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地理教案-居民经济初中教案精选
  • 地理教案-居民经济初中教案精选

    发表时间:2022-03-03

    【www.jk251.com - 初中地理教案】

    在我们的初中教学中都离不开教案,教案是教师安排教学的依据,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什么样的初中教案比较高质量?这篇《地理教案-居民经济初中教案精选》应该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目标

    1.了解东南亚人口稠密、华人众多的特点,了解华人、华侨在开发东南亚和支援中国建设中的贡献。

    2.了解东南亚的旅游资源、社会风貌。

    3.掌握东南亚占世界前列的热带经济作物以及锡、石油两种重要矿产的分布。

    4.了解东南亚的经济特点及其发展民族经济的途径。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点,并能认识到一个国家要发展经济,必须独立自主,坚持对外开放。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从东南亚居民和经济特征方面讲述人类活动与自然的关系。

    东南亚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之一,共有五亿多人,居民绝大多数是黄种人,主要分布在大河沿岸平原,河口三角洲和个大岛屿沿海平原上。这些地区适合农业的发展和人类的居住。在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一节中讲解了印尼多火山,土壤肥沃,而本节就介绍印尼人口众多(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农产品比较丰富,体现了自然和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相互联系。

    本节着重讲述了东南亚华侨和华人,总数2000多万人以上,其中取得所在国国籍的称为华人,少数保留中国国籍的称为华侨。华人在东南亚不少国家的居民中占很大的比重,例如新加坡约占77%,马来西亚约占25%。泰国、印尼、越南等过的华人很多。他们在开发东南亚大和增进所在国与中国的友好关系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农业和矿业是本节的重点,教材首先说明东南亚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发展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东南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等热带经济作物产品的最大产地。各国居民以水稻为主要食粮。教材中利用东南亚主要物产的分布图,油棕蕉麻的图画,以及阅读材料,加深学生的印象。东南亚的矿产中,锡矿最重要,锡矿砂的产量占世界一半以上。东南亚石油的储量和产量在世界上也占重要的地位。

    东南亚的自然条件优越,农矿资源也较丰富。但由于过去长时期受殖民统治,致使各国经济结构比较畸形、单一,主要以生产少数几种农、林产品或矿产品为主,加工工业和制造业基础薄弱,经济上仍以初级产品输出为主。目前东南亚各国正在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和劳力,发展加工工业,振兴民族经济。

    东南亚丰富的热带自然风光、众多的美丽的沙滩和岛屿,以及许多名胜古迹和独特的风土人情成为该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旅游者。特别是进些年来,尤其是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有效的措施,使东南亚的旅游业迅速发展加上东南亚各国采取的一系列,使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教法建议

    本节在上一节全面分析东南亚的位置、地形与河流、气候等自然条件后,进一步讲述东南亚居民和经济特征。讲述东南亚居民和经济特征,应充分提供大量形象、生动的图片和声像资料,让学生充分感知,通过分析和综合大量的感性认识,从中概括出对东南亚经济状况和居民的总体特征。而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面对遥远而陌生的地区,直观和形象就更为重要。

    讲述东南亚的居民时,可先结合阅读世界人种分布图,世界人口分布图,联系该地区的自然条件,如印尼多火山,土壤肥沃,许多人愿意在这里耕种,说明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

    结合“吉隆坡华人聚落”彩图和各种图片,介绍华人和华侨最集中的地区,联系历史及目前状况说明他们的巨大贡献,并参考“东南亚华侨”一段,举一些事例加以补充说明。并说明华人和华侨两个概念的不同含义。

    讲述东南亚的物产时,应充分利用地图和图画,并结合有关天然橡胶,油棕,蕉麻的阅读材料,加深学生印象。东南亚地区的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这同当地土壤,气候,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在讲述矿产资源时,应利用矿产符号,引导学生在图上找出锡和石油的主要产区和主要生产国。

    东南亚的经济特征是以原料和半成品输出为主。教学时应说明这是长期殖民统治造成的,目前东南亚各国正努力发展经济,改变这种状态。现在经济也在高速成长。

    用各种风光、名胜古迹引导学生分析出东南亚旅游业在自然,人文方面的优势和特色,如热带自然风光、众多的美丽的沙滩和岛屿,以及许多名胜古迹和独特的风土人情,分析该区旅游发展迅速的原因。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人口稠密,华人分布集中

    【教学难点】主要热带经济作物及矿产产区

    【教学工具】世界人种、人口分布图各种景观图片

    【教学过程】

    (导入)上节我们了解了东南亚的位置、地形和气候特点,现在让我们一起综合分析、评价一下东南亚的自然环境。

    (学生活动)

    (教师总结)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东南亚的水热条件好,土壤肥沃,适合农业的生产和生活,历史上农业发展得最早,养育了大量的人口,因此成为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有五亿人生活在东南亚,绝大多数属黄种人,其中印度尼西亚为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现在我们一起了解一下生活在这里的居民和经济发展状况。

    (板书)第二节居民和经济

    人口稠密

    (提问)东南亚的人口的分布是不平衡的,大部分人口主要分布在大河沿岸平原,河口三角洲和各大岛屿沿海平原上。分小组讨论一下,为什么这样分布?

    (学生活动)

    (归纳总结)大河沿岸平原、三角洲、岛屿沿海平原:交通便利、农业发达,自然条件优越,因此成为人口稠密区。而山区,交通不便,热带雨林的过于湿热,因此人口稀疏。

    印尼人口最多(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主要分布在爪哇岛。我们也了解爪哇多火山,土壤肥沃,在这儿种地,庄稼长的特别好,人们愿意到这里来生活,体现了自然和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相互联系。

    (出示图片)“吉隆坡华人聚落”彩图和各种图片

    (讲解)吉隆坡的唐人街和华人、华侨概念的差别。

    东南亚的人口中华人和华侨占了相当的比例。总数2000多万人以上。他们在开发东南亚大和增进所在国与中国的友好关系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板书)华人众多

    (提问)为什么大批的中国人漂洋过海“下南洋”去谋生呢?除了距离较近以外,是什么吸引他们去呢?

    我们已经分析过了,是优越的自然条件,那么东南亚有那些丰富的物产呢?

    (可分组讨论)

    请同学们看“东南亚农产品分布图”,完成以下内容:

    (1)用绿笔在图上涂绘水稻的分布区,说出水稻的主要生产国。让学生分析大片水稻分布区的地形、河流、气候等自然条件。

    (2)找出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的主要生产国并填表。

    (特别强调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国主要是马来群岛上的国家,因其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比中南半岛更适合发展热带经济作物)

    第二节居民和经济

    2、著名矿产:锡石油

    jK251.com其他人还在看

    居民经济相关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东南亚人口稠密、华人众多的特点,了解华人、华侨在开发东南亚和支援中国建设中的贡献。

    2.了解东南亚的旅游资源、社会风貌。

    3.掌握东南亚占世界前列的热带经济作物以及锡、石油两种重要矿产的分布。

    4.了解东南亚的经济特点及其发展民族经济的途径。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点,并能认识到一个国家要发展经济,必须独立自主,坚持对外开放。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从东南亚特征方面讲述人类活动与自然的关系。

    东南亚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之一,共有五亿多人,居民绝大多数是黄种人,主要分布在大河沿岸平原,河口三角洲和个大岛屿沿海平原上。这些地区适合农业的发展和人类的居住。在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一节中讲解了印尼多火山,土壤肥沃,而本节就介绍印尼人口众多(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农产品比较丰富,体现了自然和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相互联系。

    本节着重讲述了东南亚华侨和华人,总数2000多万人以上,其中取得所在国国籍的称为华人,少数保留中国国籍的称为华侨。华人在东南亚不少国家的居民中占很大的比重,例如新加坡约占77%,马来西亚约占25%。泰国、印尼、越南等过的华人很多。他们在开发东南亚大和增进所在国与中国的友好关系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农业和矿业"是本节的重点,教材首先说明东南亚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发展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东南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等热带经济作物产品的最大产地。各国居民以水稻为主要食粮。教材中利用"东南亚主要物产的分布"图,油棕蕉麻的图画,以及阅读材料,加深学生的印象。东南亚的矿产中,锡矿最重要,锡矿砂的产量占世界一半以上。东南亚石油的储量和产量在世界上也占重要的地位。

    东南亚的自然条件优越,农矿资源也较丰富。但由于过去长时期受殖民统治,致使各国经济结构比较畸形、单一,主要以生产少数几种农、林产品或矿产品为主,加工工业和制造业基础薄弱,经济上仍以初级产品输出为主。目前东南亚各国正在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和劳力,发展加工工业,振兴民族经济。

    东南亚丰富的热带自然风光、众多的美丽的沙滩和岛屿,以及许多名胜古迹和独特的风土人情成为该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旅游者。特别是进些年来,尤其是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有效的措施,使东南亚的旅游业迅速发展加上东南亚各国采取的一系列,使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教法建议

    本节在上一节全面分析东南亚的位置、地形与河流、气候等自然条件后,进一步讲述东南亚特征。讲述东南亚特征,应充分提供大量形象、生动的图片和声像资料,让学生充分感知,通过分析和综合大量的感性认识,从中概括出对东南亚经济状况和居民的总体特征。而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面对遥远而陌生的地区,直观和形象就更为重要。

    讲述东南亚的居民时,可先结合阅读世界人种分布图,世界人口分布图,联系该地区的自然条件,如印尼多火山,土壤肥沃,许多人愿意在这里耕种,说明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

    结合“吉隆坡华人聚落”彩图和各种图片,介绍华人和华侨最集中的地区,联系历史及目前状况说明他们的巨大贡献,并参考“东南亚华侨”一段,举一些事例加以补充说明。并说明华人和华侨两个概念的不同含义。

    讲述东南亚的物产时,应充分利用地图和图画,并结合有关天然橡胶,油棕,蕉麻的阅读材料,加深学生印象。东南亚地区的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这同当地土壤,气候,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在讲述矿产资源时,应利用矿产符号,引导学生在图上找出锡和石油的主要产区和主要生产国。

    东南亚的经济特征是以原料和半成品输出为主。教学时应说明这是长期殖民统治造成的,目前东南亚各国正努力发展经济,改变这种状态。现在经济也在高速成长。

    用各种风光、名胜古迹引导学生分析出东南亚旅游业在自然,人文方面的优势和特色,如热带自然风光、众多的美丽的沙滩和岛屿,以及许多名胜古迹和独特的风土人情,分析该区旅游发展迅速的原因。

    '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人口稠密,华人分布集中

    【教学难点】主要热带经济作物及矿产产区

    【教学工具】世界人种、人口分布图各种景观图片

    【教学过程】

    (导入)上节我们了解了东南亚的位置、地形和气候特点,现在让我们一起综合分析、评价一下东南亚的自然环境。

    (学生活动)

    (教师总结)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东南亚的水热条件好,土壤肥沃,适合农业的生产和生活,历史上农业发展得最早,养育了大量的人口,因此成为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有五亿人生活在东南亚,绝大多数属黄种人,其中印度尼西亚为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现在我们一起了解一下生活在这里的发展状况。

    (板书)第二节

    人口稠密

    (提问)东南亚的人口的分布是不平衡的,大部分人口主要分布在大河沿岸平原,河口三角洲和各大岛屿沿海平原上。分小组讨论一下,为什么这样分布?

    (学生活动)

    (归纳总结)大河沿岸平原、三角洲、岛屿沿海平原:交通便利、农业发达,自然条件优越,因此成为人口稠密区。而山区,交通不便,热带雨林的过于湿热,因此人口稀疏。

    印尼人口最多(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主要分布在爪哇岛。我们也了解爪哇多火山,土壤肥沃,在这儿种地,庄稼长的特别好,人们愿意到这里来生活,体现了自然和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相互联系。

    (出示图片)“吉隆坡华人聚落”彩图和各种图片

    (讲解)吉隆坡的唐人街和华人、华侨概念的差别。

    东南亚的人口中华人和华侨占了相当的比例。总数2000多万人以上。他们在开发东南亚大和增进所在国与中国的友好关系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板书)华人众多

    (提问)为什么大批的中国人漂洋过海“下南洋”去谋生呢?除了距离较近以外,是什么吸引他们去呢?

    我们已经分析过了,是优越的自然条件,那么东南亚有那些丰富的物产呢?

    (可分组讨论)

    请同学们看“东南亚农产品分布图”,完成以下内容:

    (1)用绿笔在图上涂绘水稻的分布区,说出水稻的主要生产国。让学生分析大片水稻分布区的地形、河流、气候等自然条件。

    (2)找出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的主要生产国并填表。

    (特别强调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国主要是马来群岛上的国家,因其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比中南半岛更适合发展热带经济作物)

    第二节

    2、著名矿产:锡石油

    地理教案-中国区域地理初中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主要河湖、主要农产品以及南方人民的生活情况。

    2.使学生掌握本区优越的气候条件与农林果产的关系、长江中上游营造防护林的目的和效益、沿海和内地两大工业地带、主要矿产和能源基地。

    3.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培养学生认识人地关系的思维能力;通过填表,培养学生进行区域特征比较的能力。

    4.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结合本区山青水碧、物产富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结合红壤改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建设,对学生进行国土整治和环境保护的教育;结合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使学生受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针、政策的教育;结合两首诗词,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教学重点1.山青水碧,鱼米之乡。

    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3.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

    4.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

    紫色盆地和红壤丘陵。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媒体

    录像:鱼米之乡,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和林果,长江1998年洪灾;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南方地区矿产、城市和铁路分布图与南方地区主要水电站和核电站的分布图(复合片),红壤,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分布略图,上海市略图;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展示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

    【复习提问】请一同学在投影片上指图说出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再请其他几个同学分别说说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产品、主要能源基地和工业中心等。

    【指图讲述】今天我们学习另一个地区——南方地区。

    【板书】第二节南方地区

    一、基本概况

    1.位置和范围

    2.人口和民族

    【出示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读图】请同学上讲台指图说明南方地区的范围,在地图上找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云贵高原;长江、珠江、洞庭湖、鄱阳湖、太湖。

    【指图总结】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临东海,南濒南海。它包括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和西南各省(区)。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约占全国的55%。

    【提问】请说出南方地区有哪些民族?

    【讲述】南方地区民族众多,以汉族为主。有30多个少数民族,其中人数较多的为壮、苗、彝、土家、布依、侗、白、哈尼、傣、黎等族。

    【板书】二、山青水碧,鱼米之乡

    【录像】鱼米之乡。

    【提问】南方地区为什么成为“鱼米之乡”?

    【展示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指图回答】南方地区河湖众多,盛产淡水鱼等水产品,所以成为“鱼乡”;该地区位于秦岭一淮河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属湿润的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适于水稻等农作物的生长,便成为“米乡”。因此,南方地区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提问】本区除水稻外,还有哪些农作物?一年几熟?

    【讲述】本区热量充足,一年可两熟至三熟。除水稻外,小麦、油菜、棉花、甘薯的产量也很大。

    【板书】1.温暖湿润的气候

    2.河湖众多,淡水鱼产丰富

    3.农作物以水稻、油菜等为主

    【提问】南方地区有哪些经济作物?有哪些经济林木和水果?

    【录像】亚热带、热带的经济作物和林果。

    看完录像后,同学回答,教师板书总结。

    【板书】三、亚热带、热带的经济作物和林果

    1.经济作物:甘蔗、天然橡胶等

    2.水果:柑橘、香蕉、荔枝、桂圆、菠萝、椰子等

    3.经济林木:茶、油茶、油桐、漆、竹、杉、樟等

    【提问】在这些丰富的经济作物和林果基础上,可发展什么工业?(制糖、制茶、丝绸、食品、建筑材料等工业)

    【板书】四、紫色盆地和红壤丘陵

    【展示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指图讲解】紫色盆地指四川盆地。它位于四川省东部。盆地四周被山岭和高原环绕,盆地内部低山丘陵起伏,只有西部的成都平原地势较为平坦,有“天府之国”之称。

    【提问】(1)四川盆地为什么被称为“紫色盆地”?

    (2)四川盆地为什么物产富饶?

    学生阅读课文后回答,教师总结。

    【总结】四川盆地温暖多雨,周围山地的细沙和泥土被流水冲积到盆地底部,它们所含的铁、铝等矿物经过氧化,变成紫红色,久而久之,形成了紫红色的砂岩和页岩,所以四川盆地又被称为“紫色盆地”。

    紫红色的岩石经风化而成的土壤,称为紫色土,含有丰富的磷、钾等养分,比较肥沃。所以四川盆地物产富饶,是全国重要的粮、棉、油菜、甘蔗、柑橘的重要产区。

    【板书】1.紫色盆地

    (1)紫色盆地的形成

    (2)肥沃的紫色土

    【展示投影片】红壤。

    【讲述】这是红壤,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的广大丘陵。

    【板书】2.红壤丘陵

    【提问】红壤有什么特性?如何进行改良和利用?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总结】红壤是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下发育而成的,含铁、铝成分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粘重,是我国南方的低产土壤之一,需要改良。改良的途径有:增施有机肥,补充熟石灰等。

    这种酸性土壤中适宜生长茶树、油茶、杉木、马尾松等。当地人民因地制宜,在红壤丘陵区发展了这些经济林木,并用以保持水土。

    【板书】(1)红壤的性质和改良

    (2)红壤的利用

    【讲述】南方地区除四川盆地的紫色土、南方丘陵的红壤外,在平原地区,由于长期种植水稻,发育成为含有机质丰富、肥沃的水稻土,多呈青灰色。

    【板书】3.平原地区肥沃的水稻土

    【板书】五、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录像】长江1998年洪灾。

    【提问】结合所看录像,回答:为什么要在长江中上游营造防护林?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完善。

    【讲述】长江每年的输沙量虽然只有黄河的1/3,但长期以来,由于滥伐森林,陡坡开荒,使长江中上游地区植被大量减少,水土流失加剧,江河湖泊严重淤积,夏季常受洪水威胁。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就是一次惨重的教训。为避免长江变成“第二条黄河”,防止长江中上游水土继续流失,减少洪涝灾害,改善生态环境,营造防护林已势在必行。

    【板书】1.营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目的

    【展示投影片】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分布略图。

    【提问】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包括哪些省?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图总结。

    【总结】长江中、下游的分界是江西的湖口。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范围指湖口以上的青海、四川、云南、贵州、甘肃、陕西、重庆、湖北、湖南、江西等10省市145个重点县,预计30年内造林3亿亩,为保护长江建设起一道宏伟的绿色屏障。

    【提问】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有何效益?

    【看书】阅读课本第66页“读一读”。

    【回答】到2000年第一期工程结束时,长江中上游森林覆盖率将由20%提高到40%左右,每年土壤侵蚀量可以减少40%以上。各种林木产品的经济收入,每年可新增加约50亿元。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板书】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范围和效益

    地理教案-第初中教案精选


    通过分析中亚地区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感受“人地协调”的和谐美。

    1课时。

    1、教材、地图册、投影片(①“中亚地形”图②“亚欧大陆桥”图、填充图册。

    2、地图:“亚洲地区”图、“亚洲地形”图、“中亚政区、地形”图。

    3、图片:①“俄罗斯、乌克兰、维吾尔等民族人物服饰”图。

    1、复印放大“中亚的国家和地区”图,事先剪好,制成拼图,让学生进行拼图训练。

    “深居内陆的自然环境”一段课文,主要介绍了两方面的内容:(1)自然环境和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关系;(2)“内陆干旱环境”是中亚地区的区域特征。

    本章最后简要介绍了中亚的三个城市——塔什干、阿拉木图和阿斯塔纳。

    要求学生在“中亚地形”图中找出额尔齐斯河,从外流河概念人手,启发学生说出额尔齐斯河是中亚地区的外流河。

    过去——渔业基地,生机勃勃。

    变迁

    变迁现在——水面缩小,鱼类绝迹,盐度增加气候恶化,死气沉沉

    成因:人口增长,盲目开垦,用水剧增。

    改良:控制人口,科学种田,节约用水。

    初步使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应该遵循自然规律”的道理。

    (2)看图11、6“中亚主要矿产和农业生产分布”图,说出:中亚的煤、铁、石油、铜、棉花、小麦、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哪里?

    第1节概述

    1、地形:丘陵、平原为主,沙漠广布

    地理教案-中国的人口初中教案精选


    一、课题:中国的人口(《中国地理》ch2 1)

    二、教学目的:

    1、1、通过讲授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和增长等内容,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情况。

    2、2、知道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给国家、社会、家庭、环境都增加了沉重的负担。了解我国人口问题的严重性。

    3、3、知道一点关于人口与人手、人的生产与物的生产之间的关系。

    4、4、知道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出路,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履行的义务。

    5、5、初步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三、教学重点:

    1、1、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

    2、2、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3、3、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四、教学难点:进行关于“人口的发展要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承载量相适应”的人口观教育。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读图法

    六、教具:中国人口密度图

    七、课时: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引入

    ch2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1中国的人口

    哪位同学知道现在世界上有多少亿人口?中国有多少亿人口?中国人口在世界的地位如何?

    (二)讲解新课

    一、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000年人口普查,我国人口为12.95亿(世界人口约60亿),占世界人口的2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P10图2.1,比较四国面积和人口:中国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垃,但人口人口总数排在世界第一位。与面积相差不多的加拿大、美国相比,我国人口是加拿大的41.9,是美国的4.7倍,可见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

    P10“读一读”。

    我国人口相当于欧洲30多个国家人口之和的2倍多。比非洲和拉美两大地区的人口还多。

    (过渡)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人口又是如何分布的呢?

    二、人口分布不均

    1、1、我国的人口密度

    12.95亿人/960万平方千米≈135人/平方千米,是世界人口密度(30人/平方千米)的3倍多。

    2、2、我国人口的分布

    P11“做一做”。

    P12图2.3。黑河—腾冲一线以东人口密度约200人/平方千米,以西人口密度小于10人/平方千米。

    东部面积仅占全国面积的43%,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94%;西部面积占全国的57%,人口只占6%。因此,我国东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

    哪些省区人口密度大于200人/平方千米?为什么这些地区人口密度大?

    主要集中在东部的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浙江、江苏、四川东部等,这些地区多属平原区,适于人们生产和生活等等。

    由此可知,我国东部人口密度大,尤其是沿海的平原地区,西部密度小。其原因主要是自然、社会经济以及开发时间长短等等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

    (过渡)除了生活在本国的人口,书上还补充介绍了我国的海外移民,P12“读一读”。

    三、华人与华侨

    1、1、概念

    (1)华侨:由我国向海外的移民长期侨居国外并具有中国国籍的,称为华侨。

    (2)华人:由我国到海外的移民已定居国外并取得外国国籍的。(ABC)

    “港澳同胞”“侨乡”

    2、2、华侨和华人热爱祖国,积极支援国家建设。

    3、3、我国对华侨的政策

    赞成和鼓励华侨依自愿原则选择居住国国籍,并关怀和重视保护海外华侨。

    (过渡)我国的人口分布是东南稠密、西北稀疏,我国的人口增长又有什么特点呢?

    四、人口增长过快及带来的问题

    1、1、我国人口增长的突出特点

    P13图2.4:

    ①人口基数大:1949年就达到5.4亿人口,2000年达到12.95亿。

    ②增长速度快:从1949年开始,我国人口呈直线上升的趋势,仅用51年时间人口就增长1倍多,达到了12.95亿,增长速度太快。

    我们计算一下,如果人口自然增长率都为10‰。,那么人口为10亿人与100万人的两个国家每年各增长多少人口?

    10亿人每年增加1000万人口,100万人每年增长1万人口。

    由此可见,我国人口基数大对人口增长所起的影响是相当大的。

    2、2、新中国成立前后人口增长差异的原因

    新中国成立以前为什么人口增长缓慢?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什么人口呈直线上升的趋势?

    旧中国经济落后,战争、灾荒频繁,疫病多、死亡率高,人口增长缓慢。

    新中国成立以来,医疗卫生条件有所改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口出生率提高,死亡率下降。

    (过渡)人口增长过快,带来了什么呢?

    3、3、人口问题

    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马克思认为,人作为消费者是无条件的,是绝对的,只要活着的人,从出生到老死,始终要消费一定数量的生活资料。而作为生产者则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因此,这就决定人口的发展必须与社会经济、贤源、环境相协调。

    了解了这一点,我们来分析一下我国的人口问题到底是什么?

    ①每年我国的粮食、肉类、布匹、住房等都有增长,但由于新增长人口太多,增长财富大部分被增加的人口消费掉了。因此,人民生活水平将得不到改善。

    ②人口多,出现交通拥挤、住房紧张,教育差等社会问题。

    ③对环境破坏程度大。

    ④人均资源量少(P13图2.4)。我国各种资源量都很丰富,居世界前列,但是按人均计算每人占有的数量就不多了,在世界各国的名次中,排在后面。

    (过渡)上述社会问题,环境、资源问题的产生归根结蒂都是由于人口多而产生的,那么根据我国人口多这一问题,我们应采取哪些对策呢?

    五、对策

    1、1、对策:

    我国政府把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之一。实行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人口政策。(“放羊娃”)

    2、2、具体要求:

    晚婚、晚育、少生(DINK)、优生。少生是控制人口增长的关键,优生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前提条件。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有责任为实施这一项国策履行自己的义务。

    (三)小结

    我们对我国的人口特点,人口问题等知识有了初步了解,并应清醒地认识到只有通过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具体办法才能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在实行计划生育的同时,我们还要努力发展生产。只有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的生育观改变了,才能最终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

    (四)作业

    填图册P7~9/一、1~5,二、1~3。

    【地理教案-居民经济初中教案精选】相关推荐
    铁的性质相关教学方案

    第六章铁第一节铁的性质一.知识教学点1.铁的物理性质。2.铁的化学性质(跟氧气、盐酸、稀硫酸和硫酸铜的反应)。3.钢铁的生锈和防锈。二.重、难、疑点1.重点:铁的化学性质。2.难点:对“铁的化学性质比...

    合理使用洗涤剂

    生活中,我们使用很多种类的洗涤剂,最常见的还是肥皂和洗衣粉。使用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请听我们细细说来。一、少用洗涤剂原则无论是肥皂还是洗衣粉都有一定的碱性,若长期直接接触后,皮肤表面的弱酸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