过程中,那个学生还是去找了总个数去比输赢,这说明教学设计或者教学实施还有很多不合理不有效的地方,希望大家能提出来探讨。

    平均数课后反思

    张渊

    4月7日,我执教了三年级下册的平均数一课。平均数是统计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能力,为学生打下了认识平均数的基础,但平均数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又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所以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逐层认识平均数是我教学的主体思路。本堂课教学过程可谓有得有失,但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对我来说都是一种收获。

    收获一:提问需要有效性和针对性。

    1、教学片段:出示男生的套圈成绩统计图。

    师问: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生答:图中有四个人。

    生答:他们分别是李小刚、张明、王宇、陈小杰。

    不难看出,学生的回答远离了我原先的预设。反思自己的提问,“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是一个比较笼统、扩散的问题,学生回答的人数、姓名也是信息之一。所以提问的针对性、指向性不强难免会让一部分学生找出一些无关的数学信息。

    改进措施,更换提问说法:“根据图上的数据,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教学片断:

    学生口答完每组数据的平均数后,题目如下:

    234(3)

    468(6)

    267(5)

    507504501(504)

    41620xx(20)

    师问:比较5组数据的平均数,你发现有何共同之处?

    (本题是让学生找出平均数的取值范围)

    生答:每组数学都是从大到小。

    教师的提问同样非常发散,有的学生在找每组数据排列从大到小的顺序,有的学生在找前后数据之间的差,等等。教师的提问让学生无处下手,所以出现前后比较的、比较排列大小顺序的、比较前后差异的。

    比较程健老师指教的《找规律》片段:

    出示ppt,思考:

    ①平移次数和连号张数的关系。

    ②一共几种拿法和平移次数的关系。

    同样是让学生探究数据之间的关系,程老师的提问开门见山,学生对于探究什么就非常明确,课堂效率高。

    收获二:加强对关键问题的讨论

    片段:在计算出男女生各组的平均套圈个数后,

    师问:男女生哪个组赢了?

    生:女生组赢了。因为女生总共套中了16个,男生一共套中了15个。比的总个数。

    虽然在教学本题过程中,已经先问过,比较男女赢应该比哪个,并对应该比较每人套中的个数予肯定,但部分学生原来是想比较总个数,而我对为什么比较总个数是错误的却未加以讨论,以致部分同学对该比较哪个量思路还不是非常清晰。所以在教学中,对关键问题,怎么想是正确的,为什么?怎么想是错误的,为什么?都让学生讨论一下,让每一个学生都彻底理解透,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收获三:合理运用媒体,呈现直观图像

    片段:男生3人,分别套中了7、5、3个。

    师问:通过什么方法,可以一下子看出每人套中个数的平均水平?

    讨论交流后利用课件演示,条形统计图上7格的移出2格给套中3格的,移完以后,男生每人套中个数相同。利用多媒体的演示,为学生提供了直观的视觉感官支撑,抽象的平均数在具体的图像的呈现下变得清晰可见,学生在视觉冲击下对平均数的认识深刻有效。

    JK251.com延伸阅读

    [热搜教案]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其二


    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离不开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一份优质的教学方案往往来自教师长时间的经验累积,对于教案的撰写你是否毫无头绪呢?希望《[热搜教案]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其二》能够为您提供帮助。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的教材。这局部教材是在同学认识了周长和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我从同学熟悉的故事情景境引入,提出问题,为同学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吸引同学探索的欲望,引导同学在合作、探索、交流中学习新知。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具体情况,考虑到同学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订如下教学目标:

    1、有条理地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2、培养同学观察、推理、分析、综合、笼统、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同学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本着课程规范,我在认识了本节课教材在整个知识结构中所处的地位,考虑同学认知情况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教学重点: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关键点:让同学在自身的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算法。

    四、教学方法:

    依据同学的认知规律,我在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中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理念:

    1、从同学爱听的故事动身,为同学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

    2、联系生活实际,让同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改变同学的学习方式,运用合作学习,培养同学的协作能力;

    4、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新颖性,引导同学以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生互动研讨新知、引导同学总结、点拨同学迷惑等教学方法。

    五、同学的学法:

    “同学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如何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呢?设计教学时我遵循同学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同学已有的生活经验动身,让同学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

    通过动手操作、独立考虑和开展小组合作交流的活动,总结规律,完善自身的想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来增加同学对数学的兴趣,并体验数学的乐趣。

    实用教案:数学说课稿初中写作范例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教案也是老师教学活动的依据,写出一份教学方案需要经过精心的准备,有没有可以参考的教案呢?为了帮助大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用教案:数学说课稿初中写作范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说教材

    “正数与负数”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本节课是学生学过的自然数与分数的延续和拓展,又是后面研究有理数的基础,因此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作为初中阶段的第一节课,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区分正、负数以及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说教法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认知特点,我确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正、负数的概念,了解正数与负数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的;会列举出周围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用正负数来表示;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明确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过程与方法:

    探索负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建立正数与负数的数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实际例子的引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说教学重难度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将确定如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正、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了解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

    说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教学目标,我将在教法上采用引导启发法和讲解传授法相结合的方法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这是因为七年级的学生个性活泼,学习积极性高。在整个过程中,我将讲解和分析与学生自己归纳相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说学法

    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的整个过程,对学生的回答与表现给予肯定、表扬,由此保护并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积极性。

    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方法和理念的引领下,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分为五个部分: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索新知;巩固练习,熟练技能;总结反思,发展情意;布置作业。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首先我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三幅图,通过设置问题串,让学生复习小学学过的自然数、零和分数,让学生了解到数是因为实际生活的需要产生的.同时增加一个新的问题:某市某天的最高气温是零上3℃,最低气温是零下3℃,要表示这两个温度,如果都记作3℃,这样就不能把它们区别清楚.这样之后学生很容易就发现,用以前学过的数不能简洁清楚地表示这两个数,由此需要产生一种新数,自然而然地引入了新课.这样的引入,既符合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又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欲望。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接着,我根据学生已经产生的认知冲突及时地给出4个实际例子让学生练习,帮助他们理解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入合作交流,探索新知的环节.我会在学生练习时进行巡视.具体的例题如下:

    例1:气温有零上3℃和零下3℃;

    例2:高于海平面8848米和低于海平面155米;

    例3:收入50元和支出32元;

    例4:汽车向东行驶4千米和向西行驶3千米.

    我会让学生对以上例子中出现的每一对量进行讨论.由于学生的语文基础,很容易就发现:零上和零下,高于和低于,收入和支出,向东和向西都是一对反义词.于是我在学生回答 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特点:零上和零下,高于和低于,收入和支出,向东和向西,都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然后让学生自己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实例.学生在阅读课本后很容易就会回答:足球比赛中的净赢球和净输球;花生产量的增长和减少;体重的增加和减少等例子.这样的举例,一方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另一方面也为新知的展开铺平了道路.

    帮助学生理解了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后,我将带领学生回到创设情境中产生的问题:零上3℃和零下3℃应该如何表示? 一边引导学生,一边归纳总结:对于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如果其中一种量用正数表示,那么另一种量可以用负数表示.通常地,我们规定盈利、存入、增加、上升为正,亏损、支出、减少、下降为负.如零上3℃和零下3℃可以表示成+3℃和-3℃;收入50元和支出32元可以表示成+50元和-32元.

    这里建立正数与负数的概念时,我会特别强调,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同时指出,0不仅仅表示“没有”的意义,还有确定的意义,比如0℃就是一个确定的温度.

    (三)巩固练习,熟练技能

    为了使学生实现由掌握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转化,我将通过形式不同的练习,让学生把知识转化成技能.如课本上的练习:判断正、负数以及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在判断正、负数的时候,我将再一次强调学生的易错点: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而其中一道练习:如果水位升高3m 时水位变化记作+3m,那么水位下降3m 时水位变化就可以记作-3m,水位不升不降时水位变化可以记作0m.这里也要特别强调0表示的意义.由此让学生加深对正、负数概念以及零的意义的理解.课内及时练习,反馈调整,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

    (四)总结反思,发展情意

    练习之后,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结合教学目标,归纳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1)用正数与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2)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从而起到了对本节课巩固深化的作用.这样不但可以梳理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记忆,而且可以让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合理、更完善、更有所侧重.

    (五)布置作业

    最后,针对所有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课后练习作业,并将作业进行分层,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适应了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各位老师,以上说课只是我在短时间内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为指导思想设计出来的一种方案,一定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如果准备时间充分的话,我会在教学过程这一模块进行更多细节的探讨,让本节课的内容讲授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

    [教案必备]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本


    当我们提起教学,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定是教案吧。做好教案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要想在教学中不断提升自己,教案必不可少。怎样写好自己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教案必备]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本》,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各位评委老师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本节课。

    第一, 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科学健身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使学生快乐学习。

    第二, 教学内容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初中《体育与健康》____ 教学模块____ 必修单元的______ 技术,______ 直接影响学生的______ 素质,在教学中占重要地位。其技术动作并不复杂,但要是学生做到____ _就比较困难,所以师生都应高度重视,努力完成教学目标。

    第三, 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可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____ 的基本知识,形成正确的概念。

    2、通过学习,使大部分学生掌握____ 的技术动作,发展学生____ 素质。

    3、培养学生______ 精神。

    第四,重点和难点。根据___ 的技术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可确定本课的

    重点是:

    难点是:

    可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练习突破次重点和难点。

    第五,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主题学生是 年级学生,共40人。由于小学生处于生长发育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较差,但对于直观的,易于模仿的知识兴趣较高,根据此特点,本课采用直观的教学原则,利用学校现有场地和器材,努力完成教学目标。

    第六,教法和学法

    本课采用教师启发指导,学生反复练习的教学策略,利用讲解、示范、启发、问答和纠正错误等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主题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利用循序渐进的练习过程,使学生掌握______ 的技术,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______ 素质。

    第六, 教学过程。

    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可将本课教学分为引入情境阶段、激发动机阶段、技能学习阶段、总结整理阶段。

    激发动机阶段包括

    1课堂常规 ,包括正队、检查人数、师生问好等,使学生进入上课状态。

    2向学生宣布本课教学内容、目标和要求

    激发动机阶段包括:

    1学生热身,进入运动状态,防止运动损伤出现。

    2(新内容的辅助练习)进一步热身,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为新技能的学习奠定基础。

    技能学习阶段:

    1学生观看教学录像,了解__ 的基本知识,教师提出观看目标,学生讨论__ 技术动作,形成模糊概念。

    2教师利用挂图向学生讲解示范动作,学生模仿教师动作。讲解时注意重点和难点,示范时注意分解动作和示范速度,以侧面示范为主,正面示范为辅,使学生看的更清楚。

    3徒手练习,使学生初步体验动作和初步形成动作。

    4分组练习,教师指导、观察学生练习,发现错误并纠正错误,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练习感受。使学生基本形成动作。

    5.游戏或比赛,了解学生掌握动作情况。

    总结整理阶段:

    1在音乐的伴奏下,教师指导学生做放松操,使学生身心。

    2教师总结学习情况,回收器材,宣布下课。

    第八: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需要,本课需要场地为————

    需要器材为———

    第九:本课的练习密度为35%,学生平均心率为140/分钟。

    第十:本课遵循客观事物认识规律和动作技能形成规律,课堂教学合理,气氛活跃,能完成教学目标。

    【教案参考】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当我们提起教学,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定是教案吧。教案在我们的教学生活当中十分常见,要想在教学中不断提升自己,教案必不可少。什么样的教案比较高质量?欢迎大家阅读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教案参考】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一、情景引入

    1、计算比赛

    (1)男生和女生比赛,比一比哪队算的又对又快.

    (2)小组内交流.

    2、看图列式(12页练习1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与小组交流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填写.

    3、完成13页练习3题)

    (1)都有哪些人来买票,你还知道什么?(说图意)

    (2)你想帮助笑笑买给谁票?应收多少钱?你是怎么想的?

    (3)与小组同学交流.

    4、全班汇报.

    5、完成课本13页练习4题。

    6、揭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介绍乘法口诀的历史:学生读收集的资料.

    2、教学 例题

    看图用乘法口诀计算叶子的总数.

    3、学习例2.小熊数图形个数是5个5个数的,你能帮它用一个乘法口诀算出图形的总个数吗?

    4、二年一班老师带领8名同学去公园游玩,每张门票6元,超过6人每张门票5元,你能老师用一个乘法口诀算出一共要付多少钱吗?

    5、学生自学例4.明明家住在五楼,他每上一层楼要上8个台阶,你知道明明从一楼到家要走多少个台阶吗?

    6、全班交流汇报。

    三、巩固练习

    1、每支铅笔5角钱,红红要买4支铅笔要用多少钱?买9支呢?用乘法口诀计算.

    2、判断题:

    (1)每公斤苹果5元,买3公斤苹果用的钱数为5×3=15(元) ( )

    (2)5个5的和是20.( )

    (3)2个5加上7个5的和是55.( )

    (4)6个5减去1个5是5个5,用乘法表示是:5×5.( )

    四、全课总结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教案必备]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通过不断的写教案,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高质量的教案对孩子的成长有促进作用,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子的?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教案必备]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

    说教材:

    本小节在学生认识了一格代表2个单位、5个单位的纵向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通过两个例题继续介绍一些常见的条形统计图:一种是横向条形统计图,另一种是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根据统计图表进行初步的数据分析,通过分析寻找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作出进一步的判断和决策。

    学生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对条形统计图的结构、数据的表示方式,以及条形统计图的作用,都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为下一阶段学习折线统计图打下坚实的基础。

    和前几册教材的要求相同,我们不要求学生完整地制作条形统计图,只要学生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就可以了,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知识发展水平确定本节教学目标及重点: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会看条形统计图;

    (2)初步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

    (3)正确分析条形统计图,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说教学方式方法:

    要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很多关于条形统计图的知识基础,教学时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方式探索新的知识,通过这种学习方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开放性。本节课的内容简单,发挥优生的作用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及图

    某商店六月一季度矿泉水销售情况统计表(略)

    学生完成统计图、

    (复习旨在回顾旧知调起学生知识基础,为本节内容做好知识铺垫)

    过渡:统计图还可以怎样画?(激起学生学习欲望)

    二、直接出示教材上的横向条形统计图(空白)。

    学生说说这个统计图与以前见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它的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然后让学生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通过小组讨论,自行完成统计图。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创意,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横向条形统计图。此时,学生的设计方案可能是很开放的,例如,有的学生只是把纵向条形统计图进行90度旋转,得到的横向统计图横轴与纵轴的方向始终与规范的统计图不一致(其实,这些“统计图”也同样反映这些数据的状况,只是不够规范而已)。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教师再出示规范的横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完成,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最后,让学生讨论一下:如果下周要进货,哪种品牌的矿泉水应该多进些,哪种品牌的应该少进些?并说明理由。通过讨论,使学生发现数据背后隐藏的信息,利用统计结果进行决策,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这部分属于知识拓展,这也是学习本节课的根本目的所在,学到了数学知识要为我们生活所用)

    四、课后习题指导,巩固知识,学以致用。

    课后小记:

    本节课的知识较为简单,容易理解,学生踊跃参入学习,学习效果好,组内学习气氛热烈,设计出了不同形式的统计表(只是不够完善而已)。但是在教学中对学生画统计图的水平估计过高,从而导致浪费太多时间,这是因为课前准备不充分造成的,如果在课前每组学生制作一份空白图样,将会使教学效果更加完美。

    【[推荐教案]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写作范例】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2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