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十八岁其他导学案
  • 十八岁其他导学案

    发表时间:2022-01-07

    【www.jk251.com - 教师工作心得总结】

    在我们的高中教学中都离不开教案的撰写,教案也是老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每一位老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高中教案该怎么写?为了帮助大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十八岁其他导学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读懂文章,了解文章大意,解决生僻词语。

    二、预习内容

    (1)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2)孩子长到十八岁,为人父的杨子在文章中既有自己情感的流露,又对孩子寄予了殷切的希望。那作者流露了怎样的心情,又寄予了孩子什么希望呢?

    (3)对于“两代人的矛盾”,杨子提出了那些观点?你的看法是什么?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识对亲情、两代人的矛盾、读书、青春等问题的基本看法,并能结合自我体验,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2.能用自己的语言阐述一些富有哲理的句子的含义;通过活动体验,学会用对话的方式与父母、师长及同辈人进行心灵沟通。

    3.懂得珍惜青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理解两代人的矛盾。

    2、总结概括能力的培养、体会父母对儿女的理解。

    二、学习过程

    探究一

    1、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亲有哪些人生难忘的体验?

    2、回忆交流父母在养育自己的过程中的一些感人的片段。

    探究二

    作者在文中提及的两代人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是什么?

    探究三

    看了文章以后,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你对文章当中的那些句子感兴趣?

    课后练习与提高

    杨子说:“十八岁使我想起初长彩羽,引吭试啼的小公鸡,使我想起翅膀甫健、开始翱翔于天空的幼鹰,整个世界填满不了十八岁男孩子的雄心和梦。”根据你对“青春”的理解,仿照上面的句子写一段话。

    JK251.com延伸阅读

    热爱生命导学案


    《热爱生命》

    文题解读

    生命因其不可逆转而弥足珍贵。即使是身处绝境也决不轻易放弃。热爱生命首先表现在他心里一直装着“他的母亲、阳光灿烂的南加利福尼亚,以及橘树和花丛中的他的家园”;其次是他有足够的理智和意志,他的许多行为都是靠“求生”的理智和意志力产生的而不是靠情绪支撑。他的勇敢不是平面的,而是在不断的动荡起伏甚至摇摆不定之中表现出来的。除了要战胜肉体的痛苦,还要战胜恐惧、幻觉甚至半昏迷状态下难以控制的绝望。经历了足够的荆棘坎坷和艰难险阻,“这个人”以彻底的胜利树立起了人类共有的高贵、顽强、不可战胜、永不妥协的硬汉形象。

    走近作者

    杰克•伦敦(1876—1916),美国小说家。生于加利福尼亚旧金山一个破产农民家庭。早年生活贫困。长大后广泛涉猎达尔文、斯宾塞、尼采和马克思等人的著作。后来受阿拉斯加淘金热的影响,加入淘金者的行列,却因病空手而归,但他带回了北方故事的丰富素材。19xx年起连续发表了许多短篇小说,通称为“北方故事”,这是他的成名之作。作品有《深渊中的人们》、《马丁•伊登》(自传体小说)、《铁蹄》、《荒野的呼唤》(政治幻想小说)、《白牙》、《天大亮》、《月谷》、《墨西哥人》,和受到列宁赞赏的《热爱生命》。到了晚期,他逐渐脱离社会斗争,为了迎合出版商的需要和满足个人的物质享受也写了不少粗制滥造的作品。19xx年杰克•伦敦和他的代表作中的主人公马丁•伊登一样,在精神极度空虚和悲观失望中自杀身亡。

    背景纵览

    1848年1月下旬,加利福尼亚木匠马歇尔在美洲河上的哥娄玛附近的锯木厂检查工作进展时,在工厂的尾水道中发现了几片含金石英。马歇尔带人找遍方圆数里,一无所获。之后,撒特要塞(sutter'sfort)的一家杂货店老板萨姆•布瑞南戏剧性地改变了人们的看法。他购买了一大罐美洲河金土,带到旧金山,四处喧嚷:“金子!金子!来自美洲河的金子!”各处的人们听到消息后就丢下手头的工作,奔向加利福尼亚寻找金子。先是几十、几百、几千的人,随后是几万、几十万的人,坐着帆船和汽船,驾着驴马,甚至步行,蜂拥而至。在淘金热中,许多人几乎是一夜之间成为富翁。但更多的人并没有发财,那里有着许许多多悲伤的故事。1897年,年仅二十一岁的杰克•伦敦也来到了遥远的北方。北极圈内奇异的风光,土著居民的悲惨遭遇,淘金工人的艰苦劳动和各种冒险、传奇故事,为他提供了极其丰富、生动的创作素材。《热爱生命》和其他反映北方生活的短篇,就是以他这段特殊的经历为背景写成的。

    字词梳理

    1.字音

    一瘸一拐(qué)巉岩(chán)踉跄(liàngqiàng)骸骨(hái)鲦鱼(tiáo)

    窒息(zhì)

    2.多音字

    3.形近字

    声声慢导学案【精】


    【学习目标】

    1、了解词人的生平及作品风格。(知人论世)

    2、结合词句,从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方面解读词人愁情。

    3、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诵读研读赏析品悟)、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点拨

    【学习过程】

    一、整体感知:【分组品读】

    提示:1、抓住词中抒情性的句子来品读

    2、联系词人的生活遭遇来品读

    3、抓住词中描绘的画面来品读

    4、抓住词中选择的意象来品读

    5、可对比前期的作品来读

    【听读思考】

    1.请用一个字概括本文的内容

    2.词中哪一句最能表现词人的心绪?

    二:【解读愁情】

    1.找出直接表现词人别样愁情的句子并做赏析

    2.为了写“愁”,为了表达这种愁苦凄凉悲戚之感,词人主选了哪些意象?3.请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个意象,举出本首词中含有这一意象的句子并分析词人是怎样借助这一意象表达愁情的。(间接抒情——抓意象分析愁情)

    三【自主表达】统观全文,词人是如何表现“愁”的?谈谈你的认识

    记念刘珍君导学案(二)


    一、自主学习

    1、本文不为刘和珍立传,为什么全文开头要用史家笔法点明开追悼会的日子呢?在“那一天”前长长的定语又起什么作用呢?

    2、为什么作者要反复说“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却只能如此而已”?

    二、合作探究

    1、“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下面三句在作者的感情表达上有何不同?

    (1)“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于死者毫不相干”

    (2)“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3)“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3、“但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待到偏安于宗帽胡同,……也还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这样写有何作用?

    三、当堂检测

    三、四、五节之间的联系,关于记述烈士事迹,思路怎样展开?

    四、巩固练习

    1、背诵课文第二、四节。

    2、模仿课文第五节刘和珍等烈士罹难场面描写,写一人二事,表现人物的某一特点,在进行场面描写时,尽可能选用“毅然”“不为势力所屈”“桀骜”“黯然泣下”“凶残”“下劣”“惊心动魄”“沉勇”“勇毅”等词语,字数约300字。

    五、收获和疑惑

    关于高中教案封锁导学案的高中教案推荐


    《封锁》

    文题解读

    “封锁”不仅仅是提示宗桢和翠远遭遇爱情的特殊的时间段,它还有隐喻意义:贫乏冗长的日常生存状态对人们的封锁,激情封锁了平庸,激情的瞬间产生又瞬间消失。小说结尾有乌壳虫形象,这只乌壳虫,是张爱玲小说中最有意义的小形象。《封锁》这个小说的名字仿佛也是一个暗示,一切都在上天的封锁之中,重新回到窠里,才是乌壳虫应当有的选择。

    走近作者

    张爱玲(1920.9.3—1995.9.8),原名张煐,笔名梁京。1943年她的小说处女作《沉香屑》(第一、二炉香)被周瘦鹃发表在《紫罗兰》杂志上。随后接连发表《倾城之恋》《金锁记》等代表作。1950年参加上海第一届文代会,1952年移居香港,1955年旅居美国过着“隐居”生活。1995年9月8日,老死于美国洛杉矶寓所。

    她的创作大多取材于上海、香港的上层社会,社会内容不够宽广,却开拓了现代文学的题材领域。作品既以中国古典小说为根柢,又突出运用了西方现代派心理描写技巧,并将两者融合于一体,形成颇具特色的个人风格。

    背景纵览

    小说的年代背景是1943年8月,描述的是旧上海的某一天,电车被封锁的短暂一刻所上演的人情世态,描写出两个在平淡、疲乏都市生活中的世俗男女,在某一短暂而特定的环境允许的情势之下,表现出对各自常规生活的不至于引起后果的瞬间反叛。整个作品中的人物、故事,表面看来都显得漫不经心、简简单单,这样的“封锁”状态常常出现于上个世纪的都市。感情在封锁时开始滋生蔓长,到了“解锁”时便已消失殆尽了。在一个非常态的环境下,一场感情的游戏亦可以被缩减掉许多步骤。短篇小说《封锁》,就是张爱玲对这种社会问题的深沉思考,把人们搁在极端的情况下来考验他们的人性。

    字词梳理

    1.字音

    栅栏(zhà)口涎(xián)水渍(zì)潜移默化(qián)

    絮叨(xù)敷衍(fū)讣告(fù)吓噤住了(jìn)

    窘态(jiǒng)炽热(chì)搭讪(shàn)模棱两可(léng)

    宽宥(yòu)秽亵(huì)窠臼(kē)略胜一筹(chóu)

    2.多音字

    3.形近字

    高中教案一个文官的死导学案


    《一个文官的死》

    文题解读

    《一个文官的死》讲述了“一个喷嚏导致一个人死亡的故事”。一百多年过去了,这个死去的文官的形象却仍然活在很多人的心里。在官场中对上司是一副奴才相的切尔维亚科夫的形象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这是因为社会虽然变了,但始终有一些人甘于做奴才。

    走近作者

    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的巨匠,著名剧作家。他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说,如《胖子和瘦子》《小公务员之死》《苦恼》《万卡》,再现了“小人物”的不幸和软弱。1890年,他被流放地库页岛考察后,创作出表现重大社会课题的作品,如《第六病室》。其代表作《变色龙》《套中人》堪称俄国文学史上精湛而完美的艺术珍品。契诃夫后期转向戏剧创作,主要作品有《伊凡诺夫》《三姊妹》《樱桃园》。

    背景纵览

    小说写于19世纪80年代。当时沙皇政府为了镇压民粹派而实行高压政策,警察和官僚飞扬跋扈,社会非常黑暗。当时的社会处在沙皇统治之下,官贵民贱,官官相卫,大官压小官,小官欺小民,社会上等级制度森严,官场中强者倨傲专横,弱者唯唯诺诺。正是这种环境造成了胆小怕事的小人物性格以及惶惶不可终日的心理状态,专制导致了人民的恐惧和心理的扭曲与压抑。作者对在社会的重压下人们普遍存在的奴性心理以及造成这种心理的沙皇专制制度进行了无情的嘲讽和深刻的鞭挞。

    字词梳理

    1.字音

    庶务(shù)喷嚏(tì)搅扰(rǎo)契诃夫(hē)

    喉咙(hóu)嘴唇(chún)胆怯(qiè)嘟哝(nóng)

    唾沫(tuò)懊恼(ào)愣住(lèng)啐(cuì)

    2.多音字

    3.形近字

    【十八岁其他导学案】相关推荐
    关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高中教案推荐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介绍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意识;通过学习和查阅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及世界能源储备和开发;通过布置研究性课...

    关于电流教案示例的高中教案推荐

    (-)教学目的1.知道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2.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3.知道什么叫电源和电源的作用。(二)教具验电器两个,带绝缘柄的金属棒一根,橡胶棒一根,毛皮一块,带座小灯泡一个,开关一个,干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