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上册位置与顺序知识点归纳
  • 上册位置与顺序知识点归纳

    发表时间:2022-02-15

    【www.jk251.com - 生物选修一知识点归纳】

    随着小学教师工作的不断熟练,我们需要撰写教案,教案在我们的教学生活当中十分常见,通过教案可以帮助自己分析教学的重点,什么样的小学教案比较高质量?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上册位置与顺序知识点归纳》,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知识点】:

    1、注意用前、后等词语描述物体的顺序与描述物体的准确位置两者之间的区别。

    2、鹿在最前面,谁在它的后面?这个答案不唯一,不仅仅有一个松鼠,还有兔子、乌龟和蜗牛都在鹿的后面。

    3、注意让学生会用前、后等词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上下(上下的位置关系)

    【知识点】: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上下”的相对性。

    2、能用语言表达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左右(左右的位置关系)

    【知识点】:

    1、能用语言描述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

    2、能在情境中体会左右位置的相对性。进一步再体会:两人如果面向同一方向,他们所看到的左右位置与顺序是一致的;如果面对着面,他们看到的左右位置与顺序是相反的。

    教室(前后、上下、左右综合应用)

    【知识点】:

    综合运用前面三课所学的知识,进行物品的位置与顺序的描述活动

    jK251.com其他人还在看

    语文上册单元知识点归纳优秀模板


    一、会默生词

    1小屯2猪圈3刁难4岂知5庄稼6驮着7啃食8清清爽爽9心灵手巧10啧啧赞叹11深入人心12广结善缘13有求必应14熟能生巧15数九隆冬16三伏盛夏17有声有色18嫂子19牛棚20衰老21趁机22挣扎23波涛汹涌24暴跳如雷25心急如焚26高粱27骤雨28枣树29搏击30战栗31陌生32大起大落33元气淋漓34惊心动魄35叹为观止36戛然而止37生旦净丑38喜闻乐见39粉墨登场40锣鼓喧天41唱念做打42有板有眼43余音绕梁44字正腔圆45惟妙惟肖46活灵活现47感人肺腑48动人心弦49茂腾腾50咝溜溜51乐颠颠

    二、多音字组词。

    择zé(选择)zhái(择菜)挣zhēng(挣扎)zhèng(挣脱)

    旋xuán(旋转)xuàn(旋风)塞sāi(瓶塞)sài(塞外)sè(堵塞)

    三、成语积累。

    含有反义词的成语:左邻右舍、左顾右盼、生离死别、古往今来

    含有如字的成语:暴跳如雷、挥汗如雨、貌美如花、心急如焚

    关于姥姥高超剪纸技艺的成语: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出神入化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1.学了《姥姥的剪纸》,我们认识了心灵手巧、勤劳善良的姥姥。姥姥的剪纸技艺之所以如此高超,是因为熟能生巧,从中我们也懂得了:要想把事情做好,必须肯花功夫,肯花时间。

    2.我还知道的中国传统民间技艺有:泥塑、年画、刺绣、皮影、吹糖人、捏泥人。

    3.有关熟能生巧的俗语、谚语:

    ①书读百遍,其义自现。②拳不离手,曲不离口。③熟能生巧,业精于勤。

    4.《牛郎织女》是民间故事(体裁),作者是叶圣陶。学了这个故事,我认识了勤劳能干、心地善良的牛郎,美丽善良、心灵手巧的织女,知恩图报的老牛,心狠手辣、冷酷无情的王母。文中的牛郎和织女深受人们的同情,大家希望他们有个美好的未来,正如苏轼的一首词中写到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与故事相关的节日时七夕节。

    5.中国四大民间故事:《牛郎织女》《梁山伯和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

    6.课外搜集的民间俗语:

    ①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养生俗语)

    ②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农业俗语)

    ③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学习俗语)

    ④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天气俗语)

    观察物体知识点归纳


    第一课时

    【知识点】:

    1、举出生活中的简单物体让学生观察总结: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形状。

    2、引入由正方体搭建的立体图形,给学生示范书中提供的搭建活动,边操作边讲解。

    3、让学生分组进行操作,并给予指导,引导学生观察所搭建的立体图形。

    4、总结:同一立体图形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形状。

    第二课时

    【知识点】:

    1.示范书中提供的第二个搭建活动。

    2.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在学习中学会如何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对学生搭建活动予以指导和肯定,让学生在搭建的过程中学会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4.指导学生多做几次搭建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周长知识点归纳 教案精选


    第一课时:什么是周长

    【知识点】:

    1、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数学情境,通过描一描树叶的边线,摸一摸课桌数学书的边线,再量一量自己的腰围和头围,从而知道了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2、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可以画出并能计算出图形的周长。

    第二课时游园

    【知识点】:

    1、为学生创设游园的情境,引导学生体验用不同的方法去计算小公园的周长。就是把围成小公园的所有线段加在一起。

    2、算一算中出现了4种不同的图形,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为后面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作好铺垫。

    第三课时花边有多长

    【知识点】:

    1、学生要明确已知的条件和问题,然后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发现(长+宽)﹡2是求长方形周长最简便的方法。不必用公式化的算式去约束学生,他们可以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计算。

    2、在做一做中出现的两个不同的长方形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求周长。

    第四课时地砖的周长

    【知识点】:

    1、学生要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利用学习长方形周长的知识经验,知识迁移到怎样求出正方形的周长,就是把正方形的四条边长加起来,还可以用边长乘4。

    2、做一做中出现的两个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可以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解决。

    3、练一练中的第2小题要让学生明确求篱笆长多少米,就是在求正方形实验园地的周长。

    第五课时练习六

    【知识点】:

    1、练习六中的1——8小题通过计算各种图形的不同周长,进一步巩固学生已经掌握的计算周长的方法。

    而第9小题则是让学生发现图形之间的变化关系,从而发现这四幅图形的周长是相等的。

    2、在实践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先计算三个周长的大小,并说出估计的过程或理由,然后再让学生自主选择测量工具和测量方式。可以独立测量,也可以是小组合作进行,最后组织学生对其估计和测量的结果进行对比,修正自己的估计和测量的结果。

    第六课时交通与数

    【知识点】:

    在这节实践活动课中,要引导学生认真仔细的观察图片中的数学信息,从而运用周长、乘除法、搭配方法等数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优秀模板


    一、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用0前面的数去相乘,再看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来计算;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来计算。

    3、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去乘两、三位数的每一位,与哪一位相乘积就写在那一位的下面,哪一位乘得的积满了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4、估算:把两、三位数看作整十数或整百数去和一位数相乘,乘得多少就约等于多少。

    5、0乘任何数都得0。

    二、质量单位

    1、千克:称比较重的物品的质量用千克作单位。用kg表示

    2、克: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用克作单位。用g表示

    3、它们的进率是1000,即1千克=1000克

    三、长方形和正方形

    1、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长边的的长叫长,短边的长叫宽。

    2、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都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每条边的长叫边长

    3、周长:一周边线的长度。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四、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1、笔算:从最高位算起,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哪一位不够除就商0占位,余下的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验算: 、没有余数的除法,用商×除数,看看是否等于被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用商×除数+余数,看看是否等于被除数。

    3、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等于0。

    4、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5、判断商有几位数的方法:看被除数的最高位和除数的关系, 、当被除数的最高位大于或等于除数时,商的位数和被除数的位数一样多; 、当被除数的最高位小于除数时,商的位数就比被除数的位数少一位。

    五、解决问题的策略

    1、分析法:可以通过列表、画线段,画图或其他的形式呈现。

    2、解题的思路: 、弄清题目的意思,知道题目告诉我们什么已知条件,要我们求什么;

    、从问题入手,去找相关的已知条件,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列式解答

    六、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图形

    1、平移:沿直线运动,位置发生改变,但形状、大小不会发生变化;

    2、旋转:围绕中心转动;

    3、轴对称:左右对折两边完全重合。

    七、分数的初步认识

    1、认识几分之一: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

    2、认识几分之几: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可以用几分之几来表示。

    3、比较大小:分母相同,分子大的那个分数大;分子相同,分母小的那个分数大。

    4、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1减去几分之几:1可以写成分子和分母相同的分数,把1写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再计算。

    上册加减法知识点归纳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知识点】:

    1、计数器表示数的方法是摆小棒表示数的方法的简化和抽象:

    计数器上的数的“十位”与“捆”对应,“个位”与“根”对应。这次抽象形成了极为重要的位值概念。

    2、认识一个新的计数单位“十”,知道“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3、在摆一摆、数一数、捆一捆活动中,认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以及数的组合。

    搭积木(十几加(减)几的加减法)

    【知识点】:

    1、用形象的积木,帮助学生认识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即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为加法,减少为减法。)

    2、学习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计算方法都是先在个位上加或减,然后再与十位上相加或相减。

    3、在计算中找规律,理解加法中加号两边的数交换位置,相加结果不变。减法中,被减数不变,减数越大,所得的差越小。

    有几瓶牛奶(9加几的进位加法)

    【知识点】:

    1、通过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学会“9+?”的进位加法。

    2、理解凑十法的简便性。(把与9相加的另一加数分解成1和几,使9和1凑成10,再用10加上剩余的数,就是“9+?”的凑十法。

    3、直接对进位加法的算式进行计算,以作为巩固练习。

    有几棵树(8加几的进位加法)

    【知识点】:

    1、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9+?”的经验探索“8+?”的计算方法。

    第一种方法:把8凑10,分解另一个加数。

    第二种方法:把8分解,将另一个加数凑成10。

    2、进一步理解“凑十法”。

    3、正确熟练地口算8加几。

    买铅笔(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一))

    【知识点】:

    1、学会“十几减九”的退位减法。

    2、让学生探索并学会“十几减八”的退位减法及相关数学问题。

    3、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第一种方法:个位上的数不够减9或8,从十位退一在个位加十再减。

    第二种方法:将十几分解10和几,用10减9或8,再用结果加上分得的另一个数。

    第三种方法:逆向思维,做减法想加法,9(8)加几等于十几,十几减9(8)就等于几。

    第四种方法:十几减9可以想成用个位数加1。(十几减9就用几加1)

    以上几种方法不是要求每一位学生全部掌握,但是要求学生明确退位减法的算理。

    跳伞表演(十几减内的退位减法(二))

    【知识点】:

    1、正确计算十几减7、减6等数的减法。(减5、4、3、2等数的减法在教学实际情况中进行穿插安排。)

    2、进一步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美丽的田园(解决问题)

    【知识点】:

    1、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巩固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3、使学生能根据一个加法算式写出两道减法算式。

    4、多角度的认识一个数,建立数感。

    乘法知识点归纳 优秀教案推荐


    第一课:购物

    【知识点】: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师引导学生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提取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过程,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列竖式计算乘法。

    在计算中明确算理,学会竖式的书写。用乘数从个位起依次去乘另一个乘数的每一位,把得数写在对应的数位上。

    第二课:去游乐场

    【知识点】: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结合具体情境,逐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进而类推出“满几十进几”的算法,初步掌握进位法则: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从个位乘起,哪一位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类推能力和主动获取新知识的学习习惯。

    第三课:乘火车

    【知识点】: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逐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在已有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连续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4、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第四课:0×5=?

    【知识点】:

    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

    2、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3、借助“乘法的意义”“找规律”等方法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

    4、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当因数末尾有0时,计算时0可以先不参加运算,计算结束后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积后加几个0。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可以通过对比进行教学,如:402×3=1206,

    307×8=2456,同样是因数中间有0,为什么一个乘积中间有0,而另一个却没有。通过讨论402×3积中间是0的那位,因为没有进位,积当中就保留了0,而307×8,因为发生了进位,所以积当中的0就不见了。

    结论:因数的末尾有0,乘积中一定有0。

    因数的中间有0,乘积中不一定有0。

    5、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的写法。

    6、通过小组讨论,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使学生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第五课:买矿泉水

    【知识点】:

    1、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探索多样的估算和计算方法。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连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探索多样的估算和计算方法。

    4、结合买矿泉水的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过程,逐步培养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估算。

    5、在交流算法的过程中,对于学生汇报的多种计算方法都要予以肯定,但要着重引导用连乘的方法解决问题,并掌握连乘的运算顺序。

    生活中的负数知识点归纳


    温度

    【知识点】:

    1、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在温度前面写上“—”号,如“—2℃”“—12℃”通常读作零下2摄氏度、零下12摄氏度。

    2、能够正确地比较两个零下的温度的高低:0℃和零上的温度高于零下的温度;零下温度的数字越大表示温度越低。

    正负数

    【知识点】:

    1、正数:比0大的数字都是正数,有的时候我们在正数前面添上“+”号,如+5、+20等等,读作:正5、正20。

    2、负数:比0小的数字都是负数,我们在负数前面提案上“—”号,如—2、—10等等,读作:负2、负10。

    3、明确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能用正数、负数表示实际问题,要确定以什么作为标准(即以什么作0点)

    上册两位数乘位数复习知识点归纳优秀模板


    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连乘、乘加、乘减(包括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一、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知识根源于“表内乘法”,就是用乘法口诀来解决。

    例如:20×4=80

    先想表示几个几相加:20×4表示“4个20相加”或“20个4相加”

    再想相关乘法口诀:2×4=8,口诀:二四得八。

    因此20×4得80。

    (200×4=800同理)

    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

    估算的目的是求出结果的大概范围,过程越简单越好,不必精确。个别孩子的思维是求出精确结果,再去弄一个近似数,这样本末倒置,毫无意义。

    估算步骤:先求近似数,再口算结果。

    例如:每千克螃蟹29元,买6千克,一共大约花多少钱?

    正确思路:

    ①列式:29×6≈

    ②求近似数:29≈30

    ③口算:30×6=180(元)

    ④结论:29×6≈180(元)

    简化形式(实用):29×6≈180(元)

    30

    错误思路:

    ①列式:29×6≈

    ②求确数:29×6=174(元)

    ③求近似数:174≈180(或174≈180)

    ④结论:29×6≈180(元)[或29×6≈170(元)]

    三、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涉及旧知:乘法口诀、100以内数加减法口算)

    (一)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不进位)

    例:13×2=

    (1)算理

    ①13×2看作2个13相加(注:看作“13个2相加”也可,但此处以“2个13相加”为例)

    ②先将13分解为10和3

    ③个位:3×2=6

    ④十位:10×2=20

    ⑤合并个位和十位:6+20=26

    ⑥结论:13×2=26

    (2)完整竖式(做题不用的形式,表达算理用)

    13

    ×2

    6…………(3×2=6)

    20…………(10×2=20)

    26…………(6+20=26)

    (3)简化形式(实用)

    13

    ×2

    26

    (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进位)

    (略)详见课本第16页(完整形式)和第17页(简化形式)

    注:

    ①进位的数字,约为正常数字大小的三分之一,写于横线上本位与进位之间。

    ②为方便对齐相同数位,同时为进位数字留出空间,竖式的各数位数字之间,约空出一个数字的距离。

    (三)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中间有“0”)

    (略)

    (四)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末尾有“0”)

    (1)完整竖式(做题不用的形式,表达算理用)

    350

    ×3

    1050

    (2)简化形式(实用)

    350

    ×3

    1050

    四、四则混合运算

    (略)具体按实际题意列式。(此处预留,待出现典型错误,会更新填补)

    四则混合运算步骤: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内。

    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点归纳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

    先用一个因数的个位与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依次相乘,再用这个因数的十位与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依次相乘,乘到哪一位,积的个位就与哪一位对齐,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再把两次相乘的积加起来。末尾有0时,把两个因数0前面的数对齐,并将它们相乘,再在积的后面添上没有参加运算的几个0。中间有0时,这个0要参加运算。

    2、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3、因数是两、三位数的乘法的估算方法:先把两个因数的最高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近似数,再把这两个近似数相乘。

    补充知识点:

    1·估算方法:用四舍五入法进行估算。估算是往大估还是往小估?也就是估算的方法问题;

    2·利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注意,第二步的乘积末尾写在十位上。

    3·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

    中间有0也要和因数分别相乘;末尾有0的,要将两个因数0前面数的末位对齐,用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之后在落0,有几个0落几个0。

    实际生活中的估算:

    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估算是往大估还是往小估?)

    a、350名同学要外出参观,有7辆车,每辆车有56个座位,估一估要几辆车?

    b、桥在重量3吨,货物共6箱,每箱重285千克,车重986千克,这辆车能过去吗?

    知识点:

    估算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要将因数估成整十、整百或整千的数。估算时注意,要符合实际,接近精确值。

    【上册位置与顺序知识点归纳】相关推荐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索、归纳积变化规律的过程。2知道扩大几倍、缩小几倍的意义。理解积变化的规律,会运用积变化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3在探索,归纳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

    数学下册单元整理复习教案 教案精选篇

    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请每一位学生用适当的方式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作一个概括性的描述。用文字、表格、框图等方式表示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提示整理知识的一般方法:1.先想一想本单元学了哪些知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