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之四
  •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之四

    发表时间:2022-06-25

    作为教师,你一定写过教案吧,教案能够安排教学的方方面面,一份完整的教案有许多内容,什么样的教案比较高质量?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精品]小学数学教案之四,供大家参考。

    教材安排一年级(上册)认识“体”,一年级(下册)认识“形”,这是从儿童的认知规律出发,重组学科的知识体系。人们认识事物一般是从粗略的整体感知开始,然后对物体进行细致观察和局部研究。客观世界最常见的是各种形状的物体,“面”是附着于“体”上的。儿童首先看到的是一个个物体,在整体感知“体”的基础上,才能逐渐研究“面”,建立“形”的概念。所以,先认识“体”,后认识“形”能降低认知难度,有利于学生学习。

    教学内容分两部分编排,先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然后开展实践活动。

    1.直观认识“体”的教学分四步进行。

    教材选择积木为学具,让学生在玩积木时认识物体。其好处一是学生有兴趣,能调动学习积极性。二是积木形状规则,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表象。教学内容的呈现顺序大致分成四步: 堆积木的场景—整理出典型的物体—揭示各类物体的图形和名称—寻找生活中相关的物体。

    (1)让学生玩积木。教材通过堆积木的场景,引导学生玩积木,感知积木的形状。课前,教师应和学生共同准备积木或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形状的物体。这节课没有积木或其他可供操作的物体,是无法教学的。在学生堆积木时,应要求他们边堆边感受积木的形状。每堆一块积木,都要看看它是什么样子,想想它和哪些积木的形状相同,和哪些积木的形状不同。要防止学生只顾玩积木,而不感知积木形状的现象。

    (2)把积木分类。经过玩积木,初步知道积木的形状是多样的,有些积木的形状是相同的。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类,把形状相同的积木放在一起,形状不同的积木分开放,促进学生思考各种“体”的形状特征。在分类前,要先排除有三角形面、半圆形面等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无关的积木,只剩下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四种形状的积木。在分类时要注意两点: 一是学生可能把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成一类,把圆柱和球分成一类。这种分类表明他们已经感受到平面与曲面的不同,应给予表扬,再引导继续分,直至把长方体和正方体分开,把圆柱和球分开。二是让学生说说分类时的思考,只要求说出视觉、触觉的感受,如长方体、正方体积木的面都是“平”的,圆柱和球都有“弯”(曲)的面。不要求语言严密、完整、有条理,更不能归纳“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相同”等特征。

    (3)抽象出几何图形并给出名称。教材在两块彩色积木的下面画一个灰色的图形,并在旁边写出图形的名称。灰色的图形是四种立体的几何图形,每个几何图形都是大大小小同类积木的形状概括,是一类立体图形的标志。几何图形的教学可以这样进行,以长方体为例:让学生看看分在同一类的许多长方体积木,闭起眼睛想想这些积木的形状,然后睁开眼看看老师画的灰色图形,体会这一类积木的形状都是这样的,从而形成长方体的表象。几何图形要课前准备,整体出现,不要展现画图过程。只要学生认为这样的图形像实物,能代表实物就行。

    (4)在生活中寻找相关的物体。通过对积木的研究,初步认识长方体等四种形状的立体。带着这些“体”的初步表象回归生活,寻找这些形状的实物,有两点教育意义: 一是进一步加强四种“体”形状特征的表象;二是感受生活中有大量这些形状的物体。“想想做做”第1题“你还能找到它们的朋友吗?”这里的“它们”是四个几何图形,“朋友”是常见的物体。学生列举的实物,只要形状差不多就可以了。

    2.联系教学的四种立体安排实践活动。

    《有趣的拼搭》是一次实践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1)活动的内容有五项。“滚一滚”“堆一堆”是体验物体上的平面与曲面。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斜面上不会滚动,可以堆得很高;圆柱和球在斜面上会滚动,不容易堆起来。主要原因是前者都是平面,后者有曲面。“摸一摸”是反馈初步形成的表象。蒙着眼睛在口袋里摸物体,把手触摸的感觉和大脑中已有的形体表象相互作用,经过信息的筛选、过滤和相互对应,作出相应的判断,并对判断给予肯定或否定。这些活动能使四种形体的表象更清晰、更牢固。“番茄”卡通要求蒙眼的学生一边摸一边体会物体的形状,然后说出摸的是什么形体;“蘑菇”卡通要求蒙眼的学生摸出一个圆柱,让同伴检查摸对了吗。这两个小卡通的作用是引导学生有秩序地开展摸物体的活动。“搭一搭”是各种立体的形状特征的简单应用。如果要搭得高一些、多一些,使用哪些形状的积木比较好?如果搭成的物体能前后运动,应该使用什么形状的积木?搭汽车车身用什么积木?搭工厂烟囱用什么积木?……做出这些选择都离不开对立体形状特征的体会。“数一数”综合应用认数和认物体的知识。数出较复杂物体里各种立体的个数,还进行分类活动。

    (2)组织学生活动要注意四点: 第一,组建学习小组,推选小组长,组内分工准备活动器材。能找到积木当然很好,没有积木,可以用易拉罐、玻璃球、纸盒等代替。器材的数量要多准备些。第二,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没有问题的拼搭是一般性的游戏,不能称为数学实践活动。问题源于现象: 为什么长方体、正方体搭得高?为什么圆柱和球会滚?……问题源于需要:怎样知道摸出了什么?怎样摸出圆柱?用什么做轮子?……第三,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在小组内解决问题。少数典型的问题,在班内集体讨论。教师尽量不讲解、少评判。第四,要参与学生的活动,随时了解情况,对活动的进程给予必要调控。在活动临结束时,要组织学生说说收获和体会,使实践活动成为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活动。

    jk251.coM小编推荐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精选(通用9篇)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每个老师对于写教案课件都不陌生。要知道高效教学水平可以体现在老师写的教案课件里面。那如何才能写出高水平的教学课件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精品]小学数学教案精选(通用9篇)",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发现四边形边的特征,会给四边形分类。

    2、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种类特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形象灵活的思维能力。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自我探索的意识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

    教学难点

    能应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教法:主动探究法。

    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学生、老师准备图形。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把“预习案”中的问题逐一解决。 组内交流订正。

    二、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揭示课题,认定目标(用生活中的实例揭示课题)

    1.拿出不同的四边形教具模型

    2.同学们把这些不同的四边形进行分类

    3.揭示课题(四边形分类) 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一)自主学习

    活动一(分一分):看书30页上面分一分的8个图。回答下面问题。

    1、给这8个四边形分类。并说出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2、智慧老人跟你分的一样吗?不一样的话,你能说说智慧老人为什么这样分

    总结:有()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只有()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思考:正方形,长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组内交流、解疑、个别汇报、老师点拨。

    四、点拨升华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有两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五、课堂总结

    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先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六、当堂训练。

    1、选择。

    (1)当一个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时,那么它一定是()。

    A.正方形B.长方形C.梯形D.平行四边形

    (2)当一个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时,它是()。

    A.正方形B.长方形C.梯形D.平行四边形

    (3)当一个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四个角都是直角时是()。

    A.正方形B.长方形C.梯形D.平行四边形

    2、完成学案第三题。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七、拓展提高

    求出这个四边形的内角和。

    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板书设计:

    四边形的分类

    图形的分类:平行四边形

    梯形:

    课后反思:

    平行四边形,北师大,数学,创新,黑板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 篇2

    一、活动目标

    1.了解1和许多人,了解他们的关系。

    2.学会滚动和接球。

    二、活动准备

    1.小猫的头饰等于孩子的数量。

    2.两个孩子有一个大球

    三、活动过程

    1、通过游戏小猫学习技能,学会了解1和许多,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展示一只母猫的头饰,启发孩子们说它是一只母猫

    (2)桌子上有许多五颜六色的猫头饰,让孩子们说他们是许多彩色的猫

    (3)让每个孩子在头上戴上一个彩色的小猫头鹰,让孩子们说很多人都变成了一只,一只

    (4)母亲带着小猫们一起玩球,鼓励孩子们说一只接一只就是多只

    2、小猫学会用双手向前滚动球

    (1)一只小猫可以学习技能(2)许多小猫学习技能(3)两只小猫互相滚动大球

    四、活动扩展

    在计算角提供了许多1和许多对象或图片。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孩子继续学习小猫抓鱼。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 篇3

    活动分析:

    数和形是幼儿身边常存的事物,也是小班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根据幼儿学习数学的特点,(在玩玩乐乐,拼拼摆摆中习得)以形象生动,深受幼儿喜欢的“黑猫警长带领猫警士捉老鼠”为游戏情节,设计了此活动。让幼儿在玩玩乐乐中运用重叠或并放的方法一一对应地比较出两组物体的多,少,一样多,及手口一致点数3以内的事物。

    活动目标:

    1、继续学习在两组物体中运用重叠或并放的方法,一一对应比较出物体的多、少、一样多。

    2、初步学习手口一致地数3以内实物,学会从左到右排列实物和用右手指点数。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图片两张,(一张上有两只猫和两只鼠,另一张上有三只猫和两只鼠)老鼠3只,图形娃娃3个,黑猫警长头饰一个,每个幼儿鱼三条。幼儿操作图片若干张(上有猫警士一个或两个或三个)。磁带录音。红花若干。

    活动过程:

    1、放歌曲“黑猫警长”,出示黑猫警长头饰:“谁来了?”“干什么的?”

    2、出示图片两只猫和两只鼠,领幼儿数数,有几只猫,捉到了几只老鼠,猫和老鼠是怎么样的?(引导幼儿用重叠或并放的方法比多少)

    3、出示图片三只猫和两只鼠,带领幼儿数一数,有几只猫,几只老鼠,猫和老鼠谁多,谁少,并引导幼儿想办法使猫和老鼠变成一样多。

    4、按物取数

    小猫捉老鼠真辛苦,它的肚子饿了,请幼儿拿鱼给它吃,每只猫只吃一条鱼,来了几只猫,就拿几条鱼给它吃。

    教师分别出示三只猫、一只猫、二只猫,请幼儿拿出相应的一条鱼、两条鱼、三条鱼,并检查对错。

    5、游戏“猫警士捉老鼠”

    (1)学本领:老师当猫警长,幼儿当猫警士,警长拍一下手,幼儿拍一下,警长拍两下、三下,猫警士也拍相应的下数。

    (2)消灭老鼠

    先看图形娃娃的家中来了多少只老鼠,来一只就打一枪,来两只就打两枪,三只就打三枪。

    (3)“黑猫警长”用红花奖励勇敢的猫警士。

    猫警士捉老鼠真勇敢,我们奖力它红花,一只猫奖一朵放在它的下边,有几只就奖几朵。(要求幼儿从左到右排列)

    活动反思:

    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 篇4

    一、活动目标:

    1、以游戏的形式复习巩固圆形、正方形、三角形,能正确说出图形名称,学习按不同图形的形状、大小进行分类。

    2、培养幼儿思维的准确性,以及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小兔、小熊、小羊图片各二张。

    2、各种图形饼干若干。

    3、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车票若干。

    4、《开火车》音乐。

    三、活动过程:

    (一)游戏:大和小

    师:我是一只大猫喵喵喵。

    幼:我是一只小猫喵喵喵。

    师:我是一只小鸡叽叽叽。

    幼:我是一只大鸡叽叽叽……

    (二)复习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

    1、师:看我们玩的这么高兴,小动物们也想来参加,我们一起把他们请出来好吗?

    师:噢,是兔妈妈带着小兔宝宝,羊妈妈带着小羊宝宝,还有熊妈妈带着小熊宝宝来了,你们高兴吗?那好 吧,我们向小动物们问声好。

    2、师:咦,小动物们怎么还带着篮子呀,哦,原来小动物们说新年快到了,希望小朋友们能送他们一件新年礼物呢!你们准备送什么礼物给它们呢?

    3、师:你们看,老师准备了一些饼干。(教师出示一篮有各种图形的饼干,展示在黑板上)

    你们看,这些饼干是什么样子的?(形状、颜色、大小)

    现在这些饼干就在你们的桌子上,我们去买些饼干送给小动物们,每个小朋友可以买一块,买的时候要说你要买什么饼干。

    4、师:你们买的饼干都是什么样的?它们都有哪些不同?(跟边上的小朋友互相说一说,再请几个小朋友说一说)

    5、师:小动物们见了这些饼干很高兴,都说自己喜欢吃其中的一种图形饼干,它们到底喜欢吃哪一种呢?那就要请你们看一看,想一想该送给哪只小动物?好,小朋友我们一起给小动物送饼干吧,送到小动物的篮子里。

    谁想把饼干送给兔妈妈和兔宝宝的?边送边说兔妈妈我送你一块××饼干。

    要给羊妈妈和羊宝宝送饼干的小朋友请上来。

    谁要把饼干送给熊妈妈和熊宝宝的?

    6、师:我们给小动物送了那么多的饼干,不知道小动物会说什么,让我们来听一听好吗?

    (小朋友好!谢谢你们给我们送了那么多好吃的饼干,不过有些小朋友送的饼干还不是我们最喜欢吃的。那么,你们想知道我们最喜欢吃哪一种饼干吗?哈哈!问题可简单啦,只要看看我们的嘴巴就明白啦。)

    7、师:小动物怎么说呀?小动物告诉如果想知道他们喜欢吃哪一种饼干只要看看什么就行啦?

    那么兔妈妈喜欢吃哪一种饼干?(喜欢吃大的圆形饼干)

    兔宝宝喜欢吃哪一种饼干?(喜欢吃小的圆形饼干)

    羊妈妈喜欢吃哪一种饼干?(喜欢吃大的三角形饼干)

    羊宝宝喜欢吃哪一种饼干?(喜欢吃小的三角形饼干)

    熊妈妈喜欢吃哪一种饼干?(喜欢吃大的正方形饼干)

    熊宝宝喜欢吃哪一种饼干?(喜欢吃小的正方形饼干)

    8、师:刚才我们有没有送错饼干呢?那好吧,我们赶紧把些送错的换过来,给小动物送上他最喜欢吃的饼干吧。

    (三)游戏《到森林公园》

    1、师:小动物们今天都得到了自己喜欢吃的饼干,真是太开心了。为了表示感谢,邀请我们小朋友到它们的家里森林公园去玩。不过,小动物们说森林公园离这儿很远,需要乘火车去,怎么办呢?别着急!你们看他们已经给我们寄来了火车票,这些火车票可有趣啦!有的是圆形的,有的是正方形的,有的是三角形的,如果你拿到了画有圆形的火车票就要上圆形的车厢,如果——

    2、师:现在,请小朋友上火车吧!(幼儿持票上不同的车厢),列车员要检票了,请把火车票举起来吧!(教师检查幼儿的对、错)

    3、师:小朋友!我们的火车出发啦!(放音乐幼儿走出教室)

    老师:你想不想把自己的牙齿变成这样呢?那我们该怎样保护自己的牙齿呢?中午吃饭后漱口,不多吃甜食,早晚要刷牙。

    2.出示牙齿模型,学习如何正确刷牙。

    老师:对了,你们早晨刷牙了嘛?谁愿意上来表演一下你是怎么刷牙的?

    马老师也带来了一个牙齿哦,当然是假的,模型!看,这是上面的牙齿,这是下面的牙齿,上面的牙齿与下面的牙齿能碰到的地方叫咬合面。上面的牙齿要往下刷,跟我一起来,刷刷刷,下面的牙齿要往上刷,跟我一起来,刷刷刷,咬合面要来会刷,刷刷刷。

    3.复习巩固怎样刷牙。

    老师:怎么刷牙呢,我来考考你们,看看你们会不会哦?

    师:唰唰唰,上边的牙齿怎么刷?

    生:唰唰唰,上边的牙齿向下刷。

    师:唰唰唰,下边的牙齿怎么刷?

    生:唰唰唰,下边的牙齿向上刷。

    师:唰唰唰,牙齿的咬合面怎么刷?

    生:唰唰唰,牙齿的咬合面来回刷。

    四、结束活动

    老师:现在你可以考考你身边的朋友,看看他会不会刷牙好吗?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 篇5

    【活动目标】

    1、能区别两个物体之间的上下关系。

    2、在操作中能正确使用方位词表达两者之间的上下关系。

    3、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常规活动:指五官

    幼儿坐在椅子上玩“指五官”,教师加快速度增加其趣味性。

    二、师生共同探索。

    三、户外活动时,引导幼儿观察树上、树下、天空、大地等自然界景物,再说出其上下关系。

    四、活动评价,表扬做得又快又正确的幼儿。

    小班数学教案:裤子比一比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让幼儿喜欢数学。

    2、愿意上课大胆举手回答问题。

    3、能按照物体的长短差异排出3"5个物体的序列。

    【活动准备】

    1、长短不同的裤子图片。

    2、小吸管、小木棍、硬卡纸条等若干套(3—5个为一套),排序底板若干。

    【活动过程】

    一、裤子比一比。

    1、观察裤子。

    教师出示挂图中的4条裤子。

    师:看,妈妈给宝宝买了什么?妈妈买了几条裤子?它们一样吗?哪儿不一样?引导幼儿观察裤子,并说出它们长短不一样。

    2、比裤子。

    师:哪条裤子长,哪条裤子短?

    教师和幼儿一起把裤子两两比较,得出结果。

    二、裤子排一排。

    1、教师出示长短排序板。

    师:妈妈让宝宝排一排裤子,你觉得哪条裤子放在前面?可以怎么排呢?

    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并讲述自己的想法。

    2、鼓励幼儿自主地排裤子,然后说一说自己用什么方法排的。

    3、教师和幼儿讨论长短排序的(jy135幼儿教育)方法。

    沿着排序板上下面的一条线将裤子放整齐,可以用眼睛看,找出最长(最短)的裤子排号,再通过两两比较依次排序;也可以每次找出最长的裤子,发现长了再调整。

    三、给物体排排队。

    1、讨论活动规则。

    师:小吸管、小木棍、硬卡纸条都来找小朋友帮它们排队啦!

    教师和幼儿共同讨论、总结:先找出物体中最长或最短的一个排好,在比剩下的物体,找出最长或最短的往下排,排好后说一说。

    2、幼儿操作活动。

    教师提醒幼儿将材料在排序板上排整齐。

    教师鼓励幼儿参与多组操作活动。

    小班数学教案:长短排排队

    小班数学教案:外面和里面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和操作活动,正确感知并分辨“里,外”。

    2、巩固对5以内数量的认识。

    3、愿意阅读画面上的方位词。

    小班数学教案:认识方向

    【教学目标】

    1、在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认识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个方向,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来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在观察、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运用生活经验进行思考的意识。

    3、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经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难点】在具体场景中根据不同的参照物来确定方向。

    【教学重点】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南四个方向。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小班数学教案《数物对应》

    认识图形

    圆形它是圆圆的,没有角。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方形它是方方的,有四个角,有四条边。

    小班数学活动《区别前后》

    目标:1.学习以自身及客体为中心,认识和区分前后。2.通过活动使幼儿形成初步的空间概念,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3.学习正确使用方位词:前、后,学习说:请XXX坐到我的前(后)面。

    准备活动:

    1.安排好座位:全体幼儿坐成一个大圆圈。

    2.火车的图片、小动物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游戏《找位置》

    幼儿一一对应坐成内外两个圆圈,脸朝圆心,内圈留一把椅子。

    老师和幼儿一起念儿歌:“找找找、找位置。”然后坐在空位置前(后)面的幼儿拍拍椅子说:“我的前(后)面有位置,请XXX小朋友快快来。”XX幼儿听到邀请后,马上离开自己的

    位置找到新座位坐下。

    游戏重新开始,可以重复玩多次,尽量让每一个小朋友都玩一次。

    二、游戏《开火车》

    1.出示火车的图片,引导幼儿说说哪个位置空着,空位置在XX小动物的前面还是后面。

    2.出示小狗的图片,师:小狗没有座位,请他坐到哪里?

    引导幼儿说出:坐到XXX的前(后)面。

    3.游戏《开火车》

    师:小动物们都坐上了火车,我们小朋友也要坐火车出发去旅游了。

    老师当火车头,念:“嗨嗨,我的火车就要开,小弟弟,小妹妹,大家排队快上来,XXX拍在最前面。”火车出发,到一位小朋友面前停下,老师邀请他:“请你排在XXX的前(后)面。”依次类推。当邀请了7——8个小朋友后,教师说:“呜,到站了。”火车停下,第一遍游戏结束,游戏重新开始。

    4.游戏若干遍之后,开着火车出去,活动结束。

    小班数学教学:认识单数和双数

    的蒙氏活动《认识单数、双数》,以前的数学活动认识单数和双数,老师总是要费很大力气,才能让宝宝明白,单数和双数的区别,但是在蒙氏数学中,利用数

    字与筹码的教具,进行排列孩子们一下就明白单数和双数的区别。一看完老师演示工作,宝宝们就明白,单数总会有一个筹码找不到朋友,双数的筹码是可以两两结对的。这样一来,孩子们一下就能区分开来。同样从老师演示的工作来看,孩子们也很快能找到10以内最大和最小的单数、双数。

    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在区域活动当中,也会选择工作来进行操作,这样可以加深他们对单数和双数的概念的认识。经过一段时间蒙氏的教学,我深刻体会到蒙氏数学对孩子的益处。学习了蒙氏数学的孩子他们的数学概念比较清晰,而且孩子的操作能力很强,这对孩子以后的数学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活动:画比三少的圆点

    目标:1、通过比较,进一步理解比3少的数有1和2。培养幼儿分析判断的能力。2、学习制作比3少的点卡,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活动准备:教具:圆点卡片,磁性教具——三只大象、两只猴子、一只兔子。

    学具:每张桌子一盒蜡笔,人手两张纸。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幼儿准确点数3以内的数。

    1、今天有许多小动物来我们班做客,它们都是谁呢?

    2、它们都有多少呢?怎样才能数得更清楚?

    3、小动物要和点卡做朋友,谁来帮它们找朋友?

    三、比较多少。

    你觉得谁多谁少呢?(引导幼儿运用一一对应比较的方法进行比较)谁比三只大象更少呢?那

    比3少的数有哪些?(引导幼儿说:两只猴子、一只小兔比三只大象更少;比3少的数有1和2)

    四、学习制作比3少的点卡。

    1、老师示范画比3少的圆点,画好后引导小朋友说出老师画了几个圆点?小朋友看,比3少的圆点是几个圆点呢?引导幼儿说出一个圆点和两个圆点。

    2、分发幼儿操作材料,引导幼儿画比3少的圆点。教师巡回指导。

    五、展示部分幼儿制作的点卡,集体验证。

    六、收拾用具后结束本次活动

    小班数学教案:长短排序

    目标:1、教幼儿学习按物体的长短排序差异排序四个物体的序列。2、使幼儿学会用语言描述排列顺序的能力。活动准备:教具、学具;长短不一的同色纸条四根,标记图一根。活动过程:一、集体活动

    1、出示四根纸条:这是什么?它们又什么不一样?哪根长哪根短?

    2、可以用什么办法来证明你你们说的是对的呢?

    3、教师边操作比较两根纸条的长短边讲解比较的方法。我们怎么来给这几根纸条取名字呢?

    4、出示排队标记图:谁会在红线上给这几根纸条排队呢?想想哪根纸条排在最前面,哪根纸条排在后面,要把这几根纸条排得很整齐,一边排一边说:什么纸条请你排在什么地方。

    5、请个别幼儿上前操作给纸条排队。

    6、请大家说说他是怎么跟纸条排队的?

    二、幼儿操作

    1、每个从桌子中间拿一张排队标记图,拿一个小袋子。

    2、倒出袋子里的纸条,比一比哪根纸条是最长的、长的、短的和最短的。

    给四根纸条按顺序排排队,一边排一边说。

    四、展示幼儿作业。

    5以内数字的认识——看数字拍手

    目标:1、巩固幼儿对5以内数字的认识,理解数字能表示物体的数量。2、指导幼儿听清老师的要求并按要求活动,继续学习用语言讲述自己的活动。活动准备:1、磁性数字1—5。2、数量为1—5的实物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复习认识数字1—5:教师出示数字1—5,幼儿认读。

    2、看数字拍手。我们来做看数字拍手的游戏,老师拿出的数字是几,小朋友就拍几下手。一边数一边拍。

    3、看数字拍腿、学动物叫。我们除了拍手,还可以拍哪里呢?我们还可以学学小动物叫,数字几,我们就叫几声,并一起说。如:数字3,叫3声,汪汪汪。

    二、巩固对5以内数字的认识,并能理解数字能表示物体的数量。

    1、出示数群卡片: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好吃、好玩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什么有多少。

    2、几个某某东西要用数字几来表示?数字×还可以表示什么?

    三、通过幼儿操作,加强幼儿对5以内数的认识。

    1、在小朋友的桌子上还有许多卡片,请小朋友拿出卡片看看卡片上有几个什么东西,要用数字几表示,并用完整的话说出:几个什么用数字几表示。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要求幼儿用完整的话描述自己的操作。

    3、展示幼儿作业,引导幼儿讲评。

    小班情景数学:求同与集合感知

    目标:1、通过找颜色或形状相同的物体,初步感知集合。2、观察、理解图示,学习将相同特性物品圈在一起的方式表示集合。活动准备:1、红、蓝色色小筐各一个。2、红、蓝小玩具每幼儿各一个(大小、形状不相同)、红、蓝颜色的积塑每人一颗(大小、形状不相同)。

    活动过程:

    一、将花按颜色进行分类。

    1、教师出示红、蓝色的玩具;这是什么?是什么颜色?

    2、请幼儿每人拿一个玩具,要求幼儿大声说:我拿了一个红(绿)玩具,然后回位子上。

    3、出示红、蓝两种颜色的筐子:这是玩具的“家”,它们有什么不同?(颜色)“想一想哪个是红玩具的家?哪个是蓝玩具的家?”(红筐是红玩具的家、蓝筐是蓝玩具的家)“小朋友看看你拿的是什么颜色的玩具,想想把它送到哪个家里去?边送边大声说:红(蓝)玩具,我送你回家。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 篇6

    活动目标:

    1 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树妈妈和树叶宝宝的浓浓亲情。

    2 能排除大小的干扰,按黄、绿颜色对树叶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一颗大树(树干为主),树叶(大小不等,合计60多片,黄色多些,绿色略少)

    幼儿每人一个盒子,里面放3片树叶,放在椅子底下。

    活动重点:在教师引导下积极参与活动。

    活动难点:能排除大小的干扰,按黄、绿颜色对树叶进行分类。

    活动过程:

    一、 树叶宝宝问个好——区别颜色

    1、秋天到,秋风吹,小树叶一片一片落下来。看看,这是什么颜色的树叶宝宝?(黑板上拿起一片绿色树叶)——提问几名幼儿(绿树叶宝宝)

    2、那和绿树叶宝宝问个好吧。

    3、这是什么颜色的树叶宝宝?(黄树叶宝宝,方法同上)

    二、树叶妈妈找宝宝——巩固颜色,初步感知分类。

    1、你们喜欢树叶宝宝吗?那请你们去捡树叶,听清楚,每个小朋友轻轻地到这里(老师指着黑板)捡一片树叶。(捡好树叶的小朋友轻轻地回到座位)

    2、老师拿一片黄树叶,问:黄树叶宝宝在哪里?黄树叶宝宝在哪里?请把黄树叶宝宝举起来。

    3、老师拿一片绿树叶,问:绿树叶宝宝在哪里?绿树叶宝宝在哪里?请把绿树叶宝宝举起来。

    重复几次。

    三、送树叶宝宝回家——颜色对应,操作中学习分类。

    1、大树妈妈想念树叶宝宝了,我们送树叶宝宝回家吧。(出示颜色标记——绿房子和黄房子,放在大树的两边)

    2、请绿树叶宝宝住绿房子,黄树叶宝宝住黄房子。(分批摆放树叶)

    3、小结:树叶宝宝又回到了妈妈身边,真开心。绿树叶宝宝住绿房子,黄树叶宝宝住黄房子,真好。

    四、帮助大树妈妈——在操作中进一步巩固分类。

    1、秋风吹,又有许多树叶飘落下来,帮助大树妈妈,给树叶宝宝按绿色、黄色分一分。(出示塑料篮子4个,2个黄色,2个绿色。)

    2、每个幼儿椅子底下放一个小盒子,里面放2—4片树叶。

    3、操作后简单讲评幼儿操作情况。

    五、延伸活动,激发继续探索的兴趣

    1、请幼儿按黄、绿两种颜色排排队。

    2、我们到外面去捡树叶,找一找还有哪些颜色的树叶宝宝。

    设计意图:

    和树叶宝宝问个好,使幼儿很快进入角色,并认知绿、黄树叶宝宝,为下环节做铺垫。

    角色扮演,使幼儿感受浓浓的亲情,并初步感知了分类的意义。

    通过送回家的游戏让幼儿在情境中学习分类,满足幼儿的需要。

    在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对颜色的分类。

    延伸环节让幼儿继续保持对分类活动的兴趣和激发研究愿望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 篇7

    教学内容:

    第87页例1、例2,88页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二十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和理解负数的意义,了解负数的产生与作用,感受负数使用带来的方便。

    2.会正确地读、写正、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负数的意义和负数的读法与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提出问题:举例说明我们学过了哪些数?

    教师小结:为了实际生活的需要,在数物体个数时,1、2、3出现了自然数,物体一个也没有时用自然数0表示,当测量或计算有时不能得出整数,我们用分数或小数表示。

    提出问题:我们学过的数中最小的数是谁?有没有比零还小的数呢?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一个场面,主持人说:哈尔滨零下6至3摄氏度,重庆6至8摄氏度

    同学们,你们对情境中的内容一定相当熟悉吧?你能给大家讲讲哈尔滨零下6至3度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为什么阿姨说的零下6摄氏度,屏幕上打出的字幕就变成了-6℃呢?

    这里有零下6℃、零上6℃,都记作6℃行吗?

    你有什么简洁的方法来表示他们的不同呢?

    教师小结: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现在,国际数学界都是采用符号来区分,我们把比0摄氏度低的温度用带有-号的数来表示,例如把零下6℃记作-6℃,读作负6摄氏度;零上6℃记作+6℃,读作正6摄氏度或6摄氏度。

    (2)巩固练习。

    同学们,你能用刚才我们学过的知识,用恰当的数来表示温度吗?试试看。

    学生独立完成第87页下图的练习。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集体订正写得是否正确,并让学生齐读。

    2.自主学习例2。(进一步认识正数和负数)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 篇8

    教学内容:年、月、日

    目的要求:

    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认识年、月、日的知识

    难点: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教具: 年历卡,投影,电脑

    教学过程:

    出示日历册、挂历、年历卡、

    师:问他们是用来干什么的?

    谁来告诉大家自己的生日?

    谁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哪年哪月哪日诞生的?

    年、月、日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年、月、日也是时间单位,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电脑出示课题 年、月、日

    一、认识年、月、日

    1、结合实际认识一年、一月、一日的时间长短

    师:问你知道多长时间是一年?多长时间是一月?多长时间是一日?

    (让学生尽量说出自己所了解的)

    师:为了看着方便,人们把日历册制成挂历和年历卡。

    2、请同学们拿出1900年、1993年、1996年的年历卡,认真观察一下,看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有多少天?

    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一年有12个月。

    大月:31天:一、三、五、七、八、十、十二;

    小月:30天:四、六、九、十一;

    二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

    师:习惯上人们把有31天的月份叫大月,把有30天的月叫小月。

    你知道为什么这样规定每月的天数吗?

    电脑讲述故事。

    3、计算全年天数

    生计算后汇报。

    师板演:31×7+30×4+28=365,平年二月:28天,全年365天;

    31×7+30×4+29=366,闰年二月:29天,全年366天。

    二、判断平年、闰年

    问:有的年份的二月是28天,有的却有29天,是不固定的,你知道它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吗?

    请你观察下表:

    电脑出示1981--2004年二月份天数表。

    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当二月份是29天的这一年年份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后得出每4年出现一次29天 ,二月份是29天的这一年的年份是4的倍数。

    师:算一算1900年是4的倍数吗?但1900年的二月却是28天,这是因为公历年份是整百年时,必须是400的倍数,这年的二月才是29天。

    师:你知道为什么4年才会出现一次二月份是29天,也就是闰年。

    学生说出自己了解的情况。

    师:用电脑介绍形成闰年的原因(地球绕太阳旋转,加解释)。

    1、练习:

    判断:下面哪一年是闰年?请你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

    1990、1908、2000、1998、2100

    生说出想法后,师介绍可以用年份的末两位数字除以4能整除就是闰年,否则是平年。师告诉学生大家喜爱的奥运会一般在闰年举办。

    2、记忆每月天数

    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记忆每月的天数吗?

    让知道的同学回答,师结合学生回答介绍下面的方法:

    (1)拳记法:师边示范边讲解。

    (2)歌诀法: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再把一加。

    三、巩固练习

    1、口答:

    (1)一年有几个月?

    (2)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

    (3)平年二月是多少天?闰年二月有多少天?

    (4)闰年全年有多少天?

    (5)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猜一猜他是哪一天出生的?

    2、判断:

    (1)一年中大月有7个,小月有4个。( )

    (2)每年都有365天。( )

    (3)凡是4的倍数的年份都是闰年。( )

    3、游戏

    大月过生日的举起你的生日卡。

    4、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你今年几岁?算一算你是哪一年出生的,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2)老师今年38岁,算一算是哪一年出生的?

    (3)今年二月你家的电费花了多少元钱,算一算平均每天花多少元钱?

    (4)今年1--3月共花电费多少元钱?平均每天花多少元钱?

    (5)4月份有几个星期零几天?

    板书设计:

    一年 12个月(7个大月、4个小月、1个平月) 365天 (366天)

    大月 31天

    一月 小月 30天

    平月 29(28)天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 篇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过程与方法: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教学准备:

    根据例题制作的挂图、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新知探究】

    一、探索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学例2(课件出示情景图)

    (1)师:根据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该怎样计算?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1:求3桶共多少升?就是求3个12L的和是多少。

    预设2:还可以说成求12L的3倍是多少。

    预设3:单位量×数量=总量,所以12×3=36(L)。

    (2)师:我们再来看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思考,自主列式。)

    (3)出示第2小题

    (4)师:依据单位量×数量=总量,你还能提出类似的问题并解决吗?(学生练习,交流。)

    归纳小结:在这里,我们依据单位量×数量=总量的关系式可以得出:一个数乘几分之几表示的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探索能力是很重要的。本节课的教学除了有之前所学分数的意义作为基础之外,学生还在前一课时明确了整数乘分数可以用来表示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因此在本堂课中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们自己去思考、学习、尝试,教师只要起到一定的点拨作用就可以了。】

    2、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例2“做一做”

    [精品]《近似数》数学教案


    现在,很多教师需要用到教案,多写教案能够提升我们的策划能力,通过教案可以帮助自己分析教学的重点,教案要写哪些内容呢?《[精品]《近似数》数学教案》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范文,希望你喜欢。

    教学目的:

    ●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能正确的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怎样准确的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小数,生活中有许多小数的信息,你收集到了吗?

    生:汇报,教师按准确数和近似数把学生提供的信息中的小数分成两种写在黑板上。

    师:谁注意到了老师为什么把同学提供的这些小数分成两种写在黑板上呢?(生通过观察回答)

    师:在实际生活中有时不必说出小数的准确数,只要说出它的近似数就可以了,同学们看一看自己收集到的信息中有这样的情况吗?(生汇报和小数近似数有关的信息。)

    师:听了同学们的汇报,你有什么感受呢?小数的近似数在生活中应用的这么广泛,怎么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师板书课题。

    1、把下面各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卡片出示)

    986534 58741 31200

    50047 398010 14870

    2、下面的□里可以填上哪些数字?

    32□645≈32万 47□05≈47万

    学生填完后,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以上复习内容重点抓住了整数取近似值的方法让学生回忆练习,通过复习唤起学生印象,为求小数的近似值打下基础]

    二、探究新知

    我们学过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在实际应用小数时,往往也没有必要说出它的准确数,只要它的近似数就可以了。如:如豆豆的身高0.984米,平常不需要说得那么精确,那么如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内容。

    师:豆豆的身高0.984米,我们一般怎么表述豆豆的身高?

    你是怎样得出豆豆身高的进似数的?

    师:你们能利用已有的知识来求出这个小数在不同情况下的近似数吗?

    生:自己练习在练习本上做一做,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看一看有没有争议的地方。并引导学生按顺序进行汇报。

    生:

    (1)学生汇报保留两位小数求近似数的思维过程,并再找一名同学进行汇报,加深对方法的理解。

    (2)保留一位小数,有争议吗?找同学汇报自己的想法。学生讨论近似数是1.0还是1。教师出示线段图,看一看给学生带来什么启示。

    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交流:使学生明确保留一位小数是1.0,原来的长度在0.95与1.04之间。保留整数为1,原来的准确长度在1.4与1.0之间,所以1.0比1精确的程度高一些。也就是小数保留的位数越多,精确的程度越高。

    师:总结出尽管两个数的大小相等,但表示的精确程度不同,同学们认为哪个答案是正确的呢?求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零不能去掉。

    (3)保留整数部分应怎样思考,注意什么问题呢?

    师:请同学们回忆求0.984近似数的过程,你能发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同学们利用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也就是求整数近似数的方法,四舍五入的方法来求小数的近似数,希望同学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运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求课前同学们提供的这些小数的近似数。(保留到十分位)

    (4)小结:

    问: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应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知道: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要注意两点:

    ①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取近似值,如果保留整数,就看十分位是几;要保留一位小数,就看百分位是几;……然后按“四舍五入法”决定是舍还是入。

    ②取近似值时,在保留的小数位里,小数末一位或几位是0的.0应当保留,不能丢掉。

    三、练习

    (1)师:最后一个信息谁提供的,你能把这个信息用小数近似数的形式)表示出来吗?学生自己修改自己手中的信息,汇报后,再同桌之间交流。

    (2)师:老师也收集到了一些小数的信息,这些信息能用小数近似数的形式表述吗?能请你表示出来,不能,请说明理由)

    (3)师:同学们还记得自己的身高大约是多少吗?想知道老师的身高吗?教师提示:身高大约是1.6米,老师的实际身高是两位小数,猜一猜老师的实际身高是多少米?老师的身高是用四舍法得到的,再来猜一猜。

    (4)出示食物的价格,判断小明带12元钱够吗?学生自由发言,说明自己的理由。

    (5)出示租车说明,判断租多少辆车去出游?

    师:看来我们不仅要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还要灵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才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全课小结:教师明确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与整数的近似数相似。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小数位数。要注意保留小数位数越多,精确程度越高。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梳辫子之四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大家都要着手准备教案课件。只有提前准备好教案课件工作,才能很好地达成要求的教学目标设计。其他人的优质教案课件是怎么写成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梳辫子之四》,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活动目标:

    1.手口一致辨认,感知5以内数量.

    2.通过操作活动,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3.引导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现.

    活动重难点:手口一致辨认,感知5以内数量.

    活动准备:各种动物头饰人手一个,夹子人手5个,自制骰子一个.自制火车(标明15号车厢

    活动过程:

    一.出示头饰,教师示范.

    1. 教师:今天我们小三班来了一位小客人,我们欢迎它出来吧。

    2. 狮子:大家好我是森林里的大狮子,我今天来小三班是因为今天晚上我要去参加一个舞会,可是啊我觉得我的头发实在是太难看了,但是我听说我们小三班的小朋友可能干了,所以我想请小三班的小朋友们给我设计一个漂亮的发型,那么愿意吗?

    3. 教师:原来大狮子是想让自己变得更漂亮,那我们的小朋友有什么办法帮助大狮子吗?

    4. 幼儿举手回答.

    5. 教师示范给狮子梳辫子,并说说梳了几个辫子,是怎么数的.

    二.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教师:哇,大狮子变得这么漂亮了,他开心极了.

    可是啊,我发现还有一些小动物它们也偷偷钻出了头,看到大狮子这么漂亮心里羡慕极了,那我们也来给那些小动物梳个漂亮的辫子好不好?那我们就一起动手吧.

    2.幼儿帮助小动物梳辫子.

    3.幼儿学说我给小动物梳了几个辫子我是怎么梳的.

    三.投骰子,引导幼儿按骰子的数量梳辫子.

    1.教师:我有一个好玩的宝贝,你们想不想看?(拿出骰子)就是它啦,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骰子.它身上长了很多的小圆圈,这个可以代表数量,有一个,有两个,三个.四个.

    扔骰子,最上面的数字就是要给小动物梳几个辫子的数字.

    2.出现的数字是3,那么小朋友就要给小动物梳上3个辫子.以次类推.

    四.送小动物上火车.

    1.为小动物整理辫子.

    2.教师:小动物们已经出来很久了,它们也去要去参加舞会了,那我们现在把它们送上火车吧.

    出示火车,标明车厢号 ,你给小动物梳了几个辫子就把它送到哪个车厢.我给狮子梳了3个辫子那我就把他送到3号车厢,

    五.火车开动了

    呜呜呜.火车开动咯,谢谢小三班的小朋友,拜拜

    最新小班数学教案精品


    教师范文大全的编辑认为“小班数学教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让这个好消息得到更多的关注分享给你的朋友吧。为了教学更有顺利,老师会需要提前准备教案课件,相信老师对要写的教案课件不会陌生。教案是教师个性化服务的有效保障。

    小班数学教案【篇1】

    设计意图: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精心设计的若干个生动有趣的小游戏贯穿整个活动。其中,每个游戏中都蕴涵着针对性较强的独立知识点,与此同时,各个游戏之间仍体现着循序渐进式的连带关系。力求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较扎实和透彻地掌握有关1和许多的知识。

    活动名称:

    我们去郊游

    活动目标:

    认识一个物体和许多个物体,知道哪些是一个,哪些是许多。

    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环境布置

    1、积木围成的`池塘,池塘里有一条大鱼,许多条小鱼。一只青蛙,许多只小蝌蚪。

    2、树模型一个,树上挂着一只大鸟,多只小鸟,多个苹果。

    活动与指导:

    1、谈话引出课题:"今天的天气可真好,让我们一起去郊游好不好?"(教师与幼儿一同统计活动的人数,让幼儿明确知道只有一个老师,有许多个小朋友。)

    2、教师带领幼儿来到池塘边,引导幼儿说出这是什么地方?(池塘)

    3、池塘里有什么?(鸭子、小鱼、青蛙、小蝌蚪)有多少只大鸭子?(1只)有多少只小鸭子?(许多只)有几只青蛙?(1只)几只小蝌蚪?(许多只)然后继续启发幼儿进行观察,想一想池塘还有什么东西可以用一个和许多来表示。

    4、小朋友围坐在大树下休息,引导幼儿观察并且说出树上有一只大鸟、许多只小鸟;一棵上有许多只鸟、许多片树叶、许多个苹果。

    小班数学教案【篇2】

    数学活动:

    五色花

    活动目标:

    1.会一一对应地摆放物体,学习比较5以内数量的多少。

    2.大胆尝试,在操作的基础上讲述自己发现的结果。

    活动准备:

    1.红、黄、蓝、绿、白色的颜色标记各一个(画有各种颜色小花的树),红色小花5个、黄色小花4个、蓝色小花3个、绿色小花2个、白色小花1个。

    2.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红色雪花片5片,黄色雪花片4片,蓝色雪花片3片,绿色雪花片3片,绿色雪花片2片,白色雪花片1片;画有各种大树的纸一张)。

    3.黑板一个,小磁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游戏“找家”。(学习对应)

    1.小朋友们现在春天到了,各种各样的小花都开了。今天老师带来了好多小花,请你们猜一猜、认一认它们是什么颜色的?

    2.(出示红色)这是什么颜色的小花?(红色)数一数老师带来了几个?(5个)

    3.(出示黄色)这是什么颜色的小花?(黄色)再来数一数它有几个?(4个)

    4.依次出示蓝色、绿色、白色小花将出示完的小花一次摆在前面的地上。

    5.小朋友们真棒,都认出了老师手上拿的小花。可是小花说:“我想回家,回到大树妈妈的身边。”那小朋友想不想送小花回家?

    6.现在我们先送红色的小花回家,回到开红色花的大树上。(老师一边放小花,一边引导幼儿跟着一起数1、2、3、4、5)

    7.接着送黄色的小花回家,回到开黄色花的树上,怎么送呢?我们把黄花的第一个和红花第一个对应整齐,黄花第二个和红花第二个对应整齐,第三个、第四个。(教师的方法同上。)

    8.现在我来请小朋友们送小花回家,谁来送蓝色的小花,看你能不能送对?依次绿色和白色同上。)

    二、游戏“送小花回家”。(操作对应——重点)

    1.现在我请小朋友们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把你们桌面上的小花像刚才那样把它们送回家。要注意先送红花,把红花送完再送黄花,接着蓝花、绿花、白花;一朵颜色的花下面对应另一朵颜色的花,一一对应种整齐。

    2.在送小花回家的过程中,要保持安静,如果你在那里玩小花,那么它回不到树妈妈的怀抱就会死掉,你们想不想让小花死掉?好,现在看谁最安静、最迅速?

    3.(老师在一旁观察、指导幼儿发现一一对应的排列规律。)

    三、游戏“亮眼睛”。(学习比较,讲述——难点)

    1.现在小朋友们都送小花整整齐齐、一一对应地回家了,小花说谢谢你们。那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亮眼睛”。

    2.谁来说一说,红色小花多黄色小花多?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们来一起数一数,红色5个,黄色4个,那红色比黄色多了几个呀?(一个,老师引导幼儿回答。)

    3.依次比较黄色和蓝色,蓝色和绿,绿色和白色。(引导幼儿比较5以内数量的多少。)

    四、活动小结。

    今天我们小朋友学习了一一对应送小花回家的新本领,还比较出了哪种颜色小花多,哪种颜色小花少,真棒!那在我们自主性游戏时间,我们来和小花一起拼搭玩具,看谁能用五色花拼出漂亮的玩具好吗?

    小班数学教案【篇3】

    学习目标

    学习比较 5 以内数量的多少。

    运用搓揉包等方法制作胡萝卜,发展小肌肉的动作的灵活性。

    通过情境游戏,发展自然跑双脚平稳自然跳跃等动作,促进大肌肉动作的协调性和力量。

    活动准备

    旧报纸橙色玻璃纸。

    活动过程

    形式:小组

    1. 请幼儿说出兔子最爱吃什么食物。

    2. 请幼儿把旧报纸搓成萝卜状,用橙色玻璃纸把旧报纸包着,制作成一个“胡萝卜”。稍后可利用幼儿制作的 “胡萝卜”玩游戏。

    3. 幼儿分组玩运送“胡萝卜”游戏,每组最多 5 人,每次由两组进行比赛,在指定时间内,幼儿扮演兔子把胡萝卜运送回家从场地一边走/跑/跳到另一边(距离的长短要适合小班幼儿)。

    4. 把胡萝卜横排放在地上,请幼儿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看看哪一组运的胡萝卜较多,哪一组较少。

    活动评价

    比较5以内数量的多少。

    能比较灵活地进行跳跃。

    小班数学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区别1个物体和许多物体。

    2、认识1和许多的关系,知道许多可以分成1条、1条……;1条、1条……合起来是许多。

    3、激发幼儿对数的兴趣,发展感知能力。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小动物图片若干,小鱼图片若干、音乐磁带《去郊游》。

    小班数学教案模板《1和许多》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今天的天气可真好,让我们一起去郊游好不好?”

    教师与幼儿一同听音乐《去郊游》。带领幼儿活动后在座位坐好准备上课。

    二、了解1和许多的关系。

    1、巩固幼儿对数量1的认识。

    《祝你生日快乐》音乐响,师:今天是谁的生日呀?出示小猫家的图片,今天是小猫的生日,我们看看是谁跟小猫一起过生日,好吗?

    家里有1只小猫、1个生日蛋糕,巩固对1的认识。

    2、了解很多1合起来是许多。

    咚咚咚,有人敲门,是谁呀?一只小狗、一只小兔、一只小鸡、一只小青蛙、一只白鹅、一只小牛、一只小猪,来了许多小动物,教师引导幼儿说“许多小动物”。许多小动物都是有谁呢?小狗、小兔、小鸡、小青蛙、白鹅、小牛、小鸭、小猪。今天小猫过生日。

    3、许多可以分成很多个1。

    他们给小猫送的生日礼物是什么呢?(教师出示许多小鱼),引导幼儿说出许多小鱼,教师把许多小鱼分别对应放在每只小动物身边,说:我们看每只小动物给小猫送了几条小鱼?一条,让幼儿知道许多可以分为许多的1,教师重复:小猫过生日,来了许多小动物,他们每人给小猫一条小鱼,送了许多小鱼,

    小动物说:“我们给小猫送来了许多小鱼”,通过小动物的`礼物,“我给小猫送来了一条小鱼”,了解许多可以分成1只、1只、1只。

    三、通过游戏,让幼儿进一步掌握1和许多的关系。

    小猫过生日了,小朋友也给他准备了礼物,教师出示许多小鱼,(幼儿说:“许多下鱼”)小朋友把小鱼送给小猫好吗?教师把鱼发给小朋友,每人一条小鱼,边分边说:“许多小鱼可以分成一条一条”。

    通过小朋友给小猫送礼物,说:“我送给小猫一条小鱼”最后小猫得到许多小鱼。让幼儿进一步了解1和许多的关系。

    四、小朋友听郊游音乐休息。

    活动延伸:

    幼儿到院子了捡树叶,每人一片,合起来是许多。

    引导幼儿寻找周围环境中“1”或“许多”的物体有哪些。

    教学反思:

    老师在课前首先吃透教材,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来设计教学方法,课后还要善于认真反思,找出不足,进行完善,提高教学水平。在小班数学《认识“1”和“许多”》的教学中,我根据小班幼儿生活经验不丰富,参与活动时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采用让幼儿直接参与的情景教学方法,让幼儿在有趣、直观、形象的情景中,始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既符合小班幼儿好动的特点,又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体验并感知了“1”和“许多”,引起幼儿对数的好奇和探索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对教材的反思 认识“1”和“许多”是幼儿认识数活动的开始,比较适合于3岁左右的孩子。根据他们年龄小、好玩、好游戏、有意注意时间短的身心特点,我设计了认知活动“1”和“许多”。只学习“1”和“许多”相对低年龄段孩子而言较抽象和枯燥。但伴随着游戏活动,就会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既可以满足幼儿游戏和好动的需要,又能很好地完成数学教育目标。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选择了小班幼儿学习区别“1”和“许多”的教材,通过游戏教学法、情景设置等手段开展了此次活动。在活动中始终围绕目标开展活动,帮助幼儿初步理解“l”和“许多”之间的关系。

    小班数学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 观察比较物体的大小,知道大与小的区别。

    2. 能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大的给大大熊,小的给小小熊”。

    3. 能愉快主动地参与活动,感受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 大大熊和小小熊图片各一张

    2 . 图片:帽子、衣服、包包、皮球、苹果等大小各一张

    3 . 各种大小不同的毛绒玩具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我们小(2)班来了两位好朋友(出示大大熊和小小熊)

    师:你们猜猜谁是大大熊谁是小小熊?你怎么知道的呢?(大大熊大,小小熊小)

    二、分辨图片中的大和小。

    师:今天大大熊和小小熊还带来了许多好东西,我们来看看吧。(教师出示图片请幼儿观察)

    师:可是大大熊和小小熊把这些东西都放在一起了,不知道哪些是大大熊的,哪些是小小熊的,你们来帮它们找找好吗?找的时候一定要记住,大大熊用的是大东西,小小熊用的是小东西,要不然它们会不高兴的。

    教师让幼儿一一认识图片中的大和小并示范将图片分类

    教师示范将大东西放到大大熊那里,小东西放到小小熊那里。请个别幼儿上来进行操作。要求:送的时候要说,如:大帽子个大大熊小帽子给小小熊。

    教师小结:我们小(2)班的小朋友真聪明,把东西都送对了,你们看大大熊和小小熊都笑了,来我们表扬一下自己。

    三、游戏:玩具送回家。

    1. 教师交待要求

    师:你们看老师那里还有许多大大熊和小小熊的玩具呢。(出示各种毛绒玩具)我们把这些大玩具送到大大熊的家里(教师用手指向布置的场景)小玩具送到小小熊家里,好不好?

    2. 找找比比

    师:现在请每个小朋友找一样玩具说说你拿到的是大玩具还是小玩具。

    3. 将玩具送回家

    教师结合社会性进行谦让教育

    四、活动结束

    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找找还有没有大大熊和小小熊的.玩具(带幼儿出场)

    小班数学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能按物体的一种属性找出同类的物体。

    2、能讲出操作的结果和理由。

    3、乐意参与操作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能按物体的一种属性找出同类的物体。

    能讲出操作的结果和理由。

    活动准备:

    教具:课件

    学具:

    1、货架和水果类、玩具类、家用电器类的图片每组一套

    2、每人一份操作材料(按能力强、中、弱区分)

    活动过程:

    一、幼儿分组尝试操作

    1、出示货架图

    师:幼儿园开了新超市,请我们小朋友来当超市管理员,看!有一部分物品已经整齐地摆在了货架上,但是还有一些物品没有整理好,藏在桌子上的拖盘里。请小朋友想一想这些物品应该放在哪层货架上?为什么?

    2、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观察幼儿的操作情况,提醒幼儿不争不抢,友好合作,相互交流,讨论。

    二.师幼共同交流小结

    1、展示幼儿的操作结果,请每组幼儿选一名代表逐条讲述操作结果和理由。

    2、出示课件,师幼共同讨论,引导幼儿正确讲述操作结果和理由。如:我把苹果、草莓、葡萄和西瓜放在一起,因为它们都是水果。

    3、幼儿检查自已操作结果是否正确。

    三.幼儿个别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师:我们的超市生意火爆,很多人都愿意来我们超市买东西,因为小朋友分类整理的特别好,他们一下子就能找到需要的东西,东西很快就卖完了,超市又进回一批货,让我们赶快来整理一下吧!

    2、交待操作要求:每人一套操作材料,想想这些物品应该和谁放在一起?为什么?请小朋友边放边讲讲你是怎么放的,为什么要这样放?

    3、幼儿个别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边操作边讲述操作的结果和理由。

    四、小结、延伸

    1、展示评价幼儿的操作材料,鼓励幼儿讲述操作的结果和理由,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2、师:分类整理物品的好处有很多,以后我们还可以用这些好办法来整理教室等等,来方便我们的生活。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遵循了“我听了,就忘记了;我看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的原则。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起到了很好的支持、引导作用,也体现了科学教育“做中玩”“玩中学”的思想。设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调动了幼儿的多种感官,极大地发挥了每一环节的时效性,营造了一种轻松、愉快、自然的学习氛围,幼儿积极、主动、友好合作,活动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效果理想。

    通过此活动,我也又一次深刻理解了操作的重要性,教师要利用多种形式引导幼儿始终带着猜测与疑问去发现、去探索,用自己的热情去感化幼儿,这样幼儿才会在活动中情绪饱满、兴趣浓厚、积极主动、获取真知、提高能力;另使我认识到活动目标、内容、过程要根据孩子的不同需要而设置,按照幼儿探索问题与已有经验分组,并提出适宜该组的活动目标与应获得的新经验,真正促进了不同需求和不同探索水平的孩子进行有效的学习与发现,让幼儿自信、主动地完成阶段学习任务,并主动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当然,活动中有五、六名幼儿参与不积极,我觉得还需要改进,如:这种活动更适宜于分组形式的开展,这样每个幼儿的操作时间与空间会大一些,更有利于每位幼儿在自己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小班数学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感知5以内的数量,并说出总数。

    2、学习按数量多少排序,并匹配实物。

    活动准备:

    动物卡片,(一只鸡,二只鸭,三只兔,四只虎,五头牛),背景图,1-5的点卡人手一套,操作练习

    学习重点:

    感知5以内的数量,能说出总数。

    学习难点:

    按数量从少到多的排序

    活动过程:

    一、实物分类计类 (感知5以内的数量)

    1、逐一出示四张动物卡片,春天来了,小动物们都来草地上玩。看看草地上有谁?数数每种动物有多少?指黑板上的动物,"谁来说说每张卡片上的动物有多少?"

    2、请小朋友和小动物一起做拍手数数的游戏,看看卡片上有几只小动物,给一只动物拍手一下,边拍边数。(验证结果)

    数完以后两手合拢,说说:几只动物我拍手几下。"答:**动物有1只。集体进行拍手数数,最后出示五头牛,学习使用单位量词"头"。

    二、乘火车 学习1~5的排序

    1、出示方格,小动物要去乘火车了,谁会帮小动物找座位。数数小动物谁最多谁最少?把最少的动物放在火车头后面的那节车厢里,最多的动物放在最后面。

    (想一想,谁放在最前面,谁放在中间?谁放在最后面呢?)

    2、请幼儿个别来操作,验证结果,小动物们都找到车厢了,请你说说它们是怎么坐的。引导幼儿说出按数量排序的顺序:一只***,二只***……

    三、小组活动。送点卡

    1、出示点卡 给小动物送点卡。

    卡上的圆点有几个,(数数点卡上的数量)它会和谁做好朋友呢?

    按照点卡数量与动物数量相同送,要说:几只**我送你**个点。

    2、给点卡排队。

    "它们也想排队了,请你从小旗这里开始排,要从少到多的排队,指导幼儿在实物卡下面摆上相应的数量的点卡

    四、游戏:点数排队。

    请5位幼儿上来,挂上1-5的点子卡片,到老师前面按从少到多的顺序排好队。

    小班数学教案【篇8】

    物质准备

    青青草原图一幅、摆放各种家具的图一幅、喜羊羊和灰太狼中人物图片各一张、供幼儿玩耍和躲藏的物品每人一份、音乐《喜羊羊和灰太狼》主题曲

    经验准备

    能够熟练的操作玩耍教师准备的各种物品

    能够初步的区分并说出自己身体部位的上下

    活动过程

    一、 导入(听音乐做动作)

    师:〈出示青青草原图〉美丽的青青草原上,一群快乐的羊羊在做游戏。(请幼儿跟着音乐来用各种物品和羊羊做游戏。)

    要求:幼儿可将这些物品放在自己身体的任何部位(头上、脚下、肩膀、屁股……)

    [运用操作法复习,区分并说出自己身体部位的上下]

    二、借助自己身体区分两个物体的上下

    师:请幼儿演示并说出,刚才把那些玩具都放在了自己身体的哪个部位?

    引导幼儿用完整话说出:xx放在xx的上面/下面,

    ↓ ↓

    物品 身体部位

    xx的上面/下面放着xx

    ↓ ↓

    身体部位 物品

    [通过个别示范,小结尝试让幼儿用完整话表述,并正确借助自己身体来区分物体的上下]

    三、两个物体直接区分上下

    师:“孩子们,灰太狼来了,请小朋友们帮忙把这些羊羊们都藏在房子里。(幼儿操作,将羊藏好,师帮助幼儿操作图片)

    师:“灰太狼找不到羊羊,就走了”

    请个别幼儿说出,刚才你把xx羊藏在xx地方?引导幼儿说完整话,XX地方主要指出在什么的上面或下面。

    [通过操作法让幼儿直接区分两个物体的上下]

    四、游戏:“灰太狼来了”

    讲解游戏规则与要求

    教师当灰太狼,小朋友当小羊,当说:“灰太狼来了”时,请幼儿运用各种物品将自己藏好,当“灰太狼走后”,请幼儿分别说出自己藏到了什么地方?并指明该地方是在xx上面/下面。

    要求:在藏时要注意相互合作,不推也不挤。

    幼儿游戏,指导幼儿说出完整话:“自己藏到了xx上面/下面。”

    小结幼儿游戏情况。

    通过游戏法加深巩固幼儿对上下的区分,并说出完整话

    五、结束

    放音乐,幼儿自由选材料做游戏。

    小班数学教案区别上下篇二

    课题一 上、下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

    教学目标:

    1、 学生初步了解上、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 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了解上、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具、学具准备:、彩笔、纸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 同学们,新的一学期开始了,编书的叔叔、阿姨们给我们带来了两位朋友——聪聪和明明。他们可是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噢,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他们就会跳出来帮忙的。同学们愿意和他们成为朋友吗?现在,我们就和聪聪、明明一起进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吧!

    2、 揭示课题

    聪聪问我们:“鼻子下面是什么?嘴巴上面有什么?”

    同这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板书课题:上、下)

    二、 探究新知

    1、 你能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关上、下的例子吗?

    2、 观察画面,体会上、下的含义

    (1) 你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南京长江大桥是什么样子的?下面我们就一起去南京长江大桥看一看,开开眼界,好不好?

    (2) 出示主题图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告诉大家好吗?

    (3) 大家发现了这么多东西,真了不起!

    谁能说出:汽车下面有什么?

    你能像老师这样提出问题吗?

    3、 看书第1页,完成书上的填空。

    指名口答订正。

    三、 活动

    1、 拍手游戏

    (1) 教师发口令,学生上下拍手

    (2) 听反语:教师说“上”学生在下面拍手,教师说“下”学生在上面拍手。

    2、 小组活动

    小组长发口令,其余的同学动手摆。如,把本子书放在数学书上面,把文具盒放在书上面……

    3、 画一幅自己喜欢的能够表示上下关系的画

    四、 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谁?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小班数学教案【篇9】

    一、活动目标

    1.学习按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分类,并能说明分类标准。

    2.发展初步的概括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分类后说明分类标准。

    三、材料及环境创设

    1.各种结构玩具一,如雪花片、大小串连……。

    2.分类盒、标记卡。

    四、设计思路

    对幼儿来说分类运算包含两个层次。一个是求同,即把有共同属性的物体挑出来,如在一堆积木中桃出所有红色积木。第二个层次是分类一,分类是将一组物体分成各有共同属性的几组,如将一堆积木按颜色分为红、黄、绿三组。求同是分类的基础,因为求同时标准是现成的,而分类时要幼儿自己产生标准。两种活动对幼儿概括能力的要求不同,所以设计时应先让幼儿进行求同活动,提高他们掌握标准的'能力,为产生标准作准备。分类后说明分类标准是中班幼儿进行分类活动的难点、幼儿还没有达到能用语言描述某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的水平,或者是他们还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出分类时头脑中显现的标准,因此设计时可以先让幼儿分类后选择标记卡来表示分类标准,然后逐步过渡到用语言描述。

    五、活动流程操作

    1.通过操作探索让幼儿积累有关物体共同特征的感性经验。说明操作探索阶段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求同、分类材料,每一层次要提供多种材料,便于幼儿通过反复操作达到对各种材料共同特征的抽象。例如:分类的材料,其“不同层次”,可体现在有实物分类,有图形分类,也有数量分类。也可以有按物体的一种特征分类(大小),有按物件的两种特征分类(大小、颜色),还有按物体的三种特征分类(大小、颜色、形状)。

    2.通过分组讨论提高幼儿抽象分类标准的能力。说明分组讨论可按两种水平设计,能力中下的幼儿着重说出标准的讨论。能力中上者重点故在转换标准的讨论。3.巩固操作时要提供新材料,提高幼儿操作的兴趣。

    [课件系列] 大班优质数学教案《铺小路》之四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一篇好的教案需要我们精心构思,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教案要写哪些内容呢?为了帮助大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件系列] 大班优质数学教案《铺小路》之四,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了解一个花样或一个单位的排列方式。

    2、学习与同伴间的合作,体验活动的快乐。

    1、8个筐内装红,绿长方形纸片各10片;另备有黄纸片若干。

    2、教师示范红,绿,黄纸片(小)若干,移动黑板一块。

    一、提出铺小路要求。

    教师出示纸片,师:看老师这里有许多纸片,今天老师就要请你和你的好朋友用这些红、绿的纸片合作铺一条长长而美丽的小路。

    (1)幼儿自由结伴

    师:先请你们4个好朋友一组,赶快找好。

    (2)师:找好了吗?请每组推选一位组长。

    (3)发放纸片(发给各位组长)

    师:这组的组长是谁?请拿好。你们这组呢?

    (4)讲操作要求

    师:请大家听清楚老师的要求:

    1、呆会儿每组找一个空地方铺。

    2、铺的时候请注意不要碰坏其它组的小路。

    3、听到老师倒记时,请立刻回到座位上,(教案.出自:.教案网.)组长负责将剩余的纸片收入筐中,放到椅子下面。

    二、幼儿第一次操作。

    (1)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2)交流操作结果。

    1、师:这条小路是哪组铺的?你们是怎么铺的?请个代表说一说。

    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及时出示范例。

    2、提问:小朋友你们说这条小路美丽吗?那你们有什么有趣的发现?

    教师小节:像这样以红绿、红绿为规律的排列,我们把其中的一组红绿称为花样。(并圈出来)。

    3、师:谁能把这条小路上的花样都圈出来?(请幼儿圈出花样)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在这条小路中这个花样重复了几次?

    师:这条小路上的花样一样吗?原来一条小路上的花样都是一样的。

    4、找出不同规律的小路,方法同上。

    师:想一想这条小路上的花样是怎样的?谁能把它们都圈出来。

    三、第二次操作。

    (1)提出第二次操作要求。

    师:刚才我们铺的花样是一张红一张绿,那么能不能用几张红和几张绿或绿多红少等方法铺出另一种花样的小路呢?和你的好朋友再去试试。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交流结果。

    师:你们铺的小路是什么样的花样?

    幼儿介绍,教师贴典型的花样。

    四、第三次操作。

    (1)讲第三次操作要求(添加黄色纸片)

    师:下面老师再提供一种黄色纸片,请你们用红、绿、黄三种颜色的纸片铺一条更长而美丽的小路。

    师:这次你想铺什么花样的小路。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3)就地交流。

    师:现在大家铺出来的小路又是什么样的花样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4)及时纠正错误(重点指点花样的规律摆放)

    师:有的路的花样没有有规律排好:你们自己再去动动脑筋铺好。铺好的可以参观一下其他组铺的小路。

    五、修小路

    师:小朋友铺了这么多条美丽的小路,有点累了,请大家闭上眼睛趴在椅子上休息会。

    (1)由老师从中抽掉3-4块(保留第一个花样)

    (2)幼儿按原花样修路

    师:小朋友睁开眼睛一看,小路怎么了呀?那你们能不能把它修好呢?请你们帮其它小组修小路。修的时候看清楚小路原来的花样是什么样的,请你们按照原来的花样将小路修好。修好后再去检查一下其他小朋友有没有帮你把小路修好!

    六、结束

    师:男孩收绿纸片,女孩收红纸片,回去试试把更多的纸片放在一起看看能不能铺出更长更美的小路。

    今日课件: 数学教案之五


    在课前,我们经常会接触到教案的撰写,多写教案能够提升我们的策划能力,好的教案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小编为你推荐《今日课件: 数学教案之五》,希望您喜欢。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36、37页中的内容。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学生的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本课设计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为学生创设去风景区“牛姆林”旅游这样一个现实情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有所发现,有所感悟,从而获取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策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材与学情分析:

    在学生学完“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单元之后,安排“旅游中的数学”这一实践与综合应用一课,一方面能使学生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另一方面,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针对三年级学生的身心特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玩”中“做数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2)能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日常生活(旅游)中的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运用数学符号来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2)经历观察、思考,运算等数学练习过程,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3)结合具体情境,学会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具体情境,再联系生活实际,深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2)通过练习活动,感受数学的严谨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重难点、关键

    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自制租车方案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们都去过那些美丽的地方?谁来告诉老师。(指名学生回答)

    2、师:同学们都知道我们永春是一座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风景秀丽的县城。这节课老师想带领同学们进行一次模拟旅游,去目睹一下牛姆林的美丽风光,想去吗?(想),好,让我们一起去牛姆林旅游,解决旅游中遇到的数学问题,有信心吗?(有)板书课题:旅游中的数学。

    二、合作探究

    (一)活动一:租车

    1、师:那么,我们要想去旅游,该怎么去呢?(乘车)让我们一起去租车吧!请大家看,从屏幕中你发现了哪些信息呢?(课件出示情境信息)

    (1)共有63人去参观。

    (2)有两种型号的车可以租:大车限乘18人,每辆160元;小车限乘12人,每辆120元。

    2、提出问题:我们怎样租车呢?

    (1)指名口答。

    ①可以租大车。大车坐的人多。②可以租小车,小车花的钱少。

    ③我觉得两种车都可以租??

    3、教师总结:同学们的想法很好,我们租车时不仅考虑怎样租车比较省钱,还要考虑让车的座位尽量坐满,如果不可能坐满,空位必须尽可能少。

    4、填写租车方案。

    5、学生观察比较哪种方案最合理。

    师:我们的租车方案已经列举出来,请同学们观察哪种方案最合理呢!

    (1)请学生集体读一读四种租车方案。

    (2)说一说哪种方案最合理。

    出示问题:假如让你来当我们旅游团的团长,你准备采用方案几呢?为什么?

    师:我们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所得的结论也可能不同。在旅游时,一般我们应考虑怎样租车比较省钱。要注意节俭不要浪费,从平常的小事做起,为创建节约型社会尽力,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师:所以我们采用方案( ),因为它最合理、最省钱。

    (二)活动二:购门票

    师:同学们用数学知识解决了我们的坐车问题,现在可以出发了。(课件播放情境)不知不觉我们就到了牛姆林。要想去参观那些美丽的景点,我们又该解决什么问题呢?(买门票)

    课件出示信息:

    公告

    开放时间:上午8:00至下午7:00

    门 票:成人票价:45元

    儿童票价:20元

    师:从屏幕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呢?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主要问题有:1、全天开放多长时间?2、买票要花多少钱?)

    师:现在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进行解决,做在本子上。

    生做题。

    师:下面我们请同学来说说你解决的是哪一个问题,怎样解决。

    生汇报。

    师:同学们能从数学角度发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运用已有知识解决了问题,说明你们用数学的能力提高了。

    (三)活动三:用餐

    师:买了门票,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牛姆林那美丽的风景吧!(课件出

    示风景图片,并播放音乐)学生欣赏。

    师:牛姆林的风景真美呀!参观完这些景点,可能大家的肚子也饿了吧!现在该去用餐了(板书:用餐),牛姆林,不仅风景美,农家乐也非常有名,我们一起到农家乐去用餐好吗?

    (课件出示菜谱)

    师:都有哪些好吃的呢?请看菜谱,提问:你想吃点什么?共需要多少钱?请想一想算一算。

    师:谁愿意介绍一下,你是怎样为自己安排的?

    师:你们认为这几位同学点的菜怎样?有什么好的建议吗?(生评价,谈建议)

    师:建议真不错!你们觉的怎样点菜比较合理呢?

    (引导得出:要注意营养,荤素搭配,主食搭配,同时应注意节俭,不要浪费。)

    师:你们谈得真好!我们每个人单独点菜,点少了比较单调,点多了又浪费了,假如我们每个小组同学刚好坐一桌,你会怎样安排呢?(生思考后,个别汇报)

    师:胡老师不仅希望你们好好学习将来能成为一个有知识,有头脑的有用人才,也希望你们能健康饮食,做一个健康的美食家。

    (四)活动四:购买纪念品

    师:同学们,我们玩了一天了,也吃得饱饱的了,现在我们准备回家了,那回家之前我们还得干什么呢?

    生:买一些纪念品回家送给爸爸妈妈。

    师:对了,让我们一起去纪念品商店看看吧!

    三、总结评价

    1、师:今天我们去了一趟牛姆林,不仅欣赏了牛姆林美丽的风景,品尝了可口的农家饭菜,还用我们已有的知识解决了在旅游中遇到的数学问题,相信这次模拟旅游一定会成为大家最 难忘的一次旅游。你有什么想说的吗?能不能和大家交流一下?

    2、师:总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需要用数学。在旅游中除了“坐车、买门票、用餐”这些用数学知识解决的问题外,还有住宿等;同时应注意安全,

    健康,文明,卫生等,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多留心,多观察,做生活中有心人,做生活中的智多星。

    四、实践活动

    1、请估一估到牛姆林旅游你至少要准备多少钱?为自己做一次旅游费用的预算。

    2.赶快行动起来为全家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旅游计划吧!(下节课我们在班上交流)

    板书设计:

    旅游中的数学租 车 买 门 票 用 餐 购 物

    大班数学教案(精品十五篇)


    您在寻找好文章吗一定要看看“大班数学教案”。为了教学更有顺利,老师会需要提前准备教案课件,需要老师把每份课件都要设计更完善。教案是针对学生学习特点的重要工具。感谢光临愿您收获满满的收获!

    大班数学教案【篇1】

    活动内容

    数学:大熊储藏室授课日期活动

    目标

    1.在看看、做做、说说中体验分类的作用,引发对生活中分类运用的关注。

    2.探索将食物进行分类的方法,尝试按食物的两种特征进行二次分类,发展分析、归纳能力。活动重

    难点重点

    学习按食物的两种特征进行二次分类

    难点

    能找出食物某一共同的特征进行分类活动

    准备教具

    故事画面PPT

    学具

    各种食物图片、操作纸人手一份。

    方法与手段

    启发探索法、操作法

    活动过程

    谈话导入活动。

    1、播放画面: “勤快的大熊肯尼为了过冬,就在秋天里准备了大量的食物。”

    2、幼儿根据经验猜测:大熊可能会准备些什么食物?

    3、播放画面:这么多的食物,有什么不同?(颜色、大小、种类)

    1、全体幼儿观看画面,个别幼儿猜测准备的食物。

    2、全体幼儿观看食物,个别幼儿说说食物的异同活动开始的猜测主要是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比较食物的异同主要是为下一环节的分类作准备。二、探索整理储藏室的方法。

    1、可是这么多食物,储藏室怎么也放不下,可怎么办呢?播放ppt。

    2、讨论:如果你是大熊,你想怎样整理这些食物?小结:恩,我们可以把食物按照大小、颜色、种类进行整理。

    3、操作:好,现在我们可以按刚才想到的方法整理一下食物。

    4、交流:你们是按什么特征来整理事物的?

    5、看看这样整理有没有完成整理任务呀?播放ppt1、个别幼儿根据经验回答问题。

    2、幼儿两两讨论,个别幼儿交流讨论结果。

    3、幼儿动手按食物的特征进行整理。

    4、个别幼儿交流整理的结果。

    5、幼儿观看课件,个别幼儿回答问题。在交流讨论中,帮助孩子按食物的某一特征进行分类,学习初步的事物归类的方法,为幼儿进行二次分类做好知识铺垫。

    活动过程:教师活动幼儿活动设计意图三、引发幼儿进行二次分类,将物品整理清楚并有序摆放。

    1、师:呀!虽然进行了一次整理食物进行了归类,可是有些食物还是混杂在一起,不好找。那该怎么办呢?有没有什么办法既可以把食物分得更清楚呢?

    2、引导幼儿进行两次分类,将食物整理清楚。

    出示二次分类板,看我们只要将食物按照某一特征进行两次分类,就可以把食物分得更细、更清楚?

    3、展示幼儿操作板,交流:你们第二次是怎么分的?请幼儿进行交流。(如:先按种类再按大小)

    4、师:“我们一起看看大熊是怎么分的`?”(先按种类再按大小)按大小分好后,大熊又是怎样堆放食物的?引导幼儿说说最大的放在下面,小的叠放在上面,零食一层一层放在架子上。

    师:这样按大小排列摆放更能节约空间更卫生。看,大熊的食物全都放进的储藏室。播放画面,了解故事的结尾。幼儿继续讨论

    解决办法,个别幼儿交流。

    2、幼儿动手将食物进行二次分类,说说自己两次分类是按什么特征来分的

    3、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进行交流。

    4、全体幼儿看ppt课件,个别回答问题通过观察比较,让孩子知道只有将事物按类归放好,才能便于寻找,由此自然

    引出二次分类。在交流中引导孩子观看绘本,帮助孩子积累整理物品的经验。让数学活动真正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去。四、连接生活,迁移经验。

    1、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地方用到了分类的方法,请你说一说。(如超市物品的分类摆放、书店图书的分类摆放、鞋店、衣柜等等)

    幼儿交流经验。

    2、小结:是呀,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分类的方法来整理物品,将物品分类摆放,不仅可以使环境变得整洁美观,还可以节约空间,便于我们取放。老师希望小朋友在活动中整理物品时,也能用分类的方法把物品整理得更整齐。1、全体幼儿回忆已有生活经验,个别幼儿回答问题。

    2、全体幼儿倾听老师小结,了解整理物品的诀窍。

    迁移生活经验主要是孩子回忆已有的分类经验,帮助孩子归纳经验,从小培养孩子的整理意识,使之形成整理物品的习惯。

    大班数学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20以数的认识和10个一数再接着数的计数方法。

    2.20以内以10为加数的加法。

    活动准备:

    1.1~20的数字卡片各一张。

    2.走迷宫的图纸一张(大)。

    3.画有樱桃的图片20张(见活动内容)。

    4.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20以内数的认识和20以内家的数序。

    (1)请幼儿顺唱和逆唱1~20的数。

    (2)操作游戏:“摆卡片。”

    ①交代游戏要求。

    教师:这里有1~20的卡片,老师不小心把顺序弄乱了,想请你们帮忙整理一下,按1~20的顺序或20~1的顺序排成一排,谁愿意来帮老师这个忙呢?

    ②幼儿操作,教师巡视。

    ③幼儿展示操作结果,集体验证答案。

    (3)游戏:“走迷宫”。

    ①交代游戏要求。

    教师:瞧,这里有一张去朵迷宫图,小鸽子要按1~20的顺序才能飞出云朵找到妈妈,谁愿意来帮帮它呢?

    ②幼儿操作,教师巡视。

    ③幼儿展示操作结果,集体验证答案。

    (提示:给不同层次的幼儿提供展示的机会。)

    2.观察图片,20以内以10为加数的加法。

    (1)看第一张图片,数一数,每个盘子里有几个樱桃?(10个。)盘子外有几颗樱桃?盘子里的樱桃和盘子外面的樱桃合在一起是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点数或开加法算式。)如果用列算式的方式,应该用加法还是减法呢?谁愿意来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答案呢?

    (2)教师依次请幼儿看第二到第二十张图片,列出算式并算出答案。(图片依次排在左边,算式依次排在后面。)引导幼儿观察出,每个盘子里都有10颗樱桃,从上到下盘子外面的樱桃数量每次递增1颗,算式里前面一个加数都是10,后面一个加数每次递增1,等号后面的得数也是每次递增1。11就是把10后面的0换成1,12就是肥10后面的0换成2……20就是2后面加个0.

    3.操作幼儿用书,完成上面的练习。

    (1)请幼儿打开幼儿用书页面,教师交代题意。

    (2)幼儿操作,教师巡视。

    (3)幼儿互相检查操作结果。

    大班数学教案【篇3】

    教材分析:

    《纲要》中将科学领域的目标之一定位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获得有关物体形状、数量等方面的感性经验,并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及数学方法解决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体验数学的重要与有趣。”同时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即强调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由此我们感到,无论是教育内容还是教育方式,只要能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并能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有益于幼儿的发展,就值得我们大胆尝试。

    目标:

    1.在认识面与体的特征的基础上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感知他们的特征,能区分正方体和长方体。

    2.能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感受形与体的不同,发展空间知觉。

    重点:感知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征,能正确区分正方体和长方体。

    难点:能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感受形与体的不同。

    准备:正方体、长方体制作材料纸各一张,正方体、长方体积木、纸盒若干。

    过程:

    一.认识正方体

    1.老师带来了一些小宝贝,是什么呢?

    师:教师出示正方体的物品 ,有意识地让幼儿看清楚每一个物体,初步感知共同点。2.瞧,这些宝贝对小朋友们说:我们都有一个相同的地方,你知道是什么吗?

    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正方形让幼儿观察比较,了解形与体的区别。

    3.帮助幼儿认识正方体,了解其基本特征。

    正方体有几个面? 这6个面都是什么形状的?这些正方形大小都一样吗?教师将正方形的六个面一一撕下、比较并记录下来。

    师:帮助幼儿分析了解形与体的区别,知道正方体与正方形的关系,知道正方体是由六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组成,有六个面。

    二.幼儿探索长方体的基本特征,并记录

    1.出示长方体,那这又是什么呢?

    师: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猜测,基本都会认定为长方体。

    2.幼儿自由探索、记录长方体的六个面。

    师:为了幼儿不按既定的思维模式,教师有意识地提醒幼儿:记录的时候仔细看看,它有几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吗,还是几个面?

    3.幼儿讲述自己记录的长方体

    4.小结:有六个面,并且全是长方形的六面体或对应的两个面是正方形、其他四个面为长方形的六面体均为长方体。

    三.找找生活的正方体和长方体

    闭上眼睛想想,你在哪里看见过正方体和长方体?活动室、家中、社区等。

    幼:幼儿闭上眼回忆的时候,教师给予语言提示,帮助幼儿回忆、梳理

    四.按特征标记将正方体与长方体分类。

    出示贴有正方体与长方体标记的两个篮子。“这里有两个篮子,篮子上分别贴有什么样的标记?”(正方体、长方体。)请你们把桌子上的各种形体送进带有特征标记的篮子。幼儿共同检查

    幼:共同互相检查过程中可能会有矛盾,掌握得好的幼儿自然能将对方说服。

    五.延伸活动

    出示正方体长方体展开图,这两张可能是什么图?为什么?我把它们放在区角,你们去试一试吧。

    幼: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来解答,巩固所学。

    大班数学教案【篇4】

    一、活动目的:

    1、初步了解简单的统计方法,并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敢于尝试和探索,学习分类和统计,通过图表感知数量。

    3.引导孩子用绘画和简单的图表记录探索的过程和发现。

    二、活动准备:

    1、4个小货架,若干商品(如文具:水彩笔、铅笔、书写板、水泥;餐具:杯、碟、碗、勺;食品类:糖果、面包、健壮牛奶、牛奶;水果:苹果、梨、香蕉和柚子;数量少于10个,用篮子包装)。

    2.儿童一只手:一篮子游戏棒、三角形、圆片(数量分别小于10个)、水彩笔、空白纸、统计表1、2一只手、夹板一个、统计员一个标志。

    3.一块磁性黑板和一个大统计表;新年小舞台场景布置(1个中国结、8个灯笼、2个娃娃、4个腰鼓);1 .新年老人,多件礼物;

    三.活动流程:

    (a)尝试和探索统计方法

    设置悬念,让老师用神秘的嘉宾考验孩子们。请用自己的方法在白纸上写下你篮子里的游戏棒、三角形和圆盘的数量,并尝试统计方法。

    老师:(用神秘的语气)孩子们,我有好消息告诉你们。一位你非常喜欢的客人要来和你一起玩。你想知道是谁吗?我先不告诉你,但是他想测试一下我们班的孩子,看你能不能把篮子里的各种物品数清楚,整齐清晰地记录在白纸上。然后他会来和我们一起玩。你想见他吗?那我们就赶紧行动吧。

    (二)初步了解统计方法。

    (1)沟通讨论:你是怎么记录的?并逐一展示有代表性的儿童作品(包括图片录制、图片加数字录制等。),老师适当评价孩子录音方式的优缺点。最后,展示表格记录,说明表格记录的优点(整洁、清晰、易于比较)

    (3)游戏:小统计员

    (1)让孩子在小超市为过年老人整理商品,并将货架上各种商品的数量记录在统计表上(见统计表1)。

    老师:嗯,我们已经完成了神秘客人的任务。让我们一起数1,2和3,他会来的。他是谁?

    新年老人:孩子们很能干。他们真的.能找到办法。小朋友,我要开一家小超市了。我刚买了这么多货。你能帮我吗?帮我整理和清点这些货物。

    老师:孩子们愿不愿意?然后让我们分组工作。一定要帮助过年老人的物品摆放整齐,记录清楚。

    (2)幼儿小组考试成绩记录。

    (3)每组派一名幼儿向新年老人报告记录结果。

    (4)教师总结。新年老人向孩子们赠送“小统计员”的标志。

    (4)情景游戏:数新年小舞台上的物品

    (1)请小朋友数一数,记住台上各种物品的数量,鼓励小朋友大胆设计物品,用表格标注。向新年老人报告记录结果。

    老师:新年老人邀请孩子们参观新年舞台。我们去看看吧。有什么?它是什么形状?如果要录制,怎么画?让我们数一数。

    (2)儿童可以在空白统计表中自由统计舞台布景的种类和数量(见统计表2)。

    (5)过年老人派发礼物。

    四.活动结束。

    活动自我评估:

    在引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我尝试打破以往孩子数学学习的重点放在看和听上,大部分操作都是验证老师传授的知识;打破孩子“教师是知识的源泉”“教师是真理的化身”的意识,让孩子面对真理,接触真理,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真正接触数学知识。

    在孩子的探索和尝试过程中,我们尝试让孩子需要用数学通过真实的问题场景解决问题,并亲自实践发现和学习数学。孩子们在活动中积极性很高,在非常生活化的情况下反复体验统计的乐趣和意义。

    大班数学教案【篇5】

    【设计意图】

    最近区域活动中,幼儿特别喜欢帮花片积木排队、串珠、穿项链等。通过孩子的谈话交流,我了解孩子对排列规律的浓烈兴趣,但缺乏对排列规律的正确感知、认知。因此,我就根据我们班近期发现的问题设计了这次活动。想通过这次活动使幼儿对有规律的排序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让孩子能根据花朵的排列进行排序。

    【活动目标】

    1、能在活动中找出花的规律,并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按花的大小、颜色规律进行排序。

    2、对数学活动感兴趣。

    3、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蝴蝶姐姐小花园的场景布置;蜜蜂宝宝家的种了一些花的花园布置,种花材料(花儿)

    【活动过程】

    1、发现蝴蝶姐姐小花园里花的排列规律

    “蜜蜂妈妈带着蜜蜂宝宝到蝴蝶姐姐的小花园里去玩喽!”

    “花儿好看吗?”“长得整整齐齐的还是乱乱的?”

    师幼:很整齐,像排着队。

    第一排:红花红花红花红花红花……(红花排队)

    第二排:大花小花大花小花大花小花……(大花、小花轮流排队)

    第三排:红花黄花红花黄花红花黄花……(红花、黄花轮流排队)

    小结:蝴蝶姐姐小花园里的花是按照规律来排队的。

    2、引导幼儿根据已种的'花的排列规律接着种花。

    “我们也要在自己家的小花园里种上花了,以后蜜蜂宝宝可以去采蜜的。妈妈已经在空地上先种了一些花,宝宝看看是按照什么顺序排的,再接着往后排,你们愿意吗?”

    ①空地1:黄花黄花黄花黄花……

    ②空地2:黄花红花黄花红花黄花红花……

    ③空地3:小花大花小花大花小花……

    操作活动:启发幼儿依样接着种花(给花儿排序)。

    3、活动评价。

    老师展示个别幼儿的作品,请幼儿说说,他是怎样做的?

    表扬做的好的幼儿。

    请两名幼儿去看看花儿长得好不好(检查并纠正)。

    带领蜜蜂宝宝高高兴兴去采蜜。

    【教学反思】

    本次《种花》活动,目的是让幼儿找出规律并按简单的规律进行排序。整个活动以“花园的花”贯穿主线。分两大环节完成,层次清晰,第一个环节让幼儿观察去发现花的排队是有规律的,通过花的对比引导幼儿感知花儿排队的基本特征。第二个环节引导幼儿根据已种的花的排列规律接着种花,让幼儿感受了按花的大小、颜色规律进行排序的乐趣,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思维的敏捷性。

    小百科:花卉,具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是用来欣赏的植物的统称,喜阳且耐寒,具有繁殖功能的短枝,有许多种类。

    大班数学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进一步认识的三个特征,学习按大小、颜色、形状进行分类。

    2、巩固对已学图形的认识,能按要求操作,保持记录整洁。

    3、体验分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分类记录表

    2、不同形状、大小、颜色的几何图形

    3、各类标记

    4、课前把已经分类好的小房子放在电视机下面,位子排成马蹄形,有空间)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出示由几何图形拼成的小汽车,请幼儿认真观察。

    t:这辆小车子上有哪些图形宝宝呢?(哦!有圆形、三角形)那么这些图形宝宝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呀?

    2、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有圆、三角形;形状不同、颜色不同、大小不同

    3、小结

    二、第一次操作

    1、教师出示几何图形

    t:这些图形宝宝有什么相同点,它们喜欢和相同的好朋友住在在一起,你来分分看!

    要求:轻声的讨论、操作;请当天的值日生操作,其他幼儿帮忙想办法。

    2、教师巡视指导,可重点指导1~2组。

    三、展示分类结果

    1、教师请个别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分类结果。(老师把与幼儿一样的结果展示出来)

    2、t:你说说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么分呀?

    t:你们看出来他是怎么分的吗?为什么这么分呀?

    3、引导幼儿大胆积极发言,用完整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4、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是按大小、形状、颜色来分类,并为每种分法贴上标记宝宝。

    5、如果展示后,分类中少了一种,可补充:

    t:你们是这样分的.,沈老师还有一个好方法来分……你们来看看老师为什么这样分呢?

    6、小结:我们把这些图形宝宝可以按照大小、颜色、形状来分,我们小朋友真厉害!表扬一下自己!

    四、第二次操作

    1、教师每组分发标记宝宝。

    2、t:老师给每组小朋友都放了标记宝宝,现在请你们用跟刚才不一样的分法再为图形宝宝找家,并给它们的房子上贴上相应的标记宝宝。

    3、要求:轻声操作;当天值日生操作。

    4、教师巡视指导

    5、请个别幼儿展示

    6、小结

    五、游戏:找朋友

    1、教师请幼儿一人拿一个图形宝宝,举高(课前要把位子排好)

    2、t:请你们每人拿一个图形宝宝,然后找一个空的地方,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叫找朋友。

    3、要求:注意安全,不推不挤。

    附:找找找,找找找,找到我的好朋友,好朋友在哪里?颜色/形状/大小一样的好朋友在一起

    大班数学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游戏,要求幼儿能迅速区别出10以内的单数、双数。

    2、幼儿的动手、分辨能力,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几何图形挂件一人一个,数字卡片,演示教具,魔术卡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带幼儿进知识宫,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到知识宫去玩。在知识宫,老师要给小朋友好多礼物,但这些礼物一定要小朋友动脑筋才能够得到。第一份礼物需根据自己挂着的图形和图形上的数字找座位,找到了,这个图形就作为第一份礼物送给你们。

    二、复习单数和双数。

    1、通过观察,继续感知什么是单数,什么是双数。

    师:小朋友真聪明,都找到了座位。(演示教具)大家仔细看一看上面有些什么,他们排队有什么不同。(6条鱼,5只乌龟)

    幼儿回答,教师归纳。

    2、思考:你们挂着的图形上哪些数是单数,哪些数是双数?

    3、游戏:抱一抱

    (1)规则:教师任一出示1—10中的一个数字,幼儿根据数字做相应的动作。(单数——自己抱一抱,双数两个人抱一起)

    (2)游戏反复进行,教师不断变化数字,期间问幼儿为何要自己抱住自己或两个人抱在一起的理由。

    三、变魔术: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知识宫的问题都难不到你们。现在我们一起来变一个魔术好吗?变出来了呢,就作为第二份礼物送给你们,现在听好老师告诉你们怎么变。

    四、开火车游戏,出知识宫。

    活动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单双数。我在上课时通过幼儿自己动手操作,通过圈画点数图,发现不同,然后让学生进行对比观察,通过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分析,发现规律,总结出比较抽象的单数和双数的概念。在学习中幼儿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再加以强化,幼儿的印象就比较深。然后用动画出示菜园里的各种蔬菜的不同数量,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这样学生比较有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也比较高,很快就熟记哪些数是单数,哪些数是双数

    在巩固理解单双数时,我设计了观看课件摸宝贝手指游戏。在学习中幼儿的积极性很高,能够根据我的要求完成任务。在学习中我没有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材料与时间让幼儿去主动探索,只是将幼儿围绕我的思路进行学习,在学习中完全可以让幼儿自己探索10以上的单双数的学习。

    大班数学教案【篇8】

    活动目的:

    1、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理解和掌握6与相邻两数的关系和排列顺序。

    2、使幼儿正确书写数字5和6。

    3、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准备小组用的练习单若干张,1~7数字卡片若干。

    教学流程:

    1、人手一套1~7的数字卡片,复习5的相邻数。

    (1)请幼儿找出5的相邻数,并按顺序排成一行。

    (2)问幼儿为什么找3和4做5的好朋友?要求幼儿能清楚说3个数之间的关系。

    (3)共同小结:每个数都有两个朋友,一个在它前面,一个在它后面,前面的朋友比它少1,后面的朋友比它多1。

    2、请幼儿按照以上方法找出6的相邻数。问幼儿:你找谁做6的好朋友?为什么?

    3、分三组操作练习。

    (1)改成相邻数。提供6以内数的练习纸若干张,要求幼儿根据相邻数多1和少1的关系进行改错:中间一排不动,其他排用去掉或添画的方法改成相邻数。

    (2)印章。提供画有一排物体的练习纸,让幼儿根据相邻数的关系,印出它的相邻两数。

    (3)填数字。提供带有空格的数字练习纸,让幼儿根据相邻数的关系,在空格内填上相应的数字。

    4、教幼儿书写数字6:从上线偏右一点起,向左下方画一个弧形,碰左线、底线,绕圈向上,画成一个小圆,小圆上面超中线一点。提醒幼儿注意坐姿、握笔姿势,保持页面整洁。

    课后反思:本节课使幼儿学会正确书写数字5和6。理解和掌握6与相邻两数的关系和排列顺序。学过了前面的1,2,3,4,幼儿掌握5和6的书写比较容易,许多幼儿都开始喜欢数学这一学科。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设计根据新《纲要》精神,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本学期我们大班幼儿已经学过了《2—5以内各数分解与组成》,对于数的组成孩子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经验。我尝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然后记录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分解和组成的规律,让幼儿在玩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活动的设计思路来源最近我们学的《树的名片》、《树妈妈写信》两首诗歌,孩子们知道秋天到了,树妈妈忙着写着信,树妈妈告诉小动物们要做好过冬的准备,结合诗歌的内容,本次活动以尝试为小动物分房子,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感知6的分解组成,掌握6的5种分法,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活动围绕着给小动物分房子进行,每个幼儿都分到6只小动物,小动物各不相同,有的是6只小狗、有的是6只小猫、还有的是6只犀牛、6只大象、6只狮子等。每个幼儿还一张画有两座房子的图。形象可爱的教具,再加上幼儿乐于帮助小动物分房子的喜悦心情,充分调动了幼儿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在第一次给小动物分房子并记录的过程中,幼儿通过操作、探索,找出了“6”的五种分法,在展示幼儿分房记录时,有的孩子没有找出了“6”的五种分法,还有的分出的一组数字合起来不是“6”,这是孩子们第一次尝试记录,对没有掌握好的在下一个环节中我会多给予关注。接下来引导观察幼儿无序的分法,教师并演示给6只熊猫分房子,一边分一边和幼儿点数两座房子里小动物的数量,并记录下分的结果,“6”可以分成1和5、2和4、3和3、4和2、5和1,引导学习有序进行“6”的分解组成,幼儿观察“6”的分解式,初步掌握有序的进行“6”的分解组成,了解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幼儿在第二次为小动物分房子时,掌握了有序的进行“6”的分解组成,记录每次分房的结果。活动在游戏《找朋友》的欢快气氛中结束,幼儿通过探索、操作、交流、在玩中学,学中玩,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

    大班数学教案【篇9】

    一,活动目标:

    1. 学习按图操作顺序,感知图中事物的数量关系及学习列出算式。

    2. 理解加法题中用“一共”表示合起来,减法题中用“还剩下”表示少了的意思,进一步理解“+”、“-”、“=”的含义。

    3. 在活动中体现游戏的愉悦,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活动重,难点:

    重点:学习按图操作顺序,感知图中事物的数量关系及学习列出算式。

    难点:理解加法题中用“一共”表示合起来,减法题中用“还剩下”表示少了的意思,进一步理解“+”、“-”、“=”的含义。

    三,活动准备:

    课件: 背景图六幅(加法三幅、减法三幅)、磁性教具若干、数字卡、操作单

    四,活动过程:

    (一)学习 6 以内加法看图列式 。

    1. 教师出示三幅背景图:(第一幅图, 河里 有4 只青蛙 ;第二幅图, 树上 有 6 只 猴子 ;第三幅图,草地上有 8 只兔子 、9只小狗、9块蛋糕、河里游8只小鸭 )请幼儿观察。

    教师: 河里 有 3 只 青蛙 ,又来了 1 只 青蛙 , 河里一共 来了几只 青蛙 呢?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2. 幼儿用实物进行操作。

    教师: 3 只 青蛙我们可以用数字几 来表示呢? 1只青蛙 我们用 数字几 来表示呢?第三幅图草地上有几只兔子呢?用几个圆片表示?

    3. 教师:谁来用三句话把这三幅图讲出来。

    4. 尝试用算式记录这三幅图。

    (1)引导幼儿讨论:你能用算式记录这三幅图吗?

    (2)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算式,教师用数字和运算符号进行记录0.4 + 2 = 6

    帮助幼儿理解“+”、“=”以及数字在算式中的意义。(将两个部分数合起来算总数用加法。)

    教师出示:“4 + 2 = 6”,这道算式表示的是什么事情呢?

    数字4、2、6各表示什么意思?(4表示4 只猴子 ,2表示2 只猴子 ,6表示一共有6只 猴子 )“+、=”各表示什么意思?(加号就是合起来的意思,等于号表示两边的数量一样多。)

    (二)学习8以内的加法看图列式。

    1, 出示小老鼠买面包圈的三幅图,请幼儿观察。

    师:小老鼠去给大老虎买面包圈当点心,我们看看它买了几个面包圈。出示三幅图,引导幼儿逐一观察并说说每幅图的意思:第一幅图——小老鼠买了3个面包圈;第2幅图——小老鼠又买了5个面包圈;第3幅图——小老鼠一共买了8个面包圈。再一次引导幼儿理解“一共”表示把两次买的面包圈合起来的意思。

    2. 教师: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小老鼠买面包圈这件事吗?鼓励幼儿尝试列加法算式。

    3, 引导幼儿看算式说说数字与符号的意思,判断算式是否正确。

    (三)学习6以内的减法看图列式。

    1. 出示大老虎吃点心的图,请幼儿观察。

    教师:大老虎可喜欢这个点心啦,瞧它吃得多开心。出示三幅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每幅图的意思:第一幅图——大老虎有6个面包圈;第二幅图——大老虎吃了3个面包圈;第三幅图——大老虎还剩下3个面包圈。引导幼儿了解“还剩下”表示吃掉面包圈后少了的意思。

    2. 教师: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大老虎吃面包圈这件事吗?鼓励幼儿尝试列减法算式。

    3, 引导幼儿看算式说说数字和符号的意思。

    教师出示:“6-3 = 3”,这道算式是怎样表示图上的事情的?

    (6是老虎有6个面包圈,“—”表示吃掉了,3表示3个面包圈,“=”表示还剩下,3表示3个面包圈)

    4. 师幼讨论:减号后面的3和等号后面的3表示的意思一样吗?(帮助幼儿明确“减号”后面的3表示的是第二幅图上老虎吃了的3个面包圈,“等号”后面的3表示的是第三幅图上还剩下的3个面包圈。虽然都是数字3,但它们表示的意思是不相同的)。

    (四)幼儿完成操做单,教师循回指导。

    1, 看图列算式。

    教师:用每排的三幅图编一道应用题,并在记录单上列出相应的算式。

    2. 分分合合

    教师:在每横排的空格中填上一部分点子,使每一横排的点子数目都是5,并记录在后面的空格中。

    给萝卜涂颜色

    教师:数一数每一排有几个萝卜,给每排一部分萝卜涂色,使每一排有颜色的萝卜数目都不相同,并将结果记录在后面的空格中。

    (五)教师讲评,幼儿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四,延伸活动:

    未完成“分分合合”和“给萝卜涂颜色”的操作单在区域活动中完成。

    大班数学 “ 看图列算式 ”教学反思

    看图编应用题是大班幼儿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更是锻炼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在活动中,教师出示图片,很容易激发幼儿的思维兴趣,引起他们的联想。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分析,综合思维过程,不仅可以使幼儿达到真正理解题意的目的,同时也促进了幼儿的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的提高。事实上,幼儿马上能异口同声地把答案喊出来。在创编应用题时,幼儿基本上采用了:“原来有,后来又来了”这个模式,但在最后一句问题时,有的幼儿在创编时往往把答案也编进了应用题中,需教师不断地提醒,大部分幼儿都能独立完成创编这个环节,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同时也希望家长多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创编应用题,怎样不仅能提高幼儿编应用题的能力,同时幼儿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很好的.锻炼。

    大班数学教案【篇10】

    活动目的:

    1、通过游戏形式和幼儿的动手操作,巩固复习5以内的加法。

    2、发展幼儿思维能力、分析判断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合作、协商精神。

    3、促进幼儿相互关心、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活动准备:

    1、黑猫警长的木偶一个,小箱子3个(里面有一封信、二辆火车、贴绒教具、数字娃娃若干)

    2、数字卡片1—10,空白小房子4幢,彩色纸片若干(上面有各式题目)

    3、小火车(5号),数字娃娃每桌一份

    活动过程:

    一、播放《黑猫警长》音乐,引起兴趣

    1、刚才录音机在唱什么歌呀?瞧,谁来了?黑猫警长和小朋友相互问好(黑猫警长:“今天,我给小朋友带来了三个神奇的盒子,你们想不想打开来看看?先请小朋友表演一个拍手游戏给我看看,如果表演得好,就可以打开盒子)

    2、拍手游戏:巩固、口述5以内加法(集体、小组、个人)

    二、黑猫警长请小朋友打开第一个盒子

    1、里面有一辆火车,许多小动物。咦?怎么回事呀?黑猫警长告诉我:森林里最近造了许多新房子,小动物们乘着火车就是去看新房子。他们乘的是4号火车,可是只有三节车厢,所以要两种小动物住一节车厢,这两种小动物的数量要合起来一共是4才能住在一起。

    2、请小朋友来说说看,应该谁和谁住在一起?

    A:小兔和大象住在一起,为什么?(因为小兔有3只,大象有1只,合起来是四只。)

    B:用数字怎么来表示?(3只兔子可以用3来表示,1只大象可以用1来表示,合起来一共4只小动物,可以用4来表示)

    C:合起来一共有多少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算?

    (加法)加法用什么符号来表示?(+)那么这道题我们用加法计算题来表示怎么列?

    (3+1=4)

    D:其他方法同上(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三、请小朋友打开第二个箱子(里面是5号火车和若干娃娃)

    1、数字娃娃也要去看看小动物的新房子,他们乘的是5号火车,也是两个娃娃住一节车厢,2个娃娃身上的数字加起来是5才能住一起。

    A:教师示范:请1和4住一起对不对?为什么?(因为1+4=5)

    B:幼儿操作:(1)每张桌子上都有一列5号火车和数字娃娃,请小朋友帮助娃娃乘火车,要求二个小朋友为一对,和其他小朋友商量,不要重复。

    (2)请一组小朋友到黑板上来示范。

    2、集体校对

    四、黑猫警长请小朋友打开第3个盒子(里面一封信)

    1、黑猫警长说:小动物的新房子现在还不漂亮,请小朋友把它打扮得漂亮一点,他给小朋友每桌都放了一个盒子,盒子里有花花绿绿的纸,把这些纸贴上去就漂亮了。这些房子上有数字2、3、4、5,纸后面也有题目,答案是几就贴到几号房子上去。红颜色的最难,如果你觉得太难,没关系,你可以做黄颜色的,如果你觉得黄颜色的还是难了点,还可以找绿颜色的来做。

    2、请个别幼儿示范。

    3、幼儿集体操作

    大班数学教案【篇11】

    设计思路:

    测量是数学在真实世界中的一个重要的应用。《纲要》指出:“让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乐趣”。本次活动源于幼儿真实的生活,从最近我园种植地里的甘蔗成熟后对甘蔗长度的讨论引发,内容抓住孩子的兴趣,贴近其最近发展区水平。活动中,从创设“很多――一个――没有”测量物的问题情境入手,步步推进,引导幼儿通过猜测讨论、观察比较、实验操作、交流分享等方法,帮助幼儿在与熟悉的自然测量物:树叶、胡萝卜等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发现和建构对测量的直接经验,积累学习感受,建构数学知识,同时也积累各种解决问题的经验并激发其探索精神与愿望,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测量物测量长度,感知多种测量方法。

    2、引发幼儿对使用生活中常见自然物进行测量的兴趣。

    重点:在探索中学习感受多种测量方法。

    难点:测量工具只有一件时,怎样学会正确做标记的方法完成测量。

    活动准备:

    PPT课件;树叶、胡萝卜若干;黑板等。

    活动过程:

    一、讲述故事,引出问题:

    (价值分析:用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引发幼儿探究的兴趣)

    种植地里的甘蔗宝宝,很想知道自己到底长得有多高?蚯蚓们是他的好朋友,大家自告奋勇来帮忙,为它量量到底已经长得多高了。

    蚯蚓们开始到处找材料为甘蔗宝宝量身体,你们说可以找哪些材料呢?

    二、根据故事情节,尝试使用不同的自然物进行测量

    (价值分析:多种测量方法、问题的设疑,让孩子们在一次次的完成任务的快乐中,迎接新的挑战,积累对测量的直接经验。)

    (一)许多相同的树叶,怎么量

    幼儿操作,交流分享

    分析测量要点:

    从头至尾

    树叶要像好朋友似的紧紧挨着

    排成一直线

    (二)一根胡萝卜,怎么量

    幼儿操作,交流分享

    关键问题:胡萝卜从哪里开始放?为什么要做记号?

    分析测量要点: 从头至尾

    首尾相连(做好标记)

    一边量一边数

    (三)没有材料,怎么量

    幼儿操作,交流分享

    分析测量要点:当没有材料时用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也能测量,是最简单、方便的测量工具。

    三、经验拓展

    (价值分析:进一步引发幼儿对生活中测量的关注,不断积累新经验)

    生活中还有哪些简单、方便的测量好方法。如:尺等。

    活动评析:

    这个大班数活动来源于幼儿真实的生活。它所选用的测量工具和测量物都来自于幼儿日常接触的生活中的物品。因此在活动中,我觉得幼儿对材料操作很熟练,避免了材料本身由于陌生引起的无关探索的干扰。活动的整体设计是层层推进的,从创设“很多――一个――没有”测量物的问题情境入手,引发幼儿一步一步探索新的测量方法,在这其中幼儿能积极开动脑筋,相互讨论、大胆猜测,将日常的生活经验运用其中,事实上最终孩子们找到了全部适宜的测量方法,在活动中获得了探索成功地满足。在建构数学知识的同时也积累各种解决问题的经验,并激发其探索精神与愿望,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

    活动中不足的地方是,我对于提问的设计还不能很好地做到引导幼儿推进猜测、进一步思考,在本活动的难点部分:测量工具只有一件时,怎样学会正确做标记的方法完成测量。花了较长时间在这个环节上,致使整个活动时间上略有超出。

    大班数学教案【篇12】

    活动目标:

    1、按提示发现事物在数量方面的变化,知道加一、减一之后的变化。

    2、能积极参与活动,按照一定的要求操作。

    活动准备:魔法机器图,苹果、糖果、菠萝等图片若干。

    一、研究魔法机器。

    ⒈出示魔法机器图:今天,徐老师带来了一台神奇的魔法机器。在机器的左边放3个苹果,右边放4个苹果。看,机器的左边有几个苹果?这3个苹果经过了这台魔法机器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为这是一台具有什么魔法的机器?

    ⒉原来这是一台可以使左边物品变多一个的机器。

    ⒊如果我在这台机器的左边放上4个菠萝,你猜会发生什么变化?会变成几个?请一名幼儿上来操作。

    ⒋小结:这是一台可以使物品增加一个的机器,这台神奇的机器长得什么样子?你猜世界上除了有可以使物品变多的机器,还有什么机器呢?

    二、减去一个的魔法机器。

    ⒈出示魔法机器图二:看!今天徐老师还带来了另外一台机器,这是一台可以使物品减去一个的机器。

    ⒉如果我在这个魔法机器的左边放上5个苹果,你猜会发生什么变化?

    ⒊我在这个魔法机器的左边放上3颗糖果?你猜会发生什么变化?

    ⒋这台机器真神奇,可以使物品变少一个,那这台能使物品减去一个的机器长得什么样子?

    ⒌小结:紫色的机器是可以使物品变多一个的机器,黄色机器是可以使物品减去一个的机器。

    三、幼儿操作。

    ⒈现在,这两台机器飞到了我们的本子上,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台是什么机器?那这台呢?

    你想让哪个物品发生变化,它经过魔法机器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⒉请你来翻开书本第二页,让魔法机器变一变吧。

    ⒊它的魔法机器变对了吗?哪个地方出现了故障呢?应该怎么变?

    ⒋它的魔法机器有没有出现故障?你能改正吗?

    ⒌请你检查一下并改正。

    ⒍世界上除了有变多变少的机器,还有很多神奇的机器,它们都有各自不同的神奇功能,下次我们再一起来研究一下吧。

    大班数学教案【篇13】

    设计意图

    这一活动来源于生活。年历是家家户户都有的,是比较常见的,在年历中蕴涵着很多知识,特别是数学方面的知识,因此我设计了这个教学活动,让幼儿学习了解生活中的数学,使数学教学充满生活的气息。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知道一年有十二个月,有大月小月之分。

    2、学习使用年历查找日期。

    3、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日常已观察过年历,有一定的知识经验。知道自己的生日,认识汉字年、月、日。

    2、房子年历卡片、数字卡(12、365、31、30、28)、汉字卡(大月、小月、平月)

    活动过程:

    一、出示房子卡片,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请小朋友看看,这里有几座房子呀?(12)每座房子里面住着一些数字宝宝,请大家仔细观察每座房子里住的数字宝宝一样多吗?奇怪。怎么有的住了31个、有的住了30个、有的又是28个呢?想知道原因吗?请听个故事,答案就在故事里。”

    二、欣赏故事,加深理解。(边讲边出示数字卡)

    1、师:“年妈妈的孩子叫什么名字?有多少个?年妈妈为日娃娃盖了几座房子?”

    2、师:“这12座房子连起来就是1年,每座房子代表1个月,那一年共有几个月呢?”

    小结:原来一年有12个月把所有的天数加起来总共有365天呢。

    三、了解大月小月。

    出示数字卡(31、30、28)

    1、师:“刚才我们发现有的月是31天、有的月是30天、还有的是28天,是哪几个月呢?请三个小朋友来找一找、排一排。”

    2、师:“谁能将这几个月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来排列。”

    3、师:“现在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第一排31天的这几个月和下面一排30天的这几个有什么不同?”

    小结:我们把所有是31天的月叫大月,是30天的月叫小月。

    4、师:“还剩几月了?有几天?二月是这一年中天数最少的一个月,我们叫它平月。”

    总结:刚才我们了解了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是大月有31天,四、六、九、十一月是小月有30天,二月是平月只有28天。

    四、了解练习查找日期。

    1、师:“小朋友你们知道今天是几月几日呢?我们来找找在哪?”(请个别幼儿来找)你是怎么找的?”

    小结:原来先要找几月,然后在它下面找几号。

    2、集体练习“找生日”。

    师:“前几天请小朋友回去了解了自己的生日,想不想来找一找自己的生日在哪?”“谁愿意来告诉大家你的生日在哪是几月几日?”笔圈。

    3、个别操作,巩固练习。

    师:“老师来考考大家,这是哪一年的年历?在一年中要过很多节日模拟知道这是什么节吗?能把这些节日9从年历上找出来吗?”(幼儿互相说说,请个别幼儿上来说。)

    五、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在年历上找自己的生日、节日,回去可以帮爸爸、妈妈找找他们的生日,还有其他的一些节日。”

    活动反思:通过以故事的形式展开,使幼儿比较形象、直观的了解的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活动中给幼儿提供了自主探索学习的机会,幼儿的兴趣较浓厚。

    大班数学教案【篇1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5以内相邻数,理解相邻数之间大1和小于1的关系。

    2.幼儿能够正确指认5以内数字的相邻数。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相邻数的学习(一)》。

    2.教师用5以内的数字卡片;1只小熊、2只小兔子、3只小猪贴片、3只蝴蝶、4只蜜蜂、5只蜻蜓贴片。

    3.幼儿挂书第11页。

    活动过程:

    1.使用教学挂图,让幼儿理解数字2、3、4之间的.的相邻关系,知道3的相邻数是2和4。

    (1)以复习数数,认数的方式出示教学挂图。

    (2)请幼儿数一数:画面上有几个苹果?(两个,用2表示,教师在苹果一列下面贴上2的数字卡)有几个西红柿?(三个,用3表示,教师在西红柿一列下面贴上3的数字卡)有几个梨子?(四个,用4表示,教师在梨一列下面贴上4年数字卡)。

    (3)请幼儿观察、比较苹果和西红柿,得出数字2和3之间的关系。

    教师提问:"苹果和西红柿哪个多,哪个少,还是一样多?(西红柿多)多几个?(多1个)"教师小结:"3个比2个多1个。3大2小,3排在2的后面。"

    (4)再比较西红柿和梨子,得出数字3和4之间的关系。教师小结:"3个比4个少1个,3小4大,3排在4的前面。"

    (5)教师对3的相邻数之间的连续比较进行讲解:"3个比2个多1个。3大2小,3排在2的后面;3个比4个少1个,3小4大,3排在4的前面。所以3的邻居(好朋友)是2和4。"

    2.教师把蝴蝶、蜜蜂、蜻蜓贴成三列在黑板上,同上步骤让幼儿理解数字3、4、5之间的相邻关系,知道4的相邻数是3和5。

    3.教师把小熊、小兔子、小猪贴片贴成三列在黑板上,同上步骤让幼儿理解1、2、3之间的相邻关系,知道2的相邻数是1和3。

    4.使用幼儿用书第11页,通过活动使幼儿进一步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并正确指认5以内数字和相邻数。

    (1)教师提问:"小熊住在几号房里?比它小1的邻居是几号房子?比它大1的邻居是几号房子?

    (2)同样的问题问小鸡、小牛的邻居的房号。

    活动建议:

    通过各种游戏活动,进一步巩固幼儿对5以内内相邻数的认识。例如开展"找好朋友"游戏。玩法:教师请形五名幼儿,每人胸前贴一张5以内的数字卡,当教师说2的好朋友,贴数字卡2的幼儿和贴数字卡1和3的幼儿就要手拉手,其他幼儿评判他们找对了没有。

    大班数学教案【篇15】

    活动目标:

    1.在森林Party的情境中感知左上、左下、右上、右下这四个方位,发展空间方位知觉。

    2.活动中能有序,细致地进行观察,清楚、响亮地表述自己的见解。

    3.感受圣诞聚会的快乐,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白板课件《森林Party》。

    2.操作材料、自制跳舞毯各人手一份。

    3.自制储物柜及圣诞礼物。

    活动过程:

    (一)参加森林Party,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圣诞节快要到了,我们一起到森林里参加一个快乐Party吧。

    (二)通过住旅馆情境分房间,巩固上、下、左、右。

    1.用一根直线给旅馆分房间、摆家具,复习上下。

    师:旅馆只有一个房间,我们有男生和女生怎么办呀?

    2.探索另外一种分房间方式,复习左右。

    (三)利用两根直线分房间,认识左上、左下、右上、右下。

    1.引导幼儿利用两根直线把旅馆分成四个房间。

    师:"有四个小动物来参加我们的Party了,它们想每人住一个房间,怎么办?"2.幼儿第一次操作。

    3.认识左上、左下、右上、右下。

    师:你们的房间都分好了吗?这个是哪个小朋友分的?你上来介绍一下。你再说一下小动物分别住在哪个房间?和他一样分的小朋友举手。你们都是这样分的。可是刚才这个小朋友介绍小动物住哪个房间的时候,说的是这个、那个的,有点介绍不清楚。我们能不能帮这四个房间都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呢?我们先来看看小猫住哪个房间?先看看它住在左边还是右边,上面还是下面呢?那我们就给它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左上。"那小羊、河马、大象它们住在哪个房间呢?

    4.根据动物要求进行第二次操作。

    (四)举行森林Party,巩固左上、左下、右上、右下。

    1.根据指令找寻神秘圣诞礼物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我们的舞会要开始啦。让我们把今天的舞伴请出来。我数到123,你们把坐的地垫翻过来,这就是你们的舞伴。看看你的舞伴什么样?

    2.Party游戏:跳舞毯。

    (1)结合课件先进行方位的练习。

    (2)跟着音乐跳舞。

    活动延伸:

    日常生活:继续了解生活中的其他方位,如东南西北等。

    活动反思:

    《认识方向》是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课本的45—46页的内容。这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这也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让学生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来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位;让学生在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帮助思考的意识;并能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这节课的学习不仅为本单元后部分的学习作好铺垫,更为今后在生活中能更精确地确定和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打下坚实基础。

    我上了《认识方向》这一课,上完后进行了自我反思,感觉有做得好的地方,也有还需努力的地方,当然还存有一些困惑。

    我在教学这节课的时候设计了以下环节: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由“四面八方”这个成语引入,复习生活中的四面:东、南、西、北,然后提问“八方”是什么?为学习新知埋下伏笔。让学生初步感知学习方向的全面性与完整性。再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自身的生活经验,认识并理解方位知识。我以学校以及周遍的一些标志性的建筑为背景主题图,在此基础上,我抓住一个方向,在演示、讨论的过程中完善学生对新方向的认识,在他们头脑中建立初步的方向框架。

    (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我在学校主题图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些新的建筑认识图上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个环节充分放手给学生,由于学生已经知道了平面图上规定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确定了图上的东、南、西、北,接着由学生来说出另外的方向,再一次感知为什么东与南的中间就是东南,东与北的中间就是东北,西与南的中间就是西南,西与北的中间就是西北。学生自己感悟出这样命名的道理,应用起来也能更加地得心应手。指导学生填写方向板。

    (三)实际操作,巩固深化:这一环节,我通过让学生指一指,认一认贴一贴,做一做等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并获得数学经验。在本课的“想想做做”第2题。我对题目进行了改编,有效地利用图中的相关信息。先提问:“你最喜欢的水果在水库的哪一面?”同桌共同解决。再问:“你喜欢的水果又在桃园的哪一面呢?”我发现学生更乐意动脑筋解决问题,也乐意与人交流合作。再把这些水果制作成9张卡片,要求学生听我说的方位或学生自己说方位,让其他学生上黑板完成这幅水果种植分布图。练习经过创造性地改编,学生兴趣大增,而且对方向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运用。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了各个方向,进一步理解各个方向在生活中的应用,丰富了学生的认识,拓展了学生的眼界,学生的认识更加的全面化。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获得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全课总结,课外延伸:我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在小组交流或全班交流的时候,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补长取短,互相介绍确定方向的好方法。回家以后,找一找你家的四面八方有什么?

    中班数学教案(精品12篇)


    以教师的身份来说,上课前准备好教案课件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因为这是表现其工作负责的一种方式。每天,老师都应该对每份教案课件尽职尽责地进行编写。学生的反馈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完整的教学评估数据。正因如此,我们特别编辑了“中班数学教案”,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数学教案【篇1】

    活动准备:

    1.宽窄不一的毛巾、围巾、手绢、纸板若干。

    2.幼儿挂书第16页。

    活动过程:

    1.使用幼儿用书第16页。

    (1)请幼儿看一看:图中有哪两个动物?它们长得怎样?

    (2)请幼儿观察比较:哪张床最宽?哪张床最窄?它们分别是谁的?请把动物与相应的床连线。

    2.使用准备好的物品作宽窄比较。

    (1)教师两两拿出物品,请幼儿说一说:这两个物品哪个宽?哪个窄?你怎么知道的呢?

    (2)教师提问:"我们除了用眼睛看,还能够用其他方法来比较两个物体的宽和窄吗?"鼓励幼儿积极动脑筋思考。

    (3)请幼儿尝试用书本、积木等物品来对对别的物品作宽窄的测量。

    中班数学教案【篇2】

    学习经验:

    熟练地掌握7以内数字的顺序,理解相邻的两个数,前面的一个数比后面的一个数小1,后面的一个数比前面的一个数多1。

    准备:

    1.每个幼儿一张画有圆点和数字的卡片,卡片上每行的左边是1―7中间的一个数字,右边是7个圆圈,数字1―7从上往下按序排列。

    2.数字1―7的'卡片每个幼儿一套。

    活动与指导:

    1.给幼儿发卡片,让幼儿按每行左边的数字将右边的小圆圈涂上颜色,涂完后,与幼儿一起小结:按顺序排列的数,每一个数都比它前面的数大1,比它后面的数小1。

    2.让幼儿把数卡摆在桌子上,找到最小的数,把它放在最前面,然后按数的大小从小到大排列数卡。

    仔细观察数卡的排列顺序是否正确,如果不对,应该怎样改正。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给小狗骨头吃

    中班数学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6和7,知道它们能表示相应数量的物体。

    2.通过多种形式的游戏,巩固对7以内数字的认识。

    3.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体会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数字房子一套,小动物图片若干。

    数字1—7的卡片,幼儿操作纸、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复习数字1—5

    教师:小朋友看,森林公寓建造好了,小动物们都搬进了新家。看看房子里住着谁呀?出示分别标有1~5的数字房子,引导幼儿复习数字1~5。(小狗、小猫、小鸡、小鸭、小羊)

    要求幼儿先读出数字,然后请幼儿看着数字数一数。和小动物打招呼,引导幼儿用小动物的叫声来巩固认识数字1—5。

    (二)认识数字6、7

    1.认识数字6

    揭开第六间房子,提问:这间房子里住着谁呢?(小兔子)(萝卜)小兔子真勤劳,一大早就拔了好多萝卜回家了,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几个小兔子呀?拔了几个萝卜呀?(6只兔子和6个萝卜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数字6表示)对了,6只小兔的数字朋友是6,6像什么?(哨子)6除了表示6只兔子和6个萝卜外,还可以表示什么?(幼儿讲述教师指点)

    2.认识数字7

    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教师请上另一间屋子里的小动物。在图上添上1只兔子、1个萝卜,请小朋友睁开眼睛,看看图上什么变了?现在有几只兔子、几个萝卜?(7只兔子、7个萝卜)刚才大家讲的是6只兔子,6个萝卜,现在怎么说是7个呢?(又添上1个了)几个添上1个就是7个了?(6个添上1个就是7个)。那数字6能不能表示7只兔子、7个萝卜?(不能)现在找什么数字来和7只兔子、7个萝卜做好朋友呢?(数字7)

    教师请幼儿上来贴上数字7,7像什么?7像镰刀,7除了图上的7只兔子和7个萝卜外,7还可以表示什么?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出各种数量是7的事物。

    (三)操作活动

    教师:这些小动物都找到了数字朋友,老师这里还有好多小动物没有找到数字朋友呢,让我们一起来帮帮忙吧!

    1。给小动物找数字朋友,数一数每种动物有几只,在它的旁边找出正确的数字并圈起来。

    2.给机器人画头发。

    老师巡视,鼓励能力弱的幼儿进行操作活动,能力强的幼儿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四)活动评析

    展示个别幼儿的操作材料

    (五)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数字6和7,请小朋友回家以后在家里找找:你家里的什么东西可以用数字6和7来表示的。

    活动延伸:

    1.设置相关作业投置益智区,供幼儿练习。

    2.家园配合:利用生活,游戏等,帮助幼儿充分理解数字6和7。

    中班数学教案【篇4】

    中班数学教案:制作拼图

    活动目标:

    了解图形的部分与全体的关系。活动准备:

    1.《我的数学》第31、32页。2.玩具卡:搭配31、32页的部分。

    3.剪刀、胶水、卡纸、大张白纸、图画纸、小动物图片若干(两两一致)、笔。

    4.将两两一致的动物图片一份贴在大张白纸上,做成拼图并把它挂在教室的前面;把另一份片贴在卡纸上,并将每一张图片剪成10片以内的片数。活动过程:

    1.动物拼图游戏。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动物朋友,可是它们太顽皮了,要跟我们小朋友玩捉迷藏的游戏,你们想不想玩?那老师先来找一个好不好?

    师:好,我看看哪个小朋友最棒、能把小动物找出来并把它拼在一起。2.出示自制图卡。师:今天除了这些小动物还有其他的小动物到我们班来做客,你们想不想知道它们是谁?

    师:是谁呀?他们看到刚刚小朋友玩捉迷藏那么开心也想玩,那你想不想跟他们玩?呀!它把自己变成了几片?(数一数)小朋友能不能把它拼成原来的样子呢?我请小朋友来试一试。

    师:小鳄鱼考完小朋友了、现在轮到小鸭子了。我请小朋友帮帮它。()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师:刚刚有的小朋友跟小动物玩了捉迷藏开不开心?老师为每一个小朋友都准备了小卡片,现在请小朋友自己去拼一拼吧。

    (找一个位置完成拼图游戏)

    中班数学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在猜头箍的游戏情境中发展有意观察和识记能力,并尝试表达对问题的思考。

    2.愿意参与游戏,并在活动中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一张展示桌和若干展示架(放置头箍的架子);各种自制的头箍(10个左右)(光版头箍加上纸制品,有不同颜色、花纹、图案、装饰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游戏,引发兴趣:

    介绍游戏材料:各种头箍(三个仅颜色和形状差异的头箍放在展示架上,其他都用遮布遮盖)介绍简单游戏规则:

    --被请到的孩子上前来,闭上眼睛,由教师为其戴上一个头饰;(教.案出自:屈老.师教案网.)--睁开眼后,看看同伴的头饰,猜猜自己头上的头饰;--不能用手碰到头饰;

    二、尝试游戏,感悟猜头箍的方法:

    三个头饰的游戏(仅颜色差异)--请三位孩子上来游戏主要提问:猜猜你头上是个什么样的头箍?

    --当有孩子猜出自己的头箍时:

    主要提问:你怎么知道是个*色的头箍?你又怎么知道这个头箍就在你的头上?

    --三个头箍可以按照孩子的情况决定猜几轮;

    三、继续游戏,感悟记头箍的方法:

    五个头箍的游戏(差异点多样)主要提问:马上就来猜,还是需要先看一会儿头箍?

    --孩子看头箍,教师观察孩子;--请五位孩子上来游戏,有孩子猜不出来时;主要提问:再想想,你刚才还看到过哪个头箍?

    你明明看到过现在又猜不出来,是不是没记牢?

    你觉得自己记住了,可现在又忘记了,是不是要换一个办法来记头箍了呢?

    --当有孩子猜不出自己的头箍时,请下面的孩子给予提示;主要提问:下面的孩子说说还有两个什么样的头箍?

    谁能上来不直接告诉他是什么头箍,而用其他方式提示这个孩子?

    --五个头箍的游戏可以按照孩子的情况决定猜几轮;--视孩子游戏的情况,决定是否继续增加头箍数量;

    四、交流感悟、尝试表达:

    主要提问: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记住并猜出头箍?

    中班数学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比6少的数量,理解数的意义。

    2、有良好的操作习惯,能积极地与材料互动。

    3、在活动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塑料空瓶若干,赤豆、数字卡、圆点卡、动物图卡、背景图、大瓶子

    活动过程

    (一)开火车游戏,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老师手拿点子、数字、动物卡片,和孩子们进行问答游戏

    师:嘿嘿,我的火车几点开?(随机出示6以内的点卡、数卡)

    幼:嘿嘿,我的火车ж点开。

    师:嘿嘿,来了几位小客人?(出示动物卡)

    幼:嘿嘿,来了ж位小客人。

    (二)通过看看说说,理解数字“6”的意义

    师:呜呜,火车开到了数字城(出示背景图,拿出数字6)看,数字6来迎接我们了,6可以表示什么?6也可以表示这个动物瓶上的6只小刺猬,6只小刺猬可以用几个圆点来表示?请一幼儿上来选出6个圆点的卡片贴在数字瓶上。

    (三)亲自实践,感知比6少的数量

    1、自由探索做动物瓶

    (1)要求找出比6少的动物卡贴在瓶身上。

    (2)幼儿集中交流,将幼儿探索的结果用圆点表示出来。

    (3)师生总结:比6个圆点少的有5个、4个、3个、2个、1个。

    2、再次操作,进一步感知比6少的数量

    请小朋友介绍自己的瓶上贴了几只小动物,为什么?这些动物瓶上的数量可以用哪几个数字来表示?请小朋友把它贴在点卡左边。

    (四)将数字、实物、图卡对应匹配

    师:小朋友做的动物瓶真漂亮,豆宝宝看见了,心里可喜欢呢。它们想住在动物瓶里,你们愿意吗?那我们一起来帮豆宝宝搬家吧,但是要看仔细瓶上有几只小动物就住几个豆宝宝,不能多住也不能少住。(出示一个动物瓶,请小朋友观察动物数量,然后说应该住几个豆宝宝,老师操作放入相应数量的豆宝宝)豆宝宝住在里面好开心,天冷了,赶快把它关好门,再贴上一个门牌号,应该贴数字几呢?请幼儿选一数字贴在瓶盖上。

    幼儿操作:根据动物瓶身上的动物数量放入相应数量的豆宝宝,并在瓶盖上贴上数字,然后集体检查个别幼儿的操作结果。

    (五)游戏:数字宝宝找朋友

    每个小朋友拿一个自己喜欢的数字拿在手里,记住自己是数字几,由数字6开始按比自己小1的顺序找朋友,找到新的朋友排在前面,继续找新朋友,按6、5、4、3、2、1的顺序组成几列小车厢。

    师:“呜――我的火车要开了,小小车厢快快来。”师幼开火车出活动室,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幼儿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堂上幼儿唱“主角”,教师只是一个“配角”,把时间和空间都留给幼儿进行思考、探究、交流,关注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思维等方面。活动穿插游戏或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让幼儿在愉快的活动氛围中得到提高。

    中班数学教案【篇7】

    活动名称:小红帽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引导幼儿感知起点、终点与路径之间的关系对应。

    2、增强幼儿对事物之间关系对应的认识。

    活动准备:

    配备教具:情境主题挂图小红帽

    活动过程:

    一、通过观察情境主题图,引导幼儿体会起点、终点与路径之间的关系对应。

    1、导入活动。

    请幼儿围坐在教师周围,教师以讲故事的口吻引出情景主题:小红帽,如,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红帽。边说边出示情境主题挂图,引起幼儿的兴趣。

    2、教师讲故事,幼儿边听故事,边观察讨论。如,有一天,小红帽开心地带着水果和鲜花去探望外婆,可是饥饿的大灰狼正准备要吃掉小红帽和他的外婆呢。

    请小朋友找一找饥饿的大灰狼藏在哪呢?小红帽和外婆家又在哪呢?

    请小朋友找一找、说一说:小红帽去外婆家的路有几条?每条路都经过什么地方?你觉得走那条路比较安全?(可以有不同的答案。)

    猎人抓到大灰狼的路线有几种?每条路线都经过什么地方?

    3、续编故事结尾。

    教师:大灰狼吃掉小红帽和他的外婆了吗?是谁抓到大灰狼的?他走的是那条路?(只要幼儿说得合乎情理,可以有多种答案,编出不同的故事结尾。)

    教师小结:小朋友编的故事,帮助猎人选择了不同的路,去抓捕大灰狼,有的说要经过小桥,有的说要经过1号地、2号地,有的说要经过4号地和萝卜地。(教师边说边指示相应的路径)虽然你们选择的路径不同,编的故事结尾也有不一样的地方,但是,都讲到小红帽去外婆的路上,遇到了危险,饥饿的大灰狼要吃掉小红帽和他的外婆,在猎人的帮助下他们战胜了大灰狼。我们都为小红帽感到特别高兴。(为活跃气氛教师和幼儿一起鼓掌庆贺。)

    幼儿翻到幼儿用书P5,过度环节:小红帽去外婆的路上,遇到了危险,我们的好朋友胖胖猪、嘟嘟牛、宝宝兔、贝贝羊在路上又遇到什么呢?

    二、请幼儿完成书上的评价练习,增强幼儿对事物之间关系对应的认识。

    教师:请小朋友打开儿童用书第5页。

    教师:看上图:请小朋友看一看图上有哪些小动物的家,每条路上有什么东西。

    找找看,贝贝羊到嘟嘟牛家路上有什么东西。到其他邻居家去,路上会有什么?

    找一找、说一说:其他小动物到邻居家去,路上会有什么?

    教师:看下图:根据上图,请小朋友在下图找出每条路上各有什么东西,再将正确的答案圈出来。

    建议:此教学可以作为语言活动进行。可以引导幼儿将评价练习也编成一个小故事。

    中班数学教案【篇8】

    活动名称:在乡下

    活动目标:引导幼儿学习观察、辨识物体形状和颜色的对应关系。

    活动准备:

    配备教具:情境主题挂图在乡下。

    活动过程:

    一、通过阅读情境主题图,学习形色分合。

    出示情境主题图:在乡下。

    观察描述图片内容,感知形色分合。教师将情境主题图编成一个简单而又突出几何图形特点的故事。如,我们的好朋友嘟嘟牛、贝贝羊、宝宝兔、胖胖猪它们来到乡下,看他们住的地方多美呀!都有什么呢?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如,一幼儿说:有鱼塘,鱼塘是蓝色的圆形。另一幼儿说:有宝宝兔的房子,房顶是三角形组成的,有一个蓝三角形、一个红三角形、还有两个黄三角形,窗户是长方形的,有三个蓝色的长方形窗户,门是长方形的,是一黄一红两个三角形拼成的长方形,还有一个蓝色、圆形的门把手。其它物体也让幼儿照此描述。

    分类辨识图形,学习形色分合。教师提问: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找一找在乡下哪里有圆形、是什么颜色的?哪里有三角形、是什么颜色的?哪里有长方形、是什么颜色的?图上还有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图形呢?

    除了上面的问题,教师还可以提问其它形色分合相关的问题:如,请小朋友看看画面上不同形状的栅栏里各有什么?按颜色区分各有多少?池塘里有什么?按颜色区分红、黄、蓝三色的鱼分别有几条?等。

    小组讨论交流,复习形色分合。教师交待:小朋友你最喜欢乡下的什么地方?它是什么样子的?和你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教师分组指导,重点引导幼儿从形、色两方面描述乡下的情境,鼓励每个小朋友都参与讨论交流。)

    环节过渡:小动物还从乡下给小朋友带来了好吃的,是什么呢?请小朋友翻开儿童用书第20页。

    二、请幼儿完成书上的评价练习,观察讨论。教师:看上图,看小动物给咱们带来了什么?有什么颜色的糖?都放在什么形状的盘子里?

    教师:看下图,猜一猜要让小朋友们做什么?

    幼儿操作。请小朋友按照盘子的形状和糖的颜色在下面正确的格里画。

    请小朋友展示自己的评价练习,互相检查对错。

    中班数学教案【篇9】

    活动目标:

    1.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2.在与圆形的比较中学正确感知椭圆形。

    3.能根据其特征在许多图形中找出椭圆形。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内容:

    有趣的椭圆形。

    活动准备:

    1.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卡片一套 。

    2.课件一个(秋姑娘送礼物的画面)。

    3.圆形、椭圆形卡片人手一套。

    4.操作纸、油画棒。

    5.实物:盒子、碟子、树叶、苹果、柠檬、鸡蛋、篮子等 。

    课程实录:

    一、导入活动

    复习已经认识的图形。

    师:“看,谁来了?”(出示秋姑娘送礼物的画面)。

    幼:“秋姑娘。”

    师:“秋天来了,秋姑娘给我们送来了许多礼物,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什么礼物?

    幼:“有饼干。”

    师:“这些饼干是什么形状的?

    幼:“这是三角形的草莓味饼干。”

    幼:“有正方形的苹果味饼干。”

    幼:“还有长方形的香蕉味饼干。”

    幼:“还有圆圆的香橙味饼干。”

    评析:通过秋姑娘送礼物,让幼儿复习已经认识的图形,为学习认识椭圆形做好知识准备。

    二、认识椭圆形。

    师:请小朋友拿出手中的两张卡片(圆形和椭圆形),找一找哪个是长长的圆、扁扁的圆?

    幼:这个比圆形长的圆是椭圆形。

    师:我们把这个长长、扁扁的圆 评析:叫做椭圆形。

    评析: 幼儿 根据老师提示,能把圆形和椭圆形进行比较,找出 长长、扁扁的圆。

    三、比较圆形和椭圆形

    (1)比较相同点。请幼儿摸圆形和椭圆形的边缘,引导其观察发现相同点:都是没有角的。

    (2)区别不同点。把圆形、椭圆形中心重叠放置,让幼儿进行比较观察,然后请幼儿将自己的两个图形从中心上、下、左、右对折打开,每张纸上出现“十”折印,分别说圆形、椭圆形的四道折印各有什么不同?

    评析: 幼儿通过操作和探索,主动地学习找出圆形和椭圆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给他们营造了一个宽松、愉快的心理气氛,为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创造了条件。

    四、找椭圆形。

    出示盒子、碟子、树叶、苹果、柠檬、鸡蛋、篮子、哈密瓜等。

    师:调皮的'椭圆形要和我们捉迷藏,我们一起找一找哪些东西象椭圆形?

    幼:鸡蛋象椭圆形。

    幼:盒子的面是椭圆形。

    幼:树叶是椭圆形的。

    幼:篮子的底面是椭圆形。

    幼:哈密瓜象椭圆形。

    幼:碟子也是椭圆形的。

    评析:椭圆形的。通过出示实物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幼儿在宽松的氛围里自由地和同伴交流,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增强了其大胆发言的信心。

    四、给椭圆形宝宝涂色。

    指导幼儿在几何图形组成的画中找出椭圆形,并给椭圆形涂上颜色。

    评析:幼儿的操作兴趣高涨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在探索中获得了学习经验。

    区角活动: 在科学角里投放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椭圆形,让幼儿用图形组合成各种物体。

    教师自评: 整个活动目标明确,层次清楚,环环相扣,层层推进,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和效果。

    园长点评:孩子们在活动中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区分了圆形和椭圆形的不同,认识了椭圆形,能正确掌握圆形和椭圆形的名称,了解椭圆形的特点,在操作活动中,幼儿能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操作,幼儿的操作习惯较好,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常规也很不错,能积极的举手回答问题,幼儿的活动兴趣浓。教师以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以“游戏”贯穿活动始终,让幼儿在玩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目标是通过操作,感知圆形和椭圆形的不同,了解椭圆形的主要特征。 提高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

    引导幼儿说出日常生活中见到过的类似椭圆形的物体。找找在教室里、幼儿园还看到过哪些椭圆形的物体,并小组记录下来与同伴分享交流。孩子们在活动中收获的不仅是对圆形和椭圆形,更重要的他们懂得如何去区别它们之间的不一样。

    设计意图

    数学是抽象性,思维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而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好方法。在这节数学活动中,将教学目标和内容巧妙地融入其中,大胆尝试让幼儿积极地参与操作,进一步认识椭圆形,培养幼儿扩散形思维。让幼儿充分体验到活动的乐趣,真正做到“玩中学”、“ 学中玩”。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小百科:椭圆(Ellipse)是平面内到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动点P的轨迹,F1、F2称为椭圆的两个焦点。其数学表达式为:|PF1|+|PF2|=2a(2a>|F1F2|)。

    中班数学教案【篇10】

    活动目标:

    1、学习20以内计数。

    2、能比较细致地观察画面,看范例学习拼20块拼图。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重难点:

    能比较观察画面,会看范例学习拼20块拼图。

    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一套拼图操作材料,幼儿画册。

    活动过程:

    一、观察《幼儿画册》上的范例,数学画面内容。

    引导幼儿观察《幼儿画册》上拼图的范例,数学画面内容。秋天到了,小动物们在忙着做什么呢?教案来.自:教案网有哪些动物来了?它们分别在干什么?

    二、数数有几块。

    1、数拼图。

    2、练习拍手从1数到20。

    三、学习拼20块拼图。

    1、提出活动的要求。请小朋友们参照《幼儿画册》上的范例图,用20块拼图拼出一幅完整的秋收图

    2、讨论:应该怎么拼?先从中间开始拼,还是先把四个角和边拼出来。

    3、幼儿尝试自己拼图。教师重点帮助能力弱的幼儿,用语言提示他们注意观察每一块拼图上的画面,找相互有联系的拼在一起。

    4、互相检查拼图,交流各自的经验。

    四、讲述拼图的内容。

    请幼儿用比较连贯的语言完整地讲述拼图的内容。

    中班数学教案【篇11】

    一.活动目标:

    1、较熟练地掌握5的数数,认识“5”,知道它所表示的含义。

    2、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空瓶子一只,硬币、珠子、纽扣若干

    1---5的数字卡片每人一套

    夹子每人15个

    数字火车

    三.活动过程:

    1、游戏:“看数拍手”

    (1)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来玩一个游戏,叫“看数拍手”。这是几?

    (2)小朋友应该拍几下?,请小朋友听到“预备拍手”后一起拍手。

    2、游戏:听音猜数。

    (1)、教师一粒一粒地想空瓶子里装硬币,让幼儿听硬币掉落瓶子里的声音,猜猜瓶子里装了几枚(4枚)硬币。

    (2)、倒出瓶子里的硬币,让幼儿数一数,验证自己猜得对不对。

    (3)、教师再装入1枚硬币,请幼儿猜猜现在瓶子里有几枚硬币,并验证。

    (4)、教师向空瓶子里装5颗珠子,5颗纽扣,请幼儿听音猜数。

    2、认识数字“5”。

    (1)、提问5枚硬币,5颗纽扣,5颗珠子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教师出示相应的数字卡片,请幼儿认读,分析字形。

    (2)、如果老师想用小点点来表示,可以用几个小点点,2呢,3呢?

    3、夹子游戏。

    (1)、数物匹配游戏。

    师:小朋友看看,谁来了,今天我们的数字宝宝想和夹子做朋友,看看这是几?(3)可以用几个小点点来表示,它应该找几个夹子做好朋友。依次类推,(请小朋友来夹)

    你们都这么能干,后面还有很多数字宝宝也想找夹子朋友,要请小朋友来帮忙,你愿意吗?记住,夹夹子的时候要先看看数字,在想想要夹几个夹子?如果是3,要夹几个呢?、、、、、、

    (2)、幼儿操作,给点卡夹上相应数量的夹子。

    教师:先数数卡片上有几个点?(看看卡片上数字是几?)再想一想应该给它送几个夹子?

    (3)、幼儿给所有的卡片夹上相应数量的夹子,教师巡回观察指导,检查幼儿的完成情况,引导先完成的幼儿按照数量多少进行排序。

    (4)、教师小结验证:你夹对了吗?请把数字1,举起来,数字1要夹几个夹子,数数你夹对了吗?幼儿与老师一起点数自己的夹子。

    4、数字火车,分类整理。

    (1)、教师出示数字火车,“看看我们的火车有几节车厢”引导幼儿认识数字火车上的数字。

    (2)、做游戏“坐火车”,把数字宝宝和夹子送到相应的车厢。

    数字宝宝和夹子都累了,要坐上数字火车回家了,请你看一看,1号车厢要坐谁?(师幼一起验证是否正确)后面的车厢也一样,把你的卡片送到相应的车厢。

    (3)、结束:数字宝宝和夹子都坐上火车回家了,我们也一起坐上火车去玩吧!

    中班数学教案【篇1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学习把相关物体进行一一匹配,获得对应经验。

    2.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实物:碗、勺、梳子、镜子、毛巾、脸盆等。

    2.动物和相应的食物卡片多种,填空练习的卡片若干。

    3.配套幼儿用书《数学》上册。

    活动过程:

    1.游戏《找朋友》

    (1)教师出示实物,启发幼儿说出各种实物名称后,再讨论哪两种实物可以做朋友,为什么?(发现实物之间的关系)请幼儿动手把它们一对一对地配好。

    (2)启发幼儿在室内找有关联的物品,比一比谁找得又对又快。如:黑板与黑板擦,扫帚与簸箕等。

    2.游戏《喂小动物吃食》教师出示动物卡片,并从左到右摆成一行,然后引导幼儿讨论:每种动物最喜欢吃什么?让幼儿找到相应的食物卡片-一对应地摆在下方。

    3.分组活动幼儿分成四组活动。

    第一、二组:对应摆放实物卡片。如教师先从一个袋中取出花、帽、伞、手电筒等卡片摆成一行,再请幼儿从另一个袋中取出有关联的卡片(蝴蝶、围巾、雨鞋、电池)一一对应摆放。

    第三、四组:填空格。如空格上一排画有鸡、碗、书、篮球筐等,小朋友在下方空格内填画相应的东西(蛋、筷子、笔、球)。

    4.教师或家长指导幼儿利用幼儿用书第4页的内容进行补充练习

    课后反思:

    上完后,自我感觉良好,至少是按照自己的设计顺利的完成了!上完后才发现,还是自己的功底太薄,对这一数学思想的领悟远远不够。周主任说得非常有道理,一一对应更重要的是一种思想,是解题时所运用的一种思路,不应当停留在生活中的一一对应,可以在数学中挖掘其更深层次的内涵。

    可否通过不同的魔术来集中展示一个内涵,一种数学思想?这一神奇的魔术通过解剖使它不再神奇,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似乎可以跳出来一点点了!

    我明白了空姐为何自杀?因为她是局内人,她没法走出她的圈地,而我们说她傻,那是因为我们都是局外人!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之四】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