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地理教案-森林资源教案模板
  • 地理教案-森林资源教案模板

    发表时间:2022-03-04

    【www.jk251.com - 森林资源】

    现在,很多初中教学都需要用到教案,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写出一份教学方案需要经过精心的准备,怎样写好自己的初中教案呢?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地理教案-森林资源教案模板,供大家参考。

    第五章世界的自然资源

    第三节森林资源

    教学目的:

    了解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和环境意义;能在世界森林资源分布图上找出森林资源的主要分布地区;了解森林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合理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的方法。

    教学重点:森林的环境作用,森林破坏情况及产生的严重生态问题。

    教学难点:森林的环境作用。

    教具:多媒体教学(漫画、图片、资料、实例)

    教学方法:运用电教手段,引入漫画、图片、资料、实例,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思维。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我们知道,人体皮肤上附着很多毫毛、头发等,它们的排汗和保温作用对维持人体的水分和体温起重要作用。对于地球来讲,什么是她的“毛发”呢?那就是生长在地球表面上的森林。今天,我们就了解有关森林的知识。

    讲授新课:播放有关森林的纪录片,提问:森林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有什么样的作用?

    一、森林的作用(板书)

    1、森林的经济效益(板书):由于学生有大量的感性认识,可直接通过提问。

    教师总结:森林除了刚才提到的经济作用,还对我们生活的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2、森林的环境效益(板书):

    通过多媒体显示一组森林作用的数据,以及森林对环境的作用,由学生填图。

    森林作用的数据

    森林的环境作用

    每天每公顷阔叶林可吸收1000千克

    二氧化碳放出730千克氧气

    调节大气成份

    每年每公顷松林能滞留粉尘34吨

    净化空气

    夏季每天每公顷森林可以从地下汲取70~100吨水,化为水蒸气

    增加空气湿度

    通过上述的填图,使学生知道:森林具有调节大气成份,净化空气,增加空气湿度;因而,它被称为“环境的肺脏”。

    显示多媒体动画示意图1:(护田林带防风动画示意图)注:图中沙尘应该和风画在一起,为表示清楚而画在上面,线的疏密表示风的强弱。沙尘的多少受风力大小的制约。

    教师问:图中的森林起什么作用?

    通过分析:由于森林带的阻挡,使强大的风变为微风前进,从而避免了大风对庄稼的危害;同时,风中的沙尘因风速降低而沉落。

    学生回答: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显示多媒体动画示意图2:(护坡林带保持水土动画示意图)注:图中箭头的粗细和颜色的深浅表示流量和含沙量的多少。

    教师提问:径流中泥沙减少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被森林阻滞后,泥沙逐步沉积在坡上。

    教师提问:减少的那部分径流到哪里去了?

    学生回答:森林阻滞,水的流速减缓,大量的流水渗入地下,变成地下水。

    结论:护坡林带使水土留在坡上,清水长流。

    除此之外,教师提问:森林还有哪些功能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森林还有调节气候,减弱噪音,美化环境等作用,因此,人们把森林称作“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那么,森林资源在全世界的分布状况又是如何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森林资源的分布。

    二、森林的分布:目前,世界森林面积为40亿公顷,覆盖率29.6%。

    显示多媒体动画示意图3(世界森林资源的分布):

    教师提问:世界森林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学生回答:以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为主。

    教师提问: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哪里?

    学生回答:全球森林资源绝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北美洲的温带地区;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森林资源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因此,我们又把森林资源称为“地球的毛发”,人们又是如何对待它的呢?

    三、森林的利用:

    由学生表演小品:由学生事先排练,角色有森林法官,被告:人类,原告:森林,森林动物,森林其他植物,地球气候,表现在当今森林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带来的影响:每年都有大面积的森林被砍光,而植树更新的面积却很小,热带雨林正以每分钟50公顷的速度消失,热带雨林如果消失,不仅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全球气候也将受到影响,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将失去调节作用;许多野生动物丧失理想的栖息地,导致一些动物的灭绝。由于森林的破坏,环境污染和人类的滥捕,每天至少有一种生物灭绝。

    通过小品,使学生认识到:森林慷慨地向人类贡献着它的一切。但它却得不到人类应有的保护和抚育。当前森林资源面临的严峻问题,以及森林破坏带来的严重后果,并使学生认识到保护森林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其保护森林资源的自觉性。

    四、森林的保护: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开始注意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各国制定有关政策,鼓励人们植树造林扩大森林面积,发展替代林和速生林,并用遥感技术监控森林火灾。

    那么,我们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同时,如何合理利用现有森林资源呢?下面,我们来看一条思考题,多媒体播放思考题:

    某地有10000公顷森林,对这片森林有三种处理意见,你赞成哪一种,为什么?

    1.全部保护起来,禁止砍伐。

    2.全部砍伐,以满足当地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需要。

    3.把此片森林划分为10片,每年砍伐1片,砍伐后随即补种树苗,使其十年成材。

    教师小结:森林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无私地向人类奉献它的一切,却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并且遭到严重破坏,一些地区的环境因此而恶化。为改变现状,应植树造林,绿化地球。人们在搞经济建设时,既要考虑经济效益,也要注重环境保护,不要急功近利,竭泽而渔,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植树造林过程中,严防弄虚作假,要讲求实际效果。

    jk251.coM小编推荐

    森林资源初中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资料知道的综合效益,初步利用世界分布图,分析世界森林分布概况,理解急剧减少的后果和保护的意义。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讲了三个问题:森林的作用、的分布、森林的利用和保护。

    关于森林的作用,课文重点讲解了森林的环境作用,即森林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因为森林的作为一般的物质作用,是人们从古到今一直在使用的、是常见的,但是作为环境资源,人们一般不容易直接感觉到。从某种意义上说,森林的环境作用甚至更为重要,而且这一点已经为越来越多地认识到。通过文章中的一组数据和两幅示意图,很明确地说明了为什么森林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关于世界的分布,课文提供一张地图,结合曾经学过的自然带的概念,能够很清楚地看出世界森林绝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其中针叶林分布亚洲与欧洲最多,阔叶林以热带雨林为主,还有一部分亚热带常绿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

    关于森林的利用和保护,课文讲解森林的破坏主要是人类的滥砍滥伐,尤其是热带雨林减少的速度很快,并通过漫画,描述的减少对野生动物的影响;通过“想一想”提出森林利用的三种方法,通过“读一读”,提出如何保护及植树造林的重要性。

    教法建议

    对于森林的作用,建议用观察法和讨论法。利用森林作用的录相或VCD等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一个情景,使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进入学习中。同时提醒学生森林具有重要的环境作用。通过观察与讨论,归纳得出森林的作用。教师总结时,突出森林的环境作用,强化学生的认识。

    对于世界森林的分布,建议用谈话法。学生读世界森林分布图和世界自然带的分布图,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解决主要林种的分布问题,同时复习大洲的分布。

    对于的利用和保护,通过人类对不合理利用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在反过来印证的环境作用,接着提出解决的方法。采用小组活动的方法,通过阅读资料、图片及其它媒体,经学生讨论得出结论,通过自己思考,提出倡议。由于是学生自己看到、想到的、提出的,所以对会更多一份了解和责任感。

    教学设计示例1

    【教学重点】的重要性;世界森林的减少与保护的措施

    【教学手段】

    录像:的作用或VCD《维也纳森林》

    计算机课件:PowerPoint幻灯片

    【教学过程】

    放映《维也纳森林》的VCD。

    (引入)在人类生存中有一种必需的物质,如果缺少了它,可能几分钟就会死亡它是什么?(氧气)。地球上的氧气是由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制造出来的。大面积的植物即森林被称作"地球之肺"。这是为什么呢?森林还有什么作用呢?今天来研究。

    (板书)一、森林的重要性

    (学生分小组讨论、回答)教师将各组学生代表回答的内容写到黑板上,和学生一起归纳

    (幻灯片)森林是重要的物质资源

    (讲解)森林作为一种物质资源,从古代到现代一直就受到重视,而作为环境资源,近些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它有哪些环境作用呢?

    (学生活动)读数据或景观图片,对照思考森林的环境作用,回答

    (幻灯片)森林更是重要的环境资源----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承转)世界上大面积的森林分布在何处呢?想一想学过的自然带的内容,对照世界森林分布图回答。(有条件应放映复合片:世界森林分布图中主要的类型可以用Flash做成动画,树标滑过即闪动,点击时出现不同林种的代表景观)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大面积的原始森林主要保留在赤道地区的热带雨林和北半球中高纬的亚寒带针叶林。

    (板书)二、世界的分布

    (提问)为什么中纬度原始森林分布较少?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分析原因。(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讲解)人口集中,建筑物多;耕地面积广;生活用烧柴多;等等

    (板书)三、的利用和保护

    (讲解)森林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可人们往往只重视森林作为物质资源所起到的作用而忽略其环境作用,使森林遭到破坏。

    (提问,出示幻灯片)遭受破坏文字资料、漫画"小鸟的悲哀"说明什么问题?(学生讨论回答:滥砍滥伐,森林火灾,病虫害等使森林面积减少,森林失去调节作用;野生动物丧失了理想栖息地)

    (转折)如何保护和利用呢?课文"想一想"(学生回答:第三种方式好)保护的有效措施是大力提倡植树造林。

    (幻灯片,有条件可以看录像)读《水土保持》、《防风护田》示意图,森林是如何起到保持水土,防风护田作用的?(林冠可以截留一部分雨水,减少雨水对土壤的侵蚀;落到地面的雨水,透过表层的枯枝落叶层渗到地下贮存,旱季时再补充给河流;斜坡上的泥沙随水往下流动,水流不断下渗,水量减少,泥沙因流速减慢沉积,河水的含沙量减少,再经过两道或多道防护林后,到达河流的就是清水,森林起到水土保持的作用。害风经过防护林时,一部分气流从树梢上绕过,一部分被枝叶分割成方向不同的小股气流,摩擦增大,风力减小,沙尘逐渐降落,到达田地后是微风,起到了保护农田的作用。)

    (讲解)为了保护,人们采取不同的措施,读课文"读一读",你赞成那种方式?

    (总结)今天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的重要性,大家想一想,我们每个人能够为保护做些什么?(学生回答)

    (作业)写一份倡议书或画一幅漫画或做一个节约的计划(如可以从节约纸张、不用木筷子等),并向你的家人邻居进行宣传。看那个同学想得好想得妙.

    【设计思想】

    由于有前面章节学习的铺垫,所以学习本节知识并不难。但是必须抓住本节的特点: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全章围绕森林的环境作用展开,通过步步学习,形成必须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意识。各部分已学生观察、讨论得出的结论为主,使学生始终在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

    对于森林的重要性,学生日常生活的积累和了解较多,所以采用小组讨论比赛回答的方式,激发兴趣,归纳总结的结论建立在学生的回答基础上。教师的作用是提供问题的情景、思考问题所需的资料。放映VCD,使学生在悠扬的音乐和优美的图画伴随下进入学习的情景。

    对于世界森林的分布,因为已有读图能力的培养,所以并不难。观察后就可以很明确地回答,教师的指导主要在于:(1)指出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都是原始林(2)温带地区大面积的原始林很少的原因分析。引导学生得出:森林面积的减少与人类的增多和不合理的利用有关系。接着提出的合理利用问题。

    对于的利用和保护,应充分利用课本提供的文字资料和图片,使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分析和得出结论,教师补充和引导即可。讲到植树造林时,对将教材中的护田林与护坡林两幅图进行调整到此处讲解,说明人工种植不同作用的森林有不同的作用,与后面资料中的三北防护林的内容呼应。(也可以将这两幅图放到森林的环境作用中讲解)这一部分,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到合理利用与保护是有办法的。同时通过整篇文章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保护人人有责。设计最后一个问题,就是让学生将课堂上形成的保护的意识得到深化。

    【板书设计】

    第三节

    一、森林的作用

    二、世界森林的分布

    三、的利用和保护

    教学设计示例2

    【教学重点】的重要性;世界森林的分布

    【教学难点】读图理解护田林带和护坡林带的作用;保护森林与获取木材的关系

    【教学手段】计算机课件:ppt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引入)前面我们学习土地资源和水资源都是从四个方面进行学习的,即该资源的重要性、分布、利用和保护。现在,我们也按这个思路来学习。

    (提问)你知道森林有什么作用?

    (展示)森林的作用

    (讲述)森林为我们提供了木材,使我们可以造房子、做家具、造船、造纸等等。然而森林还有另一个方面的作用,即保护环境。

    (展示)"一亩树林一天的作用",体现了森林保护环境的作用

    (练习)用直线把相应的现象与森林保护环境的作用连接起来

    (边讲述边演示)"水土保持护坡林带作用示意图"。一座山坡,上面长着人工培育的护坡林。此时,天空阴云密布,大雨滂沱。雨水汇聚成水流,挟带着泥沙从山坡上滚滚而来。但遇到了护坡林带的阻滞,水流的速度减弱,部分泥沙沉积在坡上,水流下渗。再经过一道护坡林,水流进一步减弱,泥沙进一步沉积,变成微量清水流入山下的河流。

    (提问)

    1、护坡林为什么能使地面径流减少?图中森林起到了什么作用?

    2、如果山坡上没有森林,从坡上到坡下径流量及其含沙量将怎样变化?这将引起什么灾害?(水土流失)

    3、山坡上的水和土流失了,有什么后果?(土地干旱缺水,土层变薄,植物难以生长)

    4、山坡上的水和土流入河里,会产生什么后果?(大量水迅速进入河流易形成洪水,泥土进入河流会淤塞河道,使排洪不畅,容易引起洪灾)

    5、1998年长江特大洪灾的发生跟哪个地区的水土流失有关系?为此国家采取了什么措施?(长江洪灾跟长江中上游,特别是四川的水土流失有根大关系。为此,现在四川已禁止砍伐天然林。)

    (归纳)由此可见,保护森林不仅可保护树木,而且还保护了水(水资源)、保护了土(土地资源),还能防洪、防旱。自然界中的水、土、风、沙、大气成分、空气湿度都与森林作用有密切关系。因此,人们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展示并提问)读"世界森林的分布图",思考下列问题:

    1、世界上主要有哪几个自然带是森林自然带?

    2、目前世界上仍保留有大片原始森林的是哪两个自然带?

    3、世界上哪个森林自然带已没有大片原始森林了,为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温带阔叶林已被大量砍伐,目前世界上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带还保留有大片原始森林。但是,这两种森林也在急剧减少。特别是热带雨林,现在正以每分钟50公顷的速度消失,如不阻止这种趋势,几十年后,地球上将没有热带雨林了。而与此同时,人们植树造林的面积却很少。

    (展示)热带雨林的景观图片

    (展示并提问)看漫画,思考:这幅漫画说明了什么?(破坏森林不仅使野生动物丧失栖息地,同时也是破坏我们自己的家园)

    (展示)热带雨林和破坏后的热带雨林的图片

    (提问)思考:现在,某地有10000公顷森林,对这片森林如何处理,有如下三种不同意见。

    1、全部保护起来,禁止砍伐。

    2、全部砍伐,以满足当地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3、把10000公顷人工用材林地,划分为10片,每年砍伐1片,即1000公顷。砍伐以后,随即补种树苗,10年后成材。

    你赞成以上哪一种方法?为什么?你还有更好的办法吗?你能为保护森林做哪些事情?

    (第三种好。它既满足了人们获得木材的需要,又可以使森林得到保护和更新,从而使森林提供木材的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价值都体现出来,是对最充分的利用)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调查绿色植物对环境的影响

    准备工具:温度计、湿度计、风向仪;记录用笔、纸张

    行动过程:

    1、分组:2—4人为一小组,每两个小组为一大组,利于观测数据进行比较

    2、地点选择:每大组分为有森林和无森林、有草地和无草地分别观测

    3、时间:每天早、中、晚各观测一次,连续一周的时间。

    4、方法:两个小组同时调查,用温度计和湿度计进行观测。两个小组进行观测的两个地点不要相距太远。观测要同时开始并记录有关的数字,主要有气温、湿度、风向和风速等内容。将数字比较分析,看绿色植物(树木、草地等)对环境所带来的影响。

    森林资源相关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资料知道的综合效益,初步利用世界分布图,分析世界森林分布概况,理解急剧减少的后果和保护的意义。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讲了三个问题:森林的作用、的分布、森林的利用和保护。

    关于森林的作用,课文重点讲解了森林的环境作用,即森林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因为森林的作为一般的物质作用,是人们从古到今一直在使用的、是常见的,但是作为环境资源,人们一般不容易直接感觉到。从某种意义上说,森林的环境作用甚至更为重要,而且这一点已经为越来越多地认识到。通过文章中的一组数据和两幅示意图,很明确地说明了为什么森林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关于世界的分布,课文提供一张地图,结合曾经学过的自然带的概念,能够很清楚地看出世界森林绝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其中针叶林分布亚洲与欧洲最多,阔叶林以热带雨林为主,还有一部分亚热带常绿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

    关于森林的利用和保护,课文讲解森林的破坏主要是人类的滥砍滥伐,尤其是热带雨林减少的速度很快,并通过漫画,描述的减少对野生动物的影响;通过“想一想”提出森林利用的三种方法,通过“读一读”,提出如何保护及植树造林的重要性。

    教法建议

    对于森林的作用,建议用观察法和讨论法。利用森林作用的录相或VCD等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一个情景,使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进入学习中。同时提醒学生森林具有重要的环境作用。通过观察与讨论,归纳得出森林的作用。教师总结时,突出森林的环境作用,强化学生的认识。

    对于世界森林的分布,建议用谈话法。学生读世界森林分布图和世界自然带的分布图,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解决主要林种的分布问题,同时复习大洲的分布。

    对于的利用和保护,通过人类对不合理利用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在反过来印证的环境作用,接着提出解决的方法。采用小组活动的方法,通过阅读资料、图片及其它媒体,经学生讨论得出结论,通过自己思考,提出倡议。由于是学生自己看到、想到的、提出的,所以对会更多一份了解和责任感。

    教学设计示例1

    【教学重点】的重要性;世界森林的减少与保护的措施

    【教学手段】

    录像:的作用或VCD《维也纳森林》

    计算机课件:PowerPoint幻灯片

    【教学过程】

    放映《维也纳森林》的VCD。

    (引入)在人类生存中有一种必需的物质,如果缺少了它,可能几分钟就会死亡它是什么?(氧气)。地球上的氧气是由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制造出来的。大面积的植物即森林被称作"地球之肺"。这是为什么呢?森林还有什么作用呢?今天来研究。

    (板书)一、森林的重要性

    (学生分小组讨论、回答)教师将各组学生代表回答的内容写到黑板上,和学生一起归纳

    (幻灯片)森林是重要的物质资源

    (讲解)森林作为一种物质资源,从古代到现代一直就受到重视,而作为环境资源,近些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它有哪些环境作用呢?

    (学生活动)读数据或景观图片,对照思考森林的环境作用,回答

    (幻灯片)森林更是重要的环境资源----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承转)世界上大面积的森林分布在何处呢?想一想学过的自然带的内容,对照世界森林分布图回答。(有条件应放映复合片:世界森林分布图中主要的类型可以用Flash做成动画,树标滑过即闪动,点击时出现不同林种的代表景观)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大面积的原始森林主要保留在赤道地区的热带雨林和北半球中高纬的亚寒带针叶林。

    (板书)二、世界的分布

    (提问)为什么中纬度原始森林分布较少?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分析原因。(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讲解)人口集中,建筑物多;耕地面积广;生活用烧柴多;等等

    (板书)三、的利用和保护

    (讲解)森林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可人们往往只重视森林作为物质资源所起到的作用而忽略其环境作用,使森林遭到破坏。

    (提问,出示幻灯片)遭受破坏文字资料、漫画"小鸟的悲哀"说明什么问题?(学生讨论回答:滥砍滥伐,森林火灾,病虫害等使森林面积减少,森林失去调节作用;野生动物丧失了理想栖息地)

    (转折)如何保护和利用呢?课文"想一想"(学生回答:第三种方式好)保护的有效措施是大力提倡植树造林。

    (幻灯片,有条件可以看录像)读《水土保持》、《防风护田》示意图,森林是如何起到保持水土,防风护田作用的?(林冠可以截留一部分雨水,减少雨水对土壤的侵蚀;落到地面的雨水,透过表层的枯枝落叶层渗到地下贮存,旱季时再补充给河流;斜坡上的泥沙随水往下流动,水流不断下渗,水量减少,泥沙因流速减慢沉积,河水的含沙量减少,再经过两道或多道防护林后,到达河流的就是清水,森林起到水土保持的作用。害风经过防护林时,一部分气流从树梢上绕过,一部分被枝叶分割成方向不同的小股气流,摩擦增大,风力减小,沙尘逐渐降落,到达田地后是微风,起到了保护农田的作用。)

    (讲解)为了保护,人们采取不同的措施,读课文"读一读",你赞成那种方式?

    (总结)今天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的重要性,大家想一想,我们每个人能够为保护做些什么?(学生回答)

    (作业)写一份倡议书或画一幅漫画或做一个节约的计划(如可以从节约纸张、不用木筷子等),并向你的家人邻居进行宣传。看那个同学想得好想得妙.

    【设计思想】

    由于有前面章节学习的铺垫,所以学习本节知识并不难。但是必须抓住本节的特点: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全章围绕森林的环境作用展开,通过步步学习,形成必须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意识。各部分已学生观察、讨论得出的结论为主,使学生始终在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

    对于森林的重要性,学生日常生活的积累和了解较多,所以采用小组讨论比赛回答的方式,激发兴趣,归纳总结的结论建立在学生的回答基础上。教师的作用是提供问题的情景、思考问题所需的资料。放映VCD,使学生在悠扬的音乐和优美的图画伴随下进入学习的情景。

    对于世界森林的分布,因为已有读图能力的培养,所以并不难。观察后就可以很明确地回答,教师的指导主要在于:(1)指出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都是原始林(2)温带地区大面积的原始林很少的原因分析。引导学生得出:森林面积的减少与人类的增多和不合理的利用有关系。接着提出的合理利用问题。

    对于的利用和保护,应充分利用课本提供的文字资料和图片,使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分析和得出结论,教师补充和引导即可。讲到植树造林时,对将教材中的护田林与护坡林两幅图进行调整到此处讲解,说明人工种植不同作用的森林有不同的作用,与后面资料中的三北防护林的内容呼应。(也可以将这两幅图放到森林的环境作用中讲解)这一部分,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到合理利用与保护是有办法的。同时通过整篇文章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保护人人有责。设计最后一个问题,就是让学生将课堂上形成的保护的意识得到深化。

    【板书设计】

    第三节

    一、森林的作用

    二、世界森林的分布

    三、的利用和保护

    教学设计示例2

    【教学重点】的重要性;世界森林的分布

    【教学难点】读图理解护田林带和护坡林带的作用;保护森林与获取木材的关系

    【教学手段】计算机课件:ppt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引入)前面我们学习土地资源和水资源都是从四个方面进行学习的,即该资源的重要性、分布、利用和保护。现在,我们也按这个思路来学习。

    (提问)你知道森林有什么作用?

    (展示)森林的作用

    (讲述)森林为我们提供了木材,使我们可以造房子、做家具、造船、造纸等等。然而森林还有另一个方面的作用,即保护环境。

    (展示)"一亩树林一天的作用",体现了森林保护环境的作用

    (练习)用直线把相应的现象与森林保护环境的作用连接起来

    (边讲述边演示)"水土保持护坡林带作用示意图"。一座山坡,上面长着人工培育的护坡林。此时,天空阴云密布,大雨滂沱。雨水汇聚成水流,挟带着泥沙从山坡上滚滚而来。但遇到了护坡林带的阻滞,水流的速度减弱,部分泥沙沉积在坡上,水流下渗。再经过一道护坡林,水流进一步减弱,泥沙进一步沉积,变成微量清水流入山下的河流。

    (提问)

    1、护坡林为什么能使地面径流减少?图中森林起到了什么作用?

    2、如果山坡上没有森林,从坡上到坡下径流量及其含沙量将怎样变化?这将引起什么灾害?(水土流失)

    3、山坡上的水和土流失了,有什么后果?(土地干旱缺水,土层变薄,植物难以生长)

    4、山坡上的水和土流入河里,会产生什么后果?(大量水迅速进入河流易形成洪水,泥土进入河流会淤塞河道,使排洪不畅,容易引起洪灾)

    5、1998年长江特大洪灾的发生跟哪个地区的水土流失有关系?为此国家采取了什么措施?(长江洪灾跟长江中上游,特别是四川的水土流失有根大关系。为此,现在四川已禁止砍伐天然林。)

    (归纳)由此可见,保护森林不仅可保护树木,而且还保护了水(水资源)、保护了土(土地资源),还能防洪、防旱。自然界中的水、土、风、沙、大气成分、空气湿度都与森林作用有密切关系。因此,人们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展示并提问)读"世界森林的分布图",思考下列问题:

    1、世界上主要有哪几个自然带是森林自然带?

    2、目前世界上仍保留有大片原始森林的是哪两个自然带?

    3、世界上哪个森林自然带已没有大片原始森林了,为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温带阔叶林已被大量砍伐,目前世界上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带还保留有大片原始森林。但是,这两种森林也在急剧减少。特别是热带雨林,现在正以每分钟50公顷的速度消失,如不阻止这种趋势,几十年后,地球上将没有热带雨林了。而与此同时,人们植树造林的面积却很少。

    (展示)热带雨林的景观图片

    (展示并提问)看漫画,思考:这幅漫画说明了什么?(破坏森林不仅使野生动物丧失栖息地,同时也是破坏我们自己的家园)

    (展示)热带雨林和破坏后的热带雨林的图片

    (提问)思考:现在,某地有10000公顷森林,对这片森林如何处理,有如下三种不同意见。

    1、全部保护起来,禁止砍伐。

    2、全部砍伐,以满足当地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3、把10000公顷人工用材林地,划分为10片,每年砍伐1片,即1000公顷。砍伐以后,随即补种树苗,10年后成材。

    你赞成以上哪一种方法?为什么?你还有更好的办法吗?你能为保护森林做哪些事情?

    (第三种好。它既满足了人们获得木材的需要,又可以使森林得到保护和更新,从而使森林提供木材的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价值都体现出来,是对最充分的利用)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调查绿色植物对环境的影响

    准备工具:温度计、湿度计、风向仪;记录用笔、纸张

    行动过程:

    1、分组:2—4人为一小组,每两个小组为一大组,利于观测数据进行比较

    2、地点选择:每大组分为有森林和无森林、有草地和无草地分别观测

    3、时间:每天早、中、晚各观测一次,连续一周的时间。

    4、方法:两个小组同时调查,用温度计和湿度计进行观测。两个小组进行观测的两个地点不要相距太远。观测要同时开始并记录有关的数字,主要有气温、湿度、风向和风速等内容。将数字比较分析,看绿色植物(树木、草地等)对环境所带来的影响。

    地理教案-土地资源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自然资源概念及其主要类型;

    2、了解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并能够结合生活实际区别它们;

    3、理解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相对性;

    4、通过实例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主要利用类型;

    5、通过分析世界土地资源分布图,使学生了解世界土地资源的分布大势,知道世界耕地、林地、草地的分布概况;

    6、通过漫画、资料等使学生了解土地利用和破坏的现状,理解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耕地急剧减少等土地资源问题和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使学生理解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及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意义。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土地资源”这部分内容主要讲述了三个问题: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土地资源的分布大势、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土地资源的分类方法很多,教材选择了与实际生活联系较多的土地利用类型分类。

    土地资源的分布大势,主要是通过读图让学生了解世界耕地、林地和草地的主要分布区,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思考,既复习了前面相关的地形、气候和自然带的知识,为以后学习打基础,又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部分,教材首先说明了土地与人的密切关系,接着进一步通过一些数字说明由于人口增加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带来的问题,尤其是耕地减少、水土流失、沙漠化、土地污染等问题,并进一步通过阅读资料“巴比伦的兴废”,提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问题,供同学们思考。

    教法建议

    建议利用讨论法和讲授法,并通过一系列小步子的问题结合起来进行授课,既突出教师的主导性,又突出学生活动。

    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的学习,可以采取下列步骤:

    1、提问思考:土地有什么用途?(学生思考回答)

    2、利用投影片显示土地利用类型示意图

    3、学生自己设计一块土地利用图,自己定图例、比例尺、方向等

    4、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作为土地资源利用类型的总结,又可以给学生成就感和提高兴趣

    5、教师总结时可以出示一些景观图片,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对于土地资源的分布大势,首先是使学生明确,土地资源包括目前可以使用的和目

    前难以使用的各种土地,如沙漠戈壁等。对于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土地资源的分布,可以阅读课本插图、世界地形图、自然带分布图,由于地图上信息量多,所以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图思维方向,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1、耕地主要分布在哪里?为什么?(耕地多分布在温带平原及大江大河流经的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土层深厚,利于农作物的生长。由于河流经过,可以形成肥沃的冲积平原,并且有河流水灌溉,有利于农业发展。)

    2、目前大片原始森林主要保留在那几个自然带?(热带雨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3、世界上草原面积广阔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那两个自然带内?(温带草原带、热带草原带)

    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可以采用实例教学,通过一些数字、实例、漫画、文章等表现土地对人类的重要性和人类对土地资源利用种不合理状况:

    1、对于土地与人类的关系,可以利用景观图片展示出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土地,必须都在土地上进行,同时土地提供人类生产生活必需的物质等。

    2、利用数字计算或通过课文的漫画、景观图片、录像等给学生直观的感受,说明近些年来土地资源减少的状况,引导学生分析土地资源的减少主要是由于人口的激增与不合理利用造成的,归纳出人类破坏土地资源的主要表现。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写一篇文章或画一幅漫画,主要内容需体现人类对土地资源的破坏或保护的内容。

    教学设计示例1

    【教学重点】土地资源的分类,利用保护

    【教学手段】

    挂图:世界土地资源分布示意图、世界地形图、世界自然带分布挂图

    投影片:(1)某地土地利用示意图;(2)各种土地利用类型景观图片(复合片);(3)需要回答的问题;(4)土地资源破坏1---一组数字及文字资料;(5)土地资源破坏2----漫画或图片;

    【教学过程】

    (提问)我们讲到的自然资源有哪些?其中哪些是可以再生的自然资源?(学生思考回答)

    (引导)今天我们研究一种可再生资源。人们都说,万物土中生,所以我们就先学习土地资源。土地有什么用?(学生回答)

    (板书)一、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承转)假如你们小组有一块和学校差不多大小的土地,你们将如何利用它呢?请设计一块土地利用图,自己定图例、比例尺、方向等画出来。(学生分组活动)

    (板书)二、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学生作品展示投影片1)显示学生设计的土地利用类型示意图,学生讲解。

    (教师讲解,投影片2)根据土地资源利用情况,将其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公交占地等。

    (思考)沙漠、戈壁、石山、荒地等是土地资源吗?(是土地资源,虽然目前难以使用,但随着人类利用土地水平的提高将来可以利用)那么世界土地资源是如何分布的呢?

    (板书)三、土地资源的利用分布大势

    (投影片3)读挂图(世界地形图、自然带分布图)及教材P56土地资源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耕地主要分布在哪里?为什么?

    2、目前大片原始森林主要保留在那几个自然带?

    3、世界上草原面积广阔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哪两个自然带内?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补充总结)耕地多分布在温带平原及大江大河流经的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土层深厚,利于农作物的生长。由于河流经过,可以形成肥沃的冲积平原,并且有河流水灌溉,有利于农业发展。目前大片原始森林主要保留在热带雨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世界上草原面积广阔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温带草原带、热带草原带。

    (过渡)通过刚才学习可以了解到,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已经被人类利用,但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应用,造成许多问题。

    (板书)四、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引导思考)读下面的材料,分析世界土地资源遭受破坏的原因

    (投影片4,土地资源的破坏1)

    全世界耕地每年有5万~7万km2成为沙漠;1/4耕地遭受不同程度的风蚀、水蚀,每年流水冲走肥沃的土壤250亿吨,沙漠吞没的土地约600万公顷;

    中国耕地退化7.7万km2,占耕地总面积的40.1%,其中水土流失占34.26%,盐碱化占8%,沙化耕地占1.93%,耕地退化导致低产贫困,甚至威胁到群众的基本生活和生存条件,甚至成为生态难民。

    (投影片5,土地资源的破坏2)读漫画新增人口住房要占一部分耕地、大难临头,漫画说明什么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请结合前面的文字资料,大家进行讨论。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小结)由于人口的急剧增加,与地球上有限的土地资源之间产生矛盾,造成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加重,沙漠面积扩大,耕地面积减少,土壤污染加重等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我们必须要考虑的。请你写一篇文章或画一幅漫画,以提醒人们对土地资源的现状有足够的重视或给人们发出警告,应该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

    【设计思想】

    对于本章第一节来说,土地资源部分教学应该起到示范作用,从讲解内容的选择到讲解方法与学习方法,都对以后几章的学习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初中地理教学必须考虑教学内容及与学生实际理解力之间的关系,所以许多内容的学习应该通过读图、分析文字或图表资料、漫画、景观图片、录像、VCD等多给予学生感性认识,丰富其原有的表象,通过一定量的积累,再达到认识上的飞跃。

    对于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主要以学生活动为主。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的体验,能够了解一些,所以让学生回答即可,根据学生回答内容引出土地资源的利用分类。但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更明确这一知识点,所以分组进行活动,自己设计某一块土地的利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对学生作品的展示,给与学生成就感。教师总结时将各组提到的利用类型归纳后用投影打出来,同时辅以景观图片,增加学生的认识,这一点对城市的孩子尤其重要。

    对于土地资源分布大势,主要以读图方法和能力的培养为主。利用世界土地资源分布图,结合世界地形图和世界自然带分布图,传递给学生的信息是:地理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和影响的。并且培养学生利用多幅地图综合分析的意识和能力。通过读图,让学生说出与人类关系密切的类型即耕地、林地、草地的分布,教师有意识的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同时还要通过读图让学生明确土地资源的含义中还有目前不能或难以利用的土地部分。教师的归纳,使同学明确主要土地资源的分布与气候、地形、河流等自然要素的关系,为今后讲解人类的活动提供基础知识。

    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保护,主要在于学生了解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利用资料分析原因并能够找出解决的方法。通过这些活动,增强土地资源有限与无限性的认识。最后认识到人类的发展不能够以牺牲土地资源为代价。

    总之主要是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建立师生互动体系,教师引导思维方向,归纳整理思维的线索和知识的结构,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交流发现展示,提高兴趣,增加感性认识,培养思维品质.

    【板书设计】

    第一节土地资源

    一、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二、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三、土地资源的分布大势

    四、土地资源的利用保护

    教学设计示例2

    【教学重点】土地资源的分类,利用保护

    【教学手段】计算机课件:土地资源

    【教学过程】

    (引导)自然资源是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等的总称。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其中非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因此要特别珍惜和节约利用。面对可再生资源也要节约和保护,以维持其不断再生,保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那么,人类是怎样利用自然资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土地资源的利用。

    (录音)播放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屏幕显示歌词。

    (讲述)土地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基础。因此,我们常把土地比作母亲。

    (展示)展示耕地、林区、草原、市景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土地利用类型。

    (练习)展示某乡土地利用图,说出这个乡有哪些土地利用类型?

    (承转)世界上的耕地、林地、草地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呢?

    (展示)展示世界土地资源利用图,先指导学生明确图例,再设问启发,引导读图。

    A、B、C、D四个地区各位于哪个自然带?是哪种类型的土地分布区?

    为什么人们多在温带湿润地带的平原地区开垦耕地?

    (因为这里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利于农作物生长)

    (小结)纵上分析:世界林地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世界草地主要分布在热带草原带和温带草原带;世界耕地主要分布在温带湿润地带的平原地区。

    (扩展)现在的耕地分布区在开垦为耕地之前,有的是茂密的森林,有的是茫茫的草原。

    人们将本是森林和草原分布的一些地区变成了耕地,是否对人类有利?讨论回答。

    (人类把原属丛林、荒草生长之地开垦为良田,使土地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从而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是并不是所有土地都适合开垦为耕地。如果人们对土地利用和保护不当,就会破坏土地资源。)

    (承转)目前土地利用中存在着哪些问题?

    (展示)展示漫画,说明其含义。

    (展示)展示世界人均耕地减少图片。

    (计算)根据图表数据计算世界人均耕地,并讨论表中数据说明了土地资源面临着什么问题?(假若耕地总量不减少,但随着人口的迅猛增长,人均耕地也在急剧减少。)

    (展示)展示土地资源的破坏图片,并展示世界土地荒漠化地图,提问:

    1、你认为当前土地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①人口大量增加,建筑用地占用耕地;②由于滥伐森林,滥垦草地,水土流失严重,沙漠扩大;③土壤受到严重污染。)

    2、如果你是农业部长,你将采取哪些措施保护土地和合理利用土地?说明理由。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新思维,提出创新办法)

    (板书设计)(画线部分可以留空,启发学生识记)

    探究活动

    1、(开放性问题)请思考:如何在人口激增的今天,更加合理的布局,使人口与土地之间的矛盾减少到最小?以你所在的小区为例,进行调查,设计一个方案,并对其可行性进行研究。

    2、电脑教育条件较好的地区,学生可以利用一些游戏软件,设计一个城市或居住区,设计者要考虑该地区人口的生活质量等问题,应提供设计的思考。

    3、教师利用当地实际情况,设计一个地区,请学生提供一个改造本区的方案。应注意文物的保护,生活的舒适与方便,交通与绿地等。

    地理教案-水资源的教学方案


    《水资源》教案

    王永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知道水是宝贵的、有限的资源,了解地球上各种水体的分布,知道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的分布和比重,了解水资源紧缺的原因:掌握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知道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及相应的解决途径,了解南水北调工程的路线及影响;了解水资源的利用状况,以及水浪费和污染现象,知道在某种意义上节水比调水更重要。

    (2)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阅读各类图表,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用图、析图、释图的能力;通过学习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原因及解决途径,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等思维能力;通过学习水资源利用状况,培养学生从资料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收集有关水资源紧缺、水资源利用状况等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通过学生对水资源利用状况的调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问题的具体分析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华北地区严重缺水的事实及缺水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使学生能全面、正确地认识水资源的价值,从而树立正确的节水惜水、保护水资源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

    (1)地球上的各种水体,以及目前人类利用的主要淡水资源。

    (2)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对应的解决途径。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路线及意义。

    (3)理解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分析图像、表格、文字等各种信息资料。

    三、教学难点

    (1)学会分析某千地区水资源紧缺的原因。

    (2)理解水利工程的作用,如三峡、小浪底工程。

    (3)理解“从某种意义上讲,节水比调水更重要”。

    四、教学准备

    (1)课前,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活动小组,每小组以4~6名同学为宜。(2)教师课前收集与教材内容有关的资,料,制作本节3课时相关内容的多媒体课件。(3)学生根据教师要求,做好预习,课前收集有关水资源危机及水资源浪费、污染等利用状况的资料,收集有关三峡工程和小浪底工程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组织教学:当今世界面临着人口、资源与环境三大问题:水资源是各种资源中不可替代的一种重要资源。水资源与环垮密切相关,也与人类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水资源问题已月为举世瞩目的重要问题之一。今天我们就学习“水资源”。

    2、讲授新课

    教师板书:第三节水资源-

    教师板书:一、水是宝贵的资源

    教师提问:水是宝贵的资源,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呢?

    教师板书:1.水的作用

    学生回答:(略)

    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课下搜集的有关资料(略)

    教师利用多媒体或投影仪展示资料(略)

    师生互动,、共同归纳总结:由此可见,人的生命活动和动植物生长都离不开水。不仅为维持地球一切生命所必需,而且又一切经济问题都有生死攸关的重要意义。

    教师提问:水是生命之源,水又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想—想,什么叫水资源?

    教师板书:2.水资源的概念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水资源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水资源是指力球上所有水体的总称。狭义的水资源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或投影片出示“地球上水体的分布图”

    教师提问:地球上的水储存在哪里?我们目前大量利用的水体主要是哪些水体?

    教师板书:3.地球上的水体

    学生读图观察

    学生回答:(略)

    水是日常所必需,在本课教学中注意与日常生活事例相联系。可利用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导入新课,引发学生对水的作用的认识。教师可要求学生依次介绍水对人类和动植物的作用、对工农业生产的

    作用。条件不具备的学校,可以让同学们朗读或介绍相关材料。使学生认识水的价值。

    资料:水是一切生命过程得以正常进行的生理要素。水分是生物体的主要组成成分,如昆虫体内含水量达46%~92%,人体内63%是水分,一般植物都含60%~80%的水分,有时甚至达9Q%以上。若条件不允许,教师可画板图示意。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师组织教学:请同学读课本图3.16,归纳填表。

    学生活动:(学生填表)

    教师归纳讲解:地球上的水储存在海洋、陆地和大气中。海洋水占地球上水体储量的97%,是地球上水体的主体。大气水,主要以气态存在,比重最小。陆地水根据含盐量不同分为淡水和咸水,咸水多分布于内陆湖泊;淡水包括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地下淡水以及冰川水,冰川水和深层地下水比重大,占淡水储量的98%,但目前技术条件下难以利用。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可见地球上可以供人类利用的水资源是有限的。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资料

    淡水资源的缺乏不是个别国家所独有的问题,而是全球发展中面临的问题。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1977年联合国水事会议都提出了水危机不久将成为继石油危机之后另一项严重的社会危机。世界银行1995年的调查报告指出:占世界人口40%的80个国家正面临着水危机,发展中国家约有10亿人喝不到清洁的水,17亿人没有良好的卫生设施,每年约有2500万人死于饮用不清洁的水。

    教师提问:这段文字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略)

    教师组织教学:2002年12月12日,联合国郑重宣布:2003年为“国际淡水年”。在我们刚刚进入的这个新世纪,水资源的短缺问题将越来越严重。有专家预言,水资源短缺将成为人类2l世纪面临的最严重的资源问题。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讨论全球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并举实例说明。

    教师板书:4.水资源短缺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略)

    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归纳总结:由于世界人口的增加、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致使水资源的消费与日俱增;人类的生产活动造成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使水资源的利用价值降低,可用水资源减少所以水资源日益紧缺。

    教师提问:读图3.17“就地取材”,这幅漫画的含义是什么,就地取材的“材”指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调查并提问:我们大多数同学家中都饮用纯净水、矿泉水,而且在我国城市中,购买纯净水、矿泉水饮用,已成为人们消费时尚。你们知道为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资料组织教学:

    资料:水污染对人的健康影响有以下两个方面:(1)污染的水和含有致病的微生物和病毒等。(2)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会引起人的中毒。这些有毒物质还会在水生蔬菜或水生生物体内蓄积,食用后会造成中毒或慢性中毒。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并提问:地球上的水资源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想一想,造成水污染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师生互动、归纳总结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资料和问题

    读表格资料并结合课本第76页内容,说说我国水资源的数量有什么特点?

    教师板书:5.我国的水资源

    学生读表、看书回答:(略)

    教师归纳总结: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居世界第六位;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l/4;我国水资源紧缺。

    教师板书: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

    教师课堂小结:同学们总结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的主要知识要点。下

    课堂思考:了解“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我们能在水日、水周做些什么呢?

    六、课外作业:

    石家庄市居民用水主要来源于哪里,现在和过去是否一样?

    地理教案-矿产资源相关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通过读图了解世界石油、煤炭、铁等矿产资源的分布概况,通过人类对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理解合理开发矿产资源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讲了“人类对矿产资源的利用”、“铁、煤、石油的分布”、“矿产资源的利用”三个问题。

    在人类对矿产资源的利用部分,主要讲解了两个问题:人类对矿产资源的利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深入;人类生产生活离不开矿产资源。课文从实例入手,以一个家庭的厨房为例,说明矿产资源与人类生活多么紧密,而又随处可见。而读一读则说明了矿产资源对一个国家经济巨大的影响。

    在“煤、铁、石油的分布”一段,通过三幅图,讲解了与现代社会密切相关的三种矿产资源的分布及石油的运输路线,从中可以看出矿产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

    对于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部分,主要从矿产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现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等方面,说明了合理利用和开发矿产资源的重要性。

    教法建议

    建议采取谈话法与指导作业方式进行教学。

    对于人类对矿产资源的利用部分,建议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举例说出矿产资源与人类的关系,得出现代生活离不开矿产资源的结论。

    对于矿产资源的分布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部分,采用指导作业方式。利用课本提供的分布图,提出问题,使学生能够自主完成。对于人类对矿产资源开采、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提供一些录像或其他媒体材料,引起学生的关注,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学设计示例1

    【教学重点】利用地图分析世界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地区

    【教学手段】

    挂图:世界政区图

    计算机课件:(1)读图应回答问题(2)矿产资源的开采图片或其它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

    (提问引入)自然资源中唯一的不可再生的是_______?它对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有什么重要性?

    (学生回答)

    (总结)通过刚才的回答我们得出人们生活与矿产资源有非常紧密的关系。矿产是工业发展的基础。它可以是一个国家变富。读书一个小国是如何变富的?(学生看书)

    (提问承转)瑙鲁能否长期利用磷矿石致富?为什么?(不能,因为是不可再生资源)人类使用最多的矿产资源是什么?---煤、石油、铁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三种矿产资源在世界上的分布。

    (学生做练习)教师课前准备的练习篇子或投影打出题目。

    1、读课文世界铁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铁矿的图例是_______;铁矿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国家,它们占世界铁矿储量的_______。

    2、读课文世界主要煤田分布图回答:

    煤炭图例是_______;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国。南半球较多的国家有_______、_______等国。

    3、读世界石油的产区和输出图回答:

    ①世界石油集中分布在_______地区,该地区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_______。

    ②世界上主要生产和出口石油最多的地区是_______;主要输往_______、_______地区。

    ③世界其它出产石油较多的国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美国东部需要的石油资源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西部发展需要的石油资源由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回答问题:

    ①矿产资源属于_______资源,在人类历史时期_______再生,所以应该更加_______;

    ②在矿产资源的开采中存在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为了盲目追求经济效益,人们对矿产资源的开采利用中存在一些浪费现象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你认为应该如何保护本矿区的自然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通过本节课学习了解了矿产资源的一些相关的知识,希望每个人想一想,保护矿产资源,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设计思想】

    矿产资源是学习的几种自然资源中唯一的不可再生资源。所以本节紧紧围绕不可再生资源尤其是主要的能源石油、煤炭和主要的资源铁矿的利用及利用中存在问题展开讨论和学习。为了使同学了解矿产资源的重要性,必须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找出与矿产资源的关系,增加感性知识是必需的。

    对于矿产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因为前面已经学习了几节资源的利用保护的内容,所以采取读图作业法,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对其中比较容易出错和难以理解的问题,教师给与指导。最后引导学生思考,可以增加学生保护资源意识。

    教学设计示例2

    【教学重点】矿产资源的种类和铁、煤、石油的分布

    【教学难点】铁、煤、石油的分布以及矿产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教学手段】计算机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前面所学的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都是可再生资源。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

    读一个小国是怎样致富的,了解矿产资源的作用。

    (讨论)同学们在吃、穿、住、行等生活方面利用过哪些矿产资源或其制成品?

    (归纳)(展示图片)矿产资源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我们的生活至关重要。

    (看图思考)展示课件:四个时期的工具图片,学生思考:矿产资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怎样的作用?展示:不同社会阶段人类利用矿产情况的对比表格

    (小结)矿产资源是现代社会发展工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是保证人们过上现代生活的必要条件。不同社会阶段的经济水平不同的重要原因,就是对矿产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不同。如果人类不利用矿产资源,虽然也有可能生存下来,但将退回到茹毛饮血,手耕火种的原始社会。

    (承转)在众多矿产中,铁、煤、石油对现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特别重要。

    (看图思考)看世界铁矿的主要分布地区地图:找出铁矿最丰富的7个国家及其位置:俄罗斯、巴西、中国、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美国。

    (看图思考)世界煤矿的主要分布地区地图:

    ①世界主要煤矿分布在北半球还是南半球?

    ②煤矿主要分布在哪两个大陆?

    ③找出产煤量居世界前位的国家:中国、美国、俄罗斯。

    (看图思考)看世界石油的产区和输出地图:

    ①找出世界出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

    ②找出西亚海上石油输出的主要路线

    ③找出除中东地区外,世界出产和输出石油较多的国家:俄罗斯、美国、中国、墨西哥、英国。

    (总结)展示世界各国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总量比较,世界矿产分布极不平衡。但从资源总量来看,美国、俄罗斯和中国储量最为丰富。

    (展示)展示矿产资源的利用图片

    (展示)展示化石燃料的使用年限等图片,目前在矿产资源的利用中,还有不少地方存在着严重浪费和破坏环境的现象,使得矿产资源面临着危机。

    (展示资料并讨论)地球矿物资源开采前景资料,讨论自己能为保护和节约矿产资源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1、调查家庭使用的物品涉及到的矿产资源:厨房、电器、首饰等等

    2、参观钢铁厂或采矿场,写一篇观后感

    3、调查首钢的变化,谈谈你的想法。

    4、谈谈你对废品回收的看法。

    地理教案-学习地理知识人类之家教案模板


    学习地理知识人类之家

    一、分析本课在地理教学中的位置

    本节课放在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第一册的第一节,是为学生从小学阶段向中学阶段转换而设置的衔接课。通过给学生讲解有趣的地理现象和人地关系方面的地理趣味知识,以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新认识,提高学生上好地理课的自觉性,使学生逐步养成热爱地理科学、钻研地理科学的良好风气。

    二、分析教学对象

    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由于环境的巨大变化,往往给心理上造成了不适应。为了扭转这种情况,除社会、家庭、学校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外,作为地理教师也应从心理学、教育学、地理教学法上入手,从这节课开始就使学生认识地理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教育他们认识地理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巨大作用。

    三、分析教材内容

    1.教学目标:①使学生了解学习地理的内容和意义,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的强烈欲望和兴趣。②引导学生懂得学习地理课的方法,为学生学好地理课指出正确的途径。

    2.知识结构(如下表)

    3.教学重点介绍学习地理的内容和学习方法。

    4.教学难点教师要用“磁性效应”强烈地吸引住学生,使学生有效地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

    5.教学思路①采用提问、讲解、读课文等综合方法,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告诉学生,学习地理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②通过“想一想”,利用彩色图片、地图册、电化教学等教学方法,演示一些有趣的地理现象,让学生初步掌握从5个方面思考的学习地理方法。③课后组织课外地理兴趣小组。从课外阅读、看电视、看电影、听广播中增加地理知识的学习。办地理小专刊、黑板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地理课外兴趣小组。

    6.课程类型阅读欣赏课。

    7.课时安排1课时

    8.教具准备①自制本课知识结构图。②自制学习地理五步法图表(贴在教室)。③收集有趣的地理知识图片2~3张。

    9.学具准备课本、地图册、填充图、红蓝铅笔。

    10.组织教学(3分钟)

    四、教学过程

    教师用信任的目光,将学生看一遍,然后充满激情地向学生讲道:“宁静的夜晚,我们看到天空密密麻麻的星星,它们每一个都像地球一样,甚至比地球大得多,满天的星星组成了庞大的银行系,银河系外面还有更大的河外星系。地球仅是银河系内的一个成员,太阳系里的一颗行星。如果说,河外星系就像我们的学校,银河系就像我们的班级,太阳系则是班上一个小组,地球就是我自己”。我们今天就学习地理课第一节‘学习地理认识人类之家’板书课题。

    2.讲授新课①为什么要学习地理(13分钟)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但对地球的真正面目还认识不清楚。例如,我国“现代地壳运动和地球动力学研究”测量出我国大陆每年向东偏南运动8毫米;科学家预言地球轨道正面临陨石进入的高峰期,美国科学家自1994年开始利用卫星控测陨石突破大气层后的轨迹;我们附近的小造纸厂给我们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这些问题都是地理课中要研究的问题。教科书中讲了7个地理学中学生们最感兴趣的问题,同学们分成小组讨论一下,就可以对这些问题作出正确的回答。

    教师板书7个问题将在地理课本中的那些章节详细讲解:地球运动──气候──地形──地壳运动──资源的利用及工农业生产──人口分布──环境保护等章节。

    教师小结:地理课的内容远比这些问题广阔的多,中国的、外国的、本地的,同学们在初中、高中、大学的地理专业学习的内容都有很大差别,学习研究的目的都是了解认识人类之家,让人们在地球上生活得更好。

    ②看彩图,想一想我们生活中的地理知识(8分钟)

    引导学生看彩图:火山喷发

    东方明珠香港图片

    初中地图册

    让学生想一想:举例说明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中的用途。“旅行、书报、看电视、天气预报、筑路、治理环境等等”

    ③怎样学好地理(13分钟)教师将学好地理应思考的5个方面贴在黑板上引导讲解。学习什么内容──在什么地方──是什么原因──同人类有什么关系──用什么方法处理好人类同自然环境的关系。

    学会阅读地图,掌握绘制地理图表的技能,初步形成观察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能力。

    引导组织地理课外活动,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小组,办地理小专刊,收集地理自然景观图片等,以丰富自己的地理知识和才智,启发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和兴趣。

    ④地理小游戏(3分钟)话说世界稀奇事。活动内容始终围绕地理题材,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3.课后小结(5分钟)

    讲地理科学的发展前景。培养热爱“人类之家,建设人类之家──地球”的远大情怀。

    地理教案-地形的变化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

    通过举例分析,使学生得出地形是不断变化的

    通过分析褶皱、断层的示意图和景观图,使学生初步了解海陆变迁、火山、地震等形成的原因,使学生对火山、地震都分布在板块构造带上及对全球构造理论有了更深的认识。阅读世界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图,使学生了解世界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带。

    通过读外力作用的四幅景观图,使学生初步认识外力作用的基本形态,初步认识地形的变化是地球内部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通过读图分析,和组织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节教学内容的海陆变迁的事例和现象,,培养学生从现象追踪本质的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通过学习本节,渗透辨证唯物主义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教学建议

    关于“地形是不断变化的”的教材分析

    “地形是不断变化的”这段内容,“地形的变化”这部分,是在前节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用“动态”的观点认识陆地地形的。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这部分内容中抽象而难于理解的知识较多,为全章教学的难点。教学中应注意加强直观性,突出重点,不再扩大讲授内容的范围和深度。教材首先从现象入手,以喜马拉雅山区和台湾海峡的海陆变迁的实例引入。以生动、鲜明的例子,使学生得出地形是经过漫长地质年代不断演变而成的,而且目前仍在不断变化着。

    关于“地形是不断变化的”的教法建议

    “地形是不断变化的”这段内容,用质疑的方式,提出沧海桑田这个成语,然后从实例入手,使学生进入问题情景,提的问题要具有很大的悬念,吸引学生思考,通过分析证据,启发学生自己得出海陆不断变迁的结论。1.我国科学考察登山队在喜马拉雅山区的岩石中发现了含有鱼、海藻、海螺等海洋生物的化石,这说明了什么问题?2.近年来,人们发现在台湾海峡海底的某些地方,分布着古代森林的遗迹,这是什么原因?

    这些事实说明今天的地表形态,也就是我们目前看到的地表形态如陆地和海洋,陆地上的高山、平原、高原、盆地都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不断演变而成的,现在仍在不断变化着。从而自然引出“地形为什么变化”。

    关于“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教材分析

    第二部分从地球内部力量和地球外部力量两个方面讲述了地形变化的原因。这是相当复杂的问题,因此初中教材只选择了其中最简单的知识,用了大量的景观图和示意图,通过形象和直观的方式,让学生对此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从知识要求上,主要有五个方面:

    ①促使地形变化的力的来源(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来自地球外部的力量);

    ②力的表现形式(内力作用:地壳运动、火山、地震;外力作用:流水、风等);

    ③各种表现形式的形成原因(只以教材提出的为准,不必展开);

    ④力作用于地球表面的结果(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⑤火山、地震的分布规律和分布地区。最后总结了陆地表面形态是两种力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

    有两点说明:第一,为了避免难点过分集中,教材在编排时,有意把有关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的知识,分散到世界分区地理中讲述,这里并未详述(流水地形安排在“东南亚”中讲述,风成地形安排在“西亚和北非”中讲述,冰川地形安排在“西欧”讲述)。第二,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把褶皱和断层的内容安排为选学。教师可在教学中可以灵活掌握。

    关于“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教法建议

    “地形为什么变化”仍然结合学生已熟悉的实例,例如:为什么喜马拉雅山会从海洋变成高山?为什么台湾海峡会从陆地变成海洋?是什么力量促使地形不断变化?引出内力作用和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这里可以以喜马拉雅山和台湾海峡的海陆变迁为例,讲述地壳运动对地形的影响。也可以选学课文“褶皱和断层”,讲解地壳运动对地形的作用。具体步聚如下:

    1.观察书页受挤压变形的实验,让学生讲讲书页为什么会发生变形(受到力的作用)。

    2.利用四幅褶皱、断层的示意图和景观图,讲清褶皱、断层的原因,辨别褶皱形成的山和断层形成的山。

    3.组织讨论“想一想”:(1)两个板块碰撞推挤时,岩层会发生什么变化?喜马拉雅山系是怎样形成的?(2)断层形成的山,边缘往往是陡崖,这是什么原因?所有这部分内容必须用形象直观的图帮助学生理解。

    而这样的运动一直都在发生,但很难被我们感知。世界上有哪些地壳运动我们能够感觉到呢?转入显著的地壳运动表现形式:火山、地震。

    有关火山和地震的知识,可让学生联系小学自然课中学过的地震、火山知识、来讲述火山、地震的发生原因。通过两幅火山、地震的景观图,让学生了解火山、地震发生时,能在短时间内使局部地形发生急剧变化。并读图:说出世界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带?为什么?读图了解:对照“六大板块示意图”和“世界火山、地震分布示意图”,说出环太平洋沿岸的火山、地震带,是在哪些板块的接触地带?

    观察分析四幅图,了解风、流水、冰川、海浪等来自地球外部的力量,也在不断地改变着地表形态。

    最后总结:列表讲解,说明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地球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促使地形变化的内部力量

    促使地形变化的外部力量

    力的表现形式

    促使地形变化的结果

    关于“地形的变化”的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地形的形成;内力作用的几种表现

    阅读各类地图的能力的培养。

    〈教学手段〉计算机课件或实物教具,教材中的各种地图、示意图。

    〈教学过程〉第三章世界的海洋和陆地地形的变化

    (导入):你们知道“沧海桑田的故事吗?传说中国古代有个叫麻姑的仙女,曾经多次看到东海变成桑田。就我们个人的人生的阶段,是不可能看到东海变成桑田的。但从发展变化的角度看,你认为沧海能变成桑田吗?你能提供出证据吗?

    (学生活动)请思考这几个问题:

    1.我国科学考察登山队在喜马拉雅山区的岩石中发现了含有鱼、海藻、海螺等海洋生物的化石,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2.近年来,人们发现在台湾海峡海底的某些地方,分布着古代森林的遗迹,反映了这里过去是什么状况?

    (总结)这些事实说明今天的地表形态,都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不断演变而成的,现在仍在不断变化着。

    海陆变迁

    实例

    证据

    海洋——陆地

    喜马拉雅山

    岩石中含有海洋生物化石

    陆地——海洋

    台湾海峡

    海底有古森林遗迹

    (板书)第三章世界的海洋和陆地

    第三节地形的变化

    (提问):为什么喜马拉雅山会从海洋变成高山?为什么台湾海峡会从陆地变成海洋?是什么力量促使地形不断变化?

    (计算机演示)或(实物演示):书页受挤压变形,为什么会发生变形?(受到力的作用)。

    分析褶皱和断层示意图,褶皱和断层的形成?辨别褶皱形成的山和断层形成的山。

    (褶皱:岩层受力变形,表现为隆起和凹陷;断层,岩层受力断裂,表现为岩层沿断裂面的上升和下降。

    (讨论)p36“想一想”

    (1)两个板块碰撞推挤时,岩层会发生什么变化?喜马拉雅山系是怎样形成的?(岩层会发生弯曲变形,形成褶皱;如果岩层受挤压过度,会形成断层。喜马拉雅山系是板块在运动中碰撞推挤,发生褶皱而形成的山。)

    (2)断层形成的山,边缘往往是陡崖,这是什么原因?(由于断层形成的山,是沿着断裂部位错动而隆起的,所以边缘往往是陡崖。这种运动叫地壳运动。

    (学生活动)这样的运动很难被我们感知。但在小学我们却学过地壳变动的剧烈表现形式,是什么?火山、地震,读图片P35图3.25火山爆发和图3.26地震后开裂的景观图。通过两幅图,地形发生了什么变化?

    (总结)这些促使地形不断变化的力,都来自地球内部,称为内力作用。

    (板书):内力作用

    表现形式:地壳运动、火山、地震

    (计算机演示)

    1)读“世界火山、地震主要分布示意图”说出世界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带?“为什么?提示:这种分布和板块分布有什么关系?

    (世界上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沿岸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地带。因为这些地方是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动。)

    2)对照“六大板块示意图”和“世界火山、地震分布示意图”,说出环太平洋沿岸的火山、地震带,是在哪些板块的接触地带?

    (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的接触地带。)

    (学生活动)观察分析四幅景观图,这些塑造地表形态的力是从那儿来的?表现为那几种形式?(力量来自地球外部,称为外力作用)

    表现形式风、流水等来自地球外部的力量,也在不断地改变着地表形态。

    (图1:由于河流强烈的下切作用,使河床不断加深,形成了狭而深的河谷地形。两坡陡峭,横剖面常呈“V”字形。河流的流量越大、流速越快,下切作用就越强。流水的下切作用以山区最为强烈。

    图2:河流在入海或入湖的河口地区,由于流速降低,便将挟带的泥沙堆积下来,形成宽广平坦的三角洲(它的平面形状一般呈三角形,顶端指向上游,底边为其外缘,故称三角洲)。三角洲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是良好的农耕地区。

    图3:在干燥地区,因为近地面的风含沙粒较多,磨蚀力较强,使岩石形成顶部大、底部小的蘑菇状外形。

    图4:风沙堆积就形成了沙丘。)

    (组织讨论):P37“想一想”有人把地球的内部力量称为地表形态的塑造者,把地球的外部力量称为地表形态的雕刻师。这是为什么?

    (内力作用使有的地方隆起,有的地方凹陷,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从而形成了山地、高原、盆地、平原等多种多样的地表形态,所以,有人把地球内部力量称为地形的塑造者。外力作用则通过侵蚀、搬运、堆积等,不断地改变地表形态,使得地形更加多姿多彩,所以,地球的外部力量被称为地表形态的雕刻大师)

    (总结)列表讲解,说明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地球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促使地形变化的内部力量

    促使地形变化的外部力量

    力的表现形式

    来自地球的内部

    来自地球的外部

    促使地形变化的结果

    地壳运动(褶皱、断层)、火山、地震

    流水、风、海浪、冰川

    高山、高原、盆地或低地,使地球表面变得高低不平。

    侵蚀高地,堆积低地,使地表形态趋于平坦。

    (设计思想)

    本节的两个主要部分“地形的变化”和“地形为什么变化”,从知识的角度来看,都是难点,特别是对于初一学生来说,理解能力还不高,抽象思维能力较差,一下子接受这么多新知识,较困难。但这部分知识的结论(即地形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以后各章要广泛用到,是区域地理的基础知识之一,所以,这部分知识是不能回避的,但可以讲的浅显些,可以在学习区域地理的相关内容中,逐步的加深扩展。因此,在教学设计上,尽量举例,通过分析具体事例,说明海陆变迁的事实;用大量的示意图、景观图和分布图和计算机课件或实物教具,揭示地壳变化的规律规律。

    第一部分地形的变化,以喜马拉雅山区和台湾海峡的海陆变迁的实例引入。把学生迅速带入问题的情景,这两个例子比较生动、鲜明,对初一学生来说又比较新奇,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地形变化的感性认识,还可使学生由好奇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第二部分内容,知识点多且难点集中,只能用大量读图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先提出喜马拉雅山系是怎么形成的?用计算机课件或实物教具演示褶皱和断层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了解由于岩层受力产生的基本运动,使板块之间的互相挤压,引起地壳巨大的褶皱和断裂,形成雄伟的山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是科学探索、认识规律的过程,在每一个读图环节中,都设计了大量的质问,由浅入深,形成链锁让学生思考、讨论,有力的锻炼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也有利于树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板书设计)

    第三节地形的变化

    一、地形是不断变化的

    二、地球内部力量的表现形式

    1.地壳运动:(褶皱、断层)

    2.火山、地震极其分布

    三、促使地形变化的外部力量

    四、地形是内力、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探究活动

    寻找地形变化的痕迹

    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野外找寻地形变化的痕迹。

    一、内力作用:

    1.判断褶皱山:

    岩层在形成时,通常是水平的。岩层在地壳运动的作用下,因受到来自两侧的力而发生弯曲,单个弯曲称褶曲,如果发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变形,称之为褶皱。虽然褶皱使原始的岩石发生变形,但岩石并没有失去其连续性和完整性。褶皱的形态差异与规模大小,往往反映当时地壳运动的强度与方式。褶皱在地表中普遍存在,世界上许多高大山脉都是褶皱山脉。

    2.判断断层:

    当地壳岩层因受外力达到一定的强度而发生断裂,并且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相对位移的地表形态称为断层。

    断层是野外经常可以见到的地表形态。它大小不等,规模不同,小的不到一米,大的可数百、上千千米。但它们的共同点是都破坏了岩层的连续性与完整性。断层处往往岩石较为破碎,极易发育为沟谷,有时还可能形成泉或湖泊。

    我们知道地壳在运动中会产生强大的力,但这种力超过了岩层本身的耐受程度,岩层才发生断裂,并发生错位,称之为断层。当两条断层中间的岩块相对上升,两侧岩块相对下降时,相对上升的岩块称为地垒;往往形成块状山块,像我国的庐山、泰山等。当两条断层中间的岩块相对下降、两侧岩块相对上升时,往往形成地堑,即狭长的凹陷地带。比较著名的有东非大裂谷和我国的汾河平原和渭河谷地等。

    二、外力作用:

    在野外随处可见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特别是风和流水的作用。

    活动时还可以让学生对所见到的地形变化的痕迹拍照,回来后组织摄影展览。

    【地理教案-森林资源教案模板】相关推荐
    铁的性质相关教学方案

    第六章铁第一节铁的性质一.知识教学点1.铁的物理性质。2.铁的化学性质(跟氧气、盐酸、稀硫酸和硫酸铜的反应)。3.钢铁的生锈和防锈。二.重、难、疑点1.重点:铁的化学性质。2.难点:对“铁的化学性质比...

    合理使用洗涤剂

    生活中,我们使用很多种类的洗涤剂,最常见的还是肥皂和洗衣粉。使用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请听我们细细说来。一、少用洗涤剂原则无论是肥皂还是洗衣粉都有一定的碱性,若长期直接接触后,皮肤表面的弱酸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