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函数学图象的性质相关教学方案
  • 函数学图象的性质相关教学方案

    发表时间:2022-02-13

    【www.jk251.com - 函数学图象的性质】

    提起教案,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多写教案能够提升我们的策划能力,一份完整的教案有许多内容,优秀的初中教案是什么样子的?本站收集了《函数学图象的性质相关教学方案》,供您参考。

    初中数学活动课教案一函数图象的性质活动目标:1、利用几何画板的形象性,通过量的变化,验证并进一步研究函数图象的性质。2、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性,从变化的几何图形中,寻找不变的几何规律。3、学会作简单函数的图象,并对图象作初步了解。4、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把几何画板作为学生认知的工具,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兴趣。活动重点:图形的性质和规律的探索活动难点:几何画板的操作(作函数的图象)活动设施:微机室(有液晶投影仪和大屏幕或大彩电);软件:windows操作平台、几何画板、office2000等、教师准备好的五个画板文件:hstx1.gsp、hstx2.gsp、hstx3.gsp、ymdl1.gsp、ymdl2.gsp。活动过程:一、展示活动主题和目标:二、活动过程:操作练习一:按下列步骤进行操作,并回答相应的问题。1、打开c:\sketch\hstx1.gsp画板文件;2、拖动点E和点F沿坐标轴运动(或双击按钮“动画1”),同时观看解析式中的k和b的变化。①当k>0时,图象经过哪几个象限?②当k0和k

    jk251.cOm扩展阅读

    函数的图象的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看图识图的能力.

    2、在识图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从不同知识的背景提取的对象,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广泛应用性.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看图识图的能力

    教学难点: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教学用具:计算机、投影机

    教学方法:谈话法、分组讨论

    教学过程:

    1、阅读习题13.3的第四题

    学生阅读后,老师可以提问学生,分别回答:

    下图是北京春季某一天的

    2、提出看图说图的重要性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很多软件都可以做到输入解析式后,立刻显示出函数图象来,这样看图、识图就变得相当重要了.从上题就可以看出,图形的表示更直观,一目了然.也便于分析结论.数学不仅有数的一面,也有“形”的一面.美国著名数学家M克莱茵曾指出:“只要代数同几何分道扬镳,它们的进展就缓慢,它们的应用就狭窄.但是当这两门科学结合成伴侣时,它们就相互吸取新鲜的活力,从那以后,就以快速的步伐走向完善.”数学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其它学科和日常生活都可以找到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例子.

    3、为学生提供相对丰富的素材,体会以图识性.

    例1、如图所示,A、B两条曲线表示A、B两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相应溶解度,现有未饱和的A、B溶液各一杯,它们的温度都是.如果不准增加A、B两种溶质,请你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能分别把它们变成饱和溶液?

    (读题后,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若学生还没有学习相应的化学知识,老师可以解释一下.一般学生都能理解.关键是学生都从图中看出了什么.既有定量的分析,又能得出定性的规律).

    从A、B的溶解度曲线分析,随着温度升高,A物质的溶解度增大很快,而物质B的溶解度变化不大,针对这两种不同的特征,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

    如对未饱和的A溶液,可以采用降低温度的使它饱和因为根据A物质的曲线,可以看出,降低温度,物质A的溶解度会迅速减小.

    而对B物质来讲,它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要把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就需要用减少溶剂的办法.把溶液加热,使溶剂蒸发掉一些.溶剂逐渐减少到一定程度,不饱和的溶液就会变成饱和的了.

    例2、如图,是各月气温的分配图

    能从图中找出气温最低的月份,气温最高的月份.

    并判断出该地所处的气温带.

    分析:最高气温在7月,最低在2月.气温曲线的

    下限也在以上,即~之间,因此可判断出

    该地位于亚热带.

    (从数字的变化中,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数学为其它科学所用,数学能力也包括科学的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本课例也在试图探索出一条数学与其它学科综合的课例,让学生切实地体会出画图象的好处,体会到数学的用处.数学收集的是数量,但我们可以凭借这些数量,发现它们背后的科学规律.

    例3、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因此现代社会要求人必须具有创造性的思维.你想过有关创造性的问题吗?人的创造性思维发展是否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呈直线上升趋势?男女之间有区别吗?你可以谈一谈你的想法.

    参考资料:思维的流畅性,是指在限定时间内产生观念数量的多少.在短时间内产生的观念多,思维流畅性大;反之,思维缺乏流畅性.以研究智力结构和创造性思维而闻名的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把思维流畅性分为四种形式:①用词的流畅性,一定时间内能产生含有规定的字母或字母组合的词汇量的多少;②联想的流畅性,在限定的时间内能够从一个指定的词当中产生同意词(或反义词)数量的多少;③表达的流畅性,按照句子结构要求能够排列词汇量的数量的多少;④观念的流畅性,能够在限定的时间内产生满足一定要求的观念的多少,也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答案的多少.

    以上的参考资料教师可视学生的情形灵活处理,可以作为预习作业提前下发,也可以在上课时,由老师进行通俗的解释.

    右图是以美国心理学家对小学一年级学生至成年人进行大规模有组织的的创造性思维测验后,根据其中的流畅性分数绘制的曲线图.

    (1)从图中可以看出,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不是直线的,而是成犬齿形曲线

    (2)男女生曲线基本相似,波峰与波谷基本出现在同一点上.

    (3)小学一至三年级呈直线上升状态;小学四年级下跌;小学年级又回复上升;小学六年级至初中一年级第二次下降;以后直至成人基本保持上升趋势.

    (注)虽然图中曲线只是儿童期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曲线,但心理学家认为,它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儿童期创造力发展的一般进度.

    4、小结:从上面的例题可以看出,数学正突破传统的应用范围向几乎所有的人类知识领域渗透,并越来越直接地为人类物质生产与日常生活做出贡献.因此现代数学的特点之一是它广泛的应用性.数学的学习需要我们有搜集信息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观察、归纳、总结出规律,并能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5、作业:从其它学科或现实生活中找出曲线图,加以分析,提出你自己的想法.

    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相关教学方案


    教学设计示例1

    教学目标:

    1、理解反比例函数,并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关系的函数解析式;

    2、会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结合图象分析总结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3、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及普遍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4、体会数学从实践中来又到实际中去的研究、应用过程;

    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数学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结合图象分析总结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描点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教学用具:直尺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式

    教学过程:

    1、从实际引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我们在小学学过反比例关系.例如:当路程S一定时,时间t与速度v成反比例

    即vt=S(S是常数);

    当矩形面积S一定时,长a与宽b成反比例,即ab=S(S是常数)

    从函数的观点看,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有两个变量可以分别看成自变量与函数,写成:

    (S是常数)

    (S是常数)

    一般地,函数(k是常数,)叫做反比例函数.

    如上例,当路程S是常数时,时间t就是v的反比例函数.当矩形面积S是常数时,长a是宽b的反比例函数.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反比例关系的例子.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下面的例子仅供

    2、列表、描点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例1、画出反比例函数与的图象

    解:列表

    x

    -6

    -5

    -4

    -3

    1

    2

    3

    4

    5

    6

    -1

    -1.2

    -1.5

    -2

    6

    3

    2

    1.5

    1.2

    1

    1

    1.2

    1.5

    2

    -6

    -3

    -2

    -1.5

    -1.2

    1

    说明: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反比例函数,无法推测出它的大致图象.取点的时候最好多取几个,正负可以对称着取分别画点描图

    一般地反比例函数(k是常数,)的图象由两条曲线组成,叫做双曲线.

    3、观察图象,归纳、总结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前面学习了三类基本的初等函数,有了一定的基础,这里可视学生的程度或展开全面的讨论,或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知识的学习.

    显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提出问题:你能从图象上发现什么有关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呢?并能从解析式或列表中得到论证.(下列答案仅供参考)

    (1)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可以扩展到k>0时的情形,即k>0时,双曲线两支各在第一和第三象限.从解析式中,也可以得出这个结论:xy=k,即x与y同号,因此,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的讨论与此类似.

    抓住机会,说明数与形的统一,也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体现了由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过程.

    (2)函数的图象,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

    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当x从左向右变化时,图象呈下坡趋势.从列表中也可以看出这样的变化趋势.有理数除法说明了同样的道理,被除数一定时,若除数大于零,除数越大,商越小;若除数小于零,同样是除数越大,商越小.由此可归纳出,当k>0时,函数的图象,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同样可以推出的图象的性质.

    (3)函数的图象不经过原点,且不与x轴、y轴交.从解析式中也可以看出,.如果x取值越来越大时,y的值越来越小,趋近于零;如果x取负值且越来越小时,y的值也越来越趋近于零.因此,呈现的是双曲线的样子.同理,抽象出图象的性质.

    函数的图象性质的讨论与次类似.

    4、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其图象的性质.大家展开了充分的讨论,对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图象的性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数学学习要求我们要深刻地理解,找出事物间的普遍联系和发展规律,能数学地发现问题,并能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给以一定的解释.即数学是世界的一个部分,同时又隐藏在世界中.

    5、布置作业习题13.81-4

    教学设计示例2

    反比例函数及其图像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使学生能够根据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3.使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会画出它们的图像,以及根据图像指出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增加或减小而变化的情况;

    4.会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的作图、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

    2.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教学思想方法.

    (三)德育渗透点

    1.向学生渗透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观点;

    2.使学生体会事物是有规律地变化着的观点.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反比例函数图像的研究,渗透反映其性质的图像的直观形象美,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培养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能力.

    二、学法引导

    教师采用类比法、观察法、练习法

    学生学习反比例函数要与学习其他函数一样,要善于数形结合,由解析式联想到图像的位置及其性质,由图像和性质联想比例系数k的符号.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反比例的概念、图像、性质以及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因为要研究反比例函数就必须明确反比例函数的上述问题.

    2.教学难点:画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因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有两个分支,而且这两个分支的变化趋势又不同,学生初次接触,一定会感到困难.

    3.教学疑点:(1)反比例函数为何与x轴,y轴无交点;(2)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只能说在第一、三象限或第二、四象限,而不能说经过第几象限,增减性也要说明在第几象限(或说在它的每一个象限内).

    4.解决办法:(1)中隐含条件是或;(2)双曲线的两个分支是断开的,研究函数的增减性时,要将两个分支分别讨论,不能一概而论.

    四、教学步骤

    (一)教学过程

    提问:小学是否学过反比例关系?是如何叙述的?

    由学生先考虑及讨论一下.

    答:小学学过: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看下面的实例:(出示幻灯)

    1.当路程s一定时,时间t与速度v成反比例;

    2.当矩形面积S一定时,长a与宽b成反比例;

    它们分别可以写成(s是常数),(S是常数)写在黑板上,用以得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板书)

    一般地,函数(k是常数,)叫做反比例函数.

    即在上面的例子中,当路程s是常数时,时间t就是速度v的反比例函数,能否说:速度v是时间t的反比例函数呢?

    通过这个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只要满足(k是常数,)就可以.因此可以说速度v是时间t的反比例函数,因为(s是常量).对第2个实例也一样.

    练习一:教材P129中1口答.P1301

    根据前面学习特殊函数的经验,研究完函数的概念,跟着要研究的是什么?

    答:图像和性质.

    通过这个问题,使学生对课本上给出的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以后

    学生要研究其他函数,也可以按照这种方式来研究.

    下面,我们就来看桓隼猓海ǔ鍪净玫疲?/P>

    例1画出反比例函数与的图像.

    提问:1.画函数图像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答:合理、正确地选值列表.

    2.在选值时,你认为要注意什么问题?

    答:(1)由于函数图像的特点还不清楚,多选几个点较好;

    (2)不能选,因为时函数无意义;

    (3)选整数较好计算和描点.

    这个问题中最核心的一点是关于的问题,提醒学生注意.

    3.你能不能自己完成这道题呢?

    学生在练习本上列表、描点、连线,教师在黑板上板演,到连线时可暂停,让学生先连完线之后,找一名同学上黑板连线,然后就这名同学的连线加以评价、总结:

    注意:(1)一般地,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由两条曲线组成,叫做双曲线;

    (2)这两条曲线不相交;

    (3)这两条曲线无限延伸,无限靠近x轴和y轴,但永不会与x轴和y轴相交.

    关于注意(3)可问学生:为什么图像与x和y轴不相交?

    通过这个问题既可加深学生对反比例函数图像的记忆,又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再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图,提问:

    1.当时,双曲线的两个分支各在哪个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怎样变化?

    2.当时,双曲线的两个分支各在哪个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怎样变化?

    这两个问题由学生讨论总结之后回答,教师板书:

    对于双曲线(1)当:(1)当时,双曲线的两分支位于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少;(2)当时,双曲线的两分支位于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

    3.反比例函数的这一性质与正比例函数的性质有何异同?

    通过这个问题使学生能把学过的相关知识有机地串联起来,便于记忆和应用.

    练习二:教材P129中2由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教师巡回指导.P130中2、3填在书上

    上面,我们讨论了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不同类型的例题:(出示幻灯)

    例2已知y与成反比例,并且当时,,求时,y的值.

    用提问的方式对此题加以分析:

    (1)y与成反比例是什么含义?

    由学生讨论这一问题,最后归结为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这句话说明了:.

    (2)根据这个式子,能否求出当时,y的值?

    (3)要想求出y的值,必须先知道哪个量呢?

    (4)怎样才能确定k的值?用什么条件?

    答:用待定系数法,把时代入,求出k的值.

    (5)你能否自己完成这道例题:

    由一名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

    例3已知:,与x成正比例,与x成反比例,当时,时,,求y与x的解析式.

    分析:一定要先写出y与x的函数表达式,

    要用x分别把,表示出来得,

    要注意不能写成k,∴

    解:设,

    .

    由题意得

    ∴.

    (二)总结、扩展

    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回答:

    1.什么是反比例函数?

    2.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什么样的?

    3.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是什么?

    4.命题方向及题型设置,反比例函数也是中考命题的主要考点,其图像和性质,以及其函数解析式的确定,常以填空题、选择题出现,在低档题中,近两年各省、市的中考试卷中出现不少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几何知识、三角知识等综合编拟的解答题,丰富了压轴题的形式和内容.

    五、布置作业

    1.教材P130中4,5,6

    2.选做:P130中B1,2

    六、板书设计

    13.8反比例函数及其图像

    引例:(1)例1:例2:例3:

    (2)

    1.反比例函数:

    2.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探究活动

    已知:如图,一次函数的图像经过第一、二、三象限,且与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与x轴交于点D。。

    (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设点A的横坐标为m,的面积为S,求S与m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m的取值范围;

    (3)当的面积等于时,试判断过A、B两点的抛物线在x轴上截得的线段长能否等于3。如果能,求此时抛物线的解析式;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解:(1)过点B作轴于点H。

    在Rt中,

    由勾股定理,得

    又,

    ∴点B(-3,-1)。

    设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点B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

    ∴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2)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

    由点A在第一象限,得。

    又由点A在函数的图像上,可求得点A的纵坐标为。

    ∵点B(-3,-1),点,

    ∴解关于、的方程组,得

    ∴直线AB的解析式为。

    令。

    求得点D的横坐标为。

    过点A作轴于点G

    由已知,直线经过第一、二、三象限,

    ∴,即。

    由此得

    ∴。

    即。

    (3)过A、B两点的抛物线在x轴上截得的线段长不能等于3。

    证明如下:

    由,

    解得。

    经检验,都是这个方程的根。

    ∴不合题意,舍去。

    ∴点A(1,3)。

    设过A(1,3)、B(-3,-1)两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由此得

    即。

    设抛物线与x轴两交点的横坐标为。

    则。

    即。

    整理,得。

    ∴方程无实数根。

    因此过A、B两点的抛物线在x轴上截得的线段长不能等于3。

    数学教案-一次函数的图象性质一次函数的图象性质初中教案精选


    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一、目的要求

    1.使学生能画出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图象。

    2.结合图象,使学生理解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性质。

    3.在学习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概念。

    二、内容分析

    1、对函数的研究,在初中阶段,只能是初步的。从方法上,是用初等方法,即传统的初等数学的方法,而不是用极限、导数等高等数学的基本工具,并且,比起高中对函数的研究,更多地依赖于图象的直观,从研究的内容上,通常,包括定义域、值域、函数的变化特征等方面。关于定义域,只是在开始学习函数概念时,有一个一般的简介,在具体学习几种数时,就不一一单独讲述了,关于值域,初中暂不涉及,至于函数的变化特征,像上升、下降、极大、极小,以及奇、偶性、周期性,连续性等,初中只就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效的升降问题略作介绍,其它,在初中都不做为基本教学要求。

    2、关于一次函数图象是直线的问题,在前面学习13.3节时,利用几何学过的角平分线的性质,对函数y=x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做了一些说明,至于其它种类的一次函数,则只是在描点画图时,从直观上看出,它们的图象也都是一条直线,教科书没有对这个结论进行严格的论证,对于学生,只要求他们能结合y=x的图象以及其它一些一次函数图象的实例,对这个结论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就可以了。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什么是一次函数?什么是正比例函数?

    2.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描点画出以下三个函数的图象:

    y=2xy=2x-1y=2x+1

    新课讲解:

    1.我们画过函数y=x的图象,并且知道,函数y=x的图象上的点的坐标满足横坐标与纵坐标相等的条件,由几何上学过的角平分线的性质,可以判断,函数y=x,这是一个一次函数(也是正比例函数),它的图象是一条直线。

    再看复习提问的第2题,所画出的三个一次函数的图象,从直观上看,也分别是一条直线。

    一般地,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

    前面我们在画一次函数的图象时,采用先列表、描点,再连续的方法.现在,我们明确了一次函数的图象都是一条直线。因此,在画一次函数的图象时,只要在坐标平面内描出两个点,就可以画出它的图象了。

    先看两个正比例项数,

    y=0.5x

    与y=-0.5x

    由这两个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不难看出,当x=0时,

    y=0

    即函数图象经过原点.(让学生想一想,为什么?)

    除了点(0,0)之外,对于函数y=0.5x,再选一点(1,0.5),对于函数y=-0.5x。再选一点(1,一0.5),就可以分别画出这两个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了。

    实际画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一般按以以下三步:

    (1)先选取两点,通常选点(0,0)与点(1,k);

    (2)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点(0,o)与点(1,k);

    (3)过点(0,0)与点(1,k)做一条直线.

    这条直线就是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

    观察正比例函数y=0.5x的图象.

    这里,k=0.5>0.

    从图象上看,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再观察正比例函数y=-0.5x的图象。

    这里,k=一0.5<0

    从图象上看,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实际上,我们还可以从解析式本身的特点出发,考虑正比例函数的性质.

    先看

    y=0.5x

    任取两对对应值.(x1,y1)与(x2,y2),

    如果x1>x2,由k=0.5>0,得

    0.5x1>0.5x2

    即yl>y2

    这就是说,当x增大时,y也增大。

    类似地,可以说明的y=-0.5x性质。

    从解析式本身特点出发分析正比例函数性质,可视学生程度考虑是否向学生介绍。

    一般地,正比例函数y=kx(k≠0)有下列性质:

    (1)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2)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2、讲解教科书13.5节例1.与画正比例函数图象类似,画一次函数图象的关键是选取适当的两点,然后连线即可,为了描点方便,对于一次函数

    y=kx+b(k,b是常数,k≠0)

    通常选取

    (o,b)与(-两点,对于例l中的一次函效y=2x+1与y=-2x+1就分别选取(o,1)与(一0.5,2),还有(0,1)—与(0.5.0).在例1之后,顺便指出,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习惯上也称为直线)y=kx+b结合例1中的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就可以得到与正比例函数类似的关于一次函数的两条性质。对于一次函数的性质,也可以从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分析得出,这与正比例函数差不多。课堂练习:教科书13.5节第一个练习第l—2题,在做这两道练习时,可结合实例进一步说明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有关性质。课堂小结:1.正比例函数y=kx图象的画法:过原点与点(1,k)的直线即所求图象.2.一次函数y=kx+b图象的画法:在y轴上取点(0,6),在x轴上取点,0),过这两点的直线即所求图象.3.正比例函数y=kx与一次函数y=kx+b的性质(由学生自行归纳).四、课外作业1.教科书习题13.5a组第l一3题.

    一次函数的图象性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进一步理解函数的定义,根据实际情况求函数的定义域,并能利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最值问题。

    2、渗透函数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能初步建立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到数学的抽象性和广泛应用性。

    教学重点:

    1、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概括出运动变化的规律,建立函数关系式。

    2、通过函数的性质及定义域范围求函数的最值。

    教学难点:

    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概括出运动变化的规律,建立函数关系式

    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例1、A校和B校各有旧电脑12台和6台,现决定送给C校10台、D校8台,已知从A校调一台电脑到C校、D校的费用分别是40元和80元,从B校调运一台电脑到C校、D校的运费分别是30元和50元,试求出总运费最低的调运方案,最低运费是多少?

    (1)几分钟让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意

    (2)由题意可知,一种调配方案,对应一个费用。不同的调配方案对应不同的费用,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调配方案决定了总费用。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呢?需要我们建立数学模型,将之形式化、数学化。

    解法(一)列表分析:

    设从A校调到C校x台,则调到D校(12―x)台,B校调到C校是(10―x)台。B校调到D校是[6-(10-x)]即(x-4)台,总运费为y。

    根据题意:

    y=40x+80(12-x)+30(10-x)+50(x-4)

    y=40x+960-80x+300-30x+50x-200

    =-20x+1060(4≤x≤10,且x是正整数)

    y=-20x+1060是减函数。

    ∴当x=10时,y有最小值ymin=860

    ∴调配方案为A校调到C校10台,调到D校2台,B校调到D校2台。

    解法(二)列表分析

    设从A校调到D校有x台,则调到C校(12―x)台。B校调到C校是[10-(12-x)]即(x-2)台。B校调到D校是(8―x)台,总运费为y。

    y=40(12–x)+80x+30(x–2)+50(8-x)

    =480–40x+80x+30x–60+400–50x

    =20x+820(2≤x≤8,且x是正整数)

    y=20x+820是增函数

    ∴x=2时,y有最小值ymin=860

    调配方案同解法(一)

    解法(三)列表分析:

    解略

    解法(四)列表分析:

    解略

    例2、公司试销一种成本单价为500元/件的新产品,规定试销时的销售单价不低于成本单价,又不高于800元/件。经试销调查,发现销售量y(件),与销售单价x(元/件)可近似看作一次函数y=kx+b的关系

    (1)根据图象,求一次函数y=kx+b的表达式

    (2)设公司获得的毛利润(毛利润=销售总价―成本总价)为s元

    试用销售单价x表示毛利润s;

    解:如图所示

    直线过点(600,400),(700,300)

    ∴400=600k+b

    300=700k+b

    k=-1,b=1000

    ∴y=-x+1000(500≤x≤800)

    s=x(1000–x)-500(1000–x)

    =1000x–x2–500000+500x

    =-x2+1500x–500000(500≤x≤800)

    小结:本节课试图让学生体会到函数的本质是对应关系。在实际生活中,影响事物的因素往往是多方面的,而且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对于实际问题我们抽象概括出它的本质特征,将其数学化、形式化,形成数学模型。这个过程既体现了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又因其高度的抽象性决定了数学的广泛应用性。

    作业:略

    探究活动

    (1)在边防沙漠区,巡逻车每天行驶200千米,每辆巡逻车装载供行驶14天的汽油.现有5辆巡逻车同时由驻地A出发,完成任务再返回A.为让其余3辆尽可能向更远距离巡逻(然后一起返回),甲、乙两车行至途中B后,仅留足自己返回A必须的汽油,将多余的油给另3辆用,问另3辆行驶的最远距离是多少千米.

    (2)30名劳力承包75亩地,这些地可种蔬菜、玉米和杂豆.每亩蔬菜需0.5个劳力,预计亩产值2000元;每亩玉米需0.25个劳力,预计亩产值800元;每亩杂豆需0.125个劳力,预计亩产值550元.怎样安排种植计划,才能使总产值最大?最大产值是多少元?

    答案:

    (1)设巡逻车行至B处用x天,从B到最远处用y天,则2[3(x+y)+2x]=14×5,即

    又x>0,y>0,14×5-(5+2)x≤14×3,

    所以x=4时,y取最大值5.另三辆车行驶最远距离:(4+5)×200=1800(千米).

    (2)设种蔬菜、玉米、杂豆各x、y、z亩,总产量u元.则

    所以45≤x≤55,即种蔬菜55亩,杂豆20亩,最大产值为121000元.

    (3)某果品公司急需汽车,但无力购买,公司经理想租一辆.一出租公司的出租条件为:每百千米租费110元;一个体出租车司机的条件为:每月付800元工资,另外每百千米付10元油费.问该果品公司租哪家的汽车合算?

    解设汽车每月所行里程为x百千米,于是,应付给出租公司的费用为y1=110x,应付给个体司机的费用为y2=800+10x.画出它们的图象,易得图象交点坐标为(8,8800).由图象可知,当x<8时,y1<y2;当x=8时,y1=y2,当x>8时,y1>y2.

    综合上述可知,汽车每月行驶里程少于800千米时,租国营出租汽车公司的汽车合算;每月行驶里程大于800千米时,租个体司机的汽车合算.因此,该果品公司应先估计一下每月用车的里程,然后根据估算的结果确定该租哪家的汽车.

    【函数学图象的性质相关教学方案】相关推荐
    铁的性质相关教学方案

    第六章铁第一节铁的性质一.知识教学点1.铁的物理性质。2.铁的化学性质(跟氧气、盐酸、稀硫酸和硫酸铜的反应)。3.钢铁的生锈和防锈。二.重、难、疑点1.重点:铁的化学性质。2.难点:对“铁的化学性质比...

    合理使用洗涤剂

    生活中,我们使用很多种类的洗涤剂,最常见的还是肥皂和洗衣粉。使用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请听我们细细说来。一、少用洗涤剂原则无论是肥皂还是洗衣粉都有一定的碱性,若长期直接接触后,皮肤表面的弱酸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