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初一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 初一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发表时间:2022-05-09

    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离不开教案,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认真做好教案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教案要写哪些内容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初一语文教师工作计划》,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初一语文教师工作计划(一)

    这学期我继续担任初一年级1、2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特制订如下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的指引下,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方向,以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吸纳世界文化精华为宗旨,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联系生活实际,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展创新学习、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装的创新能力和钻研精神;同时,不断提高学生装的沟通能力,加强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以达到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教学的总要求: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性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进一步提高,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学生现状分析:

    学生的语文水平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问题和一定的难度。个别基础很差的同学甚至在字词方面不过关,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是很强,我现在在教学中努力尝试去做的就是努力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含量,让孩子多接触文学作品,在讲课中拿出一定的时间来消化并对优秀文学作品和文学形象加以解读和赏析,最基本的想法就是先培养孩子的语感然后激发学生对文本学习的兴趣。

    四、具体工作:

    1、提高教学质量向课堂45分钟要成绩,不仅需要老师要认真备课,学生也要积极的配合: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要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对学习新知识的接受能力等方面都要有明确的了解。

    ③“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新的教学工作中不是单纯的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让学生学会怎样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2、组织好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场所,因此组织好课堂教学在整个的教学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共用。关注学生群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意信息反馈,同时,想方设法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使用文明用语,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不忽略差生,要适当的设计简单的问题调动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3、走进学生,了解思想拨动,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玩是孩子的天性,对初一的学生来说,由于本身爱动、好玩,自控能力较差,因此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还有个别学习好的学生有时也会找借口不完成作业,对于这种种不好的学习习惯应该在初一的时候就给他们彻底改掉,因此这就需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尤其是在学困生的转化上,对其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尽量避免用尖锐的语言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4、由于自己参加工作的时间很短,授课时间不是很长,因此对整个教学工作的把握不是很到位,教学设计不是很和谐,在设计问题时考虑不周,有时会使整个教学显得很杂乱,我想最主要原因就是阅历尚浅,经验不足,没有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位置,在本学期中我要充分的锻炼自己,积极参与教研组活动,虚心向其他老师学习,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5、认真学习新课标要求,勇于从事语文教学的新尝试。多向名师学习,学习他们上课的技巧,同时学习作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训练方法。

    6、认真写好教学手记与案例,不断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改正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

    在新的学期里我也会付出更多的努力,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不辜负学校领导对我的期望。

    初一语文教师工作计划(二)

    一、指导思想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以及七年级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特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

    二、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班级为7级3班和4班,共有58名学生。学生学习基础一般,行为习惯差,表现在课堂上思维不够活跃,发言不是很积极;阅读能力较差;作文兴趣不是很浓,语文综合素养不强。

    三、本学期教材分析

    1、教材格局

    本套教材的单元布局改变了鄂教版按文体安排单元的形式,教材符合新课程的不再强调语文的文体知识的要求,更加注重学生的人文体验。以下是单元安排:

    第一单元:人与自我之一:生命体验

    第二单元:人与自然之二:理想信念

    第三单元:人与自然之一:自然美景

    第四单元:人与自然之二:科学世界

    第五单元:人与社会之一:家庭亲情

    第六单元:人与社会之二:想象世界

    这本教材力图构建语文综合实践体系。按人与自我(人类、生命、人格、人性、人生等)、人与社会(社区、群体、家庭、民族、国家等)、人与自然(自然环境、生态等)三大板块组织教材,每个板块分若干单元(主题),每个单元包括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两大部分。采用这种编排体系,注重教材的实践性,自始至终把语文学习置于实践活动之中;突出教材的综合性,减少头绪,突出重点,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整合在一起,语文基本功的培养与个性发展、人格养成整合在一起。

    2、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过程中兼顾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力图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同时,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3、积极倡导和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学内容和设计上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进取精神,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各自的发展空间。阅读部分,选文的练习和提示,都尊重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主发现、自主建构文本意义,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理解。以便学生在阅读中不仅仅是获得信息、汲取知识、而且是发现自我、充实自我。写作、口语交际部分,注意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展示独特个性、使学生的学习写作和口语交际,成为他们健康人生重要开端。尤其是综合性学习部分、突出自主性、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自主选择确定活动内容和方式、突出合作性,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培养创新精神。

    4、遵循语文教育规律,突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使学生学习的过程,变成读写听说的不断实践的过程,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

    四、教学任务

    新课程教材的教学目标,不再是教材的教学目标,而是学生的语文学习目标,教材只是例子,重要的在于学生的情感体验。

    1、掌握七年级(上)阶段要求掌握的生字词的音义,并学会运用。

    2、学习本册书上的课文的教学,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常用的学习方法。

    4、培养学生语文朗读能力,使之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为培养学生语文语感打下基矗抓实书写,从书写方式方法、书写习惯的养成等方面指导和督促他们写好每一个字。

    5、大量阅读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外读物,增加阅读量。

    6、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文章的主题含义和丰富的思想感情。

    7、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中贯穿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

    五、教学措施

    首先要注意教学目标的整合性。传统的目标设计有重结论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感、重智能变化轻心理体验。新课程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的有机结合。

    其次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要使语文课由单一转向综合,由平面转向立体,由封闭转向开放,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第三要注意教学方式的互动性。要实现由少民主、不平等、单向传输向师生的和谐、民主、平等、互动转变。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第四要注意教学过程的活动性。尽可能把过去由自己包办的讲解、提问转化设计成学生的多种活动,不仅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而且让他们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掌握知识,并融会贯通,烂熟于心。

    第五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应引进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使学生从单一枯燥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去领略课堂里的精彩世界,要增强了语文课的吸引力,加速了学生盛知过程,促进了认知的深化。

    第六要注意教学组织形式的灵活性。要在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组织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第七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性。要改变以往一刀切的评价机制,实行全面的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就是要从一个个标点、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开始构建或更新学生的言语世界,与此同时,构建或更新学生的人文世界。

    初一语文老师个人专业发展计划

    1、勤摸索多钻研,精心备课,认真设计每一篇教案;

    2、多学习常读书,探究教学方法和艺术,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3、及行文重反思,多写教育教学案例、随笔或教育故事,在反思中成长;

    4、锤炼课堂教学能力,增长教育智慧,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信的舞台。

    5、提高学生和自己的综合素质,让每个学生都形成自我的学习品质和风格。

    为了实现我的发展计划,我将努力做到以下工作:

    1、自我加压,继续探究新课程新理念;回顾专业知识,把古代文化和现在文化成体系的加以整理,并在此基础上再认知;

    2、参加教师培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3、关注教育教学网站,提高利用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争取发表论文或案例,论文争获奖励;

    5、积极参与中小学过渡衔接的课题的研究。

    我将着重关注教育网站,利用网络与优秀教师群体交流,积极参加教师培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争取每月书写三篇论文或案例,论文争获奖励。进一步锤炼课堂教学能力,争取有一定知名度,不断钻研反思,提高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案例的能力,积极投身教育网站论坛,多写文稿与同行交流探讨,参加中学一级教师的职评争取顺利晋升技术职务。

    具体落实措施:

    1、钻研中学语文教材,争取精通各册内容;

    2、在学习和实践中探究教育教学的方法和艺术,提高应变能力;

    3、扎扎实实参加课题研究,通过科研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4、勤于动笔,善于思考,多写案例随笔及教育故事,积极投稿;

    这一年我将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与时俱进,提高自己的语文教学能力,在先进理念的引领下,以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变革语文课堂教学,使人文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并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德育工作争取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争取在学校课程开发和实施工作中发挥较重要的作用。

    成为一个智慧的实践者,能很好地驾驭新教材,理解新教材。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放飞学生的心灵,为他们铺设全方位的交流渠道,为他们搭设平台,引导学生开展全面对话。教学中求“熟、透、新”,能熟练掌握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并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课程开发和实施上有自己的特色。

    具体落实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永葆真情。我将永远怀着一颗爱生之心,真真正正公平对待每个学生,给每个人一个宽裕的成长空间,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更关注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

    2、饱读书本。针对自身的文化底蕴还有所不足,特别是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方面,我要强化终身学习的理念,用教育理论武装自己。

    3、同伴互助。善于学习的优秀教师,我也要积极向同伴学习,多走进同组教师和优秀教师的课堂,多向同学科教师学习,不耻下问,并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及时做好教学感悟反思,把握组内开展的研究课,交流课,邀请课的机会向他们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4、尝试改革。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下的教育教学,我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切实投身于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不断学习与反思,勤动笔,勤动脑,要整合自己的课堂,使学生能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真真正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并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类教科研活动,及时总结思考,写出有质量的教学设计、教案和教学论文。

    5、反思促进。反思是自我提高的阶梯,会使我们保持一种积极探究的心态。我会经常观察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与观念进行深层的认识,使自己业务水平再上新台阶。“我不能肯定努力了一定成功,但有一点我能肯定,那就是不努力一定不能成功!”今后我会时刻对照目标,扬长避短,使自己在三年中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我要能够对自己的阶段性的教育教学进行总结,而且能够有所成就。争取取得中小学过渡衔接课题的本质上的督导的见解和成就。

    初一语文教师工作计划(三)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的教育方针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为指导,以七年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为依据,认真组织教学,努力体现课程标准的精神。

    二、学生基本情况。

    本期担任初一语文教学。从学生的升学会考情况来看,学生的语文成绩和语文素养很不乐观。学生语文上优秀率的不到10%,且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都不高,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也不行,因此本期语文教学的道路可谓任重而道远。但即使如此,我仍将坚持按照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认真工作,着眼于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力求为国家培养有用的人才。

    三、教材分析:

    1、本册教科书共7个单元30课,其中精读课文16课,略读课文(标*号)14课。其中包括5个现代文单元,每单元4课。第一单元记事,第二单元写人,第三单元写景,第四单元小说,第五单元童话与科幻。从文体上看,这五个单元都可归入记叙性文体一类。两个文言诗文单元,每单元5课,大多数课文也都可以归为记叙性文体。另外还有《名着引读》《汉字的形体》《常用标点符号用法》等三个附录。

    2、写作分整篇写作、片段写作和课外练笔。整篇写作安排了七次,片段写作结合课后“思考与练习”每单元安排一两次,课外练笔要求学生形成习惯。口语交际集中安排7次,分散的口语交际活动在课后“思考与练习”中也有适当安排。

    3、综合性学习安排3次,内容涉及学习查阅资料、调查社会用字、探究现代科技给人类带来了什么等。

    4、写字集中安排了2次,内容涉及复习正楷字,初步了解行楷字最基本的笔画组合柜律,分散的写字练习结合课后“思考与练习”,每单元安排一两次。

    5、单元目标

    第一单元:叙事性的散文单元。目标是: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引导他们开展实践活动。教学设计:先对作者作一介绍,以引起学生对课文的重视,激发他们的兴趣。然后引导他们把握文章的脉络和作者的写作思路,以及文章的关键部分。巧设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

    第二单元:写人的散文单元。目标是:健康的感情、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懂得怎样对待亲人、对待老师、体会他们的一片爱心;懂得如何处理个人、家庭和国家的关系,服从大局。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教学设计: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把握要点就行。

    第三单元:写景的散文单元。目标是:了解写景文章的特点,学会写景的方法(抓住景物的特征,合理安排写景的顺序),欣赏作品准确生动的语言。教学设计: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教学,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过程。

    第四单元:小说单元。目标是:了解小说的一般特点和有关知识,了解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安排情节、描写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的小说佳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学会简单的分析评价人物。教学设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只作精当的点拨。注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

    第五单元:童话单元。目标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单元教学,达到落实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设计:以发展思维和想象力为重点,通过阅读、讨论、设疑、解疑等方式,努力激活课堂教与学的气氛,力求生动活泼。

    第六七单元:古诗文单元。目标是:让学生逐步接触、了解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引导学生养成诚信的品行,做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在学习中大胆质疑,大胆探索。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古代诗歌的美,初步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取得的辉煌成就。

    四、总的教学目标

    新课程教材的教学目标,不再是教材的教学目标,而是学生的语文学习目标,教材只是例子,重要的在于学生的情感体验。

    1、掌握七年级(上)阶段要求掌握的生字词的音义,并学会运用。

    2、学习本册书上的课文,完成木学期的教学任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常用的学习方法。

    4、培养学生语文朗读能力,使之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为培养学生语文语感打下基础。

    5、大量阅读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外读物,增加阅读量。

    6、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文章的主题含义和丰富的思想感情。

    7、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中贯穿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

    五、教学措施

    1、要注意教学目标的整合性。传统的目标设计有重结论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感、重智能变化轻心理体验。新课程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的有机结合。

    2、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要使语文课由单一转向综合,由平面转向立体,由封闭转向开放,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3、要注意教学方式的互动性。要实现由少民主、不平等、单向传输向师生的和谐、民主、平等、互动转变。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4、要注意教学过程(的活动性。尽可能把过去由自己包办的讲解、提问转化设计成学生的多种活动,不仅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而且让他们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掌握知识,并融会贯通,烂熟于心。

    5、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应引进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使学生从单一枯燥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去领略课堂里的精彩世界,要增强了语文课的吸引力,加速了学生盛知过程,促进了认知的深化。

    6、开展课前五分钟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积累、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7、打牢写作基础。除课堂作文外,鼓励学生多写心灵日记,灵活处理练笔与每两周一次作文的关系。力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入手,让写作成为他们抒发自己心灵之感的一种方式。

    8、抓实书写。从书写方式方法、习惯等方面指导和督促他们写好每一个字。每周按要求完成一至二次练笔。

    9、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培养,要求学生本期读一到两本文学名着,做好读书笔记。

    10、组织丰富多彩的口语交际与综合实践课,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11、要注意教学组织形式的灵活性。要在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组织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12、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性。要改变以往一刀切的评价机制,实行全面的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就是要从一个个标点、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开始构建或更新学生的言语世界,与此同时,构建或更新学生的人文世界。

    13、用一颗爱心爱每一个学生,不仅关心学生的成绩,更要关心学生的心理,爱护学生的自尊,对学生多褒少贬。

    六、进程安排

    1、每个单元安排两周时。讲读课文两到三课时,自读课文一到两课时。

    2、每两周安排一次口语交际或综合性学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3、搞好阶段性复习和总结。

    jk251.coM小编推荐

    初一语文教案推荐十三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自己抽时间去完成。写好教案,完整课堂教学可实现。与“初一语文教案”相关的议题是本文的核心,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或其他用途!

    初一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掌握重点词语。(重点)

    2.学习本文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难点)

    3.理解作者对老师深深的敬仰和感激之情。(关键)

    【学习重、难点】

    学习从不同角度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导入:在这个单元,我们认识了美丽温柔的蔡芸之老师,结交了聪明智慧的沙利文老师,这节课我们走近渊博风趣的王几何老师,相信大家一定会喜欢上他的。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阅读信息?

    2.了解作者。

    3.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本文有中心句吗?如果有,是什么?

    5.检查字词。

    (1)给划横线的字注音

    须臾( )斜翘( )屏息( )绰号( )

    叛逆( )嘈杂( )铭记( )持之以恒( )

    (2)理解下列词语

    须臾:一会儿,片刻。

    得意忘形:形容高兴得失去了常态,忘乎所以。

    洗耳恭听:指专心地听。

    持之以恒:长久坚持下去。

    鸦雀无声:形容非常静。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王几何本来叫什么名字?“王几何”这个绰号是怎么来的?

    2.文章共写了老师的几件事,同学们又有什么反应?

    三、默读课文,问题探究

    1.综合全文看,王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分析人物形象)

    2.文中除了写王老师外,还多处写了“我们”的反应,有何作用?(分析写作方法)

    3.王老师请同学们在黑板上画圆和三角形,用意是什么?

    仅仅是为了表现自己的教学功底深吗?文章的这段描写在结构和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分析段落作用)

    四、自读课文,明确写法

    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本文成功地塑造了王几何老师,给你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作者运用哪些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找出来加以品味。)

    五、情感体验,拓展延伸

    1.说一说

    从小到大,哪位老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他的外貌特征,或者他常说的一句话,或者模仿一下他最常做的一个动作,或者叙述一件你与他(她)之间难忘的事。

    (老师可以抛砖引玉,先讲一下自己难忘的老师,由此打开话题和思路,否则学生容易受束缚,不知怎么说。目的是为写作文做准备。)

    2.写一写

    搜寻你印象最深的一位老师,抓住最精彩的一个片段,尝试着用刚学到的刻画人物的方法,写一篇作文,题目是《我心中的良师》。

    提示:抓住老师的特点写出老师的与众不同。(说一说你心中的良师是什么样的?)

    3.讲一讲

    你学完本课的最大收获是什么?(从学到了哪些知识和受到哪些教育入手谈收获)

    初一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设想及依据]

    1、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根据语文学科和诗歌体裁的特点,以及《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的要求。)

    2、教学难点

    ①学习和借鉴诗中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感情的写法。

    ②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依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

    3、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4、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提高朗读能力。

    2、学习和借鉴诗中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感情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想像和合作探究中,让学生学习和借鉴诗中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感情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体验人间至爱亲情,激发他们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炽热情怀。

    [教学策略]

    1、音乐导情:上课之前,我让学生听与本文主题相同而且他们都很熟悉的歌曲《鲁冰花》,唤起学生对母亲的爱,让学生带着这一情感走进课文,使他们更容易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过程中,背景音乐始终萦绕在课堂,使学生沉浸在那种欢愉而深沉的氛围之中。

    2、朗读悟情:在本课的教学中,读是一个学习的重要手段。我采取的方式有:自由读、选择读、示范读、齐读、分角色读等。让学生通过读来了解文章的内容,品味文章的语言,进入文章的意境,体会文中的情感,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

    3、想像入境:让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感受诗中的意境,领悟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4、“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了让学生掌握阅读诗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技巧,并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我首先按品读——感受——赏析——仿写的步骤引导学生学习第一首诗,然后让学生按照学习第一首诗的方法自学第二首诗。以此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情

    (播放歌曲《鲁冰花》导入新课)大家知道这首歌曲的歌名吗?谁能说说这首歌曲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学生回答。(教师导入)是啊!母爱是人类情感中最崇高、最美好的,母子之情是全人类的共同情感,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表达母子之间亲密情感的散文诗——《金色花》(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27页)板书课题。

    (二)初读知情

    1、作者简介多媒体显示作者资料。(师读)

    2、结合屏幕上字词的拼音和解释自由朗读课文,朗读课文时,注意读准字音、注意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3、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篇文章的内容。

    (三)美读悟情.

    1、谁能说说应用什么感情来朗读这篇文章呢?学生发言后,让学生选取最喜欢语段试读,读后请学生评一评。教师小结: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还应该读出儿童特有的.调皮。

    2、多媒体显示难读的句子,一起来分析该如何读,先由学生大胆的试读,再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该怎样读,最后请学生分角色朗读。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嗔怪、担忧、焦虑、欣喜,交织在一起的情感,假装生气)

    “我不告诉你,妈妈。”(淘气、机灵、撒娇、调皮的语气)

    (四)感受入情

    老师在朗读的时候透过眼前的文字,感受到了一幅幅孩子与妈妈嬉戏的生动画面,老师想先给大家描述一幅。请同学们边听边张开想像的翅膀看能否进入老师描绘的画面中。

    (1)教师示范

    清晨,在开满金色花的林荫中,走出一个美丽而修长的身影,喔!是妈妈,她湿发披在两肩,发丝上的水滴轻轻飘落,亲吻着林间的小草,她悄无声息地走进小庭院,缓缓地把双手放在胸前,妈妈在做祷告,突然妈妈的双眉微微扬起,好香呀!这香气从哪来的呢?此时,我屏住呼吸,一声不响。

    请你也从你感受到的画面中选取一幅展开想像用语言来描述。

    (2)学生发言

    (五)、赏析人物

    在这一幅幅的画面中孩子和妈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请用以下的句式来说话。

    我看到了一个--------孩子,我是从---------------看出的。

    我看到了一个--------母亲,我是从---------------看出的。(投影)

    (六)、仿写延情

    1、写法的探讨

    在这首诗里我们感受到了母子间的款款深情,但文中却没有一个“爱”或者“喜欢”这样的字眼,那作者是借什么来表达这母子间的浓浓情意的呢?

    学生思考,代表发言。教师明确,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2、仿写

    母爱是无私的、伟大的,谁不应该感谢母亲抱答母亲呢?泰戈尔笔下的孩子愿变成一朵金色花来表达对妈妈的爱,如果你也具备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随意变化,那么你想变成什么来表达你对妈妈的爱呢?请用“假如我变成了……”开头写一段话,表达你们对妈妈的爱。

    (七)、诗情的诵读

    让我们满怀着对妈妈的爱,充满深情的朗读全文。

    初一语文教案 篇3

    海伦·凯勒,出生于美国亚拉巴马州,美国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她19个月时因急性脑炎被夺去视力和听力,后来以惊人的毅力完成哈佛大学的学业,成为首个获得文学学士学位的盲聋人。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我的老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海伦·凯勒《我的老师》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搜集有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找出文中莎利文老师教“我”学习的具体事例,理清文章思路。通过分析本文独具特色的写人手法,积累写作技巧。

    2、过程与方法:强调自主学习,让学生在阅读中品味,在品味中质疑,在质疑中撞击,最终悟出文章之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领会莎利文老师对学生深沉的爱,懂得珍惜和回报所有人对自己的爱,以及海伦顽强勤奋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教学重点

    从文中获取信息并进行概括及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

    1、侧面描写和衬托的手法的运用。

    2、细节描写的作用及疑难句子的含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学习。

    要求学生查阅海伦·凯勒的《海伦·凯勒传》等相关资料并整理在学习笔记中,借助工具书查找词汇,读懂课文内容,并和同学交流,共享成果。

    读准字音: 无垠yín 毛坯pī 绚xuàn 丽 筑 巢 cháo 覆 fù 盖 骚 sāo动 凝 níng

    掌握词义:(补充注释)纳闷:因疑惑而发闷。启蒙: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预兆:预先显露出的迹象。温存:温柔体贴。琢磨:思索,考虑。毛坯:已具有所要求的形体,还需要加工的制造品。绚丽:灿烂美丽。

    二、课堂教学。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欣赏有关海伦的生平图,让学生感知海伦,由此创设情境,自主导入。

    2、解题释题,确立目标——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海伦生平、《海伦·凯勒传》的故事梗概。

    3、朗读课文,揣摩文意——①学生自由朗读,并画出疑难之处。②师生合作,质疑解题,把握文章脉络。③加强朗读,对朗读的语气、语调、语速、节奏等方面进行指导。④请学生读片断,以体会文章语言之妙。

    三、研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1——3段):写莎利文老师初到“我”家。

    第二部分(4——26段):写莎利文老师教育“我”。

    第三部分(27段):写“我”对莎利文老师的感激之情。

    四、师生对话,解读文本。

    1、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情境,以“我认为这篇文章最精妙之处在于____,理由是____”为话题,开展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老师的对话,师生和文本的对话。如此,既让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又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鉴赏力。

    2、质疑释疑,合作探究:

    ①自由品析文本的内容,写法和语言。

    ②师生合作品析探究如下两个问题:

    a、文题是“我的老师”,为何用那么笔墨写自己?

    b、这篇文章正面描写老师的同时,有没有侧面描写?

    ③在学生品析探究以上问题的基础上,再接着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④学生品析文章的美点、妙点。

    五、梳理小结,迁移训练。

    1、自我梳理课文内容,层次写法,并画出优美之处。

    2、交流学习体会。

    3、迁移训练。用最具个性的感受写“秋”的印象,可以从触觉、嗅觉、视觉、听觉等角度入手,写一两句话,100字以内。

    三、布置作业

    1、查找魏巍或其他作家写的《我的老师》,比较写法上的异同。

    2、完成迁移训练的书面作业。

    《我的老师》同步练习

    第一部分:

    1.海伦·凯勒是国女作家,教育家。(2分)

    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6分)

    和蔼( )琢磨( )绚丽( ) 匿迹()

    含辛r抃plain苦() m怽plain地()

    3.从莎利文老师教海伦认识洋娃娃、水、爱、思考等内容上,你认为莎利文老师在对海伦的教学方面有什么独特的地方?(4分)

    4.“我有了学习语言的钥匙,我热切希望运用学到的东西。”句中“钥匙”是指。(4分)

    5.海伦·凯勒在文说:“我是通过生活本身开始我的学习生活的。起初,我只是个有可能学习的毛坯,是我的老师开了我的眼界,使我这块毛坯有可能发展进步。”这里,作者说自己“是通过生活本身开始我的学习生活的”含义是;说自己“是个有可能学习的毛坯”的含义是;整段话表达了对莎利文小姐深深的 之情。(3分)

    6.“两弹”指 和 ,“元勋”的意思是 ,邓稼先是我国著名 学家。(4分)

    7.释词:(4分)

    ⑴所谓的核武器研究设计院,还只是一片庄稼地,而科技人员呢,也廖寥寥无几。

    寥寥无几:

    ⑵邓稼先作为一个在国内外崭露头角的优秀青年物理学家,在公开场合便销声匿迹了。

    崭露头角:

    销声匿迹:

    ⑶邓稼先他们含辛茹苦地工作到1959年,就把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计算的轮廓勾画出来了。

    含辛茹苦:

    ⑷一年到头,他风尘仆仆,四处奔波,哪里有困难就到哪里去。

    风尘仆仆:

    8.《“两弹”元勋邓稼先》中不少地方描述了我国当年研制“两弹”的艰苦条件,把它们列举出来,并说说这对表现人物所起的作用。(4分)

    9.课文选取了哪些典型事例,表现了邓稼先的爱国热情和献身精神?(4分)

    10.依次填入括号中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3分)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筹划昼夜不断的计算时,要有();决定方案时,要有()的胆识,又要有()的判断。

    A、数学见地 物理直觉 稳健 勇进B、物理直觉 数字见地 稳健 勇进

    C、数字见地 物理直觉 勇进 稳健D、物理直觉 数字见地 勇进 稳健

    第二部分:

    (一)

    带上三句话上路

    李小刀

    你将要远行,孩子,将有一生的岁月等你去走,我送你三句话带在身边。

    快乐是一种美德

    要保持快乐,孩子,这是我们穷人最后的奢侈。不要轻易丢掉快乐的习惯,否则我们将更加一无所有。

    你要快乐,在每一个清晨或傍晚。你要学会倾听万物的语言,你要试着与你身边的河流、山川、大地交谈。在你经过的每一个村庄,你要留下你的笑声作为纪念。这样当多年以后人们再谈起你时,他们会记得当年曾有一个多么快乐的小伙子从这里经过。

    快乐是一种美德。无论你背着多少行李,你也不要把它扔到路边的沟里。即使你的鞋子掉了,脚上磨出了血,你也要紧紧地攥着快乐,不和它离开半天。

    快乐是一种美德,孩子,这是因为快乐能够传染。你要把你的快乐传染给你身边的每个人,无论他是劳累的农夫还是生病的旅人,无论他是赤脚的孩子还是为米发愁的母亲,你都要把快乐传染给他们,让他们像鲜花一样绽开笑脸。

    孩子,在你经过的每个村庄人们都像亲人一样待你,他们给你甘甜的泉水,给你的行囊里塞满干粮,你就给他们快乐吧!记住,快乐是一种美德,它能让你在人们的心中活上好多年。

    不为一朵花停留太久

    在你的旅途上,孩子,会有许多你没有见过的鲜花开在路边。它们守在溪流的旁边,在风中唱歌跳舞。

    不要忽略它们,孩子,我们的眼睛永远不要忽略掉美。你要欣赏它们的身姿和歌声,你要因为它们而感到生活的美好。不管你的旅途多么遥远,不管你的道路如何艰险,你都要和鲜花交谈,哪怕只用你喝点水、洗把脸的时间。

    不要看不见满径的鲜花。但我要告诉你,当你沉浸在花香中的时候,不要忘记赶路,不要为一朵花停留太久的时间。

    你只是一个路过的人,孩子,你要去的地方是前方,你的旅途依旧漫长。你的鞋子依然完整,你的双眼依然有神,你属于远方,而不是这里。

    不为一朵花停留太久。相信这条路的前头还有千朵万朵花在等你。你要知道自己究竟要去哪里,在你没到之前,孩子,不要为一朵花停住脚步。

    你去的地方是远方,孩子,你要知道,那是很远、很远的地方。

    为帮过自己的人准备一份礼物

    你会在某一天踩着满地阳光到达。孩子,只要你的身体里流着奔腾的热血,只要你举着火把吓退野兽,你就早晚会抵达那个你想要去的地方。那是远方,那是幸福之乡。就在你打点行装,准备返回的时候,我要对你说,孩子,别忘了为那些帮过自己的人准备一份礼物。

    你要记得在你的旅途上你喝过别人给你舀来的泉水,你吃过别人给你送上的食物,你听过一位姑娘的歌声,你向一个孩子问过路,你在一间猎人的小屋中度过一个漫漫黑夜。要记住他们,孩子,你要记往这些人的声音、容颜。在你返回的前一天晚上,你要为他们准备好礼物。

    你要把几块丝绸、几块好看的石头细心地包好。你要给姑娘准备好鲜花,你要给老人准备好烟丝,你要想着那些调皮的孩子,他们的礼物最好找也最难找。

    这些就足够足够了。再带上你在路上看过的风景、听过的故事,再带上你的经历和感触,在燃着火的炉边,讲给他们听。

    告诉缺水的人们前头哪里有水,告诉生病的人们哪种草药可以治病,把你这一路的经验告诉他们,把前方哪里有弯路告诉他们。

    这些是最好的礼物。

    不要忘了给帮过自己的人准备一份礼物,孩子,只有这样你的这次远行才算没有白走。

    11.“不要为一朵花停留太久”中的“花”可以怎么理解?(4分)

    12.你认为在生活中怎样才能“紧紧地攥着快乐”?(4分)

    13.你有没有为帮过自己的人准备礼物?请具体说说。(4分)

    14.怎样理解“要保持快乐,孩子,这是我们穷人最后的奢侈”?(4分)

    15.请找出一组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的句子。(4分)

    16.为什么不要为一朵花停留太久?(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17.怎样理解“那是远方,那是幸福之乡。”中的“远方”、“幸福之乡”?(4分)

    18.为什么给帮过自己的人准备礼物,“这次的远行才没有白走”?(4分)

    19.文章一开始提到“我们穷人”。你认为拥有这三句话的人能被称为“穷人”吗?这两个“穷人”的概念有何不同?(4分)

    20.除了文中提到的三句话之外,你认为还有哪些话应该被记得?你能再写几句吗?(4分)

    (二)

    假币

    顾文显

    ⑴人有时一犹豫就错过了良机。辰这样想,此时老教授正在滔滔不绝地和新生们沟通感情,辰就没办法把那两千元钱交上,而早上乘乱交这笔钱再好没有,可那时辰就是犹豫了一下,错过了,辰为此如坐针毡。

    ⑵终于熬到下课,辰遥盯住围在一群叽叽喳喳的女同学中的老教授,好歹待女娃们散尽,他才跨前一步,把钱递上,这时,辰脑子嗡地一声,大片空白,他感到一种灭顶之灾的降临,还好还好,老教授点了点,装在上衣兜里。

    ⑶辰这一夜没合眼,那钱是单独交的,万一老教授发现呢?为了进京到这家文学院深造,他卖光了全部药材,没想到该死的药贩子在交款时夹了三张假币!他曾想到市场上买点零碎花出去,可小贩们不收这假钱。他已没有更多的钱了,逼急了才出此下策,但他又怕被识破。同学们个个是贵胄公子,只他一个穷孩子,假币的事抖落出来,他如何混得下去?

    ⑷辰决定次日主动坦白,就说不小心夹带了,求老教授容他宽限些日子借来补上,这样总比当众揭穿好。

    ⑸辰拿定主意次日就恭候在老教授上班必经路上,见到他说:“老师,我昨天交的钱……”老教授的脸立刻板起来:“别提你那钱!”

    ⑹辰魂飞魄散!却听老教授说:“早不交晚不交,偏我揣了你的钱,在市场上走,被小偷割了兜。”

    ⑺啊呀谢天谢地!辰一边陪小心,一边回到教室,这贼其实是帮了我的忙呢。辰想。

    ⑻兴奋之后,辰又陷入了苦恼。毕竟老教授损失了恁多钱,并且直接怪他学费交得迟!想到教授总穿一件皱巴衣服的寒酸样,他心里就凉了。辰想,好好努力吧,非出人头地不可,有朝一日我加倍报偿这位善良无辜的老人。

    ⑼辰勤学苦作,不断写出好文章,连《人民文学》这样的刊物也有他的一席之地,老教授时常当众夸赞。每当这时,辰就暗自道:等着,老师。

    ⑽学习期满,辰交了大运,脱掉农田鞋,直接成了市文联干部,这当然要得力于《人民文学》。又一年,他又成为省作协聘任的专业作家。辰一步登天,阔步文坛,名声大得吓人,令许多杂志派编辑上门来泡他的议价稿,辰从此再不愁没钱。

    ⑾辰依然惦记着那可怜兮兮的老教授,该彻底了结这块心病了。他为老教授准备了1万元现金,专程来京。

    ⑿老教授高兴:“学生出了大名,不忘师德,这就好。”坚持设家宴款待高徒。酒前,辰鼓足全部气力,向教授认错:“老师,我交给您那两千元学费中,混着3张该死的假币……”他眼圈红了,并哽咽起来。老教授哈哈大笑:“3张假币你还没忘哪?在,我留着呢,如今集什么的都有,我集几张假币玩玩有何不可?”说着,从一本影集内拿出那几张玩意儿。

    ⒀“老师,那您说让贼偷了……”辰目瞪口呆。

    ⒁“假话。兴你假币就不兴我假话?”

    ⒂“为什么?你当时完全可以揭穿。”

    ⒃老教授的脸色立刻无比严肃起来:“揭穿容易,但我更知道一个山里来的孩子该多艰难,那样做对他产生的后果不堪设想,为区区300元钱,扼杀一个人才,吾不屑为之也。”

    ⒄“老师,”辰扑通一声跪了下来,泪流满面:“不回去了,我还要跟您学几年,您一定要收留我!”

    21.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你能说说本文的特点吗?(4分)

    22.概述第③段大意,如果去掉此段文字行不行,为什么?(4分)

    23.文章写辰的前后变化主要运用了 描写,写老教授的高尚品格主要运用了 描写。(2分)

    24.文末,辰跪在地上还要向老师学几年,他要向老师学习什么?(4分)

    25.读完全文后,你认为应学辰的什么,不应学辰的什么?(4分)

    26.第①段第一句的“良机”指的是什么意思?(4分)

    1.美国 2.略 3.莎利文老师在教学方面注意循序渐进的方法。“洋娃娃”和“水”是具体事物,是外部世界,容易被海伦接受,“爱”和“思考”是抽象的事物,是内心情感,这是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 4.通过触摸和感受去认识自然界的方法(或学习语言的方法)。 5.莎利文教育凯勒时是理论联系实际;凯勒虽然身有残疾,但并不是没有学习能力,只是需要合适的引导;感激。 6.原子弹、氢弹、立大功的人、物理 7.略 8.略 9.略 10.D 11.沿途的各种诱惑。 12.永不放弃,无论是遇到挫折还是美好的诱惑。 13.略 14.穷人本来在物质上已是很匮乏了,如果再不保持精神上的快乐,就真的一无所有了。 15.“你要学会倾听万物的语言,你要试着与你身边的河流、山川、大地交谈。……你要留下你的笑声作为纪念。” 16.因为自己的目标还在远方。如果为一朵花停留太久,可能会忘了自己远行的目的,也可能会延误了时间。 17.理想的彼岸。目标最终达成的时候。 18.学会感激才是最后的完美。 19.不能。前一个穷人是指物质上的;后一个是指精神上的。在精神上富足的就不是穷人。 20.对每一朵花微笑。不要撒谎。等等。 21.小小说。本文具有短小精悍,构思巧妙,情节单一,但跌宕起伏的特点,结尾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 22.第③段交代三张假币的来历和辰交三张假币的无奈。此段不能去掉,因为它交代了情节的来龙去脉,又为后文辰的坦白作了铺垫,如果去掉,易使读者产生莫名其妙的感觉,也不会引起和得到人们对辰的同情与谅解。 23.心理;语言、行动。 24.学习老师崇高的品德或高风亮节。 25.应学习辰做错事后深深的良心谴责,并发奋努力立志成才,以实际行动赎罪,不应学习他欺骗老师的行为。

    《我的老师》课文原文阅读

    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就是安妮·莎利文老师来到我身边的那一天——1887年3月3日。

    在那个激动人心的下午,从母亲示意的动作以及人们进进出出、忙个不停的迹象中,我猜到会有不寻常的事发生。我走到大门边,坐在石阶上等待。温暖的阳光照在我的脸上,我的手指触到了鲜花和叶子,我意识到春天来临了。一连好几个星期我都感到纳闷和痛苦,感到疲倦和寂寞。我不能预测未来将带给我什么。

    我感到有人朝我走来,我以为是母亲,就把手伸出去。忽然,有人拉着我的手,然后把我紧紧搂在怀里。就是这个人——莎利文老师,在我以后的生活中深深地爱着我,向我揭示了一切。

    第二天早晨,莎利文老师带我到她的房间,给我一个洋娃娃。我拿着玩了一会儿以后,她慢慢地在我手上拼写了四个字母:“d—o—l—l”(洋娃娃)。这种用手指拼写的方式使我很感兴趣。我不断模仿老师的做法,后来也学会了拼写,我感到很自豪。

    一天,我正在玩一个新洋娃娃,老师给我拿来了旧洋娃娃,以此表明两样东西都可用“洋娃娃”这个词来指称。莎利文老师很耐心地教我,可是我自己发了脾气,随手把一个新洋娃娃摔得粉碎。我整天仍处于黑暗世界之中,感到很痛苦,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缺少强烈的爱。

    老师把帽子拿给我,我知道我们要出去了,要到温暖的阳光中去。我们走到井边,有人在吊水,老师把我的手放到水里。清凉的水涌到我的手上,老师在我的手心中拼写了w-a-t-e-r”(水)这个词。开始她拼得慢,后来越拼越快,我的注意力全凝聚在她的手指上。突然,灵光一闪,我领悟了“water”这个词,它指称的正是这种奇妙的、清凉的、从我手上流过的东西。就是这个词唤醒了我的心灵,使我的心灵得到了自由,因为这个词是活生生的。

    我懂得了每样东西都有名称,每一个名称在我的脑海中都产生新的概念。回到家,我触摸到的每一样东西似乎都充满了生气和活力。我开始用这种新奇的观点观察事物。我想起了被我摔破的洋娃娃,我摸着洋娃娃的碎片,想把它拼凑起来。我的眼眶里充满了泪水,我意识到自己干了错事,我第一次感到后悔和难过。

    就在那一天我学会了很多新词。我记不太清楚了,但是“母亲”“父亲”“姐妹”“老师”等这些词肯定是其中的一部分。那天晚上睡在床上,我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我热切地盼望着新的一天来临。

    春天到了,莎利文老师搀着我的手,穿过人们正在播种的田野。我们坐在河边的草地上,在大自然中很自然地开始了我的启蒙课程的学习。我懂得了阳光和雨露能使植物生长,鸟儿会为自己筑巢,松鼠、鹿、狮子等动物会为自己觅食做窝。随着知识的增长,我感到周围的世界越来越多的东西给我带来了兴奋和愉快。莎利文老师教我从森林中散发的芳香,从青草丛的叶片中体会大自然的美。她还向我描绘地球的形状。她从一开始就这样使我胸怀大自然,使得自然界成为我思想的一部分。

    但是,也就在这时候,我体会到大自然对人并不总是善的、美的。早晨出门时天气很好,但很热。因为走的路程较长,我们坐在树阴下休息过两三次,最后一次是在离家不远的一棵果树下。果树给我们提供了一块凉爽的遮阴地。我在老师的帮助下,很容易地爬到树上去了。我一直往上爬,在树枝丛中找到一块能坐的地方。莎利文老师建议,我们就在树阴下吃午饭,叫我等她拿来午饭后,再从树上下来。

    突然间天气起了变化,太阳一下子没有了。我知道天空已是乌云密布,因为我已感觉不到阳光照射的热量,还闻到一股从大地散发出来的奇异的味道,我意识到这是雷雨的预兆。离开了老师,我一个人高高地坐在树枝上,感到非常害怕,感到非常孤单。周围是无垠的空间,一切都是那么陌生。我坐在树枝上静静地等待着,我想只有等老师来,我才能从树上下来,否则别无办法。

    周围死一般的沉寂。树叶开始骚动,然后整个树都在颤抖。要不是我使劲地抓牢树枝的话,一阵强风早就把我从树上刮下来了。狂风怒吼,树不停地、猛烈地摇晃着。一阵倾盆大雨把我周围的小树枝都打断了,我想从树上跳下来,但周围的恐怖气氛使我动弹不得,我只好仍留在树上。我感到一阵轰鸣声,似乎有什么重物掉下来,我坐的树枝摇晃得更厉害了。我想树和我会一起倒下来。正巧这时,老师来了,她一把抓住我的手,扶我从树上下来。我紧紧搂住老师,感到非常高兴,我的脚又重新踏在坚实的土地上了。这件事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课——大自然并不总是对你微笑,给你仁慈。

    我有了学习语言的钥匙,我热切希望运用学到的东西。

    记得有一天早晨,我第一次问老师“love”(爱)这个词的意思。我在花园里找了不少早春的鲜花,我把这些花拿给老师。她想吻我一下,但是那时候,除了母亲以外,我不喜欢别人吻我。莎利文老师用手臂温存地围着我的脖子,在我手上拼写了“我爱海伦”。

    我问:“‘爱’是什么东西?”

    她把我拉得更近,用手指着我的心说:“爱就在这里。”她的话使我迷惑不解,因为当时除了手能摸得到的东西以外,我不能理解任何别的东西。

    我闻着她手上的花,打着手势问:“花的香味是‘爱’吗?”

    “不是。”我的老师说。

    我想了一下又问:“温暖的阳光照在我的身上,射向四面八方,这是‘爱’吗?”

    我认为没有什么比太阳更美丽的东西,因为它温暖的光能使万物生长。但是莎利文老师还是认为不是。我感到困惑和失望,我想我的老师真怪,为什么不把“爱”拿给我看看,让我摸摸。

    大概一天以后,老师要我把大小不同的珠子穿成两颗大珠和三颗小珠相间隔的式样。我穿错了很多,莎利文老师并没责怪我,而是耐心和蔼地指出我的错误,叫我再仔细地按正确的次序排列。莎利文老师用手触着我的前额,拼写了“think”(思考)这个词。

    刹那间,我懂得了事物的名称是在人们的脑子里通过思考产生的。我第一次意识到某些东西不一定都是我的手能摸到的。

    我花了很长的时间琢磨“爱”这个词。现在我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了。太阳被云覆盖,下了一场阵雨。忽然云开日出,阳光又带来了南方特有的炎热。

    我又问老师:“这是不是‘爱’呢?”

    老师回答说:“‘爱’就像云一样,在太阳出来之前布满天空。”接着她又解释说,“你知道,你不能摸到云,但你会感觉到雨。同样的,你不能摸到‘爱’,但是你知道人的温情可以灌注到每一样东西中去。没有爱你就没有欢乐,你就不愿游玩。”

    我的脑子里充满了美妙的真理。我感到我的心跟我看不见的东西,跟别人的心,都是紧紧地连接在一起的。

    我是通过生活本身开始我的学习生涯的。起初,我只是个有可能学习的毛坯,是我的老师帮我开了眼界,使我这块毛坯有可能发展进步。她一来到我的身边,就给我带来爱,带来欢乐,给我的生活增添绚丽的色彩。她把一切事物的美展现在我的面前,她总是设法使我生活得充实、美满而有价值。

    初一语文教案 篇4

    《卖油翁》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则寓言故事,通过卖油翁自钱孔滴油技能的描写及其对技能获得途径的议论,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卖油翁初一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卖油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注音,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

    2、掌握实、虚词,译全文;学习详略得当的写法。

    3、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1、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句义。

    三、教学难点:

    1、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与传神。

    2、背诵全文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卖油翁》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归田录》,这是欧阳修所著的别集,共153卷,附录5卷。《归田录》是其中的一卷。宋英宗治平四年 (1067年)欧阳修再次遭飞语中伤,自请外任,这一卷是在出知亳州时作的。他在《归田录》序里说:“归田录者,录以备闲居之览也。”是一部笔记小说。欧阳修(100-1072)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谥号文忠。是文坛诗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查字典,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

    尧咨 自矜 家圃 睨之

    颔之 酌油 杓 沥

    2、熟读课文。

    3、查字典、看注释试翻译课文。

    【学生活动:识记字词,朗读课文,翻译课文。】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和停顿。

    2、请几个同学翻译课文,讲清重点词语的含义。

    第一自然段:以此:因此.尝:曾经.而:表顺接,可不译.其:指代陈尧咨.十中八,九:十箭射中八,九箭.

    翻译: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凭这点本领自我炫耀。他曾经在自家的场地上射箭,有个卖油的老头放下担子站在那儿斜着眼看他射箭,很久没有离开,看到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的,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第二自然段

    尔安敢:尔:,你,乃:于是。以钱覆其口:以,用.其:指葫芦。

    而钱不湿:而:但是。因曰:因:,于是。

    翻译:陈尧咨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 我的射技不是很出色吗?”卖油的老头说:“没有什么,只不过手熟罢了。”陈尧咨怒气冲冲地说:“你怎么敢小看我的射技!”老头说:“凭我酌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个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勺子 把油注入葫芦,油从钱孔灌进去,可是钱不沾湿。于是说:“我也没有什么,只不过是手熟罢了。”陈尧咨只好笑着打发他走了。

    3.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什么?

    【学生活动:朗读课文,翻译课文,讨论、交流、展示。】

    四、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讨论并归纳:

    1、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和背景。

    地点:陈尧咨家的空场子上.

    人物:陈尧咨和卖油翁.

    背景: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因而“自矜”。

    2、本文在叙事过程中是如何安排详略,突出主题的?

    3、本文给人什么启示?

    【学生活动:复述故事、讨论交流。】

    五、课堂总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二)

    2、背诵全文。

    《卖油翁》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10分)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构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2分)

    ①睨之,久而不去______

    ②以钱覆其口 ________

    9、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吾射不亦精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康肃笑而遣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中两个人物各有什么特点?请分别指出来。(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

    参考答案:

    8、①斜着眼看。 ②盖。

    9、①我射箭的本领不也是很精湛吗?

    ②陈尧咨笑着将他打发走了。

    10、提示:陈尧咨因“善射”而“自矜”,了解了卖油翁启发的谦和。卖油翁不因有长处而骄傲自满。

    第二篇:

    8、《卖油翁》的作者是____朝的_______。(2分)

    9、解释加点字词(2分)

    ①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②但微颔之( )

    10、翻译句子(2分)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___________________

    11、本文通过陈尧咨善射、卖油翁酌油入葫芦告诉我们________的道理。(2分)

    参考答案:

    8、宋 欧阳修

    9、放 点头

    10、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敢看轻我射箭(的本领)!

    11、熟能生巧

    《卖油翁》教学反思

    众所周知,《卖油翁》这个文言故事告诉人们一个“熟能生巧”的道理,即使有什么长处也没骄傲自满的必要。但是,在接下来分析课文的过程中,同学们却没有按照我的教学思路走。有的同学对于课文当中卖油翁“睨之,久而不去” 这一句颇有微词,因为它的解释是:斜着眼睛看,久久不走过去,那卖油翁这样斜着眼睛看是否有不礼貌的表现呢?如果是不礼貌,按照老师对课文主题的总结,怎么向他学习谦虚的精神呢?还有的同学认为陈尧咨射箭的命中率百分之八,九十,这样的命中率应该算很高,他的骄傲是应该的。

    开始,同学们的疑问使我一时不知道如何作答。在我与学生一番争论过后,我对学生进行了这样的引导:我的做法也许会和卖油翁一样,因为前面写到陈尧咨射箭的命中率也就八,九成,就到处炫耀。所以这里卖油翁的做法,并不仅仅是针对陈尧咨的射箭技术,更重要的是针对陈尧咨的态度。这样斜着眼睛看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至于陈尧咨,他应该有精益求精的精神,毕竟他的技术还没有达到最精湛的程度。

    虽然学生们对于我的最终解释比较赞同,但学生在本课上的表现依旧引起了我的震撼:他们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我感到非常的欣慰。其实,真正有血有肉的答案,应该是学生自己探讨出来的,真正有血有肉的课堂,也不应该按照教科书循规蹈矩的进行。为了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需要教师给予学生自由发言的机会,更需要教师具有开放课堂、驾驭课堂的理念与能力。

    初一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2、能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并说出其作用。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要点点拨

    《绿色蝈蝈》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文章把绿色蝈蝈放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介绍,介绍了它的外表特征、生活习性。

    学习过程

    一、预习检测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1)篝火()(2)wú桐()(3)shu猎()

    (4)喧嚣()(5)yīn哑()(6)静谧()

    (7)cuàn夺()(8)螽斯()(9)吮吸()

    2、根据下面的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

    (1)指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

    (2)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

    (3)一点儿也不拖拉,干脆果断。()

    (4)形容非常地慌张,以致一点办法都没有。()

    3、本文中运用了很多拟人的修辞手法,请找出两句并分析一下它们的作用。

    (1)句子:

    作用:

    (2)句子:

    作用:

    二、整体感知

    4、快速阅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蝈蝈外表特征的句子。

    5、文中除了介绍蝈蝈的外表特征外,还写了哪方面的内容?

    三、品读赏析

    6、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段落?为什么?

    7、你最喜欢哪些词语或句子?为什么?

    四、拓展延伸

    8、请同学们灵活运用本文的写作特点(或语言生动,或运用拟人……等)说说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初一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积累成语“刻舟求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利用工具书及译文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3.了解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结合译文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教学难点:了解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课时划分:一课时

    课前准备:布置预习,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出示:寓言,回顾什么是寓言?(ppt)

    介绍学过的或知道的寓言故事,并说说明白了一些什么样的道理。

    师小结:不少许多富有启示的寓言故事来自我国古代文集著作。今天学习的这篇文言文寓言就出自《吕氏春秋》。

    揭题(ppt)在船上做记号来寻宝剑。“求剑”是目的,“刻舟”是采取的方法。

    二、检查预习

    1.师范读,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体会文言文的朗读方式,在重点字下打记号。

    2.学生用一句话回答。小声自读,指名读,评价,正字正音。

    3.齐读。

    三、理解文言文意思

    1.自读译文,勾画不懂的地方,批注问题。

    2.“专家组小老师”讲解大意,强调要点。

    (先示范读句子,讲意思,然后提示易读错和词义重要的字,并出示ppt,要求同学补充批注)

    3.质疑,并补充批注。

    4.齐读译文。

    5.练习一。

    四、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1.文言文言简意赅,短短几句就告诉我们这么多内容,我们再来好好读一读。(齐读)

    2.这个文言文寓言故事我们不仅要会读,还要读懂,试想当船靠岸后,楚人怎么去捞剑的?他能捞到吗?那他会有什么神情?会说些什么?那些岸上的人看到他的举动会有什么议论?

    大家思考一下:求剑的楚人为什么求不到剑呢?(ppt)在书中找出来勾画

    出示:舟已行矣,而剑不行(齐读)指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作者是如何评论这个楚人的?求剑若此,不亦惑乎!(齐读)

    3.确实他太糊涂了,那么你认为这个楚人是什么样的人?(不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办法,不懂变通)这个故事就讽刺了这类人,它的近义词是什么?

    4.今天我们积累了一个成语:刻舟求剑。它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通过这个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生答)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见机行事、随机应变)

    练习二:写出你的收获。

    六、板书设计

    刻舟求剑(要变通)

    近义:墨守成规

    反义:见机行事

    《刻舟求剑》说课与反思

    成都苏坡小学 周丽莉

    《刻舟求剑》出自战国《吕氏春秋》,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讲的是一个楚国人按照船上刻的记号在不同的地方去寻找落入江中的宝剑。故事讽刺不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办法,不懂变通的人,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文章篇幅虽然短小,但是情节完整,叙事生动,语言简练,有很强的艺术魅力,体现了文言文言简意赅的特色。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设计。

    一、激趣导入

    我让学生回顾什么是寓言?(蕴含深刻道理的小故事)再回忆学过的寓言和明白的道理,为课文学习奠基。

    二、会读

    教师示范朗读,提示朗读中要注意的地方,如读文停顿和容易读错的字。再由学生齐读文章,进一步巩固,在读的过程中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选择学生朗读时注意兼顾好中差三类学生都有涉及。

    三、会译

    结合p57金钥匙,通过译文学习古文。特别加入“专家组小老师”讲解环节,逐字逐句的翻译文章,并有要点提示,包括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目的训练学生自学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另外有质疑环节,巩固认识。在本部分加强朗读指导,要带入自己的理解。

    四、会悟

    文章的学习到了尾声,通过多次的读文,能够了解并且说出文章所蕴含的道理是什么,真正的把文章学习透彻。这部分主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以课文和插图为载体,通过合理想象对事件有更深刻的认识,尤其对于“刻舟”这一方法的使用和是否能“求剑”,因此更能体会要学会变通,能根据发展的状况随机应变。

    课后反思:

    完成这一课后,有些老师们也给我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同时我也就这堂课的完成情况做了反思:

    首先,导入时的回顾与课文紧密联系,达到了预期目的,破题处理结合了单元主题——方法,十分鲜明。

    其次,教师示范朗读让学生体会文言文的朗读方式,我要求学生在容易读错的字下打记号,困惑的是对于古文的停顿节奏是否该让学生做标注。

    然后,在“会译”环节有“专家组小老师”讲解,这是提前告知每个学生做到精预习,结合平时表现,率先选出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的。目的在于发挥优秀学生示范作用,限度激发潜能。详细分析文意时有的过于详细,涉及到的许多知识小学阶段并不需要学生理解,只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文意即可,语法的东西对他们来说还有一定困难,如果能让学生自己感悟,我想效果也许会更好些。

    最后在“会悟”环节激发学生想象力效果较好,通过对比更能了解方法达不到目的因为没有根据情况变通,因此更加利于体会寓意。在本课教学中我加入课堂练习环节两次,力图高效率巩固和加深理解,又能体现读写结合,突出要点。

    总之,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更是小学教学中的难点,教师应指导小学生好好学习文言文,学好文言文,使文言文这一中国古代文学瑰宝不致因时空的久远而褪色。

    在此再次感谢学校的老师们给我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如果反思中存在有误或不足的地方,希望领导们和老师们多多批评指正。

    初一语文教案 篇7

    爱莲说是北宋学者周敦颐所作的一篇议论散文]。该文通过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表明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爱莲说初一下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爱莲说》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 理解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特征;体会语言特色及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过程与方法

     指导学生诵读课文,体味骈散结合的语言之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领悟文中君子的高洁品质,并把其化为自己对崇高道德的追求。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难点 体会品味托“莲”寄寓的深刻含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欣赏以“荷花”为题材的中国画,创设教学情境。(可展示实物,也可制作课件配以诗文、音乐。)

    2导入语:荷花也称莲花,它一直是中国画家们喜爱的绘画题材,也是历来为文人墨客们所称颂的景物。李白的“涉江弄秋水,爱此荷花鲜”和白居易的“冷碧新秋水,残红半破莲。从来寥落意,不似此池边”分别抒发了诗人不同的感情。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入荷花别样红”则抒写了满湖荷花带给人们的无尽喜悦。而宋代哲学家周敦颐在南康郡做官时,曾亲自率领属下开挖了一块四十余丈宽的池塘种莲。他凭栏放目,触景生情,写下了赞美莲花的传世名篇《爱莲说》。

    (二)研读课文

    1板书课题。(边讲边板书:爱莲说周敦颐dūn yí注意“颐”字的写法,左边中间是个“口”,不能写成“臣”字。“莲”是上下结构,“艹”应在“连”字之上。)

    2题解:“说”是古代一种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又可以发表议论的文体,偏重于议论。所以后来人们常把说理辨析的文章统称为论说文。那么“爱莲说”这个题目该如何理解呢?

    归纳:谈谈爱莲花的道理,说说爱莲花的道理。

    3指导顺畅朗读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注意语气语调,在自己认为难读难写的字下画上横线。

    (2)让学生利用工具书、互相交流解决难读难写的字。

    (3)让两位学生上黑板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可以用屏幕展示,也可用小黑板。评点时,注意形义的点拨。)

    甚蕃(fán)淤(yū)泥濯(zhuó)清涟(lián)不染(rǎn)

    亵(xiè)玩隐逸(yì)噫(yī)鲜(xiǎn)有闻

    (4)学生齐读课文。(如有不顺畅处,教师点拨后再齐读一遍。)

    4指导诵读课文

    (1)明确诵读要求: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有所不同。古人读诗文用的是吟诵的方法,语气比较舒缓,抑扬顿挫,很有韵味。我们在读文言文时,可以借鉴古人的读书经验。(引导学生回忆电影、电视中古人读书的语调、神态,然后加以归纳。)

    (2)比较文中八个“之”的用法:文中有八个带“之”的句,哪些句子中的“之”可以理解为“的”,哪些句子中的“之”有舒缓语气的作用?(将八个句子分成两组,教师范读,明显地读出后一组的“之”有舒缓语气的作用,再让学生进行判别。明确后,让学生齐读领会。)

    水陆草木之花

    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文中还有哪些字词在诵读时,语气可以适当延长些呢?(让学生轻声朗读体会)明确:如第1段中的三个“而”。第2段中的三个“也”,叹词“噫”,语气助词“矣”等。(学生回答时言之有理即可。)

    (4)本文句式上的特点是骈散结合。相邻的两句话,字数相等,意思相对,叫做骈句。从宽处讲,排比句也可看作骈句。提问:文中哪些句子属于骈句呢?

    明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5)提问:这两处骈句应该怎样来读呢?(指名朗读,教师点拨。)

    明确“出……不染,濯……不妖”,“染”、“妖”读时要一扬一抑。读排比句时,语气应逐渐加强,层层推进,富有气势。

    (6)学生齐声诵读课文,体会诵读指导要求。

    5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小声朗读课文,对照注释理解句意,小组讨论疑难问题。

    (2)让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决有关难字难句的问题。

    (3)课上练习: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二”。

    (4)提问:在作者看来,莲花有什么可爱之处呢?试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

    明确:莲花的可爱之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提问:这一长句,突出了莲花的哪些特点呢?(明确后板书莲的品格“高洁”、“庄重”、“正直”、“芳香”、“清高”。)

    明确:这个长句,从生长的环境方面,写出了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濯清涟而不妖”的庄重;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出了莲“中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远益清”的芳香;从风度气质方面写出了莲“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

    (6)提问:我们知道了作者之所以爱莲,不仅因为莲花的姿态美丽,更是因为莲花的高洁、庄重、正直、芳香、清高的品格。那么我们该用怎样的感情来朗读这一个长句呢?

    明确:敬佩、赞美之情。

    (7)师生共同朗读这一长句,要读出敬佩、赞美之情。

    (8)提问:前面我们说过“说”这种文体偏重于议论,那么《爱莲说》这篇课文,哪一段偏重于议论呢?请找出直接议论莲的句子。

    明确:第2段对菊花、牡丹作出评论,表明爱憎。直接议论莲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9)提问:君子是怎么样的人?

    明确:是品德高尚的人。

    (10)归结:作者把莲花比作君子,由此可见他赞美莲花的根本目的是,借赞美莲花去赞美具有莲花一样的高尚品格的人。这种写法叫作“托物言志”。“莲,花之君子者也”这句话是全文的核心句。(板书“花之君子者也”,“托物言志”)我们读这句话时,要读出由衷的赞美之情。

    (11)提问:文题是“爱莲说”,而文中却三次提到“菊”、“牡丹”,这有什么作用呢?(板书“菊”、“牡丹”,“衬托”)

    明确:衬托。第一次衬托,表现作者自己独爱莲花,与众不同;第二次衬托,显出莲花的品格高出百花;第三次衬托,表现作者自己对追名逐利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12)提问:“噫”是一个叹词,表示感慨,引领下文对不同爱花人的品评。这三句话在朗读时语气应如何把握?(明确后齐读这三句)

    明确:第一、二句读出感叹的语气。第三句要读出嘲讽的语气。

    (13)齐读全文。要求语气舒缓,抑扬顿挫,富有感情。

    (三)延伸拓展

    1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爱莲说》中的哪一句,并谈谈自己对这一句的理解。

    2课前准备若干未题过字的、以“荷花”为题材的画,让发言的学生题上自己喜爱的句子,并作为奖品送给学生。

    (四)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并用行楷默写课文。

    板书设计

    爱莲说

    周敦颐

    陶渊明 独爱 菊 (正衬) 隐逸者 惋 惜

    世人 甚爱 牡丹(反衬) 富贵者 鄙视

    予 独爱 莲 君子者 赞 美

    《爱莲说》赏析

    莲花,曾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高歌咏叹的对象, 但大多数文人都是惊叹于它的清姿素容,并将其形诸笔端;而这笔散文精品却独辟蹊径,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 ,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视和厌恶。

    从内容上看,这篇文章可明显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 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文章的前一部分,写出了莲花的高贵品质。首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花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和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其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 出了它空管挺直、不牵扯攀附的高尚 品质;再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写出了莲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样,凛然不可侵犯。

    前文所说的一切,事实上是作者人格的写照,是作者心志的自明,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文章的第二部分得到明证。正如作者所说:“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其间的潜台词就是感慨于象他一样具有莲花之洁的人实在太少了。

    文章第一段以菊花和牡丹衬托,表明自己独爱莲花,并描绘莲花的形象,赞美莲花的品格。第二段与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相比较,点明莲花“君子”的比喻意义,表明作者对君子的向往之情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全文以托物言志,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

    在写法上,《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托物言志。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同时,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在文中几次以菊、牡丹反衬莲之美;还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使“爱莲”这一主题得以加深,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三种形象的对比的高明手法,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文章以一个“爱”字贯通全文,把爱莲这一主题落到了实处,也把爱莲变现的淋漓尽致。 这首诗在语言上也同样富有特色,那就是优美简练,的确是如莲之美——“不蔓不枝”,没有多余的无用之语

    其重点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一句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表达的意思恰好相反。其中心句为:“莲,花之君子者也。”

    古人写文一般都是借物抒怀, 同样的一句话,都有二层意思,一层喻物,一层抒怀。同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也有第二层抒怀意思。隐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实际上,他说的意思就是:官场黑暗,要在官场上保持自己高洁的品格,就如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那么难。这也是他为官的经验总结,因为他不想同流合污。而“濯清莲而不妖”,不过是作者的一种良好愿望罢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道理?所以百花之中独莲而能为,弥足可贵也。这也是作者的感叹吧,因为在大环境中他是不可能做到独善其身的,除了逃避与远离。或者如他那样兢兢业业的守着自己的一份志节。

    周敦颐的《爱莲说》从“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开篇深沉大气,既点明了《爱莲说》之莲也属水陆草木之花,也点明了莲的可爱,只是“甚蕃”者里的之一罢了。这为他下文的“予独爱莲”埋下了顺理成章的伏笔。如此开篇,出笔皆成不凡,吸人眼球也。接下去周敦颐并没在甚蕃里纠缠,只是直接缩景,一句“晋陶渊明独爱菊”,更加明确了题意,陶渊明可以爱菊抒怀,我怎不可独爱莲呢?

    接下句“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像是重复,但实为加深语意也,而且此句入文,让对比感更为强烈,为其求莲之高洁铺下了引子。大意是周敦颐本人独爱莲与晋陶渊明的爱菊避世不同,为保持一份高洁,宁愿终老南山。他要在尘世中当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这种在污世保持清白与独自避世求真的心态,与众人皆羡富贵(牡丹)的从众心态是有着思想境界上本质的区别的。这为爱莲说所要表达的“出淤泥而不染”作了最好的铺垫。

    下句周敦颐就直接进入了正题“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写莲之语,爱莲之心,喻莲之志,可谓一气呵成,看似是对莲的直观描写,其实字字句句皆是借莲之表像倾诉心衷也。此运笔之老到,实让人叹为观止。可说通篇读者都无一丝喘息之机。语言超凡脱俗,而回味却是隽永绵长,越品越有滋味。

    收篇,周敦颐先用花进行比喻,让花的特性喻人,虽平淡,但比喻帖切,让人读来也别有一番滋味。“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此平淡之句接上节“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可谓浑然一体,不着丝毫痕迹。而更重要的是,借花喻人,将陶渊明的避世,世人皆追求荣华富贵的心态描写的淋漓尽致,而无一言直接指责。 在文章结尾,作者一叹真正隐逸的高士极少,二叹品格高尚的君子罕见,三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很多,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周敦颐通过这样的对比,将自己比喻为君子。君子难为,犹胜于避世也。从这一点来看,周敦颐有些孤芳自赏的意思。不过周敦颐也有些自知之明,接下去他发出了深沉的感叹“菊之爱,陶之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是的,滚滚红尘,又有多少人能避世以求一份真呢?晋有陶渊明,可现在却听都没听到还有人会这样做的。或是像我一样的,在尘世中能相守一份纯净的,有着我这样追求君子风范的,又有几人?大多数的人,皆在红尘世事中从众罢了。从这里可以看出,周敦颐是高傲的,他那种不从众只求纯净的心态,在碌碌尘世中是难能可贵的。他感叹,是因为世风日下,大多数人皆被世事玷染也。

    本文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鄙弃。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美德,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此文高风亮节,清雅脱俗,精短,琅琅上口,有押韵,实为古文中难得的精品短篇。而且一文双解,内容厚实而意境深远。加上其文近似白话,易读易解,所以成了流传后世脍炙人口的佳品。在赏析此文的时候,如果能感动于文中的志节,这也就是读此文的最佳所得吧。《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对莲的喜爱)为线索;两个陪衬,以水陆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和牡丹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爱菊花,爱牡丹,爱莲花,指代三种人菊花:隐居避世的人;莲花:指品德高尚,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牡丹:指追求富贵高傲之人。

    背景

    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著名的理学家周敦颐来星子任南康知军。周敦颐为人清廉正直,襟怀淡泊,平生酷爱莲花。

    周敦颐来星子后,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周敦颐来星子时已值暮年(55岁),又抱病在身,所以每当公余饭后,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并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爱莲说》。《爱莲说》虽短,但字字珠玑,历来为人所传诵。

    一年以后,周敦颐由于年迈体弱辞官而去,在庐山西北麓筑堂定居讲学。他留下的莲池和那篇《爱莲说》,一直为后来者珍视。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朱熹调任南康知军,满怀对周敦颐的仰慕之情,重修爱莲池,建立爱莲堂,并从周的曾孙周直卿那儿得到周敦颐《爱莲说》的墨迹,请人刻之于石立在池边。朱熹作诗道: 闻道移根玉井旁,花开十里不寻常; 月明露冷无人见, 独为先生引兴长。 赏析《爱莲说》,其重点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这是全文的中心题意。 古人写文一般都是借物抒怀,同样的一句话,都有二层意思,一层喻物,一层抒怀。同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也有第二层抒怀意思。隐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实际上,他说的意思就是:官场黑暗,要在官场上保持自己高洁的品格,就如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那么难。

    这也是他为官的经验总结,因为他不想同流合污。而“濯清莲而不妖”,不过是作者的一种良好愿望罢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道理?所以百花之中独莲而能为,弥足可贵也。这也是作者的感叹吧,因为在大环境中他是不可能做到独善其身的,除了逃避与远离。或者如他那样兢兢业业的守着自己的一份志节。 周敦颐的《爱莲说》从“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周敦颐(1017~1073)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周敦颐从小喜爱读书,在家乡颇有名气,人们都说他“志趣高远,博学力行,有古人之风”。他的学问、气度,也感动过许多人来追随他学习,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程颐、程颢两兄弟,他们后来都成了南宋一代著名的理学家。

    公元1072年,周敦颐来到江西,创办了濂溪书院,从此开始设堂讲学,收徒育人。他将书院门前的溪水命名“濂溪”,并自号“濂溪先生”。因他一生酷爱莲花,便在书院内建造了一座爱莲堂,堂前凿一池,名“莲池”,以莲之高洁,寄托自己毕生的心志。先生讲学研读之余,常漫步赏莲于堂前。后造就一篇《爱莲说》,其佳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成为千古绝唱,至今仍脍炙人口。

    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注释

    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东晋著名人。是著名的隐士。他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从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盛:特别,十分。甚:很,十分。

    之:的。

    可:值得。

    者:花。

    蕃:通“繁”多

    独:只,唯独。

    自:自从。

    予(yú):我。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

    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妖艳。

    焉:声词,相当于现在的“啊”。

    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通:空。

    直:挺立。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

    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芬。

    远:遥远,空间距离大,

    远播,远远的传送出去。

    益:更,更加。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植:“植”通“直”,立。

    近:靠近,走近(形容词)。

    可:只能。

    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玩:玩弄。

    谓:认为。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者:……的人或物。随着前面的名词而变化,例如:“有黄鹤楼者”中的者意思就是……建筑

    噫:感叹词,相当于现在的'啊'。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之:语气助词,的。(一说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鲜(xiǎn):少。

    闻:听说。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宜乎众矣:(爱牡丹的)人应该是很多了。宜乎:当然。宜:应当。众:多。

    异义词

    (亭亭净植)植: 古义:立

    今义:种植

    (宜乎众矣)宜:

    古义:当。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今义:合适,应当。

    译文

    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可以喜爱的有很多。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感叹词,在此作助词,以加重语气。)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特点

    文章托物言志,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与赞美,歌颂它坚贞不渝,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是衬托,用菊正面衬托,用牡丹反面衬托。

    题解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通常借某一事物,可以记叙事物,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议论,相当于现代的杂文,但都是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与现代杂文颇为相似。《爱莲说》就是说说喜爱莲花的道理。

    赏析“说”,

    是一种议论性古代文体之一,它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周敦颐的《爱莲说》正是这种托物言志的文体中一篇不可多得的传世佳作。

    《爱莲说》中考题汇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10题。

    (一)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濯清涟而不妖 ②不蔓不枝

    6.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7.文末为什么将前文“菊、牡丹、莲”的写作顺序改为“菊、莲、牡丹”?(2分)

    5.①洗涤 ②生枝蔓 说明:本题2分。

    6.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说明:本题2分。

    7.为了突出作者对当时追名逐利世风的讽刺与批判,深化文章的主旨。说明:本题2分。

    7.【2013年•重庆B卷】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一12题。(15分)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初一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了解湘西地区端午日的风俗习惯,感受其独特的文化魅力。

    2.学会感受赛龙舟场面描写的精彩并掌握场面描写的方法。

    3.明白“力量从团结中来”这一道理。

    教学重难点:

    1.感受端午赛龙船的精彩场面描写。

    2.运用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有条理的写好一个场面。

    教学方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辅助手段: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一)认真阅读下列资料,了解作者、作品。

    1.作者:沈从文(1902-1988),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作者像

    2.作品:代表作《边城》《长河》等,作品表现湘西美丽的景色和纯朴的民俗风情。《端午日》就选自《边城》。

    (二)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理清课文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大意。

    (三)小组合作解决不懂的地方。

    (四)独立完成以下课前作业。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蘸(zhàn)酒 呐(nà)喊 洞穴(xué) 泅(qiú)水 干燥(zào) 擂鼓(léi) 节拍(pāi)

    2.除“端午节”外,你还知道哪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哪些被明文规定为法定节日?

    答:传统节日——春节[农历01/01] 、元宵节[农历01/15]、清明节[农历04/05]、端午节[农历05/05] 、彝族火把节[农历06/24] 、七夕节[农历07/07]、中秋节[农历08/15] 、重阳节[农历09/09] 、过小年[农历12/23] 、除夕[农历12/30]等。

    法定节日——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

    3.全文紧扣 端午日 展开,着重描写端午日赛龙舟场面,按“ 争看划船 —— 竞追鸭子 —— 结束赛事 ”的思路展开,按 时间 顺序来安排材料。

    4.茶峒人过端午有什么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中详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

    答:概括风俗:穿新衣、画王字、吃鱼肉、赛龙舟、捉鸭子。

    这些风俗习惯中详写的是赛龙舟。详略安排,文章显得错落有致;详写赛龙舟,是因为它最具代表性,最能体现节日的气氛和民族精神。

    二、学习研讨:

    ■导入激趣: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作者用什么方法描写赛龙舟的场面?并找出相关的句子。

    答:⑴正面描写(桨手、带头的、锣手、鼓手的外貌和动作描写)和侧面烘托(两岸人呐喊助威)相结合的方法。

    如:正面描写:外貌描写——“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

    动作描写——“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

    ⑵虚实结合:实写鼓手船手的协作,虚写即采用联想想象(“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

    初一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理解、积累“企盼、油然而生、花团锦簇、美不胜收、不可名状、期期艾艾”等词语。

    ⑵了解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

    2、能力目标:

    ⑴培养学生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的能力,把握课文一体两面的思路结构。

    ⑵揣摩文中重要语句,加深阅读体验。

    ⑶理解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3、德育目标:

    ⑴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⑵学习海伦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

    【教学重点】

    研读课文,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

    深入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本文一体两面,既表现了富有爱心和高超教育艺术的莎莉文老师的形象,同时也展示了海伦人生起步的足迹和精神追求,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引导学生先通读,再有表情地朗读,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概括,从整体上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把握行文思路。深入研读文中细节,如与老师见面的独特心理感受,老师教授她认识事物时的喜悦心情,从认识具体事物到认识抽象事物的思维跨越等,从盲聋哑人的角度体会文中表现的生活世界。

    2、质疑研讨法:

    本文是一篇略读篇目。要求学生运用积累的阅读方法练习自己读文,力求能读懂、领会。诵读中主动质疑问难,师生互动交流探究文意,教师适时点拨引导,扩大学生视野,深入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录音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1、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2、研读探究,领会作品的人文内涵。

    3、拓展延伸,激励发愤精神。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多媒体显示海伦画像)

    同学们,海伦·凯勒,一位谱写出人类文明辉煌生命赞歌的盲聋哑人,被马克·吐温赞誉为与拿破仑并提的19世纪的了不起人物。她的传奇人生,照亮了人类精神的殿堂,向世人昭示着残疾人的尊严和伟大。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再塑生命》,去感受一个病弱生命顽强成长的足迹和引领她人生走向光明的莎莉文老师。

    (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海伦·凯勒简介:

    (投影)

    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幼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七岁时,安妮·莎莉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50年。在莎莉文的帮助下就读于马萨诸塞州剑桥女子学校,又入剑桥的拉德克利夫学院,190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在大学期间写了第一本书《我生命的故事》,叙述她如何战胜病残,不仅给盲人而且给成千上万的正常人带来了鼓舞。这本书被译成50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以后她为许多杂志撰写文章,还写了几部自传性小说,《我所生活的世界》、《从黑暗中出来》、《我的信仰》、《中流──我以后的生活》和《愿我们充满信心》,在这些著作中,她表明黑暗与寂静并不存在,她自己也是个有理智的人。1936年莎莉文逝世,波丽·汤普逊接替,也成了她的亲密朋友。凯勒后来成了卓越的社会改革家,她到美国各地,到欧洲、亚洲发表演说,为盲人和聋哑人的教育筹集资金。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又访问多所医院,慰问失明的士兵。她的精神受到人们的崇敬。1964年被授予美国公民的荣誉──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的传记作家范怀克·布鲁克斯为她写了传记。

    (选自《世界文学家大辞典》,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三、朗读,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带,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疏解下列词语:

    (投影)

    企盼:盼望。

    迁徙(xǐ):迁移。

    繁衍(yǎn):逐渐增多或增广。

    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期期艾艾(ài):形容口吃。西汉周昌口吃,往往连声“期期”。三国魏邓艾口吃,往往连声“艾艾”。

    2、学生自由诵读,理解课文描述的生活世界:

    体会莎莉文这位富有爱心的教师形象以及她高超的教育艺术。带着下列问题,从文中筛选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

    ⑴莎莉文是怎样教育“我”认识具体事物的?试举例说明。

    ⑵莎莉文又是怎样逐步引导“我”认识抽象事物的?试以“爱”为例具体说明。

    ⑶莎莉文走进海伦的生活后,她的生活起了怎样的变化?可根据下列例句,用一个比喻写出来。

    莎莉文老师的到来,就像为我打开了一扇厚重的大门,把我从黑暗中引向光明。

    ⑷幼年的海伦得病致残以后,愚昧而又乖戾,但后来却成为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大学生。这个“再塑生命”奇迹的创造,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科学的教育方法结出的硕果。文中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提示:

    ⑴文中写莎莉文老师教海伦认识事物的文字很多,如莎莉文作为一个陌生人第一次搂抱她,有意识地给她玩具,教她拼写“doll”。最后,让海伦一只手接触水流,在海伦另一只手手心写出“水(water)”这个字,使海伦领悟到“水”这个字指的是流过手上的凉凉的东西。从此,海伦开始大量认识具体事物。

    教师提供旁证史料,帮助学生理解文意。如莎莉文在和人通信中提到她与众不同的教育方法。“我们经常在旷野中进行活动。什么词需要用就教什么词。当某一行动需要用上某一词的时候教给她,她很少会忘记。当某一行动需要用某一短语或句子去叙述的时候,她学这个短语或句子就像学一个单词那么容易。显然地,当孩子们在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中间走动时学习语言成效特别快。他们学会了词语,同时也学到了知识。一进教室,他们就不再是戏剧主角,他们呆坐着看老师动嘴讲这讲那。这不能引起他们的求知。消极被动不能刺激起兴趣和精力。孩子们都热心学习他们想知道的东西,而对你要他们知道的东西则不感兴趣。”莎莉文正是用这种方法教给了海伦与世界沟通的技巧。

    ⑵莎莉文老师主要用情感体验法引导海伦感受领悟“爱”的情感的。文中莎莉文不仅极其艺术地解释了爱,而且让海伦体验了爱,懂得了爱,唤醒了爱。当“我”摘了紫罗兰送给她时,莎莉文立即予以感情的回报;当“我”不愿意接受别人亲吻的表达时,她用胳膊轻轻搂着“我”,并在“我”手上拼写出“我爱海伦”几个字。当“我”问“爱是什么”时,莎莉文“把我搂得更紧了”,“用手指着我的心说:‘爱在这里。’”莎莉文通过对“爱”的探讨,进一步开发海伦的思维、智慧和心灵世界。莎莉文对“爱”的解释具体形象,深刻的内涵与孩子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

    ⑶莎莉文启开了海伦智慧和情感的大门,让海伦获得了生命的意识和感情,拥有了求知的美妙的感受。莎莉文老师引导海伦走进自然、亲近自然,在与自然的相处中感受自然的伟大和世界的美好。她还引导海伦从“能触摸的东西”中获得思维的提升,“领悟到抽象的概念”。是莎莉文老师再塑了海伦的生命。

    ⑷课文开头写道:“老师安妮·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联系文题,这句话的含意也就是说,莎莉文老师到来的这一天,是“我”生命的重新开始,甚至,作者把莎莉文称之为再塑生命的人。在作者的心目中莎莉文老师就是光明的使者,她到来时作者这样描述自己的心情感受:“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恰恰正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课文更多地还是通过写莎莉文老师对“我”的理解、关爱、教育的具体言行,来表达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崇敬之情。

    海伦·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倾诉了她对生活的礼赞。其中假定自己获得视力后第一天凝视莎莉文的情节就充分表现了她的感念和尊敬。文中说:

    啊,如果我有三天视力的话,我该看些什么东西呢?

    第一天,我要看到那些好心的、温和的、友好的、使我的生活变得有价值的人们。首先,我想长时间地凝视着我亲爱的教师安妮·莎莉文·麦西夫人的脸,当我还在孩稚时,她就来到我家,是她给我打开了外部世界。我不仅要看她的脸部的轮廓,为了将她牢牢地放进我的记忆,还要仔细研究那张脸,并从中找出同情的温柔和耐心的生动的形迹,她就是靠温柔与耐心来完成教育我的困难任务。我要从她的眼睛里看出那使她能坚定地面对困难的坚强毅力和她那经常向我显示出的对于人类的同情心。

    3、海伦能走出黑暗,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莎莉文老师是光明的引领者,但同时也是海伦自己努力的结果。课文展示了儿时海伦的性格特点和人生起步的足迹。请学生通读全文,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说说海伦性格中的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归结:

    文中的“我”是个好学、聪明、坚毅而情感丰富的女孩。海伦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极强的求知欲、极高的悟性和敏感而丰富的心灵。她不单是用触觉感知事物,更是用心灵体验事物,在求知中获得一种幸福的体验。文章在春光中,她热切体察和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当掌握了语言的钥匙之后,她运用于生活,寻求进一步的理解,如对“爱”的执著探求。联系全文内容看,好学、坚毅、敏察、极高的悟性以及丰富的情感是海伦的突出特点。

    四、深层研读,体察文意

    1、课文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请学生再读全文,品评并积累文中优美而精警的语句:

    学生品评、积累的语句可能有:

    ⑴“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心儿怦怦直跳,唯恐发生意外。”十分形象地展示了坠入黑暗而沉寂世界的海伦的心灵历程。

    ⑵“我又获得了一种新的知识──大自然有时也会向她的儿女开战,在她那温柔美丽的外表下面还隐藏着利爪哩!”与自然的相处中感受自然的严厉、暴躁的一面,以“利爪”形象说出。

    ⑶“我感觉到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作者在执著痴想后体悟到的“爱”的情感。

    2、合作研讨:

    ⑴指名学生感情诵读课文10~12语段。作者为什么说井房的经历“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快乐和自由”。

    ⑵文题“再塑生命”从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文中它的深刻含意是什么?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教师点拨:

    ⑴海伦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连日的高烧使她昏迷不醒。当她苏醒过来,就失去了常人生来具有的视觉和听觉,甚至无法用嘴说出自己的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心愿。从此,她坠入了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进了痛苦的深渊。由于对外部世界无从知晓,脾气也变得古怪,动辄大发雷霆。她经常扑倒在地上,发出阵阵尖叫;起床后拒不洗脸;吃饭时调皮捣蛋,关于小时候的这段经历,海伦写道:那时,我仿佛感到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地抓着。于是,拼命想挣脱这种束缚。井房的经历,不仅让海伦懂得“水”这个字表达的具体内容──作者写出了她当时的恍然大悟──“水”这个字,就是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这是海伦首次获得了事物的概念,这是思维的一次飞跃。所以,作者充满深情地说:“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我开始以充满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坏的洋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捡起碎片,想把它们拼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⑵文中,再塑生命,是指“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本来,“我在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但是,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这里的“光明”一词是用其喻义)。是莎莉文老师让“我”又回到自然,理解自然。莎莉文老师还教“我”懂得“什么是爱”。正如作者自己所说:“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用中国通俗的话说,就是“再生父母”。“再塑生命”一词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

    3、拓展延伸:

    海伦是世界有名的残疾成功人士。培根论说人生时曾意味深长地称颂残疾人“总是和上帝扯平了的”。请学生联系阅读体验,列举古今中外那些付出艰辛卓绝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的事迹。

    教师提示:

    奥斯特洛夫斯基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但他以惊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在病榻上完成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鼓舞了几代热血青年。几乎全聋的贝多芬扼着命运的咽喉,奏出了与命运抗争的音──《命运交响曲》。失去光明的民间艺人阿炳的《二泉映月》给我们描画了一个凄凉哀怨的世界,也让我们感到了命运的残酷和努力抗争的力量。史铁生身残志坚直面人生写有《我与地坛》,成为了作家。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是莎莉文无私的爱重塑了海伦·凯勒的生命。爱,确是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当它升华时,可以奔流不息,可以惊天动地,可以发挥非凡的潜力,可以能人所不能。唱响爱的颂歌,会使人情思无限,胸怀宽阔。海伦说:“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当作我的光明,别人耳朵听见的音乐当成我的交响乐,别人嘴角的微笑当作我的幸福。”再塑后海伦的生命如歌,所延续传承的也是一个涵义丰富的爱的故事。

    六、课堂练习(分发讲义资料)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阳光,是一种语言

    雷抒雁

    ①早晨,阳光以一种最明亮、最透彻的语言和树叶攀谈,绿色的叶子,立即兴奋地颤抖,通体透亮,像是一页页黄金锻打的箔片,炫耀在枝头。而当阳光微笑着与草地上的鲜花对语,花朵便立即昂起头来,那些蜷缩在一起的忧郁的花瓣,也迅即展开,像一个个恭听教诲的耳朵。

    ②晴朗的日子,走在街上,你不会留意阳光。普照的阳光,有时像是在对大众演讲的平庸演说家,让人昏昏欲睡,到处是燥热的嘈杂。

    ③阳光动听的声音,响在暗夜之后的日出,严寒之后的春天,以及黑夜到来前的黄昏。这些时刻,阳光会以动情的语言向你诉说重逢的喜悦、友情的温暖和哪怕是因十分短暂的离别而产生的愁绪。

    ④倘若是雨后的斜阳,彩虹将尽情展示阳光语言的才华与美丽。赤、橙、黄、绿、青、蓝、紫,从远处的山根,腾空而起,瞬间飞起一道虹桥,使你的整个身心从地面立刻飞上天空。现实的郁闷,会被一种浪漫的想象所消解。阳光的语言,此刻充满智慧,让你理解天雨花,石点头;让你平凡生活的狭窄,变成一片无边无垠的开阔;让你枯寂日子的单调,变得丰富多彩。

    ⑤可这一切,只是一种语言,你不可以将那金黄的叶子当成黄金;江河之上,那些在粼波里晃动的金箔也非真实;你更不要去攀援那七彩的虹桥,那是阳光的话语展示给你的不可琢磨的意境。瞬间,一切都会不复存在。可是,这一切又都不是空虚的,它们在你的心中留下切切实实的图画,在你的血管里推涌起波澜壮阔的浪潮,在你耳边轰响着长留不息的呼喊,使你不能不相信阳光的力量和它真实的存在。

    ⑥和阳光对话,感受光明、温暖、向上、力量。即使不用铜号和鼙(pí)鼓,即使是喁喁(yónɡ)私语,那声音里也没有卑琐和阴暗,没有湿淋淋的、怯懦者的哀伤。

    ⑦你得像一个辛勤的淘金者,从闪动在白杨翻转的叶子上的光点里,把握阳光的语言节奏;你得像一个朴实的农夫,把手指插进松软的泥土里,感知阳光温暖的语言力度。如果你是阳光的朋友,就会有一副红润健康的面孔和一窗明亮清朗的心境。

    ⑧阳光,是一种语言,一种可以听懂的语言。

    1、请从第①段画线的句子中找出3个运用拟人手法的词语,说明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2、从①~④段看,作者赞美了阳光“语言”的哪些特点?

    3、第⑤段中,作者说“一切都会不复存在”,又说“一切又都不是空虚的”。为什么?

    4、文末,作者说阳光是“一种可以听懂的语言”,从第⑦段看,怎样才能“听懂”呢?

    5、作者说:阳光是一种语言,它和树叶攀谈,和鲜花对语,动情地向人们倾诉,给世界带来温暖和力量。还有人说:阳光是跳动的旋律,将七色幻化为七个美丽的音符,在大地上谱写着动人的乐章。你想把阳光比喻成什么呢?请写几句话表达你对阳光的感受。

    〖参考答案〗

    1、词语:攀谈、颤抖、炫耀;

    作用:赋予阳光照射绿叶的现象以生命的活力,使之更加生动活泼,更具有形象性。

    2、①明亮、透彻(清纯亲切、令人振奋);

    ②动情(动听、温馨);

    ③充满智慧(丰富、有才华、有启发性)。

    3、阳光产生的美丽情景是短暂的(虚幻、不真实)的,但对人的影响是有力的、“切切实实”的。

    4、做阳光的朋友,对阳光语言用心把握,真切感知。

    5、示例:

    ①阳光是美丽的油画,将变幻不定的七色定格在记忆的画框中,成为永久的回忆。

    ②阳光是灿烂的微笑,它用温情融化坚冰,以坦然直面人生,让人平添信心和勇气。

    七、布置作业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短文:

    你不能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力。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拓展它的宽度。

    这段话对你有什么启发?能引发你怎样的联想?请根据材料的一句或几句话,确定中心,写一篇短文。

    要求:

    1、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等。

    2、角度自选,题目自拟,文体自定。

    初一语文教案 篇10

    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扫清文字障碍;能欢快而有节奏的朗读全文,学习作者准确生动的用词,体会作者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2、能力目标:通过阅读、讨论、赏析语言等手段,培养自我构建知识的能力。通过朗读指导,训练朗读能力,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学会赏析本文语言的步骤。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春天无限热爱的感情;培养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习惯,形成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

    1、整体感知语言美,体会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特点。

    2、学会赏析本文语言的方法。

    学习难点:

    通过产生联想,学会赏析本文语言。

    学习过程:

    一、积累运用

    1.①《春》的作者是________,根据课文内容,可知此文的体裁是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③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并造句。

    ①酝酿——

    造句:

    ②花枝招展——

    造句:

    3.选出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B.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C.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D.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4.括号里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________(闹飞)着。

    ②小草也青得________(刺逼)你的眼。

    ③山________(湿润朗润)起来了。

    ④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________(衬托烘托)出一片________(安静寂静)而和平的夜。

    5.按要求默写课文。

    ①描写春花色彩鲜艳的排比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描写春雨细密、闪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自主探究

    1.考考你的修辞知识:请指出下面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方法。

    A.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B.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C.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歌喉。()

    D.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

    E.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中静默着。()

    F.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3.检查一下你的理解能力:请写出下面词意所对应的词语。

    (1)高兴的样子。()

    (2)明朗润泽。()

    (3)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4)黄色的光圈。()

    (5)一年的计划在春季考虑安排。()

    4.积累精彩的句子,你会越来越有才华。请看下面的空,你会填吗?

    A.侧面烘托花多的句子

    B.“春花图”中想象的句子

    C.“春雨图”中明写春雨暗写风的句子

    D.“春风图”中引用的句子

    E.描写春雨的全景图的一句

    三.讨论交流,合作释疑

    1.整体感知课文,思考:作者围绕一个“春”字,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其中哪一个内容写得最详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请带着感情读第一段,体会这一段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哪些词语最典型?

    有何感受?

    4.有感情地朗读3——7自然段“绘春”部分,概括每一段的主要内容,仔细体会作者的感情。

    5.体会最后“赞春”部分,分析其表达上的作用。

    四、拓展延伸

    1.你能准确地把握作者写“春”的总体思路吗?请写在下面。

    2.文中描绘的图的先后顺序可以调换吗?请说出理由。

    五、达标检测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睡(shuì)醒赛(sài)跑蝴蝶(dié)捉迷藏(cáng)

    B胳膊(bo)抚摸(mō)应和(hé)鸟巢(cháo)

    C酝酿(niàng)薄(báo)烟黄晕(yùn)抖擞(sǒu)

    D蓑(suō)笠散(sǎn)落润(rùn)湿眨(zhǎ)眼

    2.为下面的多音字注音组词

    和()()薄()()散()()

    3.修辞方法与其它不同的一项()

    A.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B.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C.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歌喉。

    D.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

    4.阅读文章第三段,回答以下问题。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抓住了春天里花的特点。

    (2)文中的“闹”字用得好,下面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成千上万的蜜蜂嗡嗡地叫。

    B.写出蜜蜂之多,场面之大。

    C.衬托花朵繁盛和盛开的花儿的甜香。

    D.“闹”字表现了花下蜜蜂、蝴蝶之多。

    (3)说野花“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是因为()

    A.野花多,让人有目不暇接的感觉。

    B.野花多,而且有阳光照射和风的吹动。

    C.阳光照射下,明丽的花会反光,就使人产生像眼睛像星星的感觉。

    D.野花的颜色明丽、丰富,再有阳光的照射。

    5.阅读现代文,完成文后练习。

    生命的选择

    雷抒雁

    〈1〉在我住的这一栋楼的前边,是一片开阔的空地。这片向阳的地方,从早晨太阳一升起,地上便红地毯一般,铺满了霞光。中午,一直到傍晚,太阳被西边的高楼遮挡之前,空地上都是一片明媚的阳光。

    〈2〉多好的一块空地。花工们便将这里设计成一座小小的花园,四周栽种上一些秋季会抽出茸茸的花穗的纤草,拥围着一个圆圆的花坛。种些什么呢?见花工们细细地松软着花坛的湿土,人们猜测着。自然是蔷薇①了,花工们说。

    〈3〉不多日子,油黑的蔷薇叶子便密密地遮蔽了黄土;似乎这期间,不过一阵、两阵小雨,人们一如既往匆匆走过那花坛,忙各自的事情。突然一日,有人惊奇地喊了一声:“多好的玫瑰!”

    〈4〉人们好像一下子被那花惊醒了。红的、黄的、粉的,一时间各色玫瑰,竟相绽放开来,惹得人眼里一亮一亮。有一些美丽的花朵装点生活,日子平添了些色彩、滋味和乐趣。大人、孩子,过路时总会留住脚步,欣赏一番。大楼里常年不曾搭话的邻居,此时也都能找到共同的话题。坚硬的生活,顿时变得柔软多了。

    〈5〉人们夸奖那些花朵、花工之后,便要说太阳明亮的照耀,才使花朵有了色彩。不过,谁也说不清是花朵选择了太阳,还是太阳选择了花朵。

    〈6〉可是有一日,有孩子突然提醒大人们,到楼后去看看,说那里也有花。

    〈7〉楼后?怎么可能呢?那里的阳光,结结实实被这楼房遮掩着,而且还有一些高大的槐树,枝丫互相勾扯着,地上是永远的潮湿和阴凉,甚至还有一些灰尘和垃圾被风卷到那里。春天,当所有的地面上都干干的、亮亮的,惟独楼后肮脏的残雪还迟迟不肯化开。那里怎么会有花呢?

    〈8〉拗不过孩子的拉扯,就到楼后看看去吧!这时已是傍晚,朦朦胧胧的月光下,人们果然看到白花花的一些已绽放的花朵。粗粗的、长长的花朵,挺在硕大的绿叶上,倒像是插了满头玉簪、银簪的古代仕女。庄重里透着一些羞怯,没有人能叫出那花的名字,只是花开得雪白,单纯而圣洁,让人燥热的心头有被一股清凉清凉的水洒洗过一般舒坦。

    〈9〉第二天,赶快去问花工,回答说:“那是白玉簪,性喜阴凉潮湿,花开得高洁得很哩。”

    〈10〉于是,这栋楼美丽了。楼前,阳光下,姹紫嫣红;楼后,月光下,洁白如雪。随即,也就有人告诉自己的孩子:你看,生活的路多宽!有阳光,就去做玫瑰,开得热烈、大方些;没有阳光,也别怨天尤人,白花照样可爱。

    〈11〉对了!这才是生命的选择。生命的伟大也正在于这选择的正确。

    注:①蔷薇:这里指蔷薇科。蔷薇科中有桃、苹果和玫瑰、月季等许多著名的果树和花木。

    (1)从文中找出两个能分别概括玫瑰花和白玉簪花色彩特点的词语,再说说这两种花各自是在怎样的环境中生长绽放的。

    玫瑰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玉簪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根据第〈10〉段划线句,从三个方面说说这栋楼“美丽”在哪里。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

    (3)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请你说说白玉簪花美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第〈8〉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主要从色彩、形态、气质以及人们的感受这四个方面,对白玉簪花进行了生动的描写。

    B.本段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白玉簪花外在的形态美和内在的气质美。

    C.白玉簪花不但能够美化环境,具有供人观赏的价值,而且能够消除天气燥热,具有清爽怡人的价值。

    D.“粗粗”、“长长”、“硕大”突出了白玉簪花的健美;“羞怯”含蓄地表现了白玉簪花的柔美。

    6.小作文

    写一段文字,表现大自然的美好。角度自选。字数在300字以上。

    一、积累运用

    1.略2.略3.C

    4.闹逼朗润烘托安静

    5.①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②像中毛,像花针,像细丝

    二、自主探究

    1.A.拟人B.拟人C.拟人D.比喻、排比E.拟人

    3.(1)欣欣然(2)朗润(3)酝酿(4)黄晕(5)一年之计在于春

    初一语文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识记生字、新词,提高阅读能力

    2、理解行道树的形象

    3、揣摩形象而又含蓄的语言

    4、认同自我牺牲精神的崇高,立志做一名奉献者

    教学重点:

    行道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形象而又含蓄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假如我是一棵树,我愿意站在 ,因为 ”的句式说一句话。

    二、简介作者

    张晓风,1941年出生,台湾著名女作家,余光中也曾称其文字“柔婉中带刚劲”,将之列为“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1977年辈台湾地区的评论界推为“中国当代十大散文家之一”,主要作品有散文《愁乡石》《地毯的那一端》《再生缘》等

    三、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堕落 点缀 牙龈 冉冉 贪婪 繁弦急管 红灯绿酒

    四、指导朗读

    1、听读课文。

    2、自读课文。

    3、小组为单位,组织朗读比赛。

    五、整体感知课文

    生齐读课文,思考:

    1、 行道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明确:行道树的形象就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本文其实借行道树赞扬一种人,赞颂一种精神。。行道树的形象就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作者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写奉献者的襟怀,赞美奉献者的崇高精神。)

    六、合作探究

    1、第二段,为什么说是一种堕落?

    明确:“堕落”一词在字典里的解释是沦落,流落。在文中的含义是流落到恶劣的环境里。行道树离开了家,离开原始森林,立在城市的飞尘里,生活条件和自身形象大大跌落了,堕落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的。

    2、 本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这一句中哪三个词最关键?

    明确:“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1为什么行道树认为自己的事业是神圣的?什么样的事业是神圣的?

    明确:行道树认识到社会需要、人们需要的事业就是神圣的事业。居民需要新鲜空气,行人需要绿阴,城市需要迎接太阳,行道树甘愿立在城市的飞尘里,从事神圣的事业。

    ○2“神圣的事业”为什么是“痛苦”的?“痛苦”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跟原始森林的同伴相比,它们抛弃了优越自在的生活条件,总是一身烟尘。跟城市欢度夜生活的人们相比,它们寂寞、孤独、苦熬。它们还时时为城市的污浊而忧愁。

    ○3怎样理解“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明确:一切神圣的事业总是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承受牺牲,但是只有这样的代价才能为人类做出较大的贡献。如行道树承受痛苦,为城市和行人带来“清新”“浓阴”这种牺牲体现的是奉献精神,这种为人民的幸福而牺牲个人的幸福是更深沉的幸福。

    3、为什么说行道树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明确:这一句前面说“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车辆、烟囱不断制造烟尘,污染城市。城市居民早已麻木不仁,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他们并不珍惜清新。树木的感觉是非常鲜明的,在他们看来,城市充满烟尘,实在令人悲凉,一行绿树只是点缀,改变不了悲凉的局面,所以说“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4、末句说“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为什么忧愁?忧愁什么?最后一段话在文章结构上有何作用

    明确:上文说,“或许所有的人都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污浊严重损害着市民的健康,遗憾的是,人们竟然习惯了,麻木不仁了,不想办法治理污染。行道树尽管尽力制造清新,但是毕竟有限,改变不了大局,他们为城市空气污染而忧愁,为市民健康而忧愁。(快乐的是,自己能为城市制造新鲜空气,制造清新,夏日能献出浓阴,黎明时能迎接太阳,迎来光明。)与开头照应,是文章结构完整,同时起到深化中心的作用。

    5、文中有两处对比,请找出来,说明它们的作用

    行 道 树 繁华热闹的城市

    (对比)

    原始森林 孤独寂寞的行道树

    作用:突出表现行道树的奉献精神

    六、作业设计

    1、抄写“堕落 点缀 苦熬 冉冉 贪婪 繁弦急管 红灯绿酒”

    2、完成“研讨与练习”一.1和二.1

    初一语文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自主学习4个会认字,掌握“度”“宁”等字在本课的读音,能正确地书写“履、欲、吾、罢”。理解郑人买履等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目标: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能够结合译文,用自己的话讲述寓言故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结合实际生活领悟寓意,懂得做事要从实际出发,不能生搬硬套。

    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寓言的寓意。

    语言文字训练点:

    字:

    “履”字既是会认字又是会写字,比较难写,因此重点指导。在课题理解时识记。它是半包围结构,你怎么记住它?(上面是尸字头,里边左面是双人旁,右面是复习的复;履是鞋的意思,穿上鞋就能行走,所以是双人旁,走路要一步一步重复着走,所以要有重复的复……)谁能组个词?(履历、履行、步履、削足适履、西装革履等)

    “度”:本课中出现三次,读音不同意思不同,初读课文正音时课件出示:

    1.先自度其足。(duó)

    2.乃曰:“吾忘持度!”(dù)

    3.曰:“宁信度,无自信也。”(dù)

    正音,并且让学生反复读句子,说意思。1.量长短2.指量好的尺码3.尺码

    “宁”(níng)宁静

    (nìng)宁可

    “遂、吾”的读音也可能出错,在出示句子时拼音,反复读。

    “之”:出示带之的句子1.而置之而坐2. 至之市3. 而忘操之4. 反归取之5. 何不试之以足1.量好的尺码2.无意义3.量好的尺码4. 量好的尺码5. 鞋子

    “坐、反”

    投影全文,用红字标出坐和反

    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坐意思是座位,同座一样。反是返回的意思,它同返的意思一样)

    师:汉字的历史悠久,演变复杂。在古代,因音同或音近的关系,一些字往往同其他一些字通用。这种文字使用中同音替代的现象叫做“通假”,也叫“古音通假”。通,是通用;假,是借用。这种通假字它的意义要根据上下文才能确定。阅读文言文,必须知道文字上的这种古音通假现象,对于初学者来说,掌握通假字采用的办法是多读书,多查字典。

    词:

    “郑人买履”出示课题时理解意思,感悟全文后,理解其寓意。

    语句:

    而至之其坐。(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了自己座位上)

    至之市而忘操之(等到去集市的时候却忘了拿)

    已得履(已经拿到了鞋)

    反归取之(返回去取尺码)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有人说:“为什么不用脚试试鞋呢?”)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他说:“宁可信尺码,也不信自己的脚。”)

    突破重难点:

    重点:“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为了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一课时重点引导学生读,初读学生自由读---指名读(正音)---师读---学生再读----再请同学读---默读(思考讲了一件什么事)----自由读(理解句意)----在汇报时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理解着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达到了正确流利的读,突破难点。

    背诵课文放在第二课时,学生经过朗读课文,理解寓意,已经对课文相当熟悉,自然能熟读成诵了。

    突破教学难点:

    理解寓意放在第二课时,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后,启发学生思考:郑国人为什么没有买到鞋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郑人可笑在哪里?生活中有没有象郑人这样的人呢?你想对他们说什么?学生在畅所欲言中理解寓意,老师总结出示,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掌握“度”“宁”“吾”等字在本课的读音、意思,能正确地书写“履”。理解“郑人买履”词语的意思。

    2.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借助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感知文章大意。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借助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回顾方法

    1.指名背诵《滥竽充数》,说寓意。

    2.还记得我们是怎样学习这篇寓言故事的吗?

    查字典、参考注释、请教别人等,教师强调:反复朗读、结合实际来理解课文。

    二.初读正音感知内容

    今天我们还用这些方法来一起学习第二则寓言郑人买履,

    1.请你读课题。

    通过预习你知道课题什么意思吗?(学生自由说:一个郑国人去买鞋)

    你是从哪知道郑人买的是鞋呢?(“履”的意思是鞋子或我从课文下面的大意知道的)

    你很会学习,参照注释,看大意理解课文都是学习文言文的一个好方法。

    2. 指导“履”字的写法

    3.学习文言文首先要读,打开书自由读这则寓言,要求读准每个字的读音,读通句子。划出难读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4.指名试读文,相机正音。

    (“度”的读音、“吾”、“遂”、“宁”的读音可能会出错,生边读师边正音。适时出示幻灯片,给易读错的字拼上拼音,相机出示句子请学生反复朗读。)

    5.听老师读课文

    评价一下老师读得怎么样?

    6.同学们学着老师的样子再读课文

    7.指名读文。(给同学们多读的机会)

    8.默读课文,想一想这则寓言主要讲的是什么?

    9.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则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总结)

    三.细读课文感悟品味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运用我们前边总结的方法一字一句的弄懂内容,发现有疑问的地方多读几遍课文,解决不了的一会儿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学生自读自悟)

    2.学生自己理解课文大意。

    3.小组活动:把你读懂的讲给小组同学听,不懂的提出来一起讨论。

    4.小组汇报:

    哪个小组愿意讲一讲你们读懂的地方?其他组认真听,看和你理解得一样吗?

    组员汇报,组内补充。(汇报哪儿,就指导读哪)

    老师相机指导

    个别语句的意思。

    “之”的不同意思

    通假字:“坐反”

    5.谁能连起来整体讲一讲寓言的大意。

    6.用你的声音把你的理解读出来吧。

    四.作业

    1.写本课生字并组词。

    2.把这则寓言读给家人朋友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结合译文,用自己的话讲述寓言故事。

    2.结合实际生活领悟寓意,懂得做事要从实际出发,不能生搬硬套。

    3.能够背诵课文。

    4.感受古典文学之美,能阅读一些短小浅显的寓言。

    教学重点:用自己的话讲述寓言故事,能够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结合实际生活领悟寓意,懂得做事要从实际出发,不能生搬硬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加深理解

    1.我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熟读了课文,理解了课文的大意,下面请同学读一读课文。

    2.谁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3.谁能挑战他,不忙,先同桌讲讲,要合理发挥想象,把故事讲生动。(同桌活动,互相补充。)

    4.指名讲故事,同学评价。

    5.再反复请学生读文,读出味道。

    6.配乐读文,出示古筝音乐。

    二.联系生活探究寓意

    1.郑国人为什么没有买到鞋呢?(学生回答)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郑人可笑在哪里?

    (课件出示郑人图片)

    学生回答(不善于动脑筋,不能灵活办事情;不能随机应变;太死教条等)

    3.生活中有没有象郑人这样的人吗?

    学生举例(做题时生搬硬套;生活中不灵活等)

    4.你想对他们说什么?(我们不能像他一样。我们应该多想办法,去解决问题;我们应该对自己有信心,要去研究;不管做什么事,都应该多动脑筋等)

    5.这则寓言用字不多,却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作者韩非子总结了这句话(课件出示“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就是说世间万物发生变化,事情也随之发生变化。当事情发生变化的时候,我们要做好各种准备。不能墨守成规,生搬硬套,要尊重客观规律,遇事要多动脑筋,这便是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

    6.让我们一起读这则寓言吧!

    三.背诵积累拓展延伸

    1.寓言故事,生动有趣,韵味十足。让我们试着背诵这则寓言好吗?

    学生试背,指名背、齐背、比赛背等多种形式背诵。

    2.发《杞人忧天》及注释和译文,请学生根据所学理解大意。

    (完不成课下与父母一起完成。)

    四.作业

    1.背诵课文。

    2.讲述这个故事。

    3.和父母完成阅读

    4.写写读郑人买履的感受。(自己选择两题完成)

    板书设计:

    郑人买履

    宁信度,无自信也。

    从实际出发,随机应变

    最新:高一语文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高一语文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高中阶段是人生求学的黄金时段,而高一上学期,又是这个重要学习阶段的重要的起始阶段。为让学生掌握高中语文的特点,明白语文学习的思路和方法,热爱语文,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之中,学得知识,夯实基础,练好学习语文的基本功,培养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使其终身受益。为此,高一语文备课组特制定如下计划。

    二、总体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和要求,我们的教学总体目标是:努力使学生在以下五个方面获得发展。

    (一)积累与整合。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避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二)感受与鉴赏。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三)思考与领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

    (四)应用与拓展。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在语文应用中开阔视野,初步认识自己学习语文的潜能和倾向,根据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爱的领域有所发展。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注重跨领域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五)发现与创新。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断提高探究能力,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

    三、新教材的特点及教学重点

    (一)教科书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必修共五册,共用三个学期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其他时间由学生按兴趣学习选修部分。

    (二)必修教材的基本框架:每册教材共分四个部分,即“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

    1、阅读鉴赏:这是教材的主体部分,内容是反映当今时代特色的作品。学习重点各不相同:有侧重对形象性较强的文学作品的鉴赏,有侧重对思变性较强的说理文章进行思考和领悟,有侧重应用性较强的文章的阅读和理解。

    2、表达交流:这部分包括“写作”与“口语交际”两部分。写作分4专题;“口语交际”共设计五次活动。

    3、梳理探究:每册共有3个专题,学生可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的学习探究。

    4、名著导读:每册有2部导读。主要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提高思考能力与欣赏水平。

    四、具体措施:

    (一)积极研究课改实施办法

    高一所有的语文老师都是课改成员。所有成员都要认真学习语文新课程内容,探究其精神实质。充分利用每周的备课组活动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讨论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操作程序、教学方法,做到活动主题明确,有中心发言人。

    (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堂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而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因此,我们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为了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我们提倡并实施在课堂上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可从三个方面落实实施:一是落实课前预习和疑难问题收集制;二是落实课堂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为学生创设交流和表达的时空空间;三是组织语文学习兴趣小组,教会学生积极开展合作探究式学习。

    (三)多阅读,开阔眼界,陶冶情操。

    除教学上安排的阅读内容外,我们将充分利用图书馆和阅览室资源,让学生积极主动参加课外阅读,同时要求学生做好摘记(摘抄或剪贴),写读后感、读书心得、学习随笔等,这样,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理解文章内容的水平,训练学生学会自己找资料,达到既开阔学生的视野又积累资料的目的。

    每周课时组合模式:“一二三”分布式,即每周一节阅读课,两节写作课,三节课文学习。

    课前语文活动突出成语、古诗词、优秀文章等赏析或简介。

    (四)落实“快准美”和“521”措施

    语言表达力争一个“准”字,读题、审题、思考、解题等力求一个“快”字,书写、做题步骤、文面卷面等力求一个“美”字。

    “521”培优补差要选好苗子、定好调子、走好路子、用好招子,力争班级大面积丰收。

    五、改变做练习的习惯

    如何处理练习问题,我们将尝试采用以下办法:

    1、整合原则。将一部分练习处理融合到课文教学当中,在课堂上解决。因为练习是围绕课文内容和单元要求而设计的,它对课堂教学起一定的引导作用。因此,决不能将课堂教学与练习的处理分割开来,而应该将二者巧妙地整合。有专家说:“老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练习的某些问题能够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解决。”这样,既让学生学得轻松,又能节省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2、分层原则。新课标在练习设计上富有弹性及开放性,这就为教师和学生自主处理练习提供了灵活的空间。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环境和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此外,教师在处理练习时应留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各取所需,要求学生根据自身情况灵活机动地完成(可设必做、选做、附加题)作业。学生可以把练习中的字词抄上几遍;可以发挥想象,把这些字词连缀成一段文字;也可以摘抄书中含有以上字词的句子。不同程度的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实际选择练习的形式。总之,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不再把练习当成负担。

    3、重视过程。处理练习的传统方式是注重结果,追求答案的准确性。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常常预先设计好结论,然后让学生千方百计进入所谓标准答案的窠臼。这种消极接受的方式, 剥夺了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把学生变成了不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两脚书橱”。而重视过程策略,是呈现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过程策略要注意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解和细化。对于一些难度不大的理解性练习,教师也不要急于让学生说答案,而是先让他们思考,并将思考的过程说出来,最后再说出答案。运用过程策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

    4、评价策略。评价是一种检测激励机制。对完成练习的情况做出评价,能使学生形成竞争意识,激励他们不断进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运用评价策略要坚持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过去,我们一味强调终结性评价,用百分制、划分等级等方法来评价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缺乏形成性评价的意识。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评价学生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主动参与精神,认真负责的态度,注意发现并及时表扬他们取得的微小进步,淡化学生之间的差异。同时,练习评价的形式要多样化,克服过去那种学生练习由教师裁决的单一模式,除了教师评价,还可让学生互相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从而在评价活动中,既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的兴趣,又培养评价意识、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能力和进步的信心。

    总之,新教材练习设计的目的不是为了加重学生的负担,而是为了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课文。课上,引导学生动起来,质疑问难,深入探究,师生一起切磋学问,砥砺思想;课外,通过少而精的作业,积累知识,激发兴趣,培养能力。课堂内外,都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

    六、改变写作的方式,倡导自主写作

    作文教学,我们可以尝试以下操作程序:

    1、编写个人作品集。要求每个学生,从高一入学时开始,就为编个人作品集做好以下工作:

    ①为自己的作品集起一个动听的名字;

    ②每周完成1000字的练笔,练笔的时间、内容自定;

    ③给自己的每周练笔做些美工,如插图、文字配色、贴相片、配底纹等;

    ④为自己的作品集写一篇序言;

    ⑤每十周就编一个小集子。一个学期编一个大集子。

    高中三年就有个人作品集6本。高三下学期期中,选编一个《个人作品集精选》。这样,到高中毕业时,每个学生手头上就有自己的作品集七本。

    2、选编班级作品集。以班为单位,选编《XXX班学生优秀作品集》(或者取个更动听的名称)。

    3、选编年级作品集。以年级为单位,选编《XXX年级学生优秀作品集》。

    4、选编征文作品集。在每年教师节、国庆节、元旦、五·一节、暑假等节日或长假时间,举办征文活动,然后选编《XXX征文获奖作品集》。

    5、举办学生个人作品展。在每学年第二学期开学第二周,以年级为单位,举办“XXX年级学生个人作品展”。时间为一周,地点待定。参加展出的作品是该年级全体学生的个人作品集。无论美丑,无论优劣,要求全体学生的作品都必须参加展览。按一、二、三、四、五等评定学生个人作品集的等级,奖励获得前三个等级的学生。组织各班学生轮流参观、浏览,每班参观时间为1节课。

    七、关于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可分识记、阅读、写作三个部分,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分层;授课时教学分层、辅导分层、作业分层等。每个部分对上、中、下三个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比如作文实行“达到”目标,下等水平的学生要求达到40分,中等水平学生44分或以上,优等生达到48分以上)那个层次的学生达不到要求,要进行巩固性训练。

    八、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增大课堂学习容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挖掘学生非智力因素,如:

    1、进行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经常找学生谈心,以最大的热情和耐心解决学生的疑惑;

    3、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关心学生;

    4、对学生进行细致的心理辅导。

    为完成我们的课改目标,我们高一语文备课组所有成员将团结协作,发扬刻苦钻研的精神,在集体备课、分工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电子备课、电脑教学的优势,群策群力,努力探索并走出一条课改的路子,使学生真正想学、乐学和会学,真正爱上语文这门课。

    高一语文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一、总体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和要求,我们的教学总体目标是:努力使学生在以下五个方面获得发展。

    (一)积累·整合

    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避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二)感受·鉴赏

    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三)思考·领悟

    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

    (四)应用·拓展

    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在语文应用中开阔视野,初步认识自己学习语文的潜能和倾向,根据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爱的领域有所发展。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注重跨领域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五)发现·创新

    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断提高探究能力,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

    二、具体措施:

    我们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积极研究课改实施办法。

    高一所有的语文老师都是课改成员。所有成员都要认真学习语文新课程内容,探究其精神。充分利用每周的备课组活动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讨论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操作程序、教学方法,做到活动主题明确,有中心发言人。

    (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堂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而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因此,我们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为了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我们提倡并实施在课堂上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

    组织学习小组,开展合作性学习。

    落实课前预习疑难问题收集制。

    课堂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努力创设交流、表达空间。

    三、多阅读,开阔眼界,陶冶情操。

    除教学上安排的阅读内容外,我们将充分利用图书馆和网上的资源,让学生阅读更多的课外知识,同时要求做好摘记,写读后感、随笔等,这样,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理解文章内容的水平,训练学生学会自己找资料,既达到开阔学生的视野又积累资料的目的。

    课时组合:3节阅读教学+1节电子阅读(图书阅读)+2节课堂读写连堂课。

    课前语文活动突出成语、古诗词、好书等介绍。

    四、改变做练习的习惯

    如何处理练习问题,我们尝试以下办法:

    1、整合原则。将练习处理融合到课文教学当中,在课堂上解决。因为练习是围绕课文内容和单元

    要求而设计的,它对课堂教学起一定的引导作用。因此,决不能将课堂教学与练习的处理分割开来,而应该将二者巧妙地整合,有专家说:“老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练习的某些问题能够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解决。”这样,既让学生学得轻松,又能节省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2、自由原则。新课标在练习设计上富有弹性及开放性,这就为教师和学生自主处理练习提供了灵活的空间。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环境和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此外,教师在处理练习时应留给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各取所需,要求学生根据自身情况灵活机动地完成。学生可以把练习中的字词抄上几遍;可以发挥想象,把这些字词连缀成一段文字;也可以摘抄书中含有以上字词的句子。不同程度的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实际选择练习的形式。总之,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不再把练习当成负担。

    3、重视过程。传统的处理练习的方式是注重结果,追求答案的准确性。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常常预先设计好结论,然后让学生千方百计进入所谓标准答案的窠臼。这种消极接受的方式, 剥夺了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把学生变成了不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两脚书橱”。而重视过程策略,是呈现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过程策略要注意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解和细化。对于一些难度不大的理解性练习,教师也不要急于让学生说答案,而是先让他们思考,并将思考的过程说出来,最后再说出答案。运用过程策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

    4、评价策略。评价是一种检测激励机制。对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做出评价,能使学生形成竞争意识,激励他们不断进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运用评价策略要坚持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过去,我们一味强调终结性评价,用百分制、划分等级等方法来评价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缺乏形成性评价的意识。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评价学生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主动参与精神,认真负责的态度,注意发现并及时表扬他们取得的微小进步,淡化学生之间的差异。同时,练习评价的形式要多样化,克服过去那种学生练习由教师裁决的单一模式,除了教师评价,还可让学生互相评价,学生自我评价,或让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从而在评价活动中,既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的兴趣,又培养评价意识、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能力和进步的信心。

    总之,新教材练习设计的目的不是为了加重学生的负担,而是为了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课文。课上,引导学生动起来,质疑问难,深入探究,师生一起切磋学问,砥砺思想;课外,通过少而精的作业,积累知识,激发兴趣,培养能力。课堂内外,都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

    五、改变写作的方式,自编个人作品集。

    我们可以尝试以下作文教学,其操作程序为:

    1、编个人作品集。要求每个学生,从高一入学时开始,就为编个人作品集做好以下工作:

    ①为自己的作品集起一个动听的名字;

    ②每周完成1500字的练笔,练笔的时间、内容自定;

    ③给自己的每周练笔做些美工,如插图、文字配色、贴相片、配底纹等;

    ④为自己的作品集写一篇序言;

    ⑤每十周就编一个小集子。一个学期编一个大集子。

    高中三年就有个人作品集6本。高三下学期期中,选编一个《个人作品集精选》。这样,到高中毕业时,每个学生手头上就有自己的作品集七本。

    2、选编班级作品集。以班为单位,选编《XXX班学生优秀作品集》(或者取个更动听的名称)。每学期期中出版,在家长会时赠送给到会家长。

    3、选编年级作品集。以年级为单位,选编《XXX年级学生优秀作品集》,每学期出版一次。作品入选者可获得一本留念。每班发一本传阅。

    4、选编征文作品集。在每年教师节、国庆节、元旦、五。一节、暑假等节日或长假时间,举办征文活动,然后选编《XXX征文获奖作品集》。作品获奖者可获得一本留念。每班发一本传阅。

    5、举办学生个人作品集展览周。在每学年第二学期开学第二周,以年级为单位,举办“XXX年级学生个人作品集展览”。时间为一周,地点在图书馆阅览室。参加展出的作品是该年级全体学生的个人作品集。无论美丑,无论优劣,要求全体学生的作品都必须参加展览。按一、二、三、四、五等评定学生个人作品集的等级,奖励获得前三个等级的作者。组织各班学生轮流参观、浏览,每班参观时间为1节课。

    高一语文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一 本期的主要任务

    完成本期教本和读本的教学任务;

    2. 加强基础练习,落实单元训练,努力提高学生考试成绩;

    3. 加强备课工作,通过集体备课促进青年教师的培养;

    二 教育教学指导思想

    结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再语文教学中有步骤地落实我校语文组的民主的、开放的和人文化的语文教育理念;

    2.推广我们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已经获得的经验,继续发现新问题,探索新教法,把课堂的研究性阅读推向深入,争取形成一套与新课标配套的新课型并加以完善。

    三 教学工作

    (一)必修课

    教本

    (1) 必修课教本的处理,依据合理有利的原则、单元组织的原则、集体备课的原则、改革创新的原则,按时完成。

    (2) 教学内容的组织

    A.前半期完成一、二、五单元,后半期完成三、四、六单元。每个单元都安排中心发言人;每个中心发言人都承担一堂“转转课”。

    B.按照单元教学要求,在教学中要突出各种文体的特点,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要点,并引导学生模仿和创作。单元内部的各篇文章可以联系起来,进行比较阅读研究,从而深化对文章和单元要点的把握。每个单元的教学完成之后,组织并指导学生完成单元小结。

    C.要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自学,引导他们自主钻研课文,自奋其力,自力得知;要突出研究性学习特点,拓展课堂内容,深化课文理解;要组织合作学习小组,鼓励学生相互切磋,相互讨论。

    (3) 教材的备课

    我们坚持每周星期四集体备课。每个单元的中心发言人,要详细解说本单元的重点、难点、疑点,要提出教材处理意见。要全备课组在听取这些意见后要各抒己见,细致讨论,最终达成共识。

    2.读本

    根据教本与读本相结合的原则,做如下安排

    (1)课本、读本衔接。

    教本(单元) ———— 读本(课文番号)

    第一单元 1—8(小说)

    第二单元 9—20(杂文)

    第三单元 21—31(说明文)

    第四单元 32—44(文艺论文和文化杂论)

    第五单元 45—55(古文1)

    第六单元 56—65(古文2)

    名著与文化素养:66—68;

    语言运用、阅读和写作:69—79

    (2)读本纳入备课方案。

    单元备课,不仅备教本,也备读本,对两者教学的重点难点、方式方法,都做通盘考虑。

    (3)读本课文处理方法

    ——以“读”为主,教师组织学生阅读和讨论交流。要在读本的阅读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以写促读,布置读书笔记的写作练习,促进学生对读本的阅读理解;

    ——读本的“名著导读”部分,结合“研究性阅读”实施;

    ——在练习、检测时以读本为材料,促进学生的读本学习。

    (二)作文教学

    依据教材编写体例,完成教本上的“口语交际与写作实践”训练。

    2. 写作练习分步骤进行达标训练,要求学生逐渐达标,形成基本的语言修辞意识。

    3. 提高学生考场作文的完成速度,在40分钟内能根据要求写出700字左右的文章。

    5. 作文教学重讲评,通过讲评明得失,知方法。要引导学生自批自改。

    6. 鼓励学生写作文后记,做自我总结。

    7. 本期拟做大作文8次,练笔10次。

    (三)单元检测

    本期安排4个单元检测。命题分工

    第五单元检测题命题人: 游俊松

    2.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命题人:罗晓晖

    3.第六单元命题人: 汪晓丹

    4.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命题人:邓惠鑫

    (四)课时进度

    全期21周。按授课18周(除放假和检测考试时间)每周5课时计,全期共90课时(预计)。单元检测4个,安排5课时。

    2. 具体安排

    教本:8课时ⅹ6单元 48课时

    读本:30课时

    1-8课 3课时

    9-20课 5课时

    21-31课 2课时

    32-44课 5课时

    45-55课 6课时

    56-65课 5课时

    66-68课 1课时

    69-74课 2课时

    75-79课 1课时

    写作: 10课时

    机动: 2课

    合计: 90课时

    【初一语文教师工作计划】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