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诗四首教案初中教案精选
  • 诗四首教案初中教案精选

    发表时间:2022-01-11

    【www.jk251.com - 大班幼儿诗教案】

    我相信初中教师都接触过教案,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自己的初中教案如何写呢?希望《诗四首教案初中教案精选》能够为您提供帮助。

    课题

    诗四首

    课型

    新授

    授课时间

    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朗读并背诵、默写四首古诗;

    培养学生感悟古代诗歌内容的能力;

    品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材分析

    概述

    重点

    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

    感知古代诗歌的内容。

    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教具投影仪

    教学法

    设计朗读法、引导法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一)复习前一课时所学的两首诗

    ——《归园田居》表现诗人辛勤劳动的诗句

    ——《游山西村》表达陆游对乡村淳朴民风喜爱、留恋的诗句

    ——《游山西村》比喻困境中蕴含希望的诗句

    (二)导入新课(学生在七年级之前已学过李白和王维的诗,可从这里所选的诗与以前所学的诗不同之处入手激趣导入)

    (三)朗读课文

    1.听课文朗读录音或老师范读;

    2.指导学生朗读:

    ①通读,要求读准音、读顺畅;(自由读)

    ②诵读,要求读出重音、读出节拍、读出韵味;(请学生读,个案指导)

    ③再读,要求读出诗句的情感、美感。(个人读或齐读)

    (四)品读诗意

    1.对王维和李白这两位古代诗人同学们了解多少?请简要说一说。

    2.让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两首诗描写的画面。

    ①《使至塞上》写的是什么情景?(抓住“边塞风光”即可)

    ②诗中的“单”、“孤”、“征蓬”等字词透露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学生说出类似“孤寂”、“荒凉”、“消沉”等即可。)

    ③体味诗的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重在体味诗句的画面感。课后练习三的内容学生可以参看,但不必照搬,不强求惟一,鼓励发散思维。)

    ④试着用自己的话把你读这首诗的感受描绘出来。(开放性,不求统一)

    (5)《渡荆门送别》写的是什么情景?(描绘舟过荆门时的所见景色)。

    ⑥想象一下,“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画面,说出自己的话把感受。(提示学生可结合地理课的有关知识联想)

    3.、比较阅读这两首诗

    ①写法上:都是诗中有画,写不同空间内景物的风貌,给人以很强的画面感;都在最后一联才含蓄地流露了作者的情绪。

    ②内容上:王诗写西域,写大漠,写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李诗将长江两岸的景色像画卷一样展开、变换。

    ③形式上:都是五律,但又有不同,王诗仄声起韵,李诗平声起韵。(适当渗透一点格律诗的音韵知识,但不能也不必讲得过多、过深。)

    ④同学们对这两首诗还有什么其他感受?说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

    (五)巩固教学

    1.将诗中的好句子默写出来。

    (六)布景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2.喜欢绘画的同学可以从这四首诗中挑选自己喜欢的诗,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用图画描绘出来。

    JK251.com延伸阅读

    杜甫律诗五首导学初中教案精选


    一、基础知识。(一)给下面加点字注音。盘飧()旧醅()朔漠()青冢()阏氏()霁寒宵()渔樵()东南坼()(二)解释下面加点词。1、但见群鸥日日来:________________2、花径不曾缘客扫:________________3、盘飧市远无兼味:________________4、危樯独夜舟:________________5、一去紫台连朔漠:________________6、画图省识春风面:________________7、人事音书漫寂寥:________________8、乾坤日夜浮:________________9、亲朋无一字:________________10、戎马关山北:________________二、《客至》。(一)作品背景。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春天,杜甫在友人帮助下,在成都西郊外院花溪畔营造了一所草堂,暂时定居下来,生活上也有人接济他,从“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江村》)可以看出他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倒也平稳,有了生活的情趣。这首诗是第二年春天写的,同样表现了诗人的这种情怀。诗题称“客”而不称“宾”,是有用意的。旧时注家以为,称“宾”有“敬之之义”,而称“客”有“亲之之义”,此说有理。(二)内容分析。这首诗前一层写朋友来访,后一层写酒菜待客。1、“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写的是草堂外的景象:春天到了,春水遍地,溪面初平,鸥鸟翔集。透过写景的哪个词我们可以窥知诗人怎样的心情?答:(1)词或短语:__________(2)心情:_________2、“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上句承前,意思是门前花径从来没有为客来而打扫过,如今这蓬门为你而打开。这两个诗句我们可以析得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盘飨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这不是客套,而是实情。朋友来得突然,草堂距市镇又远,备办来不及了,只拿家里现成的酒菜来招待,这表现朋友之间的有着怎样的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哪个词或短语可以看出这时酒宴已到高潮?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诗人欲呼邻翁与客人对饮的目的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旅夜书怀》。(一)作品背景。杜甫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春携家人自问州折回成都,入严武幕。本来,有这位好友的帮助,他满可以在成都住下去,却不料严武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乘舟东下到达云安(今四川云阳)。《旅夜书怀》就是在这次旅行中写的。这一年杜甫已满53岁,他一直疾病缠身,不时发作。这回因严武之死,他决心离开四川,转作潇湘之游,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此一路上心情十分沉重,不知一生飘泊何时是了。这首诗集中地表现了他这种心情。(二)内容分析。前两联寓情于景,后两联直抒胸臆。1、前两联写景,诗眼是哪个词或短语?为什么?(1)诗眼:________________(2)分析:________________2、“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远处,星空低垂,原野辽阔无边;近处,明朗的月光下,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后。诗人从“独夜舟”写到辽阔的大自然,要抒发的一种怎样的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诗人将“名”和“官”相对提出是有用意的,因为这两件事关系到诗人一生的命运。诗人由于诗名满天下,尽管后半生颠沛流离,生活穷困,但所到之处都受到人们的尊重和关照,这总得到一些宽慰。然而诗人的远大志向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所以,不能得官以实现其志向,是他终生最大的憾事。这样看来,这两句显然有主、宾之分:上句说“名”,只是作为烘托;下句说“官”;才是正意。这两句,一句否定,一句肯定,其实意思正好相反,即名因文章著,官非老病休。既然休官原因不是“老病”,那是什么呢?诗人没有说出来,但我们从杜甫为官的经历或从其他有识之士的不得志的遭遇可以看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最后两句诗人以沙鸥自况,意在抒发什么感情?请简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咏怀古迹(三)(一)作品背景。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自云安(今四川云阳)到达夔州(今四川奉节东),一住两年。这是他创作中的一个繁荣时期,从总体看,不少论者都认为在思想内容上比过去的作品略见逊色,其实,其中也有不少作品无论在思想性或艺术性上都堪称传世之作,《咏怀古迹》(共五首)即是一例。《咏怀古迹》是一篇结构严密的组诗,五首各咏一古迹,依次是庚信故宅、宋玉故宅、昭君村、先主庙、武侯庙,都是借古迹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二)内容分析。这是杜甫经过昭君村时所作的咏史诗。想到昭君生于名邦,殁于塞外,去国之怨,难以言表。沈德潜说:“咏昭君诗此为绝唱。”信然。1、“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诗的开头为什么要写昭君的出生地?请简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作者叙述昭君的一生,选择两个典型的镜头:“一去紫台连朔漠”写昭君由汉宫到匈奴的行程;“独留青冢向黄昏”写昭君坟上长出青草,它仿佛告诉人们,昭君虽死而故国之思犹在——她依然向往着自己生长的地方。因此,这首诗的主题落在“怨恨”二字。哪个短语是怨的开始?哪个短语是怨的终结。作者既同情昭君,也感慨自身。答:怨的开始:________________怨的终结:________________3、“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昭君远嫁对她个人来说,毕竟是一种不幸。这种不幸是怎样造成的呢?“画图省识春风面”一句,就是对这个问题的答复。大错已经铸成,即使昭君的魂魄月夜归来也是徒然的了。“即使昭君的魂魄月夜归来也是徒然的了”旨在批判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最后两句写千年以来,人们从琵琶伴奏的《昭君怨》歌词里听到了她的悲怨。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抱着昭君怎样的态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阁夜。(一)作品背景。这首诗是前一首的同期作,从诗的内容可以判定它作于大历元年(766)冬季。当时诗人住在夔州府的西阁。这首诗所写的是诗人在一个雪后的不眠之夜里的所闻所感,所以诗题叫做《阁夜》。这首诗集中地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情怀。诗人在蜀至此已有七载。在安史之乱被平定的前一年(762),诗人曾经历过徐知道的叛变,受尽颠沛流离之苦;如今又碰上崔吁作乱,虽已到夔州,距叛乱中心较远,但战争中种种骇人听闻的消息时时传来,人心总是不安的。似此国无宁日,诗人怎能不忧心如焚呢?所以这首诗的调子格外低沉,简直可以使人触摸到诗人那颗极其凄苦的心。(二)内容分析。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的意思。1、“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首联点明冬夜寒怆。“岁暮”,犹言“日月忽其不淹兮”,转眼一年将尽,有韶光易逝之感;又称所在地资州为“天涯”。从这“天涯”中可以看出作者有着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1)颔联上句承上文哪个字写黎明前听到当地驻军的鼓角声,以暗示诗人彻夜未眠,可见忧心之重。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鼓角”表示什么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三峡星河影动摇”一句承上文哪个字写三峡中景象,因雪止天清,故三峡中星影可见。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三峡星河影动摇”,古人认为星动摇是一种不吉利的征兆,这里指战争的征兆。所以“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这两句诗主要什么?请概括。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颈联写拂晓所闻。“野哭千家闻战伐”承接上一联,反映的是战乱给老百姓带的极大灾难,而“夷歌数处起渔樵”表现什么?请予以概括。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请翻译这两句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登岳阳楼。(一)作品背景。大历三年(768)冬,杜甫从公安(今湖北公安)到达岳阳。从“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泊岳阳城下》)看,到达之时正是深冬。杜甫曾两次登岳阳楼,这首诗所记当是第一次。(二)内容分析。全诗分两层:前一层先叙登楼,后写洞庭湖景观,一起一承,章法分明。1、“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起句以“昔闻”与“今上”对应,看似平常,却颇有深意在。要理解这一深意所在,必须明确“昔”指什么时候?为什么?(1)“昔”指:________________(2)原因:________________2、“吴楚东南拆,乾坤日夜浮。”这两句写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壮阔景象。这是诗人心中的画面,仅凭肉眼是看不到的,它使人联想到曹操咏海的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自然,诗人此刻的心情跟曹操有所不同。(1)杜甫的心情是:________________(2)曹操的心情是:________________3、“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由写景转人抒情先说个人景况。长期以来,诗人全家人都生活在船上,实际上已无家可归;至于说亲朋“无一字”,显然是无所依托之意,这又加重了诗人自伤飘泊的感情。这一联怎样由写景过渡到叙说个人景况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但诗人不会停留在个人痛苦上,他总是以国事为念,因此,当他站在岳阳楼上“凭轩”远眺时,就联想到当时吐蕃犯边的情况,不禁潸然泪下了。这个抒情结尾将诗的思想内容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凭轩”二字又巧妙地照应了诗中哪一句?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一、(一)飧sūn醅pēi朔shuò青冢zhǒng阏氏yānzhī霁寒宵jì樵qióo坼chè(二)1只2因3多种4高5北方6察看7徒然8天地9书信10军事二、(二)1(1)但见(2)生活单调、寂寞2可以看出诗人对有客来访的喜悦之情,而这一来客又是诗人的至交。3朋友感情的朴素、深厚。4“尽余杯”。5增加了欢快的气氛。三、(二)1(1)“独夜舟”三字。(2)首句写岸,次句写舟。称“独舟”者,仅此一舟之谓也;“夜”,用于点明泊舟时间。这两句勾画了这样一个境界:河边孤零零地泊着一只小船,桅杆高耸;岸上只见小草,不见人家,一片冷寂。而第三、四句承“夜”字写诗人所见景色,所表现的仍旧是一叶小舟,显得何等孤单、渺小。2诗人感到,在这样辽阔的大自然中,一叶小舟显得何等孤单、渺小,它的命运正如这一叶小舟,不知飘泊到何时。3不受皇帝的重视,遭受同列的排挤。4乃自伤飘泊之意。四(二)1交代王昭君的出生地,为下面她嫁到殊方异域,远离故土和她的思乡怨恨埋下伏笔。2怨的开始:“一去”二字;怨的终结:“独留”两字。3讥讽的统治者昏庸无能。4同情她的不幸。五、(二)1有自伤飘泊之意。2(1)“宵”。(2)战局紧张,故士兵天未明即起进行操练或准备出征。(3)“霁”。(4)写战事频仍,社会动荡。3表现的是在这战乱中自己的孤单和飘零。4诸葛亮和公孙述,一样终成黄土,交游变迁音书断绝,使我寂寞无聊,但也所谓了。六、(二)1(1)当指诗人的青年时代。(2)诗人青年时代当值“开元盛世”,到处都是歌舞升平的景象,诗人既闻洞庭之名,必有向往之意,可惜未能一游;如今呢,祖国山河残破,疮疾满目,而诗人也到了暮年,且历尽人生坎坷,却有幸登楼,怎能不百感交集呢?2(1)壮志未酬。(2)豪情满怀。3上一联写洞庭湖,从洞庭水转换到“孤舟”,脉络也十分清晰。4第二句:“今上岳阳楼”。

    古代诗词三首木兰诗—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4课时:《木兰诗》学习目标:1、积累《木兰诗》中重点字词2、赏析诗中的木兰形象课前学习:选择诗的片段,与同伴进行课本剧表演课堂学习:第一块:积累字词,整体感知课文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后反思1导入:播放电影《花木兰》片断观看2组织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评价;全班齐读。个别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齐读。3看页下注释,理解大意,准备质疑。阅读、思考、讨论4组织交流、评价(强调古今有差异的词语)交流、互评第二块:设计情境,精读课文内容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后反思1问题情境:在我们的印象中,中国古代的女子似乎是足不出户的。而木兰却在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你认为这可信吗?为什么?阅读思考2组织交流、评价交流、互评3电影中拍了很多战争的场面,而诗中只是精练的三句。你觉得在这首诗中战争的场面应该详写还是略写,为什么?(提示分析这首诗中花木兰的形象)小组合作讨论4组织交流、评价交流、互评第三块:语文活动:课本剧《木兰诗》片段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后反思1小组合作,选取《木兰诗》片段,分角色表演。按小组的顺序,分别到讲台前表演。2组织交流、评价交流、互评课后学习:同伴竞赛:看谁背诵《木兰诗》又准确又迅速。

    数学教案-圆的内接四边形初中教案精选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它是圆中探求角相等或互补关系的常用定理,同时也是转移角的常用方法.

    难点:定理的灵活运用.使用性质定理时应注意观察图形、分析图形,不要弄错四边形的

    外角和它的内对角的相互对应位置.

    3.教法建议

    本节内容需要一个课时.

    (1)教师的重点是为学生创设一个探究问题的情境(参看教学设计示例),组织学生自主观察、分析和探究;

    (2)在教学中以“发现——证明——应用”为主线,以“特殊——一般”的探究方法,引导学生发现与证明的思想方法.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圆内接多边形和多边形外接圆的概念;

    (2)掌握圆内接四边形的概念及其性质定理;

    (3)熟练运用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进行计算和证明.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圆的特殊内接四边形到圆的一般内接四边形的性质的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定理的证明探讨过程,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

    (3)通过定理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探究的热情;

    (2)渗透教学内容中普遍存在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定理.

    难点:定理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基本概念

    如果一个多边形的所有顶点都在同一个圆上,这个多边形叫做圆内接多边形,这个圆叫做这个多边形的外接圆.如图中的四边形ABCD叫做⊙O的内接四边形,而⊙O叫做四边形ABCD的外接圆.

    (二)创设研究情境

    问题:一般的圆内接四边形具有什么性质?

    研究:圆的特殊内接四边形(矩形、正方形、等腰梯形)

    教师组织、引导学生研究.

    1、边的性质:

    (1)矩形:对边相等,对边平行.

    (2)正方形:对边相等,对边平行,邻边相等.

    (3)等腰梯形:两腰相等,有一组对边平行.

    归纳:圆内接四边形的边之间看不出存在什么公同的性质.

    2、角的关系

    猜想: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

    (三)证明猜想

    教师引导学生证明.(参看思路)

    思路1:在矩形中,外接圆心即为它的对角线的中点,∠A与∠B均为平角∠BOD的一半,在一般的圆内接四边形中,只要把圆心O与一组对顶点B、D分别相连,能得到什么结果呢?

    ∠A=,∠C=

    ∴∠A+∠C=

    思路2:在正方形中,外接圆心即为它的对角线的交点.把圆心与各顶点相连,与各边所成的角均方45°的角.在一般的圆内接四边形中,把圆心与各顶点相连,能得到什么结果呢?

    这时有2(α+β+γ+δ)=360°

    所以α+β+γ+δ=180°

    而β+γ=∠A,α+δ=∠C,

    ∴∠A+∠C=180°,可得,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

    (四)性质及应用

    定理: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意一个外角等于它的内对角.

    (对A层学生应知,逆定理成立,4点共圆)

    例已知:如图,⊙O1与⊙O2相交于A、B两点,经过A的直线与⊙O1交于点C,与⊙O2交于点D.过B的直线与⊙O1交于点E,与⊙O2交于点F.

    求证:CE∥DF.

    (分析与证明学生自主完成)

    说明:①连结AB这是一种常见的引辅助线的方法.对于这道例题,连结AB以后,可以构造出两个圆内接四边形,然后利用圆内接四边形的关于角的性质解决.

    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善于调动学生对例题、重点习题的剖析,多进行一点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勇于创新.

    巩固练习:教材P98中1、2.

    (五)小结

    知识:圆内接多边形——圆内接四边形——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

    思想方法:①“特殊——一般”研究问题的方法;②构造圆内接四边形;③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六)作业:教材P101中15、16、17题;教材P102中B组5题.

    探究活动

    问题:已知,点A在⊙O上,⊙A与⊙O相交于B、C两点,点D是⊙A上(不与B、C重合)一点,直线BD与⊙O相交于点E.试问:当点D在⊙A上运动时,能否判定△CED的形状?说明理由.

    分析要判定△CED的形状,当运动到BD经过⊙A的圆心A时,此时点E与点A重合,可以发现△CED是等腰三角形,从而猜想对一般情况是否也能成立,进一步观察可发现在运动过程中∠D及∠CED的大小保持不变,△CED的形状保持不变.

    提示:分两种情况

    (1)当点D在⊙O外时.证明△CDE∽△CAD’即可

    (2)当点D在⊙O内时.利用圆内接四边形外角等于内对角可证明△CDE∽△CAD’即可

    说明:(1)本题应用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及圆内接四边形外角等于内对角,改变圆周角顶点位置,进行角的转换;

    (2)本题为图形形状判定型的探索题,结论的探索同样运用图形运动思想,证明结论将一般位置转化成特殊位置,同时获得添辅助线的方法,这也是添辅助线的常用的思想方法;

    (3)一般地,有时对几种不同位置图形探索得到相同结论,但不同位置的证明方法不同时,也要进行分类讨论.本题中,如果将直线BD运动到使点E在BD的反向延长线上时,

    △CDE仍然是等腰三角形.

    圆的内接四边形初中教案精选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它是圆中探求角相等或互补关系的常用定理,同时也是转移角的常用方法.

    难点:定理的灵活运用.使用性质定理时应注意观察图形、分析图形,不要弄错四边形的

    外角和它的内对角的相互对应位置.

    3.教法建议

    本节内容需要一个课时.

    (1)教师的重点是为学生创设一个探究问题的情境(参看教学设计示例),组织学生自主观察、分析和探究;

    (2)在教学中以“发现——证明——应用”为主线,以“特殊——一般”的探究方法,引导学生发现与证明的思想方法.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圆内接多边形和多边形外接圆的概念;

    (2)掌握圆内接四边形的概念及其性质定理;

    (3)熟练运用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进行计算和证明.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圆的特殊内接四边形到圆的一般内接四边形的性质的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定理的证明探讨过程,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

    (3)通过定理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探究的热情;

    (2)渗透教学内容中普遍存在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定理.

    难点:定理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基本概念

    如果一个多边形的所有顶点都在同一个圆上,这个多边形叫做圆内接多边形,这个圆叫做这个多边形的外接圆.如图中的四边形ABCD叫做⊙O的内接四边形,而⊙O叫做四边形ABCD的外接圆.

    (二)创设研究情境

    问题:一般的圆内接四边形具有什么性质?

    研究:圆的特殊内接四边形(矩形、正方形、等腰梯形)

    教师组织、引导学生研究.

    1、边的性质:

    (1)矩形:对边相等,对边平行.

    (2)正方形:对边相等,对边平行,邻边相等.

    (3)等腰梯形:两腰相等,有一组对边平行.

    归纳:圆内接四边形的边之间看不出存在什么公同的性质.

    2、角的关系

    猜想: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

    (三)证明猜想

    教师引导学生证明.(参看思路)

    思路1:在矩形中,外接圆心即为它的对角线的中点,∠A与∠B均为平角∠BOD的一半,在一般的圆内接四边形中,只要把圆心O与一组对顶点B、D分别相连,能得到什么结果呢?

    ∠A=,∠C=

    ∴∠A+∠C=

    思路2:在正方形中,外接圆心即为它的对角线的交点.把圆心与各顶点相连,与各边所成的角均方45°的角.在一般的圆内接四边形中,把圆心与各顶点相连,能得到什么结果呢?

    这时有2(α+β+γ+δ)=360°

    所以α+β+γ+δ=180°

    而β+γ=∠A,α+δ=∠C,

    ∴∠A+∠C=180°,可得,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

    (四)性质及应用

    定理:的对角互补,并且任意一个外角等于它的内对角.

    (对A层学生应知,逆定理成立,4点共圆)

    例已知:如图,⊙O1与⊙O2相交于A、B两点,经过A的直线与⊙O1交于点C,与⊙O2交于点D.过B的直线与⊙O1交于点E,与⊙O2交于点F.

    求证:CE∥DF.

    (分析与证明学生自主完成)

    说明:①连结AB这是一种常见的引辅助线的方法.对于这道例题,连结AB以后,可以构造出两个圆内接四边形,然后利用圆内接四边形的关于角的性质解决.

    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善于调动学生对例题、重点习题的剖析,多进行一点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勇于创新.

    巩固练习:教材P98中1、2.

    (五)小结

    知识:圆内接多边形——圆内接四边形——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

    思想方法:①“特殊——一般”研究问题的方法;②构造圆内接四边形;③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六)作业:教材P101中15、16、17题;教材P102中B组5题.

    探究活动

    问题:已知,点A在⊙O上,⊙A与⊙O相交于B、C两点,点D是⊙A上(不与B、C重合)一点,直线BD与⊙O相交于点E.试问:当点D在⊙A上运动时,能否判定△CED的形状?说明理由.

    分析要判定△CED的形状,当运动到BD经过⊙A的圆心A时,此时点E与点A重合,可以发现△CED是等腰三角形,从而猜想对一般情况是否也能成立,进一步观察可发现在运动过程中∠D及∠CED的大小保持不变,△CED的形状保持不变.

    提示:分两种情况

    (1)当点D在⊙O外时.证明△CDE∽△CAD’即可

    (2)当点D在⊙O内时.利用圆内接四边形外角等于内对角可证明△CDE∽△CAD’即可

    说明:(1)本题应用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及圆内接四边形外角等于内对角,改变圆周角顶点位置,进行角的转换;

    (2)本题为图形形状判定型的探索题,结论的探索同样运用图形运动思想,证明结论将一般位置转化成特殊位置,同时获得添辅助线的方法,这也是添辅助线的常用的思想方法;

    (3)一般地,有时对几种不同位置图形探索得到相同结论,但不同位置的证明方法不同时,也要进行分类讨论.本题中,如果将直线BD运动到使点E在BD的反向延长线上时,

    △CDE仍然是等腰三角形.

    词五首_教案模板


    词五首

    【教学目标】

    1、掌握吟诵词的技巧与方法。

    2、指导学生结合词的背景来阅读理解词的内容。

    3、鼓励学生从语言的角度品析词的意境。

    4、体会词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思想。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学生背词导入。

    二、走近作者,了解背景

    学生简介,教师补充五位词人创作的不同风格和词作的背景。

    三、学生吟诵,教师引导

    1、学生自由读五首词,相互讨论节奏与语气,教师点拨。

    过尽千帆/皆不是

    将军白发/征夫泪

    八百里/分/麾政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2、听录音跟读,感受诗词的朗读节奏。

    3、展示教学课件、听教师范读、学生边欣赏边思考词所描绘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学生体验,教师点拨

    让学生谈谈词所描绘的情境与景物,感情作者的思想情感,教师对词中与体验相关的重要部分作启发式点拨。

    如《望江南》中的“独”、“肠断”写出忧愁失望。

    五、品味语言

    让学生品析名句、关键词

    如《望江南》中的“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的频洲”;

    《渔家傲》中的“异”、“泪”;

    《江城子》中的“亲射虎,看孙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等典故的含义;

    《武陵春》中的“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破阵子》中的“醉”、“梦”。

    六、联想感悟

    根据五首诗所描写的景物发挥自己的想像,搜索记忆中与此相关的诗词名句,联想方法点拨:

    1、此诗联想到彼诗。

    2、由词的内容联想到实际生活,联想到人生社会。

    如:过尽千帆皆不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长烟落日孤城闭→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七、质疑反思

    1、为什么在下词中运用典故?

    2、为什么有的词有题目,有的却只有词牌名?

    八、根据理解再读五首词

    九、背诵巩固

    板书设计

    读词方法:

    诵读→理解→品味→联想→反思→诵读

    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初中教案精选


    七、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图1

    1.什么叫平行四边形?我们已经学习了它的哪些性质?

    2.已知:如图1,,.

    求证:.

    3.什么叫做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它有什么性质?

    【引入新课】

    在证明“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这一性质时,是通过连结一条对角线,把它分成两个全等三角形来证明的.如果把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两条对角线都连结起来,那么这两条对角线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来研究这个问题.

    【讲解新课】

    图2

    (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先让学生观察图形,如图2.获得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感性认识,然后引导学生写出已知,求证、证明.

    (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的综合应用:

    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边、角、对角线的性质,这是解决平行四边形有关问题的基础,灵活应用则是关键.

    图3

    例2已知:如图3的对角线、相交于点,过点与、分别相交于点、.

    求证:.

    证明比较容易,只须证出△≌△,或△≌△,这是学生自己可以完成的,但需注意及时应用新知识,防止思维定势.如这里可直接由定理3得出,而不再重复定理的推导过程证出.

    图4

    例3已知,如图4,,,.求的面积.

    (1)首先引导学生按所给条件画出这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回顾小学里学过的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

    (2)讲清楚何为平行四边形的高.在平行四边形中,从一条边上的任意一点向对边作垂线,这点与垂足间的距离叫做以这条边为底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如图5中的垂线段分别是垂足所在边上的高,习惯上作平行四边形的高时都从一个顶点出发作一边的垂线.作图时平行四边形的高指的是垂线段本身,而计算时用的是垂线段的长度.

    (3)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表示法,如图5表示为.

    (4)学生自己完成解答.

    图5

    【总结、扩展】

    1.小结

    (1)性质定理及其它新知识的灵活应用,防止思维定势,方法僵化.

    (2)引导学生填写下列表格(打出投影)

    名称

    平行四边形

    示意图

    定义

    对角线

    2.思考题:教材P144中B.4

    八、布置作业

    教材P141中2(4);P142中3(2)、4、5、6.

    九、板书设计

    标题例2

    小结(表格)

    平行四边形性质3例3

    十、背景知识与课外阅读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

    简称“”,为在中学生中激励,选拔科学人才,1959年开始举办数学竞赛,首次由罗马尼亚任东道国,此后每年七举行一次,在各国提交的题目中,由每届的全委会选六道题,分两个上午完成,每次四个半小时,总分42分,各参赛国可派六名学生参加竞赛.1985年7月我国首次派代表参加第26届.中国队获金牌数为各队之首.

    十、随堂练习

    教材P.134中1、2

    补充:1.若平行四边形一边长为,一对角线长为,则另一对角线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

    2.在中,,,,则.

    3.已知是的边上任一点,则:的值为____.

    A.B.C.D.不确定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初中教案精选


    (第一课时)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1、2、3、4,并能与性质定理、定义综合应用.

    2.使学生理解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区别与联系.

    3.会根据简单的条件画出平行四边形,并说明画图的依据是哪几个定理.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探索式试明法”开拓学生思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2.通过教学,使学生逐步学会分别从题设或结论出发寻求论证思路的分析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一题多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体会几何证明的方法美.

    二、学法引导

    构造逆命题,分析探索证明,启发讲解.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1、2、3的应用.

    2.教学难点:综合应用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3.疑点及解决办法:在综合应用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时,在什么条件下用判定定理,在什么条件下用性质定理(强调在求证平行四边形时用判定定理,在已知平行四边形时用性质定理).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胶片,常用画图工具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复习引入,构造逆命题,画图分析,讨论证法,巩固应用.

    七、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1.平行四边形有什么性质?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将以上性质定理分别用命题的形式叙述出来.

    【引入新课】

    用投影仪打出上述命题的逆命题.

    上述第一个逆命题显然是正确的,因为它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所以它也是我们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否为平行四边形的基本方法(定义法).

    那么其它逆命题是否正确呢?如果正确就可得到另外的判定方法(写出命题).

    【讲解新课】

    1.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我们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反过来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

    如图1,在四边形中,如果,,那么.

    ∴.

    同理.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因此得到: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类似地,我们还会想到,两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

    如图1,如果,,连结,则△≌△得到,,那么,,则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由此得到: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判定定理1、2的证明采用了探索式的证明方法,即根据题设和已有知识,经过推理得出结论,然后总结成定理).

    我们再来证明下面定理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该定理采用规范证法,如图1由学生自己证明,教师可引导学生用前面三种依据分别证明,借以巩固所学知识)

    2.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区别与联系

    判定定理1、2、3分别是相应性质定理的逆定理,彼此之间分别为互逆定理,在使用时不得混淆.

    例1已知:是对角线上两点,并且,如右图.

    求证: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分析:因为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所以对边平行且相等,由已知易证出两组三角形全等,用定义或判定定理1、2都可以,还可以连结交于利用判定定理3简单.

    证明:(由学生用各种方法证明,可以巩固所学过的知识和作辅助线的方法,并比较各种证法的优劣,从而获得证题的技巧).

    【总结、扩展】

    1.小结:(投影打出)

    (1)本堂课所讲的判定定理有

    (2)在今后解决平行四边形问题时要尽可能地运用平行四边形的相应定理,不要总是依赖于全等三角形,否则不利于掌握新的知识.

    2.思考题

    教材P144B.3

    八、布置作业

    教材P142中7;P143中8、9、10

    九、板书设计

    十、随堂练习

    教材P138中1、2

    补充

    1.下列给出了四边形中、、的度数之比,其中能判定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是()

    A.1:2:3:4B.2:2:3:3

    C.2:3:2:3D.2:3:3:2

    2.在下面给出的条件中,能判定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是()

    A.,B.,

    C.,D.,

    3.已知:在中,点、在对角线上,且.

    求证: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经典初中教案数学教案-四边形


    教学建议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和难点分析:

    重点:四边形的有关概念及内角和定理.因为四边形的有关概念及内角和定理是本章的基础知识,对后继知识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难点:四边形的概念及四边形不稳定性的理解和应用.在前面讲解三角形的概念时,因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确定一个平面,所以三个顶点总是共面的,也就是说,三角形肯定是平面图形,而四边形就不是这样,它的四个顶点有不共面的情况,又限于我们现在研究的是平面图形,所以在四边形的定义中加上“在同一平面内”这个条件,这几个字的意思学生不好理解,所以是难点.

    2.教法建议

    (1)本节的引入最好使用我们提供的多媒体课件,通过这个课件,使学生认识到这些四边形都是常见图形,研究它们具有实际应用意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本节的教学,要以三角形为基础,可以仿照三角形,通过类比的方法建立四边形的有关概念,如四边形的边、顶点、内角、外角、内角和、外角和、周长等都可同三角形类比,要结合三角形、四边形的图形,对比着指给学生看,让学生明确这些概念.

    (3)因为在三角形中没有对角线,所以四边形的对角线是一个新概念,它是解决四边形问题时常用的辅助线,通过它可以把四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决.结合图形,让学生自己动手作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并观察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把它分成几个三角形?两条对角线呢?使学生加深对对角线的作用的认识.

    (4)本节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化归转化的思想和类比的思想,教师在讲解本节知识时要渗透这两种思想方法,并且在本节小结中对这两种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总结,使学生明白碰到复杂的、未知的问题要转化为简单的、已知的问题.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掌握四边形的有关概念及四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定理.

    2.了解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它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气象站的实例,培养学生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能力.

    2.通过推导四边形内角和定理,对学生渗透化归思想.

    3.会根据比较简单的条件画出指定的四边形.

    4.讲解四边形外角概念和外角定理时,联系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对学生渗透类比思想.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认识到这些四边形都是常见的,研究他们都有实际应用意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四边形内角和定理数学,渗透统一美,应用美.

    二、学法引导

    类比、观察、引导、讲解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四边形及其有关概念;熟练推导四边形外角和这一结论,并用此结论解决与四边形内外角有关计算问题.

    2.教学难点:理解四边形的有关概念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四边形不稳定性的理解和应用.

    3.疑点及解决办法:四边形的定义中为什么要有“在平面内”,而三角形的定义中就没有呢?根据指定条件画四边形,关键是要分析好作图的顺序,一般先作一个角.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胶片、四边形模型、常用画图工具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引入新课,学生观察图形,类比三角形知识导出四边形有关概念;师生共同推导四边形内角和的定理,学生巩固内角和定理和应用;共同分析探索外角和定理,学生阅读相关材料.

    第一课时

    七、教学步骤

    【复习引入】

    在小学里已经对四边形、长方形、平形四边形的有关知识有所了解,但还很肤浅,这一

    章我们将比较系统地学习各种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运用有关四边形的知识解决一些新问题.

    【引入新课】

    用投影仪打出课前画好的教材中P119的图.

    师问:在上图中你能把知道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找出来吗?(启发学生找上述图形,最后教师用彩色笔勾出几个图形).

    【讲解新课】

    1.四边形的有关概念

    结合图形讲解四边形,四边形的边、顶点、角,凸四边形,四边形的对角线(同时学生在书上画出上述概念),讲解这些概念时:

    (1)要结合图形.

    (2)要与三角形类比.

    (3)讲清定义中的关键词语.如四边形定义中要说明为什么加上“同一平面内”而三角形的定义中为什么不加“同一平面内”(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一定在同一平面内,而四个点有可能不在同一平面内,如图4—2中的点.我们现在只研究平面图形,故在定义中加上“在同一平面内”的限制).

    (4)强调四边形对角线的作用,作为四边形的一种常用的辅助线,通过它可以把四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来解(渗透化归思想),并观察图4-3用对角线分成的这些三角形与原四边形的关系.

    (5)强调四边形的表示方法,一定要按顶点顺序书写四边形如图4—1.

    (6)在判断一个四边形是不是凸四边形时,一定要按照定义的要求把每一边都延长后再下结论如图4-4,图4-5.

    2.四边形内角和定理

    教师问:

    (1)在图4-3中对角线AC把四边形ABCD分成几个三角形?

    (2)在图4-6中两条对角线AC和BD把四边形分成几个三角形?

    (3)若在四边形ABCD如图4-7内任取一点O,从O向四个顶点作连线,把四边形分成几个三角形.

    我们知道,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那么四边形的内角和就等于:

    ①2×180°=360°如图4—6;

    ②4×180°-360°=360°如图4-7.

    例1已知:如图4—8,直线于B、于C.

    求证:(1);(2).

    本例题是四边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实际上它证明了两边相互垂直的两个角相等或互补的关系,何时用相等,何时用互补,如果需要应用,作两三步推理就可以证出.

    【总结、扩展】

    1.四边形的有关概念.

    2.四边形对角线的作用.

    3.四边形内角和定理.

    八、布置作业

    教材P128中1(1)、2、3.

    九、板书设计

    四边形(一)

    四边形有关概念

    四边形内角和

    例1

    十、随堂练习

    教材P122中1、2、3.

    【诗四首教案初中教案精选】相关推荐
    铁的性质相关教学方案

    第六章铁第一节铁的性质一.知识教学点1.铁的物理性质。2.铁的化学性质(跟氧气、盐酸、稀硫酸和硫酸铜的反应)。3.钢铁的生锈和防锈。二.重、难、疑点1.重点:铁的化学性质。2.难点:对“铁的化学性质比...

    合理使用洗涤剂

    生活中,我们使用很多种类的洗涤剂,最常见的还是肥皂和洗衣粉。使用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请听我们细细说来。一、少用洗涤剂原则无论是肥皂还是洗衣粉都有一定的碱性,若长期直接接触后,皮肤表面的弱酸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