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主要山脉教案模板
  • 主要山脉教案模板

    发表时间:2022-03-11

    【www.jk251.com - 主要山脉】

    初中教师上课前最好是准备一份教案,通过不断的写教案,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用心编写教案才能促进初中的教学进一步发展,对于初中教案报的撰写你是否毫无头绪呢?小编为你推荐《主要山脉教案模板》,希望您喜欢。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和示意图,使学生熟悉我国的名称,并准确指出山脉的走向和分布。继续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各类地形图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山脉分布的空间概念,进而初步建立起分布的“脑地图”。通过珠峰探险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攀登科学高峰的信念。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许多高大而绵长的山脉,纵横交错分布在广阔的国土上。很多山脉成为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如各地理区域的分界线、一些省区的分界线、一些气候区的分界线、其他各地形区的分界线等。要认识我国各地形区的具体分布,首先要了解山脉的分布,记住山脉的走向及其分布。掌握好本节知识,为第三、四节学习高原、盆地、平原、丘陵等地形区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第四章中国的气候及下册书中国分区部分做好铺垫。因此教材把安排在其他各地形区的前面讲述,可见本节知识在全章中的重要地位。

    教材采取图文结合的形式一一列出,按走向分为五组,除正文中的三组,还通过“做一做”补充进两组。五组山脉中,又以前两组为主,即“三横”、“三纵”。在众多山脉中,教材选取喜马拉雅山脉做重点介绍,因为喜马拉雅山脉是我国长度最大、海拔最高的山脉,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所以教材紧接着进入到对珠峰的介绍。介绍了珠峰恶劣的自然环境、人类征服珠峰的经历,特别是我国登山队征服珠峰的经历,意在颂扬顽强的精神。

    “山脉构成地形骨架”部分内容不难,所以教材给出一表格,列出一些做为地形分界线的山脉,要求学生读图找出山脉两侧的地形区。这个安排,既增加了学生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同时还为第三、四节的学习打下基础。最后的“做一做”能够使学生及时巩固本节所学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头脑中“我国山脉”的脑地图的建立;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正确填写注记的能力。

    教法建议

    本节教材就知识而言没有难点,但在能力要求上具有一定难度。要使学生头脑中建立起一幅我国山脉的分布图,紧凭一、两次的读图练习是达不到的。因此要精讲多练,多练既要体现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要在今后各节的教学中反复训练、巩固。建议以学习指导法和讲授法为主。

    关于“的走向和分布”建议给每个学生发一张空白的中国政区图,教学分三个环节进行,每个环节都充分利用地图并结合计算机课件进行。第一环节,读图获取信息:在教师的指导和演示下,学生从图中读出的名称和走向;第二环节,画图准确定位:在教师的指导和演示下,学生在空白的中国政区图上,用不同颜色的水笔画出不同走向的,并提醒学生注意山脉的分布与省级行政区划的位置关系;第三环节,填图复习巩固:将学生编为两人一组,用各自画出的图互相考察练习,随后再填写上注记。

    关于“山脉构成地形骨架”建议以学生活动为主,结合教材中的表格,在地形图上查找即可。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

    我国的分布。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起山脉分布的空间概念。

    〈教学手段〉

    计算机课件:我国的分布。

    教学过程

    (引课)上节课学习了我国地形的两大基本特征,其中之一是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五种地形中占比例最大的是山地,约占1/3,这节课我们学习我国的。

    (版书)

    第二节

    一、的走向和分布

    (演示计算机课件)使天山、阴山闪动。

    (学生活动)找出画面中闪动的山脉,说出名称和走向。

    重复上述过程至三列东西向山脉完成。

    (总结板书)1、东西走向的:(1)、(2)、(3)

    再重复上述过程,依次找出三列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总结板书)2、东北—西南走向的:(1)、(2)、(3)

    再重复上述过程,完成另外三种走向的山脉。

    (总结板书)3、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4、西北—东南走向的:

    5、南北走向的:

    (讲述)在我国众多的山脉中,位于我国同印度、尼泊尔边境线上的喜马拉雅山脉是最为雄伟壮丽的,也是世界著名的山脉。

    (学生活动)参照P23图3.5,在空白的中国政区图上画出。提示注意:1、不同走向的山脉用不同颜色的水笔画,2、山脉的位置要准确,注意与省区的位置关系、与河流的位置关系。

    (练习反馈)教师用计算机显示山脉、学生说出山脉名称。开始速度可慢些,逐渐加快速度,达到熟练。(或让两人一组,用自己画的图互相考查、练习)

    (学生活动)在自己画的图上填注山脉名称。

    (讲述)我国众多的山脉,纵横交织,把地表分隔成若干个相对低下的地形区——高原、盆地、平原。

    (学生活动)对照中国地形图,填出P25做一做表格中的空项。

    (总结板书)二、山脉构成地形骨架

    (讲述)教师在中国山脉分布图上指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的位置。

    (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难点是帮助学生建立山脉分布的空间观念,所以教学应围绕如何突破这个难点而进行。为此,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读书→画图→填图。第一个环节,要求比较简单,通过课件画面上山脉的闪动,吸引学生注意力,迅速找出山脉的名称,并对山脉的位置有一个粗略的印象。但是山脉的位置是要求准确掌握的,这对其他地形的分布有定位作用,也对分区地理的学习有重要作用。而仅靠用眼睛去读图是达不到这个目的的,所以第二个环节,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画图,这样就能够掌握山脉的准确位置了。当然,在画图前教师要提出要求和注意事项,并在画图过程中根据情况随时指导。山脉的分布已经准确落实在图上了,还需要把它们印在学生的脑子里,因此第三个环节,在反复练习后,要求学生填写山脉注记,从而使山脉的分布这张“脑地图”初步形成在学生头脑中。三个环节使学生的眼、口、手、脑充分活动并结合起来,使地图从学生的眼中转移到学生的脑中。

    关于喜山和珠峰这部分内容,视觉上的信号刺激比语言上的刺激要强烈得多,所以通过计算机展示一段影象资料,教师就可以不再描述了。

    (板书设计)

    第二节

    一、的走向和分布

    1、东西走向的:

    2、东北——西南走向的:

    3、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4、西北——东南走向的:

    5、南北走向的:

    二、山脉构成地形骨架

    探究活动

    课堂上将学生分组,人数自定,每组发一块布。

    黑板上(或屏幕上)出示下列思考题:

    把一块布平放在桌面上,试试看,在怎样的情况下,布会出现纵向的皱褶;在怎样的情况下会出现横向的皱褶。根据这个现象,你觉得我国中的三列东西走向的和三列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是怎样形成的?

    组织学生讨论,之后每组派代表回答,最后由教师总结。

    jK251.COm精选阅读

    主要地形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地图上确认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的准确位置,并能描述其各自的地形特点。

    能力目标

    通过读图、填图的训练,使学生能够从中国地形图上读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的分界线,及其所在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从而在山脉的基础上,建立起各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的空间分布观念;通过阅读地表形态景观图、示意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使学生学会从海拔高度、地形起伏、地表物质组成等方面去表述地形区的地形特点。

    情感目标

    通过介绍云贵高原的“坝子”、塔里木盆地边缘的绿洲等知识,使学生知道这是人类依据自然条件,对其进行利用和改造的产物,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由引言、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五部分组成。引言部分简要说明我国东部和西部在地形构成上存在显著差异。第二至第五部分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分别讲述了各地形区的位置和特点,其中高原和平原详讲,盆地和丘陵略讲,而每一部分又都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即每一个地形区的分布和地形特点。

    教法建议

    建议以读图讲述法、分析对比法和指导学习法相结合进行教学。引言部分可通过复习旧知识导入,也可直接读图得出结论。

    各地形区的分布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各地形区的空间分布观念的形成又是教学难点。因此,关于各地形区的位置这个层面的教学,一定要抓住读图环节,教师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后,让学生充分活动,从读图中去发现和掌握知识。

    各大地形区的地形特点也是本节教学重点之一,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与读图相结合,通过分析、比较得出每一个地形区各自的典型特点。

    塔里木盆地中的绿洲的分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通过教材中“想一想”的两个问题特别提出,这是人类长期以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是人地协调、良性发展的极好例证,这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地观。

    教学设计方案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位置和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

    四大高原、四大盆地空间分布观念的形成。

    〈教学手段〉

    计算机课件:中国地形分布示意图

    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

    〈教学过程〉

    (引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我国的主要山脉,山脉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在山脉之间相对低下的区域则形成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在第三节我们学习有关上述地形的知识。观察中国地形图,考虑上述四种地形的分布是交错在一起,还是有明显的集中分布区?(学生读图回答)可见我国地形构成的东西差异很大,西部主要是高山、高原和盆地,东部主要是平原和丘陵。我们先从西部地区开始。

    (板书)

    一、四大高原

    (讲述)四大高原的分布,我们很容易在中国地形图中找到,但这不够具体,现在要求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准确指出它们的位置,并用语言叙述出来。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仔细读图。

    (板书)

    地形区名称全国的位置分界线所在阶梯所在省区

    青藏高原

    (讲述并演示关于青藏高原的计算机课件)以青藏高原为例,青藏高原(点击青藏高原的位置,出现文字注记并变底色),位于我国的西南部,准确的范围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之间的地区(边讲边点击上述山脉,使其注记出现)。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阶梯上,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最高的大高原,我国面积最大的高原,占全国面积1/4。主要包括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和四川省西部。

    (总结板书)西南部昆仑—祁连—横断—喜山一级青、藏,川西部

    (学生活动)按上述方法读图,将另外三个大高原的位置读出,并完成笔记

    (教师总结并演示计算机课件)课件演示过程同“青藏高原”,略。如学校生源较好,也可由学生来完成此环节。

    (讲述)这四大高原虽然在地形类型上同属高原,但地表特征却有很大差异。看一段影像资料。

    (演示课件——四大高原)

    (学生活动)观看课件并总结四大高原的特点。

    (总结板书)地形特点,(划书)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地面坦荡、一望无际;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峰岭众多、地面崎岖。

    (讲述)在西部还分布有我国的四大盆地(关于四大盆地的位置的教学过程同四大高原,这里不再重复)

    (讲述)四大盆地按其特点可分为两类:一是四川盆地,降水丰沛,是典型的湿润盆地,内部为丘陵、平原。其他三大盆地为一类,是典型的内陆盆地,降水稀少,内部为广阔的沙漠、戈壁。但它们也不完全相同(具体讲述内容见教材,略)。

    (总结)通过本节学习,我国在我国山脉分布图中,又添加上了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范围,从图中可看出:高原、盆地主要集中在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第三级阶梯上的地形区呢,我们下一节课学习。

    (反馈练习)补充完成笔记内容。

    [板书设计]

    地形区名称

    全国位置

    分界线

    所在

    阶梯

    所在省区

    地形特点

    青藏高原

    西南部

    昆仑—祁连—横断—喜山

    青、藏,川西部

    4000米以上

    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内蒙古高原

    北部

    大兴安岭—长城—祁连

    内蒙古大甘、宁、冀部分部,

    1000米左右地面坦荡、一望无际

    黄土高原

    华北

    太行—秦岭—祁连—长城

    晋、陕、甘宁部分

    1500米左右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云贵高原

    西南部

    横断山脉东南

    云东部,贵大部

    1000—2000米峰岭众多、地面崎岖

    准噶尔盆地

    西北部

    阿尔泰、天山之间

    新北部

    内部平坦,多沙漠、戈壁,边缘有绿洲

    塔里木盆地

    西北部

    天山、昆仑山之间

    新南部

    我国最大的盆地,内部为最大的沙漠、边缘有绿洲

    柴搭木盆地

    西部

    阿尔金—祁连—昆仑

    青西北部

    我国最高的盆地,内部多戈壁、沙漠、沼泽、盐湖

    四川盆地

    西南部

    横断—云贵—巫山—大巴山

    川、渝

    内部为低山、丘陵、平原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的位置和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空间分布观念的形成。

    〈教学手段〉

    计算机课件:中国地形分布示意图

    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

    〈教学过程〉

    (引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集中分布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上的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在地势第三级阶梯上主要是平原和丘陵。

    (板书)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学生活动)按上节课的板书所提出的项目要求,继续读图查找三大平原的位置,同时按要求完成笔记。

    (总结讲述,演示课件)三大平原。教学过程、演示方法同“青藏高原”,讲述内容见教材,略。

    (讲述)三大平原在地表形态上也具有各自的典型特点,我们看录像,观察特点。

    (演示课件)三大平原的特点。

    (学生活动)观看后,归纳概况三大平原的地形特点。

    (总结板书)200米以下,地势坦荡、沃野千里

    50米以下,地势平坦。一望无际

    10米左右,河湖众多、“鱼米之乡”

    (讲述)在第三级阶梯上,还散布着一些丘陵。

    (学生活动)读中国地形图,找出主要丘陵。

    (演示课件)主要丘陵。

    (讲述)在这些丘陵中,我们选出一个做为重点剖析,这就是我国最大的丘陵——江南丘陵。

    (板书)江南丘陵

    (学生活动)读图分析江南丘陵的位置,同时完成笔记,之后读图自学江南丘陵的特点和利用。

    (总结板书)200——500米,多著名景区。

    (总结)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高原、盆地分布广泛,而平原面积十分有限,仅占全国的12%,且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由于平原的位置优势、自然条件优势不仅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也是工业发达、人口稠密、城镇集中的经济繁荣地区。相比之下,西部的位置、地形、气候等条件不利,但其资源丰富,特别是矿产和水能资源,国家目前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既是为了开发西部的资源,也是为了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改变广大西部山区的落后状况。

    (反馈练习)把我国的填注到填充图册练习中。

    〈设计思想〉

    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分布,必须通过读图来获得,但学生读图时往往没有方法,没有目的,所以读图前应以板书的形势把读图的具体要求、内容展示给学生,随后再由老师引导分析青藏高原的位置,这样在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另外三个高原,学生读图时的目的性很强,读图方法也逐渐掌握了。为了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加强记忆效果,通过计算机课件的演示,把静止的图转变为动态的,使知识按顺序、逐层次出现在画面中,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板书内容可只总结一例,其余空项当做反馈练习或课下作业来完成,还可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

    板书设计〉

    地形区名称

    全国位置

    分界线

    所在阶梯

    所在省区

    地形特点

    东北平原

    东北

    大小兴安岭—长白山

    黑、吉、辽内蒙古东北

    200米以下,地势坦荡沃野千里

    华北平原

    华北

    燕山—太行—淮河

    冀、鲁、京、津豫东,苏、皖北

    50米以下,地势平坦一望无际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东南部

    巫山以东

    鄂,湘,皖,赣,苏,浙部分,沪

    10米左右,河湖众多

    “鱼米之乡”

    江南丘陵

    东南部

    长江—雪峰—南岭—武夷

    湘、赣大部,

    皖南

    200—500米

    多著名景区

    探究活动

    将学生分组,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让学生思考、讨论:

    1、观察青藏高原山的山脉,它们大多为何种走向?为什么?

    2、水是人类生存不可替代的资源,水对地表形态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想一想,水对黄土高原地形特点的形成有怎样的影响?水对塔里木盆地地形特点的形成又有怎样的影响?

    3、说明我国人口分布与地形分布的关系。

    每个问题讨论的时间控制在3分钟左右,每组派代表回答问题,最后由教师总结。

    经典初中教案中国的主要产业


    科代表组织复习自测:4月3日

    1、高技术产业一般分布在什么样的地区?

    2、19页,识记高技术产业三大产业带、四大密集区。

    3、列举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

    4、24页图,识记南北向7条,东西向3条铁路,主要铁路枢纽。

    5、25页活动第4题,会根据需要选择列车车次。

    6、北方和南方沿海航区的中心分别是?

    7、26页图,主要海港,谁是沿海开放城市?谁是特区?

    1、识记第5页九大商品粮基地的图上位置;

    2、说出南北方耕地类型、作物熟制、农作物、居民主食的差异;

    3、第6页图:说出我国主要糖料、油料作物种类及分布;

    4、第6页图:说出棉花主要分布地区;

    5、农耕区与畜牧业区的分界线是--,主要牧区及代表畜种;

    6、第12页:能源工业包括哪三类?我国第一大能源是-,-省产量最多,第二是-省区。第二大能源是-。

    7、12页阅读:识记这些煤矿的图上位置;

    8、第14页图:识记13页最后说的这些钢铁工业基地图上位置;

    9、识记武汉和上海钢铁工业发展起来的有利条件。

    选择:

    1、我国以“黑土”著称的平原是

    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成都平原d、宁夏平原

    2、东北地区重工业集中的核心地带是:

    a、沈阳附近b、哈尔滨附近c、长春附近d、齐齐哈尔附近

    3、东北地区建设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有:①土地肥沃②雨热同期③冬季漫长严寒④土地资源丰富⑤农作物一年三熟

    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④

    4、在下列农作物中,不是东北地区主要的农作物的是:

    a、春小麦b、大豆c、甜菜d、棉花

    5、下列说法,最可信的是

    a、黎族同胞说:我们种的苹果个大香甜;

    b、朝鲜族同胞说:我们种植的甘蔗又获大丰收;

    c、藏族同胞说:我们用青稞酒招待远方的来客;

    d、壮族同胞说:泼水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

    6、下列河流,不流经商品粮基地的是a、湘江b、黄河c长江d、珠江

    科代表组织各自然小组长进行阅卷并及时作出成绩分析

    地理教案-主要地形区相关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地图上确认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的准确位置,并能描述其各自的地形特点。

    能力目标

    通过读图、填图的训练,使学生能够从中国地形图上读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的分界线,及其所在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从而在山脉的基础上,建立起各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的空间分布观念;通过阅读地表形态景观图、示意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使学生学会从海拔高度、地形起伏、地表物质组成等方面去表述地形区的地形特点。

    情感目标

    通过介绍云贵高原的“坝子”、塔里木盆地边缘的绿洲等知识,使学生知道这是人类依据自然条件,对其进行利用和改造的产物,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由引言、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五部分组成。引言部分简要说明我国东部和西部在地形构成上存在显著差异。第二至第五部分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分别讲述了各地形区的位置和特点,其中高原和平原详讲,盆地和丘陵略讲,而每一部分又都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即每一个地形区的分布和地形特点。

    教法建议

    建议以读图讲述法、分析对比法和指导学习法相结合进行教学。引言部分可通过复习旧知识导入,也可直接读图得出结论。

    各地形区的分布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各地形区的空间分布观念的形成又是教学难点。因此,关于各地形区的位置这个层面的教学,一定要抓住读图环节,教师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后,让学生充分活动,从读图中去发现和掌握知识。

    各大地形区的地形特点也是本节教学重点之一,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与读图相结合,通过分析、比较得出每一个地形区各自的典型特点。

    塔里木盆地中的绿洲的分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通过教材中“想一想”的两个问题特别提出,这是人类长期以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是人地协调、良性发展的极好例证,这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地观。

    教学设计方案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位置和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

    四大高原、四大盆地空间分布观念的形成。

    〈教学手段〉

    计算机课件:中国地形分布示意图

    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

    〈教学过程〉

    (引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我国的主要山脉,山脉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在山脉之间相对低下的区域则形成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在第三节我们学习有关上述地形的知识。观察中国地形图,考虑上述四种地形的分布是交错在一起,还是有明显的集中分布区?(学生读图回答)可见我国地形构成的东西差异很大,西部主要是高山、高原和盆地,东部主要是平原和丘陵。我们先从西部地区开始。

    (板书)

    主要地形区

    一、四大高原

    (讲述)四大高原的分布,我们很容易在中国地形图中找到,但这不够具体,现在要求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准确指出它们的位置,并用语言叙述出来。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仔细读图。

    (板书)

    地形区名称全国的位置分界线所在阶梯所在省区

    青藏高原

    (讲述并演示关于青藏高原的计算机课件)以青藏高原为例,青藏高原(点击青藏高原的位置,出现文字注记并变底色),位于我国的西南部,准确的范围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之间的地区(边讲边点击上述山脉,使其注记出现)。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阶梯上,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最高的大高原,我国面积最大的高原,占全国面积1/4。主要包括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和四川省西部。

    (总结板书)西南部昆仑—祁连—横断—喜山一级青、藏,川西部

    (学生活动)按上述方法读图,将另外三个大高原的位置读出,并完成笔记

    (教师总结并演示计算机课件)课件演示过程同“青藏高原”,略。如学校生源较好,也可由学生来完成此环节。

    (讲述)这四大高原虽然在地形类型上同属高原,但地表特征却有很大差异。看一段影像资料。

    (演示课件——四大高原)

    (学生活动)观看课件并总结四大高原的特点。

    (总结板书)地形特点,(划书)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地面坦荡、一望无际;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峰岭众多、地面崎岖。

    (讲述)在西部还分布有我国的四大盆地(关于四大盆地的位置的教学过程同四大高原,这里不再重复)

    (讲述)四大盆地按其特点可分为两类:一是四川盆地,降水丰沛,是典型的湿润盆地,内部为丘陵、平原。其他三大盆地为一类,是典型的内陆盆地,降水稀少,内部为广阔的沙漠、戈壁。但它们也不完全相同(具体讲述内容见教材,略)。

    (总结)通过本节学习,我国在我国山脉分布图中,又添加上了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范围,从图中可看出:高原、盆地主要集中在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第三级阶梯上的地形区呢,我们下一节课学习。

    (反馈练习)补充完成笔记内容。

    [板书设计]

    地形区名称

    全国位置

    分界线

    所在

    阶梯

    所在省区

    地形特点

    青藏高原

    西南部

    昆仑—祁连—横断—喜山

    青、藏,川西部

    4000米以上

    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内蒙古高原

    北部

    大兴安岭—长城—祁连

    内蒙古大甘、宁、冀部分部,

    1000米左右地面坦荡、一望无际

    黄土高原

    华北

    太行—秦岭—祁连—长城

    晋、陕、甘宁部分

    1500米左右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云贵高原

    西南部

    横断山脉东南

    云东部,贵大部

    1000—2000米峰岭众多、地面崎岖

    准噶尔盆地

    西北部

    阿尔泰、天山之间

    新北部

    内部平坦,多沙漠、戈壁,边缘有绿洲

    塔里木盆地

    西北部

    天山、昆仑山之间

    新南部

    我国最大的盆地,内部为最大的沙漠、边缘有绿洲

    柴搭木盆地

    西部

    阿尔金—祁连—昆仑

    青西北部

    我国最高的盆地,内部多戈壁、沙漠、沼泽、盐湖

    四川盆地

    西南部

    横断—云贵—巫山—大巴山

    川、渝

    内部为低山、丘陵、平原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的位置和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空间分布观念的形成。

    〈教学手段〉

    计算机课件:中国地形分布示意图

    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

    〈教学过程〉

    (引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集中分布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上的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在地势第三级阶梯上主要是平原和丘陵。

    (板书)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学生活动)按上节课的板书所提出的项目要求,继续读图查找三大平原的位置,同时按要求完成笔记。

    (总结讲述,演示课件)三大平原。教学过程、演示方法同“青藏高原”,讲述内容见教材,略。

    (讲述)三大平原在地表形态上也具有各自的典型特点,我们看录像,观察特点。

    (演示课件)三大平原的特点。

    (学生活动)观看后,归纳概况三大平原的地形特点。

    (总结板书)200米以下,地势坦荡、沃野千里

    50米以下,地势平坦。一望无际

    10米左右,河湖众多、“鱼米之乡”

    (讲述)在第三级阶梯上,还散布着一些丘陵。

    (学生活动)读中国地形图,找出主要丘陵。

    (演示课件)主要丘陵。

    (讲述)在这些丘陵中,我们选出一个做为重点剖析,这就是我国最大的丘陵——江南丘陵。

    (板书)江南丘陵

    (学生活动)读图分析江南丘陵的位置,同时完成笔记,之后读图自学江南丘陵的特点和利用。

    (总结板书)200——500米,多著名景区。

    (总结)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高原、盆地分布广泛,而平原面积十分有限,仅占全国的12%,且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由于平原的位置优势、自然条件优势不仅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也是工业发达、人口稠密、城镇集中的经济繁荣地区。相比之下,西部的位置、地形、气候等条件不利,但其资源丰富,特别是矿产和水能资源,国家目前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既是为了开发西部的资源,也是为了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改变广大西部山区的落后状况。

    (反馈练习)把我国的主要地形区填注到填充图册练习中。

    〈设计思想〉

    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分布,必须通过读图来获得,但学生读图时往往没有方法,没有目的,所以读图前应以板书的形势把读图的具体要求、内容展示给学生,随后再由老师引导分析青藏高原的位置,这样在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另外三个高原,学生读图时的目的性很强,读图方法也逐渐掌握了。为了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加强记忆效果,通过计算机课件的演示,把静止的图转变为动态的,使知识按顺序、逐层次出现在画面中,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板书内容可只总结一例,其余空项当做反馈练习或课下作业来完成,还可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

    板书设计〉

    地形区名称

    全国位置

    分界线

    所在阶梯

    所在省区

    地形特点

    东北平原

    东北

    大小兴安岭—长白山

    黑、吉、辽内蒙古东北

    200米以下,地势坦荡沃野千里

    华北平原

    华北

    燕山—太行—淮河

    冀、鲁、京、津豫东,苏、皖北

    50米以下,地势平坦一望无际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东南部

    巫山以东

    鄂,湘,皖,赣,苏,浙部分,沪

    10米左右,河湖众多

    “鱼米之乡”

    江南丘陵

    东南部

    长江—雪峰—南岭—武夷

    湘、赣大部,

    皖南

    200—500米

    多著名景区

    探究活动

    将学生分组,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让学生思考、讨论:

    1、观察青藏高原山的山脉,它们大多为何种走向?为什么?

    2、水是人类生存不可替代的资源,水对地表形态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想一想,水对黄土高原地形特点的形成有怎样的影响?水对塔里木盆地地形特点的形成又有怎样的影响?

    3、说明我国人口分布与地形分布的关系。

    每个问题讨论的时间控制在3分钟左右,每组派代表回答问题,最后由教师总结。

    地理教案-中国主要铁路干线教案的教学方案


    “中国主要铁路干线”CAI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1、学会在填充图中准确地填出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及铁路枢纽。

    2、应用全国铁路网的知识,结合地图选择合理的运输路线。

    教学重点:

    教具准备: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看到画面,就知道了我们这节课要讲的内容和什么有关?(火车运行画面配以音乐)

    2、师:前面我们了解到铁路是我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在大陆上除西藏外,已经形成了连通祖国各地的铁路网。

    3、师:同学们肯定乘火车去过祖国的不少地方,谁来说说你都到过哪?(学生发言)

    4、师:同学们去的地方可真多,可是你们想过是沿哪条铁路线去的,途中经过了哪些重要城市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铁路干线。

    二、达标活动

    (一)学习南北干线

    1、师:我国幅员辽阔,铁路线纵横交错。我们按方向分为南北和东西干线。我们先来学习南北干线,一共有五条。

    2、师:第一条南北干线是由两条铁路构成,(电脑演示,学生看屏幕)我们以首都北京为起点,到达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市,这条铁路称作什么?(京哈线)大家再看,还是从北京出发一直南下到广东省省会广州市,这条铁路叫什么?(京广线)

    (1)京哈线和京广线两条铁路形成了一条贯通祖国南北的铁路“大动脉”(电脑演示,铁路线闪动)

    (2)请大家找一找,京哈线和京广线途中经过哪些城市?(提示可以看地图册5页图找。)

    3、在1997年香港回归之前,我国建成了一条连通首都和港澳地区的南北大干线,是什么铁路?(京九线)

    (1)它北起北京,南抵香港的九龙。(电脑演示)

    (2)它是新中国建立后兴建的路线最长、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铁路。它的建成,发挥了哪些巨大的作用呢?(学生看屏幕,一生读,其它学生了解)

    4、师:在前面我们学习了中国有四大工业基地,其中有一条铁路连接了京津唐和沪宁杭两大工业基地,同学们知道是哪一条?(京沪线)

    (1)京沪线是从首都北京到上海市。(电脑演示)它是东部沿海的交通大动脉。

    (2)途中经过了哪几个城市让学生查出。(提示看地图册5页)

    5、第四条南北干线先请大家看清它的起止地点及途中经过的主要城市。(电脑演示)

    (1)让学生说出城市名及所在省区

    (2)起点是山西省的太原,终点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柳州市,途中经过河南省的焦作市和湖北省的枝城。

    6、新中国成立后在广大的西南地区修建了许多铁路,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宝成线、成昆线和南昆线。

    (1)我们来看宝成—成昆—南昆线的位置(电脑演示)

    (2)宝成线是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它途中穿秦岭、大巴山、工程十分艰巨(录像)

    (3)成昆线和南昆线所经地区地形及其险要,地形复杂。这两段铁路中的桥梁和隧道的长度差不多相当于全长的一半。尤其南昆铁路建成,标志着我国在艰难山区修筑铁路和建设桥梁的科学技术,已经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7、小结:这就是我国五条南北干线,又可简称为“五纵”(屏幕展示,生记忆)8、运用“开火车接力赛”的形式,巩固所学铁路线及起止地点,进行及时反馈。

    (二)学习东西干线

    1、师:学习完南北干线,我们再来了解沟通沿海和内地的东西干线。

    2、师:第一条位置靠北的东西干线先从北京到达内蒙古的包头称为京包线,在从包头向西南到兰州,称为京包线。(电脑演示)它是联系华北和西北的铁路线。

    3、第二条东西干线也是由两条铁路构成,从江苏的连云港向西经过徐州、郑州、宝鸡,到达甘肃省的省会兰州市。(电脑演示)

    (1)甘肃省的简称是什么?(甘或陇)连云港市在古代被称为海州,因而这条铁路命名为陇海线。

    (2)这条铁路与哪几条南北干线相交?(查地图册5页)

    (3)为了开发西北地区我们又修建了从兰州到乌鲁木齐的铁路,向西已经修到了边境地区的阿拉山口。乌鲁木齐是哪个自治区的首府?这条铁路的叫什么?(电脑演示)

    (4)这两条铁路构成了横贯我国东西最长的大干线。尤其兰新铁路经过的地区气候干燥,多风多沙。铁路建设者要一边筑路,一边治沙,工程量相当大。

    (5)陇海—兰新线在新疆境内的阿拉山口与中亚铁路接轨,向西和欧洲联网,形成“亚欧铁路大陆桥”,这条铁路大陆桥的起止地点是哪里?作用如何?(屏幕展示,一学生读,其它学生了解)

    4、第三条东西干线大体与陇海线平行,是由四条铁路连贯而成。先请学生说出各段铁路的起止城市的名称以及它们分别在哪个省区?(学生回答)

    (1)师:从上海到杭州称为沪杭线;从杭州到株洲称为浙赣线;从株洲到贵阳称为湘黔线;从贵阳到昆明称贵昆线。(电脑演示)

    (2)学生在填充图中自己画出。

    5、小结:这就是我国三条东西干线,又可简称“三横”。

    6、运用“看谁回答的快”的形式,回答东西干线铁路线的名称及起止地点,及时进行反馈。

    1、师:东西干线和南北干线交会处形成许多重要的铁路枢纽。

    2、电脑演示:北京、徐州、郑州、兰州、株洲、成都这些铁路枢纽的名称,提问学生它们分别是哪几条铁路线的交会处?(学生回答)

    3、师:北京是全国最大的铁路枢纽。(录像)

    4、让学生在填充图上标出。

    三、练习反馈

    1、练习一:快速用直线画一幅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和铁路交会点示意图,并回答下列问题:乘火车由哈尔滨到广州,选择最近便的铁路线,并说出沿途在哪些城市与其它主要铁路干线交会?(电脑演示,反馈纠正)

    2、练习二:

    (1)题目:有一个旅游团,从天津出发,准备乘火车到以下一些地方旅游参观:北京故宫、西安兵马俑、上海浦东、春城昆明,最后返回天津。请设计一条最近便的旅游路线。

    (2)学生回答后,反馈纠正,并用电脑演示最便捷的旅游路线。

    (3)答案:从天津乘京沪到上海,转乘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到昆明,在沿成昆—宝成到宝鸡市,乘陇海线到西安后在到郑州,沿京广线北上到北京,最后从北京乘京沪或京哈线到天津。

    四、教学总结

    (一)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五条南北干线,三条东西干线和六个铁路枢纽。同学们不仅要记住它们的名称,更重要的是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日常生活遇到的实际问题。

    (二)师:当前我国的铁路部门正致力于火车提速,预计到20xx年火车时速将达到200千米左右;为了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我国将在广大的西部地区掀起大规模的铁路、公路建设热潮。此外,我们诸城市快要通火车了,我们能在自己的家门口坐火车,真是高兴。同学们可以谈谈对于铁路建设有哪些想法和建议。(学生发言)我想同学们中间肯定会涌现出许多优秀的铁路建设者。

    五、板书设计

    一、南北干线

    1、京哈-京广线

    2、京九线

    3、京沪线

    4、太焦-焦枝-枝柳线

    5、宝成-成昆-南昆线

    主要地形区相关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地图上确认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的准确位置,并能描述其各自的地形特点。

    能力目标

    通过读图、填图的训练,使学生能够从中国地形图上读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的分界线,及其所在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从而在山脉的基础上,建立起各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的空间分布观念;通过阅读地表形态景观图、示意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使学生学会从海拔高度、地形起伏、地表物质组成等方面去表述地形区的地形特点。

    情感目标

    通过介绍云贵高原的“坝子”、塔里木盆地边缘的绿洲等知识,使学生知道这是人类依据自然条件,对其进行利用和改造的产物,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由引言、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五部分组成。引言部分简要说明我国东部和西部在地形构成上存在显著差异。第二至第五部分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分别讲述了各地形区的位置和特点,其中高原和平原详讲,盆地和丘陵略讲,而每一部分又都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即每一个地形区的分布和地形特点。

    教法建议

    建议以读图讲述法、分析对比法和指导学习法相结合进行教学。引言部分可通过复习旧知识导入,也可直接读图得出结论。

    各地形区的分布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各地形区的空间分布观念的形成又是教学难点。因此,关于各地形区的位置这个层面的教学,一定要抓住读图环节,教师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后,让学生充分活动,从读图中去发现和掌握知识。

    各大地形区的地形特点也是本节教学重点之一,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与读图相结合,通过分析、比较得出每一个地形区各自的典型特点。

    塔里木盆地中的绿洲的分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通过教材中“想一想”的两个问题特别提出,这是人类长期以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是人地协调、良性发展的极好例证,这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地观。

    教学设计方案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位置和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

    四大高原、四大盆地空间分布观念的形成。

    〈教学手段〉

    计算机课件:中国地形分布示意图

    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

    〈教学过程〉

    (引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我国的主要山脉,山脉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在山脉之间相对低下的区域则形成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在第三节我们学习有关上述地形的知识。观察中国地形图,考虑上述四种地形的分布是交错在一起,还是有明显的集中分布区?(学生读图回答)可见我国地形构成的东西差异很大,西部主要是高山、高原和盆地,东部主要是平原和丘陵。我们先从西部地区开始。

    (板书)

    一、四大高原

    (讲述)四大高原的分布,我们很容易在中国地形图中找到,但这不够具体,现在要求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准确指出它们的位置,并用语言叙述出来。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仔细读图。

    (板书)

    地形区名称全国的位置分界线所在阶梯所在省区

    青藏高原

    (讲述并演示关于青藏高原的计算机课件)以青藏高原为例,青藏高原(点击青藏高原的位置,出现文字注记并变底色),位于我国的西南部,准确的范围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之间的地区(边讲边点击上述山脉,使其注记出现)。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阶梯上,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最高的大高原,我国面积最大的高原,占全国面积1/4。主要包括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和四川省西部。

    (总结板书)西南部昆仑—祁连—横断—喜山一级青、藏,川西部

    (学生活动)按上述方法读图,将另外三个大高原的位置读出,并完成笔记

    (教师总结并演示计算机课件)课件演示过程同“青藏高原”,略。如学校生源较好,也可由学生来完成此环节。

    (讲述)这四大高原虽然在地形类型上同属高原,但地表特征却有很大差异。看一段影像资料。

    (演示课件——四大高原)

    (学生活动)观看课件并总结四大高原的特点。

    (总结板书)地形特点,(划书)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地面坦荡、一望无际;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峰岭众多、地面崎岖。

    (讲述)在西部还分布有我国的四大盆地(关于四大盆地的位置的教学过程同四大高原,这里不再重复)

    (讲述)四大盆地按其特点可分为两类:一是四川盆地,降水丰沛,是典型的湿润盆地,内部为丘陵、平原。其他三大盆地为一类,是典型的内陆盆地,降水稀少,内部为广阔的沙漠、戈壁。但它们也不完全相同(具体讲述内容见教材,略)。

    (总结)通过本节学习,我国在我国山脉分布图中,又添加上了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范围,从图中可看出:高原、盆地主要集中在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第三级阶梯上的地形区呢,我们下一节课学习。

    (反馈练习)补充完成笔记内容。

    [板书设计]

    地形区名称

    全国位置

    分界线

    所在

    阶梯

    所在省区

    地形特点

    青藏高原

    西南部

    昆仑—祁连—横断—喜山

    青、藏,川西部

    4000米以上

    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内蒙古高原

    北部

    大兴安岭—长城—祁连

    内蒙古大甘、宁、冀部分部,

    1000米左右地面坦荡、一望无际

    黄土高原

    华北

    太行—秦岭—祁连—长城

    晋、陕、甘宁部分

    1500米左右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云贵高原

    西南部

    横断山脉东南

    云东部,贵大部

    1000—2000米峰岭众多、地面崎岖

    准噶尔盆地

    西北部

    阿尔泰、天山之间

    新北部

    内部平坦,多沙漠、戈壁,边缘有绿洲

    塔里木盆地

    西北部

    天山、昆仑山之间

    新南部

    我国最大的盆地,内部为最大的沙漠、边缘有绿洲

    柴搭木盆地

    西部

    阿尔金—祁连—昆仑

    青西北部

    我国最高的盆地,内部多戈壁、沙漠、沼泽、盐湖

    四川盆地

    西南部

    横断—云贵—巫山—大巴山

    川、渝

    内部为低山、丘陵、平原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的位置和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空间分布观念的形成。

    〈教学手段〉

    计算机课件:中国地形分布示意图

    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

    〈教学过程〉

    (引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集中分布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上的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在地势第三级阶梯上主要是平原和丘陵。

    (板书)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学生活动)按上节课的板书所提出的项目要求,继续读图查找三大平原的位置,同时按要求完成笔记。

    (总结讲述,演示课件)三大平原。教学过程、演示方法同“青藏高原”,讲述内容见教材,略。

    (讲述)三大平原在地表形态上也具有各自的典型特点,我们看录像,观察特点。

    (演示课件)三大平原的特点。

    (学生活动)观看后,归纳概况三大平原的地形特点。

    (总结板书)200米以下,地势坦荡、沃野千里

    50米以下,地势平坦。一望无际

    10米左右,河湖众多、“鱼米之乡”

    (讲述)在第三级阶梯上,还散布着一些丘陵。

    (学生活动)读中国地形图,找出主要丘陵。

    (演示课件)主要丘陵。

    (讲述)在这些丘陵中,我们选出一个做为重点剖析,这就是我国最大的丘陵——江南丘陵。

    (板书)江南丘陵

    (学生活动)读图分析江南丘陵的位置,同时完成笔记,之后读图自学江南丘陵的特点和利用。

    (总结板书)200——500米,多著名景区。

    (总结)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高原、盆地分布广泛,而平原面积十分有限,仅占全国的12%,且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由于平原的位置优势、自然条件优势不仅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也是工业发达、人口稠密、城镇集中的经济繁荣地区。相比之下,西部的位置、地形、气候等条件不利,但其资源丰富,特别是矿产和水能资源,国家目前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既是为了开发西部的资源,也是为了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改变广大西部山区的落后状况。

    (反馈练习)把我国的填注到填充图册练习中。

    〈设计思想〉

    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分布,必须通过读图来获得,但学生读图时往往没有方法,没有目的,所以读图前应以板书的形势把读图的具体要求、内容展示给学生,随后再由老师引导分析青藏高原的位置,这样在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另外三个高原,学生读图时的目的性很强,读图方法也逐渐掌握了。为了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加强记忆效果,通过计算机课件的演示,把静止的图转变为动态的,使知识按顺序、逐层次出现在画面中,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板书内容可只总结一例,其余空项当做反馈练习或课下作业来完成,还可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

    板书设计〉

    地形区名称

    全国位置

    分界线

    所在阶梯

    所在省区

    地形特点

    东北平原

    东北

    大小兴安岭—长白山

    黑、吉、辽内蒙古东北

    200米以下,地势坦荡沃野千里

    华北平原

    华北

    燕山—太行—淮河

    冀、鲁、京、津豫东,苏、皖北

    50米以下,地势平坦一望无际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东南部

    巫山以东

    鄂,湘,皖,赣,苏,浙部分,沪

    10米左右,河湖众多

    “鱼米之乡”

    江南丘陵

    东南部

    长江—雪峰—南岭—武夷

    湘、赣大部,

    皖南

    200—500米

    多著名景区

    探究活动

    将学生分组,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让学生思考、讨论:

    1、观察青藏高原山的山脉,它们大多为何种走向?为什么?

    2、水是人类生存不可替代的资源,水对地表形态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想一想,水对黄土高原地形特点的形成有怎样的影响?水对塔里木盆地地形特点的形成又有怎样的影响?

    3、说明我国人口分布与地形分布的关系。

    每个问题讨论的时间控制在3分钟左右,每组派代表回答问题,最后由教师总结。

    基础工业主要工业基地的分布的教学方案


    教案示例2

    ——“基础工业和主要工业基地的分布”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基础工业的分布特点和四大工业基地的位置。

    【教学难点】分析四大工业的特点。

    【教学用具】我国主要钢铁工业的分布图、中国主要工业基地分布图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上节课学习了哪几种基础工业?

    (导入)除此以外,还有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业—钢铁工业。

    (板书)5.钢铁工业:

    (学生活动)举例说明钢材的广泛用途。

    (总结)所以说,钢铁工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

    (学生活动)读图“我国主要钢铁工业的分布”:

    1.读出我国大型钢铁工业中心。

    2.这些钢铁工业中心的分布与铁矿资源的关系,举例说明。

    (总结、板书)在铁矿产地、

    (提问、学生讨论)太原、北京、上海等地钢铁工业的建立,并非在铁矿产地,其影响因素有哪些?

    (总结、板书)煤炭产地、消费市场、交通便利地区

    (提问)综合以上五种基础工业的分布状况,找出全国工业比较集中的地区。

    (学生活动)

    1.读图查阅,讨论回答。

    2.将讨论结果与图“中国主要工业基地的分布”对照,并结合课文读出我国四大工业基地。

    3.在图中四大工业基地处,分别用①、②、③、④标注,同时也在课文中用相应的符号标注。

    (板书)二、主要工业基地

    (讲述)以上五种基础工业主要是为其它工业部门的生产提供物资的,我们把这种工业称为重工业;把为人们生活提供物质的生产部门,称为轻工业(如食品工业)。

    (学生活动)说出自己知道的其它重工业和轻工业。

    (提问)四大工业基地分别以哪些工业为主?

    (学生活动)分四组,每组负责一个工业基地进行讨论。

    (教师总结)可见,四大工业基地各具特色,有的是重工业基地—辽中南;有的是综合性工业基地—京津唐、沪宁杭;有的是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

    (板书)1.重工业和轻工业:

    2.四大工业基地的分布和特点:

    (总结)略

    【板书设计】

    一、基础工业的分布

    5.钢铁工业

    二、主要工业基地

    1.重工业和轻工业:

    2.四大工业基地的分布和特点:

    【主要山脉教案模板】相关推荐
    铁的性质相关教学方案

    第六章铁第一节铁的性质一.知识教学点1.铁的物理性质。2.铁的化学性质(跟氧气、盐酸、稀硫酸和硫酸铜的反应)。3.钢铁的生锈和防锈。二.重、难、疑点1.重点:铁的化学性质。2.难点:对“铁的化学性质比...

    合理使用洗涤剂

    生活中,我们使用很多种类的洗涤剂,最常见的还是肥皂和洗衣粉。使用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请听我们细细说来。一、少用洗涤剂原则无论是肥皂还是洗衣粉都有一定的碱性,若长期直接接触后,皮肤表面的弱酸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