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一化学碱金属知识点总结(小编推荐)
  • 高一化学碱金属知识点总结(小编推荐)

    发表时间:2022-02-18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

    提起各科的教案,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老师可以通过教案来对学生进行更好的教学,用心编写教案才能促进教学进一步发展,怎样写好自己的高中教案呢?小编为你推荐《高一化学碱金属知识点总结(小编推荐)》,希望您喜欢。

    第一节钠

    一、碱金属:锂、钠、钾、铷、铯、钫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都只有一个电子,由于它们的氧化物溶解于水都是强碱,所以称这一族元素叫做碱金属。

    二、钠的物理性质:钠质软,呈银白色,密度比水小,熔点低,是热和电的良导体。

    三、钠的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反应

    4na+o2====2na2o(na2o不稳定)

    2na+o2====na2o2(na2o2稳定)

    2na+cl2===2nacl

    2na+s====na2s(发生爆炸)

    2、与化合物反应

    2na+2h2o====2naoh+h2↑(现象及原因:钠浮于水面,因钠密度比水小;熔成小球,因钠熔点低;小球游动发出吱吱声,因有氢气产生;加入酚酞溶液变红,因有碱生成)

    na与cuso4溶液的反应

    首先是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然后是2naoh+cuso4===cu(oh)2↓+na2so4(有蓝色沉淀)

    注:少量的钠应放在煤油中保存,大量的应用蜡封保存。

    第二节钠的化合物

    一、钠的氧化物(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na2o+h2o===2naoh(na2o是碱性氧化物)

    2na2o2+2h2o===4naoh+o2↑(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na2o2是强氧化剂,可以用来漂白)

    2na2o2+2co2=2na2co3+o2↑(在呼吸面具或潜水艇里可用作供氧剂

    二、钠的其它重要化合物1、硫酸钠芒硝(na2so4.10h2o)用作缓泻剂

    2、碳酸钠na2co3用作洗涤剂

    3、碳酸氢钠nahco3作发孝粉和治胃酸过多

    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比较

    水溶性:na2co3比nahco3大

    与hcl反应速度nahco3比na2co3快

    热稳定性nahco3受热易分解na2co3不易分解

    2nahco3=na2co3+h2o+co2↑(常用此法除杂)

    第三节碱金属元素

    一、物理性质(详见课本107页)

    银白色,柔软,从li→cs熔沸点降低

    二、性质递变规律linakrbcs

    原子半径渐大,失电子渐易,还原性渐强,与水反应越来越剧烈,生成的碱的碱性渐强。

    三、焰色反应

    1、定义:多种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火焰呈特殊的颜色

    2、用品:铂丝、酒精灯、试剂

    3、操作:灼烧→蘸取试剂→放在火焰上观察火焰颜色→盐酸洗净→灼烧。注:焰色反应可用来鉴别物质记住:钠――黄色钾――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jK251.com其他人还在看

    高中教案化学教案 碱金属元素(小编推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碱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原子结构,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来了解它们在性质上的差异及其递变规律。

    2.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教学重点碱金属元素的性质,以及跟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科学方法模式的训练,碱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法。

    教学用品

    1.学生用品(两人一组):金属钾、滤纸、小刀、石棉网、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火柴、镊子。

    2.教师用品:除学生实验用品外,还需要蒸馏水、酚酞溶液、锥形瓶、玻璃片、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提问]碱金属元素包括哪几种元素?

    [板书]锂(Li)、钠(Na)、钾(K)、铷(Rb)、铯(Cs)、钫(Fr)。

    [引入]这些元素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这种内在联系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将从它们的结构特征和性质等方面来进行探讨。由于钫是放射性元素,暂不讨论。

    [板书]第三节碱金属元素

    一、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和碱金属的性质

    (一)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

    [投影](表2-2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

    [讨论]分析表2-2中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可发现什么规律?(前后四人为一组,展开讨论)

    [板书](学生小结)

    1.相同点:最外电子层上都只有1个电子。

    2.递变规律:从锂到铯核电荷数增大,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讲述]碱金属元素在原子结构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及递变规律。我们知道,结构决定性质,因此,我们可以推测碱金属在性质上也存在相似性和递变规律。下面,我们先研究它们的物理性质,请同学们先阅读教材表2-1及相关内容,然后进行下列讨论。

    [讨论]碱金属的主要物理性质有哪些相似性及送变规律?

    [板书](二)碱金属的物理性质

    [投影](学生小结)

    碱金属的物理性质

    1.相似性:(1)银白色(铯略带金色)(2)硬度小(3)密度小

    (4)熔点低(5)导热、导电

    2.递变规律:从锂到铯

    (1)密度呈减小趋势(但钾反常)

    (2)熔点、沸点逐渐降低

    [讲述]一般地说,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单质的密度增大。但从Na到K出现了“反常”现象,根据密度公式,Na到K的相对原子质量增大所起的作用小于原子体积增大所起的作用,因此,K的密度比Na的密度小。

    通过上面的探讨可知,碱金属的主要物理性质跟结构一样存在着相似性及递变规律。那么在化学性质上是不是也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及递变规律呢?

    [讨论]根据碱金属的原子结构,推测碱金属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

    [学生小结]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1个电子,因此,可以推测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它们都与钠相似,都能与氧气等非金属以及水等起反应。但由于从锂到铯核电荷数增大,电子层数增多,所以它们在化学性质上也有一定的差异,也存在递变规律。

    [板书](三)碱金属的化学性质

    1.碱金属与非金属反应

    [讲述]同学们的推测是否正确,还需要通过实验和事实进行论证。

    [学生实验]用镊子取一小块钾,擦干表面煤油后,放在石棉网上稍加热,观察发生的现象。

    [提问]观察到哪些现象?比较与钠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有什么差异?

    (学生回答)钾熔化成小球,剧烈燃烧,钾比钠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

    [提问]从上述现象比较钠与钾失电子能力强弱和金属性。

    (学生回答)钾比钠更易失去电子,金属性更强。

    [讲述]钾燃烧后生成的是比过氧化钾更复杂的氧化物,由于大纲和教材不要求,我们就不讨论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查阅有关资料进行学习。下面我们观察钾与水是如何进行反应的。

    [板书]2.碱金属与水的反应

    [演示实验]教材[实验2-10]。

    [提问]在上述实验中观察到什么实验现象?

    (学生回答)钾块浮在水面上,熔化成光亮的小球,在水面上迅速游动,发出嘶嘶声,溶液变红。

    [提问]钾、钠分别与水反应,何者更剧烈?

    (学生回答)钾更剧烈。

    [提问]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可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回答)钾密度比水的小,熔点较低,与水反应是放热反应,生成物一种是氢气,另一种是氢氧化钾。

    [课堂练习]写出钾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提问]根据上述实验事实比较钾与钠的失电子能力和金属性强弱顺序。

    (学生回答)钾比钠易失去电子,金属性更强。

    [讨论]阅读教材中碱金属反应的有关内容,结合上述两个实验,总结碱金属性质的有关规律。

    (学生小结):

    ①碱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从锂到铯反应越来越剧烈,生成物为氧化物(锂)、过氧化物(钠)、比过氧化物更复杂的氧化物(钾、铷、铯)。

    ②碱金属都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物和氢气。从锂到铯与水反应越来越剧烈。

    ③从锂到铯,碱金属随着核电荷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增强。

    [投影]碱金属的化学性质

    相似性:1.都能与氧气等非金属反应

    4Li+O22Li2O

    2Na+SNa2S

    2.都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物和氢气

    3.均为强还原剂:M-e-==M+(M代表碱金属)

    从锂到铯递变规律:

    1.与氧气反应越来越剧烈。

    2.与水反应越来越剧烈。

    3.金属性逐渐增强。

    [叙述]从上面的实验及大量事实证明,同学们前面根据原子结构所作的推论是合理的,也是正确的,今后我们在学习中要学会这种方法。由于碱金属的化学性质都非常活泼,因此,它们在自然界中都以化合态存在,碱金属的单质都由人工制得。实验室保存碱金属时,都要密封保存,如把K、Na保存在煤油中。

    [投影]巩固练习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锂可以保存在煤油中

    (B)钾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钾

    (C)从锂到铯其密度逐渐增大

    (D)从锂到铯其熔、沸点逐渐降低

    2.碱金属在与氧气、氯气以及水的反应中有什么共同点?

    [小结]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

    结构性质

    作业教材习题三;习题五、2。

    高中教案化学教案 碱金属元素


    第三节碱金属元素

    1.使学生了解碱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来了解它们在性质上的差异及递变规律,为今后学习元素周期律打好基础。

    2.使学生了解焰色反应,并能利用焰色反应检验钾、钠及其化合物。

    3.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碱金属元素的性质以及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方法模式的训练。

    第一课时:投影仪、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烧杯、玻片、水、金属钠、钾、酚酞溶液。

    第二课时:投影仪、酒精灯、装在玻棒上的铂丝,Na2CO3、CuSO4、KCl、BaCl2、CaCl2溶液蓝色钴玻璃。

    共2课时

    第一课时: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和碱金属的性质。

    第二课时:焰色反应及相关练习。

    ★第一课时

    [复习提问]碱金属元素的家庭成员有哪些?为什么把它们称做碱金属?

    [引言]本节课我们就来系统地学习碱金属元素。

    [板书]第三节碱金属元素

    [讲解]人们把锂、钠、钾、铷、铯等叫做碱金属,并把它们放在一起研究,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联系。这种内在的联系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将从它们的结构特征和性质等来进行探讨。

    [板书]一、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

    [教师]首先,我们来分析碱金属元素在原子结构上的差异。

    [投影]

    [学生分析总结]

    [板书]相同点: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

    不同点:随核电荷数的增多,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讲解]根据碱金属元素在原子结构上的特点,我们可进行如下分析:由于元素化学性质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一个电子,因此它们应该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由此可推知它们也应该像碱金属的代表物钠一样,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1价的阳离子,并能与氧气等非金属元素及水发生化学反应。

    现在,我们用实验来证明这个推测。

    [板书]二、碱金属的化学性质

    [演示实验2—9]取Na、K同时放在石棉网上灼烧。

    [演示实验2—10]Na、K分别与水反应。

    [讲解]实验证明,Na、K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K比Na更容易燃烧,K与水反应比Na与水反应更剧烈,说明K的金属性要比Na强。

    元素的结构决定了元素的性质。如果说K与Na的化学性质相似是由于碱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而引起的,那么K比Na性质活泼又应该怎样解释呢?

    [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元素金属性的强弱,是由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的难易程度决定的。碱金属元素随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也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因此,碱金属元素的原子失去最外电子层中电子的能力逐渐增强,也就是说从锂到铯,它们的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K与O2及水反应时要比Na剧烈。

    综合上述实验及分析,我们可得出碱金属的以下性质:

    2Na+O2======Na2O2

    [教师]已知锂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锂,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练习,教师板书]

    4Li+O2======2Li2O

    [讲解]Rb、Cs在室温时,遇到空气会立即燃烧。K、Rb等碱金属与O2反应,会生成比过氧化钠更复杂的氧化物。

    碱金属除了能与O2反应外,还能与Cl2、S等大多数非金属发生反应,表现出很强的金属性,且金属性从锂到铯逐渐增强。

    [过渡]除Na、K外,其他碱金属元素也都可以和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与H2。

    [板书]2.与水的反应

    [教师]请大家写出Na、K、Rb分别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找一个同学上黑板板书]

    2Na+2H2O====2NaOH+H2↑

    2K+2H2O====2KOH+H2↑

    2Rb+2H2O====2RbOH+H2↑

    [教师]预测它们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并证明理由。

    [学生回答]

    [讲解]上面的实验及大量事实说明,碱金属元素随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的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它们的金属性由锂到铯逐渐增强。

    [过渡]由刚才我们所学的碱金属的化学性质可知,碱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随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和递变性。那么,碱金属的物理性质是否也符合上述规律呢?

    大家分析课本上表2—1,并总结出碱金属元素物理性质的特点和递变规律。

    [板书]三、碱金属的物理性质

    [教师]请大家将分析结果填入下表:

    [板书]

    颜色

    硬度

    密度

    熔沸点

    导电导热性

    密度变化

    熔沸点变化

    [学生活动,填表]

    [讲解]因为锂的密度比煤油小,因此,不能保存在煤油里,通常保存在石蜡中。

    [小结]碱金属元素原子结构上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决定了碱金属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投影练习]

    1.下列有关碱金属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单质是很强的还原剂

    B.碱金属与非金属直接化合后都生成盐

    C.随原子的电子层数的增加,单质的熔沸点降低

    D.原子电子层越多,其单质与水反应越剧烈

    E.钾是最活泼的金属

    2.碱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以什么状态存在?说明理由。

    [板书设计]第三节碱金属元素

    一、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

    相同点: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

    不同点:随核电荷数的增多,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二、碱金属的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的反应

    2Na+O2======Na2O

    4Li+O2======2Li2O

    2.与水的反应

    2Na+2H2O====2NaOH+H2↑

    2K+2H2O====2KOH+H2↑

    2Rb+2H2O====2RbOH+H2↑

    三、碱金属的物理性质

    颜色

    均为银白色(Cs略带金色)

    硬度

    柔软

    密度

    较小

    熔沸点

    较低

    导电导热性

    密度变化

    逐渐增大(K特殊)

    熔沸点变化

    单质的熔沸点逐渐降低

    [教学说明]本节课从实验对比和理论分析入手,总结出了碱金属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及递变规律。教师在讲述本节课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从物质的结构入手来分析物质的性质并逐渐使学生学会比较的学习方法,以此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学习元素周期律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碱金属元素【推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性质的异同,能够用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来理解它们性质上的差异和递变规律,为今后学习元素周期律打好基础。

    了解焰色反应的操作及应用。

    能力目标

    通过演示实验现象,培养学生总结、推理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培养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建议

    碱金属知识结构网络图

    在学习完全章后应该指导学生总结出本章内容的知识网络图。这是学生学习的第一个金属元素族,关键是熟悉自然族的学习方法。每一族重点掌握代表物质的性质,其他元素的性质可以利用相似性和递变性的规律加以掌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形成知识结构的网络可以把分散的内容统一起来。为以后学习典型的非金属元素族卤族铺平道路,使得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学习“水到渠成”。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包含两个主要内容:的原子结构及其单质的性质、焰色反应。其中前一部分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难点。

    第一部分内容中,先由两张表格切入,让学生通过表中提供的数据等信息的分析,总结归纳出的原子结构的特点。为后面学习它们的化学性质打好基础,因为结构决定性质,通过总结结构的相同点和递变性,完全可以大胆的预测其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然后利用实验事实验证推测的正确性,这样的学习顺序是对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培养。教材在重点介绍了钠的有关知识之后,由个别到一般,进一步归纳出碱金属性质的相似性与递变性,以及与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从知识基础、科学方法等方面为介绍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等打基础,使将来元素周期律的引出能够做到“水到渠成”。

    第二部分内容中,主要介绍了钠和钾的焰色反应,以及它的正确操作和应用。

    阅读材料“金属钾的发现”,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化学史的教育。

    教学建议

    高一第二章第三节的编写,采用了化学学习中使用较多的科学方法模式,即通过实验和观察,将实验现象和数据等资料加以分析,找出规律性的知识,并根据这些规律性的知识,进一步对一些物质的性质作出推论和预测,当这些推论和预测经过多次论证后,便可将其中的正确部分上升为理论。这种科学方法模式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因此在这一节的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

    1.碱金属单质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原子结构的特点,可以让学生以教材中的两个表格为主要依据,结合前面学过的钠的有关性质,运用对比的方法通过自学、讨论的方法掌握这部分知识。建议从相同点和递变性两方面指导学生总结出规律。

    2.碱金属的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可以让学生结合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去思考,利用规律大胆推测,然后用实验加以验证。此处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机。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此处的实验尤为重要。要做好钾在空气中燃烧以及钾和水反应的实验。可以事先复习钠的有关的实验现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析氧化剂和还原剂,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再通过讲解或者阅读,从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的剧烈程度以及生成物等方面比较Li、Na、K、Rb、Cs与氧气反应,与水反应的不同,从而得出结论:“碱金属的金属性都很强,是强还原剂,而且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而逐渐增强”的结论。从知识基础、科学方法等方面为介绍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等打基础。

    3.在自然界的存在,可以结合它们的化学性质让学生自然地得出结论。此外还应涉及药品的保存,例如:钠和钾应保存在煤油里,锂保存在石蜡中。

    4.焰色反应的教学,可以结合生活实际:美丽的烟火、食盐溅在火焰上呈现黄色。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离子的焰色反应,引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应强调焰色反应的正确操作方法和步骤及其原因,特别指出钾的焰色反应应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并解释原因。讲解焰色反应的应用时应明确它可以用来检验金属或其化合物。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三节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性质的异同,能够用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来理解它们性质上的差异和递变规律,为今后学习元素周期律打好基础。

    (2)了解焰色反应的操作及应用。

    2.能力目标

    通过演示实验现象,培养学生总结、推理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培养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结构性质的相似性,递变性及其原因。

    难点:

    科学方法模式的训练;碱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

    1.的原子结构和物理性质

    [引入]学生上黑板写出的名称、符号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提问]

    (1)的原子结构的相同点是什么?

    最外层有一个电子,在反应中易失掉一个电子,表现出还原性。

    (2)的物理性质是否相似?

    接着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36页[表2—l],碱金属的主要物理物质并加以总结。①色状:银白色金属(铯略带金色光泽)②柔软、密度小,熔点低③有较强的导电导热性。

    [提问]

    (1)的原子结构的不同点是什么?

    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它们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核对于外层电子的束缚能力越来越弱,失电子的能力越来越容易。

    (2)的物理性质有什么变化规律?

    指导学生根据课本第36页[表2—1]与[表2-2],总结出碱金属由于核电荷数的增加,电子层数递增,原子半径渐大,物理性质也有所不同。如:

    a.硬度:柔软,有展性,由小到大;

    b.密度:由小到大,(K反常)。

    c.熔沸点:由高到低,略低于水的沸点,K稍高于人的体温,低于人的体温,除汞外,金属中铯的熔点最低。

    [归纳]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到结论。①在变化规律中有个别反常现象,如钾的密度比钠的密度小,②从密度的大小得到锂的密度比煤油小,得到锂保存在石蜡中,而钠钾则可以保存在煤油中。

    2.碱金属的化学性质

    [讲解]碱金属原子的最外层都是1个电子。则化学性质应与金属钠相似。对比与、、的反应及碱金属其他金属的反应,加上阅读课文,发现与反应只生成氧化物,与反应会生成氧化物和过氧化物,而K与反应除生成氧化物、过氧化物外,还能生成超氧化物。这说明的活泼性,应该是。分析了碱金属与的反应后,再比较钾与水的反应

    [演示实验]课本第37页实验[2—9]与[2—10],教师可边演示边强调操作方法,并要求学生注意比较实验的现象与程度。

    [讲解]通过观察现象可知,钾与反应能产生超氧化钾,且比钠与氧气反应更加剧烈,钾与水反应,与钠与水反应的产物是一样的,但更剧烈。

    [讨论]

    (1)碱金属表现哪些共同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电子层数、原子半径的变化有什么

    联系?

    (2)的原子半径与相应离子半径的关系?

    [小结](1)碱金属的共同的化学性质与递变性

    a.碱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从锂到铯反应越来越剧烈,生成物为氧化物(锂)、过氧化物(钠)、比过氧化物更复杂的氧化物,如超氧化物等(钾、铷、铯)。

    b.碱金属都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物和氢气。从锂到铯与水反应越来越剧烈。

    c.均为强还原剂,我们知道,物质的化学性质是由其本性决定的,的原子结构特点决定了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原子最外层都是一个电子,决定了它们都是活泼的金属,强还原性。而随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减小,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金属活动性逐渐增强,因而,生成氧化物时越复杂,与水反应更剧烈。

    (2)因为为活泼金属,易失去最外层电子使次外层变为最外层,所以其原子半径大于相应的离子半径。如:

    即:原子半径半径。

    3.焰色反应

    [引入]每当我们看到五光十色、绚丽多彩的焰色时就会想:焰火是怎么制造的?为什么燃烧时火焰会有不同的颜色呢?我们下面可以根据演示实验的现象来解释这些问题。

    [演示]课本第38页实验[2—11],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焰色反应的定义。

    [提问]

    (1)每次试验完后,为什么都要用盐酸洗净铂丝(或光洁的铁丝或镍、铬、钨丝)?

    (2)除金属的化合物之外,单质金属能不能有同样的现象?

    (3)在观察钾的火焰颜色时,为什么要隔着蓝色的钴玻璃?

    (4)学习焰色反应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让学生参阅课本封里“焰色反应”彩图,了解除碱金属及它们的化合物外,钙、锶、钡、铜等金属及其化合物也能呈现焰色反应,并重点记忆钠钾焰色反应的颜色。强调指出:由于一般钠盐、钾盐易溶于水,在溶液中又无颜色,无法通过其他反应进行检验“”,所以常常利用焰色反应来检验。

    总结、扩展

    1.总结

    碱金属作为典型的金属族,通过分析、总结的性质变化规律,学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一族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培养了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事物内在的不同和联系的学习方法。

    2.扩展

    学习性质的相同性与递变性的变化规律,掌握了学习元素及化合物性质的规律的方法,为学习其他各族元素及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板书设计

    第三节碱金属

    (-)的原子结构(见下页)

    (二)碱金属单质的物理性质

    相同点:硬度小,熔点低,只能放入石蜡或煤油中保存。

    不同点:密度依次增大(K反常比Na小),熔沸点依次降低,硬度依次减小。

    (三)碱金属的化学性质

    1.与等非金属反应

    (1)与氧气反应

    (过氧化钾、淡黄色)(超氧化钾)

    (2)与反应

    (白烟)(剧烈)

    (爆炸)(剧烈爆炸)

    2.与水反应

    (轻→浮、热→球、氢→游、烈→叫)

    (剧烈、轻微爆炸)

    3.与酸反应

    (剧烈、发生爆炸)

    (更剧烈、强烈爆炸)

    4.与盐溶液

    要点:先与水发生置换,再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

    (溶液由蓝色变无色,并有蓝色沉淀产生,还有气体生成)。

    (溶液由棕黄色变无色,并有红褐色沉淀产生,还原气体生成)。

    [小结]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变化规律

    随核电荷数的增加,电子层数依次增加,原子半径依次增大,还原性依次增强。即:

    (四)焰色反应

    1.定义:(见课本第38页第三自然段)

    2.作用:利用焰色反应,可以测定金属或金属离子的存在。

    高一语文上册孔雀东南飞知识点总结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通过刘兰芝与焦仲卿这对恩爱夫妇的爱情悲剧,控诉了宗法礼教、家长统治和门阀观念的罪恶。

    1、文学常识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因此它也被称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原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最早见于南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它是继《诗经》《楚辞》以后较早的一部古诗总集。后人把《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辞》及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并且前两者又被称为“乐府双璧”。

    乐府诗是一种合乐的古诗,因传自乐府官署而得名,乐府原为汉武帝刘彻设置的音乐机关,专事制作乐章并采集整理各地民间俗乐和歌辞,分别用于朝廷典礼和宴会时演唱。这些乐章、歌辞,后来就叫“乐府”,成为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2、词语读音

    箜篌怀忿槌床哽咽绣腰襦

    葳蕤卑鄙蹑丝履玳瑁流纨

    明月珰磐石拊掌郡丞思量

    量体裁衣否极泰来白鹄婀娜

    踯躅金镂鞍赍钱蟠龙琉璃

    晻晻日暝摧藏蹑履怅然

    戊戌戍守彷徨

    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 精选版


    [课题]:高一化学第三章硫硫酸第一节硫

    [目的]:1、使学生掌握硫的主要性质;

    2、了解硫的重要用途。

    [课型]:元素化合物知识课

    [重点]:硫的性质

    [教法]:比较法和讲练法

    [教具]:铁架台、酒精灯、试管、坩埚钳、铜丝、硫、铁粉

    [复习旧课]: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讲评作业。

    [引入新课]:比较卤族元素的知识来引入新课。

    [新课]:

    第三章硫硫酸(板书)

    第一节硫(板书)

    一、硫的物理性质:(板书)

    复习初中所学过的有关硫的一些知识,简要介绍一些硫的知识及重要性。

    硫的物理性质:黄色,很脆,固态,密度约为水的2倍,不溶于

    水,易溶于二硫化碳。

    二、硫的化学性质:(板书)

    通过比较硫和氧的反应,来推知硫的化学性质。

    1、硫跟金属的反应:(板书)

    演示实验:P63,3-1

    现象:铜丝在硫蒸气中燃烧,生成黑色的硫化亚铜。

    化学方程式:△

    2Cu+S===Cu2S

    演示实验:P64,3-2

    现象:移开酒精灯,反应继续红热地进行,生成黑色的硫化亚铁。

    化学方程式:△

    Fe+S===FeS

    比较硫和金属,氧和金属,氯和金属的反应。

    结论:硫能跟许多金属反应,生成金属硫化物,但硫的非金属性比氧和氯弱。

    2、硫跟非金属的反应:(板书)

    复习初中硫和氧气的反应。

    热化学方程式:

    S(固)+O2(气)==SO2(气)+296.6KJ

    介绍硫和氢气的反应:△

    S+H2===H2S

    三、硫的用途:(板书)

    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内容,介绍硫的用途。

    小结本节课的内容。

    [作业]:P65,1、2、3

    碱金属元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性质的异同,能够用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来理解它们性质上的差异和递变规律,为今后学习元素周期律打好基础。

    了解焰色反应的操作及应用。

    能力目标

    通过演示实验现象,培养学生总结、推理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培养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建议

    碱金属知识结构网络图

    在学习完全章后应该指导学生总结出本章内容的知识网络图。这是学生学习的第一个金属元素族,关键是熟悉自然族的学习方法。每一族重点掌握代表物质的性质,其他元素的性质可以利用相似性和递变性的规律加以掌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形成知识结构的网络可以把分散的内容统一起来。为以后学习典型的非金属元素族卤族铺平道路,使得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学习“水到渠成”。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包含两个主要内容:的原子结构及其单质的性质、焰色反应。其中前一部分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难点。

    第一部分内容中,先由两张表格切入,让学生通过表中提供的数据等信息的分析,总结归纳出的原子结构的特点。为后面学习它们的化学性质打好基础,因为结构决定性质,通过总结结构的相同点和递变性,完全可以大胆的预测其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然后利用实验事实验证推测的正确性,这样的学习顺序是对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培养。教材在重点介绍了钠的有关知识之后,由个别到一般,进一步归纳出碱金属性质的相似性与递变性,以及与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从知识基础、科学方法等方面为介绍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等打基础,使将来元素周期律的引出能够做到“水到渠成”。

    第二部分内容中,主要介绍了钠和钾的焰色反应,以及它的正确操作和应用。

    阅读材料“金属钾的发现”,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化学史的教育。

    教学建议

    高一第二章第三节的编写,采用了化学学习中使用较多的科学方法模式,即通过实验和观察,将实验现象和数据等资料加以分析,找出规律性的知识,并根据这些规律性的知识,进一步对一些物质的性质作出推论和预测,当这些推论和预测经过多次论证后,便可将其中的正确部分上升为理论。这种科学方法模式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因此在这一节的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

    1.碱金属单质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原子结构的特点,可以让学生以教材中的两个表格为主要依据,结合前面学过的钠的有关性质,运用对比的方法通过自学、讨论的方法掌握这部分知识。建议从相同点和递变性两方面指导学生总结出规律。

    2.碱金属的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可以让学生结合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去思考,利用规律大胆推测,然后用实验加以验证。此处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机。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此处的实验尤为重要。要做好钾在空气中燃烧以及钾和水反应的实验。可以事先复习钠的有关的实验现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析氧化剂和还原剂,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再通过讲解或者阅读,从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的剧烈程度以及生成物等方面比较Li、Na、K、Rb、Cs与氧气反应,与水反应的不同,从而得出结论:“碱金属的金属性都很强,是强还原剂,而且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而逐渐增强”的结论。从知识基础、科学方法等方面为介绍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等打基础。

    3.在自然界的存在,可以结合它们的化学性质让学生自然地得出结论。此外还应涉及药品的保存,例如:钠和钾应保存在煤油里,锂保存在石蜡中。

    4.焰色反应的教学,可以结合生活实际:美丽的烟火、食盐溅在火焰上呈现黄色。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离子的焰色反应,引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应强调焰色反应的正确操作方法和步骤及其原因,特别指出钾的焰色反应应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并解释原因。讲解焰色反应的应用时应明确它可以用来检验金属或其化合物。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三节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性质的异同,能够用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来理解它们性质上的差异和递变规律,为今后学习元素周期律打好基础。

    (2)了解焰色反应的操作及应用。

    2.能力目标

    通过演示实验现象,培养学生总结、推理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培养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结构性质的相似性,递变性及其原因。

    难点:

    科学方法模式的训练;碱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

    1.的原子结构和物理性质

    [引入]学生上黑板写出的名称、符号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提问]

    (1)的原子结构的相同点是什么?

    最外层有一个电子,在反应中易失掉一个电子,表现出还原性。

    (2)的物理性质是否相似?

    接着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36页[表2—l],碱金属的主要物理物质并加以总结。①色状:银白色金属(铯略带金色光泽)②柔软、密度小,熔点低③有较强的导电导热性。

    [提问]

    (1)的原子结构的不同点是什么?

    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它们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核对于外层电子的束缚能力越来越弱,失电子的能力越来越容易。

    (2)的物理性质有什么变化规律?

    指导学生根据课本第36页[表2—1]与[表2-2],总结出碱金属由于核电荷数的增加,电子层数递增,原子半径渐大,物理性质也有所不同。如:

    a.硬度:柔软,有展性,由小到大;

    b.密度:由小到大,(K反常)。

    c.熔沸点:由高到低,略低于水的沸点,K稍高于人的体温,低于人的体温,除汞外,金属中铯的熔点最低。

    [归纳]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到结论。①在变化规律中有个别反常现象,如钾的密度比钠的密度小,②从密度的大小得到锂的密度比煤油小,得到锂保存在石蜡中,而钠钾则可以保存在煤油中。

    2.碱金属的化学性质

    [讲解]碱金属原子的最外层都是1个电子。则化学性质应与金属钠相似。对比与、、的反应及碱金属其他金属的反应,加上阅读课文,发现与反应只生成氧化物,与反应会生成氧化物和过氧化物,而K与反应除生成氧化物、过氧化物外,还能生成超氧化物。这说明的活泼性,应该是。分析了碱金属与的反应后,再比较钾与水的反应

    [演示实验]课本第37页实验[2—9]与[2—10],教师可边演示边强调操作方法,并要求学生注意比较实验的现象与程度。

    [讲解]通过观察现象可知,钾与反应能产生超氧化钾,且比钠与氧气反应更加剧烈,钾与水反应,与钠与水反应的产物是一样的,但更剧烈。

    [讨论]

    (1)碱金属表现哪些共同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电子层数、原子半径的变化有什么

    联系?

    (2)的原子半径与相应离子半径的关系?

    [小结](1)碱金属的共同的化学性质与递变性

    a.碱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从锂到铯反应越来越剧烈,生成物为氧化物(锂)、过氧化物(钠)、比过氧化物更复杂的氧化物,如超氧化物等(钾、铷、铯)。

    b.碱金属都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物和氢气。从锂到铯与水反应越来越剧烈。

    c.均为强还原剂,我们知道,物质的化学性质是由其本性决定的,的原子结构特点决定了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原子最外层都是一个电子,决定了它们都是活泼的金属,强还原性。而随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减小,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金属活动性逐渐增强,因而,生成氧化物时越复杂,与水反应更剧烈。

    (2)因为为活泼金属,易失去最外层电子使次外层变为最外层,所以其原子半径大于相应的离子半径。如:

    即:原子半径半径。

    3.焰色反应

    [引入]每当我们看到五光十色、绚丽多彩的焰色时就会想:焰火是怎么制造的?为什么燃烧时火焰会有不同的颜色呢?我们下面可以根据演示实验的现象来解释这些问题。

    [演示]课本第38页实验[2—11],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焰色反应的定义。

    [提问]

    (1)每次试验完后,为什么都要用盐酸洗净铂丝(或光洁的铁丝或镍、铬、钨丝)?

    (2)除金属的化合物之外,单质金属能不能有同样的现象?

    (3)在观察钾的火焰颜色时,为什么要隔着蓝色的钴玻璃?

    (4)学习焰色反应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让学生参阅课本封里“焰色反应”彩图,了解除碱金属及它们的化合物外,钙、锶、钡、铜等金属及其化合物也能呈现焰色反应,并重点记忆钠钾焰色反应的颜色。强调指出:由于一般钠盐、钾盐易溶于水,在溶液中又无颜色,无法通过其他反应进行检验“”,所以常常利用焰色反应来检验。

    总结、扩展

    1.总结

    碱金属作为典型的金属族,通过分析、总结的性质变化规律,学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一族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培养了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事物内在的不同和联系的学习方法。

    2.扩展

    学习性质的相同性与递变性的变化规律,掌握了学习元素及化合物性质的规律的方法,为学习其他各族元素及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板书设计

    第三节碱金属

    (-)的原子结构(见下页)

    (二)碱金属单质的物理性质

    相同点:硬度小,熔点低,只能放入石蜡或煤油中保存。

    不同点:密度依次增大(K反常比Na小),熔沸点依次降低,硬度依次减小。

    (三)碱金属的化学性质

    1.与等非金属反应

    (1)与氧气反应

    (过氧化钾、淡黄色)(超氧化钾)

    (2)与反应

    (白烟)(剧烈)

    (爆炸)(剧烈爆炸)

    2.与水反应

    (轻→浮、热→球、氢→游、烈→叫)

    (剧烈、轻微爆炸)

    3.与酸反应

    (剧烈、发生爆炸)

    (更剧烈、强烈爆炸)

    4.与盐溶液

    要点:先与水发生置换,再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

    (溶液由蓝色变无色,并有蓝色沉淀产生,还有气体生成)。

    (溶液由棕黄色变无色,并有红褐色沉淀产生,还原气体生成)。

    [小结]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变化规律

    随核电荷数的增加,电子层数依次增加,原子半径依次增大,还原性依次增强。即:

    (四)焰色反应

    1.定义:(见课本第38页第三自然段)

    2.作用:利用焰色反应,可以测定金属或金属离子的存在。

    碱金属元素【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碱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来了解它们在性质上的差异及递变规律,为今后学习元素周期律打好基础。

    2.使学生了解焰色反应,并能利用焰色反应检验钾、钠及其化合物。

    3.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教学重点

    的性质以及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模式的训练。

    ●教学用具

    第一课时:投影仪、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烧杯、玻片、水、金属钠、钾、酚酞溶液。

    第二课时:投影仪、酒精灯、装在玻棒上的铂丝,Na2CO3、CuSO4、KCl、BaCl2、CaCl2溶液蓝色钴玻璃。

    ●课时安排

    共2课时

    第一课时:的原子结构和碱金属的性质。

    第二课时:焰色反应及相关练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提问]的家庭成员有哪些?为什么把它们称做碱金属?

    [引言]本节课我们就来系统地学习。

    [板书]第三节

    [讲解]人们把锂、钠、钾、铷、铯等叫做碱金属,并把它们放在一起研究,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联系。这种内在的联系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将从它们的结构特征和性质等来进行探讨。

    [板书]一、的原子结构

    [教师]首先,我们来分析在原子结构上的差异。

    [投影]

    [学生分析总结]

    [板书]相同点: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

    不同点:随核电荷数的增多,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讲解]根据在原子结构上的特点,我们可进行如下分析:由于元素化学性质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一个电子,因此它们应该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由此可推知它们也应该像碱金属的代表物钠一样,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1价的阳离子,并能与氧气等非金属元素及水发生化学反应。

    现在,我们用实验来证明这个推测。

    [板书]二、碱金属的化学性质

    [演示实验2—9]取Na、K同时放在石棉网上灼烧。

    [演示实验2—10]Na、K分别与水反应。

    [讲解]实验证明,Na、K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K比Na更容易燃烧,K与水反应比Na与水反应更剧烈,说明K的金属性要比Na强。

    元素的结构决定了元素的性质。如果说K与Na的化学性质相似是由于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而引起的,那么K比Na性质活泼又应该怎样解释呢?

    [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元素金属性的强弱,是由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的难易程度决定的。随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也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因此,的原子失去最外电子层中电子的能力逐渐增强,也就是说从锂到铯,它们的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K与O2及水反应时要比Na剧烈。

    综合上述实验及分析,我们可得出碱金属的以下性质:

    点燃

    [板书]1.与非金属的反应

    2Na+O2======Na2O2

    [教师]已知锂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锂,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练习,教师板书]

    4Li+O2======2Li2O

    [讲解]Rb、Cs在室温时,遇到空气会立即燃烧。K、Rb等碱金属与O2反应,会生成比过氧化钠更复杂的氧化物。

    碱金属除了能与O2反应外,还能与Cl2、S等大多数非金属发生反应,表现出很强的金属性,且金属性从锂到铯逐渐增强。

    [过渡]除Na、K外,其他也都可以和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与H2。

    [板书]2.与水的反应

    [教师]请大家写出Na、K、Rb分别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找一个同学上黑板板书]

    2Na+2H2O====2NaOH+H2↑

    2K+2H2O====2KOH+H2↑

    2Rb+2H2O====2RbOH+H2↑

    [教师]预测它们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并证明理由。

    [学生回答]

    [讲解]上面的实验及大量事实说明,随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的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它们的金属性由锂到铯逐渐增强。

    [过渡]由刚才我们所学的碱金属的化学性质可知,的化学性质随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和递变性。那么,碱金属的物理性质是否也符合上述规律呢?

    大家分析课本上表2—1,并总结出物理性质的特点和递变规律。

    [板书]三、碱金属的物理性质

    [教师]请大家将分析结果填入下表:

    [板书]

    LiNakRbCs

    颜色

    硬度

    密度

    熔沸点

    导电导热性

    密度变化

    熔沸点变化

    [学生活动,填表]

    [讲解]因为锂的密度比煤油小,因此,不能保存在煤油里,通常保存在石蜡中。

    [小结]原子结构上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决定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投影练习]

    1.下列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单质是很强的还原剂

    B.碱金属与非金属直接化合后都生成盐

    C.随原子的电子层数的增加,单质的熔沸点降低

    D.原子电子层越多,其单质与水反应越剧烈

    E.钾是最活泼的金属

    2.在自然界中以什么状态存在?说明理由。

    [板书设计]第三节

    一、的原子结构

    相同点: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

    不同点:随核电荷数的增多,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二、碱金属的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的反应

    点燃

    2Na+O2======Na2O

    点燃

    4Li+O2======2Li2O

    2.与水的反应

    2Na+2H2O====2NaOH+H2↑

    2K+2H2O====2KOH+H2↑

    2Rb+2H2O====2RbOH+H2↑

    三、碱金属的物理性质

    LiNakRbCs

    颜色

    均为银白色(Cs略带金色)

    硬度

    柔软

    密度

    较小

    熔沸点

    较低

    导电导热性

    密度变化

    逐渐增大(K特殊)

    熔沸点变化

    单质的熔沸点逐渐降低

    [教学说明]本节课从实验对比和理论分析入手,总结出了性质的相似性及递变规律。教师在讲述本节课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从物质的结构入手来分析物质的性质并逐渐使学生学会比较的学习方法,以此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学习元素周期律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中教案高一语文上册诗经知识点总结__万能通用篇


    一、词语

    氓蚩蚩愆期将子无怒垝垣

    尔卜尔筮咎言载笑载言于嗟鸠兮

    桑葚犹可说也其黄而陨自我徂尔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罔极靡有朝矣

    咥笑夙兴夜寐隰则有泮玁狁

    不遑靡盬孔疚骙骙小人所腓

    象弭鱼服雨雪霏霏信誓旦旦

    二、成语

    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劳。

    信誓旦旦:誓言诚恳可信。

    三、文学常识: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5XX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

    2、《诗经》按乐曲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指十五国风,绝大部分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诗宫廷乐歌;“颂”有“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3、《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4、《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现实主义的《诗经》与屈原浪漫主义的骚体作品交相辉映,并称“风骚”。

    高一化学必修一碳族元素方程式总结【精】


    高一化学碳族元素方程式:

    sio2+2naoh==na2sio3+h2osi+o2==sio2↑(加热)

    sio2+2c==si+2co↑(高温)sio2+cao==casio3(高温)

    c+2cl2==ccl4(加热)c+si==sic(高温)

    2h2so4(浓)+c==co2↑+2h2o+2so2↑加热

    c+4hno3(浓)==co2↑+4no2↑+2h2o

    sio2+4hf==sif4+h2o制磨砂玻璃

    naco3+sio2==na2sio3+co2↑

    caco3+sio2==casio3+co2↑此二者需高温,为制造玻璃的步骤

    金刚石、晶体硅:原子晶体石墨:混合晶体

    别称总结

    苛性钠naoh纯碱、苏打na2co3小苏打nahco3漂白粉ca(clo)2

    碱石灰cao、naoh的混合物石膏caso4"2h2o生石膏2caso4"h2o

    高岭石al2(si2o5)(oh)4石英sio2

    关于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新教材教案的高中教案推荐


    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化学在人类进步中的作用。

    2.使学生明确在高中阶段为什么要继续学习化学。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4.通过了解我国在化学方面的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引言]在高中,化学仍是一门必修课。“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这句话引自美国著名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西博格教授的一次讲话。也许我们对这句话的含意还知之甚少,相信学完本节课后一定会同意西博格教授的观点,对化学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化学经历了史前的实用技术阶段到以原子-分子论为代表的近代化学阶段,以及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物质结构理论为代表的现代化学阶段

    早期的化学只是一门实用技术,在这一方面我国走在世界的前列。我国的四大发明有两项是化学的成就。我国的烧瓷技术世界闻名。精美的青铜制品(见彩图)世上罕见,以上这些科学技术在世界人类的进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对药物化学和冶金化学的广泛探究之下,产生了原子-分子学说,使化学从实用技术跨入了科学之门。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人们发现了大量元素,同时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根本性规律——元素周期律。现代物质结构理论的建立,使物质世界的秘密进一步揭开,合成物质大量出现。

    我国的化学工作者也做出了突出贡献。牛胰岛素的合成是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具有生命活性的蛋白质,为人类探索生命的秘密迈出了第一步。

    化学理论发展促进了合成化学发展。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渗透,促进了材料、能源等科学的发展。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一直是人类进步的重要里程碑。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都是以材料作标志。没有半导体材料就没有计算机技术;没有耐高温、高强度的特殊材料就没有航天技术;没有光导纤维就不会有现代通讯;没有合成材料,今天的生活还会这么丰富多彩吗?

    [设问]除了合成材料外,人类社会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化学解决呢?

    化石能源是有限的,提高燃烧效率,开发新能源需要化学;保护人类居住的环境需要化学;提高农作物产量,解决吃饭问题需要化学;维护人体健康更离不开化学,我们不难看出在社会发展中,化学所起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

    [设问]怎样才能运用化学知识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呢?

    (请同学们看课本图5,并讨论)

    [一分钟演讲]:请学生根据本节课提供的素材和自己的体会,做一分钟演讲:“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过渡]化学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如此重要,应该如何学好化学呢?

    [讲解]除了要注重化学实验,掌握有关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重视科学方法的训练十分重要。在化学研究中常用的科学方法有实验法、模型法、逻辑法等。

    在化学学习中,我们要从实验中获取大量的感性知识;许多结论要通过实验验证;许多未知需要实验去探索;作为研究化学必备的实验技能需要通过做实验去提高。

    目前的实验条件下,原子用眼睛不能直接看到,要研究化学规律必须了解原子的结构,这就需要建立原子的模型,通过模型去想象原子的真实结构。不仅原子需要,分子也需要,前面的牛胰岛素分子模型,是许多科技工作者汗水的结晶。因此,模型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高一化学碱金属知识点总结(小编推荐)】相关推荐
    [year+]年高考地理季现象的经典总结 万能通用篇

    地理现象1月7月地球公转一月初,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快,北半球冬半年较短七月初,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慢,北半球夏半年较长正午太阳高度12月22日,南回归线及以南地区达最...

    关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高中教案推荐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介绍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意识;通过学习和查阅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及世界能源储备和开发;通过布置研究性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