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教案推荐: 第十课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教案(经典版)
  • 教案推荐: 第十课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教案(经典版)

    发表时间:2022-07-20

    第十课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教案。

    提起教案,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做好教案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要想在教学中不断进取,其秘诀之一就是编写好教案。有没有可以参考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教案推荐: 第十课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教案(经典版)”。

    (一)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契丹的兴起;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石敬瑭;宋初两次对辽用兵;澶州之战和澶渊之盟;辽宋边境贸易;党项族建立西夏;夏宋间的战与和。

    2、能力培养目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耶律阿保机)和历史事件(澶渊之盟)的能力。

    3、思想认识目标:辽和西夏都是祖国境内少数民族建立的和北宋并立的政权。契丹族和党项族对我国北部和西北部的地区开发,作出了贡献。耶律阿保机是契丹族的杰出领袖。从而对学生进行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国家的教育。

    辽贵族对北宋发动的战争是掠夺性的非正义的。“澶渊之盟”是北宋统治者屈辱妥协的结果;但它所带来的和平局面,对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有益。辽宋贸易促进了双方经济和文化交流,各族人民之间的友好相处是我国各族人民之间关系的主流。

    重点和难点:重点是耶律阿保机建国和澶渊之盟。难点是评价澶渊之盟和北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宋太祖和宋太宗在位期间,虽然陆续消灭了南唐等割据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时期的分裂局面,但并没有完全统一全国。这时,同北宋并立的还有契丹族于十世纪在北部建立的辽、党项族于十一世纪在西北部建立的西夏、白族在西南部建立的大理等几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今天我们主要学习辽、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2、讲授新课:

    一、契丹的兴起

    契丹族原先居住在辽河上流一带,过着游牧和渔猎的生活。在北魏时,契丹族同中原地区来往密切,到隋唐时,逐渐地强大起来,唐朝末年,不少中原人为躲避战乱来到契丹境内,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使契丹人逐步学会种庄稼、纺织、冶铁、煮盐和建筑城廓、房屋,开始有了农耕和定居生活。同时也使契丹族的统治者逐渐接受中原地区的政治制度和封建文化。

    二、阿保机建国

    1、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

    耶律阿保机是契丹族迭剌部的贵族,迭剌部接近中原地区,与汉族接触较多,经济发展比较迅速,逐渐成为八个部落中最强大的一部,阿保机由于很有胆略,多次立下战功。907年被推为部落首领,不久,他统一了契丹各部。916年,阿保机称帝,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今内蒙巴林左旗南)。阿保机就是辽太祖。建国后,他重视农业生产,任用汉人韩延徽等,制定各项典章制度,积极接受中原封建文化,在位期间,创立了契丹文字。阿保机为契丹的统一和契丹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是契丹族杰出的政治家。

    2、契丹改国号为辽

    契丹国建立后,成为北方一个强大的政权,极盛时期的疆域东到大海,西至阿尔泰山以西,北到色楞格河流域,南到河北中部和山西北部,境内生活着契丹、汉、女真、回鹘等族人民。

    石敬瑭做了后晋的皇帝,向比自己年小十多岁的耶律德光称儿皇帝,尊耶律德光为父皇帝,又把幽云十六州割给契丹。这一地区,农业发达,它的割让使契丹的实力大大增加。耶律德光在947年,改国号为辽。

    三、澶渊之盟

    1、北宋初年对辽的两次用兵

    北宋初年,宋太宗曾两次对辽用兵,想夺取幽云地区北宋的两次用兵都失败了,只好采取了防御政策。杨家将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杨老令公是以杨业为生活原形加以创造的。

    2、澶渊之战和澶渊之盟

    宋太宗收复幽州、云州等地区的失败,暴露了北宋王朝封建统治的弱点,使辽统治者更加放心地南进。1004年秋,辽军大举进攻北宋。辽军采取避实击虚的战术,绕过宋军坚守的城池,深入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威胁东京。宰相寇准力主抵抗,并要求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败了辽军的进攻,形成辽宋对峙。

    辽看到没有取胜的可能,提出议和。寇准坚决反对议和,宋真宗不加理睬。就这样,在辽宋双方基本上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宋真宗为贪图苛安,与辽议和,签订了澶渊之盟。辽答应撤兵,而宋则每年要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

    澶渊之盟的订立,对辽来说,澶渊之盟不仅使辽军安然撤走,还获得了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岁币”。对于北宋来说,这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的沉重负担。但是它也有其积极的作用。它基本上结束了辽宋间的战争,维持了辽宋间长期的和平关系,有利于辽宋双方经济的发展,也加强了双方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边境贸易的发展,是符合人民愿望的。

    3、辽宋边境的互市

    澶渊之盟以后,辽宋双方开展边境贸易,设立榷场。北宋用丝织品、稻米、茶叶等,换取辽的羊、马、骆驼等牲畜,丰富了两地人民的物质生活。同时,北宋的制瓷和印刷技术也传到辽,使辽的制瓷生产获得发展,辽还雕印了许多的书籍。北方的辽国与北宋维持着长期的和平关系。辽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满足了各族人民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增进了各族人民的友谊,加强了边疆地区同中原的联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

    四、西夏的建立

    西夏是羌族的一支党项族建立的政权。他门在唐代中期,居住在今天的宁夏、甘肃和陕西西北一带,过着游牧的生活,五代时,党项势力逐渐强大,北宋初期,党项族的首领接受辽帝的封号,称夏国王。

    1038年,元昊称帝,定都兴庆,史称西夏。元昊懂得汉语,喜欢读汉人的法律和兵书。他仿照宋朝,建立了一套官制、兵制、创制西夏文字。重要官职,有的还由汉族知识分子担任。西夏境内居住着党项、汉、回鹘、吐蕃等民族,主要从事畜牧业,黄河两岸有大量的耕地,主要是汉族人民从事农业。

    五、夏宋间的战与和

    元昊称帝以后,为提高国威,巩固统治,多次发动对宋的战争。战争使北宋遭到严重损失,也使西夏伤亡惨重,财力匮乏,对宋贸易中断,引起了西夏人民的不满。元昊被迫与宋讲和。1044年,双方达成和议:元昊向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岁币”包括银7万两、绢15万匹和茶叶3万斤。北宋统治者用每年送给西夏“岁币”的办法求得苟安,大大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议和后,双方在边境地区进行贸易,北宋用丝织品、粮食、瓷器等,换取西夏的马、牛、羊等。同时西夏积极吸取汉族文化,模仿北宋设立太学和各级学校,把很多汉文书籍,翻译成西夏文,西夏人还用汉文和西夏文印刷了大量的佛经、医书、历书等,还编写了文学、医学等著作。

    3、板书设计

    第十课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

    一、契丹的兴起

    二、阿保机建国

    1、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

    2、契丹改国号为辽

    三、澶渊之盟

    1、北宋初年对辽的两次用兵

    2、澶渊之战和澶渊之盟

    3、辽宋边境的互市

    四、西夏的建立

    五、夏宋间的战与和

    jK251.COm精选阅读

    热闹的菜地说课西师版(教案范文精选)


    《热闹的菜地》说课西师版

    一、说教材。

    《热闹的菜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小学语文一年级

    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除本文外,在课文的编排上,本单元还有《种水珠》、《三个伙伴》、《岳飞练字》、《达尔文浇花》和古诗《所见》,这六篇课文,内容生动,反映了儿童的生活情趣,贴近儿童的生活,易于引起孩子们的共鸣,使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生活的乐趣。

    《热闹的菜地》一文以儿歌的形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豆角、茄子、丝瓜、萝卜、番茄、莲藕、辣椒、南瓜等蔬菜的颜色、形状,以及生长地,读起来琅琅上口,易于理解,仿佛把我们带回了美好的童年,是训练孩子背诵的好材料。

    介于此,在本文的教学,便应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孩子感受生活乐趣方面入手。

    二、说学情。

    教育教学的受体是学生,教育教学效果的达成情况也应以学生的所得为

    标准。在《课程标准》中,将教学定位于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最重要的内容,故此,在教育教学中,考虑作为受体学生的应有水平,是教师教学设计的重要出发点之一。本次授课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具体一定的学习能力,但由于年龄较小,又地处山区,以下两方面的特点值得注意:

    1.低年级儿童注意力持久性较弱,在教学设计时应用孩子最欢迎的学习活动形式来转移注意力,激发兴趣。

    2.语言表达不完整,语言表达方式单一、口语多是低年级儿童的常见现象,在教学设计时多种语言表达引导,督促说话的准确、完整,方式的多样性。

    三、说目标。

    根据本课的文本特点及本班学生的实际,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时,

    我定下了以下几个目标:

    1、会认本课11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生活的乐趣,背诵课文。

    3、训练孩子们的语言,做到说一句完整通顺的话。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在《课程标准》中,结合语文是

    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这一学科特点,将语文教学目标分为三个维度,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语文教学中,以此为出发点,设计出旨在体现这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已经成为教学设计的首要问题。但这三个维度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不可割裂开来独立地去理解。在本课中,通过对师生与文本的对话,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训练孩子语言,做到说一句完整通顺的话这一知识能力维度的要求,在这一过程中注重方法的引导,让孩子明确学习方法同样是有效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产生对学习的兴趣产生阅读的兴趣,方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达到感受生活乐趣这情感目标。

    四、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实施以来,一直倡导着新的教学模式,新的教法学法。在教师教法设计中,根据本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媒体展示法、游戏激趣法和情境演示法。在学生的学法中,根据课文形式优美,形象生动的特点,将本课的学法定为自主识字法、游戏巩固法和朗读法。这些教法学法的设计,能在很大程度上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其在教师的引导下,正确有序地走进文本,让课堂成为师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

    五、说流程。

    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教学各个环节均打破教师一统课堂的局面,设计出孩子们的小伙伴小辣椒作为学习向导,让孩子们在小辣椒的带领下,逐步深入蔬菜王国,在进入蔬菜王国的过程中,自主识字记文,在参观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学习。下面我仔细说说各个教学环节:

    (一)谈话引入,揭示新课。

    谈话的内容是让孩子们先说说自己交朋友的情况,然后再由教师转向今天

    的教学内容,是让他们去认识更多的蔬菜朋友。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是迎合孩子爱交朋友的特点,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二是为孩子们提供口语训练的材料,训练孩子们口语能力。

    揭示课题后,告诉孩子们,咱们今天请来了一位小向导,他会成为咱们今天所认识的第一位朋友,但跟他交朋友还不那么容易,要先请大家猜猜他是谁?然后他才能好好地为我们服务呢?在孩子们猜出这位小向导就是小辣椒时,乘机学习新词辣椒,将生字新词教学在此处分开,适当降低了生字新词的难度。这一环节利用谜语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同时选用小辣椒作为本文的向导,一是因为辣椒一词是新词,二是因为辣椒红红的身子,挺可爱,用此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二)认读生字,读通读顺。

    随着小向导的介绍,让孩子们闭上眼睛坐上童话列车驶向第一站,

    在这一站中,小向导为咱们提出了学习要求读儿歌,看谁读得又正确又通顺。在完成这个任务时,教师提出要求,要读正确通顺就得先会认生字,于是叫孩子们用笔勾画出本课生字,多读几遍,然后认读生字卡,正音后同桌互玩说字找字游戏,认准每个字的字音。然后将生字娃娃送回家,读通顺读正确儿歌。《课程标准》中指出,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一年级,又是山区的孩子,语感训练尚处起步阶段,故我将训练点作了适当下调,让孩子们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即要求孩子们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重复、不读错、不读破这五不的要求。

    (三)认识朋友,品读儿歌。

    在孩子们会读后,在小辣椒的提醒下,咱们又坐上童话列车,驶向第二

    站,认识蔬菜娃娃。在这一环节中,设计出两个问题:一是儿歌中为我们介绍了哪几位蔬菜朋友?通过读儿歌,你都知道了你朋友的哪些特点?第一问题在于把握文章的主要角色,第二问在于抓出主要特点。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融合说话训练,让孩子们说完整、说通顺。

    在认识朋友后,紧接着设计出让孩子们自读课文,教师引读,学生间引读等形式,让孩子们读熟读出味儿。

    (四)和韵唱读,背诵儿歌。

    在孩子们读熟儿歌的基础上,让小辣椒带领大家来到了第三站,游乐园。

    在这里,孩子们将放松,在愉悦的配乐声中唱读儿歌,背诵儿歌。孩子们经过紧张的学习,此时已经够累了。在此时如果让孩子们强背,效果不好,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厌学情绪,为此,特融音乐、儿歌于一体,让孩子们轻松背诵。

    (五)拓展延伸,傲游蔬菜王国。

    在各项学习均完成的情况下,由小辣椒带着大家进入蔬菜王国,去结识更

    多的的蔬菜朋友。让咱们的课程由课内走向课外,走向生活。

    六、说板书。

    经典初中教案北师大版


    分解因式法

    教学目标:

    1、会用分解因式法(提公因式,公式法)解某些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2、能根据具体的一元一次方程的特征灵活选择方法,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程序:

    一、复习:

    1、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x=(b2-4ac≥0)

    2、分别用配方法、公式法解方程:x2-3x+2=0

    3、分解因式:(1)5x2-4x(2)x-2-x(x-2)(3)(x+1)2-25

    二、新授:

    1、分析小颖、小明、小亮的解法:

    小颖:用公式法解正确;

    小明:两边约去x,是非同解变形,结果丢掉一根,错误。

    小亮:利用“如果ab=0,那么a=0或b=0”来求解,正确。

    2、分解因式法:

    利用分解因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分解因式法。

    3、例题讲析:

    例:解下列方程:

    (1)5x2=4x(2)x-2=x(x-2)

    解:(1)原方程可变形为:

    5x2-4x=0

    x(5x-4)=0

    x=0或5x=4=0

    ∴x1=0或x2=

    (2)原方程可变形为

    x-2-x(x-2)=0

    (x-2)(1-x)=0

    x-2=0或1-x=0

    ∴x1=2,x2=1

    4、想一想

    你能用分解因式法简单方程x2-4=0

    (x+1)2-25=0吗?

    解:x2-4=0(x+1)2-25=0

    x2-22=0(x+1)2-52=0

    (x+2)(x-2)=0(x+1+5)(x+1-5)=0

    x+2=0或x-2=0x+6=0或x-4=0

    ∴x1=-2,x2=2∴x1=-6,x2=4

    三、巩固:

    练习:P62随堂练习1、2

    四、小结:

    (1)在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边为0,而另一边易于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时,就可用分解因式法来解。

    (2)分解因式时,用公式法提公式因式法

    五、作业:

    P62习题2.71、2

    六、教学后记:

    分解因式法

    教学目标:

    1、会用分解因式法(提公因式,公式法)解某些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2、能根据具体的一元一次方程的特征灵活选择方法,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程序:

    一、复习:

    1、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x=(b2-4ac≥0)

    2、分别用配方法、公式法解方程:x2-3x+2=0

    3、分解因式:(1)5x2-4x(2)x-2-x(x-2)(3)(x+1)2-25

    二、新授:

    1、分析小颖、小明、小亮的解法:

    小颖:用公式法解正确;

    小明:两边约去x,是非同解变形,结果丢掉一根,错误。

    小亮:利用“如果ab=0,那么a=0或b=0”来求解,正确。

    2、分解因式法:

    利用分解因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分解因式法。

    3、例题讲析:

    例:解下列方程:

    (1)5x2=4x(2)x-2=x(x-2)

    解:(1)原方程可变形为:

    5x2-4x=0

    x(5x-4)=0

    x=0或5x=4=0

    ∴x1=0或x2=

    (2)原方程可变形为

    x-2-x(x-2)=0

    (x-2)(1-x)=0

    x-2=0或1-x=0

    ∴x1=2,x2=1

    4、想一想

    你能用分解因式法简单方程x2-4=0

    (x+1)2-25=0吗?

    解:x2-4=0(x+1)2-25=0

    x2-22=0(x+1)2-52=0

    (x+2)(x-2)=0(x+1+5)(x+1-5)=0

    x+2=0或x-2=0x+6=0或x-4=0

    ∴x1=-2,x2=2∴x1=-6,x2=4

    三、巩固:

    练习:P62随堂练习1、2

    四、小结:

    (1)在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边为0,而另一边易于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时,就可用分解因式法来解。

    (2)分解因式时,用公式法提公式因式法

    五、作业:

    P62习题2.71、2

    六、教学后记:

    小学语文第十册教学计划


    全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是以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为序编排。教材编写时,把《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指导纲要》规定的六年制第五学年的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个训练点。这些训练点根据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和语文知识、能力的内在联系,循序渐进地安排在第

    九、第十两册教材中。本册教材有阅读训练、习作训练和听说训练三条线索。从纵向看,第一条线索按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安排训练点;从横向看,按横向联系、协调发展的原则,把阅读、听说、习作训练组成单元。力求做到每个单元听说读写训练的目标明确。在确定了各单元的训练目标以后,根据单元目标编选课文和练习。

    本册教材在阅读训练方面的重点有两项:一是了解作者安排材料的方法。安排材料的方法有两大类:按事情发展顺序和按事物的几个方面。二是用“归并段落大意”和“回答几个问题再连起来”的方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此外,本册教材还安排了句子训练——领会句子含义,以及背诵训练——列提纲背诵课文。习作训练与阅读训练配合紧密,前两次是训练安排材料的方法,重点内容是写好记人的文章。本册教材加强了观察训练,有看图训练,也有实地观察。观察要有顺序、重点,还要抓事物特点。应用文方面练习写复信。听说训练要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听,听后抓主要内容,能分辨话中的正误。讨论问题时发表意见,说时条理清楚,语句通顺。

    本册教学总的目的要求:

    1、巩固汉语拼音,借助拼音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识字141个,能正确认读学过的多音字,能辨别形近字,会读写310个左右的词语,一部分会运用。

    2、继续学写钢笔字,要求正确、端正、整洁。毛笔字临帖,要求坐的姿势、握笔姿势正确,养成认真写字的的习惯。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会背诵指定的课文。能领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了解课文作者安排材料的方法。能用归并段落大意和回答几个问题再连起来的方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能按要求预习课文,初步养成预习的习惯。

    4、能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周围的事物,初步养成认真细致观察的习惯。学会按事情发展顺序和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材料,列提纲作文。能写条理比较清楚、内容比较具体的简单记叙文。初步学会写复信。写记叙文和应用文要求语句通顺,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听程度合适的讲话和广播,能抓住主要内容。能辨别别人说话中内容和语句上的正误。能抓住主要内容复述一件事。讨论问题时能大胆发表意见,讲清自己的意思,说话有礼貌。

    6、初步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热爱祖国,立志报效祖国;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憎恨剥削制度,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初步培养热爱人民群众、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初步形成珍惜时间、艰苦奋斗的品德。

    教学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

    2、扎实进行语言训练,本学期着重进行分段的训练,但仍应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要设计有效的方法,扩大训练面,努力让全班学生人人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教师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3、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从读中学写。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落实各单元训练重点,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训练点为重点组织教学,从内容分析导向支训练目标上来。课文教学时,要着重考虑怎样让学生掌握本单元训练点规定的那项阅读基本技能,避免字、词、句、篇都走一遍,平均使用力量,更不能只抓住内容分析,忽视训练重点。在进行阅读重点训练时,要充分发挥每单元前的“学习提示”的作用,根据课文的特点,适时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5、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教学进度安排:(略)

    五代辽宋夏金的社会经济 精选版


    第十二课五代、辽、宋、夏、金的社会经济教学设计示例一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自五代起,南方经济开始超过北方;宋朝时,水稻和小麦的推广;棉花和茶树的种植情况;棉纺织业在南宋后期的兴起;制瓷业和采矿业的发展;造船技术的提高;两宋时期城镇的大量出现;东京和临安商业繁荣的景象;北宋前期,“交子”在四川地区的出现;两宋时期,泉州、广州、明州三大外贸港口,政府在外贸港口设立市舶司。

    通过南方相对稳定,对社会经济发展所起作用的史实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社会安定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能力。通过农业、手工业发展情况的学习教学,培养学生从具体的社会经济状况中,正确认识各种社会现象,并进行综合、概括的能力。通过《清明上河图》和“北宋纸币”图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历史事物的认识,初步实现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能力。通过北宋都城东京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方法观察历史事物的能力。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将繁琐的内容不断加以梳理和概括,使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概念和知识网络结构。指导学生对比北宋都城东京和唐都长安在城市布局和商业活动的不同特点,逐步得出结论为“宋代都城商业繁荣程度超过前代”。通过分析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指导学生运用将学过的旧知识用横向联系的方法,与新知识有机地统一在一起。

    通过宋朝时南北农作物品种的交流和经济作物普遍种植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有利于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通过与宋朝并存的少数民族政权农业、手工业发展情况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少数民族人民同样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通过两宋商业发展的教学,使学生加深对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是商业繁荣的基础的理解。通过宋朝时我国的制瓷业、采矿业、造船业等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教学,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认识两宋时期我国商业居于当时世界上最繁荣之列,东京城(现河南开封)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城市,北宋出现的“交子”是世界最早的纸币,以及宋朝是当时世界上重要的海上贸易国家等史实的教学,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步骤

    导入:

    学习指导和“探究”过程:

    一、农业生产的新气象

    1.五代十国时,南方农业生产水平逐渐超过北方

    五代十国是我国历史上的分裂割据时期,但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却快速发展,农业生产水平逐渐超过北方,这是什么原因呢?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自三国以来,江南经济发展的情况。(提示学生回忆旧知识)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五代十国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指导学生概括原因有:南方战祸较少,社会相对安定;北方大量人口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2.两宋农业的发展

    指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概括出:(1)水稻种植区域扩大到淮河和黄河流域,并从越南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指出,南宋时,水稻产量跃居全国粮食产量首位,太湖流域成为重要的粮仓,当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2)棉花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北宋时,棉花在两广和福建普遍种植,南宋是推广到长江流域。当时南方种植的棉花是从东南亚一代传入的木棉,结桃多,产量高。福建一代有“木棉收千株,八口不忧贫”的说法。棉花逐渐成为两宋时期重要的经济作物,这为棉纺织业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3.少数民族地区农业的开发

    燕京地区和辽东是辽金境内农业发达地区,西夏境内的农民大多从事农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丰富了当地人们的生活,促进了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

    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政府比较重视农业,农业的发展为手工业的蓬勃兴起和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蓬勃兴旺的手工业(指导学生填表,表格见“教学建议”部分)

    1.发达的纺织业

    宋代的丝织业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江浙和四川仍然是重要的丝织业中心,技术成熟,生产水平高。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与此同时,棉纺织业在南宋后期迅速兴起。当时已经有一套擀、弹、纺、织的棉纺织工具。(指导学生看“宋人《纺车图》”和“出土的南宋棉毯”,体会宋朝高超的棉纺织技术)由于棉纺织业兴起的时间不久,棉纺织品在当时居民的衣料中还不占主要地位。

    2.大方光彩的制瓷业

    宋瓷誉满中外,瓷窑遍布各地。其中定窑、钧窑、汝窑、官窑、哥窑五大名窑久负盛名。(指导学生看图,找到五大名窑的位置;屏幕显示精美的瓷器图片,指导学生概括出宋瓷的特点。)除了五大名窑以外,北宋瓷都景德镇的瓷器更是享誉中外。(学生在图上找到景德镇的位置,观看景德镇瓷器图片,概括其特点。)

    除宋瓷外,辽金的瓷器也造型精巧、独具特色。(学生观看辽、金瓷器图片)

    宋代瓷器不仅为国内居民所喜爱,许多外国人对此也赞叹不已,他们往往把中国的瓷器作为艺术品收藏、鉴赏,称中国为瓷器之国。大家知道,China除了之中国外,还有什么含义吗?对,瓷器。可见,中国的瓷器在世界上的影响有多大。

    3.采煤业的发展

    同学们知道古人用什么来取暖做饭、冶炼金属吗?(学生答)北宋的情况是什么样子的呢?(指导学生回答59页问答题)你们知道当时什么地方是重要的产煤基地吗?(河北、山西)

    4.领先世界的造船业

    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宋朝的漕运和海外贸易也兴盛起来,这就促使宋代的造船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当时我国是世界上造船水平最发达的国家,广州、泉州、明州等地的造船业发达。(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概括宋代造船业的特点)宋代的海船上安装有一种先进的辨别方向的仪器——指南针,这就为远洋航行创造了便利的条件。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

    三、繁荣的商业和城市

    1.繁荣的商业都市东京

    宋代商业的发展集中体现在商业城市的繁荣上。(屏幕显示“北宋的东京城布局”图,并与“唐代长安城”对比)请同学们归纳总结出东京城比长安城繁荣的具体表现。如: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的界限,商业活动不再受区域限制;有夜市和早市,商业活动的时间延长了;出现娱乐贸易场所“瓦子”;交通便利;人口众多等。

    2.临安的繁荣

    南宋都城临安同样繁荣昌盛。(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临安城的繁华。)

    3.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

    (屏幕显示“交子”图片,并指明这是世界最早的纸币)结合教材58页小字内容,帮助学生认识交子的出现与北宋商品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请同学们思考:纸币的出现和流通对宋朝的商业活动有什么影响?纸币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同时,它又促进了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宋代不仅国内商业活动发达,海外贸易也蓬勃的开展起来。

    四、海外贸易的兴盛

    结合“宋代海外贸易”形势图,请同学们根据教材的描述,概括出宋代海外贸易到达的地区、主要对外贸易港口、进出口主要商品、两宋政府如何管理对外贸易。请同学们思考:宋代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两宋时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为海外贸易的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先进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水平为海外贸易提供了可靠保证,发达的海上交通、政府的大力提倡都促进了宋代海外贸易的发展。

    结合地图指出辽金对外交往频繁的情况。

    五代、辽、宋、夏、金时期是继隋唐以后,我国封建经济又一个繁荣时期,它为这一时期科技文化的全面繁荣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归纳总结的过程:

    通过多媒体课件将本课内容概括为农业、手工业、商业三部分,指导学生将这三部分知识要点总结在笔记本上,然后简要分析五代、辽、宋、夏、金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原因。

    课后学生活动提示:

    活动一:临摹“五代、辽、宋、夏、金经济分布”图,在图上注明纺织、制瓷、造船业中心的位置和名称以及各个政权都城的位置和名称。

    活动二:以“交子”为中心话题,查找相关文字图片资料,写一篇小论文或制作成课件。内容包括交子出现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对两宋经济的影响。

    经典范文:第3课吆喝教案


    教学目标:体味老北京吆喝声的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魅力。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品味丰富的文化内涵,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情景体验

    听相声《买布头》学唱生活中的吆喝,让我们一起走进萧乾的《吆喝》,去聆听北京城特殊韵味的吆喝声,感受他的那份心动。

    二、朗读感知

    1、让学生听录音阅读全文并思考:作者围绕北京城的吆喝声介绍了什么?

    作者介绍了北京城一年四季、从早到晚不同的吆喝,及叫卖的内容和方法。

    早晚吆喝:早点、百货、夜宵

    四季吆喝:蛤蟆骨朵、西瓜、柿子、葫芦……

    2、小组竞猜(听录音猜行当)

    三、研读品味(品味语言特色)

    品吆喝的“味儿”

    介绍北京口语特点:讲究分寸,委婉,事物名词后加“儿”

    作者描写要和的语句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浏览课文找出文中富有京味的语句,并大声朗读,品味其中的意味。

    例:冰棍儿----三分嘞

    葫芦儿----刚蘸的

    我对卖蛤蟆骨朵儿的最有好感。

    ……(朗读品味法,比较品味法、语境体悟法、生活体验法)

    品吆喝的“法儿”

    阅读第11段品析吆喝的“法儿”

    例:借甲事物形容乙事物:葫芦儿-----冰塔儿

    夸张手法:小玩艺儿赛活的

    具有戏剧性:就剩两挂啦三分嘞

    告诉制作过程:蒸而又炸,油油儿又白搭。

    小组合作:选择任一商品,设计吆喝内容和吆喝方式,体会生活乐趣

    四、走出课堂

    哲人常说,一滴水中见大海,一粒沙中见世界。到民间去采风,关注我们平常习焉不察的民风民情,探寻日常生活背后的学问,一定会有许多惊喜的发现!

    第二课时

    一、体会情感。

    作者在《吆喝》一文中怀念的不仅仅是吆喝的内容,他还怀念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仔细品读,体会作者情感。

    其实,更值得一提的是声乐部分---就是北京街头各种商贩的叫卖。(自豪)

    特别出色的是那种合辙押韵的吆喝。(赞美)

    让学生谈谈在生活中,是否也会想起什么?怀念些什么?

    二、拓展阅读(略)

    谢谢指导!

    附:酸梅汤

    【吆喝】哎玉泉山的水来东直门的冰

    喝的嘴里凉了嗖嗖

    给的又多来

    汤儿好喝呀

    【解说】酸梅汤是老北京传统的消暑饮料,在炎热的季节,多数人家会买杨梅来自行熬制,里边放点白糖去酸,冰镇后饮用。

    玉泉山的水是有名的山泉水,很好喝,旧时皇上只喝玉泉山的水并有专门的水官从西直门走水。所以卖酸梅汤的以“玉泉山的水”来做宣传。而东直门有全城最大的冰窖,在冬天的时候,卖冰的会把冰放在冰窖里储存起来,到天热的时候卖。

    西瓜

    【吆喝】哎这斗大的西瓜你就船这么大的个块儿咧吃了呗呶快来哎

    润嗓子甜嘞这两个大俩哎

    【解说】北京城卖西瓜的小贩,有的整个的卖,有的就切成小块儿零卖。在闷热的季节,很多住家都喜欢在晚饭后去逛街,买块儿西瓜边走边啃消暑。王府井花市大街有家西瓜摊,一个瓜切成16块一样大的块,用很夸张的吆喝叫卖。

    附:调查表

    学校民俗文化调查表姓名:

    时间:

    感想

    教学后思:语文来源于生活,语文也反映生活

    关于大班音乐鸭妈妈和鸡阿姨教案的教案推荐


    目标

    让幼儿尝试创作不同的节奏,掌握几种节奏型,培养其节奏感。

    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准备

    鸭子、母鸡、小鸭、河水及鸭子驮母鸡的教具。舞板、碰钟、三角铁、铝板琴或木琴。

    过程

    1.教师给幼儿讲;鸭妈妈和鸡阿姨的故事(故事大意见后)。请幼儿说一说故事里有谁?学一学小河流水的声音。

    2.请幼儿尝试自编节奏来表演这个故事。

    ① 启发幼儿分别编出故事中角色、情节的节奏。 (见附图)

    ②请幼儿学拍以上节奏型。学会后,自己选择角色,按故事中出现的角色先后及情节进行表演。熟练后,角色可互换。

    3.让幼儿讨论故事中的角色用那些节奏乐器表现合适。选择与角色相符的打击乐器表演故事。

    4.表演歌曲《鸭妈妈和鸡阿姨》,让幼儿进一步感受歌曲的内容和节奏,有表情地进行演唱。幼儿可用打击乐器齐奏给歌曲伴奏。

    附故事大意:

    一天,鸭妈妈带着一群小鸭出门,路上遇到了鸡阿姨,它们一起高高兴兴地走着、说着。没走多久,遇上了一条小河。小河水不停地流着。鸡阿姨不会游水,怎么办呢?她心里非常着急。鸭妈妈和孩子们一起商量帮助鸡阿姨过河的办法。最后,鸭妈妈当小船驮着鸡阿姨,由小鸭们护送着游过了小河。大家上了岸真高兴啊!

    建议

    1.教师讲故事时,可边讲边出现图片,帮助幼儿记住角色、情节。

    2.用节奏乐器伴奏可以增强节奏感。如:鸭子选用舞板,母鸡选用碰钟,小鸭选用三角铁,河水则用铝板琴或木琴刮奏从而打出相应的节奏型。所选的乐器应在让幼儿比较音色,讨论哪种乐器适应故事中的角色后进行确定。

    【教案推荐: 第十课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教案(经典版)】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2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