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草原的早晨说课 关于教案的范文精选
  • 草原的早晨说课 关于教案的范文精选

    发表时间:2022-02-24

    【www.jk251.com - 小学的说课教案】

    教师上课前最好是准备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用心编写教案才能促进我们的教学进一步发展,教案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草原的早晨说课 关于教案的范文精选”相关内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草原的早晨》说课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五课)

    一、教材分析

    《草原的早晨》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的一篇文字优美、内容新颖的散文,通过早晨牧民在草原放牧的情景,展现了草原繁荣兴旺的新气象。本堂课的教学设计思想是如何渗透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实现语文素养、音乐素养、审美情趣等多种能力的整合,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件。

    二、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欢乐。

    三、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涌醒来了回荡等生词,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突破重难点的措施: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突破重难点

    五、教学策略:

    (1)以读为本,创设情境,感悟朗读,体现语文课上的书声朗朗。

    (2)以鼓励性评价作为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手段,体现课堂评价的激励作用。

    (3)体现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七、设计思路:

    根据信息时代的特点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和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本课的设计思路是:

    (1)以基于多媒体条件下的学习环境为依托;

    (2)以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的大语文观为基本理念;

    (3)以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为主要学习方法;

    (4)以提高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和语文素养为归宿;

    (5)以培养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欢乐为情感目标。

    八、教学环节设计及意图:

    (一)、欣赏草原风光,初步感知

    对多数学生来说,草原是陌生的。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们设计了欣赏草原风光录像,让学生对草原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在此基础上顺势导入课题:草原的早晨更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美美的来读课题,进入学习情境,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二)、品读课文,体会感悟

    我们在设计这一课时,紧紧围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突破重难点这一主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全文以一个大问题从哪里体会出草原的美丽和欢乐贯穿始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读书感悟、交流体会,然后在全班范围内交流。基于一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情感体验较贫乏,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所以当学生谈到铺满新绿的草原醒来了时,学生对草原醒来了,难以理解,教师借助课件演示:图上先出现宁静的、铺满新绿的草原,接着出现牧民的鞭子,最后出现马牛羊人在活动的情景,随着太阳的升起,画面由暗到亮,与之相配的是舒缓低沉的音乐,接着是啪!啪!的鞭声,最后是各种动物的叫声和人的吆喝声,草原现出一片热闹的景象,在课件播放的过程中,教师配上画外音,草原的夜静悄悄的,随着黎明的临近,牧民的鞭声啪啪地响起,宁静的草原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了。通过这些形象的画面,帮助学生感受草原的宁静,体会草原醒来了的情景。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用朗读唤醒同学们的耳朵,让大家感受到草原醒来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巧妙的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轻而易举的理解了草原醒来了的含义,把观察、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加强了词语与事物表象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会,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突破了教学难点。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写牧民们赶着羊群奔向草原的欢乐场面,在学习这一段时,学生对涌的理解可能会很不到位,因为从没有到过草原的小学生,头脑中对羊儿争先恐后像潮水一般涌出圈门这一景象可以说是一片空白,教师通过课件演示,化抽象为形象,生动的再现了很多羊儿欢快的涌出圈门的景象,让学生感受到一幅鲜活、跳动的画面。在此基础上,教师又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去读课文,学生自然就能把羊儿的多、羊儿的欢乐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三自然段写了远处的羊群和牧羊人的歌声。通过欣赏蓝天上白云飘,蓝天下羊群散布在大草原上,慢慢的移动吃草,牧羊人悠闲的躺在草地上的动画,学生再一次感受到了草原的美丽和牧羊人的快乐。申老师讲解回荡一词时,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她没有照搬词典里的解释,而是通过读书,通过欣赏音乐,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境,去意会。学生在老师创设的音乐情境中,自主地表达自己的感受,理解了词语,丰富了情感,拓宽了词汇。

    总之,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我们成功的创设了情境,让学生理解了一些难懂的词语,深刻的感受到了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

    (三)作业设计:

    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内化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设计了比较开放的作业,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画出草原的美,喜欢唱歌的同学可以用你的歌声表达出草原的美,也可以朗诵一首关于草原的古诗,也可以写一段话,不但拓展延伸了所学知识,同时也体现了学生对知识选择的权利。

    Jk251.coM编辑推荐

    热闹的菜地说课西师版(教案范文精选)


    《热闹的菜地》说课西师版

    一、说教材。

    《热闹的菜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小学语文一年级

    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除本文外,在课文的编排上,本单元还有《种水珠》、《三个伙伴》、《岳飞练字》、《达尔文浇花》和古诗《所见》,这六篇课文,内容生动,反映了儿童的生活情趣,贴近儿童的生活,易于引起孩子们的共鸣,使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生活的乐趣。

    《热闹的菜地》一文以儿歌的形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豆角、茄子、丝瓜、萝卜、番茄、莲藕、辣椒、南瓜等蔬菜的颜色、形状,以及生长地,读起来琅琅上口,易于理解,仿佛把我们带回了美好的童年,是训练孩子背诵的好材料。

    介于此,在本文的教学,便应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孩子感受生活乐趣方面入手。

    二、说学情。

    教育教学的受体是学生,教育教学效果的达成情况也应以学生的所得为

    标准。在《课程标准》中,将教学定位于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最重要的内容,故此,在教育教学中,考虑作为受体学生的应有水平,是教师教学设计的重要出发点之一。本次授课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具体一定的学习能力,但由于年龄较小,又地处山区,以下两方面的特点值得注意:

    1.低年级儿童注意力持久性较弱,在教学设计时应用孩子最欢迎的学习活动形式来转移注意力,激发兴趣。

    2.语言表达不完整,语言表达方式单一、口语多是低年级儿童的常见现象,在教学设计时多种语言表达引导,督促说话的准确、完整,方式的多样性。

    三、说目标。

    根据本课的文本特点及本班学生的实际,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时,

    我定下了以下几个目标:

    1、会认本课11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生活的乐趣,背诵课文。

    3、训练孩子们的语言,做到说一句完整通顺的话。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在《课程标准》中,结合语文是

    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这一学科特点,将语文教学目标分为三个维度,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语文教学中,以此为出发点,设计出旨在体现这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已经成为教学设计的首要问题。但这三个维度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不可割裂开来独立地去理解。在本课中,通过对师生与文本的对话,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训练孩子语言,做到说一句完整通顺的话这一知识能力维度的要求,在这一过程中注重方法的引导,让孩子明确学习方法同样是有效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产生对学习的兴趣产生阅读的兴趣,方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达到感受生活乐趣这情感目标。

    四、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实施以来,一直倡导着新的教学模式,新的教法学法。在教师教法设计中,根据本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媒体展示法、游戏激趣法和情境演示法。在学生的学法中,根据课文形式优美,形象生动的特点,将本课的学法定为自主识字法、游戏巩固法和朗读法。这些教法学法的设计,能在很大程度上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其在教师的引导下,正确有序地走进文本,让课堂成为师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

    五、说流程。

    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教学各个环节均打破教师一统课堂的局面,设计出孩子们的小伙伴小辣椒作为学习向导,让孩子们在小辣椒的带领下,逐步深入蔬菜王国,在进入蔬菜王国的过程中,自主识字记文,在参观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学习。下面我仔细说说各个教学环节:

    (一)谈话引入,揭示新课。

    谈话的内容是让孩子们先说说自己交朋友的情况,然后再由教师转向今天

    的教学内容,是让他们去认识更多的蔬菜朋友。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是迎合孩子爱交朋友的特点,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二是为孩子们提供口语训练的材料,训练孩子们口语能力。

    揭示课题后,告诉孩子们,咱们今天请来了一位小向导,他会成为咱们今天所认识的第一位朋友,但跟他交朋友还不那么容易,要先请大家猜猜他是谁?然后他才能好好地为我们服务呢?在孩子们猜出这位小向导就是小辣椒时,乘机学习新词辣椒,将生字新词教学在此处分开,适当降低了生字新词的难度。这一环节利用谜语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同时选用小辣椒作为本文的向导,一是因为辣椒一词是新词,二是因为辣椒红红的身子,挺可爱,用此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二)认读生字,读通读顺。

    随着小向导的介绍,让孩子们闭上眼睛坐上童话列车驶向第一站,

    在这一站中,小向导为咱们提出了学习要求读儿歌,看谁读得又正确又通顺。在完成这个任务时,教师提出要求,要读正确通顺就得先会认生字,于是叫孩子们用笔勾画出本课生字,多读几遍,然后认读生字卡,正音后同桌互玩说字找字游戏,认准每个字的字音。然后将生字娃娃送回家,读通顺读正确儿歌。《课程标准》中指出,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一年级,又是山区的孩子,语感训练尚处起步阶段,故我将训练点作了适当下调,让孩子们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即要求孩子们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重复、不读错、不读破这五不的要求。

    (三)认识朋友,品读儿歌。

    在孩子们会读后,在小辣椒的提醒下,咱们又坐上童话列车,驶向第二

    站,认识蔬菜娃娃。在这一环节中,设计出两个问题:一是儿歌中为我们介绍了哪几位蔬菜朋友?通过读儿歌,你都知道了你朋友的哪些特点?第一问题在于把握文章的主要角色,第二问在于抓出主要特点。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融合说话训练,让孩子们说完整、说通顺。

    在认识朋友后,紧接着设计出让孩子们自读课文,教师引读,学生间引读等形式,让孩子们读熟读出味儿。

    (四)和韵唱读,背诵儿歌。

    在孩子们读熟儿歌的基础上,让小辣椒带领大家来到了第三站,游乐园。

    在这里,孩子们将放松,在愉悦的配乐声中唱读儿歌,背诵儿歌。孩子们经过紧张的学习,此时已经够累了。在此时如果让孩子们强背,效果不好,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厌学情绪,为此,特融音乐、儿歌于一体,让孩子们轻松背诵。

    (五)拓展延伸,傲游蔬菜王国。

    在各项学习均完成的情况下,由小辣椒带着大家进入蔬菜王国,去结识更

    多的的蔬菜朋友。让咱们的课程由课内走向课外,走向生活。

    六、说板书。

    听爷爷说汉字*语文教学设计 关于教案的范文精选


    听爷爷说汉字*语文教学设计

    听爷爷说汉字

    教学要求: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学会用聪明和恍然大悟造句。

    初步了解汉字的几种构字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启发谈话

    同学们,汉字是记录我们韩民族语言的文字,距今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了。

    齐读课题。

    初读指导

    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1,把课文多读几遍,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看看哪几个自然段是些爷爷说的话,哪些是我说的话。

    检查自学效果。

    指导书写。

    指名试读课文。

    听读课文,了解大意

    教师范读。

    思考:

    爷爷说了哪几个汉字?这些汉字都是怎么造出来的?

    听后回答。

    作业:

    抄写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

    听写词语。

    指名读课文,说说爷爷说了哪几个汉字。

    细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第1~3自然段。

    理解爷爷说的话。

    指读第一句。

    这句话中最早的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指导朗读,体会最早的意思。

    读第二句。

    你看,这像不像一棵小树呀?

    这句话应当用什么样的语气读?

    指读第三句。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为什么给我起林木这个名字?

    理解参天

    指导朗读。

    分角色朗读。

    爷爷又是怎样介绍休和沐的?

    一个人依靠这大树,这不就是在休息吗?

    指导朗读。

    把这句话换个说法。

    进一步理解恍然大悟。

    练习分角色朗读。

    学习第10自然段

    理解赞叹

    可以换为什么词?为什么不用称赞?

    指导朗读。

    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10听爷爷说汉字

    木字形像一幅画

    休字形表示字义

    木字形一部分表音,一部分表义。

    狐狸乌鸦说课精选


    一、教材分析:

    我要说课的内容是长春版二年级上册《乌鸦和狐狸》。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只狐狸用奉承话骗取了乌鸦嘴里叼着的一片肉。课文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狐狸骗肉的过程,形象地告诉我们爱听奉承话容易受骗上当的道理。

    二、学情分析:

    《乌鸦和狐狸》这篇寓言故事的内容,学生在没上学之前就通过看连环画、动画片以及听家长讲述,了解得差不多了。甚至有些孩子能绘声绘色地讲这个故事。只是对课文的寓意讲不清楚。针对以上情况,我确定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下:

    三、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喜欢听奉承话就容易受骗上当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课文,明白喜欢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的道理。

    五、教学流程

    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点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一)借助图片,激趣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集中识字,指导写字。

    (四)品读课文,了解寓意。

    六、设计意图

    本课教学重点就是通过品读狐狸跟乌鸦说的三次话,来体会狐狸善于说奉承话,乌鸦爱听奉承话,才使得狐狸从乌鸦嘴里骗去了肉,从而揭示出爱听好话容易上当的道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狐狸说的三次话为线索,引导学生抓住描写狐狸和乌鸦的神态、语言、动作的词,通过各种形式的读,逐步去感受人物的内心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揭示寓意。主要方法如下:

    1.读。抓住提示语,引导学生读出狐狸在问候时尊敬而又假惺惺的语气,读出狐狸馋得直流口水的味道。

    2.画。引导学生读456自然段时,边读边把狐狸说的话用横线画出来,乌鸦说的话用浪线画出来。

    3.比。比较麻雀和乌鸦的羽毛,听一听乌鸦的叫声。引导学生体会狐狸的用心。

    4.析。通过狐狸对乌鸦所说三次话的对比,分析狐狸为什么要这样说,说得对不对,从而弄清乌鸦是怎么上当受骗的。

    5.演。通过让学生带着头饰朗读课文,创设情境,激发读文兴趣,在有感情的朗读中,进一步体会这篇寓言故事语言的精妙。

    以上就是我对即将讲授内容的初步设计,在授课过程中也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还请各位评委和老师批评指正。

    语文教案 说勤奋 关于教案的范文推荐


    语文教案:说勤奋

    13.说勤奋(使用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懂司马光、童第周有辉煌的成就是因为他们刻苦勤奋。

    2、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教具学具:

    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揭题第一教时

    (板书:勤奋)看到勤奋一词,你会想到什么?学生回答。

    今天我们来学习文章《说勤奋》,文中是如何来说勤奋的。(板书: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生字,读准字音。

    2、自由、轻声读

    您现在访问的是中国旗下教案网article/文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划出不理解的地方。

    3、同桌互读,互问,四人小组讨论疑难问题。

    4、回答教师问题:你懂了什么?

    5、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6、全班质疑问难。

    7、齐读全文。

    三、细读课文,体会词句的意思。

    过度: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1、指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找出主句。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3、体会交流

    你可知道,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设问)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比喻)

    用鲜花比喻成功者所取得的成就

    用汗水、心血比喻成功者付出的努力。

    4、指导朗读。(个人朗读。全班朗读。)

    5、归纳板书

    提出观点

    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这一段用设问的方法提出自己的观点,非常明确,引起读者的思考。

    五、作业抄生字。

    第二教时

    一、复习检查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你懂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2节

    我们继续学习下面的课文。

    1、指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写了谁?(司马光)

    2、写了司马光的几件事?

    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就去玩了,他却在

    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长大以后,他更加勤奋。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

    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

    3、体会交流

    A、哥、弟间的对比,(指导朗读)

    B、小时侯与长大以后的具体描写(指导朗读)

    C、特别醒枕的奥秘

    D、取得的成就(指导朗读)

    6、两件事说明了什么?哪些词语特别能说明司马光的勤奋。

    7、指导朗读

    8、齐读这一段

    9、归纳板书

    这一段分别写了司马光小时侯和长大以后,勤奋学习的事情,举了几个例子,通过对比衬托、细节描写等方法突出描写司马光的勤奋,写得特别生动,读了,我们就仿佛能够看到司马光那认真的样儿。

    三、学习课文第3节

    (以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读课文

    (2)讲童第周的故事

    (3)找出描写童第周勤奋和取得成就的句子。

    经过半年的努力名列前茅。

    后来他远渡重洋产生了很大影响。

    (4)体会交流

    成绩差不是天生,童第周名列前茅、青蛙卵剥离技

    术所产生的影响,这些事实证明,勤能补拙,成功来自勤奋是真理。

    (5)指导朗读

    (6)归纳板书

    天资聪明的人靠勤奋能成才,反之也会流于平庸;基础较差的人靠勤奋同样也能成才,不应自暴自弃。

    举例说明司马光和童第周的成功事例

    四、学习课文第4节

    (1)齐读课文

    (2)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体会交流

    课文通过司马光和童第周古今两个具体事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

    道理: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

    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3)造句:只有才能才能

    (4)归纳板书

    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总结观点学习条件好了,但仍然不能忘了勤奋

    五、默读课文,质疑问难

    六、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

    板书计划

    提出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举例说明司马光和童第周的成功事例

    总结观

    点学习条件好了,但仍然不能忘了勤奋

    语文教案下雪的早晨教学设计之一(教案范文精选)


    语文教案-《下雪的早晨》教学设计之一

    教材分析:

    这首诗歌共三节,描述了宁静的早晨,雪花飘飞,想起了夏天树林里的小孩天真、活泼时的喜悦心情和期盼之心。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通过学习使学生巩固生字,会读一个多音字。能运用各种朗读方法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能结合舷挛募吧钍导世斫饪挝闹写示涞囊馑迹谠亩林谢鄞视铩?br3、理解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1、结合课后第一题,让学生在充分朗读、自学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联想。

    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理解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具体分析问题的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最近刚下了一场雪,大家有没有到雪里玩呀?玩了什么游戏?人们赞美雪,不同的人对雪的感受不同,有这样一位作家,他笔下的雪有别样的滋味。让我们一起来品读。

    二、初读课文,扫请障碍

    1、请同学们大声的把课文读一读,注意看准生字、新词,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生字、新词看准了吗?谁想来大声的读一读?

    三、细读课文,品味感悟

    1、你从诗中读懂了什么?

    学生交流、汇报:作者在第一小节中描写了自己严重的雪景,二三小节诗人此刻却惦记着夏天树林里的一个孩子。

    2、慢慢地、静静地读一读诗歌,找出描写作者在下雪的早晨想到的诗句并细细的读一读。

    3、教师范读,学生闭上眼睛听这篇课文的朗读,展开丰富想象。

    4、播放录像或课件:在静静的画面中想象夏天树林里发生的故事。

    5、交流学生想象的夏天树林中的画面。

    6、指导朗读。

    7、人们常常在冬天时想着夏天,夏天时想着冬天,你有过着类似的经历吗?

    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自由质疑,自主解疑。

    (了解作者艾青,诗中所写的小孩究竟是谁等。)

    五、试着背一背这首诗歌。

    六、总结学习情况。

    板书设计:

    下雪的早晨

    喜悦和期盼

    下雪夏天的树林

    (安静、洁白)(小孩:天真、快乐)

    作业设计:办一份关于雪的手抄报。

    小学科学课教学反思 关于教案的范文精选


    小学科学课教学反思

    《科学》这门课对于学生来说有的内容学生易懂也爱学,可有的离他们很远,他们不懂就不爱学.这就要我们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宽松气氛,让学生敢想敢问敢于表达真情实感。使学生感到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一起探索,研究。若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差甚远或问题提不到要害处,教师要先给予积极鼓励,赞扬他敢于提问的勇气,而后再给予点拨和启发,让他们带着成就感体面地坐下。

    其次,要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解放思想,放下包袱,鼓励学生敢问,爱问。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会质疑的重要性。我们可以通过爱迪生我能孵出小鸡来吗、牛顿苹果为什么往地上掉等具体事例,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善于思索探究的思维品质,使学生懂得疑而能问,已知知识大半、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的道理。还要告诉学生,课堂提问不是老师的专利或某些学生的专利,每个人都可以提问,也只有在大家互相质疑的过程中,自己的思维才能得到发展。

    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学生不会提问,是因为他们不知从哪入手,不知提什么样的问题。起始阶段,教师应注意通过示范提问,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受到启迪,有法可循。当然,在示范提问的基础上,教师还应注意启发引导,让学生尝试提问。

    1.从课题上质疑

    教材中许多课文的课题都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探究和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如教五年级科学第五课《食物链和食物网》,出示课题后,引导学生质疑。问学生:生物的生存需要什么?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为更好地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做了铺垫。

    2.从课题的重点,难点处质疑

    对课题重点、难点的质疑,既有利于学生深入探究本课主题,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这一课题进行教学。如教五年级第四课《土壤里有什么》一课,我问:同学们老师从山里为你们带来了一些礼物,想不想知道它是什么?(师打开用报纸包着的土),千万别小看这些土壤,俗话说:宁要黄土,不要黄金。不信?学了这节课咱们再理论。你知道关于土壤的哪些知识?还想了解有关土壤的哪些知识?(生自由口答,老师随机评价引导)是啊,土壤妈妈养育了许许多多动物和植物,那她是用什么来养育它们的呢?(生:土壤里有水、空气、动植物需要的营养),你认为土壤中还会有些什么?通过这几个问题的交流把本课的重点、难点都体现出来。

    3.从矛盾之处质疑

    在科学课堂上,学生经常会提出自相矛盾的结论,这其实是孩子思维过程的表现。作为老师,要善于抓住和利用这些矛盾,让孩子通过实践得出结论。在《磁铁的力量》一课中,学生拿着磁铁兴致勃勃地靠近不同的物品,填写实验表格。在汇报的时候,同学就毫不客气地争论起来:原来有的学生发现硬币可以被磁铁吸引,但有的学生却发现不行。我没有急于给学生答案,而要学生通过触摸、观察、比较轻重等方式来判断这两种硬币的质地是否一样,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的结论。这时,学生没有刚才的急躁,而是饶有兴趣地认真对比和思考,后来,他们得出结论:它们的质地不同,所以有的可以被磁铁吸引,有的则不行。我进一步引导他们思考,在这次小风波中,你们有什么收获或思考?学生纷纷表示,在以后的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并要多观察,多思考。还有的学生对磁铁的问题十分感兴趣,表示在课后要继续做实验。这样,一方面学生能发现科学活动的许多材料都能从生活中获得,科学从生活中来。另一方面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科学,科学素材随处可见,激发了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浓厚兴趣。

    总之,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采取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学会提问、学会自行探究、学会汇报交流,那么科学探究就更有序更有效,学生就能更切实地自主探究、亲历科学了.

    语文an 关于教案的范文精选


    语文《aneninunün》课堂教学反思

    我班的孩子大部分是农村的孩子,正好上周学校又刚好组织全校师生秋游了一天,所以,我抓住孩子们喜欢游戏,爱听故事的天性。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将整个教学过程编成了一个故事:秋高气爽,拼音朋友们排好队伍去郊外秋游。小朋友丁丁也很想去,于是就恳求妈妈。妈妈同意了,但是,妈妈提出了一个条件,要丁丁先整理好自己的书包。

    丁丁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常常把学习用品随地乱扔,但这回为了能去秋游,他赶紧整理好了书包。妈妈见丁丁今天表现这么好,心里很开心,于是高高兴兴地带上丁丁到郊外去。在郊外,丁丁看到了美丽的田园风光。这个故事本身具有较强的情节性和趣味性,再加上绘声绘色的描述,穿插其间的活动参与,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整个课堂弥漫着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

    一年级的学生好玩、好动,难以长时间的保持注意力,因此,在串讲故事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动静的搭配,收放的调控。在拼音复习结束后,巩固拼读时,我让学生以小小组为单位拼读音节,再离开位置到其他各组走走、看看、读读,然后小小组派代表上台将手中的卡片贴到相应的图片下。最后在突破生字左和右的字形难点时,安排了一个根据老师的口令配乐做动作的游戏。因此,这节课中学生始终保持着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这对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是不容易的。

    本课设计中,有梯度地安排了复习以及句子教学。在复习时,先出现5个前鼻韵母,再出现3个整体认读音节,然后拼读与句子教学有关的部分音节,最后重点拼读与ian相拼的形近音节。在句子教学中,从图入手,说说展现在丁丁眼前的有什么,先说一个个词,再连起来说说句子,然后有顺序的说说丁丁看到了什么,最后朗读句子。这样,从学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化解了难点。

    说课—等差数列前n项的公式--精选版


    深圳中学白教授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公式的运用。

    B、能力目标:

    (1)通过公式的探索、发现,在知识发生、发展以及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联想、归纳、分析、综合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2)利用以退求进的思维策略,遵循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实践中通过观察、尝试、分析、类比的方法导出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培养学生类比思维能力。

    (3)通过对公式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的剖析,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情感目标:(数学文化价值)

    (1)公式的发现反映了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从而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熏陶。

    (2)通过公式的运用,树立学生"大众教学"的思想意识。

    (3)通过生动具体的现实问题,令人着迷的数学史,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树立学生求真的勇气和自信心,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心理体验,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

    教学难点: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的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启发、讨论、引导式。

    教具:现代教育多媒体技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上几节,我们已经掌握了等差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及其有关性质,今天要进一步研究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提起数列求和,我们自然会想到德国伟大的数学家高斯"神速求和"的故事,小高斯上小学四年级时,一次教师布置了一道数学习题:"把从1到100的自然数加起来,和是多少?"年仅10岁的小高斯略一思索就得到答案5050,这使教师非常吃惊,那么高斯是采用了什么方法来巧妙地计算出来的呢?如果大家也懂得那样巧妙计算,那你们就是二十世纪末的新高斯。(教师观察学生的表情反映,然后将此问题缩小十倍)。我们来看这样一道一例题。

    例1,计算:1+2+3+4+5+6+7+8+9+10.

    这道题除了累加计算以外,还有没有其他有趣的解法呢?小组讨论后,让学生自行发言解答。

    生1:因为1+10=2+9=3+8=4+7=5+6,所以可凑成5个11,得到55。

    生2:可设S=1+2+3+4+5+6+7+8+9+10,根据加法交换律,又可写成S=10+9+8+7+6+5+4+3+2+1。

    上面两式相加得2S=11+10+......+11=10×11=110

    10个

    所以我们得到S=55,

    即1+2+3+4+5+6+7+8+9+10=55

    师:高斯神速计算出1到100所有自然数的各的方法,和上述两位同学的方法相类似。

    理由是:1+100=2+99=3+98=......=50+51=101,有50个101,所以1+2+3+......+100=50×101=5050。请同学们想一下,上面的方法用到等差数列的哪一个性质呢?

    生3:数列{an}是等差数列,若m+n=p+q,则am+an=ap+aq.

    二、教授新课(尝试推导)

    师:如果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a1,项数为n,第n项an,根据等差数列的性质,如何来导出它的前n项和Sn计算公式呢?根据上面的例子同学们自己完成推导,并请一位学生板演。

    生4:Sn=a1+a2+......an-1+an也可写成

    Sn=an+an-1+......a2+a1

    两式相加得2Sn=(a1+an)+(a2+an-1)+......(an+a1)

    n个

    =n(a1+an)

    所以Sn=(I)

    师:好!如果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1,公差为d,项数为n,则an=a1+(n-1)d代入公式(1)得

    Sn=na1+d(II)

    上面(I)、(II)两个式子称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公式(I)是基本的,我们可以发现,它可与梯形面积公式(上底+下底)×高÷2相类比,这里的上底是等差数列的首项a1,下底是第n项an,高是项数n。引导学生总结:这些公式中出现了几个量?(a1,d,n,an,Sn),它们由哪几个关系联系?[an=a1+(n-1)d,Sn==na1+d];这些量中有几个可自由变化?(三个)从而了解到:只要知道其中任意三个就可以求另外两个了。下面我们举例说明公式(I)和(II)的一些应用。

    三、公式的应用(通过实例演练,形成技能)。

    1、直接代公式(让学生迅速熟悉公式,即用基本量观点认识公式)例2、计算:

    (1)1+2+3+......+n

    (2)1+3+5+......+(2n-1)

    (3)2+4+6+......+2n

    (4)1-2+3-4+5-6+......+(2n-1)-2n

    请同学们先完成(1)-(3),并请一位同学回答。

    生5:直接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I),得

    (1)1+2+3+......+n=

    (2)1+3+5+......+(2n-1)=

    (3)2+4+6+......+2n==n(n+1)

    师:第(4)小题数列共有几项?是否为等差数列?能否直接运用Sn公式求解?若不能,那应如何解答?小组讨论后,让学生发言解答。

    生6:(4)中的数列共有2n项,不是等差数列,但把正项和负项分开,可看成两个等差数列,所以

    原式=[1+3+5+......+(2n-1)]-(2+4+6+......+2n)

    =n2-n(n+1)=-n

    生7:上题虽然不是等差数列,但有一个规律,两项结合都为-1,故可得另一解法:

    原式=-1-1-......-1=-n

    n个

    师:很好!在解题时我们应仔细观察,寻找规律,往往会寻找到好的方法。注意在运用Sn公式时,要看清等差数列的项数,否则会引起错解。

    例3、(1)数列{an}是公差d=-2的等差数列,如果a1+a2+a3=12,a8+a9+a10=75,求a1,d,S10。

    生8:(1)由a1+a2+a3=12得3a1+3d=12,即a1+d=4

    又∵d=-2,∴a1=6

    ∴S12=12a1+66×(-2)=-60

    生9:(2)由a1+a2+a3=12,a1+d=4

    a8+a9+a10=75,a1+8d=25

    解得a1=1,d=3∴S10=10a1+=145

    师:通过上面例题我们掌握了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在Sn公式有5个变量。已知三个变量,可利用构造方程或方程组求另外两个变量(知三求二),请同学们根据例3自己编题,作为本节的课外练习题,以便下节课交流。

    师:(继续引导学生,将第(2)小题改编)

    ①数列{an}等差数列,若a1+a2+a3=12,a8+a9+a10=75,且Sn=145,求a1,d,n

    ②若此题不求a1,d而只求S10时,是否一定非来求得a1,d不可呢?引导学生运用等差数列性质,用整体思想考虑求a1+a10的值。

    2、用整体观点认识Sn公式。

    例4,在等差数列{an},(1)已知a2+a5+a12+a15=36,求S16;(2)已知a6=20,求S11。(教师启发学生解)

    师:来看第(1)小题,写出的计算公式S16==8(a1+a6)与已知相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生10:根据等差数列的性质,有a1+a16=a2+a15=a5+a12=18,所以S16=8×18=144。

    师:对!(简单小结)这个题目根据已知等式是不能直接求出a1,a16和d的,但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可求a1与an的和,于是这个问题就得到解决。这是整体思想在解数学问题的体现。

    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对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Sn的运用一一剖析,引导学生观察当d≠0时,Sn是n的二次函数,那么从二次(或一次)的函数的观点如何来认识Sn公式后,这留给同学们课外继续思考。

    最后请大家课外思考Sn公式(1)的逆命题:

    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对于所有自然数n,都有Sn=。数列{an}是否为等差数列,并说明理由。

    四、小结与作业。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一起来小结本节课所讲的内容。

    生11:1、用倒序相加法推导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2、用所推导的两个公式解决有关例题,熟悉对Sn公式的运用。

    生12:1、运用Sn公式要注意此等差数列的项数n的值。

    2、具体用Sn公式时,要根据已知灵活选择公式(I)或(II),掌握知三求二的解题通法。

    3、当已知条件不足以求此项a1和公差d时,要认真观察,灵活应用等差数列的有关性质,看能否用整体思想的方法求a1+an的值。

    师:通过以上几例,说明在解题中灵活应用所学性质,要纠正那种不明理由盲目套用公式的学习方法。同时希望大家在学习中做一个有心人,去发现更多的性质,主动积极地去学习。

    本节所渗透的数学方法;观察、尝试、分析、归纳、类比、特定系数等。

    数学思想:类比思想、整体思想、方程思想、函数思想等。

    作业:P49:13、14、15、17

    上一篇:父亲的菜园语文教案示例精选

    下一篇:i

    【草原的早晨说课 关于教案的范文精选】相关推荐
    物理实验教学工作计划三篇(精选)

    物理实验教学工作计划篇一一、指导思想:物理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实验室则是学生学习和进行实验的主要场所,是物理探究学习的主要资源。因此,学校高度重视物理实验室建设,配置必要的仪器和设备,确...

    推荐:英语教学工作计划及总结范文

    一、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理论素养1、本学期要重点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英语课程标准》和《英语课程标准解读》等有关课程改革的材料。学习课程改革专著《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明确英语课程在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