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音乐教案-长江之歌
  • 音乐教案-长江之歌

    发表时间:2022-04-05

    【www.jk251.com - 高中音乐长江之歌教案】

    随着初中教师工作的不断熟练,我们需要撰写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通过教案可以帮助自己分析教学的重点,什么样的初中教案比较高质量?欢迎大家阅读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音乐教案-长江之歌》。

    长江之歌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对《长江之歌》的学习,从音乐的角度联系地理上祖国的山川地貌;历史上的荣辱兴衰;文学史诗人咏长江的名言佳句,结合先进的现代教育媒体,把视与听、音乐的与非音乐的,直接的与间接的知识点融汇贯通,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之情。

    2、《长江之歌》采用了什么样的典型的创作方法。(重复与对比)它们的运用在音乐作品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

    学唱《长江之歌》

    三、课时:两课时

    四、教具:磁带、录音机、幻灯片、幻灯机、投影片、投影仪、录像带、录像

    机、黑板、钢琴、银幕。

    五、教材分析:

    《长江之歌》是一首抒情风格的进行曲。它们气势宏大,舒展起伏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的波澜壮阔、曲折回转的情景,乐曲用单三部曲式写成A+B+A+尾声的结构。

    第一课时

    一、课前音乐:播放录像专题电视连续节目《话说长江》插曲《江河万古流》

    二、组织教学(略)

    三、导入新课

    1、导入:长江与黄河是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们哺育了江河沿岸的亿万华夏人民。以前我们接触过描绘黄河的作品。(提问:请学生抢答是哪一部作品,作者是谁?[《黄河大合唱》光未然词冼星海曲])今天让我们来看另一条母亲河、她就是我国第一大河——长江。

    2、提问:哪些同学去过长江边?结合学生对亲历长江边的感受,穿插两首唐代诗人漫步长江边时吟诵的诗句。

    其一:“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登高》

    其二:“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其中穿插放映两张摄影作品(幻灯片)

    3、点题并板书:长江之歌

    4、集体朗读歌词

    5、在歌词的第一句中唱到:“你从雪山走来”是哪一座山?你向东海奔去,那入海口又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评价并加以必要的补充)。(打开投影仪,放下银幕,打出“万里长江图”投影片)。

    备知识点:

    源头:青海省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的格拉丹东雪山

    河流全长6340Km是世界第三大河,我国第一大河

    附:世界河流的排名

    第一,尼罗河(非洲埃及);第二,亚马逊河(南美洲巴西);第三,长江(亚洲,中国)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居全国之首。

    流经九省二市分别是:(指着地图)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上海入海口,经上海吴淞口入东海

    南宋时,长江以北被金人占领,当时政治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在忧愤、抑郁之情下写下诗一首“京口瓜洲一水间,中间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解:京口:镇江。一水:长江。数重山:金山,樵山等。

    6、完整的欣赏《长江之歌》(录音、磁带)听完之后,凭记忆唱一唱,哪一句印象最深刻看谱视唱,在书上标记出有几处出现这一句(4处)

    JK251.com延伸阅读

    经典初中教案欣赏长江之歌


    课题:长江之歌

    课时:两课时

    教具:磁带、录音机、幻灯片、幻灯机、投影片、投影仪、录像带、录像机、黑板、钢琴、银幕。

    教学目的:

    1、通过对《长江之歌》的学习,从音乐的角度联系地理上祖国的山川地貌;历史上的荣辱兴衰;文学史诗人咏长江的名言佳句,结合先进的现代教育媒体,把视与听、音乐的与非音乐的,直接的与间接的知识点融汇贯通,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之情。

    2、《长江之歌》采用了什么样的典型的创作方法。(重复与对比)它们的运用在音乐作品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教材分析:

    《长江之歌》是一首抒情风格的进行曲。它们气势宏大,舒展起伏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的波澜壮阔、曲折回转的情景,乐曲用单三部曲式写成A+B+A+尾声的结构。

    教学过程:

    一、课前音乐:播放录像专题电视连续节目《话说长江》插曲《江河万古流》

    二、组织教学(略)

    三、导入新课

    1、导入:长江与黄河是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们哺育了江河沿岸的亿万华夏人民。以前我们接触过描绘黄河的作品。(提问:请学生抢答是哪一部作品,作者是谁?[《黄河大合唱》光未然词冼星海曲])今天让我们来看另一条母亲河、她就是我国第一大河——长江。

    2、提问:哪些同学去过长江边?结合学生对亲历长江边的感受,穿插两首唐代诗人漫步长江边时吟诵的诗句。

    其一:“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登高》

    其二:“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其中穿插放映两张摄影作品(幻灯片)

    3、点题并板书:长江之歌

    4、集体朗读歌词

    5、在歌词的第一句中唱到:“你从雪山走来”是哪一座山?你向东海奔去,那入海口又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评价并加以必要的补充)。(打开投影仪,放下银幕,打出“万里长江图”投影片)。

    备知识点:

    源头:青海省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的格拉丹东雪山

    河流全长6340Km是世界第三大河,我国第一大河

    附:世界河流的排名

    第一,尼罗河(非洲埃及);第二,亚马逊河(南美洲巴西);第三,长江(亚洲,中国)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居全国之首。

    流经九省二市分别是:(指着地图)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上海入海口,经上海吴淞口入东海

    南宋时,长江以北被金人占领,当时政治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在忧愤、抑郁之情下写下诗一首“京口瓜洲一水间,中间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解:京口:镇江。一水:长江。数重山:金山,樵山等。

    6、完整的(录音、磁带)听完之后,凭记忆唱一唱,哪一句印象最深刻看谱视唱,在书上标记出有几处出现这一句(4处)

    7、此曲典型的音乐创作手法采用了音乐素材的重复与对比。

    知识点:音乐与其它艺术形式的区别:音乐:时间的艺术。绘画、摄影、雕塑、建筑等;空间的艺术。

    音乐是转瞬即逝的,它有时间限制,美术作品可以一览无余,整体到细部反复欣赏。其有很大的自由性,而音乐只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步步地由局部到整体按顺序欣赏。这便增加了欣赏理解的困难,作曲家为了统一作品风格,加深主题印象,常常使用重复或变化重复的手法。

    但如果只有重复便会给人以单调乏味的感觉(好处:统一)。例:《长江之歌》中的两句,第二句是第一句的变化重复。反之一味地进行对比,只会让人觉得花哨琐碎,没有主体。如进行适当的对比,则会给人以一种新鲜感,(统一中见变化)。对比例:第二段(B)第二句在旋律、节奏和句法上都有所改变,第一句与第二句形成了对比。

    课堂提问:音乐素材发展的两种重要基本手法是什么?重复统一加深印象,对比变化新的感觉(动力)通过段落,句法,节奏的平衡和变化。

    8、歌曲分析

    此曲为大调式,单三部曲式。

    ABA’尾声

    a+a‘b+ca+a’‘

    4444444

    A段是对长江丰采的描绘,由两个平行结构的弱抑起乐句构成,顺口易记,深刻凝练。第三、七节的大跳七度。使曲调迭宕起伏,更突出长江一泻千里蜿蜒奔腾,东去大海的形象和非凡气概。B段是对长江力量的阐述,乐句改用强拍起,显得鲜明直接,附点四分音符的运用使旋律更为亲切流畅。第一句强调V-I的进行。给人以清新的感受。第二句节奏与第一句大致相同,前两节提高了三度。

    后两节构成反向模仿,造成“一浪比一浪高”的趋势。

    第二句末的“6”音是全曲最高音犹如掀起滔天巨浪,把歌曲推向高潮。

    A段是对长江的歌颂和赞美,除第二句末略有不同之外,基本上是A段的重复。

    尾声运用歌曲开头的动机“345”发展而成。是对长江依恋与赞颂之歌的进一步抒发最后终上在主和弦的三度音止。贴切而不落俗套,传神而竟境深远。

    重点:了解重复和对比是音乐作品发展的两大基本法则。此点应贯穿始终。B段的变化与A段在节奏、旋律、句法等方面的不同之处,唱词时,结合歌曲分析让学生感受重复深化主题的功用和对比手法产生的新颖感。

    分析题:《长江之歌》重复之处如此之多,为什么又这样美?假如设计B段也一直重复好不好?(学生课堂讨论)

    注意事项:

    ①A段与A’段的第二句略有不同,应加以区别,防止混淆。

    ②曲中长音有二拍、三拍、四拍,要求划拍视唱,严格唱准各音符时值。

    ③根据结构分段习。

    ④介绍词曲作者,王世光(曲)胡宏伟(词)及简单介绍创作花絮。

    四、分析总结

    (板书略)在图表结构上反映,重复与对比的手法。(可以图像表示)师生合作完成。

    总结(投影)

    A、对长江丰采的描绘。

    B、对长江力量的阐述:细腻、柔和,力度;波澜壮阔(高潮)具有推动力。

    c、对长江的歌颂与赞美

    尾声、对长江的依恋与赞颂之情,进一步抒发。

    在九八年的夏天,我们经历了一场战斗。“敌人”就是长江。怎么“母亲河”是“敌人”?你或许要问。她曾安静地流淌着。哺育了千万人民,灌溉着良田万顷,滋润了两岸的泥土,我们吮吸着她的乳汁,沐浴着她的恩泽。忽然她却勃然大怒,掀起骇人的滔天巨浪。冲走了房舍与家畜,无情地卷走了亲爱的家人,这是为什么?这其中有一部分自然因素,但更多的是人为造成的伤害,滥砍乱伐,随意破坏自然生态环境,让人们尝尽了恶果,同学们!我们要爱护我们的地球,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爱护我们的母亲河,我们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一起携手共建美好家园。

    音乐教案-荧屏之歌的教学方案


    荧屏之歌

    一、说大纲

    根据《音乐课程标准》的第三部分“内容标准”,其中领域之四“音乐与相关文化”要求“

    初一学生能够结合所熟悉的影视片,表述对音乐背景或主题音乐的认识”,“能够运用综合艺

    术表现手段,进行班级文艺活动的创意与设计”。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对音

    乐的体验与感受,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宽广的领域中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潜能。

    二、说教材

    1、教材内容:

    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音乐教科书七年级下册,根据第六单元“银屏之声”为教学

    内容。

    本单元赏析的音乐作品为依据我国四大古典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

    《红楼梦》改编的电视剧主题歌曲——《敢问路在何方》、《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

    、《枉凝眉》。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四大古典名著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尤其在中央电视台将其拍摄成电视剧后,其主题旋律传遍

    了大江南北,成为广大群众非常喜爱的电视歌曲。主题歌曲恰如其分的突出作品的主题,起到

    了歌颂主题思想,帮助观众明确理解作品思想内涵的作用。

    与其它类型的音乐相比,影视音乐与影视剧情密切联系,易于理解,传播途径也比其他仅通

    过现场演出或录音的音乐更为顺畅。把“银屏之声”纳入初一学生的音乐教材,使学生能够结

    合所熟悉的电视剧,做到自主分析其中音乐的作用,从中感受音乐魅力,并进一步培养和激发

    学生理解和热爱祖国的民族文化艺术和民族自豪感。这是十分必要的。

    3、教学目标:

    a、认知目标:了解什么是主题音乐,主题音乐的作用。知道四大名著及电视剧主题音乐的相

    关常识知识。

    b、能力目标:能够对《敢问路在何方》、《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枉凝眉》乐

    曲风格、演唱方式等做表格对比分析,从而总结出影视主题音乐的作用,并能由此引伸到音乐

    与姊妹艺术的关系。

    c、德育目标: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与视觉影象相结合所产生的美感和魅力。进一步培养和激发

    学生理解和热爱祖国的民族文化艺术和民族自豪感。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主题音乐的功能及对主题歌曲内涵的理解。

    难点:音乐与其它艺术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和

    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听”“唱”等要素,让学生

    去感知歌曲的情绪、演唱方式。通过列出表格,直观地对比分析的方法,使学生自主地得出结

    论从而来完成能力目标,最后通过亲身体验,验证结论。

    四、说教法

    四首歌曲的风格各不相同。为了能帮助学生在对比中寻找共性,使他们更好地掌握音乐的作

    用。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视觉图象法:

    一般学生对《四大名著》的梗概都了解,但对作品主旨未必理解到位。在乐曲欣赏的同时,

    配以电视剧照,给学生视听结合,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使本来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化,

    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分析主题曲。

    2、对比欣赏法:

    对于四首主题歌曲风格之间的区别以及主题歌曲与剧情的关联,我运用表格的形式将四首歌

    曲的作品风格、主人公性格、主题歌曲风格、演唱方式作对比,从而使学生较直观地理解主题

    音乐的作用。

    3、体验法:

    音乐审美必须要求体验到音乐的意境。在教学中我还创设情景,让学生以相同的剧情体验恰

    当和不恰当的音乐对表演的作用。

    五、说教学程序

    本课主要是欣赏“四大名著”的主题歌曲,了解主题歌曲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

    环环相扣的目标教学模式进行。

    1、提问导入

    这环节中我采用提问法直接导入新课。

    ⑴、课前播放学生熟悉和喜爱的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

    ⑵、首先简单了解学生对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西游记》知道多少。如:主人公、作者、故

    事梗概等。然后提问了解学生对主题歌曲的感受。(认知目标)

    ⑶、用简练语言介绍《西游记》的文学地位与影响(德育目标),引出其他三部名著。

    2、认定目标

    列出表格,将学生的回答归纳到《敢问路在何方》的表格中。(能力目标)并口述3个目标。

    (略)

    3、导学达标

    在这一环节中,我用感性的到理性的教学法。

    ⑴、与学生交流《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的剧情、主人公、作者、主题曲等常识和文学地

    位与影响。(德育目标)(认知目标)

    ⑵、聆听、跟唱《好汉歌》和《滚滚长江东逝水》体会两首主题歌曲的乐曲风格和情绪,思

    考为何同为赞颂英雄的影视作品,主题曲风格和曲调会相差那么大。

    ⑶、将学生的回答归纳到《好汉歌》和《滚滚长江东逝水》的表格中。(能力目标)

    ⑷、情景体验。播放《三顾茅庐》片段,先请学生配以《滚滚长江东逝水》模仿创编表演,

    后请学生配以《枉凝眉》表演同样的剧情。最后请表演的学生谈谈自己在两次使用不同音乐表

    演中的体会。(体验与感受)

    ⑸、将学生的回答归纳到《枉凝眉》的表格中。(能力目标)

    ⑹、探讨研究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表格和其他学生喜欢的主题歌曲以及影片讨论“主题音乐的作用”,而

    后各小组将讨论结果进行交流。从而总结出影视作品主题歌曲可以起到丰富银幕形象,加强影

    视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的作用的结论。(完成能力目标和教学重点)

    ⑺、内容引伸

    音乐是我们大家非常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那么除了这种形式之外还有哪些形式?(文学、

    美术、舞蹈、戏剧、影视等)音乐与这些艺术之间有没有联系?

    引导学生理解音乐与其它艺术和我们的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音乐还可将绘画、雕塑和

    建筑的艺术美转化为听觉的艺术美,总之音乐与其它艺术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完成能

    力目标和教学难点)

    4、达标测评

    这环节我紧紧围绕学习目标、教学内容,设计了2个练习,为检测学生对本课内容是否掌握达

    标。

    ⑴、给影视片段,选择恰当的音乐

    ⑵、将文学、美术、舞蹈等艺术形式配合恰当音乐,进行综合艺术表演。

    5、最后教师总结本堂课,出示本节学习目标,加深印象。

    六、自评

    本课优势:

    1、教学内容均为学生喜爱的音乐作品

    2、教师的精讲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角色的转换。

    3、运用综合艺术手段,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感受、模仿、探究,体现“过程与方法

    ”的课程目标。

    荧屏之歌

    教具:多媒体设备、钢琴、练习纸等。

    教学内容:

    1、欣赏电影《泰坦尼克号》主题音乐《我心依旧》。

    2、欣赏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

    3、欣赏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

    4、欣赏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主题歌《好汉歌》。

    5、欣赏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主题歌《枉凝眉》。

    6、动画片《猫和老鼠》片断。

    7、电影《城南旧事》的主题音乐《送别》。

    教材分析:

    影视音乐是指为影视而作的音乐,影视歌曲是通过画面的视觉形象使歌曲内容更具体明确,更具有感染力。它借助于影视艺术的魅力得以广为传播,长期流传,而主题歌直接阐述主题。《敢问路在何方》是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的主题歌曲,音乐昂扬向上,主要表现了唐僧师徒四人赴西天取经,不畏艰险,踏平坎坷,战胜妖魔,最终修成正果。《滚滚长江东逝水》是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三国演义》是一部浩瀚的历史长剧,音乐表达的是一种厚实凝重的风格。再加上独唱演员浑厚的嗓音,给听众一种荡气回肠、回味无穷的感觉。《好汉歌》是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主题歌,音乐是作者创作的音调与民间曲调《锯大缸》动机的融会创造。可谓天衣无缝、恰到好处。同时运用了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生动地塑造了梁山108将好汉的形象。此歌一经播出,立即风靡了全国。

    本节课着重欣赏四首中国作品,采用听、看、议、创、唱等多种方式,结合音乐的各种要素,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融入音乐里,在课堂中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强调和突出“学生角色”的作用,使其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自主地感受体验这些荧屏之歌。

    教学重、难点:

    对歌曲《敢问路在何方》、《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枉凝眉》的欣赏。

    通过讨论、分析、比较等方法,学生能说出歌曲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教学目标:

    1、欣赏歌曲《我心依旧》,学生说出其出处及音乐的情绪。

    2、连续欣赏四首作品,通过讨论,学生说出各首歌曲的情绪、音乐风格及与各剧内在的关系。

    3、《红楼梦》和《水浒传》主题歌曲的讨论分析,学生能说出影视主题音乐的作用。

    4、欣赏《猫和老鼠》的画面片断,学生为画面设计音乐的风格、速度和力度等。

    5、为了更好地领会影视歌曲,学生演唱《城南旧事》中的主题歌《送别》。感受体验该歌曲创设的意境和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泰坦尼克号》主题歌《我心依旧》。

    2、问题:电影名称、歌曲名,歌曲的情绪?

    3、师小结,并出示课题《银屏之歌》

    二、听赏。

    1、学生介绍我国四大古典名著,并分别讲出这四部电视连续剧的主题歌曲。

    2、课件出示思考题,让学生有目的地欣赏这四首歌曲。

    3、连续播放四首主题歌曲,鼓励学生能轻声哼唱,体会每首歌曲的情绪及音乐风格。

    三、讨论。

    1、每组学生各选择一首歌曲,分别进行分析讨论。要求从歌曲的歌词、情绪、音色、音乐风格和特点,及与各自的影视作品之间的内在联系入手,分析歌曲。讨论时记录,以便各组交流。

    2、各组代表发言,其他组员补充。

    师:小结。

    3、问:如果把《枉凝眉》和《好汉歌》的曲调对换,会有怎样的效果?这样合适吗?为什么?

    4、师:大多数的影视主题音乐都是展现本剧主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生动形象地塑造出剧中主要人物的形象和个性,同时它也能让观众在欣赏歌曲的同时联想到剧情的内容。

    四、活动。

    1、学生谈谈自己所熟悉的一些影视歌曲,并能哼唱或讲出喜欢的理由。

    2、欣赏《猫和老鼠》中的一个片断,学生对其进行音乐风格、旋律、速度、力度等方面的编创,并作现场配音的尝试。

    3、师:小结,对有突出表现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播放原声音乐,进一步感受主题音乐与剧中人物形象之间的紧密联系。

    五、演唱。(机动)

    1、演唱电影《城南旧事》中的主题歌《送别》,能用优美的声音进行演唱。

    2、谈谈该歌曲的风格特点。

    六、师生小结。

    影视作品中的音乐,不仅包括主题曲,还有插曲、情节音乐、背景音乐、过渡音乐等。同学们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你就会拥有许多优秀的音乐,你的生活也会变得非常丰富和美好。

    七、结束曲《送别》

    经典初中教案长江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中主要安排了“中国第一大河”、“巨大的水能”、“防洪与灌溉”、“黄金水道”四部分内容,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长江在我国水系中的地位、水文特征及在我国人民生活中的利与弊,并通过对中国第一大河的学习来掌握认识一条河流应了解的几个方面,从而在强化忧患意识的同时,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在中国地图上指出长江的源头至河口流经的行政区、地形区并了解沿途水文特征的变化;

    2、使学生认识长江在我国生产、生活中的巨大贡献,增强爱国之情;

    3、使学生了解长江水患及其治理,使学生学会辨证地看问题,并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各河段水文特征及长江的利用和治理保护。

    [教学难点]

    河流特征与地形、气候等的关系;长江水患与分布河段的关系。

    说[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通过直观的电脑媒体投影,强化视觉,注重启发诱导,使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突出学生间“合作学习”的优势,开展讨论,体现“学为主,教为辅”的教学思路。

    说[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力,读图分析能力。

    2.以图忆文,培养记忆力。

    3.指导学生用综合法、分析法解决问题。

    [教具]

    电脑多媒体+自制的CAI课件

    [教学设想]

    播放《长江之歌》,伴以奔腾的长江录相,调动学生的激情,并导入新课;提出思考问题,让学生阅读课文;教师展示媒体投影,学生分组讨论,发言交流,教师总结归纳,深化提高;讲授过程中,穿插课堂练习,强化落实。

    说[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播放《长江之歌》,伴以奔腾的长江录相、长江流域景观展示,调动学生的激情,并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教师活动教学内容学生活动目的要求展示思考问题1、长江为什么有“中国第一大河”之称?阅读课文P74页长度、年径流量、流域面积;分组交流,统一答案;各组代表发言(突出学生自学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学生发言千里长江,蜿蜒流长,都经过哪些地区呢?眼、手、脑并用,提高学习的效率,达到当堂消化、巩固。学习一条河流,除了要了解其源头与河口、流经地区外,还应知道各河段的划分及其水文特征,以及对人类的利与弊。展示思考问题1、上、中、下游分界点及所在省?2、各河段的名称?3、上、中、下游支流及干支流汇合处的重要城市?阅读课文P75页;看课文P74页图5.8;讨论交流,互相纠正。1、宜昌(湖北)、湖口(江西);2、通天河、金沙江、长江、川江、峡江、荆江、扬子江;3、雅砻江、大渡河、岷江、嘉陵江、乌江、清江、汉江、洞庭湖、鄱阳湖及其支流;宜宾、重庆、武汉、城陵矶、湖口。那么,长江上中下游各段又有哪些特征呢?指出各段落差多少提示学生长江干流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在哪儿?丰富的原因?集体回答:源头至宜宾所在的上游,地处地势一、二阶梯交界处,落差6000多米。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多急流、峡谷。学生做练习三中的第1题上游水文特征:峡谷多,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富。中游流经什么地区?水流特征如何?中游流经地形区全貌——中游平原;引导学生观察“荆江”的“九曲回肠”特点平原地形与曲流的形成有何关系?(三峡急流在惯性作用下,左右摇摆,形成曲流。)中游水文特征:多支流,水量大,地势低多湖泊,多曲流。长江进入湖口以下,完全处于下游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上,水文特征又会怎样呢?(江阔水深,水流平稳,航运便利。)下游水文特征:江阔水深,终年不冻长江各河段各有特征,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何影响呢?学生自发回答阅读课文,归纳整理;小组交流;消化巩固师生共同回顾长江的三大贡献;看问题要一分为二的来看,长江对人类也有不利的一面。(过渡)让学生知道洪水无情,人有情,了解洪水造成的经济损失阅读P77页-78页课文;小组讨论交流要点;各组代表发言。1、长江洪水威胁最严重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

    2、长江形成洪水威胁的原因:①洪水的来源:②长江上、中游山区滥伐森林,植被遭破坏。③中游的荆江河段“九曲回肠”,水流不畅,泥沙沉积,形成长江的“地上河”,每到汛期,河水排泄不畅,水位抬高,加剧了两岸的险情。

    3、我国在综合治理长江方面采取的措施:①工程措施:加固江防大堤;兴建分洪、蓄洪工程、修建许多水库;重点治理川江和荆江河段,疏浚长江航道;兴建三峡水利工程;②生物措施:建设长江上、中游防护林工程,保持水土;③疏浚航道的同时,加强港口建设;④吸取沿海开放地区经济发展经验,扩大沿江的对外开放建设沿江经济带。本节课通过对长江水文特征的学习,使我们对长江的功与过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希望同学们能通过下面的练习进一步巩固落实好。

    [课堂巩固练习]

    一、长江流经的地区

    1、流经的11个行政区,自上游向下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

    2、流经的地形区,自上游向下游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

    二、长江各河段支流分布

    1、写出划分长江上、中、下游分界点的城市及所在省名称:

    P、_____________省;Q、_____________省;

    2、长江干流各河段名称: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

    3、长江支流名称:F_____________;G_____________;H_____________;I_____________;J_____________;L_____________。

    4、长江下游湖泊名称:K_____________;M_____________。

    5、长江干流沿线重要的城市:R_____________;O_____________;S_____________。

    三、长江水能开发

    1、三峡大坝

    [1]写出峡谷名称:A_____________峡;

    B_____________峡;_____________C峡;

    [2]写出水利枢纽名称:

    D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

    [3]三峡坝址位于_____________峡,

    与葛洲坝同属于长江的_____________游河段,都位于_____________省境内。

    2、写出图中水电站的名称,注意所在河段及河流的名称:

    F_____________水电站;H_____________水电站;G_____________水电站;I_____________水电站;

    P_____________水电站;T_____________水电站;J_____________水电站;K1_____________水电站;

    K2_____________水电站;L1_____________水电站;L2_____________水电站;M_____________水电站。

    [板书纲要]

    中国第一大河_____________长度_____________流量_____________流域面积_____________。

    长江的水文特征

    1、上游:峡谷多,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

    2、中游:多支流,水量大,地势低多湖泊,多曲流。

    3、下游:江阔水深,终年不冻。

    长江的功与过

    1、长江的奉献水能供水水运

    2、长江的水患成因治理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重点突出学习一条河流的思路,教会学生一种方法,因为是针对高二文科班的学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较容易的内容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完成,教师通过媒体的辅助,重点突出地理位置与示意图的结合,让学生学会图文结合,有理有据的分析问题。

    从整堂课的效果来看,本节课的当堂效率还是比较高的。

    长江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的源流概况,清楚的源地、入海口、年径流量和流域面积,知道是我国长度最长、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我国的第一大河。

    2.使学生知道的主要支流及流经的省、直辖市、自治区;明确上、中、下游的划分。

    3.使学生了解在水能、灌溉及航运方面的巨大作用,认识到这条“黄金水道”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4.使学生认识洪涝灾害发生的危害性,分析洪涝灾害的成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5.通过分析洪涝灾害的成因及其治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介绍“三峡水利工程”时,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本节教材分为四部分,包括“中国第一大河”、“巨大的水能”、“防洪与灌溉”和“黄金水道”。其中“中国第一大河”这一框题介绍的长度、年径流量及流域面积,通过详实的数据证实不愧是我国第一大河,也是世界上一条重要河流。“巨大的水能”一标题分析了水能丰富的重要原因之一落差巨大,并明确了水能最丰富的地段以及在干流上重要的两座水电站“葛洲坝水利枢纽”与“三峡工程”。“防洪与灌溉”一标题分析了洪涝灾害的发生、形成的原因及治理的办法。“黄金水道”一标题分析了在航运方面的优越自然条件,介绍了在我国内河航运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重点和难点:

    重点:的源流状况;流经的省、直辖市、自治区;上中下游的划分;在水能、灌溉和航运方面的作用。

    难点:水能巨大的原因;洪涝灾害的成因。

    教法建议

    是我国最重要的河流,是我国第一大河。在介绍河流概况时可以借助影像资料,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活动。

    例如新课的引入,可以结合本节最开始摘录的《之歌》,配上音乐和的录像,展现雄浑、波涛汹涌、奔流入海、一泻千里的气势,给学生最直观的印象。在介绍水能资源时,可以播放主要峡谷地段水流湍急的影片,让学生认识到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地区。关于洪涝灾害给当地带来的严重影响,可以让学生观看1998年抗洪的记录片,认识到洪灾给人民带来得灾难和损失。在其他的内容的讲解上还可适当插入影像资料。

    在介绍流域概况时一定要充分利用《流域水系图》,加强读图识图,让学生学会阅读水系图的方法,找源头及入海口、流经的省区、主要支流、河流分段的界限等等;学会阅读干流剖面图,明确从源头到入海口落差巨大,能分析出巨大的落差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教学设计示例1

    [导入]前面我们了解了我国河流和湖泊的基本情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祖国的第一大河——。

    [提问]学习一条河流,应该知道它的哪些情况呢?

    [学生回答]略

    [讲解]学习一条河流的一般思路,包括三个部分:

    1、河流概况:发源地、流经地、注入地、长度、流域面积、流量的大小与变化情况、主要支流及分段

    2、各河流的主要特征

    3、人河关系:河流对人类产生的有利和不利影响以及人类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具体措施

    [转折]下边我们就按照这种思路,来了解一下的概况。

    [板书]一、概况

    [活动]请同学们读“流域水系图”,完成以下要求:

    ①结合中国政区图,找出的发源地、流经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以及注入的海洋。

    ②找出的主要支流(分为北部支流和南部支流),并画出干支流的示意图。

    ③找出各河段的分界点(宜昌和湖口),看看它们在哪个省(湖北和江西)。

    [教师小结]

    发源地:青海的唐古拉山

    流经省区: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共1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流入:东海

    主要支流:北部支流包括雅砻江、大渡河、岷江、嘉陵江和汉江;南部支流包括乌江、沅江、湘江和赣江

    [板书]略

    [出示图表]与世界著名大河比较

    河流名称

    长度

    (千米)

    位次

    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亿立方米)

    位次

    水能蕴藏量

    (万千瓦)

    位次

    尼罗河

    6670

    1

    840

    5

    5000

    4

    亚马孙河

    6480

    2

    69300

    1

    27900

    2

    6300

    3

    9600

    3

    26800

    3

    密西西比河

    6020

    4

    5800

    4

    4900

    5

    刚果河

    4370

    5

    14140

    2

    39000

    1

    [提问]在世界的河流中处于怎样的位置?

    [学生回答、老师小结]是世界著名的第三大河。

    [补充]在我国的众多河流当中,从长度、流量、流域面积三方面来看,都位于全国第一,因此我们说是中国的第一大河。

    [提问]的水量这么大,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学生讨论]略

    [教师小结]流域大部分处在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季长,降水量大。

    [转折]下面我们再来一起看看各河段的特征。

    [板书]二、上、中、下游的特征

    [活动]读“干流剖面图”。

    [提问]剖面图的横坐标指什么?纵坐标是指什么?(的长度,各流经地点的海拔高度)

    算一算:上游的落差约有多少?(总6621米,上游约6321米,占总落差的百分比?约为95%)

    [追问]结合前面学过的中国的地形地势,想一想,为什么上游的落差这么大?(因为从地势的第一级阶梯流到第二级阶梯,然后又进入第三级阶梯)分别穿过了哪些主要山脉?(横段山脉和巫山)山被切断,形成什么?(峡谷)

    [追问]你知道哪些著名的峡谷?

    [学生回答后老师出示图片并讲解]虎跳峡、三峡,在地图上准确找出位置。

    [板书]1、上游:落差大,多峡谷,多急流,多水能。

    [转折]到中游后主要流经什么地形区?水流特点会怎样?

    [活动]读“治理荆江工程示意图”思考

    [学生回答]在中游地区河道变得弯曲了。

    [补充]三峡急流河水冲入中游平原,在惯性作用下左摇右摆,形成曲流。从湖北的枝江到湖南洞庭湖口的城陵矶,即“荆江”河段有“九曲回肠”之称,特别是藕池口——城陵矶之间的河流长度为247千米,而直线距离只有80千米。

    [提问]这样弯曲的河道对航运和水流有哪些影响?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不利于航行,水流不畅,极易泛滥成灾,因此有“万里,险在荆江”的说法。

    [提问]有没有解决办法?

    [学生读图回答,老师补充]裁弯取直,建分洪工程,建水利枢纽工程等。

    [转折]现在请大家看的支流,在数量上和分布上有怎样的特点?

    [学生回答]数量比较多,且呈南北对称分布。

    [启发分析]结合前面所学的雨带移动,想一想这种南北对称的支流分布对干流的水量有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老师讲解]在一般的年份中,南北支流在不同时期进入汛期,洪峰可以错开,从而削减洪峰,所以一般来说,这样的支流分布对干流的水量起着天然的调节作用。但是如果有些年份,南北支流所在地区同时降水较多,那么就会同时涨水,这时就会加大中游防汛、抗洪任务的难度,1988年就是如此。

    [补充]另外大家注意观察“流域水系图”,

    [板书小结]2、中游: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

    [转折]的下游有什么特点?

    [讲解]到口江面宽达80——90千米,形成“江海相连”的壮丽景观,十分利于航行,万吨轮可以一直开到南京,5000吨级轮船可在下游全程通航。由于水流平稳,江水会受海潮的顶托,泥沙大量堆积,形成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沙洲。江口的崇明岛就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它是我国第三大岛。

    [板书]3、下游:水流平稳,江阔水深

    板书设计:

    中国第一大河——

    一、概况

    1、源远流长

    2、主要支流

    3、分段地点

    二、上中下游的特征

    1、上游:落差大,多峡谷,多急流,多水能。

    2、中游: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

    3、下游:水流平稳,江阔水深。

    第12页

    地理教案-长江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中主要安排了“中国第一大河”、“巨大的水能”、“防洪与灌溉”、“黄金水道”四部分内容,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长江在我国水系中的地位、水文特征及在我国人民生活中的利与弊,并通过对中国第一大河的学习来掌握认识一条河流应了解的几个方面,从而在强化忧患意识的同时,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在中国地图上指出长江的源头至河口流经的行政区、地形区并了解沿途水文特征的变化;

    2、使学生认识长江在我国生产、生活中的巨大贡献,增强爱国之情;

    3、使学生了解长江水患及其治理,使学生学会辨证地看问题,并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各河段水文特征及长江的利用和治理保护。

    [教学难点]

    河流特征与地形、气候等的关系;长江水患与分布河段的关系。

    说[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通过直观的电脑媒体投影,强化视觉,注重启发诱导,使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突出学生间“合作学习”的优势,开展讨论,体现“学为主,教为辅”的教学思路。

    说[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力,读图分析能力。

    2.以图忆文,培养记忆力。

    3.指导学生用综合法、分析法解决问题。

    [教具]

    电脑多媒体+自制的CAI课件

    [教学设想]

    播放《长江之歌》,伴以奔腾的长江录相,调动学生的激情,并导入新课;提出思考问题,让学生阅读课文;教师展示媒体投影,学生分组讨论,发言交流,教师总结归纳,深化提高;讲授过程中,穿插课堂练习,强化落实。

    说[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播放《长江之歌》,伴以奔腾的长江录相、长江流域景观展示,调动学生的激情,并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教师活动教学内容学生活动目的要求展示思考问题1、长江为什么有“中国第一大河”之称?阅读课文P74页长度、年径流量、流域面积;学生发言千里长江,蜿蜒流长,都经过哪些地区呢?眼、手、脑并用,提高学习的效率,达到当堂消化、巩固。学习一条河流,除了要了解其源头与河口、流经地区外,还应知道各河段的划分及其水文特征,以及对人类的利与弊。展示思考问题1、上、中、下游分界点及所在省?2、各河段的名称?3、上、中、下游支流及干支流汇合处的重要城市?阅读课文P75页;看课文P74页图5.8;讨论交流,互相纠正。1、宜昌(湖北)、湖口(江西);2、通天河、金沙江、长江、川江、峡江、荆江、扬子江;3、雅砻江、大渡河、岷江、嘉陵江、乌江、清江、汉江、洞庭湖、鄱阳湖及其支流;宜宾、重庆、武汉、城陵矶、湖口。那么,长江上中下游各段又有哪些特征呢?指出各段落差多少提示学生长江干流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在哪儿?丰富的原因?集体回答:源头至宜宾所在的上游,地处地势一、二阶梯交界处,落差6000多米。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多急流、峡谷。学生做练习三中的第1题上游水文特征:峡谷多,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富。中游流经什么地区?水流特征如何?中游流经地形区全貌——中游平原;引导学生观察“荆江”的“九曲回肠”特点平原地形与曲流的形成有何关系?(三峡急流在惯性作用下,左右摇摆,形成曲流。)中游水文特征:多支流,水量大,地势低多湖泊,多曲流。长江进入湖口以下,完全处于下游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上,水文特征又会怎样呢?(江阔水深,水流平稳,航运便利。)下游水文特征:江阔水深,终年不冻长江各河段各有特征,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何影响呢?学生自发回答阅读课文,归纳整理;小组交流;消化巩固师生共同回顾长江的三大贡献;看问题要一分为二的来看,长江对人类也有不利的一面。(过渡)让学生知道洪水无情,人有情,了解洪水造成的经济损失阅读P77页-78页课文;小组讨论交流要点;各组代表发言。1、长江洪水威胁最严重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

    2、长江形成洪水威胁的原因:①洪水的来源:②长江上、中游山区滥伐森林,植被遭破坏。③中游的荆江河段“九曲回肠”,水流不畅,泥沙沉积,形成长江的“地上河”,每到汛期,河水排泄不畅,水位抬高,加剧了两岸的险情。

    3、我国在综合治理长江方面采取的措施:①工程措施:加固江防大堤;兴建分洪、蓄洪工程、修建许多水库;重点治理川江和荆江河段,疏浚长江航道;兴建三峡水利工程;②生物措施:建设长江上、中游防护林工程,保持水土;③疏浚航道的同时,加强港口建设;④吸取沿海开放地区经济发展经验,扩大沿江的对外开放建设沿江经济带。本节课通过对长江水文特征的学习,使我们对长江的功与过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希望同学们能通过下面的练习进一步巩固落实好。

    [课堂巩固练习]

    一、长江流经的地区

    1、流经的11个行政区,自上游向下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

    2、流经的地形区,自上游向下游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

    二、长江各河段支流分布

    1、写出划分长江上、中、下游分界点的城市及所在省名称:

    P、_____________省;Q、_____________省;

    2、长江干流各河段名称: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

    3、长江支流名称:F_____________;G_____________;H_____________;I_____________;J_____________;L_____________。

    4、长江下游湖泊名称:K_____________;M_____________。

    5、长江干流沿线重要的城市:R_____________;O_____________;S_____________。

    三、长江水能开发

    1、三峡大坝

    [1]写出峡谷名称:A_____________峡;

    B_____________峡;_____________C峡;

    [2]写出水利枢纽名称:

    D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

    [3]三峡坝址位于_____________峡,

    与葛洲坝同属于长江的_____________游河段,都位于_____________省境内。

    2、写出图中水电站的名称,注意所在河段及河流的名称:

    F_____________水电站;H_____________水电站;G_____________水电站;I_____________水电站;

    P_____________水电站;T_____________水电站;J_____________水电站;K1_____________水电站;

    K2_____________水电站;L1_____________水电站;L2_____________水电站;M_____________水电站。

    [板书纲要]

    中国第一大河_____________长度_____________流量_____________流域面积_____________。

    长江的水文特征

    1、上游:峡谷多,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

    2、中游:多支流,水量大,地势低多湖泊,多曲流。

    3、下游:江阔水深,终年不冻。

    长江的功与过

    1、长江的奉献水能供水水运

    2、长江的水患成因治理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重点突出学习一条河流的思路,教会学生一种方法,因为是针对高二文科班的学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较容易的内容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完成,教师通过媒体的辅助,重点突出地理位置与示意图的结合,让学生学会图文结合,有理有据的分析问题。

    从整堂课的效果来看,本节课的当堂效率还是比较高的。

    长江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的源流概况,清楚的源地、入海口、年径流量和流域面积,知道是我国长度最长、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我国的第一大河。

    2.使学生知道的主要支流及流经的省、直辖市、自治区;明确上、中、下游的划分。

    3.使学生了解在水能、灌溉及航运方面的巨大作用,认识到这条“黄金水道”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4.使学生认识洪涝灾害发生的危害性,分析洪涝灾害的成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5.通过分析洪涝灾害的成因及其治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介绍“三峡水利工程”时,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本节教材分为四部分,包括“中国第一大河”、“巨大的水能”、“防洪与灌溉”和“黄金水道”。其中“中国第一大河”这一框题介绍的长度、年径流量及流域面积,通过详实的数据证实不愧是我国第一大河,也是世界上一条重要河流。“巨大的水能”一标题分析了水能丰富的重要原因之一落差巨大,并明确了水能最丰富的地段以及在干流上重要的两座水电站“葛洲坝水利枢纽”与“三峡工程”。“防洪与灌溉”一标题分析了洪涝灾害的发生、形成的原因及治理的办法。“黄金水道”一标题分析了在航运方面的优越自然条件,介绍了在我国内河航运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重点和难点:

    重点:的源流状况;流经的省、直辖市、自治区;上中下游的划分;在水能、灌溉和航运方面的作用。

    难点:水能巨大的原因;洪涝灾害的成因。

    教法建议

    是我国最重要的河流,是我国第一大河。在介绍河流概况时可以借助影像资料,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活动。

    例如新课的引入,可以结合本节最开始摘录的《之歌》,配上音乐和的录像,展现雄浑、波涛汹涌、奔流入海、一泻千里的气势,给学生最直观的印象。在介绍水能资源时,可以播放主要峡谷地段水流湍急的影片,让学生认识到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地区。关于洪涝灾害给当地带来的严重影响,可以让学生观看1998年抗洪的记录片,认识到洪灾给人民带来得灾难和损失。在其他的内容的讲解上还可适当插入影像资料。

    在介绍流域概况时一定要充分利用《流域水系图》,加强读图识图,让学生学会阅读水系图的方法,找源头及入海口、流经的省区、主要支流、河流分段的界限等等;学会阅读干流剖面图,明确从源头到入海口落差巨大,能分析出巨大的落差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教学设计示例1

    [导入]前面我们了解了我国河流和湖泊的基本情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祖国的第一大河——。

    [提问]学习一条河流,应该知道它的哪些情况呢?

    [学生回答]略

    [讲解]学习一条河流的一般思路,包括三个部分:

    1、河流概况:发源地、流经地、注入地、长度、流域面积、流量的大小与变化情况、主要支流及分段

    2、各河流的主要特征

    3、人河关系:河流对人类产生的有利和不利影响以及人类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具体措施

    [转折]下边我们就按照这种思路,来了解一下的概况。

    [板书]一、概况

    [活动]请同学们读“流域水系图”,完成以下要求:

    ①结合中国政区图,找出的发源地、流经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以及注入的海洋。

    ②找出的主要支流(分为北部支流和南部支流),并画出干支流的示意图。

    ③找出各河段的分界点(宜昌和湖口),看看它们在哪个省(湖北和江西)。

    [教师小结]

    发源地:青海的唐古拉山

    流经省区: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共1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流入:东海

    主要支流:北部支流包括雅砻江、大渡河、岷江、嘉陵江和汉江;南部支流包括乌江、沅江、湘江和赣江

    [板书]略

    [出示图表]与世界著名大河比较

    河流名称

    长度

    (千米)

    位次

    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亿立方米)

    位次

    水能蕴藏量

    (万千瓦)

    位次

    尼罗河

    6670

    1

    840

    5

    5000

    4

    亚马孙河

    6480

    2

    69300

    1

    27900

    2

    6300

    3

    9600

    3

    26800

    3

    密西西比河

    6020

    4

    5800

    4

    4900

    5

    刚果河

    4370

    5

    14140

    2

    39000

    1

    [提问]在世界的河流中处于怎样的位置?

    [学生回答、老师小结]是世界著名的第三大河。

    [补充]在我国的众多河流当中,从长度、流量、流域面积三方面来看,都位于全国第一,因此我们说是中国的第一大河。

    [提问]的水量这么大,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学生讨论]略

    [教师小结]流域大部分处在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季长,降水量大。

    [转折]下面我们再来一起看看各河段的特征。

    [板书]二、上、中、下游的特征

    [活动]读“干流剖面图”。

    [提问]剖面图的横坐标指什么?纵坐标是指什么?(的长度,各流经地点的海拔高度)

    算一算:上游的落差约有多少?(总6621米,上游约6321米,占总落差的百分比?约为95%)

    [追问]结合前面学过的中国的地形地势,想一想,为什么上游的落差这么大?(因为从地势的第一级阶梯流到第二级阶梯,然后又进入第三级阶梯)分别穿过了哪些主要山脉?(横段山脉和巫山)山被切断,形成什么?(峡谷)

    [追问]你知道哪些著名的峡谷?

    [学生回答后老师出示图片并讲解]虎跳峡、三峡,在地图上准确找出位置。

    [板书]1、上游:落差大,多峡谷,多急流,多水能。

    [转折]到中游后主要流经什么地形区?水流特点会怎样?

    [活动]读“治理荆江工程示意图”思考

    [学生回答]在中游地区河道变得弯曲了。

    [补充]三峡急流河水冲入中游平原,在惯性作用下左摇右摆,形成曲流。从湖北的枝江到湖南洞庭湖口的城陵矶,即“荆江”河段有“九曲回肠”之称,特别是藕池口——城陵矶之间的河流长度为247千米,而直线距离只有80千米。

    [提问]这样弯曲的河道对航运和水流有哪些影响?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不利于航行,水流不畅,极易泛滥成灾,因此有“万里,险在荆江”的说法。

    [提问]有没有解决办法?

    [学生读图回答,老师补充]裁弯取直,建分洪工程,建水利枢纽工程等。

    [转折]现在请大家看的支流,在数量上和分布上有怎样的特点?

    [学生回答]数量比较多,且呈南北对称分布。

    [启发分析]结合前面所学的雨带移动,想一想这种南北对称的支流分布对干流的水量有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老师讲解]在一般的年份中,南北支流在不同时期进入汛期,洪峰可以错开,从而削减洪峰,所以一般来说,这样的支流分布对干流的水量起着天然的调节作用。但是如果有些年份,南北支流所在地区同时降水较多,那么就会同时涨水,这时就会加大中游防汛、抗洪任务的难度,1988年就是如此。

    [补充]另外大家注意观察“流域水系图”,

    [板书小结]2、中游: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

    [转折]的下游有什么特点?

    [讲解]到口江面宽达80——90千米,形成“江海相连”的壮丽景观,十分利于航行,万吨轮可以一直开到南京,5000吨级轮船可在下游全程通航。由于水流平稳,江水会受海潮的顶托,泥沙大量堆积,形成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沙洲。江口的崇明岛就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它是我国第三大岛。

    [板书]3、下游:水流平稳,江阔水深

    板书设计:

    中国第一大河——

    一、概况

    1、源远流长

    2、主要支流

    3、分段地点

    二、上中下游的特征

    1、上游:落差大,多峡谷,多急流,多水能。

    2、中游: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

    3教学设计示例2

    [提问]上、中、下游各具特点,了解了这些特点,你认为对人类的作用主要有哪些?

    [学生讨论]略

    [小结]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灌溉、航运、发电。

    [板书]三、的利用和保护

    [转折]我们一起来看看灌溉的成果。

    [出示图表]流域各方面占全国的比重

    面积1/5

    人口1/3

    稻谷70%

    棉花1/3

    淡水鱼60%

    轻工业产品1/2

    工农业生产总值2/3

    [解释]流域面积只占全国的1/5,但其他各项都超过1/5,尤其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的2/3,其中稻谷、淡水鱼的比重超过了一半,所以说中下游地区是著名的“鱼米之乡”。这些都是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补充]的通航里程达7万多千米,占全国内河通航里程的2/3。在航运方面的运量可以相当于14条京广铁路的运量,在世界上也是极为罕见的,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东西航运的大动脉,被誉为“黄金水道”。

    [板书]1、“黄金水道”

    [补充]但是目前的航运量还只相当于一条京广铁路的运输量,只开发了其通航能力的1/14。水系的通航里程是密西西比河的1.6倍,而运力只是它的1/5;的流量是莱茵河的10倍,运力却只是它的1/10。由此看来,还大有潜力可挖。

    [转折]既然上游地区水能资源丰富,我们如何来利用它?(发电)

    [板书]2、“水能宝库”

    [讲解]是我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流,全流域蕴藏量2.6亿千瓦,占全国水能总量(6.67亿千瓦)的40%。新中国已经建成许多水利枢纽和大中型水电站。

    [学生活动]在“流域水系图”上找到葛洲坝和三峡等水利枢纽。

    [讲解]葛洲坝号称第一坝,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水利枢纽,发电能力270万千瓦,相当于1949年全国发电量的3倍。但是,现在的开发利用率还不足5%。规模更大的三峡工程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发电量将为葛洲坝发电量的6倍,约1820万千瓦,远大于伊泰普水电站的1260万千瓦)。

    [补充]建好三峡工程以后,三峡水位提高,万吨船队可以到达重庆,运力可以提高5倍。运输成本可以降低35%,同时,水库调节,下游的枯水期水位提高(3000立方米/秒——5000立方米/秒),使之成为真正的“黄金水道”。

    [播放录像]三峡工程简介

    [讨论]三峡工程的主要作用有哪些?(防洪、发电、航运、养殖、供水、环保等)

    [转折]有哪些不利的方面?(洪水)

    [播放录像]1998年洪水

    [板书]4、防洪是目前综合治理的首要任务。

    [提问]为什么发生洪灾的频率越来越快?

    [学生发言、老师补充]

    1)近年来流域由于上、中游山区乱砍滥伐森林的现象比较严重,植被遭到破坏,含沙量不断增多,水位上升,这是导致洪涝等自然灾害不断加剧的根本原因。据分析,今年洪水的特点是“中水量,高水位,大灾害”,高水位运行时间长达两个多月。据调查,在今年抗洪其间,岷江的江面上还漂着刚砍伐下来的树木。

    2)人与水争地,使流域受水面积不断减少是又一个重要的原因。(可以找一些关于圩垸的资料)盲目围湖围江造田、建厂建镇建民垸等,使河道变窄,湖泊萎缩是灾害频繁的又一重要原因。据统计,仅通江湖泊的面积已减少了567亿立方米,相当于三个三峡水库的实际库容量。

    3)中下游地势过于低平。(结合前面的“干流剖面图”)

    4)天气的异常。

    [追问]可见,的洪水有它的自然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人为原因。面对这种局面,我们应该怎样来防洪、治洪呢?

    [学生发言、老师归纳补充]

    改善上游的生态环境,最近又全面无条件停止在上游山区砍伐森林,关闭现有木材市场,在原森林采伐区大力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大力整治荆江,疏浚与固堤并重,分洪蓄水结合。1954年以来,我国政府多次战胜洪灾,保证了荆江大堤的安全。

    修建水库,调节水量。三峡地区建库后,可以控制川江向荆江河段下泄洪水来量的95%。

    下游地区退耕还湖。

    总之,对于的水患,我们治理方针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防洪方法有很多,根本在于植树造林,保持水土,恢复生态平衡。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水文特征要受到(地形、气候、植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时,特征又直接影响我们的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正因为是祖国第一大河,中下游又流经平原地区,因而成为“黄金水道”;又因为上游流经三级阶梯,使之成为巨大的“水能宝库”;而中游的“曲流”和中上游的植被破坏,使防洪成为综合治理的首要任务。

    板书设计

    三、利用和保护

    1、“黄金水道”

    2、“水能宝库”

    3、防洪是综合治理的首要任务

    探究活动

    “洪水治理”模拟研讨会

    活动目标:使学生通过分析讨论,认识到洪水的形成原因,并找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措施;同时培养学生人地协调的观念;树立“解决一个具体问题,要涉及方方面面”的意识。

    活动措施:将班里的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分别扮演沿岸的居民(城市的和农村的)、政府官员、沿岸的企业代表等,一起讨论洪水的形成原因和解决措施。最好分为不同河段的,便于对更细致的问题进行研究。

    “三峡的利弊分析”辩证会

    活动目标:使学生对三峡工程的建设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对三峡工程形成辨证的认识。

    活动措施:先安排学生查找关于三峡工程的资料,然后按照学生的意见分成两派(“利大于弊”或“弊大于利”),双方进行辩论交流。注意:要说出理由。

    、下游:水流平稳,江阔水深。

    少年之歌公开教案教案模板


    课题:教唱歌曲《少年之歌》

    课型:新授、唱歌课

    课时: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学会以坚定有力、朝气蓬勃的情绪及和谐的声音演唱《少年之歌》,并能随歌曲节奏做律动。(2)了解进行曲以及变音记号。

    2过程与方法:初步掌握划分曲式结构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感受不同题材和不同体裁的军旅音乐作品,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勇敢的精神,增强自信心和组织纪律性。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学唱《少年之歌》时,要把握住歌曲的情感,引导学生用坚定有力、朝气蓬勃的声音来演唱。

    难点:后半拍起唱。

    解决办法:学生随歌曲录音分组律动,感受歌曲的情绪、速度和力度等要素,使学生在活动中感知歌曲的情感。

    难点练习可结合第一单元歌曲《金色年华》复习和巩固这一知识点。同时,可通过对比的方法,启发学生认识弱起使旋律产生的力度感、推动感等艺术效果。

    教法设计及学法指导:模唱法、对比分析法、唱练结合巩固。

    板书设计:

    少年之歌

    电视剧《少年军校》主题歌

    1具有进行曲特点

    2自然大调式

    32拍子

    4二段体结构

    变音记号:升记号:比本位音升高半音

    降记号:比本位音降低半音

    还原记号:回到本位音上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们在音乐声中走进教室,进行音乐课堂礼式,教师了解学生出缺席情况。

    二、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全体学生齐唱《金色年华》。

    导言设计:刚才同学们走进音乐教室时听到的歌曲是一首军旅歌曲,同学们听说过“军训”吗?谁来说一说什么是“军训”?(学生发言)

    军训是对军人进行的严格的军事化训练,不仅可以增强体魄,锻炼意志,还可以培养坚定的组织纪律性。因为军训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所以学校、企业、事业等一些单位也模仿军队对新兵进行的军训一样,对自己的新学生、新员工进行军训,用来增强他们的组织纪律性,体会以苦为乐、乐观向上的军人风采,从而更加努力拼搏,热爱生活。

    今天让我们在《少年之歌》这首充满青春气息的歌声中感受军人的情怀,了解军人的风采。一起来学习《少年之歌》。

    三、新课教学设计

    1学生齐读歌词,初步感受作品思想内容。

    2作品见解、初听录音,体会作品旋律特点,划分作品曲式结构。

    3作品简介:《少年之歌》是电视剧《少年军校》的主题歌,c大调、2/4拍、二段体结构。

    4再听作品:

    (1)作品节奏具有什么特点?

    (2)歌曲给你怎样的感受?

    5教唱歌曲

    教师范唱,学生模唱。

    演唱指导:《少年之歌》是一首具有进行曲特点的歌曲。学生们自渎课本中关于“进行曲”的知识。“金”“蓝”“绿”“庞”等字上均标用八分音符,旋律唱起来更加短促有力、格外精神。

    6巩固练习:跟歌曲伴奏演唱、学生单独练习、小组练习等。

    7学习“变音记号”的知识。

    四、小结、作业

    《少年之歌》整首歌曲简练明快、蓬勃向上,富有青春气息,很好地刻画了少年军校学生英姿飒爽的形象。

    作业:能背唱第一段歌词。

    【音乐教案-长江之歌】相关推荐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初中教案精选

    一、教学目标1、能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2、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员的观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3、学会用辩证的观点来...

    第 生物的进化教案

    第2节生物的进化一.教学目标:1.列举古生物学化石方面的证据说明生物是进化的;2.简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3.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二.教学重难点:4.生物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化石记录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