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小学整理教案
  • 小学整理教案

    发表时间:2023-05-25

    小学整理教案。

    我们的老师需要编写教案和课件,这是他们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老师认真负责地编写,就能够提高教学品质。好的教案是教学品质提升的核心。笔者经过深入理解和细致的拼凑,在这篇“小学整理教案”中为您呈现。我们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整理教案 篇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0~111页练习与应用第8~10题,探索与实践第11~14题,评价与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与应用,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索与实践,使学生感受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感受圆的独特性。

    3.通过评价与反思,引导学生自己在探索活动中的表现以及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教学重点:进一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练习与应用

    1.谈话引入。师:今天我们继续对本单元学习的圆的有关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

    板书课题:整理与练习。

    2.完成练习与应用第8题。师问:最大的圆与正方形有什么关系?怎样求圆的周长与面积呢?

    3.完成练习与应用第9题。师问:谁来指一指这个运动场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哪个部分?求它的周长可以怎样想呢?求它的面积可以怎样想呢?

    4.完成练习与应用第10题。师问:要求半圆形的面积,首先要知道什么?

    要求出整圆的面积,必须求出什么?

    二、探索与实践

    1.完成探索与实践第11题。教师问:是什么标志,知道标志表示的意义吗?

    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以圆为基本图形的标志。

    2.完成第11题。

    师:在操场上画的圆一般都比较大,用圆规肯定是不行了,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到操场上试着画一画。

    师追问:这个绳子的长就是圆的什么?

    3.完成第13题。

    在操场上进行测量并记录,回去后进行计算。

    4.完成第14题。

    先让学生进行猜想,再以小组为单位用一根绳子围一围、量一量。

    通过计算得出结论。

    师追问:你有什么发现?

    三、评价与反思

    1.指导学生理解每项指标的含义。

    2.自我评价、打☆。

    3.说说自己的优点与不足。

    四、课堂总结

    小学整理教案 篇2

    第一课 童年

    教学目标

    1.《童年的回忆》、《我们多么幸福》、《摇啊摇》、《小酒窝》等作品,有如四夫幅精致多彩的画面,它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我们从音乐声中感受并体验这种人间的真挚情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聆听《童年的回忆》时,边听边看图形谱,从中初步感受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进一步熟悉歌曲,通畅地唱好《摇啊摇》《小酒窝》曲调。有感情的背唱这两首歌曲,并进行即兴表演。

    4.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能基本唱准。

    教学重点、难点

    1.聆听、欣赏。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能基本唱准。

    2.休止符、有感情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电子琴

    课时划分:二课时

    第一课时:《童年》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拍手进教室。(选用《苏珊娜》)

    2.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师生问好。

    二、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好朋友,它是谁呀?(小兔子出场)

    生:兔子!兔:小朋友们你们好,我叫小兔!

    师:小兔子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钢琴曲,名字叫《童年的回忆》。

    兔: 小朋友们,这首钢琴曲是小兔子特别爱听得一首,音乐中有一段乐曲像我跑步一样轻快好听,你们能自己听一听,找一找吗?(这时候小乌龟,鸭子也纷纷出现了)

    乌龟:还有我,还有我呢,音乐里面也有像我的爬行速度一样慢的音乐,你们也找找看呀!

    鸭子:我走路一摇一晃,既不像小兔子跑得那样快,也不像乌龟爬得那样慢,我的速度说不好,反正你们帮我找一找,我还没有找到呢!

    三、新授

    1.聆听钢琴曲《童年的回忆》,请同学们根据三个小动物的话,来分乐段!听完,做简单分析,画书。

    2.小游戏。聆听音乐学三种小动物走路的样子。(给学生走路空间)

    3.分小组讨论,每组选出三个同学分角色扮演!

    4.小兔子讲故事。让小兔子讲述她小的时候与外婆如何共度美好童年的?(创编一个小故事)

    兔:现在回忆起最难忘的事情就是外婆哄我进入梦乡的那个好听的童谣!同学们想知道吗?”(小兔子朗诵一遍歌词)生:让学生打开书读一遍。(没有感情!)

    兔:“不像不像,你们读的一点都不像我的外婆一样好听!外婆的声音很小。”

    生:这个时候让学生再读,他们的声音一定按照小兔子的要求,声音轻而弱。

    兔:“不像不像,还是不像我的外婆,我的外婆读的速度没这么快。”

    生:第二次的要求同学们还能更好做到。

    兔:不像不像,还是不像我的外婆,我的外婆不但会读,还会唱呢,你们行吗?”

    生:同学们听到这里他们憋足了劲异口同声地说:“行”。

    5.学习歌曲,聆听几边。

    6.学生小声跟唱。

    7.音乐小知识——反复记号‖∶

    ∶‖

    四、创编活动——进行简单表演

    小兔子:哎!现在我真得很想回到从前,躺在外婆的怀抱里好好睡上一觉。外婆总会用他那温柔的手抚摸我的头、身体还有小尾巴!可惜可惜啊,再也看不到了!同学们你们会哄我入睡吗?(这个时候全班同学那种迫不及待的手已经开始按照小兔子刚才的一番话模仿了。)同学们当然说没问题!于是,主题曲再次想起,学生们终于理解了这首歌曲,用缓慢的速度,温柔的声音,细致的表演完成了这首歌曲!

    五、课堂小结

    从音乐的体验中联想你的童年生活中最值得回忆的一幕,向大家说说。

    第二课时:《小酒窝》

    一、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

    1.发声练习:1 2 3 4 │ 5 — │ 5 4 3

    小猫 爱吃 鱼,鱼。

    2.实践模唱,复习歌曲《摇啊摇》。│— ‖

    三、导入

    师:世界真大,有许许多多美好的事物,比如:鲜花、绿草、蝴蝶、小溪、高山……,到处充满美丽、和平、欢乐。最近老师也在同学们的脸上发现了美丽的东西,同学们互相观察观察到底老师发现了什么?

    生:各抒己见!

    师:老师最喜欢的是每个同学的微笑,因为我会看到你们每个人脸上可爱的小酒窝!

    四、学习歌曲《小酒窝》

    1.初听歌曲《小酒窝》,感受音乐的欢快的情绪。

    2.按节奏朗诵歌词。

    3.再次聆听歌曲,学生可以小声跟着录音学唱歌曲。

    4.重点难点句教唱:“左边一个,右边一个,成天价笑呵呵咿呀

    咿子喂。”

    5.跟着伴奏完整的演唱歌曲。

    6.制作彩色小酒窝,利用剪刀剪出两个圆形酒窝贴到脸上,教师给学生配备即时贴纸。

    7.休止符游戏。

    ×

    ×

    ×

    ×

    ×

    ×

    ×

    ×

    ×

    ×

    ×

    ×

    五、聆听《我们多么幸福》

    1.导入

    师:看到每个同学的脸上都有两个笑起来的小酒窝,老师真开心,那么老师问一问大家你们在微笑的时候感受到了什么呢?生:高兴!幸福!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我们的生活是快乐、幸福的!有一首歌曲就是唱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快乐,我想同学们一定很想听一听!

    2.欣赏《我们多么幸福》,可以随着音乐拍手或做动作。

    六、课堂小结,听音乐走出教室。

    母亲(诗歌)小草的母亲是谁?小草的母亲是大地,是她给了小草蓬勃的生命。鸟儿的母亲是谁?鸟儿的母亲是蓝天,是她给了鸟儿奋飞的空间。鱼儿的母亲是谁?鱼儿的母亲是江河,是她给了鱼儿畅游的场所。我们的母亲是谁?我们的母亲是祖国,是她给了我们幸福的生活。

    第二课 草原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通过其他创编活动来初步感受内蒙古歌舞的民族风格。

    2.通过小组合作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创造音乐美的才能和合作协调能力。

    教学重点

    1.通过在小组集体活动中,用各种创编活动来感受内蒙古歌舞的民族风格,激发学生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

    2.创编活动,节奏练习,旋律片段创作。

    教学难点:掌握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

    教学准备:电子琴

    课时划分:二课时

    第一课时:《草原上》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拍手进教室。

    2.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

    1.发声练习:1 2 3 4 │ 5 — │ 5 4 3 2 │ 1 — ‖

    小猫 爱吃 鱼,鱼。

    2.实践模唱,复习歌曲《摇啊摇》、《小酒窝》。

    三、导入

    1.聆听音乐《草原放牧》

    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去看看,你们想不想去呀?

    生:想!

    师:在看的时候如果你有什么感受都可以用你的方式表现出来,比如跟着唱、打拍子等等。

    2.情境想象,进入主题

    师:草原是不是很美丽呀?

    生:是!

    (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老师作提示:天上有什么?地上有什么?草原有什么颜色?它们分别是什么?生:天上有白云,地上有羊、马、狗,草原有绿色、蓝色、红色、白色、棕色,绿色是草和山,蓝色是天空和河流,白色是云和绵羊,还有蒙古包是白色红边的,棕色是马和狗。)

    3.初步掌握歌曲风格

    师:下面再给你们听一首歌,也是关于草原的。听的时候要思考这首曲子是什么速度、情绪、节奏和旋律是怎样的?(播放歌曲

    《草原上》的录音)

    4.听一听、想一想《草原上》和《小酒窝》在情绪、速度上有什么不同?

    A、优美、舒展地、宽广 B、欢快、活泼地、紧凑

    四、学习歌曲《草原上》

    1.进入新课:(师)今天我们要来当一回蒙古人,唱蒙古歌,跳蒙古舞。

    2.聆听歌曲,初步感受内蒙民歌的特点。这首歌曲为4/4拍的羽调式内蒙古族歌曲,音乐语言简练易记,旋律线条起伏较大,基本素材只包含两个乐句的八小节乐段。节奏舒展,旋律优美,生动地勾画出一幅风和日丽、绿草如茵的草原风光,就仿佛置身于一望无边的辽阔草原当中,抒发了牧民舒畅愉快、热爱家乡的美好生活,刻画了内蒙古人民的爽朗豪放、热情好客的性格。

    3.用听唱法学习歌曲,小声的跟着录音范唱学习歌曲。

    4.听辨音的长短:(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在唱这曲子的时候,在同一个小节里有的歌词唱得短一些,有的要唱得长一些?请同学回答。(生)高、照、跑、叫、壮、肥。

    5.实践活动

    (师)现在这里有些打击乐器,你认为用哪种乐器可以表现出长音?哪种乐器表现短音?

    6.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五、拓展

    1.进一步掌握风格,播放一段蒙古舞蹈《我也来当小骑兵》,让同学们留意看内蒙古舞蹈有什么特点。

    2.老师鼓励学生在合作讨论中分组出来表演各自创编的表演活动共同评选出最有创意合作得最好的一组

    六、课堂小结

    内蒙古人的性格开朗, 而且很热情好客,如果你们到内蒙古去做

    客,他们一定会很热情地招待你,这就是我们中国众多少数民族中的内蒙古族,是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内蒙古草原参观活动结束了,请同学们骑着马离开这个美丽的大草原。(放《我也来当小骑兵》音乐,学生们做着骑马状离开课室)

    第二课时:《我是草原小牧民》

    一、组织教学

    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

    2.师生问好。

    二、导入

    1.发声练习 2 3 4 │ 5 — │ 5 4 3 2 │ 1 —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2.复习歌曲《草原上》。

    3.聆听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

    三、学唱歌曲

    1.体验感知,聆听歌曲范唱。大家在歌声中感受到什么?(交流)

    2.按节奏有表情的朗读歌词:

    ×× × │ × × │ × × │ ×

    我是 个 草 原 小 牧 民

    ×× × │ × × │ × × │ ×

    手拿 着 羊 鞭 多 自 豪

    3.有“La”模唱主旋律,注意难点。

    4.用听唱法学习歌曲。

    5、小声跟范唱完整的演唱歌曲。

    — ‖ — ‖

    6.创新表现,处理歌曲。大家想用怎样的声音来表现这种形象?

    四、拓展延伸,表现歌曲

    师:在课后,大家可以收集更多的歌唱草原的歌曲唱一唱,或者通过诗歌朗诵、或者创作、或者绘画等多种形式表达出来。

    五、课堂小结,下课。

    、第三课 友谊

    单元主题

    音乐是世界性的、无国界的“语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语言”(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情感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本单元以四首作品为载体,让学生通过对音乐“语言”的理解和感悟,知道不同国家的人们能成为好朋友,好伙伴之间应该相互合作,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友谊能让所有的人享受阳光和快乐!教学目标

    1.《同伴进行曲》等四首作品,反映了中外少年儿童同伴间的珍贵友谊之情,欢快、热情的音乐体现了好伙伴之间的合作意识与集体主义精神。

    2.聆听《同伴进行曲》,听辨乐曲的相同乐段并学画图形谱。边听音乐边进行队列表演活动。聆听《船歌》时,能听辨合唱部分的二声部音调并画出二声部的图形谱。

    3.流畅的唱好《原谅我》、《噢!苏珊娜》。为《原谅我》编新歌词,为《噢!苏珊娜》编舞,提高音乐表现力。

    教学重点、难点

    1.聆听、欣赏。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能基本唱准。

    2.休止符、有感情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电子琴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噢!苏珊娜》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拍手进教室。

    2.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

    1.发声练习: 2 3 4 │ 5 — │ 5 4 3 2 │ 1

    小 猫 爱 吃 鱼,鱼。

    ‖ —

    2.实践模唱,复习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三、聆听《同伴进行曲》

    1.初听全曲,了解音乐风格和辨别演奏的乐器类型。

    一问:音乐适合跳舞、走步还是睡觉?

    二问:从音乐中你能听出是用哪种类型的乐器来演奏的?

    2.分段听,要求能区分两个乐段不同的节奏、情绪。

    (1)聆听乐段一和二:选择图形谱,说说为什么?

    选择动作,说说为什么?并做一做。

    动作一:独自原地踏步,左右摆臂动作二:同桌手拉手,横移步

    (2)聆听乐段三:选择与刚才的哪个乐段相同,完成书本作业画图形谱。

    3.完整复听,队列表演(行进中的)。

    四、新授

    1.游戏导入——《找朋友》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外国的新朋友——苏珊娜(洋娃娃代替或教师扮)。

    2.聆听歌曲,按节奏拍手,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

    3.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4.重点、难点:弱起和附点的唱法。

    5.巩固:分两大组比赛唱。同时加入打击乐的伴奏(鼓——双响筒——合奏)。

    6.表演:教师简介西部牛仔,并示范一下邀请舞,讲清楚跑跳步要领,动员男生学习牛仔邀请女生跳舞。

    五、编创活动

    1.出示节奏谱,集体念念,拍拍。

    2.视唱3、5、6三个音。

    3.分四人小组讨论用三个音编一条旋律唱唱。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最好听。

    六、课堂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原谅我》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拍手进教室。

    2.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

    1.发声练习:1 2 3 4 │ 5 — │ 5 4 3 2

    │ 1

    — ‖

    小 猫 爱 吃 鱼,鱼。

    2.实践模唱,复习歌曲《噢!苏珊娜》。

    3.教师评价。(以鼓励为主)

    三、聆听《船歌》

    1.看着歌词初听全曲,(可带上身体律动)了解歌曲内容,简单说说,并说说心情如何?

    2.复听,说说哪几句是一个人唱的?哪几句是很多人唱的?很多人唱的是不是都是同一个曲谱?

    探讨一下书本作业:在刚练习完听辨两个单音的不同音高后,如何让学生凭听觉画出图形谱?如果让你老师画,你准备怎么画?

    3.用不同的表演形式来区分不同的演唱形式。

    领唱:一个人划船;齐唱:集体划船;合唱:分两组,一组站着

    划船,一组坐着划船。

    四、学唱歌曲《原谅我》

    1、导入:说说你如果做了对不起好朋友的事,你会怎样来向他倾诉,请求他的原谅?用一句有节奏的话来说。

    师示范:X X X.X X X X X-

    请 你 原谅 我 原谅 我!

    2.下面来听一听一位小朋友是怎样用歌声来请求他的朋友的原谅的。

    3.学唱:要求用悄悄话式的歌唱方法来学唱歌曲。

    4、为歌曲伴奏,配打击乐巩固歌曲。

    5.创编新歌词,找个伙伴做游戏。

    6.用“3、5、6”三音编自己的歌唱一唱。

    7.教师评价。(以鼓励为主)

    五、课堂小结,下课。

    第四课 放 牧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唱好《放牛山歌》,为《小牧笛》编创表演唱。

    2.聆听《牧歌》、《小放牛》,感受两种不同风格、不同音色色彩、不同情绪的音乐。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八分音符。

    2.有感情地演唱,以情带声。

    教学准备:电子琴

    课时安排: 一课时

    第一课时:《放牛山歌》

    一、组织教学

    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

    2.师生问好。

    二、导入

    1.聆听民间乐曲《小放牛》《牧歌》。

    2.感受两种不同风格、不同音色色彩、不同情绪的音乐。

    三、学唱歌曲

    1.体验感知,聆听歌曲《放牛山歌》范唱。大家在歌声中感受到什么?

    2.发声练习: 2 3 4 │ 5 — │ 5 4 3 2 │ 1 — ‖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3.节奏练习:

    2/4 ×× ×× │ ×× × │ × ×× │ × — ‖

    2/4 ××

    × │ ×.× │ ×× × │ × — ‖

    2/4 ×

    ×× │ ×× × │ × ×× │ × × ‖

    4.有“La”模唱主旋律,注意难点。

    5.用听唱法学习歌曲。

    6.小声跟范唱完整的演唱歌曲。

    7.创新表现,处理歌曲。大家想用怎样的声音来表现这种形象?

    (交流、处理、试唱)

    四、歌表演《小牧笛》

    1.聆听音乐感受牧童在放牧劳动时的欢快情绪与民族风格。

    2.用听唱法学习歌曲。

    3.根据歌词内容,启发学生自己设计,和伙伴们一起边唱边表演《小牧笛》。

    五、课堂小结,下课。

    教学目标

    1.爱祖国、爱人民、爱长辈是我们少年儿童的崇高品格。本课就是表现了“音乐与人”这一主题。

    第五课 妈妈的歌

    2.聆听《妈妈之歌》、《鲁冰花》、《小白菜》,感受音乐的风格、音乐的音色色彩、音乐的情绪。

    教学重点、难点

    1.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四分休止符。

    2.有感情的演唱,以情带声,做情景表演。

    教学准备:电子琴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妈妈的心》

    一、组织教学

    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

    2.师生问好。

    二、导入

    1.聆听云南纳西族民歌《妈妈之歌》,感受母子的深情。

    2.讲解:歌曲通过母子两人的对答,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挚爱和期望以及孩子深情的回报。

    3.复听歌曲并提问“歌曲是由男生唱?女生唱?童声唱?”

    三、学唱歌曲

    1.体验感知,聆听歌曲《***心》范唱。大家在歌声中感受到什么?

    2.发声练习: 2 3 4 │ 5 — │ 5 4 3 2 │ 1 — ‖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3.学习四分休止符,音乐中用休止符表示停顿,在简谱中表示就是“0”,四分休止符和四分音符的时值是一样的,都是一拍。

    4.有“La”模唱主旋律,注意难点。

    5.用听唱法学习歌曲。

    6.小声跟范唱完整的演唱歌曲。

    7.创新表现,处理歌曲。大家想用怎样的声音来表现这种形象?(交流、处理、试唱)

    四、音乐活动

    1.跳格子游戏。

    ×

    ×

    × ×

    ×

    ×

    ×

    ×

    ×

    ×

    ×

    ×

    ×

    × ○ × × ○

    2.复习歌曲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五、课堂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一、组织教学

    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1 2 3 4 │ 5 — │ 5 4 3 2 │

    — ‖

    小猫 爱 吃 鱼,鱼。

    3.复习歌曲《妈妈的心》。

    二、聆听《鲁冰花》、《小白菜》

    1.看着歌词初听全曲,(可带上身体律动)了解歌曲内容,简单说说,并说说心情如何?

    2.复听,说说哪首是一个人唱的?哪首是很多人唱的?

    3.探讨一下书本作业:刚听完的两首歌曲,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连线)

    三、学唱歌曲

    1.讲故事导入。

    2.聆听并思考:谁在唱摇篮曲?唱给谁听?

    3.用哼鸣模唱歌曲。

    4.学唱歌词:要求用悄悄话式的歌唱方法来学唱歌曲。

    5.速度在本歌曲中起重要的作用,要求学生把握确切,以便更好的表演。(完成课本上的作业)

    6.让学生讨论用什么样的声音更能表现宁静的气氛与情景?(轻柔的声音)

    四、创编活动

    1.用歌曲录音作背景音乐的伴奏,把歌词改编成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2.歌表演:演唱时要作为主人翁投入角色,心中要有故事的画面。

    3.跳格子游戏。

    ×

    ×

    × ×

    ×

    ×

    ×

    ×

    ×

    ×

    ×

    ×

    ×

    × ○ × × ○

    五、课堂小结:通过唱歌和讲故事,我们知道了妈妈辛不辛苦啊?知道妈妈那么辛苦后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我们应该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最起码自己的事情一定自己来做,自己的衣服自己穿,自己的鞋袜自己穿,自己的被子自己叠,自己的头发自己梳。听《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走出教室。

    第六课四季的歌

    教学目标

    1.本课反映了少年儿童们在四季的各个阶段的童趣生活,表达他们对生活的情趣与热爱,让我们热情的歌唱这丰富多彩的生活吧!

    2.聆听《四季童趣》、《捉迷藏》、《樱花》、《雪花飞舞》,感受音乐不同的风格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创编活动。

    2.有感情的演唱,以情带声,做情景表演。

    教学准备:电子琴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四季童趣》

    一、组织教学

    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

    2.师生问好。

    二、导入

    1.大自然的四季变化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生机,让我们热情的歌唱这丰富多彩的生活吧!(播放歌曲《四季童趣》录音)

    2.请小朋友们讲述在四季的各个阶段的童趣生活。

    3.复听歌曲并感受音乐的情绪

    三、学唱歌曲

    1.体验感知,聆听歌曲《四季童趣》范唱。大家在歌声中感受

    到什么?

    2.发声练习 2 3 4 │ 5 — │ 5 4 3 2 │ 1 — ‖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3.教唱歌曲时要按句听唱与教唱。

    4.反复听范唱,跟录音哼唱曲调与歌词。用“La”模唱主旋律,注意难点。

    5.跟教师的伴奏学唱歌曲。

    6.小声跟范唱完整的演唱歌曲。

    7.创新表现,处理歌曲。大家想用怎样的声音来表现这种形象?(交流、处理、试唱)

    四、创编活动

    1.编自己的歌。

    例:2/4 ×× ×× │ × × │ ×× ×× │ × — ‖

    1 2 3 │ 5 6 — ‖

    2.复习歌曲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自制碗琴。

    五、课堂小结,下课。

    3 2 1 ││ 6

    第二课时:《捉迷藏》

    一、组织教学

    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1 2 3 4 │ 5 — │ 5 4 3 2 │ 1 — ‖

    小猫 爱 吃 鱼,鱼。

    3.复习歌曲《四季童趣》。

    二、聆听《樱花》、《雪花飞舞》

    1.看着歌词初听全曲,了解歌曲内容,简单说说。樱花是日本的国花,每年春天开放,人们总是喜欢在这个时节赏花。

    2.复听,思考歌曲的旋律出现了几次,每次的速度是否一样?

    3.介绍《雪花飞舞》的创作背景。

    4.初听乐曲,感受想象雪花漫天飞舞的情景。

    5.复听乐曲,找出代表“雪花”的音调并哼唱。

    三、学唱歌曲

    1.导入:复习歌曲《藏猫猫》。

    2.聆听《捉迷藏》:感受歌曲的情绪。

    3.用哼鸣模唱歌曲。

    4.学唱歌词:要求用悄悄话式的歌唱方法来学唱歌曲。

    5.在熟练的基础上,用稍快速度来演唱歌曲。

    四、创编活动

    小学整理教案 篇3

    五年级下册必背课文整理复习

    1.《草原》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新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留,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旧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的望见了一条迂回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整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的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3.《白杨》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10.《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5.《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因,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26.《威尼斯的小艇》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地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庄严的老人带了全家,夹了圣经,坐着小艇上教堂去做祷告。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定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小学整理教案 篇4

    一、教学内容刘淑琴

    圆柱和圆锥、正比例和反比例整理与复习

    二、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十二册只有两个单元的新授知识,及时整理与复习已学的知识,应该成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方面。在此安排整理与复习,主要是让学生从两个方面思考、整理已学的内容。一方面是将这两个单元所涉及的重要概念和公式、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梳理,另一方面是根据已学知识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这也是为后面的小学毕业总复习做好铺垫,是后继学习中需要经常反思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三、学习目的要求

    1、通过整理与复习,加深对这两个单元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自主地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和反思。

    2、提高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用已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重点难点关键

    通过整理与复习,加深学生对这两个单元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能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五、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圆柱与圆锥、正比例与反比例两个单元,而且在以前的学习中掌握了一定的整理与复习的方法,知道从那些方面对知识进行整理,即:梳理学过的知识和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六、教具课件小试卷

    七、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系统的学完了第一、第二单元的知识,这节课我们要对这两个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2、整理知识形成网络

    请同学们看书回忆一下,你都学会了什么?

    (1)学生独自看书回忆、思考、整理。

    (2)在小组内交流汇报。

    (3)小组合作形成知识网络。

    (4)全班展示各小组的成果,师生进行评价,整理形成完整知识网络。

    (5)完善本小组的整理内容同时对所学知识要点进行理解记忆。

    (6)根据所学知识,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7)把提出的问题在小组内解决。

    3、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填空

    A、圆柱的侧面积一定,它的底面周长和高()比例。

    B、一个圆锥的体积是18立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

    C、在一幅地图上,用8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120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D、圆锥的高一定,它的体积和地面积()比例。

    E、如果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体积和高分别相等,那么圆锥的地面积就是圆柱地面积的(),一个圆锥的地面积是24平方厘米,与它等体积等高的圆柱的底面积是()

    F、将一个圆柱形铁块熔铸成一个圆锥,它的()不变。

    (2)判断

    A、比例尺是一把尺。()

    B、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它的底面直径和高的比是1:1()

    C、一个自然数和它的倒数一定成反比例。()

    D、一个圆锥的体积一定是一个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E、一个圆柱底面半径扩大3倍,高不变体积扩大9倍。()

    (3)解决问题

    A、一个圆锥形沙堆,高是1.8米,底面半径是5米,每立方米的沙约重1700千克,这堆沙重约重多少吨?(得数保留整吨数)

    B、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水捅,高是20厘米,底面直径是18厘米,做这个水捅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铁皮?(得数保留整十平方厘米)

    C、甲地到乙地的实际距离是120千米,画在一幅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应画多少厘米?

    D、在一幅比例尺是1:20000的地图上,量得东、西两村的距离是12.3厘米,东、西两村的实际距离是多少米?

    (4)拓展思维

    A、一个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如果这个圆柱的高缩短2厘米,底面积就减少12.56平方厘米,求原来这个圆柱的表面积。

    B、在一幅比例尺是1:200的地图上,两得一块长方形草坪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这块草坪的实际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八、板书设计:特征

    圆柱表面积

    圆柱和圆锥体积

    特征

    圆锥

    体积

    含义

    正比例图像规律正、反比例的区别

    含义

    正比例和反比例反比例图像规律

    含义

    比例尺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小学整理教案 篇5

    回顾整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目标:

    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2.经过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整理、归纳知识的能力,加深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通过对知识的整理与复习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整体回顾。

    1.师:同学们,三年级下册的数学知识我们已经学完了,下面我们一起把这学期学过的的知识来理一理、练一练,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进行的总复习。(板书课题:总复习)想一想,本学期我们都学过哪些知识?

    学生交流

    2.师:口算、估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和用竖式做两位数乘两位数,一位数除两、三位数,这些知识都属于计算,这节课我们先来复习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

    [设计意图]以学生七嘴八舌的形式,激活学生脑海中原有的、零碎的知识点,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个大体的轮廓,为深入地探索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好基础。

    二、分散复习鈥敻聪傲健⑷皇砸晃皇土轿皇肆轿皇?/font>

    1.回忆整理知识

    师: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都有哪些知识?以小组为单位回忆并整理。

    学生整理。教师巡视。

    集体交流。学生可能整理为: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商是两位数的除法、商的中间和末尾有零的除法、除法的混合运算、应用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有: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估算,乘除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2.回忆方法形成技能。

    (1)口算。86页第1题。

    教师可以再补充一些口算题,以考察学生在一定时间内的口算能力,谁做的又对又快。比一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计算下列各题。

    357梅7=515梅5=480梅3=154梅5=

    学生独立计算,订正时交流计算的方法。

    师:通过计算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交流:计算时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哪一位的上面写零,一定要记住商中间的零和末尾的零不能漏掉。

    (3)先估一估,再算一算。86页第3题。

    学生独立计算,订正时说一说两位数乘两位数是怎样算的?

    (4)先说出计算的顺序,然后再计算

    96024=366(32)=420(164)=

    14(25+42)=148-6246=7553=

    3.解决问题。

    课本86页第2.4题

    第2题。学生独立计算,订正时说一说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

    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说一说你是怎样解决的?学生出现的方法可能有:

    ①359=315(人)2116=336(人)315<336

    ②21169=

    甚至个别学生出现③211635=只要学生的方法合理教师就要给以肯定、表扬。

    4.综合练习:91页第24.25.26.(根据学生的情况可以有选择的练习)

    5.拓展练习

    振华街有960米长的一段路,两边要栽树,每隔10米栽一棵,有120棵树够吗?

    [设计意图有针对性地练习能使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计算的方法,对所学到的知识有一个概括的、综合性的掌握。综合练习能检查学生应用掌握的知识、技能灵活的解决问题。拓展性的练习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

    三、课堂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复习,大家有什么收获呢?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通过整理和复习,建立面积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在讨论、归纳整理的活动过程中,树立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养成学数学、用数学的好习惯。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面积含义的理解,让学生进一步形成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能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面积单位,知道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对物体面积进行估测,并能进行有关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能利用所学的面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整理学过的面积知识,使学生形成完整清晰的知识结构,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在整理中构建面积知识之间的联系,正确地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学具准备:

    面积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纸片各一张、两张大小不一的长方形纸、小黑板、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引入课题,明确复习目标

    师:同学们,在你们桌上有两张大小不同的纸,现在咱们来用彩色笔进行涂色比赛,看谁先涂完,谁就是冠军?比赛开始(学生操作完后),请冠军介绍经验,你选择的是这张小的纸来涂,是吗?为什么?(因为它的面积小)

    师:对,涂色部分就是这张纸的面积(板书:面积)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系统地整理和复习面积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面积的整理和复习

    二、回顾整理,沟通联系

    1.小组合作,自主整理。

    师:对于面积的有关知识在第四单元我们已经学过了,那现在你打算怎样系统地整理和复习这部分知识呢?请大家好好想一想或者打开书看P41-55页,然后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组长做好记录,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整理得既全面具体,又简单明了。

    (小组讨论整理这部分知识,教师参与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构建知识。

    刚才通过小组合作进行了整理,哪个小组先来给大家汇报一下?

    教师倾听学生的汇报,适时引导其他小组补充。(要复习面积的含义,常用的面积单位及它们之间的进率;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及举例说明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大小;还有长方形及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充分让学生说出自己学到的有关面积的知识,并适时评价。

    3.整理完善,沟通联系。

    师:根据同学们的整理,我们一起来详细的复习一下面积的有关知识。

    (1)什么是面积?说说身边物体表面的面积。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1平方厘米有多大?用手比划一下。1平方分米呢

    请你给这些面积单位排排队。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0010000100100

    师:它们分别适合在生活中计量哪些物体的面积时使用这些单位呢?你能举例说说吗?(课桌面学校的操场我国的领土橡皮擦练习本邮票面手绢面毛巾教室墨河公园)

    (3)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谁能说一说这个公式是怎样得出来的?(学生回忆并交流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主动地对知识进行整理、沟通,从而达到回顾知识原状,并进行不同程度的系统整理,使学生把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点,在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串联起来,形成知识网络并进行深入的探索。]

    三、联系实际,巩固提高。

    1.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1)5平方千米=500公顷

    (2)边长4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3)一棵大树高16平方米。

    (4)用9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大正方形,它们的面积相等。

    2.估计一下教室地面的大小,并说一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如果知道教室的长为8米,宽为6米,请问它的面积是多少?如果我们要在教室的天花板一周围上装饰线条,那是计算它的什么呢?

    小结: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

    3.同学们,请拿出你们涂色的长方形,先估测一下它的面积,再实际测量一下它的长和宽,算出它的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活动既巩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又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周长与面积的对比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到的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综合练习:第88页第10、11.12.13.(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练习。)

    第12题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交流设计方案,并说说是怎样计算花坛和活动场地的面积的。

    四、回顾小结。

    师:不知不觉中我们一起度过了40分钟,能谈谈你在这节课上的一些收获吗?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和统计。

    教学目标:

    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理解、巩固年、月、日和统计的有关知识,初步掌握并尝试应用整理知识的基本方法。经过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整理、归纳知识的能力,加深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通过对知识的整理与复习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前面请同学们回家或查资料自己来归纳整理一下年、月、日和统计两部分知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看谁整理的清晰而且全面。下面我们先来交流年、月、日的知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家自己整理这两部分知识,就是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初步在实践中应用前几节课掌握的复习方法,并形成知识网络。]

    二、自主归纳,深化构建

    (一)复习年、月、日

    1.关于年、月、日你是怎样整理的?在小组内交流。

    教师巡视。对整理不完整的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及时补充完整,并且选出整理清晰、全面的。

    2.集体交流。

    师:说说你是怎样整理的?

    ①我看书后想起了那首儿歌。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二十九。

    师:这首儿歌中都有哪些知识?谁想当老师来考考大家?

    学生可能问到:31天的有哪几个月?其他的月份是多少天?等

    学生回答出2.4.6.9、11月分别是30天。

    师:谁还想说说你整理的知识?

    ②我看书知道了一年有12个月,有大月、小月之分,月很特殊,平年有28天,闰年有29天。

    ③我会用拳头数出大、小月。全体学生一起用拳头数一遍。

    ④我知道计算平年和闰年的方法。

    师:能详细说说吗?

    生:年份初以4能除尽的是平年,不能除尽的是闰年。但整百整千年的要初以400才行。

    判断下列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1894190019361998200020xx

    订正答案后同桌再交流一下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

    ⑤我还知道平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

    ⑥我知道一天有24小时,有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两种方法。我们平日说的时间都是普普通计时法。

    ⑦我会两种计时法的换算。

    连线

    早上6:0014:0018:30晚上12:00

    晚上6:3024:00下午2点零时6:00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为:

    大月31天1.2.5.7.8、10、12

    小月30天2.4.6.9、11

    一年12个月28天

    2月29天

    普通计时法

    1天(日)24时24时计时法。

    [设计意图:学生由独立地归纳、整理到互相补充、完善,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练习的目的是使学生深刻理解两种计时法的换算方法和表达形式。板书能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3.综合练习:89页第14.15.16.2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①14题。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时要准确的说出判断的依据,平年有多少天,闰年有多少天。

    ②15题。要说明错误的原因并说出准确的说法。

    ③16题。提醒学生找出卡中的所有信息并独立完成,你能制作一张自己的出生卡吗?在小组内交流。

    ④22题。从统计表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怎样计算他们所用的时间?从6:55到7:15该怎样算?

    学生交流的方法可能有:①算,从6:55到7:00有5分钟,从7:00到7:15有15分钟,一共有20分钟。②数钟表格

    肯定学生的方法,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一架飞机2月22日18:30从北京出发,2月23日晚上10点到的华盛顿,全程有多长时间?

    (二)复习统计

    师:同学们已经复习了统计的有关知识。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做90页第21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后进生。

    (2)师:说说你是怎样涂的?

    生:一个格表示1米,有几米就涂几个格。

    师:从你制作的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各区的深度和那个区最深,哪个区最浅。)

    师:说说你是怎样求平均水深的?

    3米表示什么意思?各区的深度一定比3米深吗?

    你能举例说出平均数的意义吗?

    生1:我们小组第四单元的平均分是95分,这个95分是我们组的成绩,而不是哪个同学的。

    生2:我们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26厘米,并不是每个人的身高都是126厘米,有的高,有的矮。

    小结:平均数反映的是一个整体的水平。

    [设计意图:平均数的意义是这部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复习时通过学生自己举出他们熟悉的平均分和身高,能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和应用。]

    师:怎样求平均数?

    练习:李阿姨家去年7月-10月份的用水量如下:

    7月8月9月10月

    12吨13吨12吨11吨

    平均每月用水多少吨?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在总结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不仅从知识方面来总结,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总结在复习的方法上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我都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

    我都学会了吗?

    教材简析:

    我都学会了吗?是总复习后的自我检测。检测内容包括学生对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掌握情况;对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对统计知识的掌握情况及考查学生对年、月、日知识的掌握。

    教学目标:

    能综合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意义,能利用周长和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并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利用年、月、日和统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合作和创新意识,体验成功的乐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逛商场吗?今天我们一块到商场去看看。

    二、解决问题

    1.解决课本92页第一题:列综合算式解答下列各题。

    这是一个关于购物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提供的各种信息,明确要解决的问题,理解相当于的含义,弄清数量关系,然后独立解答。组织学生交流时,要注重让学生说清解题思路。除教材中提出的问题外,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5个学生包比1个女士包贵多少钱等两步计算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进行解答。

    此题结束后,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自己编一道类似的题目,全班学生独立解答并交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说清解题思路,使学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教给学生数学思考的方法。通过让学生自己编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把数学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培养了数学应用意识。

    2.解决课本92页第二题

    此题主要检测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练习时,可让学生亲自动手拼一拼,根据自己所拼长方形的长与宽,计算出周长和面积,要注意拼法的多样化。引导学生交流时,让学生边指自己所拼图形边说计算的周长和面积,把表格填完整。最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表格:从表格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通过图形的长和宽的变化,周长和面积有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从中发现各种不同的拼法,再发现规律,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

    3.解决课本92页第三题

    此题主要检测学生对统计知识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表格,找到数学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提出的问题,进一步巩固求平均数的方法。

    4.解决课本93页第四题

    这道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年、月、日知识的掌握情况,可放手由学生通过自己观察情境图,了解信息,独立解决。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最后一幅图,通过:为什么只过了3个生日?启发学生自然的想到:每4年过一个生日,肯定是在闰年,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三、拓展延伸

    1.一共有476名同学参观恐龙馆,平均分成4批参观。先估一估,再算一算,每批有多少人?

    2.学校计划买18个排球,每个9元。如果从买排球的钱中拿出45元买跳绳,剩下的钱还可以买几个排球?

    此题要注重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

    3.一头奶牛的体重是540千克,它相当于3匹马的体重,一匹马的体重是一只小侯的4倍。

    (1)一只小猴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2)一匹马和2只小侯一共多少千克?

    (3)6只小猴比一匹马重多少千克?

    (4)你能自己提个问题并解答吗?

    4.用24米长的篱笆在一堵墙边围起一块长方形菜地,这块菜地的面积最大可以是多少平方米?

    5.用两根同样的铁丝分别折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框架。框架所围的面积分别是24平方厘米和25平方厘米。求这根铁丝的长和折成的长方形、正方形框架各边的长。

    6.在一次语文考试中,王明考了88分,李丽考了94分,张林考了86分,而王明、李丽、张林、刘红4人的平均成绩是90分。刘红的成绩在平均分之上还是在平均分之下?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课后反思:

    小学整理教案 篇6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5页的第45题,练习九的第46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掌捏用比例解答应用题的方法,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用比例解答应用题

    教师:我们学习了比例的知识,有些应用题就可以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现在我们就来复习一下。

    1,用小黑板出示第35页第4题:

    我国发射的科学实验人造地球卫星,在空中绕地球运行6周需行10.6小时,运行14周要用多少小时

    教师解释:运行一周就是绕地球一圈,人造卫星的速度是一定的。

    提问:

    这道题有几个相关联的量它们成什么关系为什么(有两个相关联的量,因图为=速度,而速度是一定的,所以转的周数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

    指名说说这道题用比例的知识怎样解答。当学生说出后,教师板书出解答过程:

    解:设运行14周要用X小时。

    6:10.6=14:X

    6x=10.614

    X=

    x24、7

    答:运行14周要用24.7小时。

    2.用小黑板出示第35页第5题:

    一个农业专业组乎整土地,原来打算每天平整0.4公顷,15天可以完成任务。结果12天完成了任务,平均每天平整多少公顷

    指名学生读题,并说出这道题的两个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当学生说出每天平整的公顷数与时间成反比例后,让学生完成这道题。教师板书出解答过程。

    3.总结。

    教师:像上面这样的题在解答时,先要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然后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再进行解答。

    二、课堂练习

    完成练习九的第46题。

    1。第4题,先说明一下,农药是药液和水合起来的重量,再提示:第(1)小题。要求配制这种农药750.5千克,需要药液与水多少千克,要先算出农药和药液的比、农药和水的比。

    2.第5题,让学生说一说根据什么来判断方砖的面积与方砖的块数成什么比例。

    3.第6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说解答思路。

    小学整理教案 篇7

    复习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运算方法、技巧,提高计算能力。

    2.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复习过程:

    一、复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1.口算。

    (1)让学生口算出结果。

    (2)指名说说是怎样算的。

    2.课本第101页整理和复习的第1题。

    先想一想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否相同?再计算下面各题。

    (1)指名说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让学生独立计算。

    (3)教师巡视、辅导

    二、复习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1.课本第101页整理和复习的第2题。

    说一说下面哪道题用分数计算比较简便,哪道题用小数计算比较简便,再计算:

    (1)学生独立思考。指名说说哪道题怎么计算简便。

    (2)学生自己计算。

    (3)小结:当分数和小数混合乘除时,一般是把小数化成分数再计算比较简便。

    2.课本第101页整理和复习的第3题。

    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1)让学生自己完成。

    (2)指名说说是怎样进行简便运算的。

    (3)小结:应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考虑怎样计算才简便。

    三、课堂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四的第3题。

    (1)揭示学生应注意检验答案是不是方程的解。

    (2)axbx=c的方程,可利用乘法分配律来计算axbx。

    (3)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辅导。

    四、作业。

    小学整理教案 篇8

    小 学 音 乐 第 五 册 全 册 教 案

    小学音乐第五册全册教案

    教学总目标

    本学期三年级音乐教科书所采用的是人音版实验教材,教学内容包含“聆听”、“表演”、“编创与活动”三部分。要求学生学会歌曲十八首,聆听中外儿童歌(乐)曲十八首。

    通过本学期教学,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和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情趣,促进个性的和谐发展。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学习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接触外国优秀音乐作品,扩大文化视野。掌握浅显的音乐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

    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中。启迪智慧,培养合作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1、聆听:(1)、感受乐器的声音。能听辩打击乐器的音色,能用打击乐器奏出强弱、长短不同的音。(2)、能够感受并描述音乐中力度、速度的变化。(3)、体验并说出音乐情绪的相同和不同。(4)、能够区别独唱、独奏、齐唱、齐奏。(5)、聆听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儿歌、童谣及小型器乐曲或乐曲片段,初步感受其不同风格。

    2、表演:(1)、参与各种演唱活动。背唱歌曲4—6首。(2)、能采用不同力度、速度表现歌曲的情绪。(3)、能够用打击乐器或其他音源合奏或为歌曲伴奏。(4)、能够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5)、能够用声音、语言、身体动作表现简单的节奏。(6)、用唱名模唱简单乐谱。(7)、能在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歌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合作。

    3、编创与活动:(1)、能够用打击乐器或自寻音源探索声音的强弱、音色、长短和高低。(2)、能够将短句、成语、诗歌或歌词用不同的节奏、速度、力度等加以表现。(3)、能够用人声、乐器或其他音源,创作1~2小节节奏或旋律。(4)、能够用色彩或线条表现音乐的相同与不同。(5)、能够用简单的韵律操动作配合不同节奏、节拍、情绪的音乐。

    第 一 课

    童 年

    教学目的:

    听《童年的回忆》、《我们多么幸福》,唱《摇啊摇》、《小酒窝》等作品,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深切地体现本课《童年》的主题及“音乐与人”的亲密联系。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初步能唱准,具有一定的音准能力。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摇啊摇》、《小酒窝》,珍惜幸福生活。教学难点:音准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视听结合教学法

    教学用具:CAI课件、琴、打击乐器等。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

    1、初步感受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2、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能基本唱准音。

    3、背唱《摇啊摇》,并进行表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复习歌曲

    1、请小朋友们说说最喜欢上学期的哪首歌曲/ 或弹一段前奏问学生歌名。

    2、唱一唱。

    三、提出本学期要求

    四、新歌教学

    1、导入:

    听《劳动最光荣》,说说乐曲情绪,并用动作表演。听《共产儿童团歌》说说乐曲情绪,并用动作表演。听《摇啊摇》说说乐曲情绪,并用动作表演。

    2、出示童谣学生朗读

    3、出示书上插图,让学生尝试怎样读更能表现图上的意境,师采用两种方法让学生选择,学生边划船边朗读。

    4、说说用以上哪段音乐配比较合适,为什么?

    5、放《摇啊摇》录音,学生感受歌曲情绪。

    6、放《摇啊摇》录音,学生做划船律动,体验6/8拍的强弱感。用‘LU’哼唱。

    7、随录音,学生轻声唱歌词,让学生发现最后一句唱两遍。

    8、再跟唱一遍,找一找难唱处,重点练唱:

    摇 到 外婆

    跟琴模唱,要唱得连贯流畅,像小船在河中匀速前进,四拍时值唱足。

    9、边唱边用动作表演(即兴表演)

    10、跟唱歌谱

    五、编创与活动

    1、让学生说说三角铁有哪两种敲法。

    2、分组尝试选择滚动式和按强拍打击三角铁,练习为歌曲伴奏。

    3、分组展示,学生评价

    4、除选择三角铁伴奏外,还能用什么打击乐同样渲染《摇啊摇》的意境。

    5、三角铁、碰铃、沙球等为歌曲伴奏。

    六、小结,师生再见。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童年的回忆》、《我们多么幸福》。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聆听《童年的回忆》

    1、导入:

    师:小朋友们,在小的时候,最开心的一件事是什么呢? 让学生交流童年生活中最值得回忆的一幕(放背景音乐)。

    2、初听音乐边听边用手势按图形谱的形状划动

    3、学生随音乐模仿小兔跳,再随音乐模仿乌龟爬。师:说说谁的行走速度快?谁的行走速度慢? 板书:

    从人的一般行走的速度与乌龟比较。

    可请一个学生扮小兔跳,一个学生扮乌龟爬,再和老师走进行对比,引出“中速”

    并板书。

    4、再听《童年的回忆》

    说说第1、2 段速度怎样?情绪怎样?第3段速度怎样?情绪怎样?

    三、聆听《我们多么幸福》

    导入:回忆童年开心吗?你们觉得幸福吗?下面请小朋友们听一首歌《我们多么幸福》。

    1、初听歌曲:说说歌曲情绪?几拍子?

    2、复听,学生轻轻地随录音哼唱,即兴舞蹈。3谈谈对歌曲的感受:

    流畅的三拍子曲调,你想象当年的同学们在什么场景中? 歌曲的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景? 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你感到幸福吗?

    四、编创与活动

    师:歌曲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到兴高采烈?当你听到时用动作或打击乐表示。放录音,学生用动作或打击乐表示。

    五、听辨练习

    1、用LU哼唱 M S L三个音

    2、听一听老师弹奏的两个益鸟中哪个高?哪个低?用手势表示并用LU模唱。M S

    S M

    S L

    S M

    M L

    L M

    六、小结,师生再见。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演唱《小酒窝》,并进行表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复习《摇啊摇》 边唱边表演

    三、新歌教学

    导入: 请小朋友看看谁有小酒窝?有小酒窝的小朋友笑得怎样? 老师有一首歌,请小朋友听听又是怎样的呢?

    1、听录音学生交流

    2、再听录音,你能听出是几拍子吗? 边听录音边按一二击拍。

    3、用LU哼唱旋律。

    4、按节奏朗读歌词,读准八分休止处

    5、放录音,轻声跟唱。

    找一找喜欢唱的歌词,并唱一唱。找一找难唱句,大家一起练唱。

    6、教师范唱A B两句,各4小节。

    设问:A 请大家仔细听,老师唱的两句歌词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提示: 歌词、节奏、曲调。

    设问:B 听我唱曲调,你能听出曲调中出现最多的音是哪几个音吗? 重点练唱:

    左边

    一│个

    │右 边

    一│ 个 │

    [唱准八分休止处,采用跟唱法。]

    7、练唱:

    唱到“呀子喂”处与同桌互相拍手,节奏为 “ХХ Х”

    8、分别用稍快、中速、慢速让学生试唱,说说用哪种速度能表达有小酒窝的小朋友甜美、可爱、喜悦的心情?

    9、用甜美的情绪、稍快的速度,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10、分组排练表演唱。

    分组展示

    师生评价。

    四、小结,师生再见。课 后 记:

    第二课 草 原 教学目的:

    1、《草原上》等四首作品,均为我国内蒙古的民族民间音调,通过听、唱、舞、奏、创等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初步感受这一地区的民族风格。

    2、唱准“mi、sol、la”三音的音高,掌握四分音符及二分音符,并进行即兴编曲。

    3、在即兴编配伴奏、舞蹈、编曲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学重点:学唱《草原上》、《我是草原小牧民》并即兴编舞。教学难点:学习五线谱上mi、sol、la的音高位置。教学方法:音乐动感教学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琴、打击乐器等。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

    1、歌表演《草原上》。

    2、唱准mi、sol、la三音的音高掌握四分音符及二分音符,并进行即兴编曲。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新歌教学

    1、导入:

    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一个地方去看一看。

    多媒体出示内蒙古大草原和内蒙古人民的风土人情,并配以《草原上》伴奏音乐。

    教师介绍:在这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生活着一个古老的民族——蒙古族,他们以放牧为生„„

    师:你们有没有听过蒙古族民歌呢?老师唱一首给你们听吧。

    教师范唱,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听后回答,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

    2、学生自由回答

    3、师:你能随着音乐做动作吗?

    再听音乐,学生自由随音乐表演,教师可稍做指点。

    4、师点题,出示《草原上》歌词。学生轻声跟着范唱录音唱。唱出优美抒情的情绪。

    5、多媒体出示大草原,学生用中速、悠扬的歌声演唱,注意唱出对草原的赞美之情,开展联想与想象,投入到“草原上”的情景中去。

    6、边唱边即兴表演。

    7、教师出示打击乐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并进行编配为歌曲伴奏。

    分小组表演,小组评比,比一比,哪一组表演得最入情。

    三、音乐知识

    1、学生跟着琴边看谱边唱唱名。

    2、师:歌谱里出现最多的是哪三个音? mi sol

    la

    看老师用手势来表示这三个音

    3、学生跟着老师一起用柯尔文手势边唱表示着三个音。

    4、出示

    m l s

    l m s

    s m l

    l s m 教师弹琴、范唱,学生初步感受,再用“啊”进行模唱。

    开火车游戏,教师弹一组,学生按节奏唱一组,一个接着一个。

    唱音高时结合柯尔文手势进行训练,让学生从立体的直觉上理解音的高低。

    5、加上节奏唱一唱 m l s ― l r s ―

    认识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

    读一读

    唱一唱

    边拍手边读

    6、节奏游戏找妈妈

    将《草原上》的歌谱分割成卡片,将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分别贴在黑板上归类,边听音乐边贴,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看哪一组贴得快,贴得最正确。

    四、小结,师生再见。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

    1、让学生流畅地唱好《我是草原小牧民》,并自编动作表演。

    2、聆听《草原巡逻兵》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复习《草原上》 边唱边表演 师:《草原上》这首歌的情绪是优美,抒情的,下面我们再来听一首蒙古族歌曲,听完后告诉老师,他的情绪是怎样的? 听范唱录音,学生体会歌曲情绪。学生自由回答

    三、新歌教学

    1、再听音乐,表现了小牧民怎样的心情? 学生自由回答。

    你能用怎样的动作来表示呢?

    2、学生随音乐自由编创动作表演,老师适时指导。师生一起随音乐表演。

    3、学生跟着范唱录音轻声演唱。

    4、再跟琴唱一遍。

    重点唱准:草

    肥,跟琴模唱,唱准八分休止符和倚音

    5、练唱

    边唱边用动作表演,表现出小牧民自豪、欢快的情绪。

    6、教师出示打击乐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7、分小组演唱、表演,打击乐伴奏,再评价。

    四、聆听《草原巡逻兵》

    1、师:小牧民们以大草原为豪,长大后都要做保卫草原的巡逻兵,你们听,他们来了。初听乐曲的“引子”与第一部分的快板音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

    2、听主题曲调,情绪怎样?你仿佛又看到了什么?

    出示主题曲调,学生看曲谱再听音乐,并随音乐哼唱,体验蒙古音乐的风格。

    3、初听全曲。

    设问:全曲与我们刚刚哼唱的主题有什么关系?速度上有什么变化? 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回答

    师生交流答案:主题变化发展。

    4、复听全曲。

    要求:听完后,按音乐发展的情景,编讲故事《草原巡逻兵》。学生自由结合编故事

    5、以《草原巡逻兵》作背景音乐,为学生讲故事作衬托

    6、完成课本上的作业,听音乐排序号。教师简单介绍“笙”的性能。

    五、小结师生再见。

    第 三 课 时 教学内容:

    1、聆听《草原放牧》

    2、编创与活动

    3本课总复习展示。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编创与活动

    1、复习《草原上》 要求:边唱边表演

    2、复习《我是草原小牧民》 要求:边唱边表演 a、分组活动

    把全班分成两大组,每组再分成三小组,让学生自报图示中的任何一部分。三小组的同学各自讨论如何表演好自己这组的一部分,教师适时指导,可加入打击乐器伴奏。B、分组排练。

    C、分组按ABA的顺序表演

    第一大组表演完后,第二大组表演,相互交流,相互评价。

    三、聆听《草原放牧》

    1、导入:

    师:小牧民们生活在草原上可真快乐,其中有一对小姐妹„„

    讲解《草原小姐妹》的故事,介绍《草原小姐妹》音乐创作的背景。

    2、初听音乐第一段,说说音乐情绪,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小姐妹俩欢快、活泼的放牧情景)

    3、初听音乐第二段,说说音乐情绪,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小姐妹俩对美丽家乡和幸福生活发自内心的赞美)

    4、复听全曲,启发学生根据乐曲标题名称及琵琶弹奏的音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情景,并用图形来表示。

    5、再次复听全曲:要求学生即兴编舞进行表演。

    四、编自己的歌

    1、出示m s l三个音符 请学生跟着琴边做手势边唱。

    2、以小组为单位,用已经掌握的m s l 三音即兴编自己的歌 比一比,看哪一组编得多,编得好听。

    3、教师把学生编的曲在黑板上记下来一一展示,好的予以表扬。

    4、将好听的曲子大家一起唱一唱。

    五、小结,师生再见。课 后 记:

    第 三 课

    好伙伴 教学目的:

    1、《同伴进行曲》等四首作品,反映了中外少年儿童同伴的珍贵友谊之情,欢快热情的音乐体现了“友谊”产生的合作意识与集体主义精神。

    2、通过实践,在歌曲配伴奏及表演活动中,提高音乐表现能力。

    3、进一步做即兴创作训练活动,巩固上节课所获得的音乐基础能力。教学重点::流畅地唱好《噢!苏珊娜》、《原谅我》,编创歌词和舞蹈。教学难点:唱好弱起乐句和附点节奏。教学方法:音乐自由教学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琴、打击乐器、彩笔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

    1、聆听《同伴进行曲》

    2、表演《噢!苏珊娜》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聆听《同伴进行曲》

    1、导入:秋天,秋高气爽,秋色怡人,真是交游的好时光,我们结伴去郊游好吗?在郊游前,先听音乐,进行列队表演,但得听出这段音乐是齐步走还是跑着走?

    2、初听,听后交流

    3、介绍创作背景

    4、复听A、B段,边听边看图形谱,听后说说两段情绪是否相同? 分组讨论:用不同手段进行描述 提示:可以表演、画图、语言。分组展示 学生评价

    5、初听C段音乐,设问:这段音乐与前面两段音乐中的哪一段相同。

    6、复听C段音乐,画图形谱。

    7、师:队列开始,请小朋友们进行队列变化表演。

    三、表演《噢!苏珊娜》

    1、师:请小朋友们猜猜老师是什么打扮? 想知道是从哪儿来吗?

    2、放音乐,教师边唱边表演。

    3、放录音,学生轻唱

    师:你最喜欢哪一句,你能唱一唱吗? 你还有哪一句不会唱?一起唱一唱。重点:弱拍的附点节奏

    方法:采用教师范唱对比,让学生听辫练唱

    师:歌中说他们去探望朋友们,说明他们怎样?应用什么情绪来唱?

    4、用欢快的情绪完整地唱一边。

    5、指名学生唱,其他学生评价。

    6、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分组试敲,再试着敲双响筒,合起来演奏。

    一部分学生演唱,一部分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

    四、小结师生再见。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

    1、复习《噢!表演苏珊娜》

    2、新歌教学《原谅我》

    3、编创与活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复习《噢!表演苏珊娜》

    1、完整地唱一边。

    2、编邀请舞

    a、教师跳基本舞步——跑跳步。b、分组设计创作 c、分组展示 d、师生评价

    三、新歌教学

    1、导入:上次我们碰到了美国人,并学了一首美国歌曲,知道他们很珍惜友谊,看到他们很珍惜友谊,有一个小朋友不禁唱了一首歌曲,我们来听听他唱了什么?

    2、听录音范唱

    师:你能听出这首歌是几拍子的吗?

    3、学生随录音试拍三拍子

    4、放录音学生打三拍子。

    5、放录音轻唱两遍 找出难点 重点:

    前三句强拍上的八分音符。歌中是谁向朋友倾诉“一点错”

    所以“我”应唱得重一点,稍长一点。

    6、歌曲处理:歌中讲我向朋友倾诉自己的“一点错”,如果是你有了一点错,你怎么做?

    7、学生讨论:怎样唱?(带着内疚的情绪,向朋友倾诉自己的“一点错”,表达对同伴的信任,希望得到同伴的“原谅”使伙伴的友谊更进一层。

    8、连起来流畅地唱一遍。

    9、学唱歌谱 a、出示歌谱

    师:第一、二锯的曲调有哪几个音是相同的?有哪几个音是不同的? 比一比谁的耳朵最灵?

    比一比谁的记忆和模仿最快? b、教师范唱 c、学生跟唱

    d、学生跟琴练唱

    四、编创与活动

    1、刚才小朋友进行了比赛,下面我们来放松一下做一个游戏,找自己的好伙伴编段新歌,看哪些学生编得新颖、有趣。

    2、展示

    3、师生评价。

    五、小结师生再见。第 三 课 时 教学内容:

    1、复习《原谅我》

    2、编创与活动

    3、聆听《船歌》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复习歌曲《原谅我》

    1、完整地唱一边。

    2、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a、分组自由选择打击乐器试敲,讨论每样乐器用了什么节奏进行伴奏 b、幻灯出示节奏谱,逐条边唱边徒手拍

    c、加上乐器敲一敲,三条合起来(方法同上)

    3交换敲击,一部分学生唱,一部分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三、编创与活动

    1、师:玩得愉快吗?下面老师考考你们,看哪些学生最聪明。出示节奏

    2/4 Ⅹ Ⅹ∣Ⅹ Ⅹ∣Ⅹ ―∣Ⅹ ―‖

    2、师:你会用“m s l”三个音按节奏编自己的歌唱一唱吗?

    3、教师示范

    4、学生同座试编

    5、学生展示

    6、师生评价

    四、聆听《船歌》

    1、导入:听,远处传来了歌声,你能听出他们在唱什么吗? 放录音,学生聆听

    2、讨论歌曲所表达的情景(伙伴们真诚的友谊之情和欢快的气氛)

    3、出示歌词,复听全曲。

    4、师:当很多人歌唱时,他们唱的是同一个曲调吗? 学生交流

    5、再复听全曲

    6、出示合唱谱,要求学生画出合唱的二声部图形谱

    7、指导学生看书上是怎样画图形谱的,然后听音乐试画

    8、师:请学生随音乐划动,表达伙伴们轻松活泼地在船上划行的情景。

    8、复听音乐,学生随音乐划动。

    五、小结

    师:愉快的旅行结束了,通过旅游更增进了小伙伴的友谊,希望今后小伙伴的友谊更长久,合作更愉快。课 后 记:

    第四课 钟 声 教学目的:

    1、钟声能唤起人们无限的遐想,本课题的四首音乐作品,都是围绕“钟声”这一主题而选编的中外不同风格的歌(乐)曲。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激发对音乐的兴趣。

    2、唱准 音高。唱准 的自然音列,并进行实践创作活动。

    3、通过聆听,感受两种不同风格的中、外“钟声”音乐。

    4、有感情地唱好歌曲《美丽的黄昏》并用轮唱形式表演“黄昏钟声”的情景。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教学难点:掌握音高关系。教学方法:音乐自由教学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琴、打击乐器、彩笔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

    表演《钟声叮叮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复习上节课歌曲 边唱边表演

    三、音乐知识

    1、按教师手势唱do、re、mi、sol、la、do a、打乱顺序唱 b、学习fa、si、do 在音乐王国里 我们已经认识了5位朋友,今天老师带小朋友认识另外三个朋友

    出示(fa)学生跟唱,教师介绍fa和mi、so是邻居,做一做手势,请小朋友回忆哪首歌曲中有“fa”这个音,唱一唱《哦,苏珊娜》《原谅我》

    出示(si)学生跟唱,介绍si和la是邻居,唱一唱la、si,出示“do“学生跟唱,介绍它和”si“是邻居,唱一唱la、si、do,做一做手势

    2、出示音阶图,边做手势边唱

    3、出示视唱曲: 2/4 dm s│ll s│l d si l│s —│dm s│l l s│f f m r│d—║

    教师范唱

    学生跟唱

    师生接唱 连唱

    指名学生唱

    四、新歌教学

    1、导入:幻灯出示欧洲教堂 师:这是什么地方?你见过吗? 生:互相交流

    师:有的小朋友在电视或电影中看到过,你能说说在教堂中经常发出什么声音? 生:互相交流

    师:音乐是怎样表现的呢? 听音乐,学生谈感受 师:你会用动作表演吗?

    学生自由做动作(撞钟,身体左右摇摆)

    2、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澳大利亚民歌《钟声叮叮当》 出示歌词,让学生说说歌曲与以前学过的歌曲有什么不同? 师生讨论

    听录音,注意演唱顺序

    3、学唱歌词 a、轻声跟唱

    b、比较第一段结束句与第二段结束句的不同处

    4、用流畅的情绪,连贯地唱一边

    5、学唱歌谱

    a、教师范唱,学生找一找歌曲中出现了几个fa、si、do” b、学唱歌谱第一、二句 c、教师画图形谱

    d、第三、四句由学生自己画图形谱自学识谱

    e、用流畅的情绪,连贯地唱一边,注意起伏,并在“v”处换气 f、加固低音do so唱一唱

    g、低声部练习,先唱谱后唱词

    h、二声部合起来,注意聆听另外声部,使二声部和谐

    五、小结,师生再见。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

    1、聆听《维也纳的音乐钟》和电子琴独奏曲《灵隐钟声》

    2、编创与活动:用do、re、mi、sol、la、do 六个音编自己的歌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复习《钟声叮叮当》 分声部唱一唱

    二声部合唱,力求音准、和谐

    三、聆听《维也纳的音乐钟》

    1、讲组曲《哈里•亚诺什》的故事,介绍《维也纳的音乐钟》

    2、初听全曲

    设问:你能否听到钟摆的滴答声? 学生讨论

    3、出示:

    唱一唱主题曲调

    4、设问:

    a、主题曲调出现了几次? b、你能想象宫里的情景吗? 复听全曲

    5、再次复听

    每当主题曲调出现时,边哼唱,宾合着音乐拍手或做动作

    四、聆听《灵隐钟声》

    1、导入:你们去过寺庙吗? 学生说说庙里的情景

    师:你们听到过庙里的钟声吗?请你用声音模仿一下 学生自由模仿 介绍杭州灵隐寺

    2、放录音,学生听引子部分——钟声 师:这是真的寺庙里的钟声吗? 学生讨论

    3、看书上谱例学生哼唱 这样的曲调你听见过吗?

    再次聆听乐曲主题音乐,学生边看谱例边听边哼唱,边思考听了这曲调,想象这是哪里的场景?

    4、师:在寺庙里除了听到钟声,还有什么声音?你觉得如何加上木鱼伴奏呢?老师有一个好方法,想不想试一试 练习用弹舌模仿木鱼声

    随音乐用弹舌模仿木鱼声为乐曲伴奏

    5、欣赏全曲,学生自由用动作表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6、小结:这是中国佛教音乐中的钟声,很有特征,特别是除夕和新春第一天的钟声,有很多人前往聆听

    五、用do、re、mi、so、la、do六个音编自己的歌 出示:3/4 Χ — X│X — X│X X X│X— 0║ 学生拍打节奏 教师范作 学生分组试编 展示 师生评价

    六、小结,师生再见

    第 三 课 时 教学内容:

    1、表演〈美丽的黄昏〉

    2、单元总复习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复习《钟声叮叮当》 分声部唱一唱 二声部合唱

    三、表演《美丽的黄昏》

    1、导入:黄昏的晚霞美吗?请小朋友听一听音乐是怎样来表现的呢?

    2、听录音:

    学生说说是几拍子的? 放音乐,学生试拍 师生随着音乐一起拍打

    3、师:这么优美的音乐,你会用动作做一做吗? 放音乐,学生自由做动作

    4、跟着录音轻唱

    连唱,注意及时、敏捷地换气

    5、用不同的速度演唱这首歌,说说表现的意境和情绪有什么不同?

    分组讨论

    速度

    表达的情绪

    稍快

    轻松、愉快

    中速

    宁静、美妙

    稍慢

    低沉、压抑

    6、轮唱

    聆听录音学生感受

    将学生分成二组,甲组先开始唱,唱至2时,乙组从头开始唱

    教师指挥,学生轻唱,要求学生既能听到自己的声部又能听到另外一个声部的歌声 为三个乐句分别想一个简单的动作,边唱边做 有感情地进行三部轮唱,注意三拍子的韵律

    7、学唱歌谱 a、教师范唱

    b、重点唱一唱第一乐句前六小节,并画图形谱 c、学生画出第二乐句的图形谱 d、连起来唱 e、进行轮唱

    s、选择三角铁、串铃、小鼓、双响筒在“叮咚”处伴奏 分组尝试 分组展示 学生评价

    用三角铁在“叮咚”处伴奏

    四、小结,师生再见 课 后 记: 第五课

    爱鸟 教学目标:

    1、鸟,是人类的朋友,鸟类美妙的鸣啼声给音乐创作提供了无限的源泉。让我们唱鸟、爱鸟、护鸟,增强环保意识,增进自然常识,提高审美趣味,发展联想、想像。

    2、运用开放式的教学形式,到课外、校外去收集鸟鸣的录音,以实际行为去做好爱鸟活动。

    3、通过听辨、曲调接龙等形式,提高音乐基础能力与即兴创作水平。

    4、唱好本课两首歌曲,初步了解五线谱上的do唱名是可以移动的。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唱好《一只鸟仔》、《小乌鸦找妈妈》发展其想像。教学难点:三个降号调的曲谱。教学方法:听唱结合教学法

    教学用具:CAI课件、琴、打击乐器等。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

    1、表演《一只鸟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新歌教学

    1、导入:

    复习本学期学过的不同地区的民歌或童谣《摇啊摇》、《我是草原小牧民》、《放牛山歌》等等,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唱一首台湾民歌《一只鸟仔》。

    2、初听歌曲,听后说说,这首歌曲给你怎样的感受?

    3、再听歌曲,引导学生发现,在这首台湾民歌中出现了许多衬词和象声词,使得这首歌曲听起来更加与众不同。

    4、读一读歌词,重点读象声词,模仿出鸟的叫声

    5、学唱歌曲,轻轻地跟着范唱录音唱(二遍),找出难唱的地方练唱。

    6、唱好后八分休止节奏,八分休止前一个音要轻唱,7、注意唱出下滑音,且要唱得自然

    8、跟琴连唱,注意唱好衬词和象声词,把歌曲生动有趣的爱鸟心情表演出来 四分休止符“ ”用 ⅩⅩ 拍手

    9、用打击乐器伴奏

    a、分小组自己按照乐谱练习b、分小组、分角色演唱和伴奏 c、分组展示,评价

    d、集体分角色演唱和伴奏

    10、学唱歌谱

    a、设问:这首歌曲的歌谱由哪几个音组成?“re、so、la、si、re、mi” b、教师慢速弹琴,学生轻声跟唱(二遍)c、找出难唱的地方重点练唱

    d、唱谱是不加下滑音记号,注意八分休止符 e、慢速跟琴连唱。

    三、出示四幅儿童玩鸟行为图,请学生说说哪一些行为是对的?哪一些行为是错的?为什么? 作为少先队员我们应该怎样做? 增强学生护鸟、爱鸟的环保意识。

    四、小结,布置课外收集资料,师生再见。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

    1、表演《小乌鸦爱妈妈》

    2、听辨活动

    3、曲调接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歌曲教学

    1、导入新课:

    放伴奏音乐,同学戴着小鸟头饰飞入教室

    a、看到同学们都戴着美丽的小鸟头饰,老师仿佛来到了美丽的大树林里,我想这么多鸟儿在一起,每天一定会发生许多有趣的故事。(放录音范唱)b、歌曲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你准备给歌曲取个什么歌名? 生:歌曲讲诉了小乌鸦捉虫子喂妈妈的故事。生:我准备给歌曲取名叫《可爱的小乌鸦》《懂事的小乌鸦》《小乌鸦爱妈妈》等。

    2、指导学生随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3、学唱歌词

    a、学生轻声跟着老师模唱。b、找出难唱的地方共同练唱 注意区分

    s—m与 s—r音唱准 c、老师讲解连音线的唱法: s―∣m―∣

    s―∣r―∣

    做到:音变字不变,口型不变。

    4、学生有感情地轻声唱歌。

    5、通过观察、对比、模仿,掌握连音线的唱法。

    6、随着伴奏音乐完整地唱一边

    7、短剧表演: 师:是妈妈给了我们生命,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我们要象小乌鸦一样用实际行动去爱妈妈。各小组讨论一下,然后将歌曲的内容表演出来。a学生分组讨论该如何表演?可以加入打击乐器伴奏 b分组展示,评价

    三、听辨活动

    师:小朋友们可学得真快,下面我们来比一比谁的耳朵最灵, 听一听曲调的色块中,老师弹奏的是哪一组音?

    1教师弹奏两边,学生听辨听辨快的同学给予表扬 2连起来唱一唱

    四、曲调接龙

    1复习学过的d、r、m、s、l一起唱一唱 2师范唱,让学生找出接龙的特点

    (即第二个曲调的开始一个音与第一个曲调的最后一个音是相同)。要求:曲调与曲调的衔接要按节奏衔接,不能脱节 3学生分小组即兴接龙

    五、小结,师生再见。

    第 三 课 时 教学内容:

    1、聆听《对鸟》、《空山鸟语》

    2、鸟鸣音乐会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聆听《对鸟》

    1、导入:复习《一只鸟仔》

    刚才我们一起唱了一首关于鸟的台湾民歌,下面我们一起听一听浙江民歌《对鸟》又是怎样表现鸟的

    2、初听《对鸟》

    设问:歌曲讲述了什么内容? 解题:“对歌”是我国民歌中重要的形式之一。如果对话名往往称“对花”,本歌是对鸟名。所以称“对鸟”

    3、复听《对鸟》

    设问:问句与答句在曲调上是完全一样,还是有不同之处?

    4、再次复听《对鸟》,感受甲、乙双方对鸟的乐趣,增加爱鸟的情趣。

    三、聆听《空山鸟语》 1初听全曲 设问:

    a、这首曲子的曲名为《空山鸟语》,你能从音乐声中感受“空山”与“鸟语”吗? b、这首曲子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c、师生讨论:(可以放音乐录音)

    引子主要表现空山、空谷回声,鸟语(鸟的叫声)穿插与整首乐曲中

    2、复听全曲

    设问:曲中除了“空山”、“鸟语”外,还有什么?是否有“人”在其中。设问:你喜欢选择哪一幅图来表达乐曲的内容?(在括号内打勾)

    3、介绍刘天华

    作者刘天华(1895~1932),我国民族器乐作曲家,二胡、琵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中学时参加学校军乐队学吹军号,曾先后学过铜管乐、小提琴、钢琴等西洋乐器。1914年在失业、丧父、贫病交迫的逆境中自学二胡。1927年创立了国乐改进社,在创作和演奏上均有成就。还先后在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北京女子高师和北京艺专教授二胡、琵琶、小提琴。刘天华还刻苦学习西洋作曲理论和民间戏曲。他谦虚好学,向各种人(包括演奏家、流浪艺人、和尚、道士、乞丐等)求教,因而在二胡和琵琶上有较深的造诣。他在二胡演奏技巧上吸收了小提琴的长处,把二胡从伴奏乐器提升为独奏乐器,并纳入高等院校的专业教学,为我国近现代二胡演奏学派奠定了基础。他的作品有《病中吟》、《良宵》、《空山鸟语》、《光明行》等10首二胡曲和15首琵琶练习曲。

    4、出示二胡让学生观察实物,并且摸一摸,拉一拉,亲身感受的音色

    5、再听《空山鸟语》

    四、综合活动 鸟鸣音乐会

    1、讲清音乐会规则即按照回旋曲式进行

    所有的鸟“齐唱”——鸟的独唱——齐唱——独唱——齐唱„„

    2、学生自己主持、编排,可以请个小组推荐一、二个鸟的独唱

    3、进行评价,对于搜集的鸟叫声好的同学给予表扬。

    五、小结下课 课 后 记: 第六课 放 牧 教学目的:

    1本课与第二课《草原》属同一主题,但所选的四首作品产生于四个地区,所以其音乐风格也不尽相同。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音乐与民族、地域有密切的关系,感受祖国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音调,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2、聆听《牧歌》、《小放牛》,感受两种不同风格、不同音色色彩、不同情绪的音乐。

    3、有感情的唱好《放牛山歌》。为《小牧笛》编创表演唱。

    4、在上两课掌握“mi、sol、la”三音的基础上,学习“la do re”三音的音高及八分音符的时值。进行“la do re mi、sol、la”的音高听辨,并进行即兴问答创作活动,从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知识技能的学习。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教学难点:区别听到的音高。教学方法:综合音乐感教学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琴、彩笔、打击乐器等。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放牛山歌》

    2学习la do re及八分音符时值。3编创与活动:曲调回答。4聆听《小放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复习《草原上》,边唱边表演

    师:通过唱这首优美抒情的歌曲,我们仿佛来到了辽阔的草原上,下面老师请小朋友们听一首歌曲,听听这首歌曲情绪是怎样的?它唱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三、新歌教学:

    1、初听范唱

    师:你能用动作表达一下吗?

    生:随音乐一起做放牛、赶牛、捡柴的动作。

    2、师:和你的好朋友一起表演吧。师生一起表演。

    3、师:你们可知道歌里唱的是哪里的小朋友呢?(四川)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唱一唱四川儿歌《放牛山歌》

    4、朗读歌词

    5、跟着范唱轻唱歌词

    师:你最喜欢哪一句,你能唱一唱吗? 你还有哪一句不会唱?一起唱一唱。注意:“啥”“哟喂”等词都是四川的土语,所以在演唱是要注意地方语言的语调和语气。

    6、处理:

    再听范唱,学生听后回答:小朋友的心情为什么是喜悦的?(因为是他们自己参加劳动而获得丰收)

    师:你们会不会将喜悦的心情表达出来

    用用高亢、嘹亮的歌声和喜悦的心情演唱《放牛山歌》。

    四、音乐知识

    1、复习mi sol la 边唱边用手势表示

    2、学习la

    do re 手势边唱边做

    3、用手势唱准“la do re mi fa so la”各音的音高。从有规律的上行、下行到任意的手势位置唱

    开展小组比赛:教师随意指一个音点一组学生唱,看哪一组学生唱的正确率高。

    五、编创与活动

    1、唱一唱第一组问答句,找一找他们之间有什么规律?都是由什么音符组成的?(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

    2、教师唱第二个问句,请学生创作答句,提示:用已经学过的六个唱名和三种节奏进行。

    3、同桌之间相互问答

    4、指明问答,其余学生进行评价,好的予以表扬。

    七、小结,师生再见。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 1聆听《牧歌》、《小放牛》。

    2感受两种不同风格、不同音色色彩、不同情绪的音乐。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复习《放牛山歌》

    要求用高亢、嘹亮的歌声唱出山歌风格的民歌

    三、聆听《小放牛》

    1、导入: 师:刚才我们一起唱了一首高亢的四川儿歌,下面老师请小朋友们听一首河北民歌《小放牛》 a、教师出示幻灯《小放牛》曲调,教师边弹琴边唱。b、学生跟琴哼唱,对该民歌有一个初步的熟悉。

    2、初听乐曲: 师设问: a、这段乐曲是由民族乐队还是西洋乐队演奏的? b、乐曲中主要的曲调是由哪一件乐器演奏的?

    3、听第一段音乐:

    师:这段音乐与河北民歌《小放牛》有什么关系?

    4、听第二段音乐:

    设问:这段音乐旋律与第一段有什么关系?在速度上有什么变化? 你能听出唢呐在模仿二人一问一答的情景吗?(还是第一段主题音乐,但是速度加快)

    5、听第三段音乐

    设问:这段音乐在速度上又有了什么变化?情绪如何?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

    6、复听全曲

    四、聆听《牧歌》

    1、导入:请小朋友们听一首歌曲,听完后说说你的感受。师:范唱民歌《牧歌》

    学生谈感受(曲调悠扬飘逸,低回婉转)师:介绍这是一首内蒙古昭乌达盟民歌

    学生用“LU”跟着老师唱《牧歌》曲调,唱时可以看书上的图形谱。

    2、请小朋友们听一首由民歌《牧歌》为素材创作的小提琴曲《牧歌》。

    3、初听音乐。

    师:民歌《牧歌》的曲调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 听后学生回答

    4、复听乐曲

    师:每遍的主题曲调出现时它的声区变化顺序是怎样的?哪边高?哪边低? 各遍表达了怎样的情景,你能想象出什么样的场景? 学生自由讨论回答。

    5、与《小放牛》对比欣赏,说说你的感受。提示:从题材、形式、风格等进行对比 可以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然后再回答。教师进行总结、板书。

    五、小结,师生再见。板书设计:

    题材

    形式

    风格 《小放牛》 《牧

    歌》 第 三 课 时 教学内容:

    1听辨“la do re” 2歌表演《小牧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复习《放牛山歌》 要求:边唱边表演

    三、新歌教学 1导入:

    师:边唱歌边放牧可真愉快,这不你们看又来了两个小牧童,请小朋友们听听他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他们还是放牛吗?

    初听范唱录音,学生感受歌曲情绪,听后回答问题。

    2师:你们可知道牧笛是怎样吹的吗?那赶羊和放鹅的动作都会吧,我们一起来表演吧。3师生一起随音乐表演

    4出示歌词,学生轻声跟唱

    师:你最喜欢哪一句,你能唱一唱吗? 你还有哪一句不会唱?一起唱一唱。重点:

    我 把

    赶 下 河 四度音程要唱准

    方法:采用教师范唱让学生跟唱

    5、随伴奏练唱歌曲。

    6、歌曲处理

    师:他们兄弟两个在放牧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那在演唱的时候会不会唱得断开呢?(不会),所以在演唱是要注意乐句之间的连贯特别是在最后两个“飘飘落”中间可以换气呼吸。

    7、用愉快的心情连贯地演唱。

    前面四句请两个学生领唱,一个扮演哥哥,一个扮演弟弟,最后两句一起唱。

    8、找自己的好朋友分角色表演唱,可以自己编创动作,教师做适时的指导。

    9、指名表演唱,其余同学评价,好的予以表扬。

    10、视唱教学 采用听唱法进行。

    提出竞争机制:看谁记得快,对最县唱会的学生奖励“聪明星”

    11、分小组视唱、歌表演,并进行评价。

    四、听辨“la do re ”

    1、师:我们来进行个游戏,看哪个小朋友的耳朵灵,听得准 出示“la do re ”唱一唱

    2、进行听辨

    要求:当你听到弹奏的是上面一个音时请站起来,听到弹奏的是下面一个音是坐着不动。两条曲调分开进行

    a、听辨完成后,跟琴唱一唱

    b、上、下两个音分两次跟琴唱一唱,以体验两个音的高低。课 后 记:

    第 七 课 妈妈的歌 教学目的:

    1爱祖国、爱人民、爱长辈是我们少年儿童的祟高品格。本课的五首作品就是表现了“音乐与人”这一主题,反映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少儿对妈妈深切的爱。

    2、在聆听活动中了解女声、男声、童声的演唱形式。

    3、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四分休止符《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妈妈的心》;《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教学难点:歌曲中休止符的运用。教学方法:综合音乐感教学法

    教学用具:CAI课件、琴、打击乐器等。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

    1掌握四分休止符

    2了解女声、童声的演唱形式 3情景表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复习《小牧笛》 边唱边表演

    三、新歌教学

    1、导入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妈妈,你知道妈妈的心中最牵挂、最关心的是谁? 生:自由回答

    师:下面请小朋友们听一首《妈妈的心》,听后说说这首歌曲唱了什么内容?用什么速度演唱?

    2、听录音

    师生交流上述设问

    3、听录音范唱两遍,学生轻轻跟着录音哼唱

    4、跟琴练唱

    5、设问:你们有没有发现歌谱上有“ ”?板书“ ”

    讲解:休止符,音乐中用休止符表示停顿,在五线谱中就是用“ ”表示,“ ”是四分休止符(板书)四分休止符与四分音符的时值是一样的,都是一拍。

    6、拍打节奏:

    ХХ 0∣ХХ 0‖ 0 ХХ∣0 ХХ‖

    “ ”先说“停”拍打,然后默想在心里拍打。

    7、再听录音范唱,轻声跟唱 要求:看到谱上“ ”要休止

    师生讨论:这首歌中的休止符“ ”起到什么作用?表达怎样的心里状态? 教师小结:这里四分休止符表达出儿女与妈妈心心相印之情 练唱

    8、设问:歌曲中“儿女”“妈妈”“祖国”三者的关系能理解吗?你能唱出对妈妈、对祖国的爱吗?

    有感情地练唱。

    9、学唱歌谱 a、教师范唱

    b、练唱第一乐段 c、练唱第二乐段 d、连起来唱

    10、用打击乐器伴奏

    a、徒手操作,注意第一声双响筒的强拍休止。b、打击乐两个声部敲击合奏。

    c、教师弹旋律,学生用打击乐进行合作排练。

    d、一部分学生演唱,一部分学生跳,一部分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表演《妈妈的心》。e、分组展示,师生评价。

    四、聆听《妈妈之歌》

    1、导入:老师又带来一首《妈妈之歌》,听后说说歌曲又唱了什么内容?

    2、初听

    师生交流歌曲所反映的内容。

    3、介绍

    师:这是一首云南纳西族民歌,纳西族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民歌中以“阿哈巴拉调”抒发对母亲恩情的歌腔。

    4、复听

    设问:这首歌是男声唱?女声唱还是童声唱?

    5、再次复听

    学生看歌词跟录音轻轻哼唱,体验母亲的深情。

    五、小结,师生再见。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

    1、复习《妈妈的心》

    2、学习《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进行情景表演

    3、听辨音的高低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复习《妈妈的心》

    1、指名学生唱,其余学生评价

    2、边唱边表演

    三、听辨音的高低,并由低到高排列唱一唱

    1、导入:下面我们来比一比谁的耳朵最灵,在比赛前先来唱一唱下面几个音。

    2、出示: la do re mi so la

    要求:学生边做手势边唱

    3、教师弹奏以上几个音让学生听辨,并一一找到图上的卡通人物。

    4、按卡通人物的大小高低,排列出音的由低到高并唱准

    5、学生板书,其他学生板书在自己的课本上将音由低到高按顺序排列书写,并用手势配合唱准“ la do re mi so la

    ”的音列。

    四、《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1、导入:讲故事,放背景音乐《唱给妈妈的摇篮曲》伴奏音乐。

    2、出示歌词,请小朋友们选一段歌词试试编一编,可以小组讨论后派一个代表唱一唱,其余学生评价一下。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段旋律,请小朋友们听一听,它的情绪是怎样的? 听范唱,学生交流。

    3、你能用动作来表达这首歌曲的情绪吗?

    学生随音乐自由表演

    4、再听范唱,听后说说是谁在唱摇篮曲?唱给谁听?

    学生交流

    5、用“Lu”哼唱曲调

    6、放CAI歌曲,生轻声哼唱

    找一找自己喜欢唱的乐句,唱给大家听一听,指名学生评价。哪句不会唱,谁来帮帮他? 重点练唱:

    月儿

    当 头

    唱准低音“so”

    妈妈

    屋 里

    悄 唱准低音“so”、切分音、“ re”时值唱足。

    最后的哼名音要唱准,唱的时候,眉毛稍微抬起一点。

    跟琴连唱

    7、首歌曲是小朋友看到妈妈工作很辛苦,因为劳累而睡着了,于是把桌子当成摇篮,边摇边唱,说明小朋友怎样?

    学生交流

    8、为表达对妈妈的热爱之情和表现夜晚的宁静,应该用什么情绪演唱?速度呢? 用深情、轻柔的情绪,慢速有感情地演唱

    9、看歌词,设问:歌曲中有几个人物? 学生交流

    你能把歌词改编成故事讲给大家听吗? 学生讲故事,老师放背景音乐

    你能把刚才讲的饿故事进行情景表演吗? 提示:表演中有几个动作? 分小组合作进行情景表演设计,分组展示 师生评价

    10、学唱歌谱

    师:能把这首歌曲的情绪表达得这样好,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这首歌曲的旋律写得好,下面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它的旋律。教师范唱 学生跟唱 慢速练唱。

    11、拓展

    师:看到妈妈工作得这样辛苦,我们除了给妈妈唱摇篮曲,还应该怎样做? 学生交流(不再麻烦好妈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集体歌表演《不再麻烦好妈妈》。

    五、小结,结束课时。第 三 课 时 教学内容:

    1、听辨音的高低

    2、聆听《鲁冰花》、《小白菜》

    3、游戏跳格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复习《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指明学生演唱 其余学生评价

    边听音乐边唱边表演

    三、聆听《鲁冰花》、《小白菜》

    1、师:老师今天又带来两首歌曲《鲁冰花》、《小白菜》,请小朋友们听后说说这两首歌曲讲述的内容好似什么?

    2、师生交流

    师:这两首歌曲的歌名都是两个主任翁的名字,一个叫《鲁冰花》,一个叫《小白菜》,这两首歌曲都是对妈妈的思念,但背景不一样,谁能分析一下?请大家再听一边。

    3、复听这两首歌曲。

    师生分析讨论两首歌曲的不同背景。

    师:这两首歌曲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生:自由回答

    幻灯出示图片,让学生选择。

    4、设问:这两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有什么不同?

    再次复听,在心里跟录音哼唱

    师生讨论演唱形式

    5、师生小结:这两首歌曲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四、听辨音的高低

    1、复习“ la do re mi so la ”

    要求:边做手势边唱

    2、教师弹奏以上音让学生听辨,一一找到图上的卡通人物

    3、按卡通人物的大小高低,排列出音的由低到高并唱准

    学生板书

    其余学生在自己的课本上将音按由高到低顺序排列在书上 用手势唱准“ la do re mi so la ”的音列。

    五、游戏:跳格子

    1、导入:刚才小朋友们的耳朵真灵,接下来我们来做个游戏《跳格子》,看哪个小朋友跳得最棒

    2、游戏规则

    格子中的“Х”是一个代号,可以是节奏,可以是任意唱名或模拟动物的叫声等等“

    ”代表休止符

    教师示范

    3、方法:可以任意一个方向切入跳格子

    A、教师执棒,学生跳格子试一次

    B、学生执棒,分组比赛,看哪一组最准确

    C、依次轮流,从不同方向进行跳格子。

    六、小结,师生再见。课 后 记:

    第八课 四季的歌 教学目的:

    1、大自然的四季变化给音乐创作带来无限的生机,本课四首作品反映了少儿们在四季的各个阶段的童趣生活,表达他们对生活的情趣与热爱。让我们热情地歌唱这丰富多彩的生活吧!

    2、感受并体验《四季童趣》与《捉迷藏》及《樱花》与《雪花飞舞》相互不同风格与情趣。

    3、尝试自己制作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的乐趣。唱唱自己编的歌,更是其乐无穷,这就是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一种体现。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热情的歌声表现歌曲《四季童趣》与《捉迷藏》。教学难点:编制春、夏、秋、冬四季的情景动作。教学方法:综合音乐感教学法

    教学用具:CAI课件、琴、打击乐器等。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表演《四季童趣》

    2、编创与活动:编自己的歌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二、导入

    1、大自然的四季变化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生机,让我们热情的歌唱这丰富多彩的生活吧!(播放歌曲《四季童趣》录音)

    2、请小朋友们讲述在四季的各个阶段的童趣生活。

    3、复听歌曲并感受音乐的情绪

    三、学唱歌曲

    1、大家在歌声中感受到什么?

    3、教唱歌曲时按句听唱与教唱。

    4、反复听范唱,跟录音哼唱曲调与歌词。用“La”模唱主旋律,注意难点。

    5、跟教师的伴奏学唱歌曲。

    6、小声跟范唱完整的演唱歌曲。

    7、创新表现,处理歌曲。大家想用怎样的声音来表现这种形象?(交流、处理、试唱)

    四、创编活动

    1、编自己的歌。

    例:2/4

    ××

    ×× │

    ×

    ×

    │ ××

    ×× │ ×

    2、复习歌曲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自制乐器:“碗琴”

    A、简介:用五个相同质体的器皿,在器皿内注入不同量的水,用棒敲击器皿发出不同音高的声音。要求把五个器皿发出的音高组成do、re、mi、sol、la。B、多媒体演示

    五、课堂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樱花》

    2、表演《捉迷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小猫 爱吃

    鱼,鱼。

    3、复习歌曲《四季童趣》。

    二、聆听《樱花》

    1、介绍樱花。

    设问:

    (1)樱花的形状与颜色?

    (2)什么季节开花?

    (3)是哪一国家的国花?

    2、欣赏合唱曲《樱花》,初步感受日本民歌的风格。学生小声随录音哼唱,熟悉曲调。

    (樱花是日本的国花,每年春天开放,人们总是喜欢在这个时节赏花)。

    3、再欣赏器乐曲《樱花》,在复听前设问:

    (1)歌曲的旋律出现几次?

    (2)每次出现的速度是否一样?

    (3)能听出每次的主奏乐器吗?

    (4)每次出现表达的情景你能描绘吗?

    4、复听后师生讨论。

    三、学唱歌曲

    1、导入:复习歌曲《躲猫猫》。

    2、聆听《捉迷藏》:感受歌曲的情绪。

    3、用哼鸣模唱歌曲。

    4、学唱歌词:要求用悄悄话式的歌唱方法来学唱歌曲。

    5、在熟练的基础上,用稍快速度来演唱歌曲。

    四、创编活动

    1、用歌曲录音作背景音乐的伴奏,做音乐游戏。

    2、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五、课堂小结,下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雪花飞舞》

    2、创编回旋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小猫 爱吃

    鱼,鱼。

    3、复习歌曲《四季童趣》。

    二、聆听《雪花飞舞》

    1、介绍乐曲的创作情景。

    2、初听乐曲。设问:

    A、你能从音乐中声中相像到雪花飞舞的情景吗? B、怎样的曲调代表“雪花”,你能哼一下吗?

    3、复听乐曲。设问:

    高音区的音乐代表什么?低音区的音乐代表什么?你联想到什么情景?

    4、复听乐曲。

    问:能听出第一部分与第三部分相同吗?

    5、小结:四季的另一景色――雪。

    三、创编回旋曲

    分组编制春、夏、秋、冬四季的情景动作,可以是小品,也可以是造型、舞蹈等。然后与《四季童趣》为主部A,组成回旋曲式:A-春-A-夏-A-秋-A-冬-A。

    四、全课总结:

    春夏秋冬,大自然变化多姿多彩,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画面,同学们大胆想象,编织了美丽的童心世界,愿我们多听多想多看,开阔我们的视野,在音乐世界里尽情遨游。

    课 后 记:

    第九课 丰收歌舞 教学目的:

    1、歌舞形式是表达人们喜悦心情的最佳方式之一。这一形式也最能充分体现音乐的社会性。在丰收时刻,人们往往会载歌载舞,尽情抒发他们喜悦的心情。

    2、边歌边舞表演《桔梗谣》、《圆圆和弯弯》,表现人们喜庆丰收的欢乐情绪。

    3、聆听《丰收之歌》、《丰收的喜悦》并以即兴舞蹈的形式来抒发丰收的喜悦之情。

    4、初步了解人声分类的音乐知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表演《桔梗谣》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复习《小乌鸦爱妈妈》

    三、新歌教学

    1、导入: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少数民族不仅物产丰富而且能歌善舞。下面,老师做几个动作,请小朋友猜一猜是什么舞蹈。教师做西藏动作,让小朋友猜一猜是什么舞蹈 教师做新疆舞动作,让小朋友猜一猜是什么舞蹈 教师做蒙古舞动作,让小朋友猜一猜是什么舞蹈 教师做朝鲜舞动作,让小朋友猜一猜是什么舞蹈 教师介绍这是朝鲜舞,想学吗?

    2、放录象,学生试着跳一跳

    3、你觉得刚才这首歌曲怎样? 学生谈感受

    你能听出是三拍子还是二拍子吗? 学生试拍

    4、听录音,学生打三拍子

    5、揭题:《桔梗谣》

    出示图片,教师介绍,桔梗是朝鲜人民爱吃的一种野菜

    6、学唱歌曲

    放录音,学生轻唱

    找一找喜欢常的乐句及提醒同学们应注意的乐句 重点练唱:

    第二乐句,唱好符点处 第四乐句,唱好连线、符点处 第五乐句衬词3 最后一句,连线处 连唱

    这首歌讲了什么?你觉得应怎样唱?

    用欢快的情绪唱一唱,表现人们喜庆丰收的欢乐情绪

    7、学唱歌谱

    出示卡片1前4小节,教师范唱。

    学生随教师的教棒点谱学唱,边唱边拍节奏(2——3遍)出示卡片2后4小节,方法同上 1+2完整唱一边,唱好前八小节

    把3、4、5、6四张卡片由学生组长抽签,各组一张卡片在组长带领下自学 教师巡回指导

    重点:辅导抽到卡片5的一组 5 6 1 6 5 ︱6 5 6 1 6 5︱1 1 2 ︱1 — — ︱ 要求:声音轻,不影响其他三组的学唱

    各组汇报自学情况:由组长带领唱本组的卡片,全体学生点评 把卡片集中按序号排列在黑板上,教师指挥,各组接唱 加上卡片7,再次接唱 学生齐唱

    8、分组表演

    9、配上伴奏完整表演。

    四、小结,师生再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丰收歌》《丰收的喜悦》

    2、复习《桔梗谣》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聆听《丰收歌》

    1、导入:每当春节人们会怎样?

    2、师:人们开心时,会用歌舞的形式表达,粮食大丰收了,会怎样呢? 在北美有一个国家叫丹麦,(出示图片介绍)丹麦人民更是豪放开朗,能歌善舞,下面请小朋友听一首丹麦歌曲,请你看书上的歌词和插图,你能想象丹麦农民庆丰收歌舞的场景吗? 欣赏《丰收歌》

    3、师:如果你被这一快乐的场景所感染,请你也一起来参与,体验一下丰收的快乐,大家随音乐跳起来唱起来好吗? 再次聆听《丰收歌》

    4、师:你还学过哪些欧洲歌曲/

    学生讨论

    唱一唱,跳一跳

    5、师:朝鲜族人民为了欢庆丰收跳起了长鼓舞,请小朋友按A(《桔梗谣》)——B(《丰收歌》)——A(《桔梗谣》)表演

    放歌曲录音,师生互动

    6、师:《丰收之歌》是谁演唱的?

    生:自由讨论

    师:我们在第五课欣赏过的《妈妈之歌》《小白菜》是谁唱的? 生:自由回答

    师:人的歌唱声部分类主要分为三大类,你能总结吗? 生:试着总结

    师:小结,人声分类的基本知识 板书:人生分男声、女声、童声

    师:你能举出男声、女声、童声的歌曲名字吗/ 学生讨论

    三、聆听《丰收的喜悦》

    1、导入:刚才这首歌表达的四丹麦人民欢庆丰收的饿喜悦的心情。下面请小朋友听一段音乐,听后说说是哪个地区的音乐风格?

    2、播放第一段录音 听后学生讨论

    师:你能用舞蹈动作表演一下吗?

    3、欣赏全曲

    师:你能听出全曲在表达丰收的喜悦情绪中有什么变化?

    听后讨论

    4、师:你能根据全曲音乐的发展变化用你自己的动作变化去表达吗?

    再次欣赏

    学生表演

    5、师:希望大家边听音乐边动起来,参与到音乐中去,把丰收的喜悦表演出来。再来一次:要比上次更投入。

    6、师:你觉得歌曲有几段?每段情绪一样的吗?请你用色块涂一涂

    听音乐,学生看图形涂色块

    四、小结,师生再见。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表演《圆圆和弯弯》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新歌教学

    1、导入:果实中哪些是圆的?哪些是弯的?你能说出这几种圆圆和弯名称吗?下面这首歌曲你听听讲了几种圆圆和弯弯的名称?还讲了些什么?

    2、范唱,听录音 学生讨论

    3、听音乐,说说歌曲情绪 听后学生谈感受

    4、师:这么甜美的歌曲你觉得用什么动作表演呢? 放音乐,学生表演。

    5、学唱歌曲 放录音轻唱,说说最喜欢唱的是哪一句,你能唱一唱吗? 还有哪一句不会唱,谁来帮帮他? 重点练唱

    圆圆的 蘑 菇

    注意:切分音和一字两音处

    圆圆的粮

    囤 冒

    注意:连线、休止处 采用听唱法练唱

    处理:丰收了人们的心情怎样?你觉得应怎样唱? 用甜美的歌声唱出丰收的喜悦。

    6、学唱歌谱

    师:下面我们来进行听记曲调比赛,看谁听得最快,最准确

    教师弹奏一句,学生唱猛然后试着记

    集体校对

    教师弹奏第二、三句,小组讨论试唱,然后听记,校对

    教师弹奏第四句,指名学生试唱,然后听记,校对

    评比哪个组、哪位学生优秀(给予表扬加分)

    练唱歌谱

    7、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渲染丰收的气氛

    学生分小组试敲

    合着音乐敲一敲

    边唱边用打击乐伴奏

    8、分组用打击乐伴奏、表演

    分组展示

    师生评价

    9、编创与活动

    分组编创歌词

    【小学整理教案】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