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教案模板
  • 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教案模板

    发表时间:2022-03-26

    【www.jk251.com - 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教案】

    提起教案,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教案能够安排教学的方方面面,初中老师经常会为写教案感到苦恼,好的初中教案都有哪些内容?为了帮助大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教案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吸收的概念

    2、知道各种营养物质吸收的部位

    3、知道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的原因(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

    4、了解人体对糖类、蛋白质、脂肪的利用

    能力目标

    在观察小肠绒毛的实验中,培养学生有序的观察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观察实验,体验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知识体系图解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在《消化吸收》一章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与《第四章血液循环》、《第六章呼吸》及《第八章新陈代谢》都有一定的联系。关于“吸收”建议明确三个问题:第一、什么是吸收;第二、吸收的部位,特别是吸收的主器官——肠;第三、不同营养成分的吸收途径。关于营养物质的利用建议让学生自己阅读后讨论得出营养物质的三个主要作用:一、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二、为构建人体提供原材料;三、作为储备的能源物质。

    教学重点:

    1、吸收的概念

    2、小肠与吸收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3、营养物质的利用

    教学难点:

    1、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营养物质的利用

    教法建议

    本节内容建议授课1课时,关于吸收的概念可以从“细胞需要营养,而人体的营养是由消化系统摄取的,这些营养如何从消化系统到达肌体各部分的细胞呢?”这一问题的讨论引出。要注意强调概念中循环系统的含义,包含了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两部分。

    关于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肠,可由学生讨论得出,并通过观察小肠实物或利用录像让学生对小肠表面大,小肠绒毛壁薄,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等适于吸收的特点有较为直观的认识。

    关于吸收的过程是比较抽象的,建议先看录像《消化吸收》后半段,里面的动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这一过程,然后再归纳总结。其中脂肪酸和甘油的吸收途径是容易弄错的,因此要特别强调一下,它们是进入淋巴的。

    关于营养物质的利用,由于学生不具备化学知识,所以学习起来也比较困难,建议此部分内容降低难度,只让学生大概了解其主要的用途即可。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难点分析:

    1、吸收的概念

    2、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

    3、营养物质的利用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 :

    问题:1、食物经过消化最终形成哪些物质?

    2、真正需要这些营养的是什么?

    这些在消化道中的营养成分怎样才能到达需要它们的每个细胞呢?细胞又如何利用它们呢?这就是我们要在第三节学习的内容--。

    营养物质只有进入循环系统,才能被运送到机体各部分需要它们的细胞处,这一过程就是"吸收"。注意我们前一章学过的循环系统,包括了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两部分。

    哪些物质能进入循环系统被吸收呢?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类在消化管内消化成小分子后被吸收,而食物中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经过消化,在消化道内直接被吸收。

    在消化道的哪些部分营养成分可以进入循环系统呢?那些部位得具备什么特点呢?先由学会讨论,再总结。(学生应该能想到:面积大,结构薄,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人体的各段消化道的吸收能力是不同的。口腔和食道几乎无吸收养分的能力,胃粘膜仅可吸收酒精和少量的水。这也就是喝酒伤胃的原因。大肠则可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因此营养物质主要是依靠小肠来吸收的。

    小肠为什么能完成这一主要功能呢?与其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知道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部分,其内表面有皱襞,因此具有相对大的表面积,其实小肠的表面积决不只是我们看到的那么大。环行皱壁的存在使小肠面积增大了三倍,而皱壁里还有些更微小的结构呢!

    实验:观察小肠绒毛或用录像取代。

    观察到小肠绒毛后,讨论小肠绒毛的存在对小肠的吸收功能有何意义?

    由于小肠绒毛的存在,使吸收面积增大了三十借。在小肠绒毛的柱状上皮细胞的向肠腔一侧,还有一些指状突起,叫微绒毛。由于微绒毛的存在,使面积比5~6米长的圆柱体面积增大了六百倍。小肠的表面积为200平方米,相当于一个排球场这一特点决定着小肠吸收的快,吸收量也多。

    此外,(利用挂图或书上的图)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营养物质可渗入内部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并经循环输送至全身各处的细胞,用于全身的生命活动。

    营养物质的吸收途径是不同的,脂肪酸和甘油要进入毛细淋巴管。而其余营养成分进入毛细血管。

    这些营养成分被运输到身体各部分的细胞后,主要有哪些用途呢?请同学们先看书,在来讨论归纳。第一、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第二、为构建人体提供原材料;第三、作为储备的能源物质。

    思考:营养物质是不是摄入的越多越好呢?为什么有些人过分肥胖?有些人过分瘦小?怎样衡量自己的营养是不是合理呢?

    板书:

    第三节

    一、营养物质的吸收

    (一)吸收的概念:

    营养物质经过消化道管壁进入循环系统(血液和淋巴)的过程

    (二)可吸收的物质:

    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甘油、水、无机盐、维生素

    (三)吸收的部位:

    1、吸收的主要部位--小肠

    小肠与吸收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1)表面积大;

    (2)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3)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四)吸收的途径:

    葡萄糖、氨基酸、水、无机盐、维生素→血液

    脂肪酸、甘油→淋巴

    二、营养物质的利用:

    1、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为构建人体提供原材料;

    3、作为储备的能源物质。

    探究活动

    制作小肠结构模型

    尝试制作小肠结构模型,分组评比。

    目的: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其主体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协作意识。

    要求:

    材料、制作方法不限,只要能表现出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即可。(能突出表面积大就行)

    jK251.COm精选阅读

    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教学目标

    1、探究食物中含有蛋白质、淀粉、脂肪。

    2、举例说明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教学重难点:探究食物中的主要营养物质。

    教学过程

    导言:人类的生存离不开食物,人类的各种食物均直接或间接来自环境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新课:一、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人必须摄入一定量的食物,才能维持生命,才能进行各项生命活动,食物含有保证人体正常生活生长发育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需要的各种营养成分。

    探究:

    常见食物的营养成份

    目的:说出盒装食物的营养成份和生产原料。

    推荐器材:记录本、调查表、钢笔等。

    指导:1、每个学生针对自己经常食用的5种食物,提出有关营养成份的问题,并作出相关的假设。

    2、设计调查表。

    3、独立完成对5种盒装食物营养成分调查。

    教师建议:选择学校或家长附近的超市或食品商店阅读5种食物包装盒或包装袋,记录主要营养成分,生产原料等信息。

    教师讲述:食物多种多样,生产原料一般是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一般都含有蛋白质、糖类、脂肪及维生素、无机盐、水和纤维素。

    蛋白质、糖类、脂肪它们既是人体的组成物质又是人体的供能物质。

    实验:食物中含有蛋白质、淀粉、脂肪

    目的:举例说明食物中含有质白质、淀粉、脂肪。

    器材:面粉、花生、小麦种子、烧杯、试管、滴管、碘液、白纸、匙子、纱布、单面刀片、镊子、清水等。

    教师指导:1、2人一组,取一匙面粉,加清水和成面团,用一叠成双层的纱布包住面团,将包着的面团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轻轻揉挤,观察清水的变化。

    2、把用纱布包着的面团放在另一盛满清水的烧杯中继续揉挤,等到不再有白色物质从纱布里渗出来时,打开沙布团→黄白色的胶状物质。

    3、在揉挤的过程中,从纱布向清水渗出许多白色物质,是什么?是否是淀粉?如何验证。

    4、取烘干的花生、小麦,用单面刀片纵向切开,分别将种子的切面向着白纸,用大拇指挤住移开种子,观察白纸上出现的现象。

    学生讨论:不同的食物中含有的蛋白质、淀粉、脂肪一样多吗?

    教师讲述:蛋白质: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每天要摄取足量多的蛋白质,人体才能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的生命活动。

    瘦肉、鱼、蛋、豆、奶、含大量的蛋白质。

    糖:是细胞的主要成分,是主要的供能物质。

    含糖植物:小麦、水稻、玉米、高梁,甘薯,马铃薯、藕、甘蔗、甜菜。

    脂肪:能够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可贮存猪肉、羊肉、蛋、大豆和花生。

    小结:

    本课重点学习:通过调查盒装或袋装食物营养成分、理解蛋白质、淀粉、脂肪是人类三大营养物质。

    吸收作用


    第三节吸收作用

    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分和无机盐

    2、阐述植物吸收水分的原理

    3、识别绿色植物吸收水分的结构基础---根毛

    4、通过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5、说出无土栽培的要领和发展前景

    提前准备:

    1、水稻幼苗、土壤浸出液、蒸馏水、盐水、罗卜条

    2、放大镜、培养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导入:

    植物生活所需要的水分和无机盐,是从哪里来的?让我们从探究实验中得到答案

    发现问题:将萎蔫的黄瓜浸泡在清水中,黄瓜会逐渐变得硬挺;将少量的酱油倒入盛有黄瓜的盘里,盘里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汤,黄瓜条逐渐变得软缩。

    提出问题:黄瓜的果肉细胞可以吸水,也可以失水。那么黄瓜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失水或吸水呢?

    作出假设:当周围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就失水。

    设计实验方案:

    把萝卜条分别放在不同的溶液中,观察其变化(选两个学生来做实验的操作人员)

    15分钟后观察萝卜条的变化情况。

    分析实验现象:

    1、浸泡在清水中的萝卜条变得硬挺了,因为吸收了水分。

    2、浸泡在盐水中的萝卜条变得萎缩了,因为失去了水分。

    得出实验结论:

    1、当周围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就失水。

    2、当周围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就吸水。

    布置下节课的工作:

    1、每班选择2位同学参加实验

    2、选定5班的准备记录、发言同学

    3、指导学生制定表格

    4、布置学生在课前要预习

    第二课时

    观察根毛: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

    2、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

    3、通过观察,完成下列问题:

    (1)根毛长在根的哪个位置?在根的顶端吗?

    (2)根毛的顶端和根尖的顶端哪个细?

    (3)你能数出一条须根上所有根毛的数量吗?

    4、小结:植物的根具吸水功能,是与根的哪些结构有关?

    5、什么叫土壤溶液?

    6、根吸水的原理是什么?

    7、烧苗现象是如何造成的?

    无机盐的吸收:

    学生观察展示在桌面的实验品:用清水和土壤浸出液培养的水稻幼苗,然后思考:

    1、描述现在两株幼苗的色泽,以及根系和茎叶的长势。(学生介绍自己的观察结果,并展示自己的详细记录。)

    2、为什么两种幼苗的大小会不一样?

    3、土壤浸出液与蒸馏水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4、分析说明土壤浸出液培养出的幼苗生长健壮的原因。

    小结:植物的生活需要无机盐,其中需要量较大的无机盐是:氮、磷、钾。

    无土栽培

    1、什么叫无土栽培?

    2、无土栽培有什么优点?

    (学生介绍资料)

    表达与交流体会:

    这节课,我学会了------

    我了解到-------

    使我感触最深的是------

    我感到最困难的是-------

    化石燃料的利用


    教学目标:1.知道化工燃料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2.了解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3.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化石燃料的利用

    教学难点:以化石燃料的利用为载体,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关注意识。

    教学过程:问题情景你知道哪些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引入新课:化石燃料的利用

    一、化石燃料

    交流讨论:你对煤、石油、天然气了解多少?常见燃料的热值与价格:燃料热值j/kg价格y/kg原煤:2.1×107、0.4原油:4.2×107、1.5天然气:3.9×107、2.8煤气:1.56×107、1.5液化气:4.7×107、4.0柴草:1.7×107、0.3。

    交流讨论:从经济上看,选用哪一种燃料更合算?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使用方便、经济核算等因素综合考虑,今后应优先推广哪一种燃料?

    问题情景:化石燃料是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国1998年化石燃料储量及年产量、探明储量、年产量石油32.7亿吨、1.6亿吨天然气、13700亿立方米、217亿立方米煤、1145亿吨、12.4亿吨。

    活动探究:按照现在的开采速度,你估算大约多少年后我国的石油、天然气、煤将被耗尽?

    交流讨论: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个问题呢?

    ①煤、石油、天然气分别属于哪一类物质?

    ②根据提供的各物质的组成,请分析一下煤、石油燃烧的产物主要有哪些?谈谈用煤或石油直接作燃料有哪些有利与不利的因素?

    二、化石燃料的燃烧与环境污染

    1.全球气候变化

    2.热污染

    3.大气污染

    交流讨论:③如何提高煤、石油等燃料的利用率呢?

    阅读书本:p105-106交流讨论:(1)煤的干馏(或炼焦)、石油的分馏分别属于什么变化?

    (2)阅读材料,然后回答问题,煤气是一氧化碳的俗称,通常情况下,它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为了防止煤气中毒,常在煤气里加一些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醚。当煤气泄漏时,人们可闻“臭”味而察觉到煤气泄漏,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1l一氧化碳的质量约为1.25g,密度跟空气接近。一氧化碳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还可跟赤铁矿中的三氧化二铁在高温时发生反应。

    问:①请找出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②请找出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③你认为在实验室中应该用什么方法收集一氧化碳?为什么?

    总结:你认为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尽可能地解决能源紧缺的问题?

    三、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1、煤的炼焦过程及其产品的使用。

    2、石油的分馏以及产品的使用

    总结: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在地球的蕴藏量是有限的。另外,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仅仅用作燃料,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因此,我们要提倡节约使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同时要加强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积极研究开发新能源。

    设计意图:

    培养关注社会的发展。使学生懂得节约能源;并知道开发新能源势在必行。

    拓展视野:p107石油的开采,可燃冰。

    消化吸收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第一课时消化教学目标:1.知识: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理解消化酶在食物消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2.能力:通过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淀粉的化学性消化过程以及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难点:淀粉的化学性消化过程以及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酶的作用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有关实验。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引言:当我们慢慢地嚼馒头时,常常感到稍有些甜味儿,这是什麽原因呢?是不是馒头里含有那种甜甜的糖?观看、思考演示实验:将馒头泡在水中,检测馒头水中是否含有麦芽糖。1、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分组实验同组学生既相互分工又相互协作,对照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归纳实验结论,提出并强调消化酶的作用。2、淀粉的消化观看动画课件,理解淀粉的整个消化过程。通过演示动画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淀粉的整个消化过程。3、消化的概念通过淀粉的消化过程,让学生自己归纳出消化的概念。启发、诱导4、简介消化道和消化腺读消化系统的组成图。引导学生讲解消化系统的组成。5、蛋白质、脂肪的消化读图,找出蛋白质、脂肪的消化部位。用课件简单讲述蛋白质、脂肪的消化过程。6、总结食物中六大类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倾听讲授课后反思: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作用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难点。之所以是重点,是因为没有酶就没有食物的化学性消化;之所以是难点,是因为酶对食物的消化作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对学生来讲十分抽象。本节课运用实验和演示制作的计算机课件两种方法来加深学生对酶的认识和理解。首先,我对课本上原有的实验进行了改进,不仅用碘液检验淀粉是否存在,还增加了用尿糖试纸检测麦芽糖的有无及多少。让学生通过实验自己得出:淀粉只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才能变成麦芽糖,从而认识到酶的重要性。又通过用尿糖试纸分别检测“经过牙齿咀嚼和舌的搅拌的馒头”和“未经牙齿咀嚼和舌的搅拌的馒头”在人工口腔内产生的麦芽糖的多少,证明了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可以使馒头中更多的淀粉变成麦芽糖,从而认识到物理性消化对化学性消化的促进作用,理解了吃饭时细嚼慢咽的必要性。在学生通过实验知道了淀粉经过淀粉酶的作用变成了麦芽糖之后,我又利用制作的动画课件示意了淀粉在酶的作用下逐步分解成葡萄糖的整个过程,使这一看不见的、难以理解的化学性变化形象化、明朗化,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最后,还利用计算机课件示意了蛋白质、脂肪的化学性消化。虽然这节课基本上做到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但仍有一些地方值得改进,如课后练习题的处理、“淀粉变成了甜甜的糖”的说法等。本节课的背景资料1.检测淀粉的存在:可使用碘液——淀粉遇碘变蓝。2.检测麦芽糖的存在和含量的多少:可使用尿糖试纸。麦芽糖可使尿糖试纸变色,且麦芽糖的浓度不同,试纸改变的颜色也不同。尿糖试纸使用方法(1)将试纸浸入液体中,湿透约1秒钟后取出。(2)在30至60秒后观察试纸颜色并与标准色板对照,测得结果。详见下表说明:尿糖试纸颜色液体中麦芽糖含量(mg/dl)符号(“-”表示“阴性”;“+”表示“阳性”)蓝色“无”或“微量”-绿色100±浅黄绿250+深黄绿500++浅棕色1000+++深棕色++++3.尿糖试纸说明(见下图)

    人体的消化吸收


    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学生:小品表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瘦生表演:饭菜不好吃,我坚决不吃;饭菜好吃,我就狼吞虎咽。过了一阵,糟了!胃胀得受不了,哦,肚子又疼起来了,老师,我要上厕所。胖生表演:唉!我走路好累哦,跑也跑不动,穿的衣服又难看,真羡慕你们那么苗条,哼!平时我还没有他们吃得多,真是喝水都要长胖哦!讨论:前面那位为什么那么瘦?后面这位为什么平时吃得并不是很多,却长得较胖?同学们帮他找找原因。教师:同学们非常聪明!看来这些都与人体的消化吸收有密切的关系,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一下食物在人体内是怎样被消化的?(二)新课教学1.食物的消化①消化酶教师:复杂的人体是由细胞构成的,人体生命活动的实现也是通过细胞完成的,营养物质首先要进入细胞才能被细胞利用,参与生命活动。食物中的有些营养物质必须经过加工才能被人体利用。就好象有人想把一件很大的家具搬进屋子,但太大搬不进,他动动脑筋后将大家具拆成小件,就一件一件搬进了屋子。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也也是如此,蛋白质、淀粉、脂肪等只有转变成小分子的物质才能进入细胞。那么谁来将大分子物质“拆”成小分子物质呢?提问:酶是什么?具有哪些特性?书中把酶比作什么?列举你所知道的消化液中的消化酶。②.口腔内的消化——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a.物理性消化讨论:食物入口,你口腔中的器官会对食物进行怎样的处理?(引出物理性消化的概念)除了口腔,你知道还有哪些器官会对食物进行物理性消化?b.化学性消化教师:(1)请一位同学吃馒头,要求慢慢地嚼咀,细细地体味。看能否吃出什么味道。(2)馒头并未放糖,为什么会吃出甜味呢?你能提出什么问题?(3)假设淀粉在口腔中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并与唾液有关。我们来制定方案探究计划学生:小组讨论并设计探究计划——全班交流——根据自己的探究计划进行探究——相互交流探究的过程、结果和结论,并分析。教师小结:通过分析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给出消化的概念,再说明什么是化学性消化。③胃内的消化讨论:食物进入胃内,淀粉是否还能继续消化?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里开始的,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食团进入胃后,胃的肌肉收缩、蠕动,一方面揉碎食物,另一方面使食物与胃蛋白酶结合,在酸性条件下,胄蛋白酶活动,将食物中的蛋白质进行初步分解,然后进入小肠。思维拓展:生物是由蛋白质组成的,为什么胃液中的盐酸和蛋白酶,不会破坏胃壁本身的细胞呢?④小肠内的消化食物进入小肠后,进行最完全的消化。小肠里的胰液和小肠液中也含有能消化蛋白质和淀粉的酶,在这些消化酶的作用下,进入小肠的蛋白质和淀粉被进一步分解成氨基酸和葡萄糖。胆汁把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这就是胆汁的乳化作用。从而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多媒体展示:食物消化的全过程。⑤由学生归纳总结三种有机物的化学性消化过程。

    用下列食物中三大有机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曲线,请学生分别分析三种有机物的消化。

    ①a、b、c分别是哪种消化曲线?

    ②三种物质经消化后含量最多的是哪一种?

    ③没有消化作用的是哪一段?

    ④三种物质必须到达哪一段才能分解成可以吸收的成分?

    ⑤消化食物的主要部分是哪一段?

    通过曲线的分析,有助于学生对食物的消化的理解和记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2.营养物质的吸收过渡: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类在消化管内消化成小分子后被吸收,而食物中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经过消化,在消化道内直接被吸收。讨论:(1)消化后的营养物质如何进入人体内的细胞呢?(2)在人体的哪些部位吸收呢?(3)你认为吸收营养物质最多的是什么结构?为什么?多媒体展示;展示出一段小肠,先展现小肠内表面皱襞,然后展现皱襞上一个小肠绒毛,和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学生归纳:小肠绒毛的结构特点讨论:小肠绒毛的存在对小肠的吸收功能有何意义?

    由于小肠绒毛的存在,使吸收面积增大了三十借。在小肠绒毛的柱状上皮细胞的向肠腔一侧,还有一些指状突起,叫微绒毛。由于微绒毛的存在,使面积比5~6米长的圆柱体面积增大了六百倍。具体如表:与圆柱体比表面积增加表面积(平方厘米)小肠5-6米长13300环行皱襞310000小肠绒毛30100000微绒毛6002000000

    最终,小肠的表面积为200平方米,相当于一个排球场。表面积越大,则吸收越快,吸收量也越多。讨论:小肠绒毛是怎样吸收营养物质的?多媒体展示:营养物质吸收途径的动态过程:分别用各种符号表示水、无机盐、葡萄糖、维生素、氨基酸、甘油、脂肪酸,通过动态过程表示这些营养物质分别被胃、小肠、大肠吸收的过程归纳:(1)营养物质→绒毛壁→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静脉→血液。甘油、脂肪酸→绒毛壁→毛细淋巴管→淋巴管→静脉→血液。(2)吸收的概念课后作业:以“西瓜子历险记”为题写一篇科普文章,请注意收集素材。

    经典初中教案消化吸收


    第二节一.教学目标:①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②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③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④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⑤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二.重点和难点:重点:①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②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难点: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三课时安排:2课时相适应的特点。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进行新课一、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1、消化系统的组成2、探究馒头在中腔中的变化提出问题制定并实施计划表达交流、得出结论3.消化的全过程二、营养物质的吸收(1)〈资料分析〉小肠的特点(2)〈进一步探究〉家畜小肠的内部结构三、小结、课后练习

    (1)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2)小品表演,引起思索人的胖瘦与消化吸收的关系。观看画面、回答问题(1)思考,结合自己的体验回答口腔内与消化有关的结构和主要作用。(2)细嚼馒头,说出自己尝出什么味道?并思考为什么会尝出甜味?

    (3)根据提示,制定自己的探究计划。交流探究计划,实施探究计划(4)小组交流探究过程、结果和结论并分析。(5)提出改进意见(6)全班交流观察的现象、分析其原因和得出的结论。(7)概括消化的概念

    ①仔细观看,为完成“西瓜子历险记”作准备。②思考、回答问题。③观察实验现象并回答问题思考、回答,加深理解小肠是消化的主要器官。④设计表格,归纳总结,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⑤展示自己设计的表格,并相互评价。

    阅读资料,比较:大肠、小肠的特点,理解小肠的特点与其功能的适应。用放大镜观察,加深理解小肠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观察、理解小肠内表面的皱壁及绒毛的作用。

    课后完成

    (1)设问引起学生疑惑,激发学习欲望。(2)教师启发:引入新课演示消化系统组成的课件、提问(1)引出口腔中的消化,让学生体会进食时牙齿、舌、唾液的作用。(2)请学生嚼咀馒头,设问,引出馒头在口腔中发生的变化,引起学生进行探究。(3)媒体演示p30探究提示及参考方案。(4)教师巡回指导、答疑。(5)指导学生进一步完善探究计划。(6)鼓励、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补充。(7)引导学生归纳消化的概念①媒体演示消化的全过程②设问:胃病和肝炎对消化的影响及其保健。③演示p33的演示实验,提问:胆汁对脂肪的消化有什么作用?④插入练习p35第2题和p35技能训练。布置p35第1题⑤评价、肯定学生的设计引导学生分析p33的资料比较大肠、小肠的特点有何异同。指导学生观察猪小肠的特点。展示制作的小肠内表面的折叠模型。

    小结: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经典初中教案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了解新能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观看录像等多种媒体了解新能源的种类及主要特点,知道世界新能源的分布与使用概况。初步形成资源观。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讲述两大内容,一是新能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是介绍目前正在开发利用中的四种新能源。

    在“为什么寻找新能源”一段中,首先介绍了主要的能源来源;从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矿产燃料的非可再生性出发,说明寻找新能源的必要性及主要的新能源类型。

    对于“核能”,教材侧重其能量大、现在的利用情况;对于“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的讲述,都侧重清洁、可再生性,并简单的介绍目前的利用情况。

    教法建议

    对于“为什么寻找新能源”,首先应简单介绍能源的概念,启发学生思考回答目前人类主要使用的能源,包括水能和矿物燃料,再利用想一想中提供的题目,启发学生自己分析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让学生说一说,知道的新能源类型。

    对于课文提到的四种新能源类型,可以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图片、录像、VCD等多种媒体,使学生较为直观地、比较深入地了解各种新能源的特点和利用情况。对于风能和生物能,应该完成从一般的应用到发电的过程。同时利用比较法使学生更清晰地了解各种新能源的特点。如果课时较紧,可以选区本地区比较突出的新能源进行较为详细地介绍。总之,应该以学生直观的感受为主设计本课,以知识的了解为主。

    教学设计示例1

    【教学重点】利用新能源的意义及主要的新能源特点

    【教学手段】

    录像:大亚湾核电站、沼气池、太阳能、潮汐发电、风车提水和发电等

    计算机课件:(1)世界现有煤、石油、天然气使用时间表;(2)石油、煤、天然气污染表;(3)核电站与火电站用原料的比较;(4)我国主要核电站的位置图;(5)太阳能电站的图片;(6)风车提水、风力发电图片;(7)沼气使用图片;(8)生态农业示意图;(9)其它新能源;

    【教学过程】

    (提问)学过的自然资源中不可再生的有什么?(生回答)

    (引导)我们讲过的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如煤、石油、天然气等,现在地球上储存的煤油气还可以使用的多少年呢?见表格

    (投影片1)

    (讲解)为什么我们特别在乎这几种矿产资源呢?因为使我们的机器能转、使人类有光明和温暖,我们称这种可以提供能量的自然资源为能源。从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它们是非常重要的能源,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它们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投影片2)煤、石油、天然气的污染

    (承转)为了避免污染,同时为了在现有的能源发生危机之前,人们开始寻找更清洁、可以再生的能源。你知道有什么吗?(学生回答)

    (板书)第五节

    一、寻找新能源的意义

    二、主要的新能源

    (引导)这些新能源是怎样提供能源的呢?先请大家看一段录像

    (大亚湾核电站的录像)

    (提问并出示投影片3)核能发电与煤炭发电有何不同?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补充总结)核电清洁;原料运输量小,运输方便;所以适于建在缺少煤、石油等能源,可是需要能源又很多的地方,如中国的大亚湾和秦山核电站

    (投影片4)找两地的位置

    (过渡)核电这么好,为什么我们不多建一些?(生思考回答:有污染、核原料不可再生、需要技术水平高等)那你认为那种新能源可以避免这些问题?引入太阳能。

    (讲解)太阳是地球的能量源泉,地球每秒钟接受的太阳能相当于燃烧550万吨煤炭的能量,我们日常生活中就有许多地方利用了太阳能,你知道吗?(生回答:)但是太阳能有一个不利就是---太分散了,怎么办?(生回答:太阳能电池、太阳灶等)

    (投影片5或录像)太阳能利用图片或录像

    (引导思考)风能与太阳能相比有相似的地方,你知道最早人们是如何利用风能的吗?(生回答:航海、风车提水等)

    (投影片6或录像)风能的利用

    (提问)不是所有的地方、任何时间都能利用风能的,为什么?(没风的地方或风力小的时候)所以,风力发电应在风大的、较稳定的地方

    (讲解)有一种能源,人类很早甚至猿人都会用的是(烧树枝等获得热量),在我国广大农村或世界上一些落后的地区,现在仍然大量使用,这样会造成什么问题?(生思考回答:数少了,荒漠化、水土流失等)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什么是农村理想的能源呢?

    (投影片7或录像)沼气的使用

    (投影片8)生态农业示意图

    (讲解)人们寻找的新能源还有:潮汐发电、海洋温差发电、垃圾回收发电等

    (投影片9)其它新能源图片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讲解了许多新能源,其实说"新"只是一个相对的含义,主要是指利用时间较短或不能大规模利用其发电,任何一种能源都有限制因素。在我们还没有找到更合适的新能源之前,我们还必须要保护和节约利用煤油气等能源。

    【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有较多了解,可以多启发学生自己回答,对于一些学生不太明确的问题,比如能源的含义、沼气(城市学生了解少)等,教师迎接和录像等媒体进行讲解,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对于开发新能源的意义,从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新入手,从旧知引出新知,同时使学生了解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对于各种新能源的利用情况,采取投影片最好是录像教学,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每种新能源的使用过程、限制条件、特点等,最终的结果是使学生认识煤、石油、天然气资源在目前仍是不可完全替代的,使学生有一种资源意识和危机感。

    【板书设计】

    第五节新能源的利用

    一、寻找新能源的重要性

    二、主要的新能源

    教学设计示例2

    【教学重点】利用新能源的意义及主要新能源的特点

    【教学难点】核能

    【教学手段】计算机课件:ppt演示文稿;录像--原子弹的威力

    【教学过程】

    (引入)上节课学习了矿产资源,知道矿产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不管我们怎样保护和节约利用,终有用完之时,对此,我们怎么办?

    (教师可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新思维,多想解决办法,如回收废旧工业品,寻找新的代替品等等。)

    (承转)对于一些将要耗尽的矿产资源,寻找新的替代品是一条重要的解决办法。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寻找新能源的有关知识。

    (讲述)我们生活中用的煤、石油、电就是能源。煤、石油可燃烧产生热能,电可使电灯发光,使机器运转,产生光能和动能。总之,凡是能够产生能量的物质,就是能源。

    (提问导学)

    读"为什么要寻找新能源",思考:

    1、目前人类大量使用的能源主要有哪些?

    2、哪些能源面临枯竭,为什么?

    3、水力资源可否再生,是否污染环境?

    4、能否用水力资源代替其他所有的能源?为什么?

    5、现在科学家已找到了哪些新能源?

    (小结)目前常用的几种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是非可再生能源,而且污染环境,水力资源虽可再生,又无污染,但储量有限,分布不均。为了防止矿产燃料枯竭后出现的能源危机,也为了找到一些能够持续利用,又不污染环境的优质能源,科学家正在不断研究和寻找新能源。

    (展示)原子弹的图片。核能也称作原子能,它主要来自铀矿石的核燃料。同学们都知道原子弹,现在就请看原子弹爆炸的图片。

    (原子弹爆炸的录像)原子弹具有很大的威力。美国投向日本的两颗原子弹虽加快了日本政府的投降,但给日本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而日本人民是无罪的。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科学家研究原子能是为了用于发展生产,他们建造核电站是为人类开发新的能源。

    (讲述)1千克铀的原子核所释放出来的热量,大约相当于3570吨(3570000千克)煤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建造一座发电量为100万千瓦的电站,如果是核电站,每年需要补充的核燃料为30吨,六辆解放牌载重汽车就可运进。如果是烧煤的火力电站,每年要消耗300多万吨煤。运输这些煤炭,平均每天要开三列火车,每列火车挂40节车皮;或是每天要开一艘万吨级的轮船。

    (展示)核电站的图片。建造核电站技术难度很大。目前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建有很多核电站,如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家。我国虽属发展中国家,但在核能利用技术上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已建造了两座核电站(秦山、大亚湾)。

    (归纳)核能能量巨大,核燃料运输量小。但是建造核电站技术难度大,目前在广大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大规模利用。预计在不久的将来,核能利用技术将为更多的国家掌握。因此核能是具有重要发展前途的新能源。

    (自学)自学"太阳能"一段,思考太阳能的特点和开发利用。

    (提问)

    1、太阳能有哪些优点?

    2、你在生活中怎样利用太阳能?这种利用方式是"新"方式吗?

    3、现在人们利用太阳能的新方式有哪些?

    4、利用太阳能供热发电的原理是什么?

    (展示)太阳灶图片。

    (实验)用灯光当"太阳",用放大镜聚光点燃纸片。

    (结论)聚光镜原理能聚集太阳能。

    (展示)太阳能利用的图片。

    (引导提问)生活中哪些现象说明风具有能量?

    (提问)你知道哪些地区风力较强?

    (讲述)陆地上能够利用风力发电的地方,主要在常年风力较强的沿海和内陆高原。我国一些牧民和海岛已利用风力发电,满族照明、看电视等用电的需要。

    (展示)风能利用的图片

    (讲述)一切生物都具有能量。人们用牛、马拉车,用柴草做饭,就是在利用生物能。这是人们常见的古老的利用生物能的方式。现在人们进一步利用生物材料制取沼气,因此,人们也把生物能叫做新能源。

    (展示)沼气池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说明沼气的制取和利用过程。

    (讨论)使用沼气对农民生活和生产有哪些好处?

    (引导)若农村不用沼气,则农民需用大量煤炭或柴草、秸秆作燃料,由此将加剧煤炭紧张,引发伐木割草,破坏植被等后果,同时因秸秆不能还田,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农业减产。而使用沼气则可克服上述问题。此外还有美化环境等好处,清洁卫生,有利于农民生活和健康。

    (展示)地热、潮汐能的利用的图片。除了上面我们学习的这些能源属于新能源,还有一些新能源目前利用也比较广泛,如地热能、潮汐能等等。

    【板书设计】

    第五节新能源的利用

    一、寻找新能源的重要性

    二、核能

    三、太阳能

    四、风能

    五、生物能

    探究活动

    利用课余时间调查家乡或学校附近农村利用沼气的情况,写一篇地理小论文,并在年级里组织评比活动。

    调查提纲:

    1、该组(村、乡)共有多少户人家,有多少农户建有沼气池,是因为什么原因修建的?

    2、已建沼气池仍在使用的有多少家?利用情况怎样?

    3、请农民谈利用沼气的好处和缺点。

    4、学生整理以上材料,分析目前利用沼气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展望沼气利用的前景。

    饮食与营养的教学方案


    课标要求: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实验、资料分析、交流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人类生活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生物圈的其他生物。

    教学重点:

    了解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教学难点:

    对“鉴定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面粉、鸡蛋、花生、小麦、碘酒、水、开水、烧杯、玻璃棒、酒精灯、火柴等设计思路:由学生的一日三餐切入,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平时摄入了哪些营养物质?激发学生探究食物成分的兴趣。通过试验探究、资料分析、交流表达等,学生自己找出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主要是糖类、蛋白质、脂肪、水、无机盐等。再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平时的食物来源于哪里?使学生明确人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与生物圈中的其它生物是密不可分的。最后,为更好地使本节所学内容应用于生活实际,为自己的家人设计一份适合他们体质和年龄的合理食谱。本课除问题的提出由执教者完成外,资料阅读、分析,探究试验,试验现象分析,试验结果交流和分析,diy,为家人设计合理食谱等都由学生独立或小组讨论完成,但由于七年级学生缺乏有关物理化学知识,所以教师要在学生进行资料分析时给予指导,在分析试验现象和判断时给予帮助。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聊一聊平时我们吃哪些食物?生:议论、回答。(。。。。。。)师:那么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呢?这些营养物质对人体各有什么作用?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第一节饮食与营养。二、通过实验,探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一)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47页提示和小资料,使学生了解:1、淀粉遇碘酒变蓝2、油脂在纸上会留下油斑3、蛋白质遇热会凝固4、有机物能够燃烧,无机物不能燃烧,烧不掉的残留物主要是无机盐等原理(二)生:分组进行探究,观察并记录。1、将少许面粉放入盛有清水的小烧杯中,配成面粉混浊液,向烧杯中滴加碘酒,液体变蓝,观察并分析试验结果。2、取一个鸡蛋的蛋清,分成两份,放入两个小烧杯中,分别加入清水和沸水,加入沸水的烧杯里出现白色絮状凝块,观察并分析试验结果。(或取面粉加适量清水后和成面团,用纱布包住面团,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用力挤压。等到不再有白色物质从纱布里渗出来时,打开纱布。看到纱布上粘有黄白色胶状物质,这就是面粉里的蛋白质。)3、取花生种子,用力在吸水纸上挤压,白纸上出现油斑。观察并分析试验结果。4、取一些干麦种,装进干燥的试管里,放在酒精灯上均匀烘烤。不久,试管的内壁上出现了小水珠。注意,试管略为倾斜,防止水倒流到试管底部,引起试管炸裂。5、用解剖针的尖端挑取一粒干麦种,放在酒精灯上烧,种子燃烧后剩下的灰白色的灰就是无机盐。(三)集体介绍、展示实验结果:生:交流所选实验材料,对本小组实验结果分析,不同食物中营养物质所占比例不同;各小组相互补充,总结出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主要有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等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本p66页信息库“食物中营养物质的种类’’,使学生明确食物中的六大营养物质。三、怎样的饮食更健康?自己设计一日三餐的营养食谱(diy)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65页信息库中“常见食物中所含的主要营养成分和能量”生:设计三餐食谱全班交流,并说明食物分类和设计理由。四、食谱中食物共分两大类:植物性食品、动物性食品师:列举常食用的食品生:分析常见食品结论:常见食品总的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接来自植物,一类直接来自动物。引导学生不难发现,作为生物圈的组成成分之一的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都是来自于生物圈中的其它生物,悟出为了人类的生存,人也应该尊重生命,尊重自然,与其它生物和谐相处的道理。五、课外延伸:通过查阅资料,思考不同的年龄阶段,应如何注意饮食与健康的问题(主要考虑青少年、中年、老年)?并形成书面材料带给家长,针对自家家庭成员情况给自家餐桌提出合理化建议。

    七年级生物下人体的营养导学案教案模板


    导学1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学习目标】:

    1、了解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的作用和营养物质的食物来源及缺乏症状。

    2、加深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营养物质的类别、作用和营养物质的食物来源。

    难点:各种营养与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食物中含有__、__、__、__、_、__等六类营养物质。

    2、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是_、_、__并确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糖类、脂肪、蛋白质

    共同点:(1)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__;(2)都能为生命活动__。

    不同点:(1)糖类:举例_、__。食物来源:、__、_。

    作用:主要为__。

    (2)脂肪:食物来源:__、_、__。作用:人体的备用的__。

    (3)蛋白质:食物来源:_、_、_、__。作用:构成__的主要物质,促进人体的__,以及受损细胞的__和_,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__。

    4.大约占体重60%---70%的是。它的作用是__。

    5、无机盐

    无机盐种类

    缺乏时症状

    食物来源

    含钙无机盐

    含铁无机盐

    含碘无机盐

    含锌无机盐

    含磷无机盐

    6维生素

    (1)、特点:不是构成细胞的_____,不为人体提供____,需要量很____,但很重要。一旦缺乏时,会影响正常的____,甚至____。

    (2)、常见种类及缺乏症:维生素a缺乏症____食物来源于____;

    维生素b1缺乏症____食物来源于____;维生素c缺乏症食物来源于____;维生素d缺乏症____食物来源于。

    二、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阅读书本21——24页小组探讨

    7、病人不能正常进食时,往往要点滴葡萄糖液,为什么?

    8、病人几天不吃食物,身体明显消瘦,为什么?

    9、测定食物中的能量:(小组讨论)

    提出问题:__

    做出假设:__

    实验数据记录:__

    分析得出结实验结论

    做课本p24讨论题

    学习任务二:阅读书本24——27页小组探讨

    10、小明经常吃钙片补钙,但医生还是诊断他缺钙,可能是什么原因?

    小明要多吃什么好?

    11、有人一到晚上就看不清楚,是什么原因?吃什么食物可以治疗?

    三、系统总结:

    12、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糖类:人体最重要的__物质。来源__。

    蛋白质:构成__的主要物质,是生长发育、受损细胞的和、

    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三大营养物质之一,来源于。

    脂肪:贮备__物质。来源于__。

    水:构成人体__,也是人体重要的__物质。来源于__。

    无机盐:构成人体__的重要材料,来源于__。

    维生素:促进人体__。来源于__。

    四、知识链接:

    13、儿童、青少年以及伤病员为什么需要多吃一些奶、蛋、鱼、肉?

    14、为什么体育锻炼是减肥得好方法?

    五、反馈检测

    15、牛奶中含有较多的__,可以促进身体的生长,增强体质。所以青少年学生每天应喝一定量的牛奶。()

    a蛋白质、钙b蛋白质、糖类c维生素a、钙d维生素a、糖类

    16、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每天需要补充一定量的蛋白质。下面有关蛋白质在人体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b、人的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离不开蛋白质c、能为人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d、是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

    17、常吃素不得夜盲症的原因是_______。

    18、含维生素c多的食物不能高温烹调和长时间贮存的原因是_______。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三章教案

    一、本章在学科知识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本章教材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是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将来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大好基础所必需的。

    本章学习将从微观角度更深刻认识上章知识,为以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本章主要内容

    本章我们讲学习:分子、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元素、元素符号、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化学式、相对分子质量及有关计算。

    三、本章知识与社会热点、生产生活、科技前沿等方面的联系或体现

    人们认识了原子的构成,制造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1978年我国科学院北京电子显微镜试验和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合作设计研制成功了新的扫描隧道显微镜,分辨率达到原子级,图像质量达到了国际水平。张青莲教授对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是对学生引进爱国教育的素材。在有关相对原子质量计算学完后,可让学生查阅商品(如药品、洗涤剂、化学试剂、食品等)的标签或说明书,弄清其成分,含量或纯度,在生产、生活中如何使用。现代原子能的利用(核能发电)、原子弹的爆炸以及新发现的基本粒子(光子、轻子、介子、重子),将在科学领域中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学法建议

    学习中为更好掌握新课标要求,应采用以下学习方法:

    1、通过原子的构成的学习,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

    2、以张青莲教授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卓越贡献的资料为中心,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元素概念比较抽象,且与原子有一定联系,所以可运用概念的辩证来理解,即用列表或提纲式进行分析对比。

    4、由于本单元的内容比较抽象、难于理解,可运用多种方法或手段,如比喻法、列表法、

    5、归纳法以及电影、录像、多媒体等电教手段,以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教案模板】相关推荐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初中教案精选

    一、教学目标1、能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2、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员的观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3、学会用辩证的观点来...

    第 生物的进化教案

    第2节生物的进化一.教学目标:1.列举古生物学化石方面的证据说明生物是进化的;2.简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3.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二.教学重难点:4.生物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化石记录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