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发表时间:2022-02-17

    【www.jk251.com -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现在,很多初中教学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的教学生活当中十分常见,要想在教学中不断进取,其秘诀之一就是编写好教案。怎样写好自己的初中教案呢?小编为你推荐《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希望您喜欢。

    5.1本章主要内容:1、让同学们学会收集数据的一般步骤与方法及数据的表示方法。感受生活环境的不确定性,同时发现不确定现象背后存在的规律,并能体会到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学。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章学习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调查收集数据的一般步骤:(1)明确调查问题(2)确定调查对象(3)选择调查方法(4)展开调查(5)记录结果(6)得出结论。例如:如果把你想知道你们班同学最喜欢哪个电视节目便可用下列方法去了解。①调查的问题是:最喜欢哪个电视节目。②调查对象:班级52位同学。③调查方法:民意调查。④展开调查:每们同学将自己喜欢的节目写在纸上交到主持人手中。⑤记录结果。用统计表将结果统计出来。节目种类新闻动画片电视剧其它频数5231014频率0.0970.4420.1920.269⑥得出结论:动画片最受欢迎。二、收集数据常用的方法:(1)民意调查:如投票选举。(2)实地调查:现场进行观察、收集、统计数据;(3)媒体查询:报纸、电视、电话、网络等都是媒体。三、数据的表示方法:(1)用统计表直接表示文字信息。(2)用统计图直观表示文字信息。要学会根据题意选择不同的统计图。①表示单个对象或单个因素的绝对统计数据较适合于用折线统计图或条形统计图。表示单个对象或单个因素的变化情况较适合于折线统计图。②表示多个对象或多因素的绝对统计数据较适合于条形统计图。例:用适当的统计图表示第21届世界大学运动会获得的奖牌情况。国家金牌银牌铜牌中国542524美国211313俄罗斯141920日本141425③表示多个对象或多因素的相对统计数据较适合于扇形统图(画扇形统计图时要注意各部分的量所表示的百分数之和否是1,同时也要注意也量之间不能相容性。)例1:下列表格的调查结果可以用扇形统计图表示吗?若可以,画出扇形统计图;若不行说明理由网上购物60.5%网上学校54.7%网上通讯52..4%网上炒股50.9%网上游戏服务38%答:不可以。不仅因为各百分数之和大于1而且各事物之间具有相容性。例2:某班40人一次数学测验成绩如下表各分数段(包括各两个端点的分)60—7070——8080分以上的90分以上的人数5102513要将以上数据用扇形统计图表示出来就要注意到80分以上的人数包括90分以上的这部分人数。所以需先将80分到90分这部分人数求出来后才能可画统计图。由表中数据可知80分以上到90分这部分的人数为12人四、概念的理解频数:考察对象出现的次数。频率:考察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确定事件:事件在实验中是否发生是我们能够预先确定的,就称这事件为确定事件。否则就称为不确定事件。不可能事件: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不太可能事件:发生可能性很小的事件。必然事件: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可能事件:可能会发生也可能不会发生的事件。五、规律方法指导1、用数据说话习惯在现实世界中,有不少问题(如推荐候选人的问题)是不能靠套用公式、结论的办法解决的,需要在观察和积累数据的基础上,经过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才能给出答案。2、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收集数据的基础上我们往往采用统计表或统计图直观明了地表示数据。3、比较的思想方法三种统计图各有特色,反映的侧重点各不同,要在认真比较的基础上更准确地把握,从而在应用时适当选择。4、分类的思想在研究事件发生的各种情况时体现分类的思想,将所有事件分成三类:必然发生的、不可能发生的和可能发生的,又将可能发生的按可能性大继续分类,在掌握应区分数学语言与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六、本章知识结构图

    jK251.com其他人还在看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一、素质教育目标

    ㈠知识教学点

    ⒈使学生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⒉初步掌握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数量关系定理及其运用。

    ㈡能力训练点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一)一、教学指导思想本节内容是苏教版课程标准本数学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的内容,依据新课标的理念,主要从以下几点出发进行教学设计。1、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意识,用数学方法研究实际问题的意识。2、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过程,培养科学探究数学问题的方法。3、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活动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讨论,使学生的探索能力得到发展。4、立足教材,发展课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原理的合理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的兴趣。二、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一共四课时,第一课时内容是有理数的加法,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学应结合具体情境和生活经验中的数学信息,发现并提出问题,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积极寻找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体验在解决问题时如何与他人合作、交流。在这一节课中要求学生自主推导出有理数加法法则,熟练地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为以后整式运算打下基础,有理数的加法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同号相加,二是异号相加,三是与0相加,比较困难的是异号相加时的符号与绝对值的处理。同时让学生体会有理数加法的合理性。在教学过程中要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在前面3节学过了负数,绝对值与相反数,为本节的学习作好了铺垫,在教学过程中不宜在数字运算方面设置障碍,关键是让学生熟练地掌握运算法则,随着知识的积累、技能的提高、数感的增加,再逐渐提高要求。还应注意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其情感。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推导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计算。教学难点:让学生对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认同。本节关键:是对和的符号、绝对值与加数的符号、绝对值之间关系的理解,学生自主推导可能有困难,教学中设计了足球比赛的净胜球的计算和学生在数轴上走动的实验,通过两次计算结果的比较归纳出其间的关系。课时安排:一课时。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已学习过正数与0(非负数)的加法,前面2小节学习使学生对负数,绝对值与相反数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这种认识还不是很深刻的,可能对负数心存畏惧。在这种情况下展开有理数的加法,学生对负数相加的理解可能有一定的难度,而且这种情形在实际生活中遇见的比较少,这就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用了两个具体的情境,来降低难度,特别是其中的数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教学准备:1、制作相关的cai课件。2、在教室门前(操场上)用熟石灰画六条数轴。3、多准备几副扑克牌。4、为学生准备学案(其中包括三个表格)。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能用自己的话表述有理数的加法法则。2、能利用法则熟练的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3、学生自主总结有理数加法的二个步骤。(一是确定符号、二是求绝对值)。(二)能力目标:1、通过数学实验,数学游戏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能力。2、通过具体情境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分类”的数学思想在解决实际数学问题中的应用。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3、通过合作、交流等学习,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心他人的良好品德。注:教学过程附后五、教学过程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创设(1)用cai展示2005年世青赛,观看中国队在赛场上的比赛,摘录其中精彩的射门片段。学生观看录像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2)在足球比赛中,要衡量一个球队的竞技水平可以计算比赛的净胜球数,只要把两场比赛结果加起来即可,下表中是世青赛中中国队的几场不俗战绩:(表一)赢球数净胜球数算式主场客场-3-2-3232-3-2300-3友情提示:赢球记为“+”,输球记为“-”(3)问: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能否算出的每次的净胜球,算式该如何写出?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参与某一组讨论,并填写左表(一),投影所填的结果,师生共同订正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解决问题,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更好进入探究阶段。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和的符号,绝对值与加数的符号,绝对值间有何关系。友情提示:有理数由两部份组成,一部份是符号,二部份是绝对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看哪组讨论热烈,教师参与另一组讨论,各组先保留各自见解。培养学生自生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情境体验数学实验:将学生按自然组分成六组,交待需要注意的问题。(表二)组别第一次第二次结果算式第一组4-2第二组-42第三组42第四组-4-2第五组40第六组-40学生走出教室,来到事先画好数轴的地方。一学生站在原点,另一学生按左表中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走动,其余学生记录走动的哪位学生在数轴上的位置,填写左表中的空白位置。学生做完实验后回到教室。让学生亲身经历,明确任务,协作完成,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也是具体的,可感的。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规定其中一个方向为正(视具体情况而定),教师参与其中一组活动。探索求知(1)问:以上两表中有无相同类型的,找出相同类型的算式?友情提示:从加数的符号上寻找相同类型的算式。(2)把相同类型的式子写在一起。正数+正数:_______,_______负数+负数:_______,_______正数+负数:_______,_______负数+正数:_______,_______正数+0:_______,_______0+负数:_______,_______并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出符号和绝对值。(3)问:和的符号,绝对值与加数的符号,绝对问有何关系。教师参与一组讨论并巡回进行适当的点拨,师生共同总结法则并填写下表:(表三)类型符号绝对值同号异号与0相加学生举手回答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组推荐一名代表发言,说出自己的见解,填好左表(三),并用投影仪投影,找出最好的一份。挖掘学生已有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表述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学以致用(1)例题讲解例:计算①(-180)+(+20)②(-15)+(-3)③5+(-5)④0+(-2)解:(略)教师板书问:有理数的加法可分为几步进行?一是确定符号,二是求绝对值。(2)牛刀小试:计算:①(-13)+25②(-52)+(-7)③(-23)+0④5.2+(-5.2)教师对其中易出错进行重点强调(3)在玩中学:同位同学发半副扑克牌,并制定游戏规则红色数字为负:扑克牌的黑色数字为正,且j为11,q为12,k为13,a为1,j0ker为0奖惩:说不出两数的和或者反应比较慢的学生,下午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去清除教室门前(操场上)所画的数轴。学生口述解题过程学生口答四生板演最后由学生指出解题中的错误洗好牌,同位每人任抽一张,合在一起,由其中一位学生口答两数之和,然后再轮流回答培养学生一定的解题规范培养学生的表述能力,把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在游戏活动中能不知不觉的掌握知识同时减少学生听课疲劳同时对学生进行热爱环境的教育点拨升华(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何收获?(2)发散思维:小学学习的加法,其和一定大于每一个加数,但引进负数以后是否还有这样的结论?如果没有可得到何结论?友情提醒:若不好研究能否考虑分成几种类型去研究。(3)在我们实际生活中会不会遇见用有理数加法可以解决的实际问题呢?自我评价本节学习的收获与不足学习延伸加深学生对有理数加法认识,同时让学生体会“分类”的数学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应用作业:在课本上习题中自己选择4~6题作为作业.

    上一篇: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1)

    下一篇:案例:有理数的加法

    经典初中教案我国地理知识点整理


    我国省级行政区记忆口诀

    京津沪渝直辖市,蒙宁新藏桂自治

    一国两制台港澳,东北三省黑吉辽

    冀晋鲁归华北,苏浙皖赣在华东

    湘鄂豫归华中,华南还有粤闽琼

    川滇黔归西南,西北还有陕甘青

    我国之最

    面积最小的省是澳门,面积最大的省是xq

    纬度最高的省是黑龙江,纬度最低的省是海南

    跨经度最广的省是内蒙古,跨纬度最广的省海南省

    人口最多的省河南,人口最少的省澳门。

    中国铁矿:

    我国铁矿有八家,内蒙白云湖北大。

    辽宁鞍山和本溪,河北迁安安徽马。

    海南铁矿在石碌,四川一朵攀枝花。

    我国七大古都

    七大古都是北京,西安南京杭州城;

    河南洛阳和开封,安阳殷墟史料重。

    北京故宫天安门,颐和园及八达岭。

    西安大小两雁塔,骊山华清池秦陵。

    南京雨花台江桥,蓄武湖和中山陵。

    杭州西湖双十景,灵隐寺与飞来峰。

    洛阳龙门石窟精,白马少林寺着名。

    开封铁塔和龙亭,相国寺钟观音听。

    中国煤矿:

    中国煤矿有十一,开滦峰峰省份冀。

    辽宁煤矿是阜新,大阳西山在山西。

    安徽淮北江苏徐,黑龙抓住鹤和鸡,

    平顶山矿省份豫。

    有色金属矿:

    德兴铜矿在江西,湖南锡矿山产锑。

    贵州铜仁产汞矿,云南个旧出产锡。

    甘肃金昌矿产镍,钨矿产地赣大余。

    湖南水口山铅锌,广西平果出产铝。

    内蒙白云泥土稀,山东招远有金币。

    货运选择三原则:

    贵重急需量不大,最佳选择是航空。

    易死变质鲜活货,短程可用公路送,

    远程而且数量大,铁路上有专车用。

    大宗笨重远距离,水运铁路二者中。

    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

    我国是个多民族,少数民族五十五,

    人口最多是壮族,四百万人满回土,

    苗维彝藏和蒙古。

    中国十大旅游景点:

    北京故宫八达岭,避暑山庄河北行。

    陕西省内秦皇陵,长江三峡鄂渝境。

    安徽黄,桂桂林,浙江西湖苏园林,

    台湾岛上日月明。

    我国十四个陆上邻国:

    北面俄蒙古,朝鲜在东岸

    西北哈吉塔,三个皆斯坦

    西边巴和基,还有阿富汗

    印尼不丹,四国在西南

    南方三国家,老缅和越南

    中国地形区特点:

    青藏高原有雪山,远看是山近成川。

    内蒙高原第二大,一望无际地面坦。

    黄土高原黄土松,支离破碎多沟坎。

    云贵高原峰岭众,岩溶坝子到处看。

    塔里、准噶、柴达木,盆地内部戈壁滩,

    四川盆地山岭环,内有成都象把扇。

    三大平原北向南,东北华北长江岸。

    东北海拔200米,人民常把黑土翻。

    华北又称黄淮海,海拔50地势坦。

    河汊交织湖泊多,“水乡”遍布长江岸。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准确掌握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熟练应用这一性质进行有关计算.

    2.通过推导性质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通过完成例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培养实事求是、严谨、认真、务实的学习态度.

    4.渗透数学公式的结构美、和谐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探究法、讲练法.

    2.学生学法:本节主要学习幂的乘方性质和积的乘方性质,到现在为止,我们共学习了益的三个运算性质.幂的三个运算性质是整式乘法的基础,也是整式乘法的主要依据,进行幂的运算,关键是熟练掌握幂的三个运算性质,深刻理解每种运算的意义,避免互相混淆,有时逆用幂的三个运算性质,还可简化运算.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准确掌握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

    (二)难点

    用数学语言概括运算性质.

    (三)解决办法

    增强对三种运算性质的理解,并运用对比的方法强化训练以达到准确地区分.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或电脑、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通过一组绦习,以达到复习同底数幂的乘法、益的乘方这两个性质的目的,让学生互问互答.

    2.推导积的乘方的公式,在推导过程中让学生说出每一步的理由,以便于学生对公式的准确理解.

    3.通过举例来说明积的乘方性质应如何正确使用,师生共练以达到熟练掌握.

    4.多种题型的设计,让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全面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该性质.

    七、教学步骤

    (-)明确目标

    本节课重点学习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及其较灵活地运用.

    (二)整体感知

    通过对积的乘方运算性质的推导,加深对该性质的理解.掌握该性质的关键仍在于正确判断使用公式的条件.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这两个寨的运算性质,请同学们通过完成一组练习,来回顾一下这两个性质:

    填空:

    (1)(2)

    (3)(4)

    学生活动:4个学生说出答案,同桌同学给予判断.

    【教法说明】通过完成本练习,进一步巩固、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同时也为顺利完成本节例2做个铺垫.

    2.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我们知道表示个相乘,那么

    表示什么呢?(注意:中具有广泛性)

    学生回答时,教师板书.

    这又根据什么呢?(学生回答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也就是

    请同学们回答、、、的结果怎样?那么(是正整数)如何计算呢?

    ;____________个

    运用了________律和________律

    ________个________个

    学生活动:学生完成填空.

    (是正整数)

    刚才我们计算的、是什么运算?(答:乘方运算)什么的乘方?(积的乘方)

    通过刚才的推导,我们已经得到了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

    请同学们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把它概括出来.

    学生活动:学生总结,并要求同桌相互交流,互相纠正补充.达成一致后,举手回答,其他学生思考,准备更正或补充.

    【教法说明】通过学生自己概括总结,既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又训练了他们归纳及口头表达能力.

    教师根据学生的概括给予肯定或否定,纠正后板书.

    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运算形式运算方法运算结果

    提出问题:这个性质对于三个或三个以上因式的积的乘方适用吗?如

    学生活动:在运算的基础上给出答案.

    【教法说明】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让学生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这是理解性质、推导性质的关键,教师在对学生回答给予肯定后板书.

    3.尝试反馈,巩固知识

    例1计算:

    (1)(2)

    (3)(4)

    学生活动:每一题目均由学生说出完整的解题过程.

    解:(1)原式

    (2)原式

    (3)原式

    (4)原式

    【教法说明】对例1的处理,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训练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去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学生“说”,教师“写”的过程中,教师可随时发现并及时纠正学生解题中出现的问题,如(1)(2)(4)小题中“-”号的处理,并强调解题程序以及幂的乘方性质的运用,同时提出把着做一个数进行运算.

    练习一

    (1)计算:(回答)

    ①②③④

    (2)计算:

    ①②

    ③④

    (3)下面的计算对不对?如果不对,应怎样改正?

    ①②③

    学生活动:第(1)题由4个学生口答,同桌或其他学生给予判断.

    第(2)题在练习本上完成,同桌或前后桌互阅,教师抽查.

    第(3)题由学生回答.

    【教法说明】通过第(1)题可检查学生对性质掌握的熟练程度.第(2)题学生互阅主要是让学生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若出现问题由同学指出,有时比老师指出效果要好.第(3)题中的错误是学生应用性质时易出现的,所以在学生回答时,教师对每个问题都应予以强调.

    4.综合尝试,巩固知识

    例2计算:

    (1)

    (2)

    学生活动:学生分成两组,每组各做一题,各派一个学生板演.

    【教法说明】

    学生已具备综合运用性质的能力,让学生尝试解题,目的是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分组练习,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可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会更深刻.

    5.反复练习,加深印象

    练习二

    计算:

    (1)

    (2)

    学生活动: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找两个学生板演.

    【教法说明】此时学生已能准确运用幂的三种运算性质进行计算,但在计算过程中还会出现各种问题,所以在学生板演时,师生共同订正,可减少不必要的错误出现.

    6.变式训练,培养能力

    练习三

    填空:

    (1)(2)

    (3)(4)

    (5)

    学生活动:四人一组研究,讨论得出结果,然后由小组代表说出答案.

    【教法说明】此组题主要是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四)总结、扩展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请同学们谈一下你对本节课学习的体会.

    学生活动:谈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或注意问题等等.

    【教法说明】课堂归纳总结由学生来说,可以使学生上课听讲精神集中,还可以训练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八、布置作业

    P101A组4,5.

    参考答案

    4.(1)(2)(3)(4)

    (5)(6)

    5.解:(1)原式

    (2)原式

    平与发展的时代初中教案精选


    3.1

    引文:1、影响和决定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是和平与发展问题。

    2、谋求和平与发展,促进合作与进步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一、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1、为什么说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因为: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2、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的问题。

    3、为什么和平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因为和平的环境能让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和睦相处,社会安定祥和,经济蓬勃发展。

    4、为什么说世界人民仍然面临着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的艰巨任务?

    因为:①霸权主义仍然存在,他们四处插手,干涉别国内政,导致局部战争此起彼伏;②国际恐怖主义危害着人们的安宁生活;③贫困、环境恶化、毒品等问题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影响日益扩大。

    5、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

    6、阻碍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①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所导致的此起彼伏的局部战争和连绵不断的国际恐怖主义等对发展问题造成巨大的冲击;②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③落后、贫困、债务的阴影仍然困扰着许多发展中国家;④国家间的贫富悬殊依然严重等。所有这些因素,造成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任务显得更加迫切和艰巨。

    7、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

    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①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②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1、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2、经济全球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经济全球化主要体现在: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投资全球化,区域性经济合作日益加强。

    3、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

    ①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给世界的和平和发展带来了有利的条件,它使世界各国的联系更为密切,有助于世界各国经济、科技、文化的交往,有助于新的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应用,有助于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发展自己。

    ②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国家间既有合作又有矛盾和斗争,富国与贫国的差距正在进一步扩大。

    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危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怎样才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必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积极倡导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我国对待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的立场是什么?

    我国政府和人民始终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自由的人们一道,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4、在对待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问题上,我们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我们中学生要关心世界的发展,树立全球观念,培养开放、平等、参与的国际意识,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各国共同发展而努力。

    线的比较与画法教案模板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线段概念的基础上,了解线段的长度可以用正数来表示,因而线段可以度量、比较大小以及进行一些运算.使学生对几何图形与数之间的联系有一定的认识,从而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

    2.使学生学会线段的两种比较方法及表示法.

    3.通过本课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对线段与数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掌握线段比较的正确方法,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线段的概念,引出线段的长度的度量和表示

    1.学生动手画出(1)直线AB.(2)射线OA.(3)线段CD.

    2.提出问题:能否量出直线、射线、线段的长度?(如果有学生将直线、射线也量出了长度,借此复习直线和射线的概念.)

    3.提出数与形的问题:线段是一个几何图形,而线段的长度可用一个正数表示.这就是数与形的结合.

    4.线段的两种度量方法:(1)直接用刻度尺.(2)圆规和刻度尺结合使用.(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寻找这两种方法)

    5.教师再讲表示法:线段AB=7cm.

    二、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发现线段大小的比较方法

    教师设计以下过程由学生完成.

    1.怎样比较两个学生的身高?提出为什么要站在一起,脚底要在一个平面上?

    2.怎样比较两座大山的高低?只要量出它们的高度.

    由此引导学生发现线段大小比较的两种比较方法:

    重叠比较法将两条线段的各一个端点对齐,看另一个端点的位置.教师为学生演示,步骤有三:

    (1)将线段AB的端点A与线段CD的端点C重合.

    (2)线段AB沿着线段CD的方向落下.

    (3)若端点B与端点D重合,则得到线段AB等于线段CD,可以记AB=CD.

    若端点B落在D上,则得到线段AB小于线段CD,可以记作AB<CD.

    若端点B落在D外,则得到线段AB大于线段CD,可以记作AB>CD.

    如图1-6.

    教师讲授此部分时,应用几个木条表示线段AB和线段CD,这样可以更加直观和形象.也可以用圆规截取线段的方法进行.

    数量比较法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线段AB和线段CD的长度,将长度进行比较.可以用推理的写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写法如下:

    因为量得AB=××cm,CD=××cm,

    所以AB=CD(或AB<CD或AB>CD).

    总结:现在我们学会了比较线段的大小,还会比较什么?学生可以回答出,可以比较数的大小,进而再问:数的大小如何比较?(数轴)再问:比较线段的大小与比较数的大小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得到:比较线段的大小就是比较数的大小.

    三、应用实例,变式练习:

    1.如图1-7,量出以下图形中各条线段的长度,比较它们的大小.并比较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的和与第三边的关系.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如图1-8,根据图形填空.

    AD=AB+______+______,AC=______+______,CD=AD-______.

    3.如图1-9,已知线段AB,量出它的长度并找出它的中点、三等分点、四等分点.

    4.如图1-10,根据图形填空,(1)AB=______+______+______.(2)AB-a=______+______.

    四、小结

    1.教师提问:怎样表示线段的长度?怎样比较线段的大小?通过本节课你对图形与数之间的关系有什么了解?

    2.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教师重点总结数与形的结合以及比较线段大小的两种方法.

    五、作业

    p.18,1.2题.p21,2.3.4题.

    板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1.本课的教学时间为1课时45分钟.

    2.本课时设计的主导思想是:将数形结合的思想渗透给学生,使学生对数与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基础,这节课是一堂起始课,它为学生的思维开拓了一个新的天地.在传统的教学安排中,这节课的地位没有提到一定的高度,只是交给学生比较线段的方法,没有从数形结合的高度去认识.实际上这节课大有可讲,可以挖掘出较深的内容.在教知识的同时,交给学生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这一点不容忽视,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时时注意.

    3.学生在小学时只会用圆规画圆,不会用圆规去度量线段的大小以及截取线段,通过这节课,学生对圆规的用法有一个新的认识.

    4.在课堂练习中安排了度量一些三角形的边的长度,目的是想通过度量使学生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结论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为下面的教学做一个铺垫.

    5.为避免本节课的枯燥,可以用提问的形式,出现悬念.如:开始的提问“线段是几何图形,它与数字有什么联系?”“在我们学过的知识和生活中,什么东西可以比较大小?”等.这样就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思维,使课堂的气氛更加活跃.

    6.如果感觉课堂密度小,还可以增加一些培养动手能力的题.如:

    (1)量一量老师的大三角板中的等腰三角形各边的长,然后再量一量自己手中同样的小三角板各边的长,算一算相等的角所对的边长度的比值,是否相等.(为相似三角形的内容做一些铺垫)

    (2)量一量课桌四条边的长,再量一量课本四条边的长,算一算长边与长边的比、短边与短边的比.(得到角相等的图形,边不一定成比例)

    (3)在同一时间下,两棵高矮不同的大树的影子的长度自己量出,然后比较大小,想一想这两棵树哪一棵高?(对相似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以上的三个题对学有余力的同学是很好的认识数学世界的实例.使本节课的内容更加生动丰富,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酸碱盐等物质的性质与制备


    课题

    酸碱盐等物质的性质与制备

    课型

    复习课

    授课时间

    授课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复习酸、碱、盐的性质及有关知识

    2、掌握物质间的相互转化,解决问题的规律、思路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废水问题的处理引出酸碱盐的性质,设计方案检验、除杂、制备,提升学生的知识网络,渗透方法,进一步发展到知识的应用与拓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规律性的认识和提升,方法技能的培养3、引导学生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方法讨论、交流、归纳、整理、探究

    教学媒体多媒体辅助教学具体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XX年奥帆赛在青岛举行,海水污染倍受关注问题:污水的检验、处理

    思考、回答情感渗透,增强环保意识应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进行知识的回忆再现。深入探讨:你还可以用哪些物质相互反应制取氯化镁?讨论、设计、交流方案提高学生设计、评价实验方案的能力,同时渗透分析方法的引导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引导:回顾刚才几个问题的解决,都应用了我们所学的哪些知识?点拨:1.你是如何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呢?2.你认为制备一种物质时,应考虑哪些因素?复习酸碱盐的性质;复分解反应条件;置换反应规律等相关知识各抒己见:检验、除杂、离子共存等常见问题的解决规律、方法交流,总结构建知识网络,各类物质的相互转化规律性的认识和提升,方法技能的指导和培养梯度练习,学以致用独立思考,发表见解,展示结果使学生认识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梳理、交流、提高

    谈谈收获,一起分享;

    说说疑惑,共同解决.自由发言培养学生分析总结,回顾反思,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后作业:(1)用网络图整理完善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2)复习指导132页精练及时巩固整理学习方法的培养,加深学习效果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相关教学方案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教学设计

    太平溪九四中学何风光

    一、素质教育目标

    ㈠知识教学点

    ⒈使学生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⒉初步掌握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数量关系定理及其运用。

    ㈡能力训练点

    浅谈固体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


    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是一类常见的题型,处理起来比较棘手。同学们要学会有章可循,这个“章”就是物质的性质。混合物中含有不同的物质,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尤其是化学性质,我们恰恰就是利用它们不同的性质完成混合物的分离与除杂的。主要有以下几种题型。

    第一类型:不溶物+不溶物

    此类问题不常见,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法不一,不求苟同。例如,分离c粉和fe粉的混合物,分离方法是先将混合物加入水中搅拌(目的使二者分散开来),再用吸铁石分离之。再如,如何除去cuo中的少量c粉?答,在氧气流中加强热即可。

    第二类型:不溶物+可溶物

    两类物质一类溶于水一类不溶,此问题常见,处理时常常用“过滤”。例如,实验室制氧气,采用加热kclo3(mno2催化)的方法,如果药品完全反应,则剩余固体是什么?如何分离?剩余固体应为kcl和mno2的混合物。先将混合物加水溶解,然后过滤,滤纸上留下的就好是二氧化锰,然后烘干即可,滤液中溶质为氯化钾,蒸发滤液即得固体。

    第三类型:可溶物+可溶物

    两类物质均可溶于水,但温度对其溶解度的影响可能不同。例如,如何分离kno3和nacl的混合物?先把混合物溶于热水中制成热饱和(或接近饱和)的溶液,然后降温,则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的kno3大部分析出,而nacl则大部分留在溶液中,然后过滤即初步分离。再如,cacl2和nacl混合物该如何分离?并写出相关反应的方程式。(1)先将混合物溶于水,然后向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稍过量保证cacl2完全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2)然后过滤,滤纸上所留为caco3,再加入稀盐酸反应后蒸发滤液即得cacl2。caco3+2hcl==cacl2+co2↑+h2o。再把滤液中加入适量稀盐酸(除去碳酸钠)然后蒸发滤液即得nacl。

    例题解析

    1.要除去cacl2溶液中少量的hcl,加入过量的下列物质,其中最合理的是()

    a.caco3b.ca(oh)2c.caod.agno3

    分析:此题中b、c选项都会使溶液中最终引入新杂质ca(oh)2。d选项则会影响到主要成分cacl2。a选项可除去hcl而且caco3不溶,不会进入溶液。

    2.食盐是我们常用的调味剂,它主要产自海洋。由海盐变成我们直接食用的精盐有一个复杂的过程。沿海晒盐场最初得到的海盐杂质很多,主要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可溶性杂质有mgcl2、cacl2、na2so4。那么,我们该如何得到精盐呢?

    (1)除去泥沙等不溶性杂质我们采用_________的方法。(过滤)

    (2)除去可溶性杂质我们要利用化学反应,除去mgcl2我们要加入稍过量的naoh,反应方程式为:mgcl2+2naoh==mg(oh)2+2nacl。除去na2so4加入稍过量的bacl2:na2so4+bacl2==baso4+2nacl。除去cacl2加入稍过量的na2co3:cacl2+na2co3==caco3+2nacl。注意加入na2co3要在加入bacl2之后,因为稍过量的bacl2可被na2co3除去。否则bacl2就成了杂质了。最后溶液中只剩下少量的naoh和na2co3。加入适量盐酸即可除去。请同学们自己写出这两个方程式:。

    (3)最后蒸发溶液即得较为纯净得精盐。

    敬业与乐业教案设计的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特点;

    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含义。

    能力目标: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的论述自己的观点。

    教育目标:尊敬学习,就是尊敬你自己。

    重点难点:把握中心论点,体会敬业与乐业的情感。

    策略方法:讨论法。

    第一课时

    一、导入:从提问学生对待自己的学习态度入手。

    教学目标提示:同学们学习这两篇课文时要注意两点:1课文是怎样开头的?2课文中说理时,举了哪些例子?是为了证明什么观点的?关于作者梁启超: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

    二、整体感知

    1、读课文认字与词语及名句的解释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旁骛佝偻承蜩倘若亵渎骈进强聒

    2、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

    3、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

    “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

    4、文章最后怎样总结的?

    以上提纲挈领性的给学生了提示的问题后板书即可,不必详细。

    作业:

    1、书写字词

    2、完成《目标》第一题

    课后记:掌握字词,梳理结构,是本课的重点。但必须注意板书地清晰。

    第二课时

    一、字词复习

    二、研读与探讨

    1、怎样理解“业”的含义?

    “业”不局限于狭义的职业,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

    2、怎样深入理解“敬业”精神?

    敬业,就是要热爱自己的事业,要干一行,爱一行,不能蔑视普通职业,尤其体力劳动。

    3、论证上的最大特点

    (1)引用经典、格言论证自己的观点。如儒家的《礼记》、《论语》、《老子》、《庄子》等。

    (2)举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如:孔子、朱熹、曾国藩。

    关于课后练习的讨论:

    “合理的生活”指什么?

    要有一份正当的职业,对于所作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认真的做好,并在做事中发现了乐趣,而不是发牢骚。

    课后记:本文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如何学习议论文,如果更好把握议论文的论点和论据,给予学生议论文方面充分的指导,这是学好本文的关键所在。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相关推荐
    铁的性质相关教学方案

    第六章铁第一节铁的性质一.知识教学点1.铁的物理性质。2.铁的化学性质(跟氧气、盐酸、稀硫酸和硫酸铜的反应)。3.钢铁的生锈和防锈。二.重、难、疑点1.重点:铁的化学性质。2.难点:对“铁的化学性质比...

    合理使用洗涤剂

    生活中,我们使用很多种类的洗涤剂,最常见的还是肥皂和洗衣粉。使用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请听我们细细说来。一、少用洗涤剂原则无论是肥皂还是洗衣粉都有一定的碱性,若长期直接接触后,皮肤表面的弱酸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