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一数学活动相关教学方案
  • 一数学活动相关教学方案

    发表时间:2022-02-17

    【www.jk251.com - 六一数学活动方案】

    一名优秀的初中老师肯定有一份准备充分的教案,一篇好的教案需要我们精心构思,每一位初中老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那么如何写一份初中教案?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一数学活动相关教学方案》,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活动目标:

    1、利用几何画板的形象性,通过量的变化,验证并进一步研究函数图象的性质。

    2、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性,从变化的几何图形中,寻找不变的几何规律。

    3、学会作简单函数的图象,并对图象作初步了解。

    4、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把几何画板作为学生认知的工具,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兴趣。

    活动的重点难点及设施

    活动重点:图形的性质和规律的探索

    活动难点:几何画板的操作(作函数的图象)

    活动设施:微机室(有液晶投影仪和大屏幕);

    windows操作平台

    几何画板

    office2000等

    教师准备好的五个画板文件:

    hstx1.gsp

    hstx2.gsp

    hstx3.gsp

    ymdl1.gsp

    ymdl2.gsp。

    操作一

    按下列步骤进行操作,并回答相应的问题。

    1、单击右上角“请看动画”,再打开d:\jhhb\hstx1.gsp画板文件;

    2、拖动点E和点F沿坐标轴运动(或双击按钮“动画1”),同时观看解析式中的k和b的变化。

    ①当k>0时,图象经过哪几个象限?

    ②当k

    3、双击显示按钮后,在k>0和k

    4、先在坐标系内作出直线(或直接打开文件:c:\sketch\hstx2.gsp)

    操作二

    1、同操作一,打开d:\jhhb\hstx2.gsp

    2、保持a不变,分别上下移动b、c改变b、c的大小时,抛物线的形状是否变化?上下移动a改变a的大小,注意观看抛物线的开口方向与什么有关?张口程度与什么有关?

    3、上下移动c改变c的大小,看抛物线怎样变化?

    4、分别改变a、b的大小,看抛物线的对称轴是否发生变化?由3和4可知,抛物线的对称轴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5、c保持不变,改变a、b时,抛抛线总是经过哪一点?

    6、抛物线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b2-4ac的符号有什么关系?

    7、双击显示按钮,再双击动画按钮,观察y随x怎样变化?

    8、当a=0时,函数的图象是什么?

    操作三

    打开文件:d:\jhhb\ymdl1.gsp

    圆的两弦AB、CD相交于圆内一点P,我们得到,如果把点P拖到圆外,上述结论是否成立?如果点在圆上呢?

    操作四

    作函数y=x2-2的图象

    作图步骤:

    1、击“文件”菜单中“新绘图”命令,建立新的绘图板;

    2、点击“图表”菜单中的“建立坐标轴”;

    3、在横坐标轴上任找一点,用“文本工具”,加上标签“C”,选中C点,单击“度量”菜单中的“坐标”命令,得度量值,C:(-2.80,0.00),再用“选择工具”选择它。(度量值变黑)

    4、点击“度量”菜单中的“计算”命令,出现计算器;

    5、点击“数值”下拉式菜单中的“点C”的“x”值,按“确定”按纽,得Xc=-2.80再用“选择工具”选择它。(度量值变黑)

    6、点击“度量”菜单中的“计算”命令,出现计算器,再点击“数值”下拉式菜单中的“x[c]”,分别按计算器上的“∧”、“2”、“-”、“2”、“确定”按纽。得到代数式的值:xc2-2=14.45.

    7、用“选择工具”,分别选中Xc=-2.80xc2-2=14.45.(选取第二个对象要按键盘上的“shift”键的同时再选);

    8、点击“图表”菜单中的“绘出(x,y)”,得到点“E”。(如果看不到点E,说明它不在当前的视窗内,此时可调整C点,使该点出现在窗口内);

    9、分别选中点E和点C,点击“作图”菜单中的“轨迹”,得二次函数的图象。

    活动目标:

    1、利用几何画板的形象性,通过量的变化,验证并进一步研究函数图象的性质。

    2、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性,从变化的几何图形中,寻找不变的几何规律。

    3、学会作简单函数的图象,并对图象作初步了解。

    4、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把几何画板作为学生认知的工具,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兴趣。

    活动的重点难点及设施

    活动重点:图形的性质和规律的探索

    活动难点:几何画板的操作(作函数的图象)

    活动设施:微机室(有液晶投影仪和大屏幕);

    windows操作平台

    几何画板

    office2000等

    教师准备好的五个画板文件:

    hstx1.gsp

    hstx2.gsp

    hstx3.gsp

    ymdl1.gsp

    ymdl2.gsp。

    操作一

    按下列步骤进行操作,并回答相应的问题。

    1、单击右上角“请看动画”,再打开d:\jhhb\hstx1.gsp画板文件;

    2、拖动点E和点F沿坐标轴运动(或双击按钮“动画1”),同时观看解析式中的k和b的变化。

    ①当k>0时,图象经过哪几个象限?

    ②当k

    3、双击显示按钮后,在k>0和k

    4、先在坐标系内作出直线(或直接打开文件:c:\sketch\hstx2.gsp)

    操作二

    1、同操作一,打开d:\jhhb\hstx2.gsp

    2、保持a不变,分别上下移动b、c改变b、c的大小时,抛物线的形状是否变化?上下移动a改变a的大小,注意观看抛物线的开口方向与什么有关?张口程度与什么有关?

    3、上下移动c改变c的大小,看抛物线怎样变化?

    4、分别改变a、b的大小,看抛物线的对称轴是否发生变化?由3和4可知,抛物线的对称轴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5、c保持不变,改变a、b时,抛抛线总是经过哪一点?

    6、抛物线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b2-4ac的符号有什么关系?

    7、双击显示按钮,再双击动画按钮,观察y随x怎样变化?

    8、当a=0时,函数的图象是什么?

    操作三

    打开文件:d:\jhhb\ymdl1.gsp

    圆的两弦AB、CD相交于圆内一点P,我们得到,如果把点P拖到圆外,上述结论是否成立?如果点在圆上呢?

    操作四

    作函数y=x2-2的图象

    作图步骤:

    1、击“文件”菜单中“新绘图”命令,建立新的绘图板;

    2、点击“图表”菜单中的“建立坐标轴”;

    3、在横坐标轴上任找一点,用“文本工具”,加上标签“C”,选中C点,单击“度量”菜单中的“坐标”命令,得度量值,C:(-2.80,0.00),再用“选择工具”选择它。(度量值变黑)

    4、点击“度量”菜单中的“计算”命令,出现计算器;

    5、点击“数值”下拉式菜单中的“点C”的“x”值,按“确定”按纽,得Xc=-2.80再用“选择工具”选择它。(度量值变黑)

    6、点击“度量”菜单中的“计算”命令,出现计算器,再点击“数值”下拉式菜单中的“x[c]”,分别按计算器上的“∧”、“2”、“-”、“2”、“确定”按纽。得到代数式的值:xc2-2=14.45.

    7、用“选择工具”,分别选中Xc=-2.80xc2-2=14.45.(选取第二个对象要按键盘上的“shift”键的同时再选);

    8、点击“图表”菜单中的“绘出(x,y)”,得到点“E”。(如果看不到点E,说明它不在当前的视窗内,此时可调整C点,使该点出现在窗口内);

    9、分别选中点E和点C,点击“作图”菜单中的“轨迹”,得二次函数的图象。

    Jk251.com相关文章推荐

    初中数学相关教学方案


    1.2.3相反数

    教学目标1,掌握相反数的概念,进一步理解数轴上的点与数的对应关系;2,通过归纳相反数在数轴上所表示的点的特征,培养归纳能力;3,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难点归纳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的点的特征

    知识重点相反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

    设置情境

    引入课题问题1:请将下列4个数分成两类,并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分类4,-2,-5,+2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分法,只要能说出道理,都要难予鼓励,但教师要做适当的引导,逐渐得出5和-5,+2和-2分别归类是具有较特征的分法。(引导学生观察与原点的距离)思考结论:教科书第13页的思考再换2个类似的数试一试。归纳结论:教科书第13页的归纳。以开放的形式创设情境,以学生进行讨论,并培养分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归纳能力,渗透数形思想

    深化主题提炼定义给出相反数的定义问题2:你怎样理解相反数定义中的“只有符号不同”和“互为”一词的含义?零的相反数是什么?为什么?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归纳总结。规律:一般地,数a的相反数可以表示为-a思考: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和原点有什么关系?练一练:教科书第14页第一个练习体验对称的图形的特点,为相反数在数轴上的特征做准备。深化相反数的概念;“零的相反数是零”是相反数定义的一部分。强化互为相反数的数在数轴上表示的点的几何意义

    给出规律

    解决问题问题3:-(+5)和-(-5)分别表示什么意思?你能化简它们吗?学生交流。分别表示+5和-5的相反数是-5和+5练一练:教科书第14页第二个练习利用相反数的概念得出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方法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1,相反数的定义2,互为相反数的数在数轴上表示的点的特征3,怎样求一个数的相反数?怎样表示一个数的相反数?

    本课作业1,必做题教科书第18页习题1.2第3题2,选做题教师自行安排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1,相反数的概念使有理数的各个运算法则容易表述,也揭示了两个特殊数的特征.这两个特殊数在数量上具有相同的绝对值,它们的和为零,在数轴上表示时,离开原点的距离相等等性质均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本教学设计围绕数量和几何意义展开,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2,教学引人以开放式的问题人手,培养学生的分类和发散思维的能力;把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观察它们的特征,在复习数轴知识的同时,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数与形的相互转化也能加深对相反数概念的理解;问题2能帮助学生准确把握相反数的概念;问题3实际上给出了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方法.3,本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观察归纳,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并给学生留有发挥的余地.

    附板书:1.2.3相反数

    数学教案-公式相关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公式的意义,使学生能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概括的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公式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

    教学建议

    一、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具体例子了解公式、应用公式.

    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量之间的关系并抽象为具体的公式,要注意从中反应出来的归纳的思想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

    人们从一些实际问题中抽象出许多常用的、基本的数量关系,往往写成公式,以便应用。如本课中梯形、圆的面积公式。应用这些公式时,首先要弄清楚公式中的字母所表示的意义,以及这些字母之间的数量关系,然后就可以利用公式由已知数求出所需的未知数。具体计算时,就是求代数式的值了。有的公式,可以借助运算推导出来;有的公式,则可以通过实验,从得到的反映数量关系的一些数据(如数据表)出发,用数学方法归纳出来。用这些抽象出的具有一般性的公式解决一些问题,会给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带来很多方便。

    三、知识结构

    本节一开始首先概述了一些常见的公式,接着三道例题循序渐进的讲解了公式的直接应用、公式的先推导后应用以及通过观察归纳推导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整节内容渗透了由一般到特殊、再由特殊到一般的辨证思想。

    四、教法建议

    1.对于给定的可以直接应用的公式,首先在给出具体例子的前提下,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清晰地认识公式中每一个字母、数字的意义,以及这些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在具体例子的基础上,使学生参与挖倔其中蕴涵的思想,明确公式的应用具有普遍性,达到对公式的灵活应用。

    2.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认识有时问题的解决并没有现成的公式可套,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尝试探求数量之间的关系,在已有公式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和具体运算推导新公式。

    3.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应观察哪些量是不变的,哪些量是变化的,明确数量之间的对应变化规律,依据规律列出公式,再根据公式进一步地解决问题。这种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认识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示例

    公式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能利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理解公式与代数式的关系.

    (二)能力训练点

    1.利用数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利用已知的公式推导新公式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数学来源于生产实践,又反过来服务于生产实践.

    (四)美育渗透点

    数学公式是用简洁的数学形式来阐明自然规定,解决实际问题,形成了色彩斑斓的多种数学方法,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公式的简洁美.

    二、学法引导

    1.数学方法:引导发现法,以复习提问小学里学过的公式为基础、突破难点

    2.学生学法:观察→分析→推导→计算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利用旧公式推导出新的图形的计算公式.

    2.难点:同重点.

    3.疑点:把要求的图形如何分解成已经熟悉的图形的和或差.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者投影显示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图形,学生思考,师生共同完成例1解答;教者启发学生求图形的面积,师生总结求图形面积的公式.

    七、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景,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代数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有很多应用,公式就是其中之一,我们在小学里学过许多公式,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公式,教法说明,让学生一开始就参与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后面利用公式计算感到不生疏.

    在学生说出几个公式后,师提出本节课我们应在小学学习的基础上,研究如何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公式

    师:小学里学过哪些面积公式?

    板书:S=ah

    附图

    (出示投影1)。解释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

    【教法说明】让学生感知用割补法求图形的面积。

    (二)探索求知,讲授新课

    师:下面利用面积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出示投影2)

    例1如图是一个梯形,下底(米),上底,高,利用梯形面积公式求这个梯形的面积S。

    师生共同分析:1.根据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要计算梯形面积,必须知道哪些量?这些现在知道吗?

    2.题中“M”是什么意思?(师补充说明厘米可写作cm,千米写作km,平方厘米写作等)

    学生口述解题过程,教师予以指正并指出,强调解题的规范性.

    【教法说明】1.通过分析,引导学生在一个实际问题中,必须明确哪些量是已知的,哪些量是未知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已知哪些量.2.用公式计算时,要先写出公式,然后代入计算,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出示投影3)

    例2如图是一个环形,外圆半径,内圆半径求这个环形的面积

    学生讨论:1.环形是怎样形成的.2.如何求环形的面积讨论后请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做在练习本上,教育巡回指导.

    评讲时注意1.如果有学生作了简便计算,则给予表扬和鼓励:如果没有学生这样计算,则启发学生这样计算.

    2.本题实际上是由圆的面积公式推导出环形面积公式.

    3.进一步强调解题的规范性

    教法说明,让学生做例题,学生能自己评判对与错,优与劣,是获取知识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测试反馈,巩固练习

    (出示投影4)

    1.计算底,高的三角形面积

    2.已知长方形的长是宽的1.6倍,如果用a表示宽,那么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当时,求t

    3.已知圆的半径,,求圆的周长C和面积S

    4.从A地到B地有20千米上坡路和30千米下坡路,某车上坡时每小时走千米,下坡时每小时走千米。

    (1)求A地到B地所用的时间公式。

    (2)若千米/时,千米/时,求从A地到B地所用的时间。

    学生活动:分两次完成,每次两题,两人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做好后同桌交换评判,第一次可请两位基础较差的同学板演,第二次请中等层次的学生板演.

    【教法说明】面向全体,分层教学,能照顾两极,使所有的同学有所发展.

    师:公式本身是用等号联接起来的代数式,许多公式在实际中都有重要的用处,可以用公式直接计算还可以利用公式推导出新的公式.

    八、随堂练习

    (一)填空

    1.圆的半径为R,它的面积________,周长_____________

    2.平行四边形的底边长是,高是,它的面积_____________;如果,,那么_________

    3.圆锥的底面半径为,高是,那么它的体积__________如果,,那么_________

    (二)一种塑料三角板形状,尺寸如图,它的厚度是,求它的体积V,如果,,,V是多少?

    九、布置作业

    (一)必做题课本第22页1、2、3第23页B组1

    (二)选做题课本第22页5B组2

    十、板书设计

    附:随堂练习答案

    (一)1.2.3.

    (二)

    作业答案

    必做题1.

    2.3.

    .

    选做题5.

    探究活动

    根据给出的数据推导公式。

    推导从1到这个连续自然数的和的公式,并求当时,的值。

    答案

    当时,

    数学教案-整式相关教学方案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理解多项式的概念.

    2.使学生能准确地确定一个多项式的次数和项数.

    3.能正确区分单项式和多项式.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区别单项式与多项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三)德育渗透点

    在本节教学中向学生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而服务的辩证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单项式和多项式在前二章,特别是第一章已有新接触,本节课来研究多项式的概念可谓水到渠成,体现了数学的结构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采用对比法,以训练为主,注重尝试指导.

    2.学生学法:观察分析→多项式有关概念→练习巩固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多项式的概念及单项式的联系与区别.

    2.难点:多项式的次数的确定,以及多项式与单项式的联系与区别.

    3.疑点:多项式中各项的符号问题.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或电脑、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出示探索性练习,学生分析讨论得出多项式有关概念,教师出示巩固性练习,学生多种形式完成.

    七、教学步骤

    (一)复习引入,创设情境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单项式的有关概念,同学们看下面一些问题.

    (出示投影1)

    1.下列代数式中,哪些是单项式?是单项式的请指出它的系数与次数.

    ,,,2,,,,

    2.圆的半径为,则半圆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半圆的总长为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回答上述两个问题,可以进行抢答,看谁想的全面,回答的准确,教师对回答准确、速度快的给予表扬和鼓励.

    【教法说明】让学生通过1题回顾有关单项式的一些知识点,再通过2题中半圆周长为很自然地引出本节内容.

    师:上述2题中,表示半圆面积的代数式是单项式吗?为什么?表示半圆的周长的式子呢?

    学生活动:同座进行讨论,然后选代表回答.

    师:谁能把1题中不是单项式的式子读出来?(师做相应板书)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对于这些代数式的结构特点,由小组选代表说明,若不完整,其他同学可做补充.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师:像以上这样的式子叫多项式,这节课我们就研究多项式,上面几个式子都是多项式.

    [板书]3.1整式(多项式)

    学生活动:讨论归纳什么叫多项式.可让学生互相补充.

    教师概括并板书

    [板书]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

    师:强调每个单项式的符号问题,使学生引起注意.

    (出示投影2)

    练习:下裂代数式,,,,,,

    ,,中,是多项式的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学生抢答以上问题,然后每个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两个多项式,同桌互相交换打分,有疑问的提出再讨论.

    【教法说明】通过观察式子特点,讨论归纳多项式的概念,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参与意识.多项式的概念是本节教学重点,为使学生对概念真正理解,让学生每个人写出两个多项式,可及时反馈学生掌握知识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纠正.

    师:提出问题,多项式、,,各是由几个单项式相加而得到的?每个单项式各指的是谁?各是几次单项式?引导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给予肯定、否定与纠正.

    师:在中,是两个单项式相加得到,就叫做二项式,两个单项式中,次数是1,次数是1,最高次数是一次,所以我们说这个多项式的次数是一次,整个式子叫做一次二项式.

    [板书]

    学生活动:同桌讨论,,,,应怎样称谓,然后找学生回答.

    师:给予归纳,并做适当板书:

    [板书]

    学生活动:通过上例,学生讨论多项式的项、次数,然后选代表回答.

    根据学生回答,师归纳:

    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是几个单项式的和就叫做几项式.每一项包含它的符号,如中,这一项不是.多项式里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就叫做多项式次数,即最高次项是几次,就叫做几次多项式,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板书]

    【教法说明】通过学生对以上几个多项式的感知,学生对多项式的特片已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可逐步引导,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一些结论,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归纳能力.

    (三)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出示投影3)

    1.填空:

    2.填空:

    (1)是_________次__________项式;是_________次_________项式;的常数项是___________.

    (2)是_________次________项式,最高次数是___________,最高次项的系数是__________,常数项是___________.

    学生活动:1题抢答,同桌同学给予肯定或否定,且肯定地说出依据,否定的再说出正确答案;2题学生观察后,在练习本或投影胶片上完成,部分胶片打出投影,师生一起分析、讨论,对所做答案给予肯定或更正.

    【教法说明】在此组练习题中,1题目的是以填表的形式感知一个多项式就是单项式的和,多项式的项就是单项式;使学生能进一步了解多项式与单项式的关系,避免死记硬背概念,而不能准确应用于解题中的弊病.2题是在理解概念和完成1题单一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训练,使学生逐步学会使用数学语言.

    (四)归纳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整式》一节中“多项式”的有关概念;在掌握多项式概念时,要注意它的项数和次数.前面我们还学习了单项式,掌握单项式时要注意它的系数和次数.

    归纳: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板书]

    说明:教师边小结边板书出多项式、单项式,然后再提出它们统称为整式,并做了述板书,使所学知识纳入知识系统.

    巩固练习:

    (出示投影4)

    下列各代数式:0,,,,,,中,单项式有__________,多项式有____________,整式有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观察后学生回答,互相补充、纠正,提醒学生不能遗漏.

    【教法说明】数学要领重在于应用,通过上题的训练,可使学生很清楚地了解单项式、多项式的区别与联系,它们与整式的关系.

    (五)变式训练,培养能力

    (出示投影5)

    1.单项式,,的和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次__________项式.

    2.是_______次________项式是__________次_________项式,它的常数项_________.

    3.是________次________项式,最高次项是_________,最高次项的系数是_________,常数项是__________.

    4.的2倍与的平方的的和,用代数式表示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填单项式或多项式).

    学生活动:每个学生先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小组互相交流补充,最后小组选出代表发言.

    师:做肯定或否定,强调3题中最高次项的系数是,是一个数字,不是字母,因为它只能代表圆周率这一个数值,而一个字母是可以取不同的值的.

    【教法说明】本组是在前面掌握了本节课基本知识后安排的一组训练题,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多项式的次数与项数,特别是对这个数字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自编题目练习:

    每个学生写出6个整式,并要求既有单项式,又有多项式,然后交给同桌的同学,完成以下任务,①先找出单项式、多项式,②是单项式的写出系数与次数,是多项式的写出是几次几项式,最高次数是什么?常数项是什么,然后再互相讨论对方的解答是否正确.

    【教学说明】自编题目的训练,一是可活跃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二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能力.

    师:通过上面编题、解题练习,同学们对整式的概念有了清楚的理解,下面再按老师的要求编题,编一个四次三项式,看谁编的又快又准确,再编一个不高于三次的多项式.

    学生活动:学生边回答师边板书,然后学生讨论是否符合要求.

    【教法说明】通过上面训练,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多项式项数、次数的概念,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

    八、随堂练习

    1.判断题

    (1)-5不是多项式()

    (2)是二次二项式()

    (3)是二次三项式()

    (4)是一次三项式()

    (5)的最高次项系数是3()

    2.填空题

    (1)把上列代数式分别填在相应的括号里

    ,,,0,,,

    ;;

    ;;

    (2)如果代数式是关于的三次二项式则,.

    九、布置作业

    (一)必做题:课本第149页习题3.1A组12.

    (二)选做题:课本第150页习题3.1B组3.

    十、板书设计

    随堂练习答案

    1.√××√×

    2.(1)单项式,多项式;

    整式;

    二项式;

    三次三项式;

    (2),.

    作业答案

    教材P.149中A组12题:(1)三次二项式(2)二次三项式

    (3)一次二项式(4)四次三项式

    教材P.150页中B组3题:有,,项;各项系数依次是1、-5、;各项次数依次是6、4、2;这个多项式的次数是6。

    【一数学活动相关教学方案】相关推荐
    铁的性质相关教学方案

    第六章铁第一节铁的性质一.知识教学点1.铁的物理性质。2.铁的化学性质(跟氧气、盐酸、稀硫酸和硫酸铜的反应)。3.钢铁的生锈和防锈。二.重、难、疑点1.重点:铁的化学性质。2.难点:对“铁的化学性质比...

    合理使用洗涤剂

    生活中,我们使用很多种类的洗涤剂,最常见的还是肥皂和洗衣粉。使用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请听我们细细说来。一、少用洗涤剂原则无论是肥皂还是洗衣粉都有一定的碱性,若长期直接接触后,皮肤表面的弱酸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