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劳动光荣
  • 劳动光荣

    发表时间:2022-04-13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你也许需要"劳动光荣"这样的内容,有需要的朋友就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人的生活离不开劳动,劳动光荣。

    2、知道懒惰的人不爱劳动,想靠别人生活是可耻的。

    3、知道一些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的故事和谚语。

    情感

    1、赞美、尊重热爱劳动的人和事。

    2、不喜欢懒惰的人。

    3、愿意参加劳动,做一个爱劳动的孩子。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勤劳节俭”德目中的有关要求编写的。

    本册四、五两课组成一个单元,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关于劳动教育,各个年级段都进行,但要求有所不同。低年级主要教育学生从小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要学着做,要学做简单的家务活儿和当好值日生。在此基础上,本课重点是进行劳动观点的教育,使学生知道为什么劳动光荣、懒惰可耻。

    本篇课文是以一个古老的民间故事为例,向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使他们从这个故事中领会为什么说劳动光荣,懒惰可耻。

    教法建议:

    1、在利用教材时,不仅从老大和老二对劳动的态度及做法上加以对比,还要从他俩的不同结果上加以对比,这样学生更能体会劳动的意义。

    2、本课重点进行劳动观点的教育,不要只停留在具体的劳动上,要注意提炼观点;因为学生年龄小,又不能脱离具体事例空谈爱劳动,精选学生易于接受的、能打动人心的事例。

    3、本课教学应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特别是要树立学生中做得好的为榜样,以提高教学实效。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

    是进行劳动观点的教育,使学生知道为什么劳动光荣、懒惰可耻。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关于劳动,人和人的看法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认为人离不开劳动,衣、食、住,都要靠劳动创造出来,应该热爱劳动。也有人从来不爱劳动,你对这两种人有什么看法?我先请同学们听一个故事:《小懒惰奇遇记》

    (引导学生对不爱劳动、懒惰谈自己的看法)

    小结:大家都喜欢爱劳动的人,不喜欢懒惰的人。为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四课

    板书课题:四、

    二、分析故事、启发明理。

    1、看图、听故事并提出问题。

    (1)老大和老二是怎样分的家,各自是怎样想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小结:在分家这个问题上,老大不但没有让着弟弟反而几乎把所有家产都归了自己,只想自己,为的是不劳动也能享乐。我们都恨他。老二有骨气,决心不靠别人,他要靠自己创造美好生活。我们除了同情,更多的是佩服他的勇气。

    (2)分家后,哥俩都是怎样过的呢?结果怎样?人们是怎样对待他俩的?(利用电脑课件引导学生分析)

    小结:正像谚语所说:人勤地生宝,人懒地生草;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勤劳。

    (3)结合老大和老二的事例请你谈一谈对"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的理解?

    板书:

    2,老大听了老二的话以后,会怎样?请你续讲这个故事。

    小结:老大如果能悔过自新,变得勤劳同样会过上新生活,得到人们的喜爱。因为“劳动光荣”。反之,他若执迷不悟,不会有人看得起他。人们生活离不开劳动,社会发展离不开劳动。热爱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是光荣的;贪图享乐,不劳而获是可耻的。三、榜样引导,加深理解。(学生自己阅读故事)

    1、甘祖昌将军当农民的故事。

    2、《一团伙的精神》

    3、《纺织机旁的孩子》

    4、《纺线英雄》

    5、《一个普通劳动者》。

    6、夸一夸班上爱劳动的好同学。

    读了以上这些故事,听了同学的事例,请结合事例谈一谈你对劳动的理解。

    小结:无论是战争时期还是和平时期,人们都离不开劳动。勤劳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因为勤劳创造了财富,给人们带来了美好的生活。

    四、联系实际,提高认识。

    请同学们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在家里,爸爸妈妈辛勤劳动给你们家带来了什么?

    2、在学校里,同学们的劳动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老师的劳动有什么意义?

    3、工人、农民的辛勤劳动为社会创造了什么?

    小结:在学校,同学们用双手打扮校园、教室。老师用智慧传播知识、造就人才。在社会,劳动者用辛勤的汗水,创造财富。劳动创造一切,劳动最光荣。

    4、如果人人都不劳动会怎样?

    (引导学生体会:没有劳动人类的生活是不可想象的,没有劳动世界上的财富将不复存在)

    板书:劳动创造财富

    五、总结全课。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人的生存离不开劳动,社会的发展进步更离不开劳动。没有劳动人类的生活是不可想象的,没有劳动世界上的财富将不复存在。热爱劳动的人会受到大家的尊敬,是光荣的。不爱劳动,靠别人劳动而生活的人是可耻的。我们少年儿童要从小爱劳动,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少年。

    探究活动

    做一做

    1、请你用2分钟的时间整理收拾一下你的书包。

    2、叠一叠你的上衣和裤子,比一比,谁叠得好,叠得快。

    评一评

    1、你认为自己在家里是一个--------的人。(是否爱劳动)

    2、你认为自己在学校是一个----------的人。(是否爱劳动)

    3、在劳动方面家长希望你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请写在括号内:

    ()。

    记一记

    名人名言

    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诱人的聪明得手创造出来的。

    --------高尔基

    劳动是神圣的,只有人的劳动是神圣的

    -------高尔基

    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

    -------《李大钊选集》

    所有现存的好东西都是创造的果实。

    ------《牛津辞典》

    我只相信一条:灵感是在劳动时候产生的。……劳动,这是一切钝感的最好医生。

    -------奥斯特洛夫斯基:《演讲书信集》

    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

    ------达.芬奇

    劳动是幸福之父。

    -------富兰克林

    人类的劳动是唯一真正的财富。

    -----法郎士

    人们的真正财富是劳动本领。

    -----伊索

    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一切美好东西的源泉。

    ---------高尔基

    劳动能唤起人的创造力

    -------列.托尔斯泰

    要热爱劳动,只有劳动才给人类带来最伟大的幸福。

    --------奥勃鲁切夫

    我们时代的劳动,既是伟大的权利,也是伟大的义务。

    ---------雨果

    读一读,谈一谈劳动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纺织机旁的孩子》

    朱德的母亲是个勤劳的人,她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整天不歇着,总是纺呀纺。母亲把自己“纺”老了,也把朱德“纺”大了。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四五岁的时候,朱德就开始帮着母亲干活计。在几个兄弟中间,母亲更疼爱他,干活的时候,总喜欢把他带在身边。到了八九岁,这个喜欢在泥里滚的孩子已经长得虎头虎脑,,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有时,他从外面回来,看见母亲在灶上满脸是汗水地忙东忙西,便悄悄地把书一放,就去挑水或放牛去了。有的季节里,他常常上午读书,下午种地;到了农忙,干脆告假,整日跟着母亲下地劳动。母亲也手把手地教他怎样锄草,怎样间苗,怎样救活倒伏的庄稼。

    朱德一生都很怀念自己的母亲,他在《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中,深情地说:“我应该感谢母亲,他教会我劳动,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30多年的军事生活中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有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

    (劳动除去可以创造物质财富,他还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使人获得巨大的精神财富。)

    jK251.com其他人还在看

    约光荣 小学教案范例


    教学目标

    认知:

    l.知道有关节俭的格言、故事。

    2.能辨析节俭和浪费的现象。

    情感

    以节俭为荣,以浪费为耻。

    行为:

    1.自觉爱惜劳动成果。

    2.生活节俭,不浪费钱物。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勤劳节俭”德目中的有关要求编写的。本课着重进行节俭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节俭与浪费的关系,要求学生能辨析节俭和浪费的现象,并懂得节俭光荣、浪费可耻的道理。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能够自觉爱惜劳动成果,不比吃穿,不浪费钱物。

    不论是从学生养成教育需要出发,还是从我国国情教育出发,让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勤劳节俭的优良传统和美德,从小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培养勤俭节约的习惯,都是十分必要的。

    本课以焦裕禄生活节俭的事例,说明节俭光荣、浪费可耻的道理,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珍惜劳动成果,养成节俭习惯,做到不比吃穿,不浪费钱物。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能辨析节俭和浪费的现象,懂得节俭光荣,浪费可耻。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大手大脚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在五六十年代,人们出于对子女的关心和爱护,曾经有过“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的心理。那时候,大人们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能省则省。整个社会通行“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对此,现在的小学生是很难理解和接受的。如何让在蜜罐子里泡大的一代又一代新人从小养成生活节俭的习惯,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难题,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现在虽然有人理智地提出“再富也要苦孩子”,但身体力行的时候,和困难重重。很多家长在孩子提出生活上的过高要求的时候,常常会以下不为例来放纵孩子。有的家长显然收入不高,怕自己没面子,也常常用花钱大手大脚来打肿脸充胖子。因此,本课教学必须找准本班学生的活思想。

    从日常生活中人们对阔气、大方与吝啬、小气的理解入手,把问题开门见山地摆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作出判断和说明。学生对这个问题会有很多看法。

    教法建议

    1.课文时节俭的含义作了一个界定,“节俭是指不该花的钱不花,不该扔的东西不扔”。为了表明这个定义的相对性,在这个定义前面,附加了“我们所说的节俭”。教学时要注意分寸,不能把节俭的含义说得太绝对。因为节俭的含义是相对的,其中的“该”与“不该”,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倘若说得太绝对,学生一旦找到反面例证,教师便会作茧自缚。

    2.浪费的对象是人、财、物以及时间。由于篇幅的限制,本课课文及练习只涉及了财和物,没有涉及人力、时间的浪费。是否补充及如何补充,教师可以根据本地实际酌情处理。本套教材有专门的惜时教育,教学时要注意把它们有机联系起来。

    3.本课以明理为主,而激情是明理的前提。为了让学生对“节俭光荣、浪费可耻”产生情感共鸣,可以把练习“写一写”提前进行。学生搜集、赠送有关节俭的格言、谚语、警句的过程,也是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具体安排、指导学生搜集时,可把学生按“古、今、中、外”或按“人、财、物、时”分成若干小组,一个组有一个侧重点。指导学生赠送格言、谚语、警句时,可以让学生先说出所送格言、谚语、警句的意思,再提出自己对同学的希望,然后赠送。

    4.如前所述,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能辨析节俭和浪费的现象,懂得节俭光荣、浪费可耻。在道理上,学生都能够说,问题在于口服心不服,或者是口服“行”不付。因此,教师要把本班学生在节俭、浪费上的实际状况看得明明白白,在教学本课的过程中或在教学本课之后,指导学生制订出本班的“节俭公约”,成为学生的行为准则。

    教学设计示例

    第九课节俭光荣浪费可耻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有关节俭的格言、故事。

    2.懂得节俭光荣,浪费可耻,要珍惜劳动成果。

    情感:

    以节俭为荣,以浪费为耻。

    行为:

    能自觉爱惜劳动成果,生活节俭,不浪费钱物。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对前段时间看到的一则消息感触非常深,我想让同学们看看这则消息,听听同学们的意见。(课件播放:一则消息。)

    消息:2001年6月23日星期六某晚报

    崭新毛巾当作“一次性”抹桌布

    小学生“潇洒”为哪般?

    本报讯几块钱一张的新毛巾,却被一些小学生当作了一次性抹桌布,在擦完了自己的课桌后当作垃圾扔掉了……如此情景,让本想锻炼其生活自理能力的班主任大跌眼镜。

    据某小学四(3)班班主任介绍,为了锻炼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他要求每个学生从家里自带一块抹桌布,在6月20日大扫除时,将各自的课桌彻底擦洗干净,而后分别打分评比。不想,有5名学生带来的竟是崭新的长方毛巾,每块价值几元钱,在劳动结束后,它们都被扔进了教室一角的纸篓中。对自己此种浪费行为,5个孩子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

    生:我认为用新毛巾当作一次性抹桌布的行为是不对的。这样做太浪费了。

    师:可我们身边的许多人和这5位小学生一样,有着同样的想法,他们认为花钱大手大脚,就是阔气、大方。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生:一块毛巾也需要许多的制作工序,随意浪费掉的行为是不对的。

    师:归纳学生的看法,揭示课题,板书:节俭光荣浪费可耻

    二、合作学习,明白道理

    师:先听课文录音,然后,我们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深入学习课文,讨论交流学习情况,解决以下问题:

    1.课文向我们介绍了焦裕禄的哪些事?

    2.焦裕禄为什么要这么节俭?从中你懂得了什么?

    师:口述合作学习的步骤:

    (1)小组合作学习课文。

    (2)组内发表意见。

    (3)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情况。

    (4)组员补充说明。

    师:同学们都谈得很好。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儿子—焦裕禄,生活上严以律己,勤俭节约,为我们作出了表率。让我们再听听他是怎样看待节俭与浪费的吧。(课件播放:“在焦裕禄看来,生活节俭并不丢人,是珍惜劳动成果的表现,是光荣的;而浪费财物,不该花的钱花了,不该扔的东西扔了,则是败家子的行为,是可耻的。”)

    师:我曾记得毛主席说过一句话:“没条件讲究的时候不讲究,这一条好做到,有条件讲究的时候不讲究,这一条难做到。”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拥有巨额资产,在我们看来,他的生活一定很奢华,但事实并非如此。请结合陈嘉庚的事迹,谈谈你对他说的“应该用的钱,千万百万也不能吝惜,不应该用的钱,一分一厘也不要浪费”这句话的理解。

    3.课件出示:陈嘉庚的相片及他说的话。

    师(学生回答后):无论是焦裕禄还是陈嘉庚,在他们身上都具有了节俭的美德;无论在生活困难时期,还是在经济富裕的今天,我们都要养成节俭的习惯。让我们记住这句话吧。

    课件出示:课文第八自然段的部分内容。(“因为任何一种财物,无论它是国家的、集体的,还是个人的,都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成果,都是来之不易的。随意浪费就是不尊重劳动人民的劳动,这不仅不是大方,而且是犯罪,是非常可耻的。”)

    板书:珍惜劳动成果培养节俭习惯

    三、联系实际,自我教育

    1.师:请谈一谈你对下面三件事的看法。

    课件播放:根据课后的“议一议”“评一评”拍摄的小品。

    小品1:小丽常常浪费纸,一张纸才写几个字就扔掉了。小英批评她,她说:“一张纸才几分钱,用完了再买。”

    小品2:小全与妈妈到饭店吃饭。饭后,妈妈要把剩菜带回家。小全说:“别这样!让同学知道了,会笑话我们的。”

    小品3:小明与小刚给同学过生日,小明送的是自己做的小礼品,小刚却叫爸爸花钱买贵重的礼品。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同学们都谈得非常好,小丽、小全、小刚他们的做法都是错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向焦裕禄、陈嘉庚学习,生活节俭,不浪费财物,把钱用在应该用的地方。

    2.师:学习完课文,让我们静下来,回顾一下过去,以前,我在勤俭节约方面做的怎么样?再展望一下未来,今后,我该怎样做?(每组的小记者抽取一道题,现场采访同学。)

    师口述采访步骤:

    (1)每组的小记者根据老师提供的题目采访本组的同学。

    (2)小记者收集采访意见。

    (3)小记者汇报采访情况。

    采访题目如下:

    ①你有没有浪费过电或看见过浪费电的现象?如果有以上情况,你觉得今后该怎样做?

    ②你有没有浪费学习用品或看到浪费学习用品的现象。如果有以上情况,你觉得今后该怎样做?

    ③你有没有浪费水的做法或看到浪费水的现象。如果有以上情况,你觉得今后该怎样做?

    ④你有没有浪费粮食的做法或看见过浪费粮食的现象,结合今天所学谈谈今后应该怎么做?

    ⑤过去你是怎样花自己的零用钱的?今后你怎样使用自己的零用钱?

    师:同学们从节约水、电、粮食、学习用品、零用钱等方面都谈了自己今后的打算,我相信同学言出必行。为鼓励大家,老师赠送几条节俭的格言给同学们,让我们师生共勉。

    3.课件出示节俭格言:

    (1)对于浪费的人,金钱是圆的,可是,对于节俭的人,金钱是扁平的,是可以一块块堆积起来的。

    (2)为人不知储蓄,则一生困苦,致死贫乏。

    (3)节俭是一大收入。

    (4)以有余,补不足。

    四、总结深化,课外延伸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第九课“节俭光荣浪费可耻”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

    答案要点:自古以来,人们就把节俭当作美德,我们应以节俭为荣,浪费为耻。

    师:那就让我们记住“节俭光荣,浪费为耻”这句话,把这句话作为我们今后行动的指南。课后,让我们利用班会的时间制定班级公约,时刻约束自己的行为,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约光荣 教案精选篇


    教学目标

    认知:

    l.知道有关节俭的格言、故事。

    2.能辨析节俭和浪费的现象。

    情感

    以节俭为荣,以浪费为耻。

    行为:

    1.自觉爱惜劳动成果。

    2.生活节俭,不浪费钱物。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勤劳节俭”德目中的有关要求编写的。本课着重进行节俭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节俭与浪费的关系,要求学生能辨析节俭和浪费的现象,并懂得节俭光荣、浪费可耻的道理。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能够自觉爱惜劳动成果,不比吃穿,不浪费钱物。

    不论是从学生养成教育需要出发,还是从我国国情教育出发,让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勤劳节俭的优良传统和美德,从小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培养勤俭节约的习惯,都是十分必要的。

    本课以焦裕禄生活节俭的事例,说明节俭光荣、浪费可耻的道理,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珍惜劳动成果,养成节俭习惯,做到不比吃穿,不浪费钱物。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能辨析节俭和浪费的现象,懂得节俭光荣,浪费可耻。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大手大脚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在五六十年代,人们出于对子女的关心和爱护,曾经有过“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的心理。那时候,大人们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能省则省。整个社会通行“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对此,现在的小学生是很难理解和接受的。如何让在蜜罐子里泡大的一代又一代新人从小养成生活节俭的习惯,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难题,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现在虽然有人理智地提出“再富也要苦孩子”,但身体力行的时候,和困难重重。很多家长在孩子提出生活上的过高要求的时候,常常会以下不为例来放纵孩子。有的家长显然收入不高,怕自己没面子,也常常用花钱大手大脚来打肿脸充胖子。因此,本课教学必须找准本班学生的活思想。

    从日常生活中人们对阔气、大方与吝啬、小气的理解入手,把问题开门见山地摆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作出判断和说明。学生对这个问题会有很多看法。

    教法建议

    1.课文时节俭的含义作了一个界定,“节俭是指不该花的钱不花,不该扔的东西不扔”。为了表明这个定义的相对性,在这个定义前面,附加了“我们所说的节俭”。教学时要注意分寸,不能把节俭的含义说得太绝对。因为节俭的含义是相对的,其中的“该”与“不该”,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倘若说得太绝对,学生一旦找到反面例证,教师便会作茧自缚。

    2.浪费的对象是人、财、物以及时间。由于篇幅的限制,本课课文及练习只涉及了财和物,没有涉及人力、时间的浪费。是否补充及如何补充,教师可以根据本地实际酌情处理。本套教材有专门的惜时教育,教学时要注意把它们有机联系起来。

    3.本课以明理为主,而激情是明理的前提。为了让学生对“节俭光荣、浪费可耻”产生情感共鸣,可以把练习“写一写”提前进行。学生搜集、赠送有关节俭的格言、谚语、警句的过程,也是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具体安排、指导学生搜集时,可把学生按“古、今、中、外”或按“人、财、物、时”分成若干小组,一个组有一个侧重点。指导学生赠送格言、谚语、警句时,可以让学生先说出所送格言、谚语、警句的意思,再提出自己对同学的希望,然后赠送。

    4.如前所述,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能辨析节俭和浪费的现象,懂得节俭光荣、浪费可耻。在道理上,学生都能够说,问题在于口服心不服,或者是口服“行”不付。因此,教师要把本班学生在节俭、浪费上的实际状况看得明明白白,在教学本课的过程中或在教学本课之后,指导学生制订出本班的“节俭公约”,成为学生的行为准则。

    教学设计示例

    第九课节俭光荣浪费可耻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有关节俭的格言、故事。

    2.懂得节俭光荣,浪费可耻,要珍惜劳动成果。

    情感:

    以节俭为荣,以浪费为耻。

    行为:

    能自觉爱惜劳动成果,生活节俭,不浪费钱物。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对前段时间看到的一则消息感触非常深,我想让同学们看看这则消息,听听同学们的意见。(课件播放:一则消息。)

    消息:2001年6月23日星期六某晚报

    崭新毛巾当作“一次性”抹桌布

    小学生“潇洒”为哪般?

    本报讯几块钱一张的新毛巾,却被一些小学生当作了一次性抹桌布,在擦完了自己的课桌后当作垃圾扔掉了……如此情景,让本想锻炼其生活自理能力的班主任大跌眼镜。

    据某小学四(3)班班主任介绍,为了锻炼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他要求每个学生从家里自带一块抹桌布,在6月20日大扫除时,将各自的课桌彻底擦洗干净,而后分别打分评比。不想,有5名学生带来的竟是崭新的长方毛巾,每块价值几元钱,在劳动结束后,它们都被扔进了教室一角的纸篓中。对自己此种浪费行为,5个孩子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

    生:我认为用新毛巾当作一次性抹桌布的行为是不对的。这样做太浪费了。

    师:可我们身边的许多人和这5位小学生一样,有着同样的想法,他们认为花钱大手大脚,就是阔气、大方。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生:一块毛巾也需要许多的制作工序,随意浪费掉的行为是不对的。

    师:归纳学生的看法,揭示课题,板书:节俭光荣浪费可耻

    二、合作学习,明白道理

    师:先听课文录音,然后,我们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深入学习课文,讨论交流学习情况,解决以下问题:

    1.课文向我们介绍了焦裕禄的哪些事?

    2.焦裕禄为什么要这么节俭?从中你懂得了什么?

    师:口述合作学习的步骤:

    (1)小组合作学习课文。

    (2)组内发表意见。

    (3)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情况。

    (4)组员补充说明。

    师:同学们都谈得很好。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儿子—焦裕禄,生活上严以律己,勤俭节约,为我们作出了表率。让我们再听听他是怎样看待节俭与浪费的吧。(课件播放:“在焦裕禄看来,生活节俭并不丢人,是珍惜劳动成果的表现,是光荣的;而浪费财物,不该花的钱花了,不该扔的东西扔了,则是败家子的行为,是可耻的。”)

    师:我曾记得毛主席说过一句话:“没条件讲究的时候不讲究,这一条好做到,有条件讲究的时候不讲究,这一条难做到。”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拥有巨额资产,在我们看来,他的生活一定很奢华,但事实并非如此。请结合陈嘉庚的事迹,谈谈你对他说的“应该用的钱,千万百万也不能吝惜,不应该用的钱,一分一厘也不要浪费”这句话的理解。

    3.课件出示:陈嘉庚的相片及他说的话。

    师(学生回答后):无论是焦裕禄还是陈嘉庚,在他们身上都具有了节俭的美德;无论在生活困难时期,还是在经济富裕的今天,我们都要养成节俭的习惯。让我们记住这句话吧。

    课件出示:课文第八自然段的部分内容。(“因为任何一种财物,无论它是国家的、集体的,还是个人的,都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成果,都是来之不易的。随意浪费就是不尊重劳动人民的劳动,这不仅不是大方,而且是犯罪,是非常可耻的。”)

    板书:珍惜劳动成果培养节俭习惯

    三、联系实际,自我教育

    1.师:请谈一谈你对下面三件事的看法。

    课件播放:根据课后的“议一议”“评一评”拍摄的小品。

    小品1:小丽常常浪费纸,一张纸才写几个字就扔掉了。小英批评她,她说:“一张纸才几分钱,用完了再买。”

    小品2:小全与妈妈到饭店吃饭。饭后,妈妈要把剩菜带回家。小全说:“别这样!让同学知道了,会笑话我们的。”

    小品3:小明与小刚给同学过生日,小明送的是自己做的小礼品,小刚却叫爸爸花钱买贵重的礼品。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同学们都谈得非常好,小丽、小全、小刚他们的做法都是错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向焦裕禄、陈嘉庚学习,生活节俭,不浪费财物,把钱用在应该用的地方。

    2.师:学习完课文,让我们静下来,回顾一下过去,以前,我在勤俭节约方面做的怎么样?再展望一下未来,今后,我该怎样做?(每组的小记者抽取一道题,现场采访同学。)

    师口述采访步骤:

    (1)每组的小记者根据老师提供的题目采访本组的同学。

    (2)小记者收集采访意见。

    (3)小记者汇报采访情况。

    采访题目如下:

    ①你有没有浪费过电或看见过浪费电的现象?如果有以上情况,你觉得今后该怎样做?

    ②你有没有浪费学习用品或看到浪费学习用品的现象。如果有以上情况,你觉得今后该怎样做?

    ③你有没有浪费水的做法或看到浪费水的现象。如果有以上情况,你觉得今后该怎样做?

    ④你有没有浪费粮食的做法或看见过浪费粮食的现象,结合今天所学谈谈今后应该怎么做?

    ⑤过去你是怎样花自己的零用钱的?今后你怎样使用自己的零用钱?

    师:同学们从节约水、电、粮食、学习用品、零用钱等方面都谈了自己今后的打算,我相信同学言出必行。为鼓励大家,老师赠送几条节俭的格言给同学们,让我们师生共勉。

    3.课件出示节俭格言:

    (1)对于浪费的人,金钱是圆的,可是,对于节俭的人,金钱是扁平的,是可以一块块堆积起来的。

    (2)为人不知储蓄,则一生困苦,致死贫乏。

    (3)节俭是一大收入。

    (4)以有余,补不足。

    四、总结深化,课外延伸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第九课“节俭光荣浪费可耻”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

    答案要点:自古以来,人们就把节俭当作美德,我们应以节俭为荣,浪费为耻。

    师:那就让我们记住“节俭光荣,浪费为耻”这句话,把这句话作为我们今后行动的指南。课后,让我们利用班会的时间制定班级公约,时刻约束自己的行为,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光荣啊!“园丁” 小学教案范例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老师为学生的全面成长付出了艰苦的劳动,他们是辛勤的“园丁”。

    2.懂得尊重老师首先要尊重老师的劳动。

    情感:

    1.感激老师对自己的培养,体会老师的辛苦。

    2.对老师产生敬佩和爱戴之情。

    行为:

    1.做到尊敬老师,听从老师的教导。

    2.做到尊重老师的劳动,老师讲课认真听,老师批改的作业认真看,积极配合老师的各项工作。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依据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孝亲敬长”中的有关尊敬老师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编写的。本课侧重讲要尊敬老师。

    尊敬老师的教育在小学各个年级段都有。本课要给学生讲一些基本的道德知识,使学生初步懂得老师为学生的成长付出了艰苦的劳动,要感谢老师的教育之恩。

    本课的课题,采用了感叹句的形式,读起来不仅亲切、形象,而且能够起到激情的作用,激发学生对老师的热爱与崇敬之情。

    课文选用了真实的事例,通过全国模范班主任毛蓓蕾老师对学生马强的教育,使学生感受到毛老师为马强的成长花费了大量的心血,付出了辛苦的劳动。然后由点到面,让学生体会到许多像毛老师这样的老师就生活在我们周围,我们身边的老师为了把我们培养成有用的人才,把全部的爱和心血用在我们身上。我们要体会老师的辛苦,尊敬老师,特别要尊重老师的劳动。

    教法建议:

    1.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老师,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回忆美好的学校生活,以此激发学生对学校、对教师的敬爱之情。

    2.毛蓓蕾老师对马强的一往情深,课文是通过毛老师的言和行来表达的,教学中要善于抓住这些内容,让学生细读、细想。

    3.我们身边的很多老师为了学生的成长都在辛勤地工作着。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身边的、本地区的事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教师的辛劳。

    4.在导行时,可让学生展开讨论,提出尊师的具体行为要求,这样更具有针对性。讨论可根据班级、学校实际创设情境。

    教学设计示例

    第五课光荣啊!"园丁"

    教学重点:

    老师为学生的成长付出辛勤劳动,要尊重老师的劳动,接受老师的教导。

    教学难点:

    学生对要尊重老师的劳动,认识上有些困难。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以及在这些辛苦劳动之中所包含的对学生的希望。

    教育过程:

    一、想一想(激发学生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1.出示照片(本班授课老师和学生的合影)

    小组交流

    这张照片上的人是谁?

    看到这张照片,你想到了什么?

    小结:

    每当我看到这张照片,心中就感受到来自孩子们的爱。我想,当你们看到它时,一定也能感受到老师们对你们的爱。

    2.出示照片:(课文中的照片)

    思考:看了这张照片,你们又有什么想法呢?

    师:这张照片上的老师是毛蓓蕾老师,你们想知道关于她和学生之间发生的故事吗?

    二、分析课文(使学生感受老师工作的辛劳)

    1.自读课文

    2.小组交流:

    毛老师是怎样对待马强的?她为马强做了哪些事情?

    马强有什么变化和进步?

    3.小结:

    毛老师为马强不知花费了多少心血和时间,从学习知识、做人的道理各个方面去教育马强,使马强逐渐懂得要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对别人有用的人,像园丁一样,辛勤地培育着马强这棵幼苗。

    板书:"园丁"

    在毛老师的帮助下,马强从一匹"野马"变成了一匹"骏马",最后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歌剧演员。在这些进步中,毛老师付出了许多努力和心血。

    4.全班交流:

    你们想对毛老师说些什么?

    5.小结:老师把全部的爱和心血都用在了学生的身上,"我是属于孩子的"是每个老师的心里话,老师的爱是无私的,是伟大的!老师的工作是光荣的!

    板书:光荣啊!

    过渡: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毛老师",让我们看看我们学校中的"毛老师"他们是怎样工作的吧。

    三、联系实际(让学生知道许多"毛老师"生活在我们身边。)

    1.师:课前,同学们采访了我们学校中的老师,请把你采访的情况和大家说一说。

    全班交流

    2.小组交流:

    在学习上,老师是怎样指导我们的学习的?

    在生活上,老师是如何关心我们的成长的?

    当我们犯了错误的时候,老师是怎样耐心给予我们帮助的?

    3.小结:

    我们的老师也像毛老师一样,在默默无闻地工作着,我们的每一点成长和进步都离不开老师的辛勤培养,离不开老师付出的心血,我们的茁壮成长就是老师的心愿和希望。

    四、指导行为(是学生知道老师为我们的成长努力工作,我们应该尊敬老师。)

    1.小组交流:

    对于老师提出的要求我们应该怎样做?

    老师讲课时我们为什么应该认真听?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老师在作业中的评语?

    2.全班交流:

    3.小结:

    要尊敬老师,对老师提出的要求认真听,并且照着去做,听从老师的教导。

    板书:听从老师教导

    在老师讲课的时候,要认真听讲;当作业批改后,要仔细阅读老师的评语,体会老师评语中的含义;当老师提出具体的要求后,要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尊重老师的劳动也是尊敬老师的表现。

    板书:尊重老师劳动

    五、辨析导行(进一步深化所学道理)

    1.出示投影片一:(辨析"议一议"中的第一题)

    小组交流:

    小明和小红的做法谁对谁不对?为什么?

    小结:

    作业本上的评语是老师的辛苦劳动,不尊重老师写出的评语,就是不尊重老师的劳动,因此,我们应该认真阅读老师的评语。

    2.出示投影片二:(辨析"议一议"中的第二题)

    小组交流:

    小玲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小结:

    低年级的老师现在虽然不教我们了,但是他们把我们领入知识的大门,为我们现在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一些老师虽然没有教过我们或者不教课,但是他们一直为我们的教学而服务,同样为我们做出了贡献,因此我们要尊敬每一位教师。

    3.读读下面的话,说说是什么意思?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和人才的培育者。

    --邓小平"

    4.请同学讲讲尊师的故事。

    小结:

    古时候人们就很注重尊敬老师,我们的许多革命前辈也是如此,看来,尊敬老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

    5.出示邮票:这是1986年9月10日,邮电部出版的关于教师节的邮票,说明尊敬老师已经是全社会人们的共识。

    六、总结全课,激发情感:

    1.说一说

    为什么人们把老师比作园丁?

    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总结:

    我们自己的点滴进步和成长都是老师辛勤培育得来的,我们要感谢老师为我们付出的心血,尊重老师的劳动。老师用自己的劳动换来了桃李满天下,让我们一起说一声:"老师辛苦了,光荣啊!园丁!"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1.组织学生开展“小记者”采访活动,采访身边的一位老师,每天早上到校和晚上离校的时间,记录一下老师每天要做哪些工作。

    学生说完后,展示课件“老师的一天”,补充扩展。

    召开主题活动“我和老师在一起”

    2.准备:把教本班的老师请来

    让同学带一张老师和自己在一起的照片

    活动过程:

    (1)请同学出示照片,

    为大家讲解:这张照片是什么时候照的?老师和“我”在干什么?并说说自己当时的感受。

    把照片贴到黑板上。

    (2)大家一起畅谈这些年来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帮助。

    (3)每人对老师说一句话。

    (4)和亲爱的老师合影。

    3.回家采访爸爸、妈妈,请他们说说对老师的印象及他们是怎样爱自己的老师的。

    热心公益劳动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公益劳动不仅能造福社会,而且能陶冶情操,美化心灵。

    2.懂得积极参加公益劳动是为社会尽力,是热爱劳动的表现。

    情感:

    愿意参加公益劳动,不怕脏和累,具有参加公益劳动的光荣感。

    行为:

    积极参加学校和社区组织的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标准》三至五年级“勤劳节俭”德目认知要求第五条“懂得积极参加公益劳动是为社会尽力,也是热爱劳动的表现”,和行为要求第二条“积极参加学校和社区组织的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等条目设置的。

    课文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讲明了什么是公益劳动和为什么要参加公益劳动。

    第二部分介绍了发生在北京市十三陵的动人故事。第一件事是1958年初广大群众和伟大领袖参加修建十三陵水库的公益劳动。第二件事是1983年邓小平又一次来到十三陵水库,参加植树造林公益劳动。第三件事是1996年有个小学生领养小树的故事。

    第三部分是课文的最后一个小节。意在让学生体会公益劳动深远重大的意义,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公益劳动,塑造自己美好的心灵。

    本课共设四个栏目

    1.课前导入“说一说”栏目,意在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置身中参加公益劳动的特定场景,让学生去思考和领悟公益劳动的意义。

    2.课后练习“说一说”与导入的“说一说”栏目在内容上前后呼应,一个安排在教学之初,引人思考,一个安排在课文分析之后,引导学生由最初的行动进而有所感,有所知,有所悟,他们会体会到自己在思想上发生的变化,更会激发他们积极参加公益劳动的光荣感。

    3.“议一议”栏目,意在帮助学生澄清一些思想认识上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懂得参加公益劳动要不怕脏、不怕累,一心为人民、为社会服务,这是有社会责任感的表现。

    4.“做一做”栏目,是引导学生参加一项公益劳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指导学生的道德实践,把提高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最终落实到正确的道德行为上。

    教法建议:

    1.课前,教师可以建议学生搜集报刊上关于人们参加公益劳动的消息。如:每年植树节都会有很多人们参加植树活动的信息。课上,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查找的资料,通过资料的交流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课后,教师可以利用班队会时间组织学生去参加一次公益劳动,以延伸教育实效。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公益劳动不仅能造福社会,而且能陶冶情操,美化心灵。

    2.懂得积极参加公益劳动是为社会尽力,是热爱劳动的表现。

    情感:

    愿意参加公益劳动,不怕脏和累,具有参加公益劳动的光荣感。

    行为:

    积极参加学校和社区组织的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关心公益事业的热情和参加公益劳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让他们懂得积极参加公益劳动不仅能造福社会,还能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是一种高尚的行为。

    教学难点:

    使学生正确理解公益劳动的概念,能够分辨公益劳动与其他劳动的区别。

    教育过程:

    一、导入

    1.师:你参加过打扫卫生或绿化等活动吗?这些活动对公众有什么好处?

    2.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认识。

    3.师:同学们的想法是否正确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五课

    板书课题:

    二、明理激情

    1.演示课件一(出示十三陵水库的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十三陵水库是为了解决首都人民吃水用水问题而修建的。这个水库当时是由40万人不顾隆冬的严寒和盛夏的酷热,不计报酬完成了870万个工作日,只用了160天就修成了。

    2.师:在修建十三陵水库时有许多动人的故事。

    3.继续演示课件一

    内容:课文第三自然段--第五自然段

    4.提问:为什么人们要到十三陵水库参加劳动?有报酬吗?国事繁忙,负过重伤的周总理为什么还多次参加公益劳动?

    (板书:为社会、为大家,不计报酬)

    5.小结:为了社会的利益,为了公众的利益,人们顶着寒风,挥锹挖土,推车运石。工人来了,解放军来了,学生来了,中央领导也来了。说明大家都非常热心于公益事业。

    6.师:25年之后,1983年3月12日,年近八十高龄的邓小平,迎着稀稀落落的小雪,又来到了十三陵参加植树活动。

    7.学生自读课文的第二个小故事。(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8.电脑演示邓小平植树的图片,提问:邓爷爷年近八十,为什么还要参加植树活动呢?

    (为了保护十三陵的环境,改善首都周围的环境,造福社会、造福子孙后代。)

    板书:造福社会

    9.师:1996年的一天,一位记者来到十三陵,发现那里的许多树因无人管理而生长不良,就发起了一个"领养树"的活动。有个小学生也领养了一棵树。

    10.电脑演示小学生领养小树的图片,提问:这个小学生为什么要领养树木?

    11.小结: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板书:陶冶情操美化心灵)发生在十三陵的这个故事有开端,但没有结尾,而且永远不会有结尾。这样的故事,每时每刻都会发生在祖国的每一个地方。

    三、深化认识

    1.师:课前,同学们调查了许多关于人们参加公益劳动的资料,我们相互交流一下。

    2.学生分小组介绍自己找到的资料。

    3.提问:

    通过刚才的学习,谁能说说为什么要参加公益劳动?你参加过哪些公益劳动?说一说当时劳动的情景和劳动后的感受。

    4.小结并过渡:

    参加公益劳动是为了公众的利益,可是有些同学的认识却不同。

    5.电脑演示课后练习"议一议"的内容。

    6.学生任选题目进行讨论。

    7.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小结。

    (1)小文能够参加公益劳动是对的,但他的想法不对。参加公益劳动是为了造福于人民,造福于社会,不图表扬、不图回报。

    (2)小英的说法是错误的。清扫街道是一项有意义的公益劳动,作为小学生要有社会责任感,为美化环境尽力,而且在劳动中陶冶情操,美化心灵。

    (3)小明的做法是对的。为了给别人带来方便,他不怕脏、不怕累,主动疏通下水道,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四、总结全课,歌曲结束

    1.同学们,有一首歌唱的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积极参加公益劳动,热心公益事业,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也会变得更加美好!

    2.师生共听歌曲《爱的奉献》,结束全课。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活动内容:

    课后教师可以组织一次学生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如:上街擦交通护栏、到公交车站擦车、清除公共场所的垃圾等。

    活动过程:

    1.活动前,教师要先了解一下周围的环境为学生选择好学生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

    2.做好活动前的动员工作,提出安全要求。

    3.活动结束后做一次总结。一个小队为单位,形式不限。如广播、板报、队报、座谈会等均可。

    尊重老师的劳动优秀模板


    教学目标:

    使学生懂得,老师爱我们,为我们的健康成长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我们爱老师,就要,接受老师的教导,多与老师交换意见。

    教学要点:

    1、老师爱我们,为我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2、我们爱老师,要,接受老师的教导。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提问法。

    教具准备:灯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诗朗诵(灯片出示)

    ①、比一比,看谁朗诵得最好

    ②、全班齐朗诵

    ③、读了这首小诗,你有什么想说或想问的吗?

    2、揭题并板书

    二、学文明理。

    1、自由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灯片出示)

    A、桃桃看了白发和作业本上的红叉叉,为什么心里怪难过的?

    B、你认为我们怎样做才是?

    2、学生小组讨论

    3、汇报交流

    你弄懂了哪个问题就回答哪个问题。

    4、教师小结

    三、辨析导行。

    1、想一想

    读故事、看图、讨论,感谢老师,最好的行动是什么?

    2、议一议

    遇到下列情况,应该怎么做?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

    四、总结。

    老师爱我们,为我们的健康成长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我们爱老师,就要,接受老师的教导,多与老师交换意见。

    五、活动延伸。

    开个颂师会,说说老师关心爱护、辛勤教导我们的小故事。

    热心公益劳动 小学教案范例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公益劳动不仅能造福社会,而且能陶冶情操,美化心灵。

    2.懂得积极参加公益劳动是为社会尽力,是热爱劳动的表现。

    情感:

    愿意参加公益劳动,不怕脏和累,具有参加公益劳动的光荣感。

    行为:

    积极参加学校和社区组织的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标准》三至五年级“勤劳节俭”德目认知要求第五条“懂得积极参加公益劳动是为社会尽力,也是热爱劳动的表现”,和行为要求第二条“积极参加学校和社区组织的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等条目设置的。

    课文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讲明了什么是公益劳动和为什么要参加公益劳动。

    第二部分介绍了发生在北京市十三陵的动人故事。第一件事是1958年初广大群众和伟大领袖参加修建十三陵水库的公益劳动。第二件事是1983年邓小平又一次来到十三陵水库,参加植树造林公益劳动。第三件事是1996年有个小学生领养小树的故事。

    第三部分是课文的最后一个小节。意在让学生体会公益劳动深远重大的意义,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公益劳动,塑造自己美好的心灵。

    本课共设四个栏目

    1.课前导入“说一说”栏目,意在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置身中参加公益劳动的特定场景,让学生去思考和领悟公益劳动的意义。

    2.课后练习“说一说”与导入的“说一说”栏目在内容上前后呼应,一个安排在教学之初,引人思考,一个安排在课文分析之后,引导学生由最初的行动进而有所感,有所知,有所悟,他们会体会到自己在思想上发生的变化,更会激发他们积极参加公益劳动的光荣感。

    3.“议一议”栏目,意在帮助学生澄清一些思想认识上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懂得参加公益劳动要不怕脏、不怕累,一心为人民、为社会服务,这是有社会责任感的表现。

    4.“做一做”栏目,是引导学生参加一项公益劳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指导学生的道德实践,把提高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最终落实到正确的道德行为上。

    教法建议:

    1.课前,教师可以建议学生搜集报刊上关于人们参加公益劳动的消息。如:每年植树节都会有很多人们参加植树活动的信息。课上,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查找的资料,通过资料的交流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课后,教师可以利用班队会时间组织学生去参加一次公益劳动,以延伸教育实效。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公益劳动不仅能造福社会,而且能陶冶情操,美化心灵。

    2.懂得积极参加公益劳动是为社会尽力,是热爱劳动的表现。

    情感:

    愿意参加公益劳动,不怕脏和累,具有参加公益劳动的光荣感。

    行为:

    积极参加学校和社区组织的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关心公益事业的热情和参加公益劳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让他们懂得积极参加公益劳动不仅能造福社会,还能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是一种高尚的行为。

    教学难点:

    使学生正确理解公益劳动的概念,能够分辨公益劳动与其他劳动的区别。

    教育过程:

    一、导入

    1.师:你参加过打扫卫生或绿化等活动吗?这些活动对公众有什么好处?

    2.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认识。

    3.师:同学们的想法是否正确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五课

    板书课题:

    二、明理激情

    1.演示课件一(出示十三陵水库的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十三陵水库是为了解决首都人民吃水用水问题而修建的。这个水库当时是由40万人不顾隆冬的严寒和盛夏的酷热,不计报酬完成了870万个工作日,只用了160天就修成了。

    2.师:在修建十三陵水库时有许多动人的故事。

    3.继续演示课件一

    内容:课文第三自然段--第五自然段

    4.提问:为什么人们要到十三陵水库参加劳动?有报酬吗?国事繁忙,负过重伤的周总理为什么还多次参加公益劳动?

    (板书:为社会、为大家,不计报酬)

    5.小结:为了社会的利益,为了公众的利益,人们顶着寒风,挥锹挖土,推车运石。工人来了,解放军来了,学生来了,中央领导也来了。说明大家都非常热心于公益事业。

    6.师:25年之后,1983年3月12日,年近八十高龄的邓小平,迎着稀稀落落的小雪,又来到了十三陵参加植树活动。

    7.学生自读课文的第二个小故事。(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8.电脑演示邓小平植树的图片,提问:邓爷爷年近八十,为什么还要参加植树活动呢?

    (为了保护十三陵的环境,改善首都周围的环境,造福社会、造福子孙后代。)

    板书:造福社会

    9.师:1996年的一天,一位记者来到十三陵,发现那里的许多树因无人管理而生长不良,就发起了一个"领养树"的活动。有个小学生也领养了一棵树。

    10.电脑演示小学生领养小树的图片,提问:这个小学生为什么要领养树木?

    11.小结: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板书:陶冶情操美化心灵)发生在十三陵的这个故事有开端,但没有结尾,而且永远不会有结尾。这样的故事,每时每刻都会发生在祖国的每一个地方。

    三、深化认识

    1.师:课前,同学们调查了许多关于人们参加公益劳动的资料,我们相互交流一下。

    2.学生分小组介绍自己找到的资料。

    3.提问:

    通过刚才的学习,谁能说说为什么要参加公益劳动?你参加过哪些公益劳动?说一说当时劳动的情景和劳动后的感受。

    4.小结并过渡:

    参加公益劳动是为了公众的利益,可是有些同学的认识却不同。

    5.电脑演示课后练习"议一议"的内容。

    6.学生任选题目进行讨论。

    7.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小结。

    (1)小文能够参加公益劳动是对的,但他的想法不对。参加公益劳动是为了造福于人民,造福于社会,不图表扬、不图回报。

    (2)小英的说法是错误的。清扫街道是一项有意义的公益劳动,作为小学生要有社会责任感,为美化环境尽力,而且在劳动中陶冶情操,美化心灵。

    (3)小明的做法是对的。为了给别人带来方便,他不怕脏、不怕累,主动疏通下水道,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四、总结全课,歌曲结束

    1.同学们,有一首歌唱的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积极参加公益劳动,热心公益事业,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也会变得更加美好!

    2.师生共听歌曲《爱的奉献》,结束全课。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活动内容:

    课后教师可以组织一次学生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如:上街擦交通护栏、到公交车站擦车、清除公共场所的垃圾等。

    活动过程:

    1.活动前,教师要先了解一下周围的环境为学生选择好学生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

    2.做好活动前的动员工作,提出安全要求。

    3.活动结束后做一次总结。一个小队为单位,形式不限。如广播、板报、队报、座谈会等均可。

    思品教案光荣啊!“园丁”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老师为学生的全面成长付出了艰苦的劳动,他们是辛勤的“园丁”。

    2.懂得尊重老师首先要尊重老师的劳动。

    情感:

    1.感激老师对自己的培养,体会老师的辛苦。

    2.对老师产生敬佩和爱戴之情。

    行为:

    1.做到尊敬老师,听从老师的教导。

    2.做到尊重老师的劳动,老师讲课认真听,老师批改的作业认真看,积极配合老师的各项工作。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依据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孝亲敬长”中的有关尊敬老师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编写的。本课侧重讲要尊敬老师。

    尊敬老师的教育在小学各个年级段都有。本课要给学生讲一些基本的道德知识,使学生初步懂得老师为学生的成长付出了艰苦的劳动,要感谢老师的教育之恩。

    本课的课题《光荣啊!“园丁”》,采用了感叹句的形式,读起来不仅亲切、形象,而且能够起到激情的作用,激发学生对老师的热爱与崇敬之情。

    课文选用了真实的事例,通过全国模范班主任毛蓓蕾老师对学生马强的教育,使学生感受到毛老师为马强的成长花费了大量的心血,付出了辛苦的劳动。然后由点到面,让学生体会到许多像毛老师这样的老师就生活在我们周围,我们身边的老师为了把我们培养成有用的人才,把全部的爱和心血用在我们身上。我们要体会老师的辛苦,尊敬老师,特别要尊重老师的劳动。

    教法建议:

    1.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老师,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回忆美好的学校生活,以此激发学生对学校、对教师的敬爱之情。

    2.毛蓓蕾老师对马强的一往情深,课文是通过毛老师的言和行来表达的,教学中要善于抓住这些内容,让学生细读、细想。

    3.我们身边的很多老师为了学生的成长都在辛勤地工作着。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身边的、本地区的事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教师的辛劳。

    4.在导行时,可让学生展开讨论,提出尊师的具体行为要求,这样更具有针对性。讨论可根据班级、学校实际创设情境。

    教学设计示例

    第五课光荣啊!园丁

    教学重点:

    老师为学生的成长付出辛勤劳动,要尊重老师的劳动,接受老师的教导。

    教学难点:

    学生对要尊重老师的劳动,认识上有些困难。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以及在这些辛苦劳动之中所包含的对学生的希望。

    教育过程:

    一、想一想(激发学生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1.出示照片(本班授课老师和学生的合影)

    小组交流

    这张照片上的人是谁?

    看到这张照片,你想到了什么?

    小结:

    每当我看到这张照片,心中就感受到来自孩子们的爱。我想,当你们看到它时,一定也能感受到老师们对你们的爱。

    2.出示照片:(课文中的照片)

    思考:看了这张照片,你们又有什么想法呢?

    师:这张照片上的老师是毛蓓蕾老师,你们想知道关于她和学生之间发生的故事吗?

    二、分析课文(使学生感受老师工作的辛劳)

    1.自读课文

    2.小组交流:

    毛老师是怎样对待马强的?她为马强做了哪些事情?

    马强有什么变化和进步?

    3.小结:

    毛老师为马强不知花费了多少心血和时间,从学习知识、做人的道理各个方面去教育马强,使马强逐渐懂得要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对别人有用的人,像园丁一样,辛勤地培育着马强这棵幼苗。

    板书:园丁

    在毛老师的帮助下,马强从一匹野马变成了一匹骏马,最后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歌剧演员。在这些进步中,毛老师付出了许多努力和心血。

    4.全班交流:

    你们想对毛老师说些什么?

    5.小结:老师把全部的爱和心血都用在了学生的身上,我是属于孩子的是每个老师的心里话,老师的爱是无私的,是伟大的!老师的工作是光荣的!

    板书:光荣啊!

    过渡: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毛老师,让我们看看我们学校中的毛老师他们是怎样工作的吧。

    三、联系实际(让学生知道许多毛老师生活在我们身边。)

    1.师:课前,同学们采访了我们学校中的老师,请把你采访的情况和大家说一说。

    全班交流

    2.小组交流:

    在学习上,老师是怎样指导我们的学习的?

    在生活上,老师是如何关心我们的成长的?

    当我们犯了错误的时候,老师是怎样耐心给予我们帮助的?

    3.小结:

    我们的老师也像毛老师一样,在默默无闻地工作着,我们的每一点成长和进步都离不开老师的辛勤培养,离不开老师付出的心血,我们的茁壮成长就是老师的心愿和希望。

    四、指导行为(是学生知道老师为我们的成长努力工作,我们应该尊敬老师。)

    1.小组交流:

    对于老师提出的要求我们应该怎样做?

    老师讲课时我们为什么应该认真听?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老师在作业中的评语?

    2.全班交流:

    3.小结:

    要尊敬老师,对老师提出的要求认真听,并且照着去做,听从老师的教导。

    板书:听从老师教导

    在老师讲课的时候,要认真听讲;当作业批改后,要仔细阅读老师的评语,体会老师评语中的含义;当老师提出具体的要求后,要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尊重老师的劳动也是尊敬老师的表现。

    板书:尊重老师劳动

    五、辨析导行(进一步深化所学道理)

    1.出示投影片一:(辨析议一议中的第一题)

    小组交流:

    小明和小红的做法谁对谁不对?为什么?

    小结:

    作业本上的评语是老师的辛苦劳动,不尊重老师写出的评语,就是不尊重老师的劳动,因此,我们应该认真阅读老师的评语。

    2.出示投影片二:(辨析议一议中的第二题)

    小组交流:

    小玲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小结:

    低年级的老师现在虽然不教我们了,但是他们把我们领入知识的大门,为我们现在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一些老师虽然没有教过我们或者不教课,但是他们一直为我们的教学而服务,同样为我们做出了贡献,因此我们要尊敬每一位教师。

    3.读读下面的话,说说是什么意思?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和人才的培育者。

    --邓小平

    4.请同学讲讲尊师的故事。

    小结:

    古时候人们就很注重尊敬老师,我们的许多革命前辈也是如此,看来,尊敬老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

    5.出示邮票:这是1986年9月10日,邮电部出版的关于教师节的邮票,说明尊敬老师已经是全社会人们的共识。

    六、总结全课,激发情感:

    1.说一说

    为什么人们把老师比作园丁?

    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总结:

    我们自己的点滴进步和成长都是老师辛勤培育得来的,我们要感谢老师为我们付出的心血,尊重老师的劳动。老师用自己的劳动换来了桃李满天下,让我们一起说一声:老师辛苦了,光荣啊!园丁!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1.组织学生开展“小记者”采访活动,采访身边的一位老师,每天早上到校和晚上离校的时间,记录一下老师每天要做哪些工作。

    学生说完后,展示课件“老师的一天”,补充扩展。

    召开主题活动“我和老师在一起”

    2.准备:把教本班的老师请来

    让同学带一张老师和自己在一起的照片

    活动过程:

    (1)请同学出示照片,

    为大家讲解:这张照片是什么时候照的?老师和“我”在干什么?并说说自己当时的感受。

    把照片贴到黑板上。

    (2)大家一起畅谈这些年来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帮助。

    (3)每人对老师说一句话。

    (4)和亲爱的老师合影。

    3.回家采访爸爸、妈妈,请他们说说对老师的印象及他们是怎样爱自己的老师的。

    劳动的开端评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劳动的开端》讲述了有名英模吴运铎小时候第一次挑煤的艰难历程。因为课文讲述的内容离我们现在比较遥远,所以,很多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也较难感悟其中流露出的劳动的艰辛。针对这点,王乐微老师在教学时就有意转变以往老师有声有色地讲,学生毫无感受地读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时,重点放在抓住课文一个突破点,让学生有层次,循序渐进地进行朗读的方法。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做到“准、透、长”。现在就王老师的这节课来谈谈我的一些感受:

    一、抓“准”课文中心点。

    课文的中心点往往能统领全文。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中,假如能老老抓住课文中心点,就如同抓住了一个人的“命脉”。老师教则简练,正确;学生学则快捷,深刻。记得有名特级教师王菘舟老师在教《一夜的工作》时,就紧紧抓住周总理的“俭朴”来进行层层推进式的教学。效果很突出。而王老师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就紧紧围绕“艰难”这个中心词。让学生体会艰难,让学生感受艰难,让学生在“艰难”中启迪现在,指导将来。

    在教学时,王老师紧抓一个突破点,让学生进行感受。然后层层推进,得出“艰难”这个要害词。最后又从“艰难”出发,让学生找课文中的句子。在这一系列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的灵魂就是“艰难”。而学生在学习时,也总是沉浸在生活艰难这一主旋律中。收到的效果就是学生学习不满无目的,老师的教学不无的放失。课堂紧凑而有序。

    二、学生感受深刻“透”彻。

    学生的阅读感受是我们语文老师要重点培养的学生素质之一。学生在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这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充分感受也就成了我们老师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在这节课中,我采用的方法是抓住一点,进行层层深入式的朗读和体会,逐步培养学生敏锐的阅读感受力。

    在学生找到课文的重点句:“这山原来没有路,那些人踩出来的小路滑极了,一步三滑,肩上的煤筐往返晃荡,像是打秋千。”后,王老师分成三个步骤让学生进行朗读和感悟。第一步,读的正确,这句话中的停顿是“那些/人踩出来的小路滑极了”而不是“那些人/踩出来的小路滑极了。”停顿的要求其实也体现了课文对学生朗读最基本的要求。我们必须要指导学生读好,读正确。第二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体会这个比喻句所要表达的意思,那就是山路很滑。而学生是要通过朗读读书这中意思。第三步,学生深入体会,这句话的内在含义。如写出了生活的艰辛,作者意志的坚强,劳动的艰难等。而这些体会当然也要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在这三个步骤中,我建议王老师应穿插的补充一些课外知识,起到引导和激励的作用。

    通过这一系列的读,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已完全进入文本的情景,朗读和感受时学生眼中流露出的是一种对作者的深深同情,这是一种透彻的感受。我想这时的学生一定深深的感到我们今天的生活是多么幸福。他们也一定会分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这也可以说是在这节课中我要求学生对文本的一种解读。

    三、学生感受文本时间“长”。

    对于学生感受“长”这一教学特色的理解,王老师在这节课中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读。比如:齐读,个别读,自由读,读后体会,体会后读等。我想,学生是我们课堂的主人,假如不给学生时间,那么我们的课堂就是没有生气和生命力的。而如何让学生成为主人呢?在语文课中,让学生读,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书读百边,其义自现”。

    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 教案精选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美好生活靠劳动去创造,不能等待别人的恩赐。

    2、培养学生爱劳动的好品质。

    3、教育学生从小要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

    教学要点:美好生活靠劳动去创造。

    教学难点: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的生活是美好的。

    教学方法:讲解法、调查法

    教具准备:灯片

    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导入

    1、听故事《荒岛》

    2、听故事后,学生思考讨论:

    为什么渔夫选择是斧子而不是金子。

    3、教师小结:渔夫选择了劳动创造生活。

    4、揭题并板书。

    二、学文明理

    1、用自己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2、思考下列问题。

    A、怎样理解赵星星爸爸说的话。

    B、他们一家人在受灾后,是怎样重建家园的?

    C、他们一家人的努力,得到了什么收获?

    3、组织学生讨论上面的问题。

    4、教师小结:

    美好的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恩赐,要靠自己用诚实的劳动去创造。

    5、说一说:你家亲友或邻居劳动致富的故事。

    三、辨析明理

    1、说一说:从赵星星一家致富的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

    2、议一议:(灯片出示)对这两种说法,你怎么看?

    3、辨一辨:(灯片出示)上面同学的几种说法对吗?谈谈你的看法。

    4、读一读P27的阅读材料

    四、教师总结

    美好的生活不能等别人恩赐,要靠自己用诚实的劳动去创造。少年儿童从小要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培养爱劳动的好品质。

    【劳动光荣】相关推荐
    最新! 小学生防溺水安全主题班会教案集锦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教师的职责所在,教案能够安排教学的方方面面,在教案中总结好经验与教训,我们才能逐步成熟起来。对于小学教案报的撰写你是否毫无头绪呢?为了帮助大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 小学生防溺水安全主题班会教案集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天气逐渐炎热,防溺水安全教育又成为学校安全教...

    [参考]少年闰土教案简短 4篇

    在我们的小学教学中都离不开教案,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一份优质的教学方案往往来自教师长时间的经验累积,小学教案该怎么写?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少年闰土教案简短 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一、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闰土是一个健康可爱的农村少年。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来认识这个少年闰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